2015年4月19日 星期日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積功累德第八〈六〉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所有國城。聚落。眷屬。珍寶。都無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眾生,住於無上真正之道。】

所有國城、聚落(就是鄉村中的居民點)、珍寶,這一切一切都無所執著,這一切都可以經常拿來布施,這是財施;更重要的是法施,把布施、持戒、忍辱等六度的行來教導度化眾生。這樣殊勝的財法二施,連城池、聚落、珍寶等都可施人,唯樂以菩薩大法教導救度眾生,正是無上殊勝自他兼利的大行。《會疏》說,「教」是以道傳人,「化」是轉惡為善,安住正道,建立大心,叫做「安立」。「真」是真實,沒有迷妄。「正」是於理無差,沒有邪曲。「道」,《華嚴大疏》說:()通至佛果故名道。()涅槃之體,無障無礙謂之道。所以道就是能達到涅槃的道路,也就是涅槃的本體。所以「住於無上真正之道」,「住」是安住,「無上」是更沒有能超過它的,在它之上的,「真正」是真實契合理體,「道」,能通到涅槃,並且就是涅槃,即使無量眾生都得到教導與度化,能安住在無上真正之道,到涅槃彼岸,安住涅槃道果。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或為長者居士。豪姓尊貴。或為剎利國王。轉輪聖帝。或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於諸佛所。尊重供養。未曾間斷。如是功德。說不能盡。】

「由成如是諸善根故」,由於成就了這樣的善根,「所生之處。無量寶藏。自然發應」。福慧雙修所得到的果實,自然福慧雙圓,所以無量寶藏自然發應。「寶藏」是儲存珍寶的倉庫,「發」是開發,「應」是應化,就是說無量儲放妙寶的倉庫感通化現,自然開發。這就是福報。他或是「長者」(年高財富),或做「居士」(居士過去也是很高的,守道自恬,寡欲蘊德,名為居士。不像現在,只要是佛教徒也可以稱居士),「豪姓」(指名門大族),「尊貴」(指高官顯吏),「剎利」是王家貴族,或者是國王大臣,「轉輪聖帝」(有金銀銅鐵四種輪王,金管四天下)、「六欲天主」(是欲界六天,一、四天王,二、忉利,三、夜摩,四、兜率,五、樂化,六、他化自在),乃至「梵王」(是大梵天王)。由於菩薩所修無量功德,所以生生尊貴,德高望高,財富充足,並常能遇佛,都尊重供養,未曾間斷,所以功德說不能盡。

【身口常出無量妙香。猶如旃檀。優缽羅華。其香普熏無量世界。隨所生處。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利樂有情。】

法藏大士身口常出無量微妙的幽香,香味很像旃檀(柱香)和優缽羅花(青蓮花、紅蓮花),能遍熏到無量世界。他不論生在何處:長者、剎利、天界等等,都是色相端正莊嚴,

具有三十二相、八十隨形好。相好都是色法,都是來莊嚴顯發佛身。《大智度論》說「相粗而好細」,有相沒有好就不圓滿。輪王、帝釋、梵天,他們也有三十二相,但是他沒有好,於是相就不微妙。眾生見到佛,能見到相,好則難見,因為眾生眼觀察不到這麼微細。由此可見,相是粗的,好是細的,是不共的,是微妙難見的。法藏菩薩,在因地之中,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都具足,而且手中常出無盡之寶、供養之具,都用來利樂有情,普施眾生。所以本經此處也顯示了華嚴境界,在一隻手裏頭能出無盡之寶、莊嚴之具、一切所須最上之物,無窮無盡,普作饒益,正顯一中有多,小中含大,圓明具德,不可思議的華嚴事事無礙境界。

【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眾生。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由是因緣」。因為以上種種積功累德的因緣,能使無量無數眾生,都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能讓無量的眾生發菩提心,就是如來出現於世的目的,使眾生能得真實之利。法藏大士於無量劫勇猛精進,積功累德,所得的妙果,也就是讓無量眾生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我們這些末法眾生,現在能發起菩提心,都因彌陀大願多劫教化的結果。經中三輩往生,都因發菩提心。此心殊勝,「初發心時,便成正覺」,若能發起,實是大事因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