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二 李炳南原著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11.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為什麼《阿彌陀經》中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所謂十念法,並不是說只念一次,每天都必須堅持,積年累月,自然就不少善根了。但這個辦法也是專為那些事務很忙的人設立的,如果能夠抽出更多的時間來念,那就更好了。

12.女人生產一個月的時間,可以念佛嗎?

念佛注重淨念相繼,生產是生理問題,並不妨礙念佛,從來就沒有產婦不許念佛的說法。採用心念的辦法比較好,如果做不到,口念也無妨。

13.每天念佛,依然妄想很多,應採取什麼辦法?

這是工夫不深的緣故,時間久了就漸漸能夠約束自己的心了,現在不要勉強,恐怕方法不妥當,越除越多。念佛的時候,六字洪名從心裏生起要清清楚楚,從口裏出來要清清楚楚,從耳裏聽到要清清楚楚。這樣念下去,妄念就自然一天天減少了。

14.《觀經》上品上生那一段,所說的修行六念,是指哪六念?是不是晝夜六時念佛?

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這六念。

15.我念佛從來沒有懸掛佛像,也沒有燒香點燈,或者舉行其他儀式,這是不是對佛不恭敬?

家裏方便,想要懸掛佛像,我們這裏可以贈送。如果不太方便,只要面向西方,心裏觀想,至誠懇切,就有無量功德。至於禮拜的儀式,只要環境許可,還是實行為好。低頭一拜,罪滅恒沙啊!

16.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說念佛是著相,不知道怎樣回答。

您可以指著他的衣服說:「寺主這樣難道不也是著相嗎?」等他答復後,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語說:「我也是這樣啊。」

17.我聽到很多人說,夫妻臥室污穢,不能念佛,可是有時在睡夢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沒有?我看到一本勸文說,行、坐、立、臥、閑、忙都要能夠念佛,這個說法對有妻和沒有妻是否有區別?

臥房和一些不乾淨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沒有關係。夢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現,這是好境界,哪里還有罪過!在家居士多數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勵,怎麼不行呢!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滿,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薩的感應?或者說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嗎?

法喜是聞法修法時,心中所產生的一種欣慰現象,不一定要等到佛菩薩現像,才能出現。

19.西方極樂世界常常出現在眼前,是不是因為法喜充滿才出現的呢?

只是法喜充滿,極樂不一定會現前。如果極樂現前,法喜就更進一層。

20.心裏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麼念佛的心都是佛嗎?有這樣容易的事嗎?

成佛不難,只在覺心。心是什麼?不可言說。心在哪里?無處尋覓。一定要尋根究底,就是您當前的一念,空曠靈活,無有邊際。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這個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當然就不是佛心。從這個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會漸漸得力。做到了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境界。



2014年5月13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開示 掌握修行的宗旨


悟顯法師開示
掌握修行的宗旨
古人講:「教通宗不通,如蛇鑽竹筒。」這句話的意思正說明了現代人修學佛法,只在文字上做功夫,所以叫做「教通」,「教」就是經教的文字,可是對於佛法的宗旨及修行的重點,沒有辦法掌握到,甚至對自己的起心動念,也渾然不知,任由自己的毛病習氣隨意的發揮,這就是「教通宗不通」。你對於佛教的宗旨不通達的話,那你只是解得文字,宗旨就是心性。這一部分的文字你能理解,但你看到其他部分,就又解不開,又產生疑惑。所以,明白佛陀教育的宗旨是很重要的。一般人修行,斷煩惱都是從事相上開始斷,事相就是這裡所說的「教」,你斷得了一樣,可是遇到另外的境緣,煩惱又生起來了。有的不光另外一個煩惱不能斷,之前伏住的又冒出來,這就是因為沒有抓到修行的重點,沒有抓到佛法的宗旨,所以說「如蛇鑽竹筒」,就像蛇在鑽竹節一樣,一個節一個節的鑽破,破了這個節,再去破另外一個節。這個節搞通了,下個節又不通了,總是無有出期,沒有辦法徹底解決你的問題。所以精舍提倡修行要從心地上來轉。
修行首先要明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自己的心地本自清淨,沒有這些煩惱,你現在認為自己有煩惱,或是看到眾生是染汙的,那是自己的心染汙,是自己的業障起現行。諸佛如來成佛時,看所有的眾生都成就,所以才講「皆有如來智慧德相」。要是一個凡夫,他心裡面很多的妄想、很多的邪念,他看所有的人都是如此。所以有句話說:凡夫看一切眾生都是凡夫。道理就是如此,所以修行不要只在事相上做功夫,理解經教也不要只聽文字表面的意思,或是片面的話語,要聽全面的義理,更不能只聽自己愛聽的,只聽自己聽得懂的。有些同修聽經很久,但是去仔細觀察,他的煩惱一點都沒有轉,學佛到後來,只會拿聽過的經教來搪塞自己的煩惱習氣,來增長自己的執著心、自己的愛欲心。用冠冕堂皇的說詞,用正大光明的理由,來掩蓋自己的過失。修行(它)是看自己的起心動念,嘴巴說得再好聽也沒有用。佛教講的經典稱之為「內學」,內學就是從你的起心動念處下手,反觀自己的心念,這樣才能轉變煩惱,而不是拿佛法來搪塞、找藉口,那樣修行不會有成就。即使遇到淨土法門,你越念佛煩惱越增長,倒過來連對自己都沒有信心。
所以聽人家說,你修行沒有功夫的原因,就是因為沒有學世間法給你作基礎,自己世間心一動,馬上就退轉去學世間法,這就是因為修行沒有抓到宗旨。對於淨土要是真信切願,即使釋迦牟尼佛親自來、阿彌陀佛現前告訴你:還有另外一個方式可以比淨宗更快了生脫死,更快解決你的煩惱。你心裡面也不會有一絲毫的動搖,因為你已經抓到修行的重點了。今天自己對於淨宗的信心有多少?對於佛法的信心有多少?全看能不能抓得到修行的宗旨,如果沒有抓到,沒有依著佛說的道理去轉,沒有依著實相來修行,那你修行不會得法喜。就算你念佛得了一點輕安,那也是假的,那會退轉,不是真的。無論是什麼宗派,是修什麼樣的法門,對於心性都要能夠明瞭,這道理太重要了。
佛法會衰到這種程度,就是因為眾生對於諸法實相沒有搞清楚,以為隨意念幾句佛就能夠斷除煩惱,實際上不是念佛法門不能斷,是自己的心裡不願意斷。你不曉得自己是如來,對自己沒有信心,又常常認為自己業障深重,即使你來修學淨宗法門也沒有用。淨土宗講的信心第一個要相信自己,所以叫信自,相信自性本自清淨,相信一切法在生滅的當下就是真如,你要是能夠搞懂這道理,那叫做「宗通」,你得到佛教的宗旨。從這個宗旨去看所有的法門,就會一時通達,這是佛教修行以及學習的重點,希望每位同修都能夠掌握得到。



2014年5月12日 星期一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一 李炳南原著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原著
曾琦雲編譯

編者按:李炳南是當代有修有證的淨宗大德,他培育出來的高僧淨空法師正在世界各地弘揚淨土法門。為了續佛慧命,使無數修學淨土法門的眾生不走入歧途,後學曾琦雲現將李老居士巨著《佛學問答》有關淨土部分編譯成普通話,貢獻給大家。編譯時已將一些重覆問題作了適當刪減,並結合現時代的情況,在問答中適當添加了一些新的內容。凡是加入的內容都在下面劃線標出。若有疑問,敬請來信。

1.西方極樂世界從什麼地方去?

從心上去。這個問題必須仔細聽經或者熟讀經註,才能瞭解明白。因為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極樂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弄懂「唯心」二字,卻不是一時三刻的事,恐怕誤解,反而出偏。因此,在未弄懂以前,只要堅信佛語不虛,發願往生,臨終一定得阿彌陀佛接引,從此走出六道輪迴,永出生死苦海。正好像醫生開藥方,如果你先要弄懂藥方的道理,那麼抓藥就耽誤時間了,怎麼能夠治好病呢?

2.「南無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

「南無」就是皈依、敬禮的意思,「阿彌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無量光」、「無量壽」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彌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無量無邊,語言無法說清。這個問題還必須看《阿彌陀經》才知道根源,如果沒有讀經的能力,就可以先看看《初機淨業指南》、《歧路指歸》(《覺海慈航》)、《學佛淺說》等小冊子。要多看幾遍,弄清道理。如果不能瞭解,就會走向迷信,很容易退心。

3.修淨土的人走哪條路才是捷徑?

有四種方法,其中以持名為捷徑。念佛四種方法即是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實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見一切客觀存在的現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臺止觀,禪宗參究向上,都是用這種方法。觀想念佛即是依《觀無量壽佛經》作十六種觀想,經中有詳細說明,讀者細研,自然明白。觀想念佛,即觀佛形像,心常繫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彌陀佛名號。實相念佛,著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親證本有之佛,但凡夫被無量劫來業障所遮蔽,怎麼能一時頓悟,親見本有之佛呢?故實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運用。觀想念佛要作十六種觀想,並且不能間斷,也非人人都能修學的。觀像念佛,必須依靠佛像,像去還無,因成間斷。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繼,一心不亂,實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勞觀想,不勞觀像,如子憶母,一定能夠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輪迴,成佛也就不遠了。

4.《阿彌陀經》說:「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發願應該採取哪些方式?

早晚功課做完以後,念誦回向文,就是發願。但這種發願還停留在口頭上,如果念佛的時候,放下萬緣,一心一意求生淨土,這才是真發願,因為它出自內心。此外,還有在特殊的儀式中,用口頭的形式或者書面的形式發願。

5.不吃長齋,可不可以在家中敬奉西方三聖像?

可以敬奉聖像,但在吃葷腥的時候,或者做其他雜事的時候,應該遮住佛像,以免不潔。

6.世俗習氣不能斷盡,可以信佛念佛嗎?

正是為了斷除習氣,才要念佛,因為習氣難以斷盡,所以就應該加緊念佛。聖凡之間的區別正在一念之間,一念正,即是聖,一念邪,即是凡。

7.有人說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同為一體,是不是?

法身可以這樣說,報身和化身就不能這樣說。諸佛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有,與宇宙已經融為一體,「宇宙」的「宇」字,即是指空間,「宙」即是指時間,時間和空間是無量無邊的,所以諸佛的法身也都是無量無邊的。既然都是無量無邊的,諸佛的法身就是相同的。報身即是指自受用身,所謂自受用身即是諸佛如來經過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已經積聚了無量福慧資糧和無量真實功德,得到了圓淨常遍色身,此身清淨湛然,相續不斷,盡未來際,永遠受用廣大法樂。化身即是諸佛的變化應身,分為殊勝應身和劣等應身,殊勝應身即是他受用身,指諸佛發大願而成就淨土,佛居純淨土,為十地以上菩薩現大神通,轉正法輪,決眾疑網,令大家受用大乘法樂。劣等應身指諸佛居穢土隨類變化,為未登地菩薩,及所有眾生,方便說法,使一切眾生盡得解脫。



9.我有一位鄰居,信佛很久,她對我說,女人每月定期污穢的那段時間,不能念佛,是不是?

這是女人的生理問題,並不是有意不潔,念佛貴在淨念相繼,不能中斷,只管放心念去,沒有妨礙。

10.做功課念佛的時候,常常妄念紛飛,心中不能清靜,請教有什麼好的念法沒有?


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心念口誦耳聽,都要字字清楚,不能滑過,久而久之,自然能夠做到一心不亂。


2014年5月11日 星期日

悟顯法師開示 清淨心供養


悟顯法師開示
清淨心供養
講到佛法的流通,要用現代化的科技做,不能再只用以前的方式。現代化流通正法非常的多元,不光只是印書或翻印光碟。甚至將來這些光碟會被淘汰,將來是用網路,連汽車,甚至連腳踏車上也都能收看講經,因為得利於現代的行動網路,所以走到哪裡都是道場。講經的人就像在《華嚴經》上講的:「一身復現剎塵身」。哪邊都能夠現身,哪邊都能夠為眾生說法。那麼流通正法就不光只是做書,書要做、光碟也要做,還要在網路上跟大家分享。
心量要大,要幫助一切眾生。現在的社群網站非常的發達,也可以把講經的內容做轉貼,或是透過電子郵件轉送給朋友、同事,向他們推廣正法、流通佛法,使他們有正知正見。心量越大,功德當然就越大。你流通佛法,給人家的是智慧,你自己智慧就增長;佛法裡面講的是令眾生破迷開悟,是令眾生得無畏的,那麼你身心自然就安穩;又加上你身體力行,親自去印送或是去轉寄,這是所謂的:內財布施及外財布施同時做到,你將能得到富貴的佛法。一般人布施供養,會聽到人家說:功德無量,那是方便說,因為沒做到三輪體空,心還有所著,那只是福報而非功德。流通佛法是三種布施都具足,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流通正法最好自己也要看,這點很重要。有很多同修樂意流通佛法,但是自己不願意去看,因為裡面講的都是他的問題,所以即使那本書在他面前,他也不看,那是他不願意面對的真相。
佛在經典告訴我們:「諸供養中。法供養最。法供養當中。如說修行供養為第一。」你能夠流通佛法固然很好,但是還要讓佛法能夠流通到你心裡面去,流通到你的六根當中,流通到你的舉手投足、揚眉瞬目之間。所以不要只以為我印點經,福田箱投點錢,這樣就有功德,這功德你不一定得得到,有時候心裡面一著相,一跟人家炫耀,馬上就變成福報。有些人很喜歡炫耀自己,在佛門裡面做了多少好事,希望全天下的人都知道他、都認同他,都認為他是大護法,認為他是大居士;那這沒有功德,甚至福報一下子都全部消完。所以會看到有些人在佛門裡面布施供養,後來窮途潦倒,那就是他心裡面有相,好樂人家讚歎,好樂這些功德,他後來狀況非常的慘,這都是沒有在修行,在布施供養當中,在流通正法當中,同時造了許多的業。或是護持道場時,希望大眾給他特權,希望法師對他特別開緣……諸如此類,他現在好像很得意,但是將來他在失意的時候沒有人理他,也不會有人知道,真的是非常的悲哀。所以我們來佛門修行、流通正法要用什麼心,要用清淨心。用清淨心布施、用清淨心供養、用清淨心來護持。你不求功德,那功德自然無量。你有求功德的心,隨著你這一念心的大小,現出有量的功德。你要真心誠意,要無所求,純粹是為了利益眾生,以清淨心去做。那你在流通佛法的功德,確實跟講經的功德完全一樣。
我們護持正法,絕對不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佛門包括出家、在家的四眾。出家人有能力講經的也是為大眾服務。沒有辦法講經的人,就做一些內護或外護的工作,這都是助佛轉法輪。在家的二眾弟子就是隨分隨力去護持,如果你也有能力講經、為眾生演說,那當然是最好的。如果沒有機緣,那就幫助跟你有緣的,或是自己用功自修,這一生一定會有成就。真是凡跟佛法沾到邊的,都可以說是功德無量。但是在無量的功德當中,你要選擇多或少?你用清淨心、用平等心在做,用你的智慧去做,那功德就很大;相反地,如果你帶著私心,希望人家恭敬,希望人家供養,希望別人讚歎,或是暗示別人要來讚歎你……等等,那都會損你的福報,損你的功德。這在你的菩提道上會有很大的障礙,你出不了三界。因為你還貪著這世間名位、恭敬,你念了佛也沒有辦法出離。廣欽老和尚講:「即使貪這個世間的一枝草,都還要再來輪迴。」何況你還貪這麼多:貪人家的恭敬、貪人家的供養,這都要非常警惕。




2014年5月10日 星期六

淨土安心法門(十四)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十四)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華嚴經講到梵行,梵行有二十條,安住梵行是第十六條,大家若能安住梵行,就到一心不亂了。念佛能念到一心不亂就行了,諸位或可有一心不亂的,但是我看不出來。要一心不亂須先伏惑,一起貪瞋癡就壓住,學伏住惑再學斷惑,斷惑如挖根,諸位煩惱根挖了嗎?彌陀經云:「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到了一心就有此境界,這是伏惑。或問:佛都來了,怎麼還是伏惑呢?彌陀經云:「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心要不亂才即得往生,臨終心若顛倒,就沒有希望往生了。所以淨土宗有助念,助念是什麼意思?是你本人有信心能念,臨終時不能接續,找人助念幫助你提醒正念,不是請大家來替你念,難道你餓了能叫人吃飯替你飽嗎?

信願行是淨土宗上路的資糧,有了資糧就能往生,三資糧故意說得囫圃吞棗,若明白講,大家會認為辦不到,有人會說:真的辦不到嗎?真辦不到,因為你沒將心安住。心在佛家是指第八阿賴耶識,它是生死的根本。本性一動就叫「心」,心一動就有一個地處去,但是它亂跑,好地處、壞地處都跑,所以一起惑就造業,造業必定受報應,而第八識一動,起惑、造業、受報是同時的,例如呼吸時就吸進多少生物,所以人一下生就造罪。這是就第八識微細處說,懂這個道理的人不多,故云:「修道之人不識真」,修道者不知「道」在那裡,你以第八識作主人翁,但它卻是你的生死根本,所以必得轉識成智,而心經又云:「無智亦無得」,有得有智皆是不究竟。華嚴經第九回向之前,曾說有微細智,這是在說完一百個真如之後,再點出「智」來。

安住梵行的梵行,最要緊的是「淫欲」,淫是生死的由來,有淫就不清淨就非梵行。欲是嗜好貪戀五欲六塵,我還有喝茶的嗜好,但是現在九十六歲了,為了星期三晚上的講經,怕控制不住,從早到晚一杯水也不敢喝。淫和欲很不容易斷,佛法為了要人覺得容易,另外有「慈悲喜捨」四個辦法,這四個字含著戒,若能安住慈悲喜捨就行了,若安不住就不中用。千言萬語就在安住上,安住是安安穩穩在那裡,諸位在那裡也沒安住,即使坐著也不是安住,身口意三業都在動,都在造業,造業就得受報。彌陀經云:「生者皆是阿鞞跋致」,阿鞞跋致是不退轉,就是安住了,要真正的安住必得往生以後才做得到。

甲四、具三心者

淨土三種安心法門,前面是分段講,現在要將三種心合起來說,故表云:具三心。具三心有二句「真心決信,願行既成。」

乙一、真心決信

真心就是第一段的至誠心,心無一點摻雜,叫真心,心不至誠,就不是真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就是真心。把佛號當目標,全心集中在佛號上,沒有兩個,不摻別的雜念,這就算真心了。

決信是深心的註解,決如開會表決通過了,決定相信不能改變。除了決信淨土法門,其他的法門我不幹。例如有人要你念「消災延壽藥師佛」,藥師經也是佛經啊,但這部經沒有要你往生彼國。也可以念藥師佛,但是他不來接引你往生。若信阿彌陀佛,他就來接引你去極樂世界,其他法門辦不到。現在憑良心話,我們之中那一位已經純純粹粹決信淨土法門,不雜修的?

乙二、願行既成

願就是發願迴向,早晚課完,天天都念「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嘴裡念,有口無心,有如唱歌,字雖沒念錯,但絕不是回向。淨土法門是不回向法門,念佛專為了帶業往生。回向除了發願往生之外,還要發願再來,再來做什麼?禮記云:「□學半」,教人必得自己先學先預備,教的人和被教的人都學到東西。所以曾子每天自我反省:「傳不習乎?」這一句古來多註成:今天學的有沒有複習?正解是:今天傳授給人的功課,自己有否練習過?帶業往生斷了見思惑,還得發願再來,將所學的法門度化眾生,就可以斷我們的塵沙惑。

在淨土的環境都是好的,壞的事情不知道,要斷塵沙惑必得來娑婆世界。所以學佛未受戒不許看出家戒本,怕未受戒的人看了出家戒,會以此毀謗破戒的出家人,而犯了毀謗三寶的罪。再者,戒律中記載有許多惡行,怕人看了學著做。所以會管理監獄的人,是用感化主義,不會辦的,讓監獄成了作奸犯科交換惡知識的地方,愈學愈壞。菩薩在度化眾生中,塵沙惑隨之而斷,故往生後必得乘願再來娑婆世界。

佛法有開有合,佛法開出去是方便有多門,合起來則是歸元無二路,信願行開出來是三項,合起來是一個。好比香爐的三個腳,放在那裡都豎得起來。信願行三個到底那一個作主,那一個不作主,真心決信就有願有行。上智和下愚的人不起分別心能決信,像我自覺識幾個字,不甘做下愚,有人恭維說好聽話「你是再來人」,「再來」是少不了的,可未必是「人」。只要信願行既成,必生彼國。

既成的成,有成功、成就的意思,這裡是做「成就」解,諸位的信願行成就了嗎?我問這個話,可很重要,往生的條件就是信、願、行,三者既成,就可往生,信願行三資糧不夠,不能往生,要怨誰?是佛不慈悲還是你不肯用心?「既」是活口氣,當「假若」解,信願行既成,表示你在這裡預備的時候,信願行果真具足了。必生彼國,「必」是決定辭,結果必生彼國,一定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今日之下,諸位的信、願、行若有合乎正常的軌道,就走對路了。發願要往生極樂,就得走這座橋,要是亂走,就無法往生。我們絕對不能反對佛法其他的法門,那一種法門有那一個方便法。信願行是淨土的方便法,自性彌陀,唯心淨土,是別宗的講法,淨土宗不如此講,若提倡這種講法,就走錯路了。有人或許會問:不許講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嗎?別宗許可講,但淨土宗不採取這個方式,淨土宗就是主張外界「有」個阿彌陀佛正在等著你;淨土之中格外「有」個極樂世界,不是你心裡造的唯心淨土;命終往生「有」個阿彌陀佛來接迎,若說是自性彌陀,難道是自己接引自己嗎?

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其實就是信願行,三者是一個,如伊字三點不分上下左右,能深信必能切願,深信切願必能執持名號,故舉一則三者皆備。若沒有閒功夫念佛,就用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所教的憶佛,默而識之。一般人幹什麼差事,心裡絕忘不了吃飯,學佛後把忘不了吃飯的心理,改成絕忘不了念佛就行了,別管他是什麼人,見一切都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以這種心理來變境界就能淨念相繼,命終一定往生極樂國。




2014年5月9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開示 八苦怎麼來


悟顯法師開示
八苦怎麼來
一切眾生本有如來智慧德相。《楞嚴經》講:「一切因果。世界微塵。因心成體。」眾生之所以變成眾生,就是因為迷失了佛性,導致佛性原有的功能隱蔽,原有的清淨境界,都變成了熱惱的境界。釋迦牟尼佛非常有智慧,知道眾生著相的心沒有辦法捨卻,就告訴大家念佛的方法,讓眾生即凡心成佛心。提倡念佛就是讓眾生的心去緣佛境,攀緣西方極樂世界,藉此超出三界。所以肯定淨宗是頓超的方式,這樣的方法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的。禪宗雖然頓超,但因為末法眾生根器不夠,業障太重,妄想太多,無法修學,所以沒有用。
什麼叫「業障太重」?就是執著的心太重,著相的心太重,著相到連自己都不知道,那就真是很重。在末法學禪,確實要成就不容易。淨宗卻很容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甚至地獄道、畜生道、餓鬼道的眾生,都可以藉由念佛而超脫三界六道輪迴,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這是淨土宗最殊勝的地方。想跟淨土相應,就要知道這世間本來就是自心所現的,此心本來就跟極樂世界、跟阿彌陀佛一樣清淨莊嚴。只因一念無明,產生了虛幻的境界,自己又在虛幻的境界上分別好壞、美醜……,才有八苦現前。
八苦的第一個是「生苦」。佛說:人在出生的時候,如同過夾山地獄。嬰兒生下來為什麼會哭,因為風吹到他身上,好像針在扎一樣。有的小孩出生時不哭,那不是普通人,因為他沒有出生時的苦受,多半都是「奪胎」而來。十月懷胎如同牢獄一樣,其實是比坐牢還辛苦,因為母親喝冷水,小孩就感覺像在寒冰地獄;喝熱水,就像在大熱地獄一樣,種種痛苦,沒有辦法自在,所以說為「胎獄之苦」。受了這十個月的胎獄之苦,早把自己過去生的事情全部忘得一乾二淨,不是喝什麼孟婆湯才忘記的。
出生下來有生苦。有生就有死,既生就會變老,年紀大了,心裡面沒有依靠,每天愁憂苦惱,到將死之前,也沒有輕鬆快活過,因為你還會生病,尤其現在怪病很多,這些病名、醫學的名詞也越來越多。每一個人都有生病的經驗,在生病的時候渾身痛苦,不要說重病,一個小感冒,就讓你坐立不安,生、老、病在人生中必然都會遇到。尤其像現在社會上年紀大的老人被遺棄,身為兒子、女兒不孝順,不願意照顧自己的父母親,這種種痛苦的狀況,都在我們眼前。當受盡了這些折磨後,接著就要面臨死亡。沒有一個人願意死亡,因為不知道死是什麼感受,所以面對死亡的時候,產生無比的懼怕,這是生前。以現代的醫學判定,斷氣後即為死亡,此時就隨著自己這一生造的善、惡業,現種種的現象。一般人多半是惡業比較重,如果惡業重,在死後會見種種惡相,是妖魔鬼怪的樣子,此時會心生大恐懼;耳朵聽到的是無量恐怖的音聲,這是六根還有作用的時候,等到六根沒有作用的時候,眼睛看不到、耳朵也聽不到,就產生無量的恐慌,這是死了以後所遇到的苦痛!這是佛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的。這是八苦的前面四個。
在生活上,會有怨憎會、會有愛別離、會有求不得。就是說:你不喜歡的人,偏偏他是你的上司,偏偏你要跟他合作,這是怨憎會。喜歡的人因為人事環境而偏偏不能在一起,或是因誤會而分離……種種不如意,這是愛別離。從本來是善緣,變成了惡緣,這都是苦!求不得就是:想要得到的東西卻得不到。再跟前面的四種苦合起來看,那真是苦惱無量!眾生在生老病死的過程當中,都夾雜有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乃至五陰熾盛。五陰熾盛就是你的心一直在打妄想、妄動,沒有辦法靜下來,念念著相、處處攀緣,這是八種苦惱。
眾生本來的樣子,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所謂「佛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但是因為無明妄動,有「能見之心」與「所見之色」,在能所對待上又妄生分別,所以造成了輪迴的假象,才有這裡講的八苦。要識得煩惱,也要識得佛性,所以要學佛,因為識得真心本性,才能解脫得了痛苦,這些痛苦用世間法絕對沒有辦法出離。雖用小乘法可以出離,但是出離得慢。在大乘法,用其他的宗派所教的方式雖然非常的巧妙,但是憑的是你自己的力量。淨土宗是自他二力,很殊勝!
知道一切法的事實真相是「緣生性空」,真發菩提心,不再與妄想相應,不再隨順這些會變異的,再也不隨順苦惱的境界了,願意出離了,又有佛力的加持,所以業障消得特別迅速。
我們雖然講這世間的八苦,但還是要告訴大家這八苦從哪來。其實就是你一念妄動。那要怎麼離?你只要知道這八苦的當下,就是真如,就是佛性。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等都是妄想!所謂「本來無生死。生死由心現。」什麼心?是妄心現的。這一念妄心就是無明,就是對於真心本性不能明瞭,認為真的有生滅、真的有變化,所以不能安住,不能守本真心。這個道理懂了,你的道業才能夠精進,才能夠不退轉。修行的菩提道上,就真的像《楞嚴經》所講的:「中間永無諸委曲相。」你走的這條路,叫「一門超出妙莊嚴路」!這是頓超。淨土宗是圓頓法,可以超出三界六道輪迴,即凡身成佛身,這真不可思議。等覺菩薩都想像不到,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釋迦牟尼佛將這果覺全體,授與眾生做因地心,阿彌陀佛這個名號就是這麼殊勝。你要相信你絕對可以得到,如果你不相信那就沒有辦法。什麼樣的人是修行淨土宗的當機眾?須是具足「信、願、行」這三資糧的人,你具足這三資糧,才算是當機。如果懷疑不信,要在心外、在相外別求「唯心淨土。自性彌陀。」那這是不信淨土。所謂「心即是佛。佛就是心。」離佛談心,那是在胡說八道。所以淨宗的宗旨,就是指方立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離開這個之外,沒有商量處。你還要去哪裡找佛、去哪裡找心?你找不到的。你就一心一意念佛,心向西方,這樣就能夠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道理只有具足信、願、行的人荷擔得去,其他的小智淺見,都會把念佛當作淺法來看待,小智就是沒有信、沒有願、沒有行的人。講這八苦,大家要能夠知道,現前碰到的種種苦惱、種種的憂愁,就是從這一念無明妄動而來,你要怎麼降伏得住它?就用一句彌陀名號絕對可以破無明,絕對可以斷見思煩惱。其實你也不用管它斷了沒有,你就是念下去,念至功夫純熟的時候,不用你刻意斷,它自然就斷掉了。你的煩惱不自覺的就消失了,這是佛力加持,念至功夫到與自性相應。



2014年5月8日 星期四

淨土安心法門(十三)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十三)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乙五、憶持不忘無分時節常作此願

學佛修淨土的人,無分時節,憶念不忘迴入娑婆教化眾生的大願。大乘法是自度度他,自己先成就,但自己成就不行,局面太小了;中乘是自己成就,也給別人小小的幫助,不能全部地幫助,因為沒有那個大學問;小乘自己解決自己的生死,不管別人,這是三乘的分別。

就經典而言,小乘法只說本世界的事,譬如咱們這個世界是娑婆世界,對小乘人只說娑婆世界的事,不談娑婆以外的事;對中乘人,除了說本地的事,還可以說說外面的世界;大乘法則說無量無邊恆河沙數的三千大千世界,那淨土宗是大乘,還是小乘呢?這個自己要弄明白。

淨土三經都是要人往生西方,上阿彌陀佛極樂世界那裡去;有人會懷疑極樂世界有人住嗎?在這個世界上,有人上到月球,或某一個星球,看一看沒動物,並非沒動物,是他們的眼看不到那些胎、卵、溼、化的動物。有人說:這屋裡只有人啊!事實上,這屋子裡儘是動物,有人說:我們沒看見。你沒看見是你的眼不行,上過學校的人都懂得這個道理,不能說看不見,就說沒有。

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有人說:九萬億,八萬億不行嗎?不行,說多少就得算多少,為什麼呢?這是從少數說。譬如你問我手有幾根指頭,我就得一個、二個、三個、四個、五個的數,一個是起碼,十萬億佛土是起碼,三千大千世界叫一個佛土,合小千、中千、大千為一個三千大千世界,從娑婆世界到極樂世界起碼有十萬億個三千大千世界,這個世界愈說愈多,這個帳算不開來,其實就是「盡虛空、遍法界」。所以阿彌陀經除了此土釋迦牟尼佛宣說之外,還有東方、南方、西方、北方、下方、上方,盡虛空、遍法界的佛都在宣揚讚歎阿彌陀經,可見這部阿彌陀經真是了不得啊!

上次講「生彼國已回入娑婆教化眾生」。你在這兒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生到那裡去,不能算完了,生彼國已還得回入娑婆。因為還沒有往生時曾發願,心中有願力,往生得到好處後這才乘願再來。到西方極樂去享福,別忘了本,你得回來度化這裡的眾生。生到極樂世界,每天供養他方十萬億佛,這十萬億佛分布在東南西北上下中間七方的無量世界,供養佛,聽佛說法,就和那一尊佛有關係,佛便會護念你。護是一切加被,把你攝受起來;念是心觀照你,永遠不忘記。原先到十萬億佛土供養佛,受到十萬億佛的護念,以後還得回去十萬億佛土去度十方的眾生,回去報恩。請問,這淨土宗是小乘還是大乘呢?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又供養十方佛,蒙十方佛的護念,再往生十方去度眾生,這就是帶業往生,乘願再來。在還未成佛前,必須到十方度眾報恩,你看這個責任重要不重要呢?

只要不成佛就有念頭,起了念頭才去往生;成了佛則不起念頭,不起念頭就是用佛性觀照,就如鏡子安住不動,但是什麼東西都能照進去,所以叫做大圓鏡智。萬法分有漏和無漏,有漏就是有因有緣,有結果,結了果就是一段生死,果中又有種子,再因緣果、因緣果......永遠不了結,這是不行的。唯有成佛到了常寂光土才不動,如同鏡子裡頭什麼都照得清清楚楚,也無所謂因,也無所謂緣,也無所謂果了。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月也沒來,水也沒去,這是大圓鏡智的景況。譬如鏡子原來是光明的,染上塵土就失去光明,如何叫它光明呢?你得想法子擦拭,我們的心受污染了,要靠「信願行」來擦拭,這個「行」很要緊,靠著念佛修行,心就慢慢透出一線光明,有一線光明就算小悟。若不能悟,透不出光明,而是讓塵土變薄,這不是悟,叫伏惑。先伏住惑再斷除惑,斷幾分惑同時就放幾分光明。從凡夫一發心學佛到成佛,沒有障礙一路下去,這是理想啊!當中沒有不受障礙的,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這期間必須經過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數字就很難算了。

成佛這麼難,學淨土法門成佛就容易了,淨土法門,用鼓勵收攝眾生,不用困難降服眾生。降伏的方法是把困難找出來,你不如此就不行,眾生愈聽愈發愁,愈煩惱,若做不到便停住了。淨土宗是主張「萬修萬人去」誰要是想去,誰就能往生極樂。學淨土的人必得要學這點,懂不懂莫論,記住這一條,見到人不能說淨土難修。

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結交好朋友,跟什麼人做朋友就開什麼智慧,跟好人在一塊就開好智慧,跟壞人在一塊就學壞智慧,熏染的力量很大。在極樂世界都是諸上善人,往生者能得到極樂世界的智慧,其他世界的智慧不清楚。若每天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得十萬億佛的智慧,並且每一尊佛那裡還有許多菩薩善知識,如此一來你得到的智慧有多少?

極樂世界固然好,但是從娑婆世界欲往生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善根就是道,在此世界修的道很少很薄弱,福德善事也做很少,這就是「不可」。少善根福德,就辦不到,雖然嘴裡念佛,西方也去不了。自己的善根福德做了多少,自己問自己,不必問別人。欲往西方還不認路,必得靠阿彌陀佛來接引,其他世界的佛不來接引,要自己去,往生到極樂世界有了神通,就可以自己去他方世界。若只是在極樂世界,那就得不到其他智慧,故必須在極樂世界拿了香花供養十方佛,供養就能得智慧,例如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云:「侍多千億佛,發大清淨願」。侍候供養百千億尊佛,發廣大清淨願,使觀音菩薩得大成就,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以後,再到其他佛國土,便有無量無邊的化身,這個力量就大了。

而怎樣叫憶持呢?平時若有做早晚課,各一點鐘,那其他的時間念什麼?若打佛七,一天念了幾炷香,幾炷香以外呢?若談談話,就忘了念佛。普通人不念佛時多是失念,失念是煩惱之一,失了正念就起惑造業,造業就得受報。西方三聖是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有人問:提大勢至菩薩幹什麼?在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裏,大勢至菩薩教人不失念的方法,所謂:「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念佛和憶佛不一樣,憶佛容易,有人說:那很便宜喔!便宜是便宜,但得去做。念佛要念茲在茲,念佛時心不能往別處跑,心一離開佛號就是失念。憶佛則不須如此,只要忘不了它就行了,忘不了並不難,例如人人每天總不忘了吃飯這件事,鐘點到了,即使不餓,也會記得要開飯,還有誰也忘不了錢,捨不得。一句佛號,不重也不輕,忘不了就行了。我現在正在學這個「憶」,我很愚笨,我就是用這個憶佛的方法,阿彌陀經云:「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我的心裡,看見什麼也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大家可以練習這個方法,這個方法可以「不用三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很便宜。

往生的善根福德不可少,但眾生的惑業重重,有見思感、塵沙惑、根本無明惑。見惑是受到外界環境染上去,使見解錯誤;思惑是多生多劫累積來的;對於佛法或是世間的道理不明白,就是塵沙惑;根本無明惑,根本的第八識無明糊塗,這是一切迷惑的基本。俗話云:動火氣了,火氣在那裡?瞋心就是火,在外面做了多少好事,做得多麼好,一起瞋心,如火燒功德林,做的功德好比大樹林,數不清,但是瞋火一起,以前所做的功德都燒盡了。所以煩惱中瞋恨心最厲害。功德林我們沒有,即使有一點也燒盡了,往生不可少善根福德,大家別燒功德林。

下次講最後一段「具三心者」。





2014年5月7日 星期三

悟顯法師開示 何謂三苦



悟顯法師開示
何謂三苦
真正的學佛人要覺悟這世間是苦的,才能夠發心修行。古人講:「人必知苦方思出。苦緣不具豈能知。緣具不知乃真苦。能知即是善生時。」你要是真能夠知道,那麼自然這個世間任何一樣東西你都不會掛在心上,都能夠放得下。
佛教講三苦,這三苦展開來就是八苦,大家要先認識這三苦,如果不知道自己現在就處在痛苦的環境,那你的道心將生不起來,沒道心看什麼經典都沒有用,遇到淨宗法門,你即使用功也是悠悠散散,沒有任何的精進力可言,你終究還是會把世間事情擺在第一位,認為世間事很重要。講到修行就認為:反正人命還長,緩一點再來修也可以。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因為你不曉得自己被三苦所繫縛住,三苦不光繫縛你,而且逼迫你。唯識宗講:苦有逼迫性,這逼迫讓你感覺越來越辛苦、越來越煎熬,這就是苦的特性。這三苦就是苦苦、壞苦、行苦。
「苦苦」顧名思義就是苦上加苦,像地獄、餓鬼、畜生這三惡道的眾生,受苦沒有間斷、沒有窮盡。人道的眾生也有這個苦,像當你在不如意的時候,就有種種的逼迫,人事的逼迫、環境的逼迫讓你身心不得自在。這三苦欲界都有,越往下的越重。
再來是「壞苦」,壞苦就是:在色界有禪定的,他有壞苦,就是禪定不能夠保持下去,會退失,所以他就有壞苦。
「行苦」就是無色界,無色界就是最高級的凡夫,無色界是行苦,「行」就是一直變化不斷,就是念頭停不下來,雖不會造成他身體的痛苦或是環境的逼迫,但是這行苦就是無常。所以即使他定功到了八萬大劫還是會退轉,這是講無色界天人的行苦。
再從人道來看,從小一直到現在,總是時時受到種種的逼迫。小時候行為不好父母管教你,到念書時你想要讀好學校,拚死拚活的就是要拿好成績,怕的就是成績不好將來沒有飯吃。等長大畢業出社會,又要努力的工作才能混口飯吃,如果不認真工作又會被公司開除,被社會給淘汰。好不容易熬到有了喘息的機會,又對這個世間放不下,想要結婚生子,生了小孩又要養小孩、又要管教小孩,小孩的教育費……,連小孩的朋友都要替他擔心,這些苦都逼迫著你。過了中年就快要退休了,有福報淺的就得一場病,接著就死掉了。不是這情況的人,沒幾年他的家庭又有一些變故,他自己也不得安歇,之後自己又生病了,真是活沒幾年病苦又來,把這一生的積蓄全部投在病痛上,最後也是一命嗚呼。這些苦都是逼迫著你,讓你不得不這麼做下去,你們卻沒有覺察到,這叫做「苦苦」,也就真實的發生在大家的身上。
實際上,你還有壞苦沒有辦法覺察。這「壞苦」顧名思義就是:你快樂的覺受喪失掉,所造成的痛苦。
相信這些事每個人都有經歷過,即使事業發達了、有錢了,心裡面還是擔心自己的事業,會不會哪一天沒有了?所以竭盡心力在事業上、在工作上,就是希望能夠長久保持下去,不光你這一生想要受用,還想要讓子孫都受用,所以即使你得了「樂」,你更害怕這個「樂」會失去,所以有壞苦。因為樂會變壞,所以樂是壞苦,也就是你害怕這樂境失去,所感召的痛苦。
還有一種叫做「行苦」,人道也有行苦,雖然他沒有禪定,但是念念不停住,你的生命隨著你的呼吸、隨著秒針一秒一秒的過去,一點一點的流失掉,絲毫不能暫停。像你現在想要回到小時候,想要回到童年,已經不可能了。三十歲想要回到二十歲,不管你用什麼保養品怎麼樣去美容,都不可能再回到二十歲或十八歲的樣子,這就是行苦。行苦就在於你念念當中,分分秒秒的變化裡,它能感召你的業力,你會生病,現在怪病很多,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病,隨著他這一生的善業、惡業,所召感來的病苦都不同,如果善業多,那就病得輕,惡業多的,那就病得重。
這三苦都纏繞著每一個人,誰都逃脫不掉,大家能不能觀察得到?如果你能覺察到,那算是有入佛門,有一點點要出離的心,道心也就從這裡生出來。如果沒有觀察到,那你還是會把世間的事情擺在第一位,認為世間的事情很重要,那你就是被這三苦給纏繞住,沒有辦法解脫出來,這三苦逼迫著你不得不做,不得不如是,所以很苦,苦到連自己都不能覺察,還認為是正常的。世尊說這個娑婆世界又稱為「堪忍」,所謂堪忍就是可以忍受得住,眾生被苦磨到後來以為是正常的,都以為沒有這樣做不行,這真是很可悲的事情。所以說:「苦緣不具豈能知」。這苦緣具足了你才能夠知道,但是偏偏現在你就被它繫縛住了,不能覺察。「緣具不知乃真苦」。緣具不知就是真正的苦,你不曉得這個道理,道心就生不起來,想要念佛偏偏就妄念不斷,雖想要到道場來發心,但是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有點時間、有點空閒都還想要升官,還想要發財,還想要再提高自己的學歷,提高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把自己推到痛苦的極處,等一口氣不來,絕對下三惡道。人往生以後多半是到三惡道去報到、受苦。因為活在這世間時惡多善少,哪怕是有一點惡尚且會墮落,何況是多惡,知道了這道理就要趕緊發心出離,極樂世界沒有三苦,所謂「永無眾苦。諸難。惡趣。魔惱之名。」沒有這些名稱。所以你跟極樂世界清淨海眾講,娑婆世界有三苦、有八苦,他一定瞪大眼睛看著你,他沒有聽過。你跟他說,生到我們這個娑婆世界,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他們也沒聽過。下面經文講:「亦無四時。寒暑。雨冥之異。」跟他說南閻浮提有江河大小山川……他也沒聽過,沒有這些不平等的事情,所以稱為極樂。你能夠做此比對,你必然會放下你現前所擁有的,心裡面會完全的放下,事相上也會一百八十度的轉變。這樣學佛才有一點點根基!
苦在逼迫著每個人,沒有一刻是停住的,所以今天講這三苦,讓大家能夠認識,能夠覺察,並且能夠轉變!你能一念安住在佛號上,這三苦頓息;你一念離開了彌陀名號,這三苦熾盛。所以佛號不能間斷,要有出離心,你要能夠知道這世間無常,你要能夠覺察這國土危脆,一場大雨來山崩地裂,一個颱風來,多少人無家可歸!這就是國土危脆!今天看的是別人遭遇到,也許明天就輪到我們自己,這些事情歷歷在眼前,你要是一個聰明的人,要是一個有正知正見的人,那你一定能夠覺悟,一定會回頭。可是大家貪戀的心太深、太重了,總想那是別人的事情。看到佛經講三苦、講到地獄,他就認為那是地獄的事情,講到餓鬼就認為那是餓鬼的事情,講到人道就認為那是別人的事情,這種心態的人就是沒有智慧、沒有善根。
要知道怎麼樣聽經才會得力,必須把經典上所講的,用來對照自己,全部就是講我自己的問題、講我的毛病,這時候就要對號入座,那功夫才會增進。要是認為那是釋迦牟尼佛在跟我們講道理、說故事,或說一些我們沒聽過的奇特事,只當作是說書來聽、當作是音樂來欣賞,那麼你就失去了佛陀教育的最大利益。希望大家能夠明白這個三苦:苦苦、壞苦、行苦,你要能夠覺察它,再從這裡跟西方淨土做一個比對,那麼你絕對能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如果你覺察到了還不能發菩提心,那麼就像李炳南老居士講的:「非愚即狂」。「狂」就是精神有問題。意思是:你不是愚癡,就是精神有病!這點希望大家都要能清楚明白。



2014年5月6日 星期二

淨土安心法門(十二)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十二)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乙四、生彼國已回入娑婆教化眾生

華嚴經講了十六年,全套華嚴經共有十六本,現在才講到第七冊,這還只是粗枝大葉的講而已,細講那就不用說了,個人也沒細講的學問。目前華嚴經講到第十回向的安住梵行,這和淨土法門的三種安心有關,故特別來研究觀無量壽經善導大師所註解的淨土安心法門。今天講回向發願心的第四條:生彼國已回入娑婆教化眾生。

生彼國已,生這個字,真正懂局的人,看到這個字,帶業往生的道理就可以不必講了。因為生是生出來,不論是有情眾生,或是無情的植物礦物都是因緣生出來的,有生就有滅,有生就是不了之局。只要還有惑業,就不能不生不滅,不論生到那個地方,生到西方還是叫做生,可見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是帶著業往生的。

彼國是指西方極樂世界,若就生這個字說,生到西方,仍然會滅。若生到西方一樣會滅,那生到東方,生到南方不是都一樣嗎?在那裡生,就在那裡死,然而為什麼要專求生西方呢?因為生彼國已,這個「已」很有關係,因為往生到那裡以後,就另有辦法。生到那裡與生到這裡不一樣,在這裡有見思、塵沙、無明惑,就在這迷惑顛倒上生生滅滅。往生是生,當然就是帶著惑業去的,但是生彼國已就有辦法一步一步解決未斷的惑業。

在娑婆世界斷惑,第一步是斷見思惑,再斷塵沙惑,最後是斷無明惑。這得慢慢斷,要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斷惑的時間要很久才可斷盡。斷惑的層次也有一個比喻,好比今天在屋內擺上一桌酒席,歡迎大家來吃,是站著一碗一碗的吃,也不知道吃多久。還有一些人來吃,是坐在地上吃,比站著吃舒服多了。另外還有一種吃法,是擺一張桌子,飯菜都擺在桌上,坐在椅子上吃,這更舒服了。在娑婆世界斷惑好比站著吃宴席,到了八地菩薩如同擺上桌子坐在椅子上吃。到了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淨土斷惑,也像坐著椅子,菜都在桌上,吃一點鐘也好,吃上兩點鐘也行,很舒服,這叫做無有眾苦。往生極樂是生,根本無明惑可還沒斷,那在極樂還有生死嗎?

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既然也是生,有沒有辦法從此就不生不滅呢?若往生極樂也和生到別處一樣,有生又有死,那在這裡講經幹什麼,所以必得另有辦法。

佛法分大乘、中乘、小乘三乘,小乘羅漢斷見思惑,中乘緣覺斷見思習,大乘菩薩斷塵沙惑、根本無明惑。把惑由根本拋棄,好比刨斷樹根,樹的枝幹花葉還會繼續生長嗎?根本無明惑破除後,一切的惑也就隨之去除,也不生了也不滅了。而斷惑必得要開悟,原來是迷惑顛倒的,開悟以後就不迷惑。小乘斷了見思惑,對見思惑必得要開悟,原來是迷惑顛倒的,開悟以後就不迷惑。小乘斷了見思惑,對見思惑這些毛病明白覺悟了,中乘則先斷見思惑的習氣,後斷塵沙惑。破了塵沙惑才能斷根本無明惑。沒斷見思惑,不懂塵沙惑、無明惑,則你跟他談塵沙、無明惑是說廢話。又對治惑,又分斷惑和伏惑,伏惑是未斷惑之前,用臨時的辦法,當心中生起煩惱迷惑時,暫且把它伏住,如草被石頭壓住,暫時長不出草來。但是時間久了,遇到因緣條件夠時,它又會慢慢地從旁邊長出來。要是根本刨掉就是斷惑,大家現在一時不能斷惑,能伏惑也好。

功夫不好的伏惑,功夫好的斷惑,斷了見思惑就是羅漢,羅漢就不生不滅了,在佛法稱作小乘,但另外有一個不好的名號叫掉入涅槃坑,掉入不生不滅的大深坑,永遠在坑裡頭自己修,他只解決分段生死而已,還有變易生死尚未斷。只有佛一人斷了根本無明,業盡情空,業盡便不造業,為何不造業?因為不起惑,而造業才有生死,不起惑造業,那還有什麼生死呢?

生彼國已,就了脫分段生死,只要再經一番變易生死,便成佛。這方法很簡單,但是人人不信,所以佛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有些老太婆倒是能信,她什麼都不懂,你跟她說什麼,她就信。比如,你拿一樣東西,你說它是金條,一般人會認為你在胡說八道,欺騙人。向老太婆說,這是金條,她就認作金條,那她就能成功,這你辦得到嗎?我辦不到,我既不是上智的人,也不是下愚,我是中間那個搖擺的人,這是倒楣處。大家寧可做個老太婆,信聖言量學淨土法門,就能成功。

往生極樂彼國是帶著業去往生的,有人認為經上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啊,殊不知阿彌陀經上句句皆是說帶業往生,文字或許不同,只是換個說法而已。只有業盡情空的佛不造業,才夠得上說是業已消,業消成佛了,還需要往生嗎?這個道理,上回已經談過了,有人會懷疑:成佛不是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很久嗎?那念佛往生的人,成佛是不是也要這麼久?淨土宗不必長劫修行,易了生死,生死了了,成佛就快了。因為成佛的障礙減少,惑斷得快,阿彌陀經句句都在宣說在極樂世界斷惑如何方便。

生彼國已,乘願再來,乘願再來是乘著個人的願力再回來,回來幹什麼呢?回來度眾生以便斷塵沙惑。對佛法的道理不清楚就是塵沙惑,光是在極樂世界享受,塵沙惑斷不了。例如你擁有一座銀行,天天享受不盡,就捨不開了,為了斷塵沙惑,必得捨開,乘願再來娑婆世界度眾生。往生的人在極樂世界就斷除了見思惑,見思惑斷了就得他心通、宿命通等六種神通,進一步要斷塵沙惑,要斷塵沙惑必得上娑婆世界這壞地處來,因為在極樂世界所見所聞都是好事,壞事不懂得,壞事不懂如何度眾生,而眾生做的事十之八九又都是壞事。

例如要度小偷,你得懂小偷那一套,在極樂世界沒有小偷,小偷的勾當無從得知,要是到臺灣幾天就會了,和小偷混個十天八天就懂了。做賊的有三句行話:偷風偷雨不偷雪,咳嗽不下床,聞叫不出房。小偷最喜歡陰天黑夜,颱風下雨的天氣,可以掩飾小偷的行徑,不被人發現。若遇到下雪天,可不能偷,因為雪地會印下小偷的足跡,容易被人查覺。進入房子以後,若只聽見主人在房內的咳嗽聲,可以放膽偷,主人害怕得連下床也不敢,只是咳幾聲嚇嚇人而已,這叫做咳嗽不下床。如果只聽見主人在房間大喊大叫有賊來了,那也可以儘管偷,主人嚇得不敢出門,這叫做聞叫不出房。若聽見屋內有棍棒聲,就得預備了。幹那一行都有內行的,都有一套格式,不是行家就做便是冒失鬼。我說這一套,不是宣傳小偷的方法,破塵沙惑必得迴入娑婆,在這種壞地處,人情事故一經練習便懂得。所以佛法的出家戒律不許叫在家人看,不只是怕在家人用出家戒批評出家人,而且在家人不容易守戒律,沒看過戒律或許不會學壞,看了戒律就學壞了。在家人看了出家戒,才知道有這些壞事,便會想去試驗,那戒律不是成了宣傳品嗎?但是若不懂這些人情事故,什麼事情也不會辦,就只是一個書呆子而已。

斷惑、開悟,諸位有一條就行了,你們開悟了嗎?斷惑了嗎?我知道你們沒開悟也沒斷惑,你自己對事情虛妄分別,一分別就是沒有開悟,就會起惑造業。這好比一面玻璃鏡子,蓋上塵土,去除多少塵土,就放多少光明,斷惑才能開悟,現在我們只要能伏住惑就能往生。




2014年5月5日 星期一

悟顯法師開示 真正的佛教

悟顯法師開示
真正的佛教
現在的佛教可以區分成四種:
第一種:就是傳統的佛教。傳統的佛教當然重視講經、教學,還有修行,一心一意都是在佛法上用功,這是非常傳統的。遇到了這種佛教道場,那確實如同開經偈裡面所說的:「百千萬劫難遭遇」,是非常的稀有,也非常的難得。
第二種:就是宗教的佛教。這種宗教的佛教,他沒有告訴你佛教的道理,只教你來道場做法會、求平安。也不跟你講因果,也不教你修行,裡面最主要的除了法會還是法會。甚至他告訴你:做法會也是一種法門,也是在修行。還告訴你做法會就能消災免難,就能夠挽救世間災難。這是把佛教變成了宗教,把正信的佛法變成了迷信。所以當你遇到這樣的道場,你就要考慮考慮了,他不會教你了生脫死,所教的都是滿足你世間的欲望。他不告訴你欲望越求只會越來越多,不會越來越少,貪心會越養越大,他沒有辦法幫助你斷煩惱。這種地方你接觸了幾十年,你的煩惱不但不會斷,還會增長,這是變質的佛教,也就是宗教的佛教。
第三種:就是學術的佛教。他把佛法當作是一門知識學問來學習,只在文字上做功夫,沒有用功修行,所以這種佛教叫做學術的佛教。有一些人迷信這種學術的佛教,把它當作是正信。認為學佛就要有這些學位,有的在家人甚至是出家人,都有這樣的錯誤觀念,認為學了佛以後還要去念個某某佛學學士、碩士、博士,還要再去搞名聞利養,這樣是沒有辦法跟佛經相應的。他看到別人有念大學、有念碩士、有念博士,他心裡就按捺不住,不肯用功修行,給自己一個理由說:我來念個佛教的學位,或是世間的學位,也能夠利益眾生、幫助眾生……諸如此類的,這都算是貪著世間名聞利養,沒有在佛法上用功。
原本佛法講的修行,不是在於你有念什麼樣的學位,可是你自己心裡面看到人家有,認為自己不如人,或是想要超過別人,這些都是「我慢心」在作祟,這樣子你學佛不會有成就。學到後來,佛法就變成了知識,只變成了一種道理,全然沒有落實在你生活上,這就是因為你廣求知見。這也就是阿難尊者在楞嚴會上示現的樣子!我相信這世間任何一個佛教徒,都沒有阿難尊者的記憶能力,不要說釋迦牟尼佛講經四十九年,就算佛講一劫,他的記憶能力都能完全記住,可是他沒有修行,沒有功夫,只有文字知解,所以遭摩登伽女的考驗,他心裡面煩惱習氣沒有斷除,所以把持不住!如來喝斥他:「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沒有斷煩惱,到處學知見、學法門,阿難尊者就是學佛人被境界轉的一個示現。現代人看到這個示現,要有深刻的警惕,知道即使看得再多,讀得再多,拿了再高的學位,也都不及阿難!阿難那個時候有佛陀救他,現在這時候沒有人可以救你。釋迦牟尼佛在的時候,佛可以提點,現在佛不在了,你身邊也沒有善知識,你的修行全部落到知見裡面,落在文字裡面,甚至還要用世間的學位來肯定自己有修行,那是大錯特錯,都跟佛陀教育的宗旨相違背。現在佛教中這種亂象非常多,而且有日漸普及的趨勢,大眾都錯認為要去念到高的學歷,才代表他有修行,代表他學得好,實際上這都是名聞利養的心沒有捨掉,這是身雖出了家還是沒有放下,這觀念大家要注意,不然學佛學到後來是一場空,什麼功夫都沒有,得到的只是滿心的我執我見,滿心的世間意。甚至有的還會倒過來毀謗正法,這錯得更離譜,真是太可惜了。這是第三種學術的佛教,這也算是變質了。
傳統真正修行的道場,所教你的就是把我執、我見放下,把名聞利養的心放下,把你的貪、瞋、癡、慢、疑、惡見放下,這才是佛陀教學的正法。
第四種:是所謂的「附佛外道」。他也說他是佛法,但是裡面所教你的都不是佛所說的,甚至有的也講因果。他雖講佛經,但是他把經中的義趣完全講錯,是義趣講錯,不是名相,因為名相去查佛學字典,每一個人都能講得不錯,但是實相的道理他沒有辦法說出來。甚至有些道場告訴你要學《弟子規》,去學世間法來做為你成佛成道的基礎,這是附佛外道!釋迦牟尼佛就沒有學《弟子規》。歷代祖師哪一位祖師是這樣子教的?淨宗十三代祖師,從第一代到第十三代,沒有祖師是這樣提倡的!都是告訴你要:「厭離娑婆。欣求淨土。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學這些世間法,學這些世間的典籍,都會帶起你的世間心、世間意,你根本出不了三界。世間事你做得再好,你的世間心沒有捨,充其量是一個善人;《阿彌陀經》講的善男子、善女人,是具足「信、願、行」的,才稱為善男子、善女人。只有真正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才稱為善,這是淨宗所講的善,這善導大師講的「定善」,你有定善了,其他的才能夠具足。如果離開了「信、願、行」,離開了「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離開了「出離心」,無論你學什麼都是外道。就像六度,離開了般若度,其他的五度都是盲修瞎練。
現代的附佛外道,他也說他是佛教,也說他是道場,所以就要非常的注意。根本不用看這些世間東西,你們天生都帶著這些輪迴的根,不用人家教你就會,這「世間意」就是你來這裡輪迴的根本,不用學,學了只會越來越嚴重,越來越增長。本來就放都放不下,沒有一絲毫的停頓,天天都是如此,現在好不容易遇到了佛法,有一念淨心跟真如本性相應,那就要使它相續下去,不要間斷,不要夾雜,不要懷疑。
很多同修都會懷疑,自己的基礎是不是不夠?
今生能夠遇到淨土法門,那你的善根無量,怎麼會基礎不夠!阿闍世王供養四百億佛,大家不會比他少,所以不能懷疑,你懷疑自己沒有善根,這念疑能生惡法,能生不信,這是唯識宗講的。你有懷疑,你不信的心就會生出來。不信能夠障聖道。《華嚴經》講:「信為道源功德母。」既學佛了,不能對於自己的善根都不相信,人家隨便兩、三句話就動搖了,那是對於淨土修行的信心不夠,你這一生要出離,你要行菩薩道,成無上菩提,那就非常難。
一般人遇到附佛外道是分不出來的,附佛外道拿著魚目,要來混佛教的無價珍珠,這只有明經的人才能夠分辨。所以知見要正,要能夠明辨,要常常看經典及祖師大德的開示、註解,依四依法、依一實相印來學,那就能夠遇到真正的佛法。除了自己的發心,還要懺悔業障,並祈求十方諸佛的加持,那你在菩提道上就能夠像經典所講:「永無魔事」。就不會遇到以上講的三種變質的佛教,沒有這些障礙,就能遇到真正的佛法。



2014年5月4日 星期日

淨土安心法門(十一)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十一)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乙三、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動亂破壞

淨土宗是難信之法,為什麼是難信呢?難信的原因是什麼呢?誰能夠說出來,不學佛的人聽到淨土法門是糊里糊塗,半信半疑;學佛的人對淨土法門也多是一知半解,學佛的人總認為開悟才能了生死,沒開悟能了生死,誰信?然而,淨土宗的妙處就在不開悟也能了生死——先找個保險的地方,不再落入六道輪迴,再求斷惑開悟。

其實,淨土宗也要開悟,要開悟就得斷惑,但是淨土宗不在此地斷惑開悟,要在這裡開悟,我們辦不到。所以往生西方是帶業往生,帶著迷惑往生的,現在有人提倡消業往生,這就是異見,擾亂修行人,破壞念佛人的信心。

帶業往生是帶著惑的,有分別心就叫惑,若不迷惑了還分別什麼,宋朝的永明禪師有一首四料簡可作證明。頭一首是「有禪有淨土,猶如帶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禪淨雙修的人,好比帶角的虎,老虎雖然厲害,若頭上再長出像牛羊的角,那老虎更厲害了。

第二首是「無禪有淨土,萬修萬人去,若得見彌陀,何愁不開悟?」淨土法門什麼人修,什麼人就能當生往生。有人說:「現在有很多人念佛啊!」事實上,現在並不見得有很多人真正修淨土的,光嘴修而已,原來淨土法門是不回向法門,不作他用,專接引往生,但是今人念佛卻不如法修行。有人會懷疑:「單純修淨土,什麼也沒有,就行嗎?」永明禪師這首偈子不就肯定專修淨土,就能萬修萬人去嗎?只要往生極樂,見得阿彌陀佛,還犯愁不能開悟嗎?而在淨土的蓮花分九品,蓮花開後就悟無生,蓮苞開花有一年就開的,有幾年後才開的,乃至多劫都不一定。要是在此界就開悟的,生到西方淨土就是上三品;在此半開悟,生到那裡,就是中品;沒開悟而往生的就是下品。有人又會懷疑:在此地開悟不好嗎?在此地能開悟,當然好,往生就是上品,但是開悟不容易,在此道場聽經三十多年了,請問;有人開悟了嗎?沒有。在娑婆世界因為有惑業苦三種障礙,所以悟不開,只得帶這三障往生西方,生到淨土見了佛,斷這三障就容易了。

其實聽經學佛也要會悟,例如二個五是十,三加七也是十,二加八還是十,如果只知二個五是十,三加七,二加八,變個說法就不知是十,這就是糊塗,古人說:一悟百悟。一條悟了,其餘就通通悟開了,若一竅不通,就永遠糊塗。有人認為佛經沒有「帶業往生」這四個字,就自作主張說消業往生,否定不斷惑業也能往生的事實。試想:現在一般人的毛病就是有貪瞋癡,這三種毛病叫惑,有惑就會造業,造業就要受果報,如果開悟,就無惑了,無惑就不會造業,不造業還受什麼報,便脫離生死的輪迴。所以貪瞋癡是障礙,不能往生是這三條的緣故,修通途法門不能成佛也是這三條,所以佛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若無貪瞋癡便往生,成佛了,還有什麼好談的呢?今天大家若能立即把貪瞋癡去了,不但往生而已,還可成佛。

唯識家認為未成佛的眾生都有心識,識就是分別,分別就是有煩惱,只要一起分別就叫「惑」,這句話若聽不明白就得去體驗。對一件事情還看不明白就是迷惑,看不明白才要分別,看明白還起什麼分別?例如在此擺兩根蠟燭,一看就知是蠟燭,這叫現量,若說成是兩桶水就不是現量。凡夫不分別怎能知道是蠟燭還是水桶,這都是障礙。諸位之心即第八識,靜止才是本性,煩惱一動,本性便成心識,只有說「動心」,沒有說「動性」的,這道理要到一定程度才能說,程度不到說了,他就起煩惱。例如他本來對念佛能帶業往生沒有分別心,你卻跟他說消了業才能往生,他便心生煩惱,他的煩惱,是你給他加上去的,所以古人說:「修道時話不傳六耳。」向一個人說法時,要摒退左右的人才說法,免得旁人生出煩惱。

淨土安心法門的回向發願心第三條要「不為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人等破壞」我在這兒講經,我只按照祖師的註解講,當個錄者帶照著說出來,你說我有功夫,我可不敢承當,我的功夫我自己知道,譬如飲水,冷暖自知。這一碗水,我在喝,你問我是熱是冷,我沒法答覆你,我說熱你拿去喝還嫌冷呢,我說冷你喝了可能還嫌熱呢,冷熱是你自己分別,分別就是迷惑,就是生死種子。尤其是淨土法門更不能分別,別的經有佛說、有菩薩說、還有羅漢說,佛說阿彌陀經裡頭的話全是佛說的,句句都是聖言量。下等根器如鄉下老太婆還容易成功,像我這種人就麻煩了,我總得分別分別,而分別就起煩惱。

分別有自性分別,隨念分別,計度分別三種,什麼叫自性分別?佛什麼都知,佛還會動心嗎?佛不動心,無能分別的心,也無所分別的對象,眾生一動心卻有能分別的心和所分別的對象。所謂自性分別,自性是天然的,在本性中什麼都有,我們叫「分別」,佛叫「照」,只有說:佛光普照,沒說:佛光普動的,心經說:「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這個「照」就是自性分別,自性如何分別,這不能講。整個佛性之自性分別是天然的,與鏡子相似,自然光明,李太白有一首詩說:「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鏡子一點縫也沒有,裡面卻有光明照得見如霜的白髮,霜是從那裡進去的呢?找不到卻清清楚楚,那就是自性分別,自性分別不著相。

其次是計度分別,計度是見一物就給它一種名稱,例如現在看到東西,為什麼叫它蠟燭,為什麼叫它紙,你按現量起分別,這都是生滅種子,起惑的原因。過去的事物應該過去就算了,但是仍起分別,這叫「隨念分別」。過去多少年的事,早已沒影子了,有時還會想起那一年幹了什麼事,俗話說:「眼前窮不念當年富。」從前已過去了,再想也沒用處,若還想,這叫「隨念分別」。過去、現在、未來無時不起分別,無時不起煩惱,無時不造,無時不受果報,人生就是苦到這種樣子。

又,惑有見惑與思惑,有俱生的惑和分別的惑,俱生的惑是自己多生多劫帶著來的習氣,分別惑是因為遇見壞環境、邪師、邪教等這夥人,邪說橫行,亂講一口,你就信了他的話,思想就不純正,所以佛法講「正知正見」。思惑不是一時斷得了的,見惑則隨著增加,例如學佛聽經是很好的一件事,但是一個人一個心,一個人一個見解,某人講的話,見解跟佛的知見不同,而誤以為是對的就糟糕了。這裏所謂異見就是與佛不同的見解。異學則是學佛偏不學佛,卻學些別的東西。別解是他有另一種解法,如以禪宗的方便法作淨土的方便法,拿來摻在一起,亂七八糟,非禪非淨,雜菜湯一般。別行是學佛不為成佛,卻求長壽,為了多活幾年,為了得好兒孫,為了升官、發財,這都是別行。這些都是見惑,增加分別,增加煩惱。所以說異見、異學、別解、別行會造成動亂破壞,難以一心不亂。

丙一、心若金剛

丙二、願生極樂

金剛最堅固,能破壞一切,別的東西破壞不了它,俗諺說:真金不怕火煉,火也變不了真金的本質。發願往生的誓願也如金剛一般,不被一切異見、異學、別解、別行所動亂破壞。須知淨土法門必得專修,必得有信有願,所修的一切功德不做別用,是專為往生極樂之用的。




2014年5月3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開示 善友為依


悟顯法師開示
善友為依
學佛沒有正見,修學的路會走偏掉。凡夫的心是不定的、是浮躁的,現在的社會又有很多的惡緣,你的工作環境,你的學校環境,都充斥著功利,為了功利不擇手段,所以緣非常的差。人跟人接觸,無外乎都是起貪瞋癡,所以緣非常不好,沒有好緣,就沒有辦法使正知正見相續,沒有辦法使正念現前,你雖然在道場聽了佛法,有了一點點正見,但是這正見沒有辦法生根。三十七道品講五根五力,正見要有根,那在面對境界的時候才有力量,才能夠斷煩惱,才能夠起作用。如果要培養令正知正見生根、發芽,那就需要靠同參道友,就是要多跟學佛人接觸。有些同修是在家裡聽經,透過網路或是精舍流通出去的影音光碟,都可以熏習到佛法,可是古人講:「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你自己學、自己想,沒有善知識引導,很容易遭到惡緣的影響。所以《楞嚴經》一開頭,阿難尊者就示現,有讀過《楞嚴經》的同修,都應該曉得。阿難受別請,遠遊未還,在回到僧團的路上,因為午餐還沒有吃,他就進城去托,剛好遇到摩登伽女,摩登伽女用先梵天咒,也就是現在講的下符,控制阿難尊者的行為。這就是說:在菩提道上,阿難自己一個人走,沒有善友做為依靠,經典講:「既無上座及阿闍黎。途中獨歸其日無供。」他沒有上座,也沒有阿闍黎一起,阿闍黎是軌範師;在歸家的路上,也就是菩提道上,自己一個人去行,沒有善友做依靠,雖然入城的時候用如法的律儀去托,但是因為沒有功夫,所以遭遇咒術被控制!所以當阿難見到世尊後非常的懺悔,他說他自己沒有功夫,碰到外道的咒術,心雖明瞭力不自由。意思是:心裡知道不可以這樣做,但是裡面的業習太強控制不了,被境界轉。大家現在碰到的這些人事環境、物質環境,就等於是娑毗迦羅先梵天咒!使你的心著在境界上,著在相上,就是淫躬撫摩,將毀戒體,「戒體」就是你的清淨法身。所以每天都要熏習佛法,有共修的時間,你要來道場,在學佛上有問題,要找學佛的人來請問,所以同參道友非常重要。同參道友不一定跟你說好話,他不會隨順你世間的想法,那才叫做同參,才叫做道友。跟世間的朋友不一樣,世間的朋友只會找哪邊可以吃喝玩樂,哪邊可以造業,他就帶你去那裡,所做所說都是隨順你的煩惱習氣,隨順你的貪瞋癡,隨順你世間的欲望。對於這些人應當遠離,要親近真正的善知識,親近真正的學佛人,那久而久之你自己也會變成善知識,你也可以幫助初學,幫助想要修行的人。會想要修行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佛在《提謂經》講:「我們這一生能夠得人身,比須彌穿針還要困難」;《菩薩處胎經》說:「盲龜浮木」。這麼困難還能夠遇到佛法,還能夠發心,還願意捨棄自己的壞習慣,錯誤的思想、錯誤的看法、錯誤的做法,那真是不容易!難得遇到了正法,那就要認真努力的來修行,要依靠正知正見,依靠善知識,依靠善友,如古德講:「善友為依」!
要是親近惡知識,哪怕他九十九分講對,一分講錯,那也不能親近!現在很多人在佛法上、在經教上,看起來字面上解釋得還不錯,可是他沒有教你要怎麼用功,沒有教你怎麼修行,那就不能作為依止。佛法不是只有在字面上,不是只有在言語上,更不是只有形式上,佛教我們從心開始轉,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想佛法,那麼你就會成佛,你心想世間,你就變成一個世間人,世間人罣礙非常的多,苦惱無量啊!今天遇到了正法,就不要再當世間人了。煩惱習氣雖不好改,但只要你忍耐一下,難過一下,也就過去了,你要是忍不過,不願意轉變,後面就有非常大的痛苦在等著你。世間人講:「忍一時風平浪靜」。你能夠忍耐,能夠不隨順它,那你在菩提道上就多進了一小步,每天都進一小步,一個月下來、三個月下來,半年下來……就進了一大步,日日如此,年年如此,那成佛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但是前提就看你接觸什麼樣的境緣,必須你的朋友要能學佛。來到道場同修之間不要講是非,不要互相攀緣,如果在佛法上有問題,大家互相討論一下,結束了就趕快回家,這樣子心才會清淨,才有修到功德。
如果常常跟世間人在一起,這裡不是只講在家人,出家人也一樣,都要非常的小心,因為常常跟世間人在一起攪和,世間意會不知不覺的生起來,會不知不覺變成一個在家人,不知不覺就不學佛,這是真的。所以釋迦牟尼佛教弟子要住「阿蘭若」,阿蘭若翻作中文叫「無喧雜處」。在古代的標準是聽不到牛叫聲的地方。現在我們換個方式解釋:你親近善友,親近善知識,依佛的經典,那是真正的無喧雜處。就像《圓覺經》說的:「以大圓覺為我伽藍。身心安居平等性智。」這才是真阿練若正修行處,是我們的依止之處。應當這樣學,應當這樣親近,應當這樣憶念,那你就不怕受到汙染,這是要給大家的觀念。



2014年5月2日 星期五

淨土安心法門(十)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十)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乙二、隨喜他一切三業世出世善根

你若想存心做善事有的是辦法,除了自己三業作外,可以「隨喜」。什麼叫隨喜呢?譬如諸位今晚在此聽經,聽經是你的功德,這兩個鐘頭你聽進去的都是經文好言語。而這所有的人是誰約來的?他們來聽經,我們沒約他,但看他們來聽經了,心裡高興,這叫「隨喜」。他來聽經干你什麼功德?你心裡讚歎,他們聽經的功德你就分一半,何以呢?譬如一根蠟燭就是一炷火,你拿一千支蠟燭、一萬支蠟燭來引,滿屋子盡是蠟燭,而原本那一根蠟燭的光明卻一點也不少,這就是隨喜功德的道理,大家的功德等於你做的,這就了不得了,這功德還不算大嗎?所以說「隨喜他一切三業世出世善根」別人身、口、意作了善業好事,你在旁邊幫忙或多講幾句讚歎的話,功德你就分一半,就得無量無邊功德,這就是智慧,智慧開了,沒有不能辦的事。大家都有三世的善惡因果,你隨喜他人三世所做的善業,你的功德就是無量無邊,做惡事也是一樣,所謂:「一言喪邦,一言興邦。」一句話說壞了或做了壞事,宣傳出去,人人壞,三世壞,你這罪也無量無邊,所以是善是惡,事在人為,單看你聰不聰明。

業有善業、惡業,善業得善報,惡業得惡報,報又有果報、花報之分,什麼叫花報?佛堂供的花,插在花瓶裏,而花原來栽在土裡有根本。這根本就是善根,開花是花報,結的果是果報。花報是臨時的,是化報,不究竟,是生滅法。所以佛法有有漏法、無漏法。有漏法譬如這個碗,下頭有個洞洞,將它來盛水,盛滿了水卻一滴一滴往外漏,碗裡的水會漏盡,這是世間不究竟的有漏法。世間法沒個究盡,死了生,生了死。無漏法好比器具沒有洞洞,倒滿就是倒滿了,永遠都有著。你學佛若求的是福報,福享完了就沒了,若學佛求的是道,則是永遠存在,因為道是本性,沒有完了。

一切善業皆隨喜,但善業、惡業皆是有漏法,做惡事不用講那是得惡報,做善事得了福報,福報完了還要輪迴,而無漏就是道,道是永久不變的。既然學了佛,是要學有漏法呢?還是要學無漏法?是學享福呢?還是要求道?這要問問自己,一切隨你,欲得善那就做善,欲得惡那就做惡,你要想得道,就得學無漏法,道可不是福報,道與福不可兼得。

聽了這話,有人會問,光求道,現在一點福也不享,求了道不是倒楣嗎?不是這麼講,若這樣想就錯了,這其中道理複雜極了,求道就是求無漏法,而結無漏果前怎麼呢?先開花後結果,你若把願力換成想做大總統,想做大官,那是自己求的,那光有花報,花報花完了,就完了。你要是懂無漏法,你就會求果報,求果報之前當然先開花,所以未結果之前,你一定有福可享,不求自來。凡是做大事者,自古以來受罪的很少,大善知識是沒有受苦的。

然而你一下生就沒幹過壞事嗎?十萬人也找不出一個人,譬如一下生,產婦就補當歸鴨,先殺生。結婚大宴賓客,也是殺生。一下生就不殺生的難找一人,就算不殺生,請問你有沒有呼吸?你一旦呼吸,空氣裡頭有很多小蟲,一呼吸不知道死多少小蟲,所以人人一下生就造業造罪,造罪不就是犯了戒嗎?佛制戒律,人辦不到的就原諒你,即如人不能不呼吸,所以呼吸殺死小蟲不算犯戒,且佛法有方便法,方便有多門。

你要是真正一心念佛,你呼吸的這些小蟲都受你的影響,牠就歸依了三寶,別人呼吸是殺生,你呼吸就可以介紹牠歸依,善巧方便的法子很多,這得對佛理懂得深方能明白。今生乃至往昔多生所造的罪業,怎麼辦呢?不學佛的人沒辦法,他得還債,萬萬年的債都積存著,欠債還錢,殺人償命,怎麼還呢?我自有還債的方法。

現在所做的惡事,現世可以懺,但前生乃至多生做的惡事怎麼辦呢?我向諸位說,不論你是善心或是惡心,心還是一個,今日之下你發了菩提心,心一動,你的心是現在有,還是早就有?我們這心不是現在有,本性是徹上徹下的,什麼時候,什麼地處,都是本性,你這心一變還只能變一半嗎?一變當然就是整個變,古人云:時時隨喜,時時回向,時時懺悔。這個懺悔很要緊,有人云:懺悔有用處嗎?祖師說:「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罪是你貪瞋癡造罪的心一動了,心不顛倒,心就不動,一動時,懺悔不必找別的,直接將心懺,你的心造罪,你就把心換一下,你在心裡上求你的心。心如何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相沒有真的,虛妄的相皆從心來,所謂萬法唯心造,既然罪是從心裡造的,你就找你的心,所以說:罪若起時將心懺。造罪的心一動,就懺悔你的心,這可要有功夫,功夫不到,起了罪心,動了心,你也不知道。若知道自己動了心,那就是覺悟,成天動了心也不知道,就是不覺悟的人。若覺察罪起時,就得懺悔罪業,怎麼懺呢?「心若滅時罪亦亡」例如,這裡有一把很好的扇子,沒人要那我要了,再想,不與而取便是偷盜,這扇子不是我的我不能要,這就是覺悟。覺了也沒用,還得將想要的心去掉,若使心空空洞洞,心沒了,罪上那兒去?故云:「心若滅時罪亦亡,心亡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這才是真正的懺悔。心滅不是伏惑,必得斷了惑才能滅心,滅了煩惱惑,心即不動,那從心起的罪也不存在了。這個我也辦不到,我雖然常常有覺的功夫,但是我還沒有「心滅」,這是真實話,真正斷了惑才沒有了心。

照這樣講,臨時懺悔有沒用處?有用處。能懺悔就表示知道自己有錯,一知有錯就是覺悟,覺悟有什麼好處?譬如一座房屋,一千年沒人住,晚上漆黑一片,心一覺悟就如放光明,好比拿一支蠟燭,一支蠟燭雖然不大,但是一進屋子,這千年暗室一下便光亮起來。覺悟有大覺悟,有小覺悟,你要是能保持常常覺悟,這屋子就常放光明。

聽了這個,你可別發生誤會,淨土宗是立相住心,淨土宗的懺悔不必像這樣,淨土宗是著相,你的心起了造罪的念頭時就念佛,心安在佛號上罪就亡,這也是真懺悔,這個方法真便宜。

丙一、真實深信

古德云:「人身難得,佛法難聞。」人身難得,得個人身好不容易,不曉得要多少劫,是那個善種子成熟,才得個人身,得了人身怎麼辦呢?好比上臺北,有了票到了鐘點才可以上車,沒票就不能上車,買這張票手續很麻煩,所以第二句云:佛法難聞。得了人身又能聽聞到佛法是很不容易的,畜生牠有身子,但是在這裡講佛法,牠聽得懂嗎?牠不懂,大家懂嗎?大家懂。佛法難聞的條件太多了,諸位能每星期來這裡,聽到是佛法呢?還是邪說呢?你們聽的是佛法。佛法難聞,你們聽見了,不必說全臺灣,就說臺中,臺中就是你們這些人聽聞到佛法。外頭有的人,他們連門也不進來,他們聽不到,聽不到而得這人身是白得,他們得了人身就享受人生,造了一輩子的業就完了。你們聽到佛法,聞到佛法而且接受以後,所作的業就是善的。世間法的善有超過孔聖人的善嗎?出世間法之善有超過佛法的嗎?你們聽的不是孔聖人的就是佛的,你的印象跟外頭的人印象就不一樣,你們的功德大了。但是你得發真心,每到星期三晚上七點,就上圖書館聽經,請問:這個心是什麼心?這是初發心,每星期三到了鐘點,這個心一動,就與千萬人大不相同,就是每星期來此種一回善根。

心在一時之間只出一個,一個心念出去就有若干生死種子,可怕吧!念佛是了生死的種子,這是佛法的正用處。其餘都是方便法,用來慢慢地接引。法華經云:「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佛法只有一個,沒有兩種,人只有一個性,沒有兩個性,也沒有三個性,不過,方便有多門。有云:淨土宗不是方便法嗎?淨土宗也是方便法,方便得特別,別宗的方便法都是斷多少惑,證多少階位,譬如一根竹子,蟲要一節一節的豎著出去,淨土宗是橫著走,在旁邊咬破,很快便鑽出去。所以他宗修行要三大阿僧祇劫,淨土宗也許只要一個月就成功了,可是得會用方法。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等著你,等著你到極樂世界去斷惑,這是難信之法,愈學過佛的愈不信,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要想知道淨土法門的情形,你成了佛才知道,等覺菩薩也不懂得,而我們是那一尊菩薩?所以只有跟著聖言量走才能成功。

回向發願心的「過現三業所修世出世善,隨喜他一切三業世出世善根」下頭有二句「真實深信,願生彼國。」真,是一點不假,實,是不打妄語,說的話,做的事,實實在在,一切都是真實的。相信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了生死成佛,一點都不假。

丙二、願生彼國

第二句是願生彼國,自己所作的善,隨喜他人所作的善,一切功德,不作他用,專為往生西方。假使不往生西方,做這些功德就成了有漏法,這種人念佛就是知見不正,怎麼會成為有漏法呢?念佛人還求長壽,求沒災病,求發財,這些都是有漏法,享受完功德就沒有了。淨土法門教你念佛生到彼國,是無漏法,無漏法了不得,天眼通、天耳通等五神通都不能解決生死,唯有得了無漏法,證了漏盡通,才能了生死。而得真正無漏法的只有佛一人,淨土法門就是希望我們專求無漏法,不做別用。得無漏法是很難的,淨土宗亦求無漏,那要不要斷惑?要斷,生到蓮花中以後在西方斷,蓮花開後見佛便悟無生,證得無漏法,蓮花若不開,即使在西方極樂世界,可也見不到佛。下次再講回向發願心的第三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