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27日 星期二

素食食譜:麻辣小土豆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麻辣小土豆

原料:小土豆、生薑、乾辣椒末、孜然粉、孜然顆粒、花椒粉、鹽
做法:
1、小土豆洗淨,帶皮放入開水鍋中加入少許鹽煮熟,輕輕按扁;
2、鍋裡加入適量的油,放入壓扁的小土豆中火2面煎黃;
3、芹菜、生薑切成末狀,放入鍋中,加入乾辣椒末、孜然粉、孜然顆粒、花椒粉、鹽,炒香;
4、最後將炒香的調味料和土豆兜勻即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積功累德第八-1) 黃念祖居士註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積功累德第八)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積功累德第八
本品中法藏菩薩發大願已,從願起行,於無量劫,住真實慧,植眾德本。教化無量眾生,住於無上之道,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如是功德,說不能盡,是故品名「積功累德」。
阿難: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如來前,及諸天人大眾之中,發斯弘誓願已,住真實慧,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所修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常然,無衰無變。
法藏菩薩於佛及天人大眾中,宣發以上之「弘誓願」。「弘」者,廣也。《法界次第》釋曰:「廣普之緣,謂之為弘。自製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滿足,故云願也。」弘誓願者,泛指佛菩薩弘大之誓願。今言「斯弘誓願」,則專指法藏菩薩之四十八願也。發斯願已,由願生起無邊殊勝妙行。
本品開章明義,其第一句,直曰:「住真實慧」。此一句子,乃一切妙行之大本,為無量人天開正眼。本經《德遵普賢品》曰:「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大教緣起》曰:「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今云:「住真實慧。」此三句雖各有異,而其真實則不二也。真者,真如也。實者,實相也。《觀佛三昧經》云:「佛地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空。」窮極真如實相之源底曰真實之際。當來一切含靈,皆因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而得度脫者,真實之利也。能顯此真實之際,惠此真實之利者,即此真實之慧也。慧者,《大乘義章二》云:「據行方便,觀達為慧。就實以論,真心體明,自性無闇,目之為慧。」是乃以明自本心,見自本性,方名慧也。「真實」者,《大乘義章二》云:「法絕情妄為真實。」故即離妄之本真,亦即自性清淨心。《大乘止觀》曰:「此心即自性清淨心,又名真如,亦名佛性,亦名法身,亦名如來藏,亦名法界,亦名法性。」又《教行信證》曰:「無為法身即是實相,實相即是法性,法性即是真如。直如即是一如。然則彌陀從如來生,示現報應化種種身也」。故知「真實慧」者,即真如、實相、自性、佛性、自性清淨心等所詮理體之照用。簡言之,「明心見性」是明本體也。於此徹透,安往如如,從體起用,即為「住真實慧」。又真實際者,法身德也。真實利者,解脫德也。真實慧者,般若德也。今三真實,亦即涅槃三德,如伊字三點,非並非列,不縱不橫,即一即三,即三即一也。今經於妙行之先,首曰「住真實慧」,此誠畫龍點睛之語。住真實慧,即入一法句。一法句者,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繼云:「勇猛精進,一向專志莊嚴妙土」。「勇猛精進」者,無間無雜也。「一向專志」者,心志專一也。「妙土」者,精美絕倫,不可思議之國土也。「莊」者,恭也,正也,盛飾也。「嚴」,尊也,肅也,裝也。可見「莊嚴」二字,可以俗語解為以尊重、恭敬、正肅等等善美,而裝飾之。今大士妙德是能莊嚴,妙土是所莊嚴,以萬德融成妙土,是謂「莊嚴妙土」。
「住真實慧…莊嚴妙土」是極樂淨土之大本,普賢妙行之綱宗。本經《禮供聽法品》阿彌陀如來開示十方來臨之正士曰:「通達諸法性,一切空無我。專求淨佛土,必成如是剎。」道破淨土真因。與今所云一味無差,互為表裏。蓋一切空無我,仍求淨土者,是真實慧也。專求淨佛土,安住一切空者,是真莊嚴國土也。無生可度,終日度生。莊嚴佛國,佛國離相。建立水月道場,大作夢中佛事。遠離二邊,妙契中道。圓修圓證,彈指圓成。故曰:此即彌陀大願之本,普賢大行之宗也。蓋明真實之體,方起真實之慧。住真實之慧。故能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如珠發光,還照珠體。故極樂水鳥樹林一色一香,悉皆圓明具德。一一皆是圓圓果海。皆是真實之際也。復因一一是彌陀大覺真心,果覺妙德。一一又是我等當人自心本具之如來智慧德相。彌陀所顯,乃我本心,是我家珍,非從外得。發心念佛,正似珠光,還照珠體。親切自然,不勞功力。是故能廣施真實之利也。本品表法藏大士修如是之妙因,故證得淨土法門如是之妙果也。
以上三句是總綱。「所修佛國」下四句表所嚴淨之佛國。「開廓廣大」。「開」者,張也。「廓」者,空也,大也,虛也。故「開廓」者,空闊之貌。《往生論》曰:「究竟如虛空。廣大無邊際。」即「開廓廣大」之義。《淨影疏》曰:「開廓廣大,明土廣也。」《嘉祥疏》曰:「廓以安眾為義,明淨土廣安往生之眾,蕩然無限極也。」憬興師解云:「無量德成故。」綜上三說,蓋佛國開廓廣大者,乃法藏大士無量妙德之所成。國土空曠無有涯際,能廣容無盡往生之眾,無有極限也。
「超勝獨妙」。「妙」者,《法華遊意》云:「妙是精微深遠之稱。」又《大日經疏一》云:「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義。」是謂無比無上為妙。又如《淨影疏》:「超勝獨妙,明土勝也。」《會疏》云:「超勝獨妙者,明非特廣大,其中莊嚴之事,身土依正,皆悉第一無比,超諸佛剎,最為精。故謂超勝。唯此一土,最不思議,故言獨妙。」此下復舉七事,以顯極樂之獨妙。疏曰:一、「謂法報應化,所出本國故」。其中「本國」,即指極樂。謂極樂乃法身佛、報身佛、應化身佛,三身果佛之土。故超諸應佛之化土也。二、「佛身光壽超過諸佛故」。因彌陀為佛中極尊,光中之王,壽命無量也。三、「名號利益,獨出難思故」。謂彌陀聖號,名聞十方。若有聞者,至心信樂,十念必生。聞名信受,速至菩提。諸佛同宣,十方共讚,故云「獨出」。復以聞名發心、聞名得福、聞名得忍;以聞名故,住三摩地,證不退轉。功德無量,是以「難思」。四、「令五乘齊入報土故」。五乘者,(一)人、(二)天、(三)聲聞、緣覺、(四)菩薩、(五)如來也。報土乃法身大士之所居。今命凡夫、二乘、地前菩薩,悉可圓登報土,故云「獨妙」。五、「二乘、根缺、女人類,頓轉一乘故」。一登彼土,悉皆具足三十二種大丈夫相,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同乘大白牛車,一如來乘。故曰頓轉一乘。六、「往生正因,易修易獲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為往生正因。無論男女老少智愚忙盻,人人能行。甚至五逆罪重,地獄相現,臨終苦迫,觀想難成,仍可稱名,而得往生。故云「易修」。信願持名,十念必生,故曰「易獲」。七、「生後得果,太頓太高故」。五逆十惡,臨終十念,即得往生,逕登不退。故曰「太頓」。帶惑凡夫,橫生彼土,便是阿鞞跋致,位齊補處。故云「太高」。此誠十方之所無,故云「獨妙」。如《禮贊》曰「四十八願莊嚴起,超諸佛國最為精。」也。

2018年2月25日 星期日

素食食譜:孜然椒鹽小土豆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孜然椒鹽小土豆

原料:土豆(小)200克、油、孜然粉、椒鹽、白糖少許
做法:
1、小土豆清洗乾淨,放入鍋中,加水沒過土豆,煮開後轉小火,大約十多分鐘至熟,用涼水沖,降溫後,剝去表皮,用刀背逐個把小土豆壓扁;
2、鍋中放油燒熱,倒入壓扁的小土豆,煸炒至小土豆兩面焦黃,加入一點白糖、1小勺椒鹽粉、一點孜然粉;

3、翻炒至調味均勻裹在小土豆表面即可。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8-5


悟者,了了分明。如開門見山,撥雲見月。又如明眼之人,親見歸路。亦如久貧之士,忽開寶藏。證者,如就路還家,息步安坐。亦如持此藏寶,隨意受用。悟則大心凡夫,能與佛同。證則初地不知二地舉足下足之處。識此悟證之義,自然不起上慢,不生退屈。而求生淨土之心,萬牛亦難挽回矣。(正)同上
佛法,諸宗修持,必到行起解絕,方有實益。愚謂起之一字,義當作極。唯其用力之極,故致能所雙忘,一心徹露。行若未極,雖能觀念,則有能有所,全是凡情用事,全是知見分別,全是知解,何能得其真實利益。唯其用力及極,則能所情見消滅,本有真心發現。故古有死木頭人,後來道風,輝映古今。其利益皆在極之一字耳。(正)復范古農書一
念佛所重在往生。念之至極,亦能明心見性。非念佛于現世了無所益也。念極情忘,心空佛現。則於現生之中,便能親證三昧。見正編與徐福賢書。昔明教嵩禪師,日課十萬聲觀音聖號,後於世間經書,悉皆不讀而知。(正)復謝誠明書
以下論宗教克論佛法大體,不出真俗二諦。真諦,則一法不立。所謂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也。俗諦則無法不備。所謂佛事門中,不捨一法也。教則真俗並闡,而多就俗說。宗則即俗說真,而掃除俗相。須知真俗同體,並非二物。譬如大圓寶鏡,虛明洞徹,了無一物。然雖了無一物,又復胡來則胡現,漢來則漢現,森羅萬象,俱來則俱現。雖復群相俱現,仍然了無一物。雖復了無一物,不妨群相俱現。宗則就彼群相俱現處,專說了無一物。教則就彼了無一物處,詳談群相俱現。是宗則于事修而明理性,不棄事修。教則於理性而論事修,還歸理性。正所謂稱性起修,全修在性。不變隨緣,隨緣不變。事理兩得,宗教不二矣。教雖中下猶能得益,非上上利根不能大通,以涉博故。宗雖中下難以措心,而上根便能大徹,以守約故。教則世法佛法,事理性相,悉皆通達。又須大開圓解,即宗門大徹大悟也。方可作人天導師。宗則參破一個話頭,親見本來,便能闡直指宗風。佛法大興之日,及佛法大通之人,宜依宗參究。喻如僧繇畫龍,一點睛則即時飛去。佛法衰弱之時,及夙根陋劣之士,宜依教修持。喻如拙工作器,廢繩墨則終無所成。(正)宗教不宜混濫論
以下論持咒持咒以不知義理,但只至誠懇切持去,竭誠之極,自能業消智朗,障盡福崇。其利益有非思議所能及者。(正)復張雲雷書二
持咒一法,但可作助行。不可以念佛為兼帶,以持咒作正行。但須主助分明,則助亦歸主。見正編復永嘉某居士書一。夫持咒法門,雖亦不可思議。而凡夫往生,全在信願真切,與彌陀宏誓大願,感應道交,而蒙接引耳。若不知此意,則法法頭頭,皆不思議,隨修何法,皆無不可,便成無禪無淨土,鐵床並銅柱,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矣。若知自是具縛凡夫,通身業力,匪仗如來宏誓願力,決難即生定出輪迴,方知淨土一法,一代時教,皆不能比其力用耳。持咒誦經,以之植福慧,消罪業,則可矣。若妄意欲求神通,則所謂捨本逐末,不善用心。倘此心固結,又復理路不清,戒力不堅,菩提心不生,而人我心偏熾,則著魔發狂,尚有日在。夫欲得神通,須先得道,得道則神通自具。若不致力於道,而唯求乎通。且無論通不能得,即得則或反障道。故諸佛諸祖,皆嚴禁之,而不許人修學焉。(正)復永嘉某昆季書






2018年2月22日 星期四

素食食譜:紅燒小土豆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紅燒小土豆
原料:土豆500克、鹽5克、生抽5克、老抽5克
做法:
1、土豆放適量的清水煮熟,放在冷水中沖一下,剝皮,放在碗中;
2、坐鍋燒熱油,放入剝皮後的土豆,翻炒,2-3分鐘後放適量的清水、老抽上色;
3、放適量的生抽、鹽調味,等汁收的差不多了,關火,燜10來分鐘出鍋,最後用香菜做裝飾即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必成正覺第七) -3 黃念祖居士註


如佛無礙智 所行慈愍行 常作天人師 得為三界雄
說法師子吼 廣度諸有情 圓滿昔所願 一切皆成佛
上二偈乃願求佛德,願己福慧,等同如來。首句「如佛無礙智」,求己智如佛也。「無礙智」者,指通達無滯、自在融通之佛智。《涅槃經八》;「如來不爾,悉知自地及以他地,是故如來名無礙智。」《大集經一》曰:「無礙智慧無有邊,善解眾生三業事。」《魏譯無量壽經下》云:「佛眼具足,覺了法性,以無礙智,為人演說。」故法藏發願求此無礙智,為九界眾生,演說妙法,契理契機,一切無礙。
「所行慈愍行」者,願求己之所行,能如世尊之慈愍行也。世尊以無緣大慈,哀愍眾生,等同一子,拯濟負荷,悉登彼岸。故願能行佛之所行。故上句願求佛智慧,此句願求佛慈悲,智悲並運,圓契菩提。此二者如鳥之雙翼,缺一不可。
「常作天人師」。「天人師」為如來十號之一(註見前)。「得為三界雄」,「三界雄」亦為佛之德稱。三界者,欲界、色界、無色界也。《法華經方便品》曰:「世雄不可量。」《淨影疏》云:「世雄,佛之異名。」佛斷盡一切煩惱,故為三界中之大雄。總之,此一段是大願之總結。上言「無礙智」,求智慧也。自「慈愍行」以下,表誓願也。《會疏》曰:「願是萬行之先導,慧即佛道之眼目。願以導因行,慧以照佛道。願慧成滿,即名如來,故謂『得為三界雄』。」蓋誓願與智慧,成佛正因也。兩俱圓滿,從因得果,故為三界之雄。
「說法師子吼」。願己說法,能如世尊,於大眾中,作「師子吼」。師子吼,喻也。師子,即獅子。師子一吼,百獸畏懼。故稱世尊決定無畏之說法,為師子吼。《涅槃經廿七》曰:「師子吼者,名決定說。」又《維摩經佛國品》曰:「演法無畏,猶如師子吼。」肇公註曰:「師子吼,無畏音也。凡所言說,不畏群邪異學。喻師子吼,百獸下之。」如是說法,故能「廣度諸有情」。且此廣度有情之句,正是法藏大願之根。故云:四十八願,願願皆是為眾生也。
「圓滿昔所願」。「昔所願」者,即法藏菩薩,於五劫中,精勤求索,結得之四十八大願也。所發本誓,一一功圓果滿,故名「圓滿昔所願」。「一切皆成佛」,此之一句,奇哉!奇哉!粉碎虛空!此正是四十八願之本體。從此一句,流出四十八願。一一之願,亦只是顯此一句。《往生論》謂三種莊嚴(佛土、佛、菩薩)「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此清淨有二種,應知,何等二種:一者,器世間清淨。二者,眾生世間清淨。」今云「一切皆成佛」,極顯此二種清淨也。本經《泉池功德品》云:「其水一一隨眾生意。…波揚無量微妙音聲,或聞佛法僧聲,波羅蜜聲…甘露灌頂受位聲。得聞如是種種聲已,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隨其所聞,與法相應。其願聞者,輒獨聞之。所不欲聞,了無所聞。永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水者,無情之器物也。何以能有如是無量妙用,應機隨宜,欲聞則聞;又具如是不可思議殊勝功德,能令聞者,永不退轉?是知一真法界,一塵一毛,無不圓明俱德。一真一切真。一塵一毛,無一非圓圓果海。見《顯密圓通》,指無上圓滿聖覺果德之海。情器世間,悉皆清淨。有情無情,悉皆成佛。故曰:「一切皆成佛」也。此一句子,剖出三藏十二部心髓,道破宗門一千七百公案玄旨,直顯密宗大圓勝慧大圓滿之密意。此即一法句,此即清淨句。亦可稱為禪宗所謂之末後句。萬德齊彰,一法不立。言思莫及,唯當默契。
斯願若剋果 大千應感動 虛空諸天神 當雨珍妙華
「剋果」,《會疏》云:「剋謂剋成。果謂果遂。」亦即常云成就之義。「感」指感應。感屬於眾生,應屬佛菩薩。此偈意為:本願若能成就,大千世界一切聖眾,應受感動。當現瑞象,梵天、帝釋諸天之天神,當從空降下珍奇殊妙之天花,以為證明。如《淨影疏》云:「斯願一偈,請證要(求也)瑞。若定剋果,大千應動,空雨妙花。」
佛告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
說偈才畢,立即現瑞,故曰「應時」。大地震動,是器世間之瑞應。雨花、奏樂、讚言,是情世間之瑞應。證明法藏大願決定成就。「普地」,指全世界之大地。「六種震動」有三說:一者,指六時之動為六動:(一)佛入胎時、(二)出胎時、(三)成道時、(四)轉法輪時、(五)由天魔勸請將捨性命時、(六)入涅槃時。二、以能動六方曰六動。《大品般若經一》曰:「爾時世尊故在師子座,入師子遊戲三昧。以神通力感動三千大千國土,六種震動。東湧西沒,西湧東沒,南湧北沒,北湧南沒,邊湧中沒,中湧邊沒,地皆柔軟,令眾生和悅」,是以東、西、南、北、中、邊六方之動,曰六動。三、動有六相,以六相之動,名為六動。《晉華嚴經》以動、起、湧、震、吼、覺為六動。動者搖蕩,起者升高,湧者凹凸,震者有聲,吼者巨響,覺者覺他,令物覺悟。上三說,第一表震動之時,後二表震動之相。至於普令震動之因緣,《智度論八》曰:「佛何以故震動三千大千世界。答曰:欲令眾生知一切皆空無常故。復次如人欲染衣,先去塵土。佛亦如是,先令三千世界眾生見佛神力,敬心柔軟,然後說法。是故六種動地。」今者普地六種震動,正應法藏大士「大千應感動」之誓;復表今發願,正是將轉無上大法輪也。「天雨妙華」,「自然音樂」,《唐譯》為「天華鼓樂滿虛空」。《嘉祥疏》云:「地動表皆行因。雨華明必得果。自然音樂,證妙樂之土,說法化物也。」意為:所現諸瑞象中,地動表得果皆由行願之因(是「皆行因」之意)。雨花者,有花則有果,以表大願必然得果。「自然音樂」必得妙樂之土,並廣宣妙法,化物無盡。最後「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會疏》曰:「剋果無疑,故云決定。決定中之決定,故言必成。無上正覺,即佛果。無有此上。故名無上。」
至於法藏大士才發願已,空中便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者,何也?《無量壽經起信論》所釋,甚為精要。茲用其意,而簡述之如下:「一切佛土,不離眾生一念清淨心,而得成立。法藏大士,發此宏願,只為破除眾生妄執,開顯當人本有心量。令知淨土即是法性本然,非從外得。何以故?自性空寂,離諸惡趣。自性妙圓,具諸相好。自性無礙,現六神通。自性無住,不可斷滅;自性無作,無有限量。自性無外,如風廣被。自性無內,如鏡普現,自性光明,如日普照。自性平等,如香普熏。菩薩即順眾生自性本具之空寂心、妙圓心、無礙心、無住心、無作心、無外心、無內心、光明心、平等心,而莊嚴佛土。是以四十八願,一一願即眾生本具之心。即以自心,莊嚴自土,如水歸海,如回應聲。心土不二,因果同時。是故法藏發願畢,空中即讚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以不可思議之因,起不可思議之果。當知不可思議之因,即不可思議之果。有志淨土者,須從此信入。」此論宜深參究。


2018年2月20日 星期二

素食食譜:黑椒汁豆腐饼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黑椒汁豆腐餅
食材
【材料】
10個
(1杯=250ml 1茶匙=5ml 1湯匙=15ml)
【豆腐餅材料】
   老豆腐 400g
 乾香菇(中等) 10顆
  玉米粒 150g
玉米澱粉 60g
黑胡椒粉 1g
鹽 2g
薑末 適量
【黑椒汁材料】
醬油 25g
 水 200g
玉米澱粉 3.3g
黑胡椒粉 10g
  (以上所有材料可根據自己喜愛進行增減)

【豆腐餅製作步驟】
1、將乾香菇洗淨用過濾水泡軟後擠乾水,切細丁,熱鍋倒進香菇丁將水分翻炒乾,將香菇丁撥在一邊,在另一邊下油、薑末翻炒香後和香菇丁混合一起翻炒一會出鍋,備用;

2、豆腐用搗碎器碾成泥,加入玉米粒和炒熟的香菇丁、玉米澱粉、黑椒粉、鹽拌勻,每一個60g的量捏成團,按扁,一放入平底鍋中用小火慢煎,大約20分鐘,煎至兩面金黃即可,備用;(慢煎需耐心)

【黑椒汁製作步驟】
3、將黑椒粉、醬油、水、玉米澱粉攪拌均勻後,倒進鍋裡煮開,期間需要攪拌,煮到有粘稠感後,自製黑椒汁就做好了(稠度可根據個人口味調整關火時間),即可淋在煎好的豆腐餅上享用,要趁熱吃。


印光大師文鈔菁華錄-8-4


真性在未證前,隨惡緣則成煩惱,而仍不變。隨善緣淨緣而成菩提,亦不變。譬如真金打做馬桶夜壺,雖日盛糞,而金性仍然不變。打做佛像菩薩像,雖極其貴重,而金性仍然不變。世間人各具佛性,而常造惡業,如以金做馬桶夜壺,太不知自重了。(正)復呂智明書
佛光者,十法界凡聖生佛,即心本具之智體也。此體靈明洞徹,湛寂常恒。不生不滅,無始無終。豎窮三際,而三際由之坐斷。橫遍十方,而十方以之消融。謂之為空,則萬德圓彰。謂之為有,則一塵不立。即一切法,離一切相。在凡不減,在聖不增。雖則五眼莫能覷,四辯莫能宣。而復法法承他力,處處得逢渠。但由眾生從未悟故,不但不得受用,反承此不思議力,起惑造業,由業感苦。致令生死輪迴,了無已時。以常住之真心,受生滅之幻報。譬如醉見屋轉,屋實不轉。迷謂方移,方實不移。全屬妄業所現,了無實法可得。以故我釋迦世尊,示成佛道,徹證佛光時歎曰: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但以妄想執著,不能證得。若離妄想,則一切智,自然智,無礙智,則得現前。楞嚴云:妙性圓明,離諸名相。本來無有世界眾生,因妄有生,因生有滅。生滅名妄,滅妄名真。是稱如來無上菩提、及大涅槃、二轉依號。盤山云:心月孤圓,光吞萬象。光非照境,境亦不存。心境俱亡,復是何物。溈山云:靈光獨耀,迥脫根塵。體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念,即如如佛。是知佛祖種種言教,無非指示眾生本具心性,令其返迷歸悟,復本還元而已。(正)佛光月報序
一切眾生,具有佛性常光。舉凡明暗通塞遠近,悉皆徹照無遺。固不假日月燈明,方能有見也。無奈眾生迷昧本性,背覺合塵。致佛性常光,變作煩惱無明。不但暗塞遠處不能見,即近在目前,若無日月燈光,雖泰山亦不能見,況其他乎。由是輪迴生死苦海,如盲無導,了無出期。(正)李夫人然燈記
以下論悟證二空理,唯言悟,則利根凡夫即能。如圓教名字位中人,雖五住煩惱,毫未伏斷,而所悟與佛無二無別。五住者,見惑為一住,思惑為三住,此二住於界內,塵沙惑無明惑共為一住,此二住於界外。若約宗說,則名大徹大悟。若約教說,則名大開圓解。大徹大悟,與大開圓解,不是依稀仿佛明瞭而已。如龐居士聞馬祖待汝一口吸盡西江水,即向汝道。當下頓亡玄解。大慧杲聞圓悟薰風自南來,殿閣生微涼。亦然。智者誦法華,至藥王本事品。是真精進,是名真法供養如來。豁然大悟,寂爾入定。親見靈山一會,儼然未散。能如是悟,方可名大徹大悟,大開圓解。若云證實相法,則非博地凡夫之所能為。南嶽思大禪師,智者之得法師也。有大智慧,有大神通。臨終有人問其所證,乃曰:我初志期銅輪。即十住位,破無明,證實相,初入實報,分證寂光,初住即能於百三千大千世界,示作佛身,教化眾生,二住則千,三住則萬,位位增數十倍,豈小可哉。但以領眾太早,只證鐵輪而已。鐵輪,即第十信位,初信斷見惑,七信斷思惑,八九十信破塵沙,伏無明,南嶽思示居第十信,尚未證實相法,若破一品無明,即證初住位,方可云證實相法耳。智者大師,釋迦之化身也。臨終有問:未審大師證入何位。答曰:我不領眾,必淨六根。即十信位,獲六根清淨,如法華經法師功德品所明。損己利人,但登五品。五品,即觀行位,圓伏五住煩惱,而見惑尚未斷除。澫益大師臨終有偈云:名字位中真佛眼,未知畢竟付何人。名字位人,圓悟藏性,與佛同儔,而見思尚未能伏,何況乎斷,末世大徹大悟人,多多是此等身分,五祖戒為東坡,草堂清作魯公,猶其上者,次則海印信為朱防禦女,又次則雁蕩僧為秦氏子檜,良以理雖頓悟,惑未伏除,一經受生,或致迷失耳。藏性即如來藏妙真如性,乃實相之異名。澫益大師示居名字,智者示居五品,南嶽示居十信。雖三大師之本地,皆不可測。而其所示名字、觀行、相似、三位,可見實相之不易證,後進之難超越。實恐後人未證謂證,故以身說法,令其自知慚愧,不敢妄擬故耳。三大師末後示位之恩,粉骨碎身,莫之能報。汝自忖度,果能越此三師否乎。若曰:念佛閱經,培植善根,往生西方之後,常侍彌陀,高預海會。隨其功行淺深,遲早必證實相。則是決定無疑之詞,而一切往生者之所同得而共證也。(正)復永嘉某居士書五
又、二空,即我空、法空。我空者,謂于五陰色受想行識中,了知若色若心,色即色法,下四即心法。悉皆因緣和合而生,因緣別離而滅,了無主宰之實我可得。法空者,于五陰法,了知當體全空。心經照見五蘊皆空,即是其義。只此法空之理,即是實相。由破無明,證實相,故曰度一切苦厄也。實相者,法身理體,圓離生滅斷常空有等相,而為一切諸相之本,最為真實,故名實相。此之實相,生佛同具。而凡夫二乘,由迷背故,不能得其受用。(正)同上




2018年2月18日 星期日

素食食譜:擔擔麵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擔擔麵
材料
麵條120公克、芹菜末5公克、花生粉1大匙
調味料
市售芝麻醬1大匙、鎮江醋1大匙、涼開水3大匙、醬油1大匙、辣椒油1大匙、花椒粉1/2茶匙、細砂糖1茶匙
作法
  1. 芝麻醬加入涼開水慢慢調成稀糊狀,再加入其餘調味料拌勻即為擔擔麵醬。
  2. 燒一鍋水,水開後將麵條放入鍋中,以小火煮約1分鐘後撈出裝碗。
  3. 作法2淋上約3大匙擔擔麵醬,最後撒上花生粉及芹菜末即可。
1碗麵的美味關鍵
*鎮江醋是擔擔麵醬料中不可或缺的調味要角,它是一種純釀造的烏醋,酸度低、芳香濃郁富有特色,若使用一般調合烏醋則風味大減。
*擔擔麵源自於四川料理,當然少不了花椒這一味,它能中和辣椒的辛辣,吃在口中溫溫麻麻,椒香撲鼻。若是買不到花椒粉,直接將花椒粒放入食物調理機中打成粉狀即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必成正覺第七) -2 黃念祖居士註



願我智慧光 普照十方剎 消除三垢冥 明濟眾厄難
悉捨三途苦 滅諸煩惱暗 開彼智慧眼 獲得光明身
閉塞諸惡道 通達善趣門 為眾開法藏 廣施功德寶
上段表無量壽,本段表無量光。無量壽,體也。無量光,相用也。從此體相用流出無邊之化德化益,善導大師《定善義》曰「一一誓願為眾生」。今此偈頌,正顯是心。「願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剎」。「智慧光」者,有二義:一者,如《涅槃經》云:「光明名為智慧。」又《超日明三昧經》曰:「大智發外,能照法界,名為光明。」詳見前光明慧辯願註。茲不俱引。二者,如曇鸞大師《讚阿彌陀佛偈》曰:「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上句,義同前。下句,則表」智慧光「是彌陀聖號之一。亦彌陀十二光明之一。「願我智慧光」是《宋譯》之文,在《唐譯》則為「願獲如來無量光」。據此則智慧光,即無量光。且彌陀雖列十二名,實則一一名中,均圓攝餘之光德,故知智慧光亦無量、無邊、無礙、無等、常照、清淨等光也。是故下句即「普照十方剎」。無量光,則橫遍十虛,故無剎不照。且此光明即是智慧,能照破眾生無明之垢闇,故此下重顯智光妙用,而曰消除垢冥等等。
「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三垢」者,貪瞋癡三毒之異名。「冥」者,無知也。《俱舍論一》曰:「以諸無知,能覆實義,及障真見,故為冥。」「明」者,顯也,備也,盛也。成也。「濟」者,度也,救也。「明濟」,於《會疏》本作「廣濟」,故知明濟即廣度之義。「厄者」,礙也,縛也,難也。「難」,苦難、災難、困難也。故此二句之淺釋即為,消除眾生貪瞋癡三毒之垢暗,廣救種種痛苦與災難。厄難眾多無數,故云眾厄難。佛之智光,悉能明濟。如《會疏》曰:「三垢是貪瞋癡。此三垢染心性,故名垢。令眾生盲冥,故云冥,是流轉因(流轉生死之因)。眾厄難,是其果。謂六趣四生也。佛光普流清淨、歡喜、智慧之德,消除三障之冥。集因既滅(消滅集諦之苦因),苦果盡止(終止流轉之苦果),故云廣濟等。」
「悉捨三途苦,滅諸煩惱暗」者,承上文而言。消除三毒,則離三惡道。蓋三途極苦,大聖垂慈,願令捨離。故四十八願之首,為國無惡道與不墮惡趣。今云「悉捨三途苦」,其義同也。「暗」,喻也。無明煩惱覆蔽眾生心源,昏昧冥盲而無所見,故云「暗」。佛之智光如日,佛智慧照破無明煩惱,如日破暗,故云「滅諸煩惱暗」也。
「開彼智慧眼,獲得光明身」。眼之用為見。故常以眼表見。常喻曰:般若如目,餘度如盲。宗門常云:參方須具參方眼,看教須具看教眼,是皆以眼表般若之正見也。又《華嚴離世間品》十眼中,於五眼外,第六曰智眼,見諸法故。七、光明眼,見佛之光明故。八、出生死眼,見涅槃故。九、無礙眼,所見無礙故。十、一切智眼,又曰普眼,見普門之法界故。今云「智慧眼」者,可釋為十眼中之慧眼與智眼,亦可解為眾生本有之「如來智慧德相」亦即佛眼。如《會疏》曰:「智慧眼,即智慧。謂眾生心中本具智慧眼,由無明幻翳,妄為昏盲。住昏盲中故,以佛眼為彼,認盲為自。佛光普照,開眾生心中本慧眼,滅無始時來盲冥,故言『開彼』也。」蓋謂眾生昏盲無知,不識本具佛眼,反自認為盲,將佛眼推向佛邊。今因佛光普照,開明眾生心中本有智慧之眼,而消滅盲冥也。
「光明身」《三藏法數十三》謂有三種光明:(一)外光明,日月火珠等之光明能除暗者。(二)法光明,妙法能除愚癡之暗者。(三)身光明。諸佛菩薩及諸天等之身有光明,能除暗者。如經云:「身頂皆有光明照耀。」身有光明,是為光明身之淺釋。進言之,「獲得光明身」另有三義:一者,如《千手陀羅尼經》曰:「當知其人即是光明藏,一切如來光明所照故。」由於佛光普照,眾生垢滅善生,慧眼開明,淨心持念,於是十方如來光明護照,行者自身即成光明藏也。二者,如《論註》云:「佛光明是智慧相也。」故光明身與智慧眼不二。智慧眼開,了了見性,光明身頓即成就也。二者,如《思益經》曰:「如來身者,即是無量光明之藏。」蓋願一切眾生皆由真實智慧,而證如來法身也。
「閉塞諸惡道」。惡道者,《地持經》言:「乘惡行往,名為惡道。」即乘惡行而往之道路,亦名惡趣。地獄、餓鬼、畜生等是也。上名三惡趣,亦有加入修羅,名為四惡趣者。「閉」者,關閉也,亦即塞也。令諸眾生免除墮入三惡趣,或四惡趣之厄難,是為閉塞諸惡道之粗解。《會疏》更進一解,謂六道皆是惡道,疏云:「六道,則流轉所由。故言惡道。」《會疏》之說,於經有據,《魏譯》曰「橫截五惡趣」。以修羅分入餘趣。故六趣成為五趣。經云「五惡趣」即《會疏》所解,六道均名惡趣。是以「閉塞諸惡趣」即是斷除眾生輪迴六趣之途。令出生死之海也。今會本第卅二品亦曰:「橫截於五趣,惡道自閉塞。」(會自漢魏兩譯。)
「通達善趣門」。「通達」者,暢通無壅也。「門」者,具兩義。一者差別;二者趣入。《大乘義章一》曰:「門別不同,故名為門(即分門類之義,如部門、門類)。又能通入趣入,名門。」法有種種差別,即是有種種門,皆能使人趣入涅槃,即是「門」義。故指經中之法為門。《四教儀一》曰:「門者,以能通為義。佛教所詮正四句法,通行人至真性實相之理。故名為門。」後者正是今經中之義。「善趣」者,一般指六趣中之三善趣,但此與今經之義相違,上既以六趣皆名惡趣,故人天等趣不能復稱善趣。故知善趣門不是趣向人天之門,而是上善者所趣向,故名善趣門。如《會疏》曰:「菩提者,則上善所入,故言善趣門。」是謂入菩提妙覺之法門,才是善趣門。此門唯有發菩提心上善之人方能趣入,洞開此門,故云「通達善趣門」。云何洞開?則唯有成就淨國、普攝群生之淨土法門也。
「為眾開法藏」。承上而言。上云:「閉塞諸惡道」,悉令出生死海也。「通達善趣門」,咸令登涅槃岸也。為實現此願,首須開示佛之知見,故云「為眾開法藏」。廣演妙法,今眾悟入,導歸極樂,究竟菩提,故云「廣施功德寶」也。「眾」指九界眾生,包括菩薩、緣覺、聲聞與六道一切眾生。「開」者,開佛知見,亦常云「開示」之義。法藏者,又名佛法藏,乃法性顯之理體,亦即當人本具之如來藏性也。法性含藏無量之性德,故曰法藏。又法藏者,如來所說之教法也。故法含藏多義,故名法藏。多法集積,故又曰法蘊。其數有八萬四千。《法華經寶塔品》云:「持八萬四千法藏,為人演說。」又《俱舍論》云:「所化有情,有貪瞋等八萬煩惱。為對治之,世尊說八萬法蘊。」是以願為無量眾生,開顯法性之真實,復流出八萬四千妙法,對治眾生煩惱。但於八萬四千法門,唯一淨土妙法,能惠真實之利,普令一切含靈皆得度脫。故知所開法藏之首要,正是本經也。「廣施」者,普遍施給也。普利一切眾生,故云廣施。所施之物,乃功德之寶。「功德」者,天臺《仁王經疏上》曰:「施物名功,歸己曰德。」又《勝鬘寶窟上》曰:「惡盡言功,善滿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綜上二說,則利生與去惡名功。此功之果曰德。德者得也。德者,修功所得也。
「寶」者,本段末後一個「寶」字,應深著眼,此誠為畫龍點睛之筆。蓋開法藏所開顯者,即此寶也。廣施與眾生者,亦即此寶也。又此「寶」字具三義:一者美稱。如尊佛而名為寶王如來,讚美念佛三昧曰寶王三昧,尊佛菩薩之印契為寶印等。二者,寶乃梵語摩尼之譯名。《仁王經良賁疏》曰:「梵云摩尼,此翻為寶。會意翻云,如意寶珠,隨意所求皆備足故。」又《涅槃經九》曰:「摩尼珠,投於濁水,水即為清。」又《彌陀疏鈔》云:「明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亦正是以寶珠喻佛號也。三者,《智度論四十七》曰:「於諸法中,法寶是實寶。今世後世乃至涅槃能為利益。」今經中寶字。悉俱如上諸義。所說之法是真實法寶,此法至妙無上故喻之為寶,此法能滿眾願,故喻為如意之寶。若切指此寶,則是持名之法。蓋念佛之心印,堅固不壞,有如金剛故稱寶也。如《觀佛三昧經觀佛密行品》云:「譬有貧人,依豪貴衣食。時有王子出遊,執大寶瓶。瓶內藏王寶印。貧者詐來親附,拿寶瓶逃走。王子覺之,使六大兵乘(騎也)六黑象追之。持瓶人走入空野澤中。毒蛇自四面來,欲齧持瓶者。惶懼而東西馳走。見空澤中有一大樹蓊鬱。頭戴寶瓶,攀樹而上。時六兵疾馳至樹下,貧人見而吞王寶,以手覆面。六黑象以鼻絞樹倒之。貧人墮地。身體散壞。唯金印在寶瓶放光。毒蛇見光四散。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以上經文,在《宗鏡錄》九十五卷中有註釋,茲不錄引。)但今應申言者,則其末後所云:「佛告阿難: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亦復如是。」故知念佛法門是真實不壞之法寶。此念佛妙法,心作心是,全性起修,全修在性。自心起念,還念自心,以佛果覺,作我因心,故令因心,頓同果覺。「住於念佛,心印不壞」,功德之寶,正是此心。故此心印,稱為寶印。彌陀大願,普度眾生成佛,為踐此大願,故大開法藏,廣施無盡功德所嚴無上之寶。即此信願持名之真實法寶也。「住於念佛者,心印不壞」,實為一大藏教之眼目。持名念佛時,即是心印放光時,故云:「一聲佛號一聲心。」故《大集經》曰:「若人但念阿彌陀,是即無上深妙禪」也。於上之語,若能信受,即是蒙佛深恩,為我開智慧之眼,得光明之身也。上心印之語,亦即是如來心心相印之印,諸祖以心傳心之心,聞此寶印,粉身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