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生死自由-煮雲老和尚著:試塔坐化的正壽禪師

               
           十一、試塔坐化的正壽禪師

正壽禪師,唐中宗時候的人,不詳其出生何地。
禮慥禪師門下,密修道業,雖和大眾一同起居作務,
但都不曉其修何行業。

唐中宗皇帝的次子譙王重福,也皈依了慥禪師,並為慥禪師造了一座寶塔,高七十餘尺,極為壯麗宏偉。

慥禪師病危時,譙王派人來問道:「將來禪師化後,由何人繼法?」

慥禪師說:「貧道有正壽在。」

譙王問:「誰是正壽」?答:韜光養晦者是。

譙王派人詢召正壽禪師來。正壽禪師到,見過譙王後對慥禪師說:「弟子很喜歡檀越為師所造之塔,我想先去試試可以嗎?」

慥禪師說:「可以的。」

正壽禪師攝衣合掌入塔,殮容瞑目,結跏趺坐,即時滅度,說是試試,一試竟化去了。當時的人號稱他為「試塔和尚」。

譙王聞知,讚歎不已,因此另外為慥禪師再建塔一座。前塔已為正壽禪師試去了,能生死自由,如如往來,定是果位中的人了。


2014年10月30日 星期四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大教緣起第三〈四〉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於是世尊。告阿難言。善哉善哉。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布施累劫。諸天人民。蜎飛蠕動之類。功德百千萬倍。何以故。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故。】

世尊回答阿難:「善哉善哉」。從衷驚發的稱讚之辭。並讚歎阿難:「汝為哀愍利樂諸眾生故。能問如是微妙之義。」「哀」是哀憐,「愍」是悲愍。你是慈悲憐愍眾生,要一切眾生離苦得樂。你是這樣偉大的心,所以才能問這樣殊勝微妙的問題。世尊歡喜。《甄解》說:阿難所問「稱可佛心」。所問的問題正稱佛的心,並且契合時機,所以佛讚歎阿難能問如是殊勝微妙之義。「微妙」兩個字:法體幽深玄奧叫做微,所以「微」不是微小的微,而是精微的微;不可思議叫做妙。阿難所問正是一個義理深妙、超情離見、眾生心行不能到、語言文字不能及的問題。

「汝今斯問。勝於供養一天下阿羅漢辟支佛。」功德很大。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南瞻部州、北俱盧洲、東勝神洲、西牛賀洲。一天下是四大部洲之一,例如南瞻部洲。佛第一句讚阿難提問的功德,勝於供養一天下(全地球)的阿羅漢辟支佛,下一句是也勝於累劫布施諸天的人民和蜎飛蠕動之類(蜎是帶翅膀的小蟲。蠕是爬行。累劫的時間長極了,對於全球這一切人天各種生物,以至於小飛蟲、小爬蟲都布施的功德)。提問的功德勝過前兩者百千萬倍呀。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功德?因為你這一問引出佛的回答,於是「當來諸天人民。一切含靈。皆因汝問而得度脫」。

「當來」,就是從這以後,未來的。「諸天」,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含靈」即眾生。一切的含靈,皆因汝阿難這一問而度脫生死。因為這一問,問出來淨土法門。

大家要知道:一「當來一切含靈」,包括當前一切眾生,當然包括你我,所以你我都依淨土法門得到度脫。二皆因問出的淨土法門得到度脫,可見法門無量,我們能依靠來度脫生死,直登彼岸,只有淨土法門。


2014年10月29日 星期三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四十六 李炳南居士原著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居士原著


451.紫柏老人說:「須夢中念佛不斷,方有出苦分;否則雖盡形壽念到臨終時,卻又何用?

這是講功夫純熟的程度,醒來是這樣,夢中也是這樣,並不是教人去作夢。念到一心的人,醒時能作主,夢中也能作主。如果夢中進入欲塵,是夢中不能作主。夢中不能作主,死時就更不能作主了。

452.我聽人說要消除業障才能往生,又說帶業往生,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淨宗三根普被,有業盡情空而往生的人,也有帶業往生的人。必須依照經典去做,不要聽人傳說。差之毫釐,繆以千里。帶業往生,經典說得清清楚楚,還用什麼懷疑呢?

453.不能做到一心不亂能夠往生嗎?

往生分九品,且有邊地,一心者就生上品,其他就按程度分出各種等級。但要往生,就要作最有把握的打算,所以要向上品看齊。

454.愛不重不生娑婆,有愛就會障礙往生。但如果斷絕情愛,世俗人就會說你太不近情理,怎麼去對待大家呢?

「愛不重不生娑婆」這句話中的愛是講的私愛,是小我範圍的愛,有這種愛,就有欲望,就永遠也不能擺脫生死輪迴。佛教講慈悲,慈悲是本性的流露,把小我的愛變成了大我的愛,正是灑向眾生儘是愛,與今天講的博愛有點相似。既然走上了學佛的道路,就不要再把自己類同於凡人。世人不能擺脫小我的愛,就只能永遠在生死海中輪迴。但學佛也並不是不近人情,學佛者對家庭、父母、子女、國家都要盡自己的義務,表現出自己的愛心。這就叫做世間法與出世間法不相分離。

455.聽說往生淨土,神識是從頂門而出,是不是可以先開頂,臨終往生時就比較容易呢?

先開頂門,密宗淨門有這種辦法。雖然開頂,久而不修,頂門再閉。修法時三密齊備,若有干擾,必將法身修起,觀想持咒,都有次序,很不簡單,不如淨宗單刀直入。學佛學到深處,法法都能互相融通,不要起分別心。但法法都妙,不能全修。如果念佛念到臨終佛來接引,怎麼會用擔心不開頂門呢?

456.了生脫死,一生成就,是不是只有念佛一條路?

禪、密都可以一生成就,但實行起來很難,有一個條件不具備,就不能出離。淨宗九品往生,高低都能成就,而且憑藉佛力接引,不擔心會走歧路。正如古代大德所說:「萬修萬人去。」

457.念得清清楚楚,聽得清清楚楚,是不是就叫做一心不亂?

念和聽都清楚,是修淨的一個辦法,是求一心的正途和前因,一心不亂是修得之果。聖號和念心如果能夠針鋒相接,不再搖動,就是專一了。要知道功夫淺的人,雖然念與聽都很清楚,但不能保證不起其他念頭。

458.沒有皈依三寶而念佛,效果怎麼樣?

既然念佛,就是從內心裏皈依三寶了,當然有功德,如果有機會,從儀式上皈依更好。儀式上的皈依,主要是能使自己從思想上真正認為自己是三寶弟子了。但是,若不能從思想上約束自己,儀式上的皈依並無作用。若從思想上真正約束自己了,沒有條件實行儀式上的皈依也是不要緊的。

459.念佛前要作什麼準備?

不用什麼準備,只求至誠清潔,隨力隨分焚香供花就可以了。

460.念南無阿彌陀佛為什麼包盡了八萬四千法門?

修行的工具,不外乎經文、咒語、佛號。經是貫穿的意思,就是說貫字為句,貫句為篇章。一個「阿」字便是一切字的種子字,是一切教法的根本,如果沒有這個字就沒有一切經典了。咒是秘密真言,六字洪名都是梵音,沒有翻譯,即使一個阿字,就有息災、增益、降伏、攝召的用途,合六字就更多了,是最簡最真的咒。佛號雖多,但偈說:「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古德說念這一個聖號,就等於念一切佛的聖號。修行的辦法,可用止觀統一歸納,念佛憶佛,即止即觀,善念的人,不求離外境,而境自離,善憶的人,不求止內亂,而亂自止。不必作各種觀想,不必修各種禪定,念到一心不亂,即能徹底解脫,不到一心不亂,也能九品往生,所謂「不用三劫修福慧,只憑六字出乾坤」。所以說一句佛號包盡八萬四千法門。還要提醒的是,這是讚歎淨宗的殊勝,不要去排斥其他法門。



2014年10月28日 星期二

生死自由-煮雲老和尚著:靈睿法師示生道徒之家



                            十、靈睿法師示生道徒之家
靈睿法師,道徒之子,他母親於道觀設齋求子,夢七寶缽入口而誕他。八歲時,父母帶他去道壇學道士經,他堅不肯去。
有一天,在田裡遇見智勝法師,說他家信奉道教,他要信奉佛教,希望跟隨智勝法師去出家。智勝法師就把他帶到益州勝業寺,為他剃度作沙彌。
後來,在蜀中大弘三論,同寺有學成實論的沙門,嫌惡空宗,他發了魔似的要害死靈睿法師。靈睿法師每晚都是床靠北而坐,那天初夜,他忽然坐得不安起來,便把禪床移到南面去坐。到了三更,忽聽一聲巨響,把他驚醒,就近一看,一枝尖槊有二丈多長,如果他不遷移,定被穿死。
那個學成實論的沙門第一次沒有害到他,又用錢僱賊,入房去殺他,但那賊人入房竟找不到靈睿法師的人影。
貞觀二十年八月二十一日夜間,大風忽起,聞空中有巨聲云:「靈睿法師十月往南海,觀音菩薩所受生也。」
到了十月三日,全寺僧侶見華幡、菩薩滿空而下,寺為之滿。晚上,靈睿法師還是照常講經。回到房中後,忽聞門外有人說:「何來異香?」靈睿法師拿著經書出來看看,就站在門外斂容而化了。

大眾知道,把他扶回臥房中,到了三更,他忽然坐起,大家以

為他又活了,其實早已入寂了!時年八十三歲。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大教緣起第三〈三〉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住諸佛所住導師之行。最勝之道」。這也是阿難當時的內心活動,認為佛現在現瑞,必定是安住諸佛所住導師聖行、最殊勝之道。「佛所住」,《淨影疏》說:「諸佛所住」,就是涅槃的常樂我淨之果,是諸佛所同住的。佛佛道同,所以釋尊也同住在所住的涅槃果覺,由大涅槃出生殊勝的教化妙用。所以今天佛住在導師之行最勝之道。《甄解》說:大寂定就是念佛三昧之異名,「三世諸佛皆住此念佛,故云佛所住」。三世諸佛都在念佛三昧之中念佛,這是諸佛所住,今天釋尊也是住於諸佛所住的念佛三昧。念佛三昧稱為寶王三昧,是三昧中之王,所以稱為寶王。從念佛三昧可以流出一切三昧。

「大導師」就是「號導師者,令眾生類示其正道故」。所謂導師者,能給眾生指示正路的叫做導師,能教人出生死是導師。《佛報恩經》說:「能以正路示涅槃經,使得無為常樂」,叫做「大導師」。眾生病根是有為,雖然學佛,但因執著的情見很深,把佛法也變成有為法。《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既是泡影,那就都虛妄了。所以做大導師的人,主要是引導佛徒棄捨有為,了達無為,才能直趨涅槃,證到常樂我淨。凡夫有四個顛倒:以無我為有我,以無常為常,以垢為淨,以苦為樂。《金剛經》講無我,可是眾生處處執我,一生之中沒有一念不是為了這個妄我。這是第一倒。人生無常,只是肥皂泡,可是眾生只是看到肥皂泡的五顏六色,而忽略了馬上就要破滅。這是第二倒。世間任何容色美好的男女,尤其是情人眼中,那是天使,是仙花,甚至是神聖,可是實際,只是一個會走路的廁所。這是第三倒。世間是八苦交煎,但眾生樂此不疲。世人吸毒酗酒,好賭荒淫,正在興高彩烈,誰知身陷苦海。世人所追求的,實在是苦事,自己不知,反覺很樂。實際都是苦,沒有樂,眼前的享樂是壞苦,樂境破壞了,自己很苦。這是凡夫的四倒。證了阿羅漢,解決了這四倒,但他又有阿羅漢四倒,菩薩的常樂我淨他不知道,菩薩是真常、法樂、真我、本淨。《甄解》說:「導師之行」,「即是彌陀世尊平等引接無所遺故」。《甄解》的好處是結合本經,彌陀世尊是平等普度,沒有分別。不論聰明人、愚蠢人,好人、壞人,有冤的人、有親的人,都一律是平等大悲普度,不捨一個眾生。

「去來現在佛佛相念」。阿難思維:今天佛住導師之行中的最殊勝之道,所以必定同去來現在這三世之中諸佛一樣,佛跟佛都是相念的。諸佛光光相照,心心相印,所以「佛佛相念」。於是阿難提問:今天世尊你是念過去佛呢?是在念現在佛呢?不然的話,為什麼現在世尊「威神顯耀。光瑞殊妙乃爾」?阿難因為佛光空前獻瑞,準知世尊必同三世諸佛一樣,正在念佛,但不知所念是過去佛,還是現在佛(其中暗攝哪一尊佛),所以請問。阿難並提出自己這樣設想的根據:要不是佛在念佛,為什麼佛現在的威神是這樣的明顯光耀?所放光明是這樣的明潔、祥瑞、殊勝、微妙呢?請求世尊「願為宣說」。阿難末後,請求釋尊慈悲宣說。


2014年10月26日 星期日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四十五 李炳南居士原著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居士原著

  
441.一心念阿彌陀佛,別的什麼也不作,連往生回向也不作,可否往生?

六字洪門,本是不回向法門,雖理論如此,但信願行是淨土資糧,回向就是發願,無願就不能往生,所以回向不可以廢除。至於說「別的什麼也不作」則未嘗不可,所謂專心致志,不搞雜修。但念佛要與戒定相隨,要與福德相隨,如果懶散放肆,不反省自己,光想用幾句佛號搪塞,哪有往生的分?

442.看見畜生被殺時,為它念往生咒,不知它能否受益?

誠心念咒,它就一定會得益。即使心裏散亂,看見殺生,能起悲心,也在第八識田中種下了菩提種子。

443.助念時每次要用幾人?

少則兩人,多則四人,再多則聲雜,反而亂了。

445.助念要用法器嗎?

使用引磬、木魚,不但聲調整齊,而且還有淨心的作用。有些大德認為木魚聲音重濁,引磬聲音清越,所以專門用引磬而不用木魚。也有看往生者的好惡,如果他喜歡聽木魚,就不妨引磬和木魚並用。

446.助念要分幾次?每次念多少時間?

助念要輪班,每次一小時為宜。因為助念不同於自修,必須出聲使病人聽到,如時間過久,恐聲嘶力竭,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447.助念是在生命垂危時實行,還是在往生後再實行?

助念宜在生前進行,但氣絕以後,神識未必馬上就離開,所以要繼續助念,念到二十四小時佛聲不斷,才能萬無一失。

448.助念場所大部分在屋內,但在外面突然遇到意外災禍,可不可以在現場實行?

只要條件許可,當然可以,亡者能夠很快得益。所顧慮的是當時環境,各有障礙,不宜念佛。

449.對沒有信仰的人或者非佛教徒,可否實行助念?

既然是說助念,當然本人應該是淨宗學人。如果他本人不相信,甚至還傲慢侮辱,念佛自然不起多大作用,死後輪迴六道,感應的力量更是很小了。即使為他念佛,也不能叫做助念,只能叫做超度,依賴佛力,使他種下善根,今後自然有果。

450.無量壽經中說往生的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假如在未學佛前,做了這樣的事情,學佛後懺悔改過,能否往生?

眾生沒有學佛以前,都是迷惑顛倒,不明事理,五逆十惡,在所難免,今世未犯,前世必犯。學佛就是新生命的開始,改邪歸正,接受戒律,至誠懺悔過去罪業,從內心裏真正把自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所以說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如果表面上學佛,習氣依然未改,雖然念佛,也不能往生。念佛是念心,心不正,清淨世界從哪里來?




2014年10月25日 星期六

生死自由-煮雲老和尚著:投生兜率的智晞禪師



                               九、投生兜率的智晞禪師
唐智晞禪師很早就跟隨智者大師受學。有一次他擬建一座伽藍殿,一切都造好了,只是留下一個經台,找不到材料來安置上去。
在他所住的香爐峰上,林木秀異,而山神很靈,自古以來,沒有人敢去採伐那地方的林木。當時大家議論紛紛,都以為建築經台,是供養法寶法器的,也只有香爐峰上,堅硬的柏樹才可以採用。當大眾把這個想法告知智晞禪師以後,智晞禪師低頭沉吟了一會兒,才對大家說:「既然那些柏木,是山神所護持的,那麼,你們就千萬不得造次啊!」


()山神託夢  布施山木:
當晚智晞禪師夢見有人對他說:「香爐峰上的柏樹,都施捨給你拿去建造經台吧!」
第二天過堂吃飯時,智晞禪師很高興地當眾宣佈可以開始糾工伐木了。這時在旁邊的侍者
感覺得非常奇怪,便問他說:「昨天你不是不許可嗎?為什麼今天又變了主意呢?」
智晞禪師說:「昨天是昨天,今天是今天,你們放心去取好了,不會有甚麼災禍的。」
當時有一個名叫法雲的和尚,揚言要去香爐峰行頭陀行,智晞禪師知道了,曾勸他說:「那山的山神,性情剛強,你的道力微弱,恐怕不是他的對手,到那裡一定會不安的,你萬萬不要去啊!」
可是他不聽,便自去了,到了山下果然不到兩天,山神便出現了,終日騷擾他。不多久,他便被驅逐了回來。
()今晚有人來  鳴鐘呼喚我:
後來有一天,智晞禪師向一位正在房中誦經的柔道法師宣說:「今晚會有僧人到來。」
說罷,他就退了出去,當他走後,不久即有一位手持錫杖和鐵缽的僧人走了進來。
一會兒,隱沒在佛殿邊。過後就聽見殿上有鏗鏘洪亮的鐘聲,傳了出來,音響震動山谷,
智晞禪師聽了便對眾人說:「那是在呼喚著我啊!」
數日後,他對弟子們說:「我的時候到了!」
說完當即沐浴,完畢,升座說法,盤坐著閉目而去。這時弟子們齊聲哭泣,他又睜開眼告誡他們說:「我習禪以來,凡四十九年,勤勉不遺餘力,你們當依此勤修道業,怎麼拘泥於兒女私情?」

說著門人拭去眼淚,問他當去何處投生,智晞禪師對他們說:

「我要投生兜率天去了,那裡有我的先師智者大師在座,還

有,讓我順便告訴你們吧!在他兩旁的寶座行列中,還有一個

空著的座位,大概要經過六年後,留著給灌頂禪師去坐的。」


2014年10月24日 星期五

素食食譜: 11.腰果玉米粒 12.椒塩茄盒 13.芦笋炒百合 14.重庆地三鮮 15. 炒三色蔬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11.    腰果玉米粒




12.    椒塩茄盒




13.    芦笋(蘆筍)炒百合




14.    重庆地三鮮





15.    炒三色蔬




2014年10月23日 星期四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大教緣起第三〈二〉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佛為什麼這樣歡喜呢?這有兩個意思:一是念阿彌陀佛所有聖行功德圓滿。二因眾生同得法益的希有時機已到。可見本經,大暢如來本懷。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都是極大的歡喜,因為眾生得到真實之利的時機來到了。

「光顏巍巍」。「巍巍」是高大尊勝的樣子。「顏」是容顏。佛的容顏有光,所以叫做「光顏」。「寶剎莊嚴」,光中出現寶剎,這是《宋譯》中的話。「剎」是佛土、佛國。「寶剎」是佛淨土。在佛光中現出諸佛莊嚴的國土,這正顯示華嚴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佛身光是一是小,佛剎是多是大,一中有多,小能包大,都是超情離見殊勝妙境,都是自心本具功德之相。這樣殊勝瑞象,「從昔以來所未曾見」。這是我從過去到現在,都沒有看見過的。「喜得瞻仰」。今天我高興地「瞻仰」佛這樣的瑞相。從內心生出來一個前所未有的誠懇恭敬的心,這就是「生希有心」。於是他就從座而起,站起來把袈裟披好,袒露右肩,這是比丘表達極敬的儀式,叫做「偏袒右肩」。兩條腿著地叫「長跪」。阿難長跪在地,向佛稟白。

「世尊今日入大寂定」。《涅槃經》說:「我於此間娑羅雙樹,入大寂定。」佛在涅槃的時候,雙樹之間,所入的定,叫做「大寂定」。《涅槃》又說:「大寂定者,名大涅槃。」這涅槃三德是,法身德、解脫德、般若德,三德圓滿是大涅槃。《甄解》說大寂定是念佛三昧的另外的一個名字。現在佛要給大家說念佛法門了,所以就安住於念佛三昧了。根據《涅槃經》,大寂定就是大涅槃;結合淨土就是念佛三昧。兩說並沒有矛盾。圓頓教主張「因果同時」,念佛三昧是因,證涅槃是果,因果同時,所以兩者同時顯現。

「住奇特法」。《淨影疏》說:佛所得法,不是菩薩等人所能得到,世間所無,所以叫做奇特。《甄解》對此有很精采的議論,現在只介紹其中最精妙的一段。他說:極樂世界的依正主伴,一切一切等等都是阿彌陀如來自心所現。若說是一法,可是極樂七寶池中,一花裏有無量的光,無量的光一一出無量的佛,無量佛給十方眾生演說無量妙法,可見從一裏頭就出生了無量。若說是無量,但只是一句名號。《往生論注》說:西方極樂世界三種莊嚴,佛莊嚴、菩薩莊嚴、國土莊嚴,都入一法句,一法句就是清淨句,清淨句就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就是這一句名號。由上可見,若說是一,可是一裏頭有無量妙法;若說是多,無量莊嚴只是一心所現,所以這就是奇中之奇,特中之特,不可稱、不可說、不可思議之法,也不可以安名,勉強稱之為奇特。這是《甄解》的解釋。另外蕅益大師說,往生極樂凡聖同居土的人,雖仍是凡夫,可是已經不退轉;若說他已證不退轉,可是他仍是凡夫。這是十方之所無,所以這是「奇特」。阿難當時看見世尊示現空前殊勝的瑞相,所以他推測到佛是住於奇特之法。


2014年10月22日 星期三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四十四 李炳南居士原著

淨土法門疑難問題解答

李炳南居士原著


  
431.生淨土與外教禱告生天是不是相似呢?

目的不同,所得果報也不同。生天仍舊是六道輪迴,生淨土則是成佛,究竟解脫。

432.釋迦牟尼佛經三大阿僧祗劫才成佛,在未成佛前,燃燈佛給他授記,為什麼不教給他淨土法門,讓他一生成佛呢?

各有本願,不能違背。經中記述多劫以前,彌陀為國王,釋迦為宰相,國王發願成佛要成就淨土,安樂眾生,宰相發願成佛要在穢土度生。兩個人願望不同,佛不違眾生願,怎麼會改變他們願望呢?要知道,證道以後,就無淨穢。釋迦身入穢土,心則在淨土;彌陀身在淨土,心則時刻掛念穢土眾生,智者、永明、豐幹等等都是他的化身。

433.有人說念佛念到心空佛也無,是不是與淨宗求見佛有矛盾呢?

初下手時不要去唱這樣的高調,念到心空佛也無,是更高一著的說法。憶佛念佛,花開見佛,是因地,心空佛也無是果地,沒有因,怎麼會有果呢?

434.淨土法門既然是三根普被,利鈍全收,為什麼《楞嚴經》中文殊菩薩不選擇大勢至念佛圓通法門,卻選擇觀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呢?

《楞嚴經》這一章源於「最初發心,悟十八界,誰為圓通」的問題,十八界和七大合為二十五類,「誰」字是單指這二十五類而言。又要知道,這一章本從前章「六根受用,誰合誰離,誰深誰淺,誰為圓通,誰不圓通」一段而來,在這一段裏,釋尊已經暗示耳根最為圓通。問與答必須有聯繫緊密,不能答非所問。所以各位大士就按照二十五類講出二十五種圓通法門。大勢至菩薩雖然講出念佛圓通法門,但他的著重點在「都攝六根」一句。觀音菩薩雖然說上合慈力,下合悲仰,他的著重點在舉耳以對。著眼點在二十五類誰最圓通,選擇者也當依照這個範圍去回答。觀音的回答,暗合佛意,所以被文殊選定。不要誤會就是輕視念佛法門,要知道六根是一回事,念佛又是一回事。

有些大德對這個問題作了一些抽象研究,即不以二十五類作主體,而以兩大士之對作比較,其中有一段話說:「若對此方之機,娑婆眾生耳根利故,所以觀音當選;若對十方通論,念佛法門,都攝六根,橫超三界,直截生死,速證菩提,無有何門可及,故稱第一。」這話說得非常透徹。實際上觀音和勢至都是彌陀的輔佐,協助彌陀接引念佛眾生,同列為西方三聖,怎麼會反對念佛呢?如果觀音不主張念佛,那麼觀音又怎麼能解圓通呢?

435.觀經說上品上生的人要發三種心,就是「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請問它們是什麼意思?

「至誠心」就是真誠不虛偽,「至」就是專一、徹底的意思。「深心」就是說此事此理必求深入究竟。「回向發願心」就是說一切功德都要回向眾生,發大願普度眾生。

436.念佛使惡業不遇外緣而不起現行,是不是念久了就能使惡業種子消滅呢?

消不消亡,全在於緣,果然能夠淨念相繼,就沒有惡緣,等到往生西方,覺悟無生,罪惡種子並無自性,心亡罪亡兩俱空了。

437.請問死後神識沒有馬上往生,中陰身在四十九天之內能否依賴平時念佛之力而往生?

生西在臨終後剎那之間,臨終後不能往生,希望就很渺茫了。中陰身轉生並不是一定要經過四十九天,只是說最遲不會超過四十九天。凡是誠心念佛的人,第八識田中都落下了種子,永遠不會喪失,但到什麼時候萌芽、生長、成熟,就要看那個人功夫。只要改惡向善,一心念佛,臨終自然沒有障礙,一剎那間就往生西方了。中陰身念佛往生,要有善緣幫助,但念力是不是很強,所以要感佛接引,就沒有把握了。密宗中有度中陰身往生的辦法,但這種緣分難以遇到。

438.畜生也能念佛往生嗎?

有鸚鵡往生之例,因為它們能作人言,性情靈敏,教以念佛,朝夕不變。說到底它們能夠念佛往生,仍舊是因前世善根深厚,今世又遇善緣,所以能夠往生。

439.觀經說下品下生的人在蓮花中要坐十二大劫,在蓮花裏要坐這麼長的時間,其情形是否和娑婆世界的動物冬眠相似呢?

為什麼要這樣想像呢?動物冬眠昏沈,往生住於蓮胎則類似禪定。雖然暫時沒有花開見佛,但在蓮胎裏非常自由,內有七寶宮殿,遊戲快樂。時間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無量壽經說「並無劫數之名」,華嚴經說「娑婆一劫為極樂世界一晝夜」。既然往生,就已經解脫,雖入蓮胎,如入禪定,十二劫只是一瞬間的事。經說要住十二劫只是說明眾生有利鈍,開悟有早晚。時間來自於心,心能轉變時間,時間並不能轉變心。

440.佛七中應該講些什麼話?

佛七是為了使大家達到一心不亂的目的,講經說法,恐怕會使大家因聞思而起分別心。要講些東西,就要簡明扼要,使大家更好地集中精力念佛。講些什麼內容,要看具體情況,總的來說要契理契機。



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生死自由-煮雲老和尚著:行蹤莫測的賈逸長者





                              七、行蹤莫測的賈逸長者
隋朝賈逸長者,隋朝大業年間人,住無常所,衣著又時僧時俗,一般人都看不起他的浪行為。有一次,他分身各地,都在同一日期,被大家知道了,從此便一改對他輕視的心理。
()送紙五十張  訴訟夠解冤:
有個沙門名叫慧暠者,學行廣博,賈逸一日過其住處,以五十張白紙送給他說:「法師用盡可解耳!」
慧暠法師當時不知其意,後來因事與人諍訟,為官方所禁,加以責問,慧暠法師引辯而答,紙盡訟事亦了,正應賈逸所說。
()要聘民女為婚  遭殺三日又活:
有一次,他到一民家說:「承卿有女,欲婚聘。」人家沒有答應,他就到市中廣為宣傳,對人說:「某與我為婦,須得禮贈,請大家助我錢米,剋日就要成親了。」說時,還不時到那民家去陳述此事,直把女家氣得要死,女家的人為了安寧,就秘密地把他給殺了,埋到糞土地下。經過三天,卻又看到他在市中遊行,逢人便告訴他被殺之事。
()拗羊頭  捩羊頭:

大業五年,那時天下尚未大亂,他與一些小兒戲於水側,一會

又騎到橋檻上,手扳著獸頭說:「拗羊頭,捩羊頭。」眾兒學

著他成為童謠,大家都不解其意。後來,江都禍亂突起,煬帝

遭殺,方知他先前「拗羊頭,捩羊頭」之隱語也。


生死自由-煮雲老和尚著:曇倫禪師入大解脫



                                八、曇倫禪師入大解脫
曇倫禪師,十三歲依修福寺端禪師出家,端禪師曾學止觀法門,因亦教曇倫禪師「繫心鼻端」,曇倫禪師說:「若見有心,可繫鼻端,本來不見心相,不知何繫也。」
端禪師聞而怪異,嗟其近學何以遠悟!
一次,跟隨大眾之後在禮懺時,忽然入定,向其耳旁彈指方醒。
又一日,當侍者送鉢上堂,行至中路忽然入定,卓然持鉢而立,其師大為歎賞。
一日,其師對他說:「叫汝得坐,先淨昏情,猶如剝蕉,重重剝卻,然後得淨。」曇倫禪師回問道:「若見有蕉,方有可剝,本來無蕉,何所剝也?」
其師歎道:「此大根器,非吾所及,不敢役也。」


()犬自有食  僧粥莫與吃:
曇倫禪師受戒以後,不禮佛,也不誦經,每天閉門不出,寺中人也不知他在用什麼功。
一天,他對寺中執事僧說:「犬有別食,莫與僧粥。」眾人以為這是普通事,不用他管。過了幾天,他又對眾人說:「不要把僧粥給犬吃。」大家妄語說:「沒有啊!」但是眾犬剎那來到大眾前,吐出僧粥以示,大眾無語,對他不見而知甚感其異。
()有名論師  聆論五體投地:
曇倫禪師每用過齋飯,就閉門而臥,時人又稱他為臥倫禪師。
有興善寺粲法師者,為有名論師,無學不擅長,聞臥倫之名,前來造訪,與談三日夜,不眠不休。最後,臥倫禪師說出般若無底、空華、焰水、無依、無主、不立正邪、法本清淨、清淨亦無等語,粲師五體投地,禮歎而去。
 ()無盡世界去  苦趣亦空:
唐武德末年,曇倫禪師於莊嚴寺示疾,看似寂然,別人問他將往何處?他說:「無盡世界。」說罷便又寂然。僧伽們以手觸摸其身,私下對他人說:「冷觸到膝,四大分離,定生苦趣。」

曇倫禪師忽開眼道:「此苦亦空!」大家嚇了一跳!見他還沒

有死,就問他捨報後如何料理後事?他說:「棄之山野為眾生

結緣。」又問:「打五更未?」眾答稍時。維那打鐘時,再看

他,已經化去,時年八十,門人依言送到南山露骸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