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德遵普賢第二〈十四〉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住深禪定。悉睹無量諸佛。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得佛辯才。住普賢行。善能分別眾生語言。開化顯示真實之際。超過世間諸所有法。】

「住深禪定」,依《會疏》意:所住的禪定是微深幽玄。微是微妙 ,深是深廣,幽是幽奧,玄是玄妙。不是二乘阿羅漢哪、辟支佛呀、初心的菩薩所能辦得到的,所以叫做深禪定。《甄解》,在《唐譯》這一句是「一切種甚深禪定」。「一切種」就是一切種智的簡稱,一切種智就是佛的智慧(阿羅漢的智慧,稱為一切智。菩薩的智慧,稱為道種智。佛的智慧,稱為一切種智)。佛智慧的甚深禪定,是全理之事,是全部的理體的事情,是如來全部理體所成的事相,所成的禪定,所以很深很深。這是理定,不是事定。

「悉睹無量諸佛」。住定是寂,睹佛是照。入淺禪定,定中就不能生起照用,內心一動,就失禪定,「寂」與「照」互相妨礙。但現是甚深禪定,是如來智慧的禪定,所以理與事不相妨礙,寂同照可以同時。所以在深禪定之中,能見無量諸佛。

彌陀「定中供佛」大願:十方的菩薩,聽到彌陀名字,都可得到種種三昧同總持,「定中常供無量無邊一切諸佛,不失定意。」供佛自然會見佛,所以定中供佛與此處的住定見佛互相呼應。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這「一念」指的是時間。這個時間的長短,有四個說法。為了簡單好記,現採取《智度論》與《探玄記》的說法:一念是一個剎那。一彈指就有六十個剎那。一剎那裏頭,《仁王經》說,有九百個生滅。「一念頃」就是一念所經歷的時間,就是一剎那,就是一彈指裏頭的六十分之一。在這樣短暫的時間裏,已經遊了一切國土,所以打破了常識的時間概念。

以上正是《華嚴經》延促同時事事無礙境界。「延」是長的時間,「促」是短時。一小時有三千六百秒,這是常識;要說一秒裏頭三千六百小時,大家就說你是白癡。殊不知這正是華嚴境界。局部可以包括全體。現代物理學大師愛因斯坦說:「時間是由於人類的錯覺」。愛因斯坦說由於錯覺,我們說是由於妄想。由於一念妄動嘛,所以才有無明,所以才有了世間,才有時、空、世界。世就是時間,界就是空間。這一切色本來就是空,空本來就是色。這一切對立起來了,都是由於一念妄動。

「於一念頃。遍遊一切佛土」,正同阿彌陀佛的十一願吻合。願文是:「於一念頃」,「超過億那由他百千佛剎(那由他是億),周遍巡歷供養諸佛」。遍到無量佛土去禮供諸佛,要做的佛事很多,所需的時間很長,都在介爾一念剎那之間全部圓滿,顯示往生極樂的人,與本經會中諸大菩薩都是華嚴境界。會中大士悟入華嚴三昧,自然時時是華嚴不可思議境界,處處是事事無礙玄門。一念萬年,以剎那之間完畢所需多劫的時間;因一念的動,就圓滿廣大無邊的勝行,前者是延促同時,後者是一多相即。一念是一,供養無量諸佛是多,無量無邊的「多」,在一念間攝無不盡,可證一中有多,一多相即,都是華嚴事事無礙的玄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