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31日 星期日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二 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二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信行品之餘  
阿難。是名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為諸菩薩如是方便演說信行  阿難言。云何如來復為諸菩薩說於法行。佛語阿難。汝今當知。菩薩摩訶薩不住佛法而能顯示不離法界究竟不思議界。受持諸法心無下劣。雖說諸法。而於法相無所取著。無念無住。總持諸法如實相性。不取於法不捨非法。非樂於法非不樂法。雖能如是而離諸法相。以善調伏心常安樂。善說諸法而無擾亂。於諸法相不離於身亦不住身。是身前際等法界。如虛空無來無去。同真際如如相。是佛所說菩薩證知清淨無垢。觀一切法空無見無取。何以故。無故離故不著故不見諸法。無所執持無有諍論。顯現法界無言無說。體性本空心行處滅。是心不可得。亦不可思議。但示寂滅無緣境界。護持諸法。無所依止。何以故。一切法無體無相故。是菩薩法一相無相。不可稱譽無果說法。若為他說法相名字一切章句。皆已自證。成就此法名為種性菩薩摩訶薩。得是種性已。於諸法中。無來無去。無取無捨。持一切法。無動無壞。以不壞故。是名法行。成就法故。便見一切諸法無相。得法利故。亦名法行。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法無退轉  諸佛亦爾  若能持者  是名法行  顯示佛法  無形無相  甚深無染  是名法行  不離諸界  即不思議  到於法界  是名法行  護持諸智  如佛顯示  心無瑕穢  是名法行  轉不退輪  名為無相  而不取著  是名法行  無取無住  受持法智  如是持者  是名法行  心常好樂  求法無厭  遠離懈怠  是名法行  聞法受持  無漏無依  善住安樂  是名法行  若說法者  不念不著  無相受持  是名法行  善身善住  住無處所  是身非身  名知身相  無前後際  等於法性  無去無來  名知身相  亦如諸佛  顯示菩薩  得是法已  是名法行  空界性相  一切無著  能如是持  是名法行  又於諸法  空無所見  若無所見  則無障礙  顯示無相  無有諍論  無言無說  亦無所有  離諸心相  而無所得  若心無得  名不思議  無來無去  非不顯現  無緣無說  名不思議  若持是法  不可依止  名無所有  是名持法  如是法者  菩薩所說  無合無散  顯示無作  名為行處  是種性處  得如是利  名為行處  從是種性  無可譏呵  得如是界  是名持法  見法無減  雖行無去  來而不來  不見有法  若來若去  諸法亦爾  如是持法  亦無動搖  不增不減  是無作法  若無增減  是名持法  法相如如  無緣無說  得此法者  是名持法  是故阿難  顯示菩薩  得深法利  是名持法  是故阿難  顯示持法  為不信者  而說是法  如是分別  為菩薩說  皆以方便  開示佛法   
如是阿難。如來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說斯方便顯示持法  
佛告阿難。云何如來。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八正道法。云何菩薩摩訶薩。離於八邪向八解脫。出過凡夫。修八正道。而無到處。遠離諸邊。住於中道。越凡夫地。安住菩提。亦不住菩提相。離諸邪見。修於正見。不取身相。亦復不住菩提之相。佛身無為。離於諸數。修佛相者。則得眾生一相無相。出離眾生生死陰界。安住無為畢竟空舍。見一切法無生無住。何以故。諸法性相皆無住故。遠離世間及出世間。住寂滅處。不染世間。不著出世間。若法非法。有為無為。皆悉遠離。捨於斷常。住平等相。知過去未來現在心數無有異相。亦不得菩提心相。何以故。一切諸心皆平等故。身相亦爾。是故不為毒火刀箭之所傷害。何以故。已離一切煩惱毒故。常生淨國離諸惡趣。雖住諸趣而證菩提。常住安隱亦無依止。以如是義。一切刀兵不能加害。何以故。見寂滅菩提空無住處。以無住故一切毒箭皆不能害。是名無縛。乘於疾乘亦不住乘。是名無縛。何以故。無所得故。是故刀箭不害其身。知諸法空求不可得。一切毒害所不能侵。何以故。行普之慈遍覆一切故。行菩提慈不得諸眾生故。行空之慈諸法寂滅故。行無熱慈遠離諸煩惱故。行如是慈能令刀兵皆不害身。欲色無色界亦悉平等。知一切界一切法性同於菩提等無異相。若能如是心無思慮。亦無調戲寂滅清淨。菩薩摩訶薩。知一切法如呼聲響。離一切相。盡同法界。無歸無趣。善解一切音聲語言。無示無說離音聲相。不自高己離於我想。過於一切言說音聲而無過相。是故悉知一切法寂滅。亦不得一切法相。出過諸法心無所歸。於諸言音亦不染著。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離於八邪  而修八正  九次八解  是名八輩  出過凡夫  不住菩提  法中之雄  是名八輩  出過凡夫  不住菩提  離菩提相  是名八輩  捨諸邪見  修行正見  既到道已  是名八輩  過諸身相  不住菩提  離證佛身  是名八輩  離眾生想  常修佛想  度禪定想  是名八輩  離眾生窟  入涅槃城  諸法無住  是名八輩  出於世間  開示聖道  會寂滅界  是名八輩  離諸世間  說佛法相  心無所證  是名八輩  無有有際  亦無無際  遠離有無  是名八輩  寂滅無為  捨於斷常  深入平等  是名八輩  不取過去  及未來心  現在亦爾  是名八輩  說有初心  而發菩提  心相自空  何名菩提  無到無出  亦無菩提  毒火刀箭  所不能害  斷於諸趣  永離依止  無來無去  而無所害  無向菩提  顯說音聲  自證如實  不由他教  不得是趣  及諸非趣  聲念念滅  大乘速顯  常說安隱  第一空法  若能速證  是名無縛  疾乘是法  菩薩所記  心無棄捨  是名無縛  刀兵惡趣  所不侵逼  身得無畏  毒不能害  菩薩行慈  普遍一切  離於諍訟  是名無縛  不取身相  善分別身  到菩提道  棄捨惡趣  除其愚癡  神通自在  得明菩提  是名八輩  知欲色界  及與無色  三界同相  是名八輩  諸界平等  離惱菩提  妄想無智  所不能染  出一切相  無所譏嫌  若有所說  皆趣法界  說無所趣  同於法界  心住法忍  是名八輩  若欲修行  住寂滅法  不自稱己  而為他說  出過聲相  度無聲相  不著音聲  是名八輩  因聲解脫  知法無相  亦無住處  無趣無出  阿難當知  如是八輩  於諸說中  最為第一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當知。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方便說示如是八輩  
阿難言。云何如來世尊。為諸菩薩摩訶薩說須陀洹。佛言。須陀洹者。所為得入聖道流。名不思議佛法。若菩薩摩訶薩。能如是修不見道及所修道。度一切相。流注佛法非色非生。於一切法無著。一切法無處。一切法無緣。一切法無住。一切法無所有。一切法不成就。菩薩摩訶薩。若到是道得堅精進堅勢力堅智堅慧不生懈怠。安住寂滅乘如實道。救護眾生最勝無上。不取是道亦復不住。修如是道求一切法。而無所得不沒不動。無住想無道想無世間想無佛想。悉皆平等無諸蓋障。智行境界無所罣礙。於一切法及諸邪見住平等相。開佛知見示深法門。分別身見出過我想。是名須陀洹。不取佛道究竟無礙。樂求佛道不著有戒。亦不取佛戒。非戒取戒。非取相戒。三結已離不住三界。如佛所學修行聖道。離一切想不取於緣。無諸障礙入於佛道。心得寂滅。不著壽命我人等見。諸根清淨。遠離煩惱。為修菩提而行於施。悉捨一切。救苦眾生。使度四流令立涅槃。盡諸有相顯示無相。若見四眾不生怖畏。志求寂滅淨菩提道。已離怖畏無有死畏。何以故。現證寂滅離諸塵垢。善住佛道知去來趣亦無去來。而善分別眾生之想。心無戲論究竟佛道。是名菩薩摩訶薩須陀洹相


◎不退轉法輪經聲聞辟支佛品第三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說於四道  佛難思議  若有住者  不退菩提  猶如虛空  無所依止  無住無緣  離於取著  是名為道  得堅固意  乘如是乘  無上救世  不住彼此  不處中流  不著佛道  名須陀洹  一切世間  及佛餘法  究竟彼岸  名須陀洹  滅諸蓋障  顯示佛道  盡一切相  名須陀洹  不高己身  而起佛法  開示知見  入於佛慧  先起我想  顛倒眾惡  如是知已  不著佛道  本疑於佛  為得不得  究竟無著  不取道想  不起戒取  善住佛戒  常修正勤  不取戒想  斷於三結  不著三界  行於佛道  知眾生想  雖修菩提  而不取想  心行寂滅  清淨佛道  歡喜布施  遠離顰蹙  住於正命  心無戲論  悉捨一切  濟苦眾生  得無上施  名須陀洹  斷數數生  無相無著  遠離恐怖  出世間畏  法及非法  一切皆捨  不著諸陰  名世間明  安處四眾  而無所畏  顯示寂滅  淨修佛法  無眾生想  亦非實想  是名無染  分別怖畏  離一切畏  亦無死畏  處於寂滅  離垢安隱  已過惡趣  是故不畏  善說諸道  無漏無相  菩薩之法  示須陀洹  為諸下劣  故作是說  以巧方便  顯示佛法  為放逸者  故顯此法  救世世尊  多方便說  隨其本行  而示佛道  阿難當知  是須陀洹  為小智者  說如是事  不解方便  愚癡狹劣  不識甚深  而生諍論  以百千法  示須陀洹  須陀洹者  顯菩提法   
如是阿難。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以善方便說須陀洹  阿難言。云何名如來等正覺為菩薩摩訶薩說斯陀含。阿難當知。菩薩摩訶薩。隨順於智。佛智不可思議。修無量因。亦不取因相及菩提智。能斷一切惑而求佛智慧。讚歎金剛三昧出過一切諸禪定上。滅一切結煩惱暗障。悉見於佛。得一切佛法平等正觀。以無量因求無所得。如佛證法不動眾生。亦不動於眾生之界而取法界。無量眾生。於曠劫中多所乏少。不能成就菩提之道。引諸眾生到不退轉。志求於佛。根力覺道禪定解脫名無色定。我今當以如是等法。開示眾生令得解悟而求佛道。欲坐道場求如實智。通達佛眼不思議眼。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求於佛眼。如是智慧為最為上。悉知諸法甚深之相。而自於智無所分別。安立眾生住於諸法中。使知一切法不住。為得是法而來集會。名斯陀含。來已見眾生界及不思議界通達無礙。不取境界亦無得無到。云何當有成就眾生。不見成就眾生故。於一切法及眾生界。非見非不見。而知眾生。流注法界。明了法界。同於菩提。解於法界。及眾生界。無量佛道。無得無分別。同於道智。近無等智。離垢清淨。得無所得。證無所證。是名真智。菩薩摩訶薩求如是智名斯陀含。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隨順此智者  是名不思議  為求佛慧故  故名斯陀含  無量因緣說  成就菩提道  修行是法故  我常往來求  不動三昧相  滅除煩惱結  是故專修習  成就而不退  亦知法非法  通達無礙相  住諸法實際  修於斯陀含  隨順佛所說  如聞而修行  為得此法故  我常往來求  法界未曾有  不動於眾生  是名斯陀含  寂滅去來相  眾生無智慧  愚癡甚苦惱  為欲安立故  而求佛智慧  根力覺道等  禪定及解脫  勤修三昧相  而求佛智慧  究竟菩提道  諸佛之所行  是名斯陀含  發行而常求  若得如是法  佛眼難思議  是名斯陀含  恒求於佛眼  如佛所應求  為救護依止  我今所求者  一切智最上  是智之所知  諸法相真實  於智無染著  是智為最上  是智之所知  諸法相真實  心常無所染  恆求如是法  利安諸眾生  一切智中上  是名斯陀含  往來之所求  諦觀於法界  眾生不思議  是名斯陀含  為求眾生界  知眾生界已  不著於眾生  是名斯陀含  而求無所得  若不得眾生  一切法無相  能作如是知  開導諸眾生  雖觀一切法  不見觀察相  執心無亂意  而求諸佛法  如是清淨智  遠離一切垢  不得是智相  是名為求道  開示諸眾生  菩薩所不譏  是名究竟智  為得彼故來  阿難汝當知  為說斯陀含  少智諸眾生  妄相著是非  阿難汝當知  為說斯陀含  使精勤眾生  令作如是解  常善修多聞  決定甚深法  逮得真實義  速成於菩提   
阿難。是名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方便說斯陀含。阿難言。云何名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說阿那含。佛告阿難。菩薩摩訶薩出過一切世間之相。究竟佛行心無行處。雖知去來。而常不取去來之相。知一切法無依住亦不來還。何以故。不見諸法有去無去。出過凡夫除凡夫想。不著佛想逮無住法。何以故。究竟一切寂滅法界。亦不得佛與凡夫差別之相。遠離惡道除其貪欲。不著眾味離於四食。開示知見。不取一切六十二見。不見有相。不著無相。悉離有無。於諸蓋障作涅槃相。無轉無不轉除惡道垢。摧伏眾魔遠離愚癡。拔無明箭竭無明種。害無明怨照除貪瞋。斷諸結使開示諸有。拔愛欲箭除諸憍慢。曉了陰相究竟明處。常樂佛乘不思議乘。到於一切諸法實相。菩薩摩訶薩若能如是出於淤泥。離於繫著得本願藏。亦得過去未來諸佛之藏。悉於一切伏藏中上。亦為過去諸佛之所建立。而心平等不高不下。得如是乘。於諸眾生。為最為勝第一無上。菩薩摩訶薩究竟佛乘。於一切法悉得無相。菩薩摩訶薩於諸法中斷於疑網證不還果。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以四弘誓攝取一切眾生。安立一切眾生。悉入佛乘住菩提道。云何安住菩提。所謂眾生相。如實覺悟住眾生界。何以故。善知空界不思議界離眾生想。何以故。是賢聖界即眾生界。不思議界即是空相。亦無眾生離諸結使。猶如虛空無形相。實無所有。無染無著。知一切眾生。悉皆平等不出不沒。究竟菩提離眾生相。猶如空界無所覺了。何以故。無法可得。如是無得。即是一切法相及眾生相。心所覺了即非覺了。何以故。無法可得。如是無得即是無證。是故名為得阿那含。一切眾生。一切諸法。佛法僧等。出如是相。名阿那含。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不復還來  滅凡夫法  捨世間行  名阿那含  知無去來  無住無依  無有處所  是故不來  捨於凡夫  為佛救護  更不復來  名阿那含  法無有去  亦無來相  無來無去  名阿那含  斷諸貪欲  不著四食  不退道場  名阿那含  除滅一切  六十二見  而無所去  名阿那含  離一切有  心無常相  解了如實  是故不來  涅槃寂滅  離諸煩惱  滅去來相  是故不來  斷諸惡趣  離一切垢  證於涅槃  是故不來  摧伏怨敵  諸魔軍將  超出假名  是故不來  拔無明箭  害一切愛  棄捨喜欲  是故不來  滅諸結使  開示陰相  得決定智  名阿那含  拔憂惱刺  破憍慢山  善解五陰  名阿那含  究竟照明  莊嚴佛乘  出欲淤泥  名阿那含  悉知伏藏  諸伏藏上  佛所安置  是故不來  安住最勝  佛乘無上  斷除諸結  名阿那含  以四弘誓  建立菩提  住菩提已  是故不來  知諸空界  難可思議  除滅諸想  是故不來  於諸眾生  及法界相  而無所得  是故不來  心無所取  不隨於相  安住菩提  名阿那含  眾生界空  不可思議  知如是法  是故不來  如是阿難  顯示那含  諸無礙相  安立佛法   


阿難當知。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隨宜方便說阿那含。佛告阿難。我今復說菩薩摩訶薩阿羅漢。滅一切行。修佛所行。捨諸有為。而能成熟一切眾生。亦斷一切眾生苦惱。是名阿羅漢。不得眾生相。亦不得苦惱相。是名阿羅漢。滅諸取著。住於無相。知諸法空。離一切相。悉無所有。除諸眾生一切妄想顛倒癡惑。了達空法不可思議。是阿羅漢得不思議菩提。成就如是法故名阿羅漢。如過去諸佛所應說法。未來現在一切諸佛亦如是說。無有戲論具足清白。演說真實菩提之法名阿羅漢。安立眾生住菩提道。無所取著名阿羅漢。應行諸波羅蜜慈。得佛大慈滿足眾生。無相之慈亦能安立一切眾生。如是修慈無所分別。不取眾生及以慈相名阿羅漢。為一切眾生說法。而於諸法都無所取。若能如是名阿羅漢。分別顯示根力覺道。於諸眾生無染無著名阿羅漢。善知一切眾生心行。發起菩提。能如是者名阿羅漢。演說一切有為諸行。而不取著名阿羅漢。亦為諸餘一切眾生。說無著行無取行。作如是說名阿羅漢。遊諸佛國心無去相悉到佛所。以無相智如佛而見名阿羅漢。若能如是成就佛國具足諸功德。亦名不思議平等無垢清淨福田。空行福田。阿鞞跋致福田。第一清淨無女人相福田。離諸結使貪欲福田。如佛證知能盡一切蓋障福田。摧伏諸魔塵勞福田。悉制外道邪見福田。一切福田。莊嚴福田。離於一切怖畏福田。無諍福田。寂滅福田。神通福田。最勝福田。無窟宅福田。無盡福田。具足菩薩所行福田。得佛自在最上福田。佛所護持福田。變化福田。以是法印印諸眾生令得安隱巧說福田。一切瓔珞莊嚴佛界決定涅槃寂滅福田。亦於一切福田中。成就如是福田。能知一切法不生不滅。名阿羅漢。除諸染著。見來瞋者而心不惱。名阿羅漢。於一切法不取其相。名阿羅漢。滅除習智修最上智。而能速證名阿羅漢。以是威儀建立菩提。菩提勢力名阿羅漢。如是菩提亦名不思議。不思議者亦名不動。如是不動。能令無數億種眾生。安立菩提。無所取著。皆住平等。同於壞相。無所有相。知一切法。皆入菩提。住無所住阿羅漢。如是知已。能為眾生說如斯法而不染著。雖有言說亦無說相。度諸眾生。亦復不取諸眾生想。斷常二邊於身不動。不斷煩惱而離憍慢。於一切法無生寂滅無行。不壞色相不壞受想行識諸凡夫法相。而心不動。以求解脫安住佛法。亦非安住須陀洹果相解脫。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果相解脫。妄見一切起諸顛倒取佛智慧解脫。妄見取菩提心解脫。妄見修菩提施解脫。妄見修菩提戒解脫。妄見惱害忍辱解脫。妄見懈怠精進解脫。妄見亂想禪定解脫。妄見愚癡智慧解脫。妄見聲聞凡夫解脫。妄見父母妻子男女眷屬。如是等一切解脫。妄見貪嗜諸欲無量苦惱。而生親愛起於染著。是結使法是惱害處。於此法中生二種相。為除妄想度脫眾生。名阿羅漢。為除利養貪求妄想及在家出家想。於諸鄙賤及最勝法皆悉平等。而亦不見此凡夫法彼是佛法。為斷如是妄想顛倒說解脫法。若欲嚴淨佛國教化成就如是眾生。是名涅槃。如是眾生不名涅槃。如是眾生生於諸有。如是眾生不生諸有。如是眾生行於菩提。如是眾生不行菩提。如是眾生毀破禁戒。如是眾生受持禁戒。如是眾生名有智慧。如是眾生名無智慧。若有眾生。起於二心而生妄想。為除如是眾生妄想。非福田非不福田。如是眾生勤行精進。如是眾生不勤精進。是愚癡法。是智人法。是女人法。是男子法。是聖法。是非聖法。起於二想。為除如是二心妄想故。菩薩住於不退菩提亦非不退菩提。有受菩提記亦非受菩提記。有近菩提座非近菩提座。有如是二心起虛妄想。如是菩提逮得菩提。菩薩不得菩提真實解脫。以要言之。著一切法皆是妄想。是故阿難。阿羅漢為斷一切眾生妄想。使得解脫故能如是說無相法。是名菩薩摩訶薩阿羅漢。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除一切行  離生死行  出於世間  名阿羅漢  滅煩惱結  度脫一切  諸苦眾生  名阿羅漢  不得眾生  及諸結使  於法無利  名阿羅漢  滅除妄想  住無妄想  知諸法空  名阿羅漢  知空最勝  而得無相  盡一切相  名阿羅漢  滅諸眾生  一切惡相  棄一切相  名阿羅漢  除諸邊際  得無想法  而自證知  名阿羅漢  為得菩提  難可思議  發勝精進  名阿羅漢  若說於法  無毀無濁  安立菩提  名阿羅漢  為淨福田  令眾得樂  不得眾生  名阿羅漢  若說諸法  一切無取  無法非法  名阿羅漢  覺道根力  為眾顯示  得第一果  名阿羅漢  善知眾生  淨於菩提  為說是相  名阿羅漢  世間所說  一切諸行  於行無著  名阿羅漢  勇猛世尊  難思福田  隨佛住處  為人演說  若欲見佛  無見不見  如佛所見  名阿羅漢  是應福田  聖賢福田  無上精進  名阿羅漢  遠離染欲  於瞋不瞋  亦說菩提  名阿羅漢  知一切法  寂滅無相  是故菩提  名阿羅漢  不動一相  諸眾生界  令無數億  安住菩提  眾生菩提  悉住無相  知彼平等  名阿羅漢  得無等等  同一切法  而知無相  平等菩提  能如是解  說名羅漢  知如實法  清淨無濁  為眾說法  而無所說  度無量眾  亦無動搖  不得眾生  斷常諸邊  而眾皆見  度脫苦惱  究竟諸法  無生無滅  而已方便  度脫眾生  不壞於色  受想行識  亦復如是  即名解脫  於諸凡夫  而無動相  建立佛法  安住解脫  能令眾生  不念果報  佛解脫相  為人說法  妄取菩提  修行布施  持戒忍辱  為除妄想  懈怠懶惰  取相精進  除解脫相  羅漢所說  生禪定想  愚無智慧  為令解脫  說阿羅漢  此無相法  能除虛妄  如是說法  名阿羅漢  眾生虛妄  取聲聞想  無解脫相  羅漢說法  父母妻子  愚癡取著  則非菩提  染著生死  兄弟姊妹  妄生親愛  寂滅解脫  名阿羅漢  造諸行業  貪著親愛  見即生戀  本是我親  更相染著  互共親愛  不識離別  令魔自在  不離世間  為最極惡  如是過患  羅漢所說  於諸結使  皆悉覺悟  二俱虛妄  羅漢所說  為利多人  行無戲論  如是解脫  羅漢所說  在家出家  多生妄想  凡愚取著  羅漢解脫  見家繫縛  廣顯正法  凡愚妄想  羅漢解脫  棄捨凡夫  無利佛法  捨利無利  名阿羅漢  見有高下  若干等種  眾生取想  羅漢解脫  成就取相  多所修習  如是著相  善能解脫  得佛福田  究竟真實  妄取是田  羅漢解脫  無滅非滅  亦物非物  雖修菩提  不得菩提  持戒毀戒  有智無智  眾生愚癡  起於二想  人多取著  有若干種  解脫此想  羅漢所說  作福田想  非福田想  無智凡愚  作種種想  於諸女人  及與男子  聖非聖法  作二種心  如是眾生  凡愚無智  取著二想  羅漢解脫  退不退法  有記無記  近坐菩提  不取菩提  得菩提已  畢竟寂滅  永離生死  取涅槃想  斷眾生縛  滅一切相  是故羅漢  為名解脫  菩薩法爾  現為羅漢  不起法忍  即羅漢智  如是羅漢  菩薩不譏  心常住於  最上菩提   
爾時世尊告阿難言。汝今當知。是名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方便說阿羅漢。阿難言。云何如來等正覺復為諸菩薩摩訶薩說名聲聞。佛言。阿難。菩薩能使無量阿僧祇眾生。以佛法聲令一切聞。故名聲聞。亦令得聞不可思議聲。聞不可思議聲已。而於菩提無有戲論。以清淨聲令彼得聞。亦名聲聞。又使得聞唯涅槃樂更無餘樂。聞如是聲亦名聲聞。又使得聞根力覺道禪定解脫。諸三昧等念處正勤證於無餘。如是之法令無數眾皆悉得聞亦名聲聞。是身苦空無我。而諸陰相皆不可得。凡夫愚癡。分別此身妄起取著。聞如是聲亦名聲聞。又得眼界虛偽不實。乃至佛眼皆同眼界不可思議。能令眾生如實而見。於一切法無成就相名成就眼。如是法相使眾生聞名為聲聞。如呼聲響令眾生聞名為聲聞。不應於聲而妄取著。無有聲相亦無所得。聞如是聲名為聲聞。不應於香而取香相亦無所得。譬如有人夢中聞香實無有香。於無香中妄起香想。但是顛倒自生分別。而取香相凡愚信受。聞如是聲名為聲聞。舌入相空猶如肉段不能知味。亦如聚沫不可為喻。過於喻故非味非具。分別味相實無所得。如是味界及不思議界平等無二。離心無念亦無思惟實無心想。聞如是聲名為聲聞。已所知法皆令他聞名為聲聞。若聞於身分別身相。身相體性本空非生非不生。是名菩提。令無量眾得聞是聲名為聲聞。心性無體實無所有。皆如幻化非生非滅。能令眾生皆悉得聞名為聲聞。佛告阿難。聲聞法施不可思議。得證是道名不思議。以是不思議法施能生菩提。何以故。種子相似生故。無果為果。非財施所得。從聞信解名為聲聞。財施微小法施為上。如是法施不嫉於他。亦無施相不著是施。譬如幻化無分別。不生願求不取施想無願求故。阿難當知。如是施者成就菩提。從聞信解名為聲聞。盡一切相離諸結使。出過聲聞一切僧上。發大音聲演說佛法。何以故。得具足聲出過一切諸音聲故。出是聲已令聞佛法。知諸聲相非一非異成就正信。說法無二亦非不二。聞如是法名為聲聞。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無量眾生聞  佛法不思議  菩薩廣大辯  是名為聲聞  聞已信菩提  無濁無戲論  令一切悉聞  是名為聲聞  聞於涅槃樂  是樂最第一  普令聞寂滅  是名為聲聞  諸力及覺道  念處與根等  速得於究竟  是名為聲聞  聞此身苦空  無有堅實相  貪恚癡所侵  是故分別身  亦聞於眼入  非實而見實  眾生多愚癡  凡夫盲無智  若得於佛眼  正見不思議  逮得如是眼  無復諸愚癡  諸法無成就  一切眾生聞  以如是因緣  亦名為聲聞  一切諸法相  猶如呼聲響  此中無聞者  亦無有說者  令無數眾聞  是名為聲聞  此中無所聞  無有染著者  譬如人夢中  雖聞多種香  無一成就者  如是知香體  遠離一切垢  亦無聞香者  菩薩之解脫  多顛倒眾生  聞舌猶肉段  不能得知味  肉段若知味  亦應知平等  分別如是相  貪味為最惡  此界難思議  是名知於味  決定知味已  菩薩無所著  令眾聞決定  是名為聲聞  觀身分別相  本性空無生  若知於真實  無生無能生  菩提如是相  亦無生能生  普令眾生聞  是名為聲聞  意亦如是知  體性無所有  空無體性故  能令一切聞  如物法無生  無滅亦無二  無相無所見  是名為聲聞  咸使聞其施  法施不思議  修行趣道場  成就於菩提  譬如種種子  各得相似果  修施不思議  證道亦復然  悉施諸財物  法施為最勝  捨心無貪嫉  是名菩提道  心常不取著  雖施無依怙  若能如是施  速證於菩提  能離一切相  悉捨諸結使  無有諸染著  是名為聲聞  其聲甚微妙  於諸聲最上  此聲令遠聞  佛法不思議  能令一切知  諸聲無所依  非一亦非異  是名為聲聞  欲令一切聞  諸佛之所說  隨所聞法音  皆發於菩提  聞諸福田中  佛福田最勝  隨佛所住處  親近救世尊  使聞三千界  安住於虛空  眾生亦復爾  皆同涅槃相  所說四大界  分別為眾生  猶如虛空相  等於不思議  諸界如是相  亦無有能知  是中無生死  無惱無涅槃  諸法無真實  眾生亦皆然  是名寂滅界  云何見生者  為無量眾生  晝夜常聞知  不著己名利  但為眾生說  當知是聲聞  欲令一切聞  實非聲聞法  但現為聲聞  世雄假名說  說法中最上  是故知眾生  一切皆如相  是名為聲聞  無漏除結縛  解脫一切結  而為眾生說  顯示離諸縛  清淨無調戲  見已為人說  佛法皆亦然  不久當得見  如佛所說法  菩薩所修行  於法無染著  是名為聲聞  無縛而清淨  亦使一切聞  如聞而修行  阿難汝當知  我以方便說  如是知聲聞  菩薩無所依   
阿難當知。是名如來等正覺為諸菩薩摩訶薩方便說名聲聞。阿難言。云何如來等正覺。復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辟支佛法。佛言。阿難。菩薩現見一切法。云何現見。所謂知諸法無諍皆是假名。不壞法性而能見法證法。是名辟支佛。佛不思議。於一切法及諸眾生。同涅槃相等無差別。無形無相清淨寂滅。實際眾生際涅槃際。猶如影幻無分齊無所有。於此諸際亦無際相。非言非說無所依止亦無所說。何以故。如我空無生無滅知眾生際。則知法際生死際即是佛際。知如是際。是名辟支佛。現知於色。色者則名色陰。色陰盡已。但有言說。無我我所。何以故。如說色陰。但有言說。是空無生無滅。言無言相。云何以言說。說是色陰。亦現見受想行識。乃至說是識陰。知假名識陰等。但有言說。言說皆空無生無滅非實非虛。言說尚無。何況陰相。如是五陰。從假名起。是名辟支佛。何以故。因於名字言說為色。色但假名。無因非因。說名為因。是陰因緣不可說相。一切諸法無依無緣。如是覺知名辟支佛。爾時世尊。而說偈言 
現見一切法  皆悉知無諍  不生亦不壞  無有濁亂相  現見一切法  本性皆空寂  體相如是者  則無有決定  現見究竟處  一切法亦然  是名為正智  緣覺不思議  眾生及涅槃  前際不可得  是際無有生  佛亦難思議  如眾生涅槃  無生無出處  若法無生相  是名為涅槃  眾生與涅槃  皆如水中影  有像無眾生  是名為涅槃  眾生與涅槃  一切假名說  無生亦無滅  但有假名字  如是言說相  知無有眾生  是義應當知  眾生即涅槃  一切言說空  無心亦無法  以言說非言  決定無知者  非言際無依  言說亦無住  如是言說相  眾生不思議  眾生及涅槃  實際非實際  出離得安隱  永趣寂滅宅  一切眾生際  猶如於影響  無因亦無緣  實際不思議  一切諸法本  但以假名說  是際無所有  不得名字相  實際無言說  亦無能知者  以空無實際  眾生不思議  實際無言說  言說無所成  真實相如如  眾生亦無際  言說相自空  非以言故知  如汝之所說  眾生莫能思  如是實際相  非思議能知  是名正覺說  辟支難思議  現見於色陰  但有假名字  如是陰相性  常離於言說  無有真實相  乃名為出世  如是知諸陰  本性無住處  是色無所有  假名以為陰  但有空名字  不生亦不滅  言說及諸法  無有決定處  若無有言說  是名說色陰  現見於痛陰  想行亦如是  乃至識陰等  但有假言說  見陰不可說  離於一切相  本性無所有  不生亦不住  如所說真實  遠離一切法  如是知諸相  體性無住處  假名之所說  說陰等亦空  知言說空已  無生亦無滅  言說及諸法  無有決定處  若無有言說  是名為識陰  是陰離言說  不可得限量  無生無滅相  亦無所依處  解脫諸煩惱  非業非果報  非覺亦非陰  非言非涅槃  是想無決定  亦無有智慧  內外不可得  無懈怠精勤  無調戲疑惑  亦無有成就  不驚不怖畏  無有一切色  亦不見於空  無相亦復然  無有一異相  非縛亦非解  一切諸言音  是聲無所入  是名為律陀  非言所能及  究竟於現見  而說無盡法  得是三昧已  不著於言說  此智若現見  等說阿律陀  律陀同諸法  默然而演說  於此現見倒  不從他因緣  是名為正覺  緣覺不思議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二  癸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2016年1月30日 星期六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五) 黃念祖老居士述



學法須知綱要,小本的宗要是「信願持名」,有深的信心,懇切的願力,持佛名號,非常簡單,非常殊勝。大本《無量壽經》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這兩個是一樣的。發菩提心就相當於信願,這個信就是大智慧,不是大智慧不能信哪!這個信很重要,信是道之元功德之母,信為道元功德母。深入佛教,信才是能入,才能進門,你要能拿到寶,信是手,才能在佛法寶藏中拿到寶,能信就是很大的智慧。《阿彌陀經》說,這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唐玄奘大師所譯則為「極難信法」。可見得能信這個法門,在一切世間,天人之中也都是很難的。所以常說念佛不難,難於生信。那麼現在我補充一句:「生信不難,難生正信。」有很多人他雖然是信,不能稱為正信。為什麼呢?舉些例子:有些人說:「我生前念一句佛,死了之後到陰間就多一個元寶。」這當然不是正信了。還有人就覺得,死是很痛苦,看到修行人死得好些,於是他念佛,只求死的時候舒服點兒。這是第二種。第三種,他就求佛保佑一切吉祥,求現生一切如意,只求世福。第四種,就希望我死後也要得到安樂。我活著時候很安樂、很舒適,死後也求這樣。第五,為了超薦亡靈。自己有個親屬他已經死了,很思念他,那什麼辦法呢?於是念佛求對亡者有好處。如上種種千門別類的念佛,都不是正信,這樣念不能往生。最後一種,他就是認為自己根器不好,學別的自己都不夠,既然學別的都不夠,那麼只好念佛吧!那麼就念佛了。這個也很消極,對於這個佛號功德就信得不夠,這種最多也只能夠生到邊地。這都不是正信。正信是什麼呢?淨土宗的祖師有個截流大師,他有一個勸生正信文,勸大家生正信,他說這個正信跟不是正信區別就太大了。他的正信是什麼呢?就是相信自己的本心跟佛的心,本來就沒有分別。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證的嘛!都具如來智慧德相嘛!所以自己的本心和佛的妙明真心本來不是兩樣。但是呢?現在自己還是凡夫,還不是佛。這是頭一條。第二條,就相信雖然自己不是佛,但是我們跟佛沒有一點兒隔斷的地方。一個杯子裏頭我們倒了水,倒了牛奶,這個杯子裏頭有水的地方就有牛奶,有牛奶的地方就有水。牛奶全部在水裏頭,水也全部在牛奶裏頭。我們跟佛,雖然現在我們是眾生,我們算是水,佛算是奶。但是我們跟佛,就像水跟牛奶一樣,互融互攝。這個道理是對的,因為起碼我們可以相信佛的心是遍一切處,當然我們在佛心裏頭。再進一步,要信我們的心跟佛的心是一樣的,所以我們的心也遍一切處。都遍在一切處,那不就佛在我心裏頭,我在佛心裏頭,一切處彼此都有。一杯之中,注入牛奶和水,杯中自然到處是牛奶,到處是水。這是第二條。第三,因此我們這念佛嘛!如來悉知悉見,感應道交。所以念佛必定可以得往生之果,如是的信叫做正信。他底下再說一句話就很深刻了,正信跟不正信將來這個區別就有天淵之別。你不具正信,不能往生。蕅益大師說:「往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有信有願當然會持名,具足資糧當然就可以往生了。反之,你就是念佛念得很好,但是你信願不具足,那就是不行,所以全憑信願之有無。所以信願重要,這是往生的關鍵。不具正信的話,你雖然念怫,不能往生,來生就會生到富貴人家,生到富貴家裏就會造惡,造惡以後,再下一生就要入地獄。這個話很讓我們震動。所以你修行不徹底,跟那個十惡不赦的惡人的結果,只是差一步。作惡的人的結果,這一生完了之後馬上入地獄。我們沒有作惡,我們也念佛,但是沒有解決問題,我們來生富貴,富貴之後就要作惡,作惡之後,死了入地獄。作惡的人比我們先到一步,念佛不徹底的人後到一步,晚到一步,入地獄是同樣的。結果很懸殊了,所以這個正信非常重要。

先師夏老開示:「理明信深。」為了能信這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就須發起無上之心,參究淨宗的理體。《觀經》「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兩句最重要的話。「是心是佛」,本心是佛,這是自性的德,是性德。就像截流大師的話,你本來是佛,但是現在你肯定不是,所以就需要「是心作佛」,也就是這個心在念佛,這是修德。我們就是從我們本來是佛的這個心,生起了念佛。這個本來是佛的心是我們的性德,我們現在在念佛,不是從性德產生出修德來了嗎?這個在佛教的語言,叫從性起修,從你的性德上生起了修德。你起心念佛,念的是佛嘛!佛是什麼呢?佛不就是你的本心嗎?「是心是佛,是佛是心嘛!念的什麼?念的還是本心嘛!你修的是什麼?修的還是在你的本性嘛!所以從性產生了修,修什麼?修的還是性。就如同珠子放光,光照的還是珠子。這就很明顯嘛,珠子放光嘛,就把你珠子照亮了。這個就是一個殊勝的修行。從性起修,所修就在本性。我們也可以說,拿我們的心在念心,因為我們念的是佛,佛就是我們的本心,就是以本心念本心。我們起心在念,這是我們的能念,當前一句是所念。能念是心,所念的還是心,以心念心。要是說以佛來念佛哪!能念的本來是佛,所念的也還是佛。那麼,能念跟所念就是一回事了。以心念心,或以佛念佛,能念所念就一回事了,能與所就沒有分別了。這就是一個極殊勝的修行嘛!我們眾生總是有能有所,甚至不管你修什麼也不離能所。現在所說,你能念所念不是兩個,這就是天臺所說最殊勝的中道的道理。天臺的空假中三諦,泯一切法是空諦,立一切法是假諦,統一切法是中諦。色是假有,實際就本來無一物,就是空。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空不是兩個了,這就是中。「境為妙假觀為空,能所兩忘即是中。」修持中能所都忘掉了,就是中。剛才我們說念佛時,能念所念是一個,本來沒有分別,就是從容中道。這是佛法圓教中最高深的道理。只要老這麼念的話,自然而然合乎這個道理。

我們念佛法門具《法華經》因果同時的殊勝,蓮花獨有之妙,花正開時,其實蓮蓬宛然顯現於中。花果表示修因時即結果時,稱為因果同時,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佛時即成佛時。同時出現,花正開時,小蓮蓬已現,花瓣落後,蓮蓬漸長,漸漸蓮子充實,可以種植,這是蓮蓬完全成熟了。但此蓮蓬即是初開時所見之蓮蓬,決非他物.所以說花果同時。這是非常直捷,非常殊勝,非常圓頓的妙法。《彌陀要解》中現成的兩句,正好作一個對聯:「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這兩句可以概括淨土宗的殊勝奧妙。事持就是不論是誰老老實實地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事持,事上你是這麼持了。理持呢?須要契於實相,住於般若;念而無念,無念而念,從容中道,這叫理持。所以四種念佛:持名念佛、觀像念佛、觀想念佛、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最高,凡夫就覺得無從下手。但是不知道,這個奧妙在你持名念佛中,如果老老實實,綿綿密密,清清靜靜,不知不覺,不知不覺,你也就達到了實相念佛。最不可思議就在這個地方,所以稱為究竟的方便。所以說念佛時就是成佛時,因為你就是清清靜靜的,別的都放下了,若能淨念相繼,能所兩忘就是理持。理念就是念實相,也即是實相念佛。實相的功德不可思議。以懺罪來說吧:「眾罪如霜露,慧日能消除,若欲懺罪者,端坐念實相。」說明實相能消眾罪。《觀經》說,念一句阿彌陀佛,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大家想想看,八十億劫是多長的時間?生死之罪是何等的重罪?《觀經》指示,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除,這是由於念佛暗合道妙,暗合實相,所以功德不可思議。

《金剛經》的關鍵——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是凡夫就不可能了,不但凡夫不可能,二乘和小菩薩也都不可能了。因為凡夫只是念念不停地生凡心,沒有一個時間能無住。成了阿羅漢就無住了,但是他不再生起度無量眾生的心,所以阿羅漢能無住不能生心。有些事度的菩薩,從事上修習六度,我這一輩子修忍辱,那一輩子修布施等等,他們是生心,他度哇!但是不能無住,再往上到了台宗別教三賢位的菩薩。(三賢位就是十住、十行、十玧向。所以我們成佛共四十二個位次。十信還不算賢人,要到十住。初住到十住,十個住的位次,十個行的位次,十個回向的位次,這是三十個位次了。這稱為三賢。再登初地,初地到十地,又有十個位次。四十個位次,上頭還有等覺、妙覺。四十二個位次。)到了地前的三賢位,他們有時生心,有時無住,生心的時候不能無住,無住的時候不能生心。只有在別教(天臺宗判分佛教為四教:

(一)藏——小乘。
(二)通——通於大小兩乘。
(三)別——純大乘。
(四)圓——一乘。

登地的菩薩,才能在生心的時候就無住,無住的時候就生心,所以這是大菩薩的境界。可是我們用念佛法門,正當念時你一切都放下了,什麼世間的人我是非,出世的法執這些東西都放下了,你就無所住哇!可是這一句佛號綿綿密密,自然相繼,這個是生心。就暗合無住生心的甚深般若。再前進一步,蕅益大師說:「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即釋迦本師在五濁惡世所得之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法。」所以這一句佛號即是佛的果覺。念佛是從佛果起修,以佛果覺作我因心,自然因果同時。所以淨土宗也是果教派。夏師曾說,淨土即是密教的顯說;又說,稱名即是持咒。所以前段讚咒也即是讚歎佛號。

淨土法門普被三根,圓攝萬類。最上的如文殊菩薩,普賢菩薩。普賢菩薩在《行願品》說:「願我臨欲命終時,盡除一切諸障礙,面見彼佛阿彌陀,即得往生安樂剎。」(安樂剎就是極樂國)這是普賢菩薩所發求生西方淨土的願。文殊菩薩,大智文殊把這七言偈改成五言:「願我命終時,盡除諸障礙,面見阿彌陀,往生安樂剎。」大智的文殊,大行的普賢都以往生極樂為志願。所以對至高無上的上根也不屈才。再下呀!不但五逆十惡都能往生,連動物,連地獄中的眾生都能往生。動物往生,我要舉夏老師的例子,他在閉關的時候,成天繞佛念佛,繞了佛之後坐下來念,念了之後穿上鞋下去繞,後發現有一個老鼠,在老居士繞佛時就跟著繞,等老居士坐到座位上,盤腿一坐,兩隻鞋就放下去了,是兩隻很大的鞋,那老鼠就坐在兩隻鞋當中,它也端坐。等到起立繞佛,這個老鼠又跟著他繞,成為常規,天天如是。可是有一天先師起來了,一看那只老鼠沒有動,碰一碰老鼠還不動,再一看,老鼠端坐死去。這只老鼠,它能跟著人繞佛,跟著人坐下來,人起來它又跟,最後就安然在兩隻鞋中間坐化了。至於它是否會念佛?無從證明,但它能在關房中,緊跟先師同坐同繞,最後安然坐化,決定是深入淨土法門。還有經上說的,地獄的眾生,只要他肯念阿彌陀佛,在他業障消除的時候,在剛出地獄的一剎那,就成就清涼華菩薩。所以統收萬類,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有人喜歡以上根自居,認為念佛是愚夫愚婦,齋公齋婆都能用的法,他就有點不甘心。我就舉一個比方,這個傻子照相機,傻子都會用,那麼這個傻子照相機傻不傻呀?傻子都會用,正證明這個照相機十分高級。所以才這樣簡便,只要按一下就成功嘛!不能因為傻子也會用,就說設計製造這個機器的,都是傻瓜呀!正因為傻子也會用,說明設計製造的人十分聰明。下根、五逆十惡、動物、地獄中的眾生都可以得度哇!正證明這個法門十分殊勝。

末後舉兩個近代往生的殊勝事例:

(一)律航法師,他本名黃臚初,是一個陸軍中將。因為他的女兒在臺灣結婚,他就從北京到臺灣去主婚。一九四九年大陸解放了,他沒有回北京,就在台灣作和尚。他在北京時,每周末都到我家聽夏老師講《大乘無量壽經》,他多次參加夏老師主持的念佛七。在他初來我家參加道場時,對佛法還沒有深入,並且還有身為中將的習氣,甚至引起同修的反感。可是他進步很快,一次在閉關念佛關中,放聲大哭,哀切懺悔,從這以後判若兩人,發心誠懇,用功很勤。又一次打念佛七,這次大概一連五個「七」。在圓滿的那天,突然有重要電話要接,當回到關房時,他突見房屋陳設供品等等全部都是白色舍利,同修也同見拜墊上都是白色透明的舍利,大家收集起來供在一盤子裏。下午我聽到消息,立刻乘汽車趕到,親眼看見一盤舍利。這樣潔白、透明、有規則的舍利,我只看見過這一次,大家說這比上午已經少了許多。後來在台出家,不久就作了方丈。一天他和侍者在廟裏大殿看工程,忽然之間他就一回頭,然後回方丈室去,侍者很奇怪,就問:「師父,怎麼就回去呀?」法師答:「我要往生。」侍者十分納悶,好端端一個人還在跑路,他要往生,真奇怪!他也就只好跟著走,忽然對面來個師兄弟,侍者說:「師父說他要往生,好好的他要往生,不知是怎麼回事?我只好跟著他去,你作準備,如果師父真要往生嘛,你要敲鐘集眾,上殿助他念佛。」那位說:「好。」侍者就跟著師父走的,在這中間碰見一個師兄弟,兩人說了幾句話,時間就這麼點兒時間,可是等他趕到方丈室的時候,這位方丈已端坐往生了。這是一九四九年的事情。

(二)福建謝秀萓居士。他是福建福安縣人,十七歲嫁到鄭家,生活很苦,靠她做手工補助家用,生三男二女。她雖不識文字,可是天性純和,很懂道理,不幸長子在二十九歲病故,緊接丈夫也死了,次子月明又得重病。月明在病中夢見觀音菩薩領他看地獄,醒了之後他就發心學佛,因為真見到地獄,自然就好好的念佛了,瘋也就好了。後來這位母親覺得我的孩子比我年歲輕,他還能這麼用功,我這個作母親的人不能落後,她也就用功了,讓孩子帶她去皈依。於是擺脫家務,做起在家人穿的法衣,長齋念佛,一直很用功。七十八歲,她一天念八萬佛號,達到不念而念。一九八三年,她已八十八歲,臨終前八日對她的孫媳說,我已經見佛了,我就要往生了,我不吃飯了,你不要給我送飯了。她孫媳就不做飯了,這以後就八天都不吃飯,晝夜跏趺坐,搭著衣,念佛不斷。念到第八天,她就說西方三聖來接引,並說,佛的白毫光那個殊勝沒法形容了,她就合掌念佛坐化。遺體拍了照片,端坐,搭著衣一點兒不亂,面貌非常慈祥,就是活人裏頭也少見。火化時,在場的人都聞到異香,並撿到堅固子三十多粒,遠近讚歎。謝老居士是一個窮苦的文盲,正是一般人所輕視的愚夫愚婦,齋公齋婆,可是她完成了那些自命為上根利智、佛學權威們所做不到的事。至於不信的人對於她見佛見光,死後燒出堅固子,放香等可以否定,可懷疑。但有一件事情否定不了,她八天不吃飯,八天不斷地念佛,死後仍然端坐,你能否定嗎?不信,你要否定,你自己試一試,你拿兩天不吃飯,你念兩天,你看行不行?這你否定不了嘛!

淨土法門「十方如來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可見信願持名這個妙法乃是如來大光明藏所流現,所以能給一切眾生以最堅固、最長久,最徹底,最究竟,最圓滿,最真實的大安樂。末後祝願:「普願見聞者,皆得大安樂,具足信願行,同生極樂國。」



(本文結束)



2016年1月29日 星期五

佛藏經卷中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佛藏經卷中 姚秦龜茲三藏鳩摩羅什譯
◎淨戒品之餘   
復次舍利弗。破戒比丘聞佛所說如是等經。心不清淨歡喜信樂。自知有過便疑此經。為我等說不為餘人。何以故。如我等比丘在此事故。舍利弗。如是上妙無比之法。破戒比丘乃生瞋恨。於說法者心多不信。得聞如是佛所說經。違逆不受。而作是言。此非佛說教語餘人。何以故。破戒比丘不樂修道。修道比丘不逆佛語。此皆破戒愚癡惡法。謂心不信違逆佛語。如是比丘自知有過。但生瞋恨憍慢佷戾。惡邪慢心謗佛法僧。舍利弗。隨此比丘聞是諸經違逆不信。心不通達無上菩提。教語諸人非佛所說。舍利弗。佛說是人則為謗法。以謗法故為非沙門非釋種子。應當滅擯是等比丘。若百千萬億諸佛三輪示現。不能令悟使得道果。何以故。舍利弗。如是惡人於此法中自作障道。無復生分無有信心。但好衣食貪樂世利。我說此人必墮地獄。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違逆如是法寶。於好生處永無有分。但生惡處常盲無目。舍利弗。是諸比丘憍慢熾盛不能定說。破我正法。其餘眾人不能自活。為利養故隨破我法。舍利弗。如是法寶爾時壞滅。何以故。如是法寶一切諸佛皆共恭敬諸辟支佛阿羅漢等亦皆恭敬。破戒比丘增上慢者不定說法。諸比丘等。爾時皆共輕慢我法而共遠離。多懷慳貪專求生業。貴於財利嫉妬所縛。常好諍訟互生怨隙。不相敬順無有威儀。志性輕躁猶如獼猴。轉易威儀行諸惡業。退沙門法遠離賢聖。舍利弗。如是惡人覆藏瑕疵。多欲多求以財自活。惡魔知心為作方便。令其乖異各共散壞。一味僧寶分為五部。既有五部則生諍訟。互相是非論說過失。舍利弗。如今比丘。互相教化互相恭敬。同心共行隨順佛語。爾時比丘。不相教化不相恭敬。見作惡者畏而捨去。不能以法共相教誨。或時雖有多聞深智。猶懷憍慢輕賤餘人。各以所是自立其輪。不喜相見況能受教。舍利弗。如來在世三寶一味。我滅度後分為五部。舍利弗。惡魔於今猶尚隱身。佐助調達破我法僧。如來大智現在世故。弊魔不能成其大惡。當來之世惡魔變身。作沙 門形入於僧中種種邪說。令多眾生入於邪見為說邪法。謂彌樓陀羅迦樓。鬪事五分。事念念滅。事一切有。事有我事。有所得事。爾時惡魔說如是等邪貪著事。如是事者。非諸佛及佛弟子所說。爾時惡人為魔所迷。各執所見我是彼非舍利弗。如來豫見未來世中。有如是等破法事故。說是深經悉斷惡魔諸所執著。舍利弗。當爾之時閻浮提內。多是增上慢人。作小善順便謂得道。命終之後當墮惡趣。何以故。是人長夜自謂得道。亦復稱說他人得道。冒受聖人所供養事。是人於諸天人世間為大惡賊。如是癡人聞說第一實義。驚疑怖畏如墮深坑。舍利弗。有諸比丘樂此事者。相與共集破壞諸佛無上菩提。爾時增上慢人偏執者多。惡魔又復迷惑在家出家者心。令執非法。說正法者少於援助。則便散壞不復得立。舍利弗。爾時世間年少比丘多有利根。所以者何。諸出家者有餘煩惱。還生人中即復出家。是諸比丘喜樂難問推求佛法第一實義。舍利弗。爾時增上慢者。魔所迷惑但求活命。實是凡夫自稱羅漢。謂諸年少比丘等言。善身口意此是佛法第一實義。善護淨戒讀誦經法勤修多聞。是名順忍因緣。所謂淨心信佛。又有第一實義。汝當繫心緣中。專念涅槃滅三種苦。則能厭離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汝等當於靜處觀此陰界入法悉皆無常自觀其身種種不淨。汝等能如是觀當得須陀洹果。又能於是五陰等法。深觀無常苦空無我無有堅牢。則得斯陀含轉復深觀得阿那含得阿羅漢。是為第一實義是中年少比丘復問。於佛法中阿羅漢果。便是第一義耶。我等亦知是事。得阿羅漢是第一義。今此五陰。為憶念者生。為不憶念者生。答言。是五陰者憶念者生。不憶念者不生。復問。憶念與五陰為異不答言。如五陰憶念亦爾。復問。若如五陰憶念亦爾者。誰是念五陰者。答言。若無念五陰者。則無涅槃。實有念五陰者。是故有修八直聖道。入涅槃者。舍利弗。未來世中多有比丘成就此忍。舍利弗。爾時會中多諸天眾。欲聞佛法第一實義。聞是增上慢者所說。心生疑悔如墮深坑。咸作是言咄哉。釋迦牟尼佛法今將速滅。舍利弗。中有成就善根比丘。謂是比丘癡人空老增上慢者。若有五陰相十二入十八界相者。不受此語不喜不悅從座起去。舍利弗。爾時諸天心大歡喜四方唱言。釋迦牟尼佛猶有好弟子在。是諸人等善根不少。不喜聞是不淨所說。謂我見人見。諸天聞此皆大歡喜。稱揚讚歎是利根者。喜樂問難必皆成就無生法忍。如是人等合集一處共為徒侶。人眾既少勢力亦弱。舍利弗。爾時我諸真子。於父種族尚無愛語。況得供養住止塔寺。舍利弗。汝且觀之。爾時如來便為輕微。我滅度後我諸子等。成就善寂無所得忍時亦為輕賤。我以是故。於無數劫摧諸怨敵。化諸一切天王人王令心清淨。所以爾者。令我諸子得安父位。舍利弗。如來今以一切世間天人為證。如來如法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轉無上法輪。沙門婆羅門若天魔梵所不能轉。舍利弗。如是現事。如來滅後我此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諸弟子等欲廣流布。是諸惡人不能證明。亦復不能施與無畏。舍利弗。譬如蜜瓶置四衢道。而作是言。若人能食一毛頭者。常不老死。爾時諸天世人各以刀杖衛護是瓶。時衛 護者各作是言。若或有人食一毛頭者。我等當殺。舍利弗。中有一人竊作是念。是瓶中蜜食一毛頭。則不老死。我今何為惜死不噉。若得噉已。則便不畏諸衛護者。亦可常得無老病死。如是定心不惜壽命直詣瓶所。諸衛護者各持刀杖競欲殺之。舍利弗。是人若能刀杖未。及食一渧者。則免衰患無復老死。如是舍利弗。多有惡人魔及魔民欲滅我法。如來滅後若有人能隨順空法通達無疑。則於諸法心無所得成就上忍。爾時雖為惡人所輕沮壞其道。是人若能不惜身命勤行精進。通達諸法無生無作。則得度脫生老病死。舍利弗。蜜瓶是佛第一義法。諸天世人衛護瓶者。則是惡人樂行魔事。自失大利。亦遮他人行實相者。失於大利。舍利弗。增上慢者皆是魔黨助成魔事。咸共譏訶無生滅法。又舍利弗。不淨說者。我見人見眾生見。五陰十二入十八界見。未得謂得心計得道計得涅槃。咸亦譏訶如是正法。何以故。是人貪著空故。亦是魔眾魔所迷惑。以我正法而作魔事。舍利弗。若在家出家聞是無我無人無眾生畢竟空法驚疑畏者。當知是人受魔教化。是像比丘為是盜法惡威儀者。舍利弗。是人則是我見眾生見 有見無見常見斷見。皆是魔民非佛弟子。何以故。我經中說。一切世間皆空。無我無我所。無人無眾生。無常無定無不壞法。如是惡人亦復皆共讀誦是經為他人說。而心貪著我見人見。如是癡人名為造作苦因。名為反覆兩端。各為鬪亂破僧。名為污染道法。名為沙門中濁。名為醜陋穢惡。名為但有言說。名為假偽沙門。名為沙門中貧。名為擔重擔者。名為欺誑諸佛。名為得逆罪者。舍利弗。是人名為大惡逆賊。名為惡知識。名為破戒。名為邪見。名為外道。名為無實行。名為惡伴。名為殺鬼。名為癩瘡。名為臭穢。名為燒熱。名為諂曲。名為墮在黑闇。名為入稠榛林。名為墮生死流。名為互出惡者。名為地獄。名為畜生。名為餓鬼。名為阿修羅。名為不入道者。名為欺誑人者。名為自讚己者。名為行占相者。名為大聲喚呼。名為因利求利。名為污染他家。名為常調戲者。名為散亂心者。名為貪所害者。名為瞋所害者。名為癡所害者。名為好面欺者。名為衰惱處者。名為無解脫者。名為憂惱縛者。名為非沙門。形像沙門。沙門旋陀羅。沙門臭穢。沙門糟粕。名為難滿。名為難養。名為壞威儀者。名為無羞恥者。名為截斷頭者。名為身體壞者。名為袈裟繫頸。名為自入闇冥者。名為多貪欲者。名為多瞋恚者。名為多愚癡者。名為五蓋纏覆。名為沒者。名為虛者空者。名為癡者。舍利弗。云何名空。退失諸佛讚善人相。故名為空。退失一切沙門功德沙門事法。故名為空。云何為虛。在聖法外故名為虛遠離空無相無願法故名為虛。舍利弗。如是惡人能令魔喜。貪著堅執虛妄法故。同於凡夫備足具有罪惡人相。不似得法忍者。沙門事法沙門功德。百千萬分尚無其一。舍利弗。是故名為空者虛者。但深貪著世間利樂。非是沙門自稱沙門。不應供養而受供養。名為常賊立幢相賊。名為自在殺害人賊。是人所食一口皆不清淨。唯有向道得道果者能消供養。是人無此。是故名為不淨食者。舍利弗。是故名為空者虛者。於意云何。若人殺生偷盜邪婬妄語兩舌惡口綺語貪嫉瞋恚邪見。是人為是常殺生不常奪命不。不也世尊。在家殺生不常奪命。殺生時少不殺時多。舍利弗。於意云何。若人偷盜。偷盜時多不盜時多。世尊。不盜時多。舍利弗。於意云何。若人邪婬。邪婬時多不邪婬時多。世尊。不邪婬時多。妄語惡口兩舌綺語貪嫉瞋恚時多。不瞋恚時多。世尊。不瞋恚時多。舍利弗。是十不善道中何者罪重。世尊。十不善中邪見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見者垢常著心。心不清淨。舍利弗。我今語汝。若人一日殺百千萬億眾生。一日偷盜百千萬億金銀寶物。邪婬者晝夜不息。妄語者常欺誑人。口業不淨無一實語。兩舌者常破和合亦助破者。惡口者口常惡逆。乃至不說柔軟一語。綺語者無有根本人問此事。以餘無量語言干亂。貪嫉者於他物中生非法心。瞋恚者無有因緣橫起瞋恚懷恨滿心。邪見者樂行非道。舍利弗。於意云何。若人成就如是不善法者罪為多不。甚多世尊。舍利弗。我今語汝。若人百歲成就如是十不善罪。破戒比丘一日一夜受他供養罪多於彼。何以故。是殺生者。多人所知多人所識人所惡賤。人皆知是殺奪命者。罪人穢濁是污染者。不善 無德人所離者。又舍利弗。殺生之人多奪他命。或生厭心自知不是當得罪報。人皆知惡無戒穢濁。於此人所不望功德。乃至析毛百分之一。況謂福田而供養之。又舍利弗。是殺生之人其家妻子。人皆知悉不共恭敬。尚不令坐何況供養。殺生之人以財自活養育妻子。或時供養沙門婆羅門。以此業報得遇賢聖。比丘比丘尼為說道法。教離殺生捨其殺業。於佛法中而得出家無有障礙。得出家已近善知識得沙門果。是人現世輕受罪報。不障聖道得免三塗。舍利弗。於我法中有諸比丘。非是沙門自言沙門。非是梵行自言梵行。斷諸善根障入涅槃迷惑失道。破道因緣破諸善法。行外道事入於惡道多諸惡賊。空生受命猶如死人。形色毀悴失正威儀。於我法中名為污染。名為法賊。名為逆人。名為魔使。猶如行廁亦如死狗。如像沙門同沙門服無沙門事。舍利弗。譬如野干在師子群。亦如黃門在於轉輪聖王眾中。亦如獼猴在於諸天。亦復如驢在象王眾。亦如盲人在天眼眾。亦如蝙蝠在金翅鳥眾。舍利弗。破戒比丘在我眾中。百千萬億諸天大眾。見此比丘在眾而坐。皆大憂惱而作是言。如是惡人何用布薩。是魔黨類。欲聞無上佛道向白衣說。復有信樂佛法諸龍鬼神等。高聲大喚是惡比丘。何故於此隱藏其身。似如惡馬在調善馬。中如是癡。人自謂無有見知我。惡自藏於此欺誑天。人為是一切天人中。賊眾共見已皆更大笑。舍利弗。如是罪惡比丘。為是諸天所知惡賊。白衣無異而受供養。迎送禮拜合掌恭敬。弊人愚癡猶如死屍。所著衣服皆是偷得。鉢中所食皆是盜取。無人與者。乃至少水亦是盜得。舍利弗。破戒比丘所至之方。若至東方南西北方。皆是偷地而行。何以故是人所有威儀行法。皆是偷盜假竊所作。行立坐臥來去視瞻。屈申俯仰著衣持鉢。今但略說身口意業。有所施作皆是偷賊。若有剃是人髮為剃賊髮。舉要言之。破戒比丘有所施作皆是賊作。舍利弗。弊惡比丘。乃至大小便利澡手皆是賊法。何以故。舍利弗閻浮提內皆是國王及諸大臣。人民所有及屬非人。是惡比丘於中為賊。舍利弗。若王大臣。於惡賊所不望功德。不言等我不言勝我。破戒比丘著聖法服於是人所望得功德。是故聽使止住國土。若知其惡。乃至唾地亦復不聽。是故舍利弗。弊惡比丘。動身所作皆是賊作。名為常賊大賊立幢相賊。打害一切世間人者。何以故。無惡不作故。是故舍利弗。是惡比丘於諸一切天人世間。為是大賊。舍利弗。若人是一切天人世間大賊。是人能消一飲水不。不也世尊。舍利弗。於意云何。是人非是大惡人耶。如是世尊。舍利弗。破戒比丘於諸一切天人 世間有大惡罪。以是義故我說此偈  
寧噉燒石  吞飲洋銅  不以無戒   食人信施   
舍利弗。是破戒比丘。無色無德無復志願。身心熱毒喜見惡夢不樂獨處。或時獨處或時獨行身則戰懼。見淨戒者僻藏避迴。心怯自愧不喜欲見。受供養時驚疑怖畏。心常馳騁多諸想念。深貪財利愛樂美食。如是比丘。命終之後必入地獄。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七憂惱箭必入地獄。復次舍利弗。破戒比丘樂在眾閙。散亂多語性好嫉妬。與破戒者以為親友。常樂論說破戒惡事。以為喜樂不知羞恥。違逆深經心疑不信。或時聞說如是等經。疑逆諍競不樂聽受。東西顧望心不專一。以手掩口仰視虛空。從坐而起謗佛法教懷瞋恨心罵說法者。以如是等過惡因緣。命終之後深入地獄。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八憂惱箭。必墮地獄。復次舍利弗。破戒比丘。但樂尊重和上阿闍梨讚其功德。以求名利稱持戒者。因以自活執事便附。隨宜善巧無有羞恥猶如黑烏。為僧因緣多求衣服。飲食恣口身力肥盛。不知慚愧言無次第。手脚麁燥顏色毀悴。樂視婦女不附男子。如是惡人眾所輕賤。天龍鬼神所不稱讚。乃至諸佛亦不歎說心性急促常好瞋恚。眾僧斷事俠為勢力。舍利弗。如是破戒比丘。多於僧中求有威勢。未問而答常求他過。見淨戒者謂是欺誑。勤求道者不同其法。喜樂別異諍者助喜。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九憂惱箭必墮地獄   
復次舍利弗。破戒比丘。好樂他事任持其理。有鬪諍者以為喜樂。衣服嚴身學他威儀。求好臥具利養安身樂人稱讚。護惜檀越及悋住處。恐好比丘來見我過。憎持戒者親附破戒。常讚布施。不讚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不讚寂滅遠離獨處。常好譏論持戒者過。亦不稱讚行頭陀者。或指說其事。或惡口橫加。或憶想妄說。依怙種姓數問親族。以少因緣為貪說法。常以曲心而懷驚疑。眾所憎惡久而益賤。於持戒者常好譏說。苦切實語者不欲親近。意不喜聞如是等經好持讀誦如是經者。聞說是經心歡喜者亦不喜見。又不喜聞讚持戒法。說是等經不來聽受。設來聽受不久即還。多與白衣而作知識。常樂論說持戒比丘。以得自在輕行暴惡。舍利弗。是名破戒比丘十憂惱箭必墮惡道。舍利弗。我滅度後如是等人滿閻浮提。專行求利以自生活

佛藏經◎淨法品第六   
佛告舍利弗。昔迦葉佛豫記我言。釋迦牟尼佛多受供養故。法當疾滅。舍利弗。我法實以多供養故。後當疾滅。舍利弗。譬如貧人得大寶藏心則大樂。如是舍利弗。未來世中多有比丘。親近白衣受其供養。漸相狎習而與執事。心便歡喜以為悅樂。猶如貧人得大寶藏。如是癡人貴於世利世樂奴僕。若見比丘多人供養。心便謂之得阿羅漢。見少知識便謂惡人。如是比丘。為利養故捨上佛道。隨所樂者即成其事。舍利弗。如來於今為是癡人說如是等經。何以故。破戒比丘聞說是經則生悔心當還持戒。不作大賊受他供養。舍利弗。若有比丘得聞是經。心不清淨不喜不樂。是則名為弊惡比丘。何以故。舍利弗。淨戒比丘無法不樂。若說布施。若說持戒。若說忍辱。若說精進。若說禪定。若說智慧。若說如是厭畏經法心皆喜樂。舍利弗。有三種人。聞說是經心則憂惱。何等為三。一者破戒比丘。二者增上慢人。三者不淨說法。復有三種人聞如是經心則憂惱。何等為三。一者人見。二者命見。三者我見。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如好善知識。以慈愍心為人求利求樂求安隱。汝等一心聽受我語。常求善利心勿放逸。舍利弗。不淨說法者。有五過失。何等為五。一者自言盡知佛法。二者說佛經時。出諸經中相違過失。三者於諸法中心疑不信。四者自以所知非他經法。五者以利養故為人說法。舍利弗。如是說者。我說此人當墮地獄不至涅槃。復次舍利弗。說法比丘處在大眾。信樂法者為敷高座。捨佛正法而說外道嚴飾文辭。我久勤苦求是法寶。而此惡人捨置不說。但以經中相違語義。互相是非不順正法。於聖法中高心自大。隨意而說為求利養。舍利弗。若比丘說法雜外道義。有善比丘勤求道者。應從坐去。何以故。舍利弗。有信白衣敷置高座。不應演說外道語義。若不去者非善比丘。亦復不名隨佛教者。舍利弗。說法甚難。如是說者。我說此人名為外道。尼犍弟子非佛弟子。是說法者命終之後。當生尼犍子道。何等是尼犍子道。邪見是尼犍子道。何等為邪見。謂是地獄畜生餓鬼。何以故。舍利弗。身未證法而在高座。身自不知而教人者。必墮地獄。舍利弗。如是因緣如來悉知。我諸弟子。以種種門種種因緣種種諸見。滅我正法。舍利弗。若有眾生。聞如是經第一義空無所有法。心歡喜者。當知是人真我弟子。舍利弗。過去世有五百盲人行於道路。到一大城飢渴乏極。令一盲人在外守物。餘者入城乞索飲食。未久之間有一誑人。至守物者所語言。咄人何以獨住。答言。我有多伴入城乞食。誑人語言。汝為知不。彼間大施衣食瓔珞花香雜物。隨意可得。汝若須者將汝詣彼。答言。可爾。誑人將盲小離本處盡奪其物。諸盲乞食得已還。誑人復語諸盲人言。汝等得值大會施不。答言。不值。誑人語言。汝等所得可置於此。我將汝等詣大施會。諸盲盡共留物一處。隨誑人去。誑人盡將五百盲人。臨大 深坑而語之言。此地平好有大施會。汝等各可迴面東行受他施物。即便一時墮坑而死。舍利弗。當來比丘好讀外經。當說法時莊校文辭令眾歡樂。惡魔爾時助惑眾人障礙善法。若有貪著音聲語言巧飾文辭。若復有人好讀外道經者。魔皆迷惑令心安隱。若 有比丘修佛法者令生疑惑。咸使眾人不復供養。或有比丘若二若三已讀佛經。便使令求外道經法。先自看者讚言善好。是諸人等。為魔所惑覆障慧眼。深貪利養看諸外書。猶如群盲為誑所欺。皆使令墮深坑而死。舍利弗。諸生盲人即是比丘。捨佛無上道求外道經書。誑人是惡魔。深坑是邪道。舍利弗。如群盲人捨所得物。欲詣大施而墮深坑。我諸弟子亦復如是。捨麁衣食而逐大施求好供養。以世利故失大智慧。而墮深坑阿鼻地獄。復次舍利弗。不淨說法者。不知如來隨宜意趣。自不善解而為人說。是人現世得五過失。餘人不知。唯得天眼比丘。及諸天所知。何等為五。一說法時心懷怖畏恐人難我。二內懷憂怖而外為他說。三是凡夫無有真智。四所說不淨但有言辭。五言無次第處處抄撮。是故在眾心懷恐怖。如是凡夫無有智慧心無決定。但以憍慢微小因緣求於名聞。疑悔在心而為人說。是人長夜自受貪欲瞋恚愚癡毒箭。何以故。舍利弗。是人不能定知諸法。而為他說。心不喜樂若樂速失。舍利弗。我知不淨說法有此過咎不得正道。是事一切比丘不知。諸天不知。唯我乃知。復有不淨說法。比丘不解如來隨宜所說。而為他人說。諸經中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命。而是人自以論辭說言。有我有人有眾生有壽命。即為謗佛謗法謗僧。謗三寶罪諸天世人所不能知。唯佛乃知。舍利弗。是人亦名不淨說法。我知其過。諸神通者及諸天眾皆不能知。唯佛乃知。舍利弗。我今為汝譬喻解說。若人不知佛道義相。而為他人不淨說法。此人成就幾不善事。舍利弗。於意云何。閻浮提眾生寧為多不。甚多世尊。舍利弗。若有惡人盡奪其命。是人得罪寧為多不。甚多世尊。如是癡人不知佛道。而為他人不淨說法。罪多於此。何以故。是人不淨說法破無上佛道。亦謗過去未來今佛。何以故。舍利弗。若有過去諸佛。說一切法皆畢竟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舍利弗。未來諸佛說一切法亦畢竟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舍利弗。今現在十方恒河沙世界諸佛。說一切法亦畢竟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舍利弗。是名諸佛無上之法。謂一切法無有體性無所得空。本性寂滅無生無滅。無有性相自相皆空。如來但為斷諸憶想分別故說。而諸佛菩提無有分別。舍利弗。何等為分別。謂分別者。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見命見斷見常見。凡夫成就是諸分別。若人無有如是分別。能悉了知一切法空。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無命者。如是念時心得歡喜。聞第一義空不驚不畏。是人則知五陰虛妄無有真實。知十二入十八界虛妄無有真實。是人亦不分別涅槃不念涅槃。不言我能念涅槃。以法得寂滅而不分別。是法所寂滅處。亦不分別亦復不得。舍利弗。是名順忍。是人於是順忍第一義中。亦不得自相。舍利弗。何等是順忍相。所謂無相是順忍相。舍利弗。於意云何。若人於此順忍尚不得相。是人若得我相人相眾生相壽相命相者。無有是處。若人成就如是智慧。應受供養是名佛子。是名入不住定。舍利弗。是名佛法第一義門。謂無憶想分別無此無彼。而是癡人在大眾中說於邪見。自以憶想分別教人。此是佛法此是聖道。如是癡人。則為誹謗過去未來現在諸佛 。如是癡人。名惡知識不名善知識。舍利弗。怨雖奪命但失一身。如是癡人不淨說法。千萬億劫為諸眾生作大衰惱。是人癡冥覆佛菩提本心。貪著還復熾盛相續不斷。以貪著故往來五道。無善逕路生死不斷。是故舍利弗。不淨說法者得罪極多。亦為眾生作惡知識。亦謗過去未來今佛。舍利弗。置此閻浮提眾生。若人悉奪三千大千世界眾 生命。不淨說法罪多於此。何以故。是人皆破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助魔事。亦使眾生於百千萬世受諸衰惱。但能作縛不能令解。當知是人於諸眾生為惡知識。為是 妄語於大眾中謗毀諸佛。以是因緣墮大地獄。教多眾生以邪見事。是故名為惡邪見者。舍利弗。我見人見眾生見者多墮邪見。斷滅見者多疾得道。何以故。是易捨故。是故當知。是人寧自以利刀割舌。不應眾中不淨說法

佛藏經往古品第七   
佛告舍利弗過去久遠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爾時有佛號大莊嚴如來應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其佛壽命六十八百萬億歲。有六十八百萬億大弟子眾。其佛滅後舍利流布。如我滅後無有異也。正法住世亦五百歲。如我滅後無有異也。其佛滅後大弟子眾。於中一日有百比丘入涅槃者。二百三百四百五百入涅槃者。一日之中或有十萬億比丘入涅槃者。如是展轉。其佛所有多知多識大神通眾。三月之中皆入涅槃。舍利弗。大莊嚴佛正法流布。多諸天人所共供養。舍利弗。大莊嚴佛及大弟子滅度之後。漸多有人知沙門法安隱快樂出家學道而不能知佛所演說甚深諸經無等空義。多為惡魔之所迷惑。時說法者心不決定說不清淨。說有我人眾生壽命。不說一切諸法空寂。其佛滅度百歲之後。諸弟子眾分為五部。一名普事。二名苦岸。三名薩和多。四名將去。五名跋難陀。舍利弗。此普事比丘。苦岸比丘。薩和多比丘。將去比丘。跋難陀比丘。是五比丘為大眾師。其普事者知佛所說真實空義無所得法。餘四比丘皆隨邪道。多說有我多說有人。舍利弗。普事比丘。為四部所輕無有勢力多人惡賤。四惡比丘多教人眾以邪見道。於佛法中不相恭敬。相違逆故以滅佛法。舍利弗。若有人知普事比丘所說空法信受不逆。我知此人曾於先世供養五千佛。有六十八億那由他人已入涅槃。何以故。舍利弗。此人於過去世諸佛所種諸善根。修習無所得空法應入涅槃。舍利弗。是苦岸比丘。一切有比丘。將去比丘。跋難陀比丘。皆計有所得。說有我人眾生壽命徒眾熾盛。是四惡人多令在家出家住於邪見。捨第一義無所有畢竟空法。貪樂外道尼揵子論。舍利弗。是四惡人。所有在家出家弟子。常相隨逐乃至法盡。舍利弗。是中有人知非法事。受以為法勤心行之。猶尚不得順忍。況得須陀洹果。是人猶尚不作消供養事。何況能生順忍。舍利弗。爾時在家出家弟子。多墮惡道不至善道。是諸惡人滅佛正法。亦與多人大衰惱事。又是惡人命終之後。墮阿鼻地獄。仰臥九百萬億歲。伏臥九百萬億歲。左脇臥九百萬億歲。右脇臥九百萬億歲於熱鐵上燒然燋爛是中退死更生。炙地獄大炙地獄。活地獄黑繩地獄。皆如上歲數受諸苦惱。於黑繩地獄死還生阿鼻大地獄中。舍利弗。以是因緣若在家出家親近此人。及善知識并諸檀越。凡有六百四萬億人。與此四師俱生俱死。在大地獄受 諸燒煮。如是舍利弗。是人所有善知識家。諸檀越家。弟子諸師隨順行者。凡在其數皆生地獄。舍利弗。汝等不能知其多少。唯有如來乃能知之。與此惡人墮大地獄俱生俱死。凡有六百四萬億人。如是展轉一劫受苦。大劫將燒故在地獄。何以故。舍利弗。破諸如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其罪甚重不為輕也。大劫若燒。是四惡人及六百四萬億人從此阿鼻大地獄中。轉生他方在大地獄。何以故。舍利弗。重罪具足其報不少。在於他方無數百千萬億那由他歲受大苦惱。世界還生。是四罪人及六百四萬億人。并及餘人罪未畢者。於彼命終還生此間大地獄中。舍利弗。是四罪人及六百四萬億眾生。久久雖免地獄苦惱得生人中。於五百世從生而盲。然後得值一切明佛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舍利弗。一切明佛聲聞弟子一億那由他。爾時人民身長三百九十六肘。佛身一倍常光圓照十萬億由旬。舍利弗。是人於一切明佛法中出家。十萬億歲勤行精進。如救頭然不得順忍。況得道果。何以故。舍利弗。起破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罪業因緣法應當爾。命終之後還生阿鼻大地獄中。以先起重不善業因緣。舍利弗。是諸人等如是展轉。乃至我今於其中間。得值九十九億佛。於諸佛所不得順忍。何以故。佛說深經是人不信。破壞違逆謗毀賢聖持戒比丘。出其過惡起破法業因緣。法應當爾。舍利弗。汝且觀之。誹謗聖人不信聖語。受是無量無邊苦惱不得解脫。舍利弗。有諸眾生起破法罪業違逆不信者。其數無量。於九十九億佛所阿僧祇劫乃無一人入涅槃者。舍利弗。誰能破諸佛教不信違逆。但凡夫愚癡及增上慢諸惡比丘。并諸不淨說法比丘。何以故。舍利弗。是三種人不名行者不名得者。是人不信如來法故。毀謗違逆。舍利弗。若汝謂何者是苦岸比丘不淨說法者。即調達癡人是。汝謂何者是一切有比丘不淨說法者。即拘迦離比丘是。舍利弗。汝謂何者是將去比丘不淨說法者。即迦羅比丘是。汝謂何者是跋難陀比丘不淨說法者。即裸形沙門。波利摩陀是。舍利弗。汝謂爾時清淨如實說諸佛菩提。利益無量眾生者。即是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所說清淨。諸隨學者得值五千佛。有六十八億那由他人。皆已滅度。舍利弗。若人實語何者為是。最上法師決了法義清淨說者。當說富樓那是。舍利弗。富樓那。定心決了所說無難。無有所疑而生論議。舍利弗。若人實說何者是一切因緣法師。當說富樓那是。舍利弗。富樓那世世所生。常為眾生而作佛事。於九十億諸佛法中。常作法師清淨說法。皆於諸佛所盡其形壽。常修梵行清淨說法。舍利弗。富樓那亦於六佛法中而作法師。亦於我法作大法師。成阿羅漢心得解脫。若人實說何人世世供養諸佛種諸善根。當說富樓那是。舍利弗。富樓那於九十億諸佛法中。勤心求學決定議論。有深智慧。是故如來於諸法師說為第一。舍利弗。若我一日一夜稱說富樓那功德不盡。若過一日一夜亦復不盡。何以故。富樓那法施無俗因緣不貪利養。富樓那法師得四無礙智。唯除如來。諸世間中言辭義理無能勝者。舍利弗。我今告汝。若人欲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人說法。則得無量無邊福德。亦能利益無量眾生。舍利弗。若人破壞違逆不信是法者。則起無量重罪因緣。何以故。舍利弗。惡有惡報善有善報。我以此故。今以是經囑累於汝。當為四眾廣說分別。舍利弗。若聞是經心信歡喜。即得無量無邊福德。若聞不信心不喜樂。即得無量無邊重罪。舍利弗。當知是人名為破戒比丘。若增上慢不淨說法者。舍利弗。若人違逆如是教者。世世所生常盲無目。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我今所說非如陶師愛護坏器。我今分明廣為四眾。說第一義畢竟空法。堅固者在。不堅固者破。何以故。舍利弗。佛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為邪見惡人說法。不為我見人見眾生見壽命見者說法。何以故。是諸貪著皆名邪見。舍利弗。如是我見人見不得順忍。況得道果。舍利弗。若我見人見眾生見壽命見斷見常見者。能得順忍。能得道果。無有是處。是故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見者。於我法中我則不聽受諸供養。是非行者。亦非得者。但於我法求自活命。舍利弗。我說外道欲入佛法。應試四月。何以故。諸外道人。多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命見斷見常見。舍利弗。我諸弟子。無有我見人見眾生見壽命見斷見常見。我諸弟子。但說空無相無願無所得忍。說識無所住。舍利弗。若有成就如是忍者。我聽是人出家受戒。得受供養衣服飲食臥具醫藥。若人無是忍者。應先試之。先教令住諸法無我。舍利弗。若於此忍心不歡喜。聞說第一義空驚疑譏訶。聞說我見心則歡喜。當知是人為魔所使。若先外道。舍利弗。智者於此不應生憂。但於此人應生悲心。何以故。舍利弗。若人成就如是惡者。所獲惡報說不可盡。當於此人生利益心。教以諸法無我。諸法空寂。諸法無作。無有受者。是人若愛佛法。得聞是事心喜樂者。其餘空行比丘無所得者。皆應示教利喜安慰其心。為說諸法無所有空。若聞驚畏應於眾中語其和上阿闍梨。如經中說行空行者。又能了知諸法別相我與為師。不與我見人見顛倒邪見貪著持戒者為師。如來聽許具正見者而共布薩。不聽破戒邪見之人破威儀者而共布薩。長老弟子聞說空寂無所有法。心不信樂志在外道。佛不聽與外道布薩。是人若當不捨是見。不應聽使得入僧事。亦不受其欲。如是作已猶故不捨。當知是人不得在道便是永棄。應語其和上阿闍梨。不應復畜。舍利弗。若僧如是則供養我。亦為善破外道邪見。是名清淨說戒布薩。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若人受是我見人見眾生見有無見。是人不名供養於我。不名隨我出家受戒。是名隨逐六師出家。以六師為師。舍利弗。若人於是清淨。實法不能得忍。而受供養。是人所得則為邪受。舍利弗。是人雖於我法中出家護持淨戒。而於第一義空無所得法。心不信解驚怖疑悔。當知是人但貴持戒多聞禪定。舍利弗。是人不名供養恭敬尊重於我。何以故。舍利弗。無始世來無有眾生不得四禪。若但知得四禪。謂為沙門利者。是人何名供養於我。是故舍利弗。我今明了告汝。當來世人。於我法中種種貪著。種種邪見毀壞我法。舍利弗。若人但貴持戒多聞禪定。當知是人不能淨行沙門諸法。我則不說此人名為沙門婆羅門。舍利弗。若人於一切法無我。如實知無我。一切法本來無所有空。能如實知無所有空。是則不以持戒為上多聞為上禪定為上。何以故。舍利弗。諸法實相無生無起。於中無法可為上者。舍利弗。是諸法如實中。無持戒者無破戒者。何況貪著而以為上。舍利弗。是名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謂一切法無相自相空。無我無人。若有是忍。是名行者。是名得者。是人名為以信出家。應受供養清淨布薩。是人則為人中之天。舍利弗。諸佛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唯是一義。所謂離也。何等為離。離諸欲諸見。欲者即是無明。見者即是憶念。何以故。一切諸法憶念為本。所有念想。即為是見見即是邪。舍利弗 。善法中見。我亦說之名為邪見。何以故。舍利弗。離欲寂滅中無法無非法。無善無惡。是事皆空。遠離諸結一切憶念。是故名離。舍利弗。無上道中諸欲永息。何等諸欲。謂邪不善念。若我若我所。作相事相。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中諸欲永息
佛藏經卷中


素食食譜:辣白菜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






辣白菜

高麗菜---------------- 4150公克
紅辣椒絲-------------------- 30公克
薑絲------------------- 50公克
------------------------ 1/2
------------------------ 1/2
乾辣椒----------------- 10公克
花椒粒------------------- 10
香油--------------------- 3湯匙
------------------------ 3湯匙

將紅辣椒絲、薑絲、醋、糖同放入大湯碗中。
高麗菜撕成碎片,放入開水中川燙,撈出沖清水,瀝乾水份,加少許鹽醃一下,濾去水份,倒入上項大湯碗中,同醃漬。
鍋熱放入油及香油燒熱,將乾辣椒及花椒粒放入炒香,濾去渣,淋入湯碗中同醃漬,入味即可取出,盛盤食用。


泡得越久則越入味,需冰過再吃,冰涼爽口是道開胃好菜。

高麗菜又名甘藍菜特別含有維他命U,含有抗胃潰瘍酵素,可生食、熟食、鹽漬、曬乾又耐貯藏,頗受國人喜愛,要選較綠葉者,營養較白色者豐富。




2016年1月28日 星期四

學佛叢談:初學佛要分清理路---王驤陸居士 開示



初學佛要分清理路


名醫看古方自會活用,庸醫抄古方只知死用。所以經論言句,要悟後參,方不上當。然非上經論的當,是上自己知見的當。須知此事全靠自己,毫無奇特,毫無法門,不假他求,不藉外力,只把自己的塵塵境境一齊放下,淨蕩蕩,赤裸裸,這時看是什麼。


會游水的人全是自力作用,游戲自在,無往不利。如不會水的人,落下水去,只是四處亂抓,反而喪失生命,不得出頭。學佛人可以悟此。今日求佛求法求師求古人言句,乃至求旁門外道,豈不是亂抓,想求出路。


此事最現成不過,眼前一切處都可悟見。若一舉心動念,即又非是,及真見性後,於舉心動念時,即顛倒忙亂時,亦時時見,更不必絲毫著意去求見,而自朗朗見。好如自己的姓名。以熟極了,即不去記他,也不會忘失也。既如此現成容易,而開悟成佛何又如此之難?則各人因緣之不同也。此有二因,一者夙世於此路不熟,一切要重起爐灶,比較困難。二因今世因緣不好,不遇見善知識,使走近路,豈不冤枉。如冶金人不識是鋼是鐵,以為同是黑塊,不把真正鋼精稍加溶化即可打器,卻與頑鐵同入冶爐,空耗時間,實在可惜。此亦其本人夙世法障自誤,今生得此報耳。故發大悲心為最要,不論為師為弟一有我我心,便非大悲,今生同難成就。


初學人第要分清理路,(一)成佛見性,不是二事,除自求自悟外無第二條門路。(二)師資、經論、法要,全是外緣相助,引之使近而已,不可依靠以自誤。(三)見性是一事,除習氣又是一事,往往見性後,習氣尚未除,力量不足,復又淆惑,反又疑及根本,此切切不可。(四)見性後,除習氣才有辦法,但切莫從習氣上下手,只要照顧本來。本來無心可言,習氣又依附在何處,莫急急於求。力量充足,又到自然渠成,不是一日的事,積久自然成功,此性急不得。獨於見於見性一道,在未見到之前放鬆不得,不可以為空了便是,無心便是。古人道,莫謂無心便是道。無心猶隔一重關,當努力參究是什麼緣故。(五)初步見性,莫管他是理是事,只當法身邊事。此時正要緊,不可放鬆,只看準路頭,擒住這本位。久久純熟,一旦貫通,自然理也圓了,事也足了,百尺竿頭升一節,再一節到了頂上,再升一節無節可升,直上去便是,你看是怎樣。


凡人生機絕不要緊,生趣絕則危矣。學佛只買得個生趣活潑,如泉之源源而來,此無法向人說明。



2016年1月27日 星期三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僧祐錄云安公涼土異經在北涼錄第二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及諸菩薩摩訶薩眾無量無邊阿僧祇數。爾時世尊於中夜後入廣大光明照三昧。是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於中夜後入大光明照三昧。彌勒菩薩。於中夜後亦入遍炬三昧。是時世尊從三昧起。與舍利弗於中夜後共出其房。到文殊師利法王子所住之處。時尊者舍利弗。見文殊師利法王子房及世尊房左右。皆悉滿中池水。其池水中亦有無量種種蓮華遍布水上。而諸蓮華各放光明。普照祇洹及舍衛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皆悉照明。大聞法音遍於十方一切世界。其中菩薩互共諮請發問論議。時尊者舍利弗既入室已。見文殊師利寂然禪定在前而立。尊者舍利弗。即便彈指謦咳出聲。爾時世尊及舍利弗等。見文殊師利法王子神通變化。各見其身在大海中。是時舍利弗。在文殊師利室中不能得出。欲踊虛空亦不能去。而不自知從何處來。況復能以神通而去。是時尊者舍利弗。結加趺坐。忽然而見文殊師利在其目前正身端坐。文殊師利神通力故。不離本處令舍利弗見。文殊師利。過恒河沙有世界。名阿鞞跋致論議音聲。彼中有佛。號善住光華開敷。現在於世。有無量億千菩薩圍遶。見彼佛身於諸毛孔皆出蓮華。其一一華光明遍照三千大千世界。華有千葉。皆以紺瑠璃為莖。馬瑙為鬚。眾寶為臺。其華臺上。見諸菩薩結加趺坐。彼諸菩薩。皆住阿鞞跋致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於諸陀羅尼門成就大忍。以三十二相而自莊嚴。身色如真金微妙第一。爾時善住光華開敷佛。臍中出大蓮華。其色眾多華葉無量。亦以紺琉璃為莖。金剛為葉。因陀琉璃為鬚。龍堅旃檀王為臺。世間塵水所不能染。舍利弗。見此華臺空無所有。文殊師利入中而坐。與蓮華臺俱上至有頂。文殊師利遶佛三匝。一心合掌頂禮佛足。於蓮華臺中結加趺坐正念向佛。是時善住光華開敷如來問文殊師利言。汝從何方而來到此。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我從娑婆世界故到此土。彼佛國中有二菩薩。一名善音。二名善聲。是二菩薩摩訶薩。皆已住阿鞞跋致地。決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俱從蓮華臺中而出。更整衣服右膝著地。一心合掌各白佛言。世尊。娑婆世界去此幾何。爾時善住光華開敷佛答二菩薩言。娑婆世界。去此佛剎恒河沙世界之外。文殊師利從彼而來。是時善音善聲菩薩俱白佛言。世尊。於彼世界。佛號何等。今欲知之。爾時善住光華開敷佛。即便答言。娑婆世界。有佛如來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號釋迦牟尼。今現在世。是二菩薩復更問言。釋迦牟尼佛為說何法。彼佛答言。說三乘法。而彼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名為三乘。佛言。所謂聲聞乘辟支佛乘佛乘。釋迦牟尼佛常作如是說三乘法。時彼菩薩復白佛言。世尊。諸佛說法何故不同。佛言。一切諸佛有所說法悉皆同等。彼諸菩薩復白佛言。云何同等。佛言。不退法輪。一切諸佛皆悉等說。時彼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何以故。釋迦牟尼佛說三乘法。佛言。娑婆世界眾生心多下劣。若說一乘則不能解。是故釋迦牟尼佛。以善方便為諸眾生出五濁世。分別說三引導眾生令入一乘。時二菩薩白佛言。世尊。釋迦牟尼佛說法為最甚難。佛言。釋迦牟尼佛說法實為甚難。善音善聲菩薩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不生如是下劣惡國。爾時佛答二菩薩言。莫作是語。當疾捨離。善音善聲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以何因緣令捨是語。彼惡世中說此法難。以是故。我等今者不生喜樂。佛言。於此世界二十億那由他劫修諸善根。不如娑婆世界於一食頃。與諸般若波羅蜜相應。令一眾生歸依三寶受持五戒。遠離聲聞辟支佛心。使發無上菩提道意甚難。於彼二十億那由他者。況復有能勸人出家讚歎功德。廣為說法令出三界。作如是教逮得己利。修集善法入諸禪定。何以故。此諸眾生。多為煩惱之所濁亂。是二菩薩復白佛言。世尊。云何於彼世界。諸眾生等。多為煩惱而濁亂耶。佛言。若我盡壽更為汝等。說娑婆世界眾生濁亂。貪欲瞋恚愚癡。無量諸惡不善諸法。猶不可盡。惟佛能知業報善惡。爾時善音善聲彼菩薩等。俱共歎言。是真釋迦牟尼佛。是真釋師子。是真釋仙。作如是等三種讚歎。善哉說法。善知心念。亦為廣說諸不善法貪欲瞋恚愚癡邪見無量諸惡。巧說善趣及向聲聞辟支佛道。皆歸於佛。成就佛智第一清淨。發菩提心。隨順解脫。入佛智慧。為諸眾生。成熟善根。心無所染。彼諸菩薩。皆悉共取七寶蓮華若干種色。有百千萬億葉。如金剛寶藏。天紺琉璃為鬚。龍堅栴檀為臺。眾寶為莖。不著塵水。眼識所知。其華微妙。於虛空中而自迴轉。不可執持。猶如影幻從業報生。亦從解脫諸三昧生。於虛空中取已。遙散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上。持諸華鬘華蓋悉是眾寶。亦有寶雲寶蓋及雜綵繒蓋末香塗香無量種色。供養釋迦牟尼佛已。五體投地向佛作禮。皆作是言。南無釋迦牟尼佛。此娑婆世界菩薩摩訶薩。莊嚴大乘。精進無懈。修諸功德。悉能護持過去未來現在諸佛一切正法。為欲拔濟苦惱眾生。作大照明住於一乘。我等欲往見釋迦牟尼佛。及娑婆世界諸大菩薩摩訶薩眾。以大莊嚴而自莊嚴。為紹佛種使不斷絕。善住光華開敷如來。聞諸菩薩作是語已。觀察其心。復重為說諸佛功德。示教利喜。告諸菩薩言。汝當隨學釋迦牟尼佛本所行道。於一切眾生發大慈心生利益心。於諸深法莫生驚怖及諸誹謗。而起無相具足善根不求果報。如是菩薩摩訶薩。皆悉當往釋迦牟尼佛國。以本願力俱生於彼。護持正法隨順諸佛本所修學。汝可往見。彼二菩薩作如是言。我當乘佛神力。及過去未來諸佛之力而詣於彼。善住光華開敷如來告善音善聲菩薩等。汝今當共文殊師利詣娑婆世界。亦語文殊師利。與二菩薩俱共到彼。時二菩薩語文殊師利言。我等欲見釋迦牟尼佛及諸菩薩一切大眾。當依汝神力得見彼佛。文殊師利語二菩薩言。善男子。汝等應當先禮彼佛。亦應親近供養恭敬無數諸佛。悉為利益十方世界一切眾生。為欲增長佛菩提故。亦為成就佛智慧故。彼二菩薩即如其教作如是言。我等亦當隨逐供養諸佛如來。親近禮拜尊重讚歎。當學文殊師利。為欲利益一切眾生。爾時文殊師利。便禮善住光華開敷如來。遶佛三匝恭敬尊重。與諸菩薩并舍利弗俱詣於彼到已聽法。受佛教勅諦觀如來。散華供養末香塗香繒蓋幢旛清淨第一。悉為過去諸佛神力之所護持。念慧堅固。悉遍供養佛法僧寶。為一切眾生得解脫故。如大力士屈伸臂頃。於彼東方恒河沙佛前忽然而見。於諸佛所。即便勸請廣說清淨不退轉法輪。是諸佛國無有女人。亦無二乘聲聞辟支佛名。亦如善住光華開敷佛國等無有異。諸世界中純大菩薩以為莊嚴。是諸菩薩毛孔臍中皆出蓮華。蓮華臺中皆有菩薩。一一蓮華臺上皆有文殊師利。悉作如是神通變化。供養諸佛。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乃至十方世界。悉有文殊師利。說不退轉法輪。皆有二菩薩。從華臺中而出問佛。彼娑婆世界云何名為說三乘法。皆悉欲隨文殊師利。見釋迦牟尼佛。爾時文殊師利法王子。於十方世界。安慰諸菩薩等。我當共汝俱往至彼娑婆世界。到閻浮提。天將欲明。是時阿難。天既未曉。門籥孔中而見光明。即起出外。便見大光遍照祇洹。淨水澄潔湛然盈滿。淵明鏡徹無諸塵垢。林樹精舍悉皆不現。阿難見已。即作是言。今何因緣忽有是相。尋念此瑞必說大法。爾時阿難入其水中。足不沈沒水不著身。心意歡喜。即往佛所遶佛住處。有十千蓮華聞大音樂。見諸蓮華皆出光明。其光遍照祇洹精舍。及舍衛國閻浮提內。三千大千世界。悉皆大明如晝光照。阿難踊躍發大歡喜。右膝著地恭敬合掌一心向佛。爾時明相便已顯現。日欲出時見十千蓮華。中有一蓮華。於祇洹林最勝特出。尊者阿難發心念言。今日世尊必應說法。我當敷座以待如來。見有如是說法相故。即便為佛敷師子座。於一瞬頃剎那中間佛坐已定。爾時大地六種震動。乃至十方恒沙世界。亦復如是六返震動。三千大千世界遍布天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優鉢羅華。諸果華樹自然而出。時諸比丘皆悉欲出。見其大水而心驚怖。都不敢出。見祇洹林僧房。池水悉已盈滿清淨無垢。一切樹木及諸僧房。堂舍園苑亦皆不現。惟見光明無不遍照。諸比丘等俱作是言。今此瑞相必說大法。爾時世尊從禪定起安詳而坐。十方世界一切諸佛。放大光明若干寶網。百千萬億無數種色。眼識所識不可執捉。文殊師利共十方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大菩薩等。為欲利益無量眾生。於一一諸佛多陀阿伽度阿羅呵三藐三佛陀。皆悉禮拜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與如是等諸菩薩摩訶薩俱。神通變化不可思議。欲令眾生使信佛法教化利益。隨其所應皆得聞見。方便為說悉令解悟。爾時文殊師利知釋迦牟尼佛坐已。一切大地六返震動。有諸菩薩從地踊出。一阿僧祇百阿僧祇。乃至百千萬億那由他數阿僧祇等悉來集會。俱共遶佛至百千匝。復持無數蓮華若干種色。其葉無量不可思議而散佛上。能令眾生一心專念發趣勝慧。所散之華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龍堅旃檀種種諸香。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方便神通波羅蜜。皆是無想助道之香。并諸旃檀眾雜妙香。悉為十方諸佛神通之所護持。以用供養釋迦牟尼佛。爾時文殊師利為欲供養諸如來故。與眾菩薩莊嚴妙塔。持諸摩尼八楞寶珠。及眾寶樹繒蓋幢幡。以雜寶網羅覆其上。亦以摩尼造作僧。門屏戶牖種種嚴飾。池泉流渠及諸大河。優鉢羅華。拘物頭華。分陀利華。眾寶蓮華而覆水上。八功德水亦常盈滿。異類眾鳥皆悉遊集。諸天寶樹隨念皆現。救度眾生使得解脫。為修佛智發菩提心。皆是文殊師利不可思議神通變化。乘佛神力及誓願力。亦是釋迦牟尼佛本行願力。文殊師利作是變化。為欲成就調伏眾生。心不思議見不思議。發大莊嚴入聖境界。爾時文殊師利并諸菩薩摩訶薩眾。莊嚴一切如意華樹至於佛前。是諸菩薩若欲坐時。文殊師利先現其相。於剎那頃。無相蓮華從毛孔出。莖若干種無量百千雜色。其葉無數不可思議。金剛寶藏以為光網。天紺琉璃以為其鬚。龍堅栴檀以為其臺。有諸菩薩而在其中結加趺坐。爾時釋迦牟尼佛放臍中光。普照六道幽闇之處。億千種光皆如阿提目多伽色。種種無數光明細軟。如蓮華藏清淨香潔。周遍十方通達無礙。蓮華臺中出妙樓閣。佛所護持與法界等。如寂滅樂解脫之色。空無相無願無作無為無生無滅。與三世等。悉入空界過於眼境。文殊師利。在樓閣上正身端坐。心不動搖念佛境界。自證空法得金剛三昧。善學釋迦牟尼佛法。決定成就無緣三昧。深入佛慧。文殊師利并諸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世界作佛事已。心樂正法常勤修集。亦於過去諸佛法中。久種善根。皆是文殊師利之所攝持。志行菩提心無退沒。猶如師子處無畏座。佛告阿難。汝語祇洹諸比丘眾。及舍衛國諸比丘尼。如來世尊。今欲說法。令舍衛國優婆塞優婆夷等。信樂三寶善根純熟。悉皆來集一時聽法。爾時尊者阿難。從其僧房及經行處。皆即告言。佛欲說法。時有比丘已來集者。復有比丘住在房中。各言已見說法光相。而我等輩不能得往。阿難復問。何故不來。諸比丘言。今見祇洹大水盈滿無諸樹木。惟見光明未敢便去。爾時阿難即往佛所。白言。世尊。諸比丘不能得來。何以故。見祇洹中大水悉滿清淨無垢。亦復不見精舍樹木。以是義故皆不得來。佛告阿難。彼諸比丘。於無水中而生水想。無色中生於色想。無受想行識中生受想行識想。無聲聞辟支佛作聲聞辟支佛想。阿難。汝今更往喚諸比丘。從其僧房及經行處悉來聽法。爾時阿難即承佛教到舍衛國。勅諸比丘并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世尊今者為欲說法。令使我喚。宜速往聽。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來集至於佛前。佛告目連。汝今當從三千大千世界諸菩薩摩訶薩等發大莊嚴。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趣大乘。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伽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亦皆集會而來聽法。所未聞者皆悉得聞。天人阿脩羅皆來聽法。已於過去無量諸佛宿殖善根發趣大乘。求大乘者成最勝乘。亦名清淨第一之乘。菩薩摩訶薩發大莊嚴而自莊嚴。修此乘者。普告令知悉來集會。目連白佛言。唯然世尊。如壯力士屈伸臂頃。遍至三千大千世界。於諸菩薩大莊嚴所。諸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以佛神力及誓願力皆悉聞知。即還佛所。白言。世尊。我悉告已。爾時四眾一切雲集。縱廣千由旬。高五千由旬。滿中天人心樂聞法。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四眾已集。是時諸天遍滿虛空。皆悉合掌而白佛言。今此大眾皆悉驚懼。如來威德不敢輒坐。惟願世尊。賜聽令坐。爾時如來。即現瑞相。於剎那頃。有閻浮提金蓮華百千萬億葉。從地踊出。光色照耀猶如火藏。以天琉璃為鬚。赤真珠為臺。七寶為莖。一切大眾。皆各自知坐如來前。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脩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皆面向佛瞻仰世尊。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最為上首。諸菩薩摩訶薩。皆以三十二相而自嚴身。色如真金。勇猛精進威德熾盛。爾時諸菩薩摩訶薩文殊師利等。皆從華臺起合掌向佛。勸請世尊一心念佛。爾時文殊師利白佛言。世尊。四眾皆集寂然已定。一切諸天遍滿虛空。惟願世尊。廣說清淨不退法輪。是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無量百千諸天。有信行法行者并諸八輩。有須陀洹想。斯陀含想。阿那含想。阿羅漢想。聲聞想。辟支佛想。佛想。各作是想。願佛演說安慰其心。何因緣故。說信行法行乃至八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何以故。作如是說。世尊默然。爾時尊者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於夜後分天欲明時。從坐而起出其住處。即向文殊師利房。到已前入其舍。見如來室。有十千蓮華周匝踊出。天鼓自鳴聞歌詠聲。見祇洹林及舍衛國三千大千世界光明普照。今何因緣而現此瑞。舍利弗作是語已。佛即告言。為說法故先現斯瑞。是時文殊師利請問如來。為說何法先現此瑞。爾時阿難復白佛言。世尊。我於夜後天欲明時。於戶牖中光從而入。見已即從坐起便出其房。見祇洹林滿中淨水無垢無濁。不見樹木精舍僧房惟見大光。何因何緣先現此瑞。爾時世尊告阿難言。如來為說清淨法輪。亦是文殊師利神力勸請瑞相。爾時世尊為文殊師利。即說偈言 
此乘清淨  成得佛智  文殊妙辯  發問斯義  一乘無垢  得佛上智  文殊為顯  故作斯問  乘無分別  離諸戲論  文殊為顯  故作斯問  本無有來  亦復無去  猶如涅槃  文殊所問  實無得果  亦無所說  但以方便  引導眾生  遠離音聲  聲即一相  文殊為顯  故作斯問  尋聲求聲  無聲可取  聲名字空  文殊所問  是聲如風  無所依止  聲即解脫  文殊所問  阿難諦聽  文殊所問  方便菩提  皆無所有  佛及菩提  有聲無實  亦無方所  諸法皆然  菩提無色  因緣無生  無有去來  是諸佛說  無為無相  如空無見  菩提無說  文殊所問  去來今佛  一切皆然  智無方所  無聞無見  性相如是  顯現法界  但以假名  開示真實  修清淨施  持戒無缺  忍辱堅固  志求菩提  精進無懈  修禪攝意  智慧清淨  以求菩提  佛善方便  度諸神通  無依眾生  為說菩提  分別三乘  四果差別  以如實智  隨應救世  現五濁剎  為諸下劣  於一乘道  驚疑不信  故說四果  開示羅漢  從聲聞門  入佛教門  說數無數  因緣差別  現見四諦  證諸法相  聲聞羅漢  緣覺辟支  同得無生  是為菩薩  行空無相  無願三昧  入解脫門  安住涅槃  去來今際  心無所著  能開十方  無生無為  如是深法  阿難文殊  方便發問  無相慧力  乘一乘道  知法無相  是故問佛  今說諸果  三世平等  知空無相  諸聲寂滅  無佛菩提  無數恒沙  諸佛世界  來求菩提  文殊召集  聞彼諸佛  菩薩所行  欲說三乘  集娑婆界  文殊發問  為決疑惑  乘果分別  請說菩提  以佛神力  及誓願力  故說三乘  度苦眾生  令勤修習  文殊聲辯  願救世說  菩薩所行  億千諸天  供養救世  生果想者  安慰彼疑  如是比丘  及比丘尼  清信男女  作最勝相  文殊所問  為慰疑惑  是諸菩薩  為法故來 


不退轉法輪經信行品第二  
爾時世尊說是偈已。阿難白佛言。如來今為文殊師利轉不退法輪作如是問。佛言。如是如是。阿難復白佛言。世尊。如來今轉不退法輪耶。佛言。如是如是。阿難。如來實轉不退轉法輪。阿難復白佛言。如來云何方便。說於信行法行如是八輩。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聲聞。辟支佛。是諸人等。如來皆為顯示菩薩法耶。何故復言。為下劣眾生出五濁世。不解大乘。如來自在成就方便。見諸眾生大心者少多懷下劣。是故世尊。知其根性開示佛法方便濟度。以無量善法教化眾生。令滅諸苦得盡生死。離諸衰惱令住正證無為涅槃。乃至使得一切種智。爾時世尊告阿難言。菩薩摩訶薩。為無量無邊眾生。令生信解佛之知見。及無數諸佛所知之法。無色乃至受想行識。無染無著是名信行。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能信如來一切法空作如是解。亦復名為菩薩信行。菩薩摩訶薩信佛智慧心生欣樂。云何智慧。都不見法。以不見故名為信行。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不染五欲不捨信心。是名菩薩信行。菩薩摩訶薩復作是念。以不思議法施諸眾生猶如如相。能信如是不思議法施者。是名菩薩信行。菩薩摩訶薩以歡喜故。能捨己身而不厭足。於一切處不生嫉恚。所作之施皆悉迴向。作是迴向已而亦不取菩提之想。以不壞故。是名菩薩信行。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以清淨信正念向佛。心無垢穢亦信無垢。諸法平等。無有眾生壽命我人。無陰界入。亦自不著壽命處所。是名信行解脫。教化眾生令信佛法。以調伏心迴向菩提。亦不見心相。能知六界陰入平等悉同法界。以無分別故。則知法界無有異相。是名信施。一切無常。一切行苦。一切行空。一切行無我。於是法中得智慧力。信施信聖戒不戲論戒。得禪定力信寂滅界。是名信施菩薩。雖教化眾生常信寂滅。然不取於眾生之相。觀諸眾生同於寂滅。善知一切眾生無相。悉同法界非見非不見。何以故。法界即是一切眾生心界。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復次阿難。菩薩摩訶薩。觀一切眾生無有真實。無住無滅性相本空。是故不見一切眾生無依止處。觀一切眾生同涅槃界。何以故。一切眾生悉入空界。菩薩能令如是無量眾生皆生信解。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 
多信眾生  見無數佛  不著色相  是名信行  信一切法  開示空相  成就解脫  是名信行  常信正法  欣樂求佛  何時當得  不思議智  觀察五欲  無可信者  逮得信力  是名信行  如是之信  最為善哉  當修法施  供養大仙  不思議施  故得信辯  無下劣想  是名信行  悉捨一切  所愛之身  而無捨想  是名信行  能施一切  不懷嫉妬  捨菩提想  是名信行  信心清淨  無諸濁穢  亦無壽命  是名信行  雖修行施  不求果報  得深信力  是名信行  棄捨六入  不念果報  善解六界  是名信行  己自調伏  亦調伏他  令信佛法  是名信行  得是信已  迴向菩提  而無心相  是名信行  知於六界  悉同法界  雖說法界  不得界相  諸行無常  苦空非我  亦不取著  是名信行  能信聖戒  無諸戲論  成就禪定  是名信行  信諸眾生  同寂滅相  知無相已  是名信行  不著眾生  同入法界  是眾生界  即不思議  以信生信  是名為信  菩薩無畏  是名信行  眾生決定  無所有想  體性如空  無處無證  眾生涅槃  是二俱空  於彼生信  是名信行  菩薩無畏  信諸眾生  不取名字  從信而生  能如是信  常念不失  阿難憶持  顯示分別  如是諸法  無量無數  佛所證覺  菩薩顯現   


復次阿難。如來多陀阿伽度。如是深義具足信力則為廣說。是名菩薩摩訶薩信行。爾時世尊。見諸眾生信力堅固。復重頌曰 
一切聞者  心皆歡喜  是諸佛子  所說功德  菩薩顯現  不可思議  諸佛菩提  不信者信  不染假名  亦無心數  不著十方  名最勝信  菩薩顯說  常修信法  不取於空  顯示寂滅  救世所說  如是解脫  色相亦然  如說修行  菩薩顯說  智者能信  佛不思議  無量憶念  菩薩所信  虛空無邊  佛智無量  號名丈夫  志求無著  不為貪欲  造作不善  而捨樂法  是名菩薩  能行法施  菩薩之信  善誓所印  法施不思議  信施而飲食  摩尼金象馬  車乘奴婢等  妻子諸男女  捨所有國土  手足支節等  頭目及髓腦  眼耳與鼻口  菩薩之勝信  捨身無染著  亦不念行施  我本修法施  以求於佛智  捨身無染著  一切施歡喜  恒與善知識  棄捨危脆身  於諸眾生中  信心常清淨  聞法信諸佛  是名為菩薩  知眼耳鼻舌  身根皆無常  不堅如聚沫  深信而捨身  為無依眾生  建立於四攝  慈心於一切  信佛無量智  見造惡眾生  為發無上心  深信於菩提  不取諸心相  眾生不求道  愚惑於六界  謂一切真實  無界說界相  見流轉眾生  愚癡著諸邊  菩薩信我無  諸行皆無常  見諸破戒者  信戒不思議  淨戒立禪定  菩薩住攝心  若見懈怠者  求佛精進力  調伏諸三昧  總持正法智  愚癡著壽命  觀陰無壽者  眾生性寂滅  諸法相亦然  信陰無來去  善惡業不斷  因淨不淨業  不離於生死  眾生同法界  法界即生死  是名不思議  菩薩無畏信  勝信不思議  精勤修法智  不為於少智  名為淨信說  同信諸眾生  常住無所有  於空無有著  一切法不住  眾生空亦空  同於涅槃界  說法常無相  令眾生信解  一切法性空  平等觀眾生  三有中勝智  得如是信持  亦名最上信  好樂無畏法  佛法中智人  自信勸他信  如是展轉教  增長諸功德  淨心無染著  利益之福田  欣樂調伏施  淨戒及忍辱  精進禪定等  智慧為開導  方便現淨智  令眾得勝樂  命終離惡趣  菩薩智最勝  神通化眾生  世界六種動  光明悉普照  菩薩之妙智  無相師子吼  東西南北等  四維及上下  皆出於法音  誓於佛不疑  教他亦令然  以是因緣故  顯現無量相  住於此智者  惟佛能證智 
◎不退轉法輪經卷第一  癸卯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勅彫造


2016年1月26日 星期二

佛教的大光明與大安樂(四) 黃念祖老居士述



二、密宗

從果起修,即身成佛的大法。它稱為密,不是保密的意思。而是由於這是佛自己親證的境界,沒有法子讓眾生明白,以此名之為密。佛說《華嚴經》的時候,諸大阿羅漢都如聾如盲,雖在道場中看見佛在說法,但和瞎子和聾子一樣,沒有領會,從這個意義說「秘密」。日本判教,分成十個等次,從眾生的一住心到最高的十住心。十住心稱為秘密莊嚴心,從這個秘密莊嚴心顯現:真言、種子字、手印、曼陀羅等,稱為如來的身口意三密,一一具足如來親證的秘密莊嚴心的無量殊勝功德。至於我們眾生的身口意,身造身業,口造口業,意造意業;善業、惡業,總之都是業,所以凡夫的身口意叫做三業。密宗的方法,是讓凡夫的身口意三業頓時契同於如來的三密,佛的三密是佛果位所證的德,叫做果德。以佛的果德作為眾生用功下手之處,這就是從果上起修,所以稱為果教派。譬如蘋果已經結好了,你從這個蘋果上,開始吃就是了。如果你要從開荒,撒種,育苗,施肥,除害,一直一直等樹長大,種種的維護,結了蘋果你再吃,那你就遲緩了。若是從果上起修呢?就是這個蘋果,佛已經替你把應做的事情都做完了,果子擺在這兒,你只要吃。所以稱為果教派。凡夫三業頓同佛的三密,所以修行的時候常要結手印,(合掌就是印哪!大家打坐,兩手掌平放相疊,這就是彌陀的定印。)手屬於身,身結印,身業就同於佛的身密。口裏誦的是咒,就使得口業同於佛的語密。眾生的思想,一切起心動念都是意業,如來的意密,極淺的說,就是觀想,深的說,那就是般若。自心契於般若是意密,這才是真正嚴格的意密。所以密宗的修持方法,是使自身三業頓同於如來果覺的三密。從果上開始,所以開始就得果,真實不可思議。相應之後如《毘盧遮那經》所說:「如實知自心。」(如實際知道自己的本心。)這五個字就跟禪宗完全是一樣的。首先著眼的是這個「知」字,這個「知」不作知解請,如仍是知解,那就不是悟了。這是一個關鍵,許多人在這裏跌跤。古云:「知解門開則悟門塞。」焉能以尋知覓解來達到真參實悟?這裏的知是如到實際,如同實相的知,契於真如的知。真如法一,沒有分別。所以離分別相的真知,這樣的知才能契自心,知自心,明白心。所以同於禪宗的悟自本心。悟了本心,就得衣缽,就是天人師,就是佛。

《毘盧遮那經》還說:「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要有最方便的方法能普遍救度眾生,都能得到最究竟的果實,以這個作為如來的究竟成就,這就是密宗特色。所以密教行人的發心就是要救度眾生,要救度眾生就要有一個最好最方便的方法,讓眾生能夠下手,能夠實踐,能夠成功。這樣才能落實自己的心願,圓滿自己的大悲心與菩提心,究竟於自己無上大覺。反之,如果我是有一個方法,但是不可能,比方說,美國有醫師專治某病,你有個窮朋友在中國大陸得了這種病,你告訴他到美國就可以治得好。對他有什麼用?他沒有錢來,他也沒法辦簽證手續。你告訴他跟不告訴他一樣。如果你給他介紹一位退休的老醫師,對此病極有經驗,可以就近請他看。如果行動不便,老醫師也可主動到病人家來,門診、出診都不收費,這樣病人得救痊愈。所以大悲大願之心必須能創出方便之法,悲心願力才能落實,無上菩提才究竟圓滿。大慈大悲廣度眾生的大誓願具體實現,落實在你度眾生的方法的究竟便利上。密宗的宗旨就是這樣。

末法眾生根器不高,三密齊修的人也很難得呀!諸佛大慈再垂方便,不必三密齊修,只要一個密相應就可以了。在相應的時候,雖是只修一密,可是三密同時相應。所以從一個密下手和三密齊修,相應的果實是一樣的。但從一個密開始就容易多了。那要從語密開始呢?現在大家要念咒哇!念咒得到往生的人很多。一個密相應就成佛,這就和我們的淨土宗完全一致了,所以我的老師夏蓮居老居士,他就說:「淨土宗就是密教的顯說。」顯密是不二的。

《華嚴經》是顯密共尊的法典之王,密宗的真諦完全是《華嚴》的境界。所謂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一真法界。《華嚴》講一真法界,一真一切真,在一真法界之中全是真哪!它就沒有妄。《首楞嚴經》,首楞嚴的含意是「一切事究竟堅固」,一切事相都是究竟的堅固,也即是說不增不減,不生不滅,也就是一切皆真(皆是真如)。這是一真法界的境界,一真一切真,也即是大圓滿的境界。所以在這大圓滿境界中「聲字皆實相」,所以咒音和字種都是實相。所以你念咒就是念實相,觀種子字就是觀實相。這樣大智慧的見解,正是佛的知見,也是佛的果德。以這樣的見解修行,也是從果起修。因為「聲字皆實相」是佛知見,是佛果,從這種見解起修,是從佛果開始,是從果起修,只吃蘋果就是了,所以可以即身成佛。這是密宗的特點。

但是正是由於這個法門殊勝,天魔就嫉妒。佛要成佛的時候,八萬四千魔軍都來擾亂,可見天魔無時不來破壞。所以當前,就顯出一種群魔亂舞的狀態。種種冒牌的上師,種種的惡知識,種種的邪說,種種騙人的假藥,這種情況各處都有。臺灣、香港、大陸、在美國也不例外,都有類似情況。因此學密就很難了。本來是個殊勝的法門,反變成一個很險的陷阱。因為密宗的師徒關係很深,《楞嚴》也是這麼說,你若是跟著邪師,師父著了魔,師與弟子俱陷王難,死後墮無間地獄。投了這樣的師父,就跟著師父一起吃官司。這還是小事,更嚴重是死後跟著師父入地獄,這就非常險了。一個初修的人怎麼能夠分辨這個是真上師,那個是假上師。如果有這樣水平,這個人也是了不起啦!所以目前很難,非常之險。在西藏是按規矩來的,按規矩來的這問題就小一點。先要十二年脫產專學顯教經論,全部時間學十二年。對於佛說的道理有基本的瞭解,知道許多佛說的話,人們稱為聖言量。依據聖言量,才能衡量鑒別其他人的言論行動是否如法,才能分別一個人是邪是正。在西藏,師徒之間要互相看三年。師父要觀察弟子三年,才能決定可以不可以傳?徒弟看師父同樣也是這樣,能不能夠皈依呀,這是指依止的師父。你普通結個緣,磕個頭,那就是結緣,不在此列。其實誰都有點密,淨土宗的人不念往生咒的,可以說是沒有,還要念念大悲咒什麼的。和尚若嚴格依法持戒,拿缽,吃飯,搭衣都要念專用的咒。光念念咒不算學密,供供密宗相也不算學密。真正像我說真正像我說的這麼拜師受灌頂受密戒,這就是學密了。這要很慎重,需要有一定的基礎,而且要互相觀察三年。這個事情將來還要從嚴,才能夠杜絕現在這些流弊,目前的流弊就是由於不按規矩。先師虛雲老法師說得最正確了,這是親自告訴我的:「密法確實是釋迦牟尼佛的法」,但是西藏戒律廢弛了,不行了,現在各地就更不行了。所以有的形成賣法,你只要拿足夠的錢來,就教給你個什麼什麼麼。自己封為上師,隨口胡說,存心騙人如何如何。使得本來是一個殊勝的大法,現在成為很危機四伏的險路。所以我自己雖然也學密,但我不勸人輕率去學密。如果自己真正很有根器,又遇見了明師,又依法修持,成就確實很快。在中國大陸解放以後四十多年,即身成就大虹光身(這是密法修大圓滿的最高成就,人的肉身化成光明。)的有六個人。在五十年代,我的金剛上師貢嘎呼圖克圖親自對我說,他當時在民族學院擔任西藏古典文學教授,他說:「前不久有一個居士,他活著的時候誰也不知道這是一個有修持的人。等他化了光了,大家很後悔,為什麼當初不親近親近。大家回憶追想,這個人從來也沒有表現過什麼奇特,就是說話很怪,不好懂。」真正悟心的人說話就是不好懂,他已不是眾生的情見了。他說話我們覺得奇怪,就好像他是瘋了。另外西藏紅教一位四十多歲的活佛,名叫索朗頓珠,八十年代初曾到我家中,他寫了一篇西藏當代化虹光身的人調查報告,其中一共是六人,他身上護身佛的籠子裏還有一根化光走了的人的頭髮。肉體化光留下頭髮爪甲是一種類型,再進一步爪發也都化光了。即生化光大成就是真實的,不是誇大。但是我們要知道,中國十億多人口,這麼多年,只有六個人,十億分之六。但是念佛往生的人則年年都有所聞,遠遠大於這個數目。當前密宗的情況,如有真實好的因緣,成就確實很殊勝。但是這個因緣很不容易。

三、淨土宗

普賢菩薩「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我常說,修行人應以「般若為導,淨土為歸。」般若如目,有眼才能導行,《華嚴》八十一卷,最後就是普賢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所以往生極樂是一切行人歸宿。善導大師說:「世尊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這話義理極深,如一時未能體會,但當仰信即有不可思議法益。一切皆從此大願海出生,一切無不歸還此大願海。所以本文也是以「淨土為歸」。彌陀因發四十八願,稱為大願王,四十八願中第十八願是心髓。這個願叫做十念必生願。凡能聽到淨土法門,就「至心信樂」願生西方,「乃至十念」就可往生。十念就是念十聲南無阿彌陀佛。《觀經》中五逆罪人,臨終時地獄現前,真誠悔改,專心念佛,念了十聲就往生了。可見淨宗的殊勝,不可思議。至於持名的功德,東密興教大師有個說明,他說從「阿」字流出一切陀羅尼,從一切陀羅尼流出一切諸佛。他底下說,為什麼念佛有這麼大的功德,就是這個佛號裏頭有個「阿」字。所以這個字讀準功德很大,我們應讀阿(丫)彌陀佛。這個字很重要,阿字是華嚴字母音的第一個字,這個字有無量的功德。目前許多人所念不合梵音了。

一句佛號是阿彌陀佛多生多劫,萬德薰修的果實。你念名號,名號中的萬德莊嚴的妙果,就在你心中。而且名號的功德不可思議,所以持名的功德也不可思議。淨土宗的祖師道綽,他舉實事為例,說明念名字的好處。一個例子:治狗咬的藥方,把老虎的骨頭烤熱了,在傷口揉擦,可以好。但是在窮鄉僻壤被狗咬了,老虎骨頭找不到,怎麼辦?就把自己的手弄得很熱,在那個傷處揉,嘴裏頭念:「老虎來了!老虎來了!」就可以好。另一例是他自己的親身經歷;跌了腳要用木瓜烤熱了來擦,木瓜也不是平常可以得到的,也是用自己的熱手在傷處按摩,嘴裏念:「木瓜,木瓜,:.。」他自己就這麼治好的。可見名字跟實際是相聯的,你叫張先生,張先生來了;請李先生,李先生到了。念萬德洪名就可以召來萬德,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就都召請來了。

總之,我感覺淨土宗和別宗比較,它有四個優點:

(一)是穩。它不像禪宗和密宗,密宗師父很重要,禪宗同樣的要選擇師父,相信師父,靠師父。如你遇見一位無面目的長老,被他拿一個冬瓜印子,給你一印。也就是說,你本來沒有開悟,偏偏又遇見一個不長眼睛的長老,拿一個用冬瓜刻成的印,給你蓋印。冬瓜刻的印,印文必定模糊不清(這是譬喻)。這位長老有名無實,他自己並沒有開悟,偏要強作會家,給你一個糊里糊塗的證明,印證說你開悟了,你自己也相信是如此,那就永沒有出頭之日了。所以禪宗的師父也很重要;但是淨土宗不需要這些。

為什麼修行難?難就難於生信。但是淨土法門「十方諸佛同讚,千經萬論共指。」十方諸佛,無量經論,都在給我們作證,啟發人們的信心,所以對淨土法門的信心容易建立。你只要能信這個法門,由信生願,由願起行,都可以成就。很平安,沒有任何危險。只要老實念佛,不須東參西訪,自然遠離惡師惡友,不易上當。最穩當啊!

(二)是易。小孩叫他念阿彌陀怫,一教就會。很多一字不識的老太婆就念阿彌陀佛,得到很好的結果。人人都會,可見容易。

(三)是普。它普被三根,上至文殊普賢都求生淨土,下到五逆十惡,地獄現前,念佛十聲,也都往生。這種根器他都可以普被呀!

(四)是妙。法門非常妙,妙就是你不可想像。它是「暗合道妙,巧入無生。」不是要求你完全明白這些道理,才能合道。而是在你不知不覺之中,就是一句南無阿彌陀佛,一句接一句。念的時候很誠懇,很清淨,這些世間的事都不想了。於是在你這有念心中,只剩了一句阿彌陀佛,你就離開妄念了。若是一上來就叫你離念,這很難哪!「欲除妄想,去一添兩」,妄想不好,我要去掉妄想,這想就是妄想。去了一個添了兩個,所以你對於它沒有辦法。然而你老實念佛,不知不覺就離開了妄想,從有念達到無念,不知不覺合了道妙。往生見佛聞法而證無生法忍,正是「巧入無生」。所以它極妙。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 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大唐新飜護國仁王般若經序代宗皇帝製  
皇矣至覺。子于元元。截有海。以般若之舟。剪稠林。以智慧之劍。綿絡六合。羅罩十方。弘宣也深。志應也大。自權輿天竺。泳沫漢庭。行無緣之慈。納常樂之域。信其博施。傾芥城而逾遠。仰夫湛寂。超言象之又玄。五始不究其初。一得罔根其本。以彼取此。何其遼哉。朕忝嗣鴻休。丕承大寶。軫推溝以夕惕。方徹枕而假寐。夫其鎮乾坤遏寇虐。和風雨著星辰。與物無為乂人艱止。不有般若其能已乎。朕嘗澡身定泉。宅心道祕。緬尋龍宮之藏。稽合鷲峰之旨。懿夫護國實在茲經。竊景行於波斯。庶闡揚於調御。至若高張五忍。足明側隱之深。永袪眾難。寔惟化清之本。名假法假心空色空。推之於無。則境智都寂。引之於有。迺津梁不窮。思與黎蒸共臻實相。而緹油貝葉文字參差。東夏西天言音訛謬。致使古今飜譯。清濁不同。前後參詳。輕重匪一。其猶大輅。終繼事而增華。譬彼堅氷。始積水而非厲。先之所譯語質未融。披讀之流臨文三覆。凡諸釋氏。良用慨然  


先聖翹誠玉毫。澹慮真境。發揮滿教搜綴缺文。詔大德三藏沙門不空。推校詳譯未周部卷。三藏學究二諦。教傳三密。義了宗極伊成字圓。褰裳西指汎盃南海。影與形對勤將歲深。妙印度之聲明。洞中華之韻曲。甘露沃朕香風襲予。既而梵夾遠齎。洪鍾待扣。佇延吹萬之籟。率訓開三之典。朕哀纏欒棘。悲感霜露。捧戴  遺詔。不敢怠遑。延振錫之群英。終為山之九仞。開府朝恩許國以身歸佛以命。弼我真教申夫妙門。爰令集京城義學大德良賁等。翰林學士常袞等。於大明宮南桃園。詳譯護國般若畢。并更寫定密嚴等經。握槧含毫研精賾邃。曩者訛略刊定較然。昔之沈隱鈎索煥矣。足可懸諸日月。大燭昏衢。潤之雲雨。橫流動植。伏願上資仙駕。飛慧雲於四天。逈出塵勞。躡金蓮於十地。朕理昧幽關。文慙麗則。見推序述。惋撫空懷。聊紀之於首篇。庶克開于厥後。將發皇永永。可推而行之。時旃蒙歲木槿榮月也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
開府儀同三司特進試鴻臚卿肅國公食邑三千戶賜紫贈司空謚大鑒正號大廣智大興善寺三藏沙門不空奉 詔譯
序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住王舍城鷲峰山中。與大比丘眾千八百人俱。皆阿羅漢。諸漏已盡無復煩惱。心善解脫慧善解脫。九智十智所作已辦。三假實觀三空門觀。有為功德無為功德皆悉成就。復有比丘尼眾八百人俱。皆阿羅漢。復有無量無數菩薩摩訶薩。實智平等永斷惑障。方便善巧起大行願。以四攝法饒益有情。四無量心普覆一切。三明鑒達得五神通。修習無邊菩提分法。工巧技藝超諸世間。深入緣生空無相願。出入滅定示現難量。摧伏魔怨雙照二諦。法眼普見知眾生根。四無礙解演說無畏。十力妙智雷震法音。近無等等金剛三昧。如是功德皆悉具足。復有無量優婆塞眾優婆夷眾皆見聖諦。復有無量修七賢行。念處正勤神足根力。八勝處十徧處。十六心行趣諦現觀。復有十六大國王。波斯匿王等各與若干千萬眷屬俱。復有六欲天王。釋提桓因等與其眷屬無量天子俱。色四靜慮諸大梵王。亦與眷屬無量天子俱。諸趣變化無量有情。阿脩羅等若干眷屬俱。復有變現十方淨土。而現百億師子之座。佛坐其上廣宣法要。一一座前各現一花。是百億花眾寶嚴飾。於諸花上一一復有無量化佛無量菩薩。四眾八部悉皆無量。其中諸佛各各宣說般若波羅蜜多。展轉流徧十方恒沙諸佛國土。有如是等諸來大眾。各禮佛足退坐一面  


爾時世尊初年月八日。入大寂靜妙三摩地。身諸毛孔放大光明。普照十方恒沙佛土。是時欲界無量諸天雨眾妙花。色界諸天亦雨天花。眾色間錯甚可愛樂。時無色界雨諸香花。香如須彌華如車輪。如雲而下遍覆大眾普佛世界六種震動。爾時大眾自相謂言。大覺世尊前已為我等。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天王問般若波羅蜜多。大品等無量無數般若波羅蜜多。今日如來放大光明斯作何事。時室羅筏國波斯匿王作是思惟。今佛現是希有之相。必雨法雨普皆利樂。即問寶蓋無垢稱等諸優婆塞。舍利弗須菩提等諸大聲聞。彌勒師子吼等諸菩薩摩訶薩言。如來所現是何瑞相。時諸大眾無能答者。波斯匿王等承佛神力廣作音樂。欲色諸天各奏無量天諸妓樂。聲遍三千大千世界  


爾時世尊復放無量阿僧祇光。其明雜色。一一光中現寶蓮華。其華千葉皆作金色。上有化佛宣說法要。是佛光明普於十方恒河沙等諸佛國土。有緣斯現。彼他方佛國中。東方普光菩薩摩訶薩。東南方蓮華手菩薩摩訶薩。南方離憂菩薩摩訶薩。西南方光明菩薩摩訶薩。西方行慧菩薩摩訶薩。西北方寶勝菩薩摩訶薩。北方勝受菩薩摩訶薩。東北方離塵菩薩摩訶薩。上方喜受菩薩摩訶薩。下方蓮華勝菩薩摩訶薩。各與無量百千俱胝菩薩摩訶薩皆來至此。持種種香散種種華。作無量音樂供養如來。頂禮佛足默然退坐。合掌恭敬一心觀佛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觀如來品第二  
爾時世尊從三昧起。坐師子座告大眾言。吾知十六諸國王等咸作是念。世尊大慈普皆利樂。我等諸王云何護國。善男子吾今先為諸菩薩摩訶薩。說護佛果護十地行。汝等皆應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是時大眾。波斯匿王等。聞佛語已咸共讚言善哉善哉。即散無量諸妙寶花。於虛空中變成寶蓋。覆諸大眾靡不周遍。時波斯匿王即從座起頂禮佛足。合掌長跪而白佛言。世尊菩薩摩訶薩云何護佛果。云何護十地行  


佛告波斯匿王言。護佛果者。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住。教化一切卵生胎生濕生化生。不觀色相不觀色如受想行識。我人知見常樂淨倒四攝六度二諦四諦。力無畏等一切諸行。乃至菩薩如來亦復如是。不觀相不觀如。所以者何。以諸法性即真實故。無來無去無生無滅。同真際等法性無二無別猶如虛空蘊處界相無我我所。是為菩薩摩訶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若菩薩眾生性無二者。菩薩以何相而化眾生耶。佛言大王色受想行識常樂我淨。法性不住色不住非色。受想行識常樂我淨。亦不住淨不住非淨。何以故。以諸法性悉皆空故。由世諦故由三假故。一切有情蘊處界法。造福非福不動行等。因果皆有。三乘賢聖所脩諸行。乃至佛果皆名為有。六十二見亦名為有。大王若著名相分別諸法。六趣四生三乘行果。即是不見諸法實性  


波斯匿王白佛言。諸法實性清淨平等。非有非無智云何照。佛言大王智照實性非有非無。所以者何。法性空故。是即色受想行識十二處十八界。士夫六界十二因緣。二諦四諦一切皆空。是諸法等即生即滅即有即空。剎那剎那亦復如是。何以故。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經九百生滅。諸有為法悉皆空故。以甚深般若波羅蜜多。照見諸法一切皆空。內空外空內外空。空空大空勝義空。有為空無為空無始空畢竟空。散空本性空自相空一切法空。般若波羅蜜多空。因空佛果空空空故空。諸有為法法集故有。受集故有。名集故有。因集故有。果集故有。六趣故有。十地故有。佛果故有一切皆有。善男子若菩薩住於法相。有我相人相有情知見。為住世間即非菩薩。所以者何。一切諸法悉皆空故。若於諸法而得不動。不生不滅無相無無相不應起見。何以故一切法皆如也。諸佛法僧亦如也。聖智現前最初一念。具足八萬四千波羅蜜多。名歡喜地。障盡解脫運載名乘。動相滅時名金剛定。體相平等名一切智智  


大王此般若波羅蜜多文字章句。百佛千佛百千萬億。一切諸佛而共同說。若有人於恒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滿中七寶以用布施。大千世界一切有情皆得阿羅漢果。不如有人於此經中。乃至起於一念淨信。何況有能受持讀誦解一句者。所以者何。文字性離無文字相非法非非法。般若空故菩薩亦空。何以故。於十地中。地地皆有始生住生及以終生。此三十生悉皆是空。一切智智亦復皆空。大王若菩薩見境見智見說見受。即非聖見是愚夫見。有情果報三界虛妄。欲界分別所造諸業。色四靜慮定所作業。無色四空定所起業。三有業果一切皆空。三界根本無明亦空。聖位諸地無漏生滅。於三界中餘無明習。變易果報亦復皆空。等覺菩薩得金剛定。二死因果空一切智亦空。佛無上覺種智圓滿。擇非擇滅真淨法界。性相平等應用亦空。善男子若有修習般若波羅蜜多說者聽者。譬如幻士無說無聽。法同法性猶如虛空。一切法皆如也。大王菩薩摩訶薩護佛果為若此  


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言。汝以何相而觀如來。波斯匿王言。觀身實相觀佛亦然。無前際無後際無中際。不住三際不離三際。不住五蘊不離五蘊。不住四大不離四大。不住六處不離六處。不住三界不離三界。不住方不離方。明無明等非一非異。非此非彼非淨非穢。非有為非無為無自相無他相。無名無相無強無弱。無示無說非施非慳。非戒非犯非忍非恚。非進非怠非定非亂。非智非愚非來非去。非入非出非福田非不福田。非相非無相。非取非捨非大非小。非見非聞非覺非知。心行處滅言語道斷。同真際等法性。我以此相而觀如來。佛言善男子如汝所說。諸佛如來力無畏等恒沙功德。諸不共法悉皆如是。修般若波羅蜜多者應如是觀。若他觀者名為邪觀。說是法時無量大眾得法眼淨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菩薩行品第三  
爾時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護十地行菩薩摩訶薩。應云何修行云何化眾生。復以何相而住觀察  


佛告大王諸菩薩摩訶薩。依五忍法以為修行。所謂伏忍信忍順忍無生忍皆上中下。於寂滅忍而有上下。名為菩薩修行般若波羅蜜多。善男子初伏忍位。起習種性修十住行。初發心相有恒河沙眾生。見佛法僧發於十信。所謂信心念心。精進心慧心。定心不退心。戒心願心。護法心迴向心。具此十心而能少分化諸眾生。超過二乘一切善地。是為菩薩初長養心。為聖胎故  


復次性種性菩薩。修行十種波羅蜜多。起十對治。所謂觀察身受心法不淨諸苦無常無我。治貪瞋癡三不善根。起施慈慧三種善根。觀察三世過去因忍。現在因果忍未來果忍。此位菩薩廣利眾生。超過我見人見眾生等想。外道倒想所不能壞  


復次道種性菩薩。修十迴向起十忍心。謂觀五蘊色受想行識。得戒忍定忍慧忍解脫忍解脫知見忍。觀三界因果。得空忍無想忍無願忍。觀二諦假實諸法無常。得無常忍。一切法空得無生忍。此位菩薩作轉輪王。能廣化利一切眾生  


復次信忍菩薩。謂歡喜地離垢地發光地。能斷三障色煩惱縛。行四攝法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修四無量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捨無量心。具四弘願斷諸纏蓋。常化眾生修佛知見。成無上覺。住三脫門空解脫門無相解脫門無願解脫門。此是菩薩摩訶薩。從初發心至一切智諸行根本。利益安樂一切眾生  


復次順忍菩薩。謂焰慧地難勝地現前地。能斷三障心煩惱縛。能於一身遍往十方億佛剎土。現不可說神通變化利樂眾生  


復次無生忍菩薩。謂遠行地不動地善慧地。能斷三障色心習氣。而能示現不可說身。隨類饒益一切眾生  


復次寂滅忍者。佛與菩薩同依此忍。金剛喻定住下忍位名為菩薩。至於上忍名一切智。觀勝義諦斷無明相是為等覺。一相無相平等無二。為第十一一切智地。非有非無湛然清淨。無來無去常住不變。同真際等法性。無緣大悲常化眾生。乘一切智乘來化三界。善男子諸眾生類一切煩惱。業異熟果二十二根。不出三界。諸佛示導應化法身亦不離此。若有說言於三界外。別更有一眾生界者。即是外道大有經說。大王我常語諸眾生。但斷三界無明盡者即名為佛。自性清淨名本覺性。即是諸佛一切智智。由此得為眾生之本。亦是諸佛菩薩行本。是為菩薩本所修行。五忍法中十四忍也  


佛言大王汝先問言。菩薩云何化眾生者。菩薩摩訶薩應如是化。從初一地至後一地。自所行處及佛行處一切知見故。若菩薩摩訶薩住百佛剎。作贍部洲轉輪聖王。修百法明門。以檀波羅蜜多住平等心。化四天下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千佛剎。作忉利天王。修千法明門。說十善道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萬佛剎。作夜摩天王。修萬法明門。依四禪定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億佛剎。作覩史多天王。修億法明門。行菩提分法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百億佛剎。作化樂天王。修百億法明門。二諦四諦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千億佛剎。作他化自在天王。修千億法明門。十二因緣智化一切眾生  


若菩薩摩訶薩住萬億佛剎。作初禪梵王。修萬億法明門。方便善巧智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百萬微塵數佛剎。作二禪梵王。修百萬微塵數法明門雙照平等神通願智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百萬億阿僧祇微塵數佛剎。作三禪梵王。修百萬億阿僧祇微塵數法明門。以四無礙智化一切眾生。若菩薩摩訶薩住不可說不可說佛剎。作第四禪大梵天王。為三界王。修不可說不可說法明門。得理盡三昧同佛行處盡三界原。普利眾生如佛境界。是為菩薩摩訶薩現諸王身化導之事。十方如來亦復如是。證無上覺常遍法界利樂眾生  


爾時一切大眾即從座起。散不可說花焚不可說香。供養恭敬稱讚如來。時波斯匿王即於佛前。以偈讚曰 
世尊導師金剛體  心行寂滅轉法輪  八辯圓音為開演  時眾得道百萬億  天人俱修出離行  能習一切菩薩道  五忍功德妙法門  十四菩薩能諦了  三賢十聖忍中行  唯佛一人能盡原  佛法眾海三寶藏  無量功德於中攝  十善菩薩發大心  長別三界苦輪海  中下品善粟散王  上品十善鐵輪王  習種銅輪二天下  銀輪三天性種性  道種堅德轉輪王  七寶金輪四天下  伏忍聖胎三十人  十住十行十迴向  三世諸佛於中學  無不由此伏忍生  一切菩薩行根本  是故發心信心難  若得信心必不退  進入無生初地道  化利自他悉平等  是名菩薩初發心  歡喜菩薩轉輪王  初照二諦平等理  權化有情遊百國  檀施清淨利群生  入理般若名為住  住生德行名為地  初住一心具眾德  於勝義中而不動  離垢菩薩忉利王  現形六趣千國土  戒足清淨悉圓滿  永離誤犯諸過失  無相無緣真實性  無體無生無二照  發光菩薩夜摩王  應形往萬諸佛剎  善能通達三摩地  隱顯自在具三明  歡喜離垢與發光  能滅色縛諸煩惱  具觀一切身口業  法性清淨照皆圓  焰慧菩薩大精進  覩史天王遊億剎  實智寂滅方便智  達無生理照空有  難勝菩薩得平等  化樂天王百億國  空空諦觀無二相  垂形六趣靡不周  現前菩薩自在王  照見緣生相無二  勝義智光能遍滿  往千億土化眾生  焰慧難勝現前地  能斷三障迷心惑  空慧寂然無緣觀  還照心空無量境  遠行菩薩初禪王  住於無相無生忍  方便善巧悉平等  常萬億土化群生  進入不動法流地  永無分段超諸有  常觀勝義照無二  二十一生空寂行  順道法愛無明習  遠行大士獨能斷  不動菩薩二禪王  得變易身常自在  能於百萬微塵剎  隨其形類化眾生  悉知三世無量劫  於第一義而不動  善慧菩薩三禪王  能於千恒一時現  常在無為空寂行  恒沙佛藏一念了  法雲菩薩四禪王  於億恒土化群生  始入金剛一切了  二十九生永已度  寂滅忍中下忍觀  一轉妙覺無等等  不動善慧法雲地  除前所有無明習  無明習相識俱轉  二諦理圓無不盡  正覺無相遍法界  三十生盡智圓明  寂照無為真解脫  大悲應現無與等  湛然不動常安隱  光明遍照無所照  三賢十聖住果報  唯佛一人居淨土  一切有情皆暫住  登金剛原常不動  如來三業德無量  隨諸眾生等憐愍  法王無上人中樹  普蔭大眾無量光  口常說法非無義  心智寂滅無緣照  人中師子為演說  甚深句義未曾有  塵沙剎土悉震動  大眾歡喜皆蒙益  世尊善說十四王  是故我今頭面禮   


爾時百萬億恒河沙大眾。聞佛世尊及波斯匿王說十四忍無量功德。獲大法利聞法悟解。得無生忍入於正位  


爾時世尊告大眾言。是波斯匿王。已於過去十千劫龍光王佛法中。為四地菩薩。我為八地菩薩。今於我前大師子吼。如是如是如汝所說。得真實義不可思義。唯佛與佛乃知斯事  


善男子此十四忍。諸佛法身諸菩薩行。不可思議不可稱量。何以故一切諸佛皆於般若波羅蜜多中生。般若波羅蜜多中化。般若波羅蜜多中滅。而實諸佛生無所生。化無所化滅無所滅。第一無二非相非無相。無自無他無來無去如虛空故。善男子一切眾生性無生滅。由諸法集幻化而有蘊處界相。無合無散法同法性。寂然空故。一切眾生自性清淨。所作諸行無縛無解。非因非果非不因果。諸苦受行煩惱所知。我相人相知見受者。一切空故法境界空。空無相無作。不順顛倒不順幻化。無六趣相無四生相。無聖人相無三寶相。如虛空故。善男子甚深般若無知無見。不行不緣不捨不受。正住觀察而無照相。行斯道者如虛空故。法相如是有所得心無所得心皆不可得。是以般若非即五蘊非離五蘊。非即眾生非離眾生。非即境界非離境界。非即行解非離行解。如是等相不可思量。是故一切菩薩摩訶薩所修諸行。未至究竟而於中行。一切諸佛知如幻化。得無住相而於中化。故十四忍不可思量。善男子汝今所說此功德藏。有大利益一切眾生。假使無量恒河沙數。十地菩薩說是功德。百千億分如海一滴。三世諸佛如實能知。一切賢聖悉皆稱讚。是故我今略述所說少分功德  


善男子此十四忍。十方世界過去現在。一切菩薩之所修行。一切諸佛之所顯示。未來諸佛菩薩摩訶薩亦復如是。若佛菩薩不由此門。得一切智者無有是處。何以故諸佛菩薩無異路故。善男子若人聞此住忍行忍。迴向忍歡喜忍。離垢發光忍。焰慧忍難勝忍。現前忍遠行忍。不動忍善慧忍。法雲忍正覺忍。能起一念清淨信者。是人超過百劫千劫。無量無邊恒河沙劫。一切苦難不生惡趣。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時十億同名虛空藏菩薩摩訶薩。與無量無數諸來大眾。歡喜踊躍承佛威神。普見十方恒沙諸佛。各於道場說十四忍。如我世尊所說無異。各各歡喜如說修行般若波羅蜜多  


爾時世尊告波斯匿王。汝先問云復以何相而住觀察。菩薩摩訶薩應如是觀。以幻化身而見幻化。正住平等無有彼我。如是觀察化利眾生。然諸有情於久遠劫。初剎那識異於木石。生得染淨各自能為無量無數染淨識本。從初剎那不可說劫。乃至金剛終一剎那。有不可說不可說識。生諸有情色心二法。色名色蘊心名四蘊。皆積聚性隱覆真實。大王此一色法生無量色。眼得為色耳得為聲。鼻得為香舌得為味身得為觸堅持名地津潤名水。煖性名火輕動名風。生五識處名五色根。如是展轉一色一心。生不可說無量色心。皆如幻故。善男子有情之受依世俗立。若有若無但生有情妄想憶念。作業受果皆名世諦。三界六趣一切有情。婆羅門剎帝利毘舍首陀。我人知見色法心法如夢所見。善男子一切諸名皆假施設。佛未出前世諦幻法。無名無義亦無體相。無三界名善惡果報六趣名字。諸佛出現為有情故。說於三界六趣染淨無量名字。如是一切如呼聲響。諸法相續念念不住。剎那剎那非一非異。速起速滅非斷非常。諸有為法如陽焰故。諸法相待所謂色界眼界眼識界。乃至法界意界意識界。猶如電光不定相待。有無一異如第二月諸法緣成。蘊處界法如水上泡諸法因成。一切有情俱時因果異時因果。三世善惡如空中雲。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住無分別。無彼此相無自他相。常行化利無化利相。是故應知愚夫垢識。染著虛妄為相所縛。菩薩照見知如幻士。無有體相但如空花。是為菩薩摩訶薩住利自他如實觀察。說是法時。會中無量人天大眾。有得伏忍空無生忍。一地二地乃至十地。無量菩薩得一生補處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二諦品第四  
爾時波斯匿王。白佛言。世尊勝義諦中有世俗諦不。若言無者智不應二。若言有者智不應一。一二之義其事云何。佛言大王汝於過去龍光王佛法中。已問此義。我今無說汝今無聽。無說無聽是即名為一義二義。汝今諦聽當為汝說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無相勝義諦  體非自他作  因緣如幻有  亦非自他作  法性本無性  勝義諦空如  諸有幻有法  三假集假有  無無諦實無  寂滅勝義空  諸法因緣有  有無義如是  有無本自二  譬如牛二角  照解見無二  二諦常不即  解心見無二  求二不可得  非謂二諦一  一亦不可得  於解常自一  於諦常自二  了達此一二  真入勝義諦  世諦幻化起  譬如虛空花  如影如毛輪  因緣故幻有  幻化見幻化  愚夫名幻諦  幻師見幻法  諦幻悉皆無  若了如是法  即解一二義  遍於一切法  應作如是觀   


大王。菩薩摩訶薩。住勝義諦化諸有情。佛及有情一而無二。何以故有情菩提此二皆空。以有情空得置菩提空。以菩提空得置有情空。以一切法空空故空。何以故般若無相二諦皆空。謂從無明至一切智。無自相無他相。於第一義見無所見。若有修行亦不取著。若不修行亦不取著。非行非不行亦不取著。於一切法皆不取著。菩薩未成佛以菩提為煩惱。菩薩成佛時以煩惱為菩提。何以故於第一義而無二故。諸佛如來與一切法悉皆如故。波斯匿王白佛言。十方諸佛一切菩薩。云何不離文字而行實相。佛言大王文字者。謂契經應頌記別諷誦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有論議。所有宣說音聲語言文字章句。一切皆如無非實相。若取文字相者即非實相。大王修實相者如文字修。實相即是諸佛智母。一切有情根本智母。此即名為一切智體。諸佛未成佛與當佛為智母。諸佛已成佛即為一切智未得為性已得為智。三乘般若不生不滅自性常住。一切有情此為覺性。若菩薩不著文字不離文字。無文字相非無文字。能如是修不見修相。是即名為修文字者。而能得於般若真性。是為般若波羅蜜多。大王菩薩摩訶薩護佛果護十地行。護化有情為若此也  


波斯匿王白佛言。真性是一有情品類根行無量。法門為一為無量耶。佛言大王法門非一亦非無量。何以故由諸有情色法心法。五取蘊相我人知見。種種根行品類無邊。法門隨根亦有無量。此諸法性非相非無相而非無量。若菩薩隨諸有情見一見二。是即不見一二之義了知一二非一非二即勝義諦。取著一二若有若無即世俗諦。是故法門非一非二  


大王一切諸佛說般若波羅蜜多。我今說般若波羅蜜多無二無別。汝等大眾受持讀誦如說修行。即為受持諸佛之法。大王此般若波羅蜜多功德無量。若有恒河沙不可說諸佛。是一一佛。教化無量不可說有情。是一一有情皆得成佛。是諸佛等。復教化無量不可說有情。亦皆成佛。是諸佛等所說般若波羅蜜多。有無量不可說那庾多億偈。說不可盡。於諸偈中而取一偈。分為千分。復於千分而說一分。句義功德尚無窮盡。何況如是無量句義所有功德。若有人能於此經中起一念淨信。是人即超百劫千劫。百千萬劫生死苦難。何況書寫受持讀誦。為人解說所得功德。即與十方一切諸佛等無有異。當知此人諸佛護念。不久當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是法時。有十億人得三空忍。百萬億人得大空忍。無量菩薩得住十地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卷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