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5月30日 星期四

素食食譜:【菌菇汤面】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菌菇汤面】

🎃 食材:

面条 新鲜香菇 榨菜 蔬菜

🎃 调料:

芝麻油 食盐 生抽 香菇酱

🎃 做法:

1.洗净素菜,香菇去蒂切粗丝,香菜切碎备用;
2.炒锅烧热,放比平时炒菜多一些的芝麻油(记得是芝麻油,这是此面的精华)预热后放香菇丝翻炒出焦黄有香味,再放榨菜翻炒;
3.掌握好时间,炒菜的同时另一锅就开始煮面了,煮面的水要多放一些;
4.浇几大勺面汤在炒锅里,放生抽、食盐,煮一下香菇和榨菜浇头;
5.浇头倒入面碗里,盛入面条,根据面条分量多少再适量添加面汤、食盐,放一些香菇酱在面条上,蔬菜饰顶即可。


網路轉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壽樂無極第三十二-1) 黃念祖居士註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壽樂無極第三十二
本品明極樂世界,壽樂無極。首顯彼土會眾殊勝,勸諭親近。繼明國土微妙,勸諭往生。
佛告彌勒菩薩、諸天人等:無量壽國,聲聞菩薩,功德智慧,不可稱說;又其國土微妙安樂、清淨若此。何不力為善,念道之自然。
上段雙標彼國聖眾及剎土,勸諭往生。
「佛告彌勒」,蓋從此品起,彌勒菩薩最為當機。阿難次之。第四十六品,佛告彌勒:「我今如理宣說如是廣大微妙法門。一切諸佛之所稱讚。付囑汝等,作大守護。」故知彌勒菩薩當來下生,必尊佛咐囑,宣演本經。
「微妙安樂清淨」者,《會疏》曰:「莊嚴超絕,故云微妙。無有苦惱,故云安樂。無漏相,實相相故,故云清淨。」蓋謂極樂一切事相,皆是無漏之妙相。又實相無相無不相,故所顯一切皆實相。因極樂所現之相是無漏相,實相相,故云清淨也。末二句《淨影疏》曰:「何不力勵為善求生,名『力為善』。『念道之』者,自然往生,名念『自然』也。」又《會疏》曰:「『何不』二字,激勸之辭,即通二義。善有二種:一、稱名念佛,是名善本。二、廣行諸善,回向得生。念通二種:念謂能念,道謂所念。道亦有二:一、彌陀本願,是名他力大道。不藉自力修善,一超直入,故名自然。二、三乘所證道,無為自然,性不造作,故亦名自然。雖互二義,正在初義。」
《淨影疏》以為善求生,釋「力為善」。以自然往生,為「念自然」。其言簡要。其意以行善功德迴向淨土,力求往生,名為「力為善」。此說甚好。下云:自然往生,為「念道之自然」,則所言過簡。《會疏》勝之。直指稱名念佛,為善之根本,是乃正行也。「廣行眾善,迴向得生」,亦是「為善」,是乃助行也。正助並舉,主次分明,是《會疏》之長也。至於「道之自然」則《會疏》更勝。疏舉二義:一、以他力直超為自然。二、以無為無作為自然。而以初義為主。此說極好。蓋淨宗之妙,正如《要解》所云:「從事持達理持。」但當老實念去,則「無為無作」等等,自然在其中矣。
以上二疏之說均專就《魏譯》,(「念道之自然」以前之文句,獨見《魏譯》),但漢吳兩譯於此下更有大段經文,廣述彼土菩薩功德與剎土之自然最勝。本經採入,會成此品。於是本品經中於「念道之自然」下,八見「自然」二字,如「自然嚴整」、「自然無為」、「自然保守」、「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自然所牽隨」。可證「自然」二字,實具要義。此「自然」二字,非外道所謂無因之自然。蓋法爾如是,名為自然也。蓋「自」者自性。「然」者,《楞嚴經》中「清淨本然」。可見自然實含自性本然之義。自性之本然,即是真如、實相。如是「念道之自然」即持名念佛。亦即念實相。如《彌陀要解》曰:「實相無二,亦無不二。是故舉體作依作正,作法作報,作自作他,乃至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讚所讚,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也。」是故《會疏》以無為無作為道之自然。復以他力法門,一超直入為自然,並指為道中之正旨。與《要解》之說,辭異而旨同。依信願持名,他力大道,即得往生極樂。持名即是念實相。一超直入妙莊嚴路。如是之道,法爾自然。
出入供養,觀經行道,喜樂久習。才猛智慧,心不中迴,意無懈時。外若遲緩,內獨駛急。容容虛空,適得其中。中表相應,自然嚴整,檢斂端直。身心潔淨,無有愛貪。志願安定,無增缺減。求道和正,不誤傾邪。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
上文顯極樂會眾殊勝功德。「出入供養」,見漢吳兩譯,原文中尚有「俱相隨飛行,翻輩出入,供養無極。」蓋指極樂國中諸菩薩、阿羅漢等也。其飛行十方,普興供養,是修福也。「觀經行道」,是修慧也。彼土聖眾,於此福慧二種莊嚴,悉皆「喜樂」而願「久習」。下云「才猛」者,即《法藏因地品》中「高才勇哲,與世超異」之義。才能勇猛者,因智慧故,故「才猛智慧」意即慧根猛利,才能超世也。「心不中迴」,「迴」者退也。「中迴」者中途退轉也。所以退轉者,信念不堅,遇緣則退矣。極樂聖眾,智慧猛利,斷疑生信,堅固不動,如金剛山,故「心不中迴」一往直前也。「意無懈時」。「懈」者怠也。懈怠之因,願不深故。願不深切,行持無力。故時勤時懈,常自放逸。但極樂聖眾,深達至理,信深願切,故勇猛精進無有懈時也。「遲緩」,「遲」者,遲徐、安徐之義。「緩」者,寬緩之義。故「遲緩」者即安閑沉穩而不緊張急燥也。「駛急」。「駛」者疾速。「急」者緊急、急速。「外若遲緩,內獨駛急」者,指其表現於外者,寬緩安閑,渾若無事。但其內心則精進不已,念念相繼,心心無間,不令剎那失照,故云「內獨駛急」。「容容」者和同之義,不立異也。如後漢《左雄傳》曰:「容容多厚福。」今經「容容虛空」,指聖眾之心和同於虛空。虛空無邊際,故自心無邊際。虛空無一物,故自心亦無物。虛空以空無故,森羅萬象十方剎土依空而生。虛空建立萬物,故自心亦建立萬物。「無一物」故不落有邊。「容萬物」則不落空邊。無一物而容萬物,雙照空有;容萬物而無一物,則空有俱泯,從容中道。故云「適得其中」。「適」者指洽合,「得」者指契會,「中」者指中道。如《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無住即生心,生心即無住,中道義也。「中表相應」。「中」者內心也,「表」者表現於外者也。菩薩心契中道,得於中而形於外,故表裏一如,自然相應,不必安排造作,而「自然嚴整」也。
「自然嚴整」直至「無有憂思」為一大段。其中菩薩種種妙德,皆因「適得其中」,而自然成就。「嚴整」者,嚴肅整齊,指聖眾之威儀,「檢斂端直」即「嚴整」之內容。「檢」者檢束,不使分散。「斂」者收斂。故「檢斂」即經中「耳目口鼻皆當自端」。收聽攝視,外絕諸緣之意。又「端」者端正。「直」者,不曲,正直之義。故「端直」者外指身儀之端莊,內指心意之正直。是乃身心俱端也。「身心潔淨,無有愛貪」。蓋以契會中道,則色不異空,空不異色。照破客塵,自然離愛,無有貪染。身心自然潔淨。
「志願安定,無增缺減」。「安」者,具靜、定、止、寧、樂、善,無所求為諸義。「定」者,決定、堅定,無有動搖變易也。彼土聖眾所發誓願,自然堅定,無有忽增、忽減、忽過、忽缺之失。如經云「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正是「志願安定,無增缺減」之範例。
「求道和正,不誤傾邪」。「和」者,具調、諧、溫、順、平、睦、合、同、樂、相應諸義。「正」者,從一,止於一也。具是、中、常、止、行無傾邪、方直不曲諸義。極樂聖眾和平中正,以求無上之道,故不為傾邪所誤。「傾」者斜也,側也,傾覆也。「邪」者,邪惡與邪外也。彼土聖眾不為傾斜所誤者,端在「隨經約令,不敢蹉跌,若於繩墨」也。「約」者,約束也。「令」者,命令、法律、教令之義。「蹉」者失足也,跌也。「跌」者跌倒也。「繩墨」者,指木工操作時,以墨繩彈畫之黑線,匠人依線施以斧鋸,不敢有毫釐之差。極樂聖眾遵行經中教言,若匠人之於繩墨。依線施工,不敢稍有違失,故可免於蹉跌,不為傾邪所誤。本經《勤修堅持品》曰「隨順我教,當孝於佛」,「無得為妄,增減經法」,於此同旨。蓋「離經一字,便同魔說」。世之行人,唯當以聖言量為依止也。
「咸為道慕,曠無他念,無有憂思」。第一句,心所慕求者皆是至道。第二句,曠者空曠。其心空廣無有妄念。第三句,信心堅定,智慧明了,於世無慮,於法無疑,故無有憂慮之思。若約淨宗,則「曠無他念」者,萬緣放下也。「咸為道慕」者,一念單提也。「無有憂思」者,當念即是也。一聲佛號,萬慮齊消。靈光獨耀,迥脫根塵。罄然獨存,何喜何憂。故云「無有憂思」。
自然無為,虛空無立,淡安無欲。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含哀慈愍,禮義都合。苞羅表裏,過度解脫。
「自然」二字,亦貫全段。乃因「適得其中」而自然如是。「自然無為」者,不因造作,自然安住於無為法中,此真無為。若因造作,則是有為矣。「虛空」者,指心如太空,開廣無際,離垢無染,不受一塵。「無立」者,指一法不立。「淡安」者,「淡」者,淡泊。「安」者,寧靜。又「淡安」為水流平滿之貌。《文選宋玉賦》云:「潰淡安而並入。」水波相繼,相似相續,此喻心離斷常。平滿喻平等圓滿。「無欲」,欲者,《大乘義章》曰:「染愛塵境,名之為欲。」又曰:「於緣欲受,稱欲。」又《俱舍論》云:「欲,謂希求所作事業。」據此,則經中「捨諸愛著」與「亦無希求、不希求想」等,均「無欲」也。此上三句,顯「實際理諦,不受一塵」。但萬行門中,「不捨一法」,故續云「作得善願,盡心求索」等。正顯事理無礙、圓融自在之妙義。如《德遵普賢品》曰:會中諸大菩薩「入空、無相、無願法門。」但諸菩薩「成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具足無量行願」。正與此處無為、無立、無欲,而「作得善願,盡心求索」,圓融一味。又《至心精進品》云「結得大願,精勤求索。」故知極樂聖眾,皆師法彌陀,結成大願,精勤修習,住真實慧,以求成就也。下云「含哀」,大悲心也。又「慈愍」者,大慈心也。以大慈悲故,雖明知實無眾生可度,而度生之行願無有窮盡。故「心常諦住度世之道」,「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其所結得之大願,自然契理契機,照真達俗。契理照真,故其大願,實相為體,究竟了義,力用無量。契機達俗,故善契機宜。「禮義都合」,「禮義」者,仁義禮智信,世間道德也。但此二字不但代表當時古印度之社會道德。實泛指後世種種社會各個時代之社會道德與規律。所發之願,必須與之相契,始能為當時社會之所容,方能宏揚教義,普利眾生也。「苞羅表裏」。「苞」同包。「羅」者,《嘉祥疏》曰:「羅之言攝。」故知「苞羅」即包容含攝之義。「表」指事相。「裏」指理體。故知「苞羅表裏」者,即事理雙圓,真俗並照,眾妙齊收,萬類普攝。上智下愚,悉得度脫。世出世間,融通無礙也。「過度」者,《吳譯》經題為《過度人道經》,「過度」表自出生死,亦令人出生死之義。「解脫」者,解惑業之縛,脫三業之苦。《唯識述記》曰:「解謂離縛,脫謂自在。」又曰:「言解脫者,體即圓寂。由煩惱障縛諸有情,恆處生死。證圓寂已,能離彼縛,立解脫名。」蓋謂聖眾大願,能令自出生死,並攝一切有情,出離生死,永得解脫,故云「過度解脫」。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志願無上,淨定安樂。一旦開達明徹,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參迴,轉變最勝。鬱單成七寶,橫攬成萬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無比。著於無上下。洞達無邊際。
「自然保守,真真潔白。」「自然保守」即宗門所稱之保任。任者任運,要行便行,要坐便坐也。保者念念不異也。自然即任運之義,故任運保守即是保任也。「真」者,即一真法界,真如本性,妙明真心,與本經「真實之際」中之真字。今云「真真」者,表非對妄而說之真,蓋為絕待(即絕對)之真。乃真中之真也。「潔」者,無垢,「白」者,無染。即六祖曰:「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亦即百丈禪語:「心性無染,本自圓成。」所保任者,正是此無染本淨之絕待真心。「無上」者,《往生論註》曰:「無上者,此道窮理盡性,更無過者。」如宗門《寶鏡三昧》曰:「潛行密用,如愚如魯,只能相續,名主中主。」此正不墮法身數中。毘盧頂上行走,禪宗極則事,淨宗之寂光上上品也。以此為志願,故云「無上」。「淨定」者,其心清淨,寂然不動也。「安樂」者,安然自在,任運常樂也。「一旦」者,指之某一剎那際。因此「無上」是行不到處,故無行程可計,即無期限可言,只是在無心三昧中(據高峰禪師語),突然觸著碰著,摸著向上關捩子,剎那相應,究極心源,契入理一心。故云「一旦開達明徹」。「開」者,心開。「達」者了達。「明」者,明白。如《信心銘》曰:「洞然明白。」「徹」者,透徹,亦指徹悟。所悟者何?祇是「自然中自然相」。如《首楞嚴經》狂人迷失本頭,狂走尋覓,是不自然。一旦狂歇,歇即菩提,本頭宛在,何等自然。又如古德悟時曰:「原來師姑(比丘尼)是女人做的。」又如:「早知燈是火,飯熟已多時。」比丘尼是女人,燈即是火,均自然中自然之相也。又如未悟者,謂山是山,水是水;悟人謂,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徹悟者則山仍是山,水仍是水。高峰禪師曰:「歸來仍是舊時人,不改舊時行履處。」祇是仍舊,何等自然。再者自然相,即自性本然之實相。蓋山水、男女、今時、舊時等等,一一無非實相正印之所印。當相即道,即事而真。一一皆是清淨本然,一一皆是「自然中自然相」也。「根本」者,本體。一切諸法之根本自體。《大日經》曰:「一身與二身,乃至無量身,同入本體。」此正明「根本」之義。又本者本心,即本源之自心。又本性,乃固有之性德。又「有根本」之有字,至關切要。「有」者,如狂人之有本頭。決定是有,不從外得。傅大士《心王銘》曰:「水中鹽味,色裏膠清,決定是有,不見其形。心王亦爾,身內居停。面門出入,應物隨情。自在無礙,所作皆成。」其中「決定是有」四字,道破諸佛密藏。蓋謂人之心王,決定是有,如水中之鹽味,其味確有,但此味之形狀,則不可得。又曹山(曹洞宗祖師)曰:「祗要知有便是。無論當煩惱無明之時。」故此有字,萬不可放過。「自然之有根本」,此含二義:一者,萬象森羅,體性無二,千波皆水,眾器唯金。自然之中,自有本體,此之本體,即是根本。二者,不由造作,一念頓悟,故云自然。了知萬法盡在自心。頓見真如自性。自心自性即是根本。故云「自然之有根本」。《淨名經》曰:「即時豁然,還得本心。」豁然即「一旦開達明徹」。還得本心即「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又《菩薩戒經》云:「我本元自性清淨,若識自心見性,皆成佛道。」足證曹山「祇要知有便是」,正是佛佛相傳之心印。湛愚老人曰:「曹山自比六祖,祇是得此壩柄。」

2019年5月28日 星期二

素食食譜:【香蕉派】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香蕉派】

剩余的饺子皮这样利用,轻轻松松变身水果派。.......










網路轉載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46 印光大師著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46  印光大師著

復齊用修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佛光社文.意似可取.文頗蕪樸。易師與汝.均以為好.殆以人情之愛.并其文之不好亦為好耶。至謂皈依之說.切恐汝後來有悔.故不敢應允。今既又說.只好將錯就錯.迨其深知其錯.不妨以為路人。或又令反從而師之.亦無不可。今為汝取法名為慧懋.謂以智慧.自勉勉人.必期於敦倫盡分.閑邪存誠.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生信發願.持佛名號.求生西方。果能如此實行.則可不孤佛化.不負己靈.為一鄉之嚮導.作後學之南鍼.則何幸如之。






2019年5月26日 星期日

素食食譜:【干煎杏鲍菇】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干煎杏鲍菇】

吃杏鲍菇,味道鲜美,口感脆嫩、平时大都习惯拿来煎炒,或者凉拌、煲汤,今天除了用干煎的方法,也做道农家风味的干锅菜。

🎃 食 材

杏鲍菇2个  盐1/4小匙

黑胡椒粉一点点  橄榄油适量

🎃 做 法

1.杏鲍菇冲洗一下,擦干表面水分,先切成两段,然后竖着切片,直接切圆片也试过,但是觉得不如竖着切口感好,杏鲍菇也是有生长纹理的哦~

2.平底锅烧热,下1大匙橄榄油,将切好的杏鲍菇摆入锅中,煎至边缘微微发黄翘起,翻面煎另一面。(此时可均匀撒上盐和一点点黑胡椒粉调味,煎至表面金黄边缘微焦即可)


網路轉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真實功德第三十一-2) 黃念祖居士註






因緣願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軍,尊重奉事諸佛。為世明燈,最勝福田,殊勝吉祥,堪受供養。赫奕歡喜,雄猛無畏。身色相好,功德辯才,具足莊嚴,無與等者。
上段更廣明菩薩真實功德。
「因緣」《魏譯》作「因力,緣力」。《淨影疏》曰:「因力緣力,為第一門。起修所依。過去所修一切善行,能生今善,名為因力。近善知識聽聞正法,名為緣力。」望西云:「宿世善根謂之因力。親近知識謂之緣力。因緣和合能起行故。」上兩說相同。但《會疏》稍異於是。疏曰:「因力者,菩提心正是佛道本因。能貫十方三世,令眾魔大慴怖故。緣力者,廣求知識,大聚諸善。此緣有轉凡入聖大威力故。」
兩說文異而實無違。淨影以過去之善為今之因,《會疏》則以今之菩提心為成佛之因。實則若無過去多生善行,則不能發起今日之菩提心。若不發菩提心,則無成佛之因,故兩說可互補。此兩說中,《會疏》於本經較親。因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乃本經之宗也。「願力」者,淨影云:「起行之願,名為願力。」望西云:「求菩提心,謂之願力。」又《會疏》曰:「願力者,四弘誓願能淨佛國土,成就眾生故。」綜上三說,以四弘誓願莊嚴國土,成就眾生,志求本有之菩提心;並隨願起行,是名願力。有願而無行,是名虛願,則無力矣。如是因緣和合,復具願力,則自然「出生善根」。「善根」者,羅什大師曰:「堅固善心,深不可拔,乃名根也。」又《毘婆沙論》曰:「善根者,不貪不恚不癡。一切善法從此三生。」是故善能生妙果,並復生餘善,故名善根。《彌陀要解》云:「菩提正道,名善根。即親因。」菩提正道者,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也。此即成就菩提之親因。因者,種子也。乃成就菩提果之種子,故名「善根」。又《大悲經》曰:「一稱佛名,以是善根,入涅槃界,不可窮盡。」故知善根是親因。從因得果,果具種子,復作勝因。如是輾轉,善根無盡。是故菩薩具足如下種種妙德。
「摧伏一切魔軍」。「摧伏」指破除與降伏。「魔」者,(見前註)。又《智度論》曰:「奪慧命,壞道法功德善本,是故名為魔。」此類鬼神有大神力,能與修出世法者為難作對。魔之軍眾稱為魔軍。「尊重奉事諸佛」,本經第四十一品,謂往生邊地者,「於蓮華中,不得出現」,「於五百歲中,不見三寶,不得供養奉事諸佛。」故知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見佛與事佛也。今諸菩薩能奉事諸佛,正是多善根福德因緣。「為世明燈」。「明燈」喻菩薩智慧,照破眾生迷暗,令眾生開解正道。《淨影疏》云:「自具智慧,能生物解,名世燈明。」此處物字即指眾生也。自具智慧,故如燈。燈光照射,能顯眾色,喻令眾生開發信解。故云「為世明燈」。又《會疏》曰:「照世間迷暗,故云為世燈明。」蓋謂菩薩能照破世間癡迷與昏暗,故如明燈也。「福田」。「田」者田地,以生長為義。於具德者造福,則得福報。種福得福果,是名種福田。應供之人,名為福田。《探玄記》曰:「生我福故,名福田。」又《優婆塞戒經》明三福田:(一)報恩福田,父母師長也。(二)功德福田,佛法僧三寶也。(三)貧窮福田,貧窮困苦之人也。供養此上三者,均能生福,故皆名福田。今經云「最勝福田」,表諸菩薩於種種福田中,最為殊勝故。《淨影疏》云:「能生物善,名勝福田。」以能令眾生,出生善根,故名為勝福田。因從善根復可生長無量諸福之果與善因也。至於「為世明燈,最勝福田」兩句,應與下文「殊勝吉祥,堪受供養」作一氣讀,其義自見。「殊勝吉祥」,文殊大士聖號之涵義也。文殊即文殊師利。文殊可譯為勝、妙、第一。師利可譯為德、吉祥等。《大日經》稱文殊為妙吉祥。文殊表根本智,乃七佛之師,故殊勝吉祥。今極樂諸菩薩,具文殊大士之智德,了了見自性。故為最勝福田,堪受一切人天之供養。又「赫奕」,「赫」者明也,「奕」者盛也。「雄猛」者,《法華經授記品》曰:「大雄猛世尊。」世尊斷盡一切煩惱,大雄不怯,勇猛精進,故曰雄猛。《淨影疏》云:「佛於世間,最為雄猛。」「無畏」者,於大眾中說法無所畏懼之德。又《大乘義章》曰:「化心不怯,名為無畏。」於化度眾生,無有怯懦之心,名為無畏也。「相好」卅二相、八十隨形好也。故知「赫奕」者,表菩薩威光明盛也。「歡喜」表內心自在,形容和悅也。「雄猛無畏」則既表菩薩之實德,勇猛精進,說法無畏。復顯儀容,威神無比,大雄不怯。至於「相好」則專指身色。下曰:「功德辯才」,表菩薩具種種其它功德,與種種無礙之辯才。「具足莊嚴」則為總結以上之讚語。如來以福德智慧莊嚴其身。此諸菩薩具足智福之莊嚴,超逾一切世間。此乃極讚菩薩之真實功德,至為希有也。
常為諸佛所共稱讚。究竟菩薩諸波羅蜜,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行遍道場,遠二乘境。阿難:我今略說,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真實功德,悉皆如是。若廣說者,百千萬劫不能窮盡。
三、諸佛共讚,表諸佛為作證明,同聲稱讚,正顯大士德深。
「究竟菩薩諸波羅蜜,而常安住不生不滅諸三摩地」。「不生不滅」者,如《涅槳經》曰:「涅言不生,槃言不滅。不生不滅,名大涅槃。」又《維摩經》曰:「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小乘依有餘涅槃之理而觀不生不滅,趨於偏空。大乘則從空入假,於有為之事相上,顯不生不滅之理。當相即道,即事而真。故能終日度生,終日無度,日涉萬緣,一心空寂。乃能於布施、忍辱等六度悉皆究竟,而仍安住於不生不滅諸三昧中,不失定意。「行遍道場」,於道場正行,無所缺少也。「遠二乘境」者,唯依一乘法,究竟彼岸也。又《十住毘婆沙論》曰:「若隨聲聞地,及辟支佛地,是名菩薩死,則失一切利。若隨於地獄,不生如是畏。若隨二乘地,則為大怖畏。」是故菩薩「遠二乘境」。
「阿難」下,世尊總結極樂菩薩,真實功德,說不能盡。


2019年5月24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 講述   如是我聞: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悟顯法師 講述  
如是我聞:
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
釋迦牟尼佛一句話,就把這「世間怎麼來的」,全部給你講完了,怎麼來?「覺明空昧。相待成搖。」這世界就是這樣來的,眾生迷妄,妄有空生,靜與動相對,相待則成搖,一旦搖動,所以有風輪執持世界,這些細節在《楞嚴經》第四卷裡面有。
重點就是本來沒有「能見、所見」二相,你無明妄動,所以妄生能見二相,所以叫「無明不覺生三細」。動念以後,有了虛妄的八識,它又不斷再成虛妄,妄現第七意識。第七意識攀緣第八意識的相分,念念執著而有「我」。一旦攀緣相分,有「我」就有「他」,有「他」就是境界,對境界產生了前五識,其實這前五識是跟第六意識同時顯現的,所以第六意識又叫「同時意識」。為什麼?前五識是它對境去分別,第六意識就起愛憎,這就是眾生的心,妄心。但實際上這個妄心,根本就是依真心而有,這妄心就像「虛空花」。真心就像虛空一樣,如如不動,也沒有「能見」,也沒「所見」,所以說萬法一如。唯識經論中講「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你現在的心攀緣到的這些相,都還是你心所現。就像夢中的境界,從心所現,你在夢中,不管見到什麼相,都還是你的心所現,可是眾生就是迷在夢中。有一句話:「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就是這麼喚回的,你若不懂道理,你以為只念個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好,你要醒,也不知道醒去哪裡,想要覺悟,也不知道覺悟個什麼。覺悟眾生即佛、無佛無眾生,這講的是大乘的實相。





2019年5月23日 星期四

素食食譜:【炝拌藕片】

慈悲+环保+健康+时尚=素食 !
大家一起来,现在就从你我自身开始做起吧!…….



【炝拌藕片】

🎃 主料

莲藕|300g

🎃 辅料

米醋|1茶匙

白糖|1汤匙

盐|2g

辣椒油|1/2汤匙

花椒|1茶匙

食用油|1汤匙

🎃 做法

1. 莲藕选择比较脆嫩、爽口的九孔莲藕,洗净削皮,切成薄片。

2. 将切好的藕片放进锅里,加入能淹没藕片的水,大火煮开后将藕片取出,过一下冰水。

3. 将藕片取出沥干水分,放进碗中备用。

4. 将米醋、白糖、盐与辣椒油调成酱汁,倒入藕片中。

5. 锅里倒少许油,下花椒,用小火煸炒出香味。

6. 将花椒与油倒入藕片中。

7. 拌匀,开吃~

👉 小贴士

1. 切好的藕片要浸泡在淡盐水中并尽快煮,避免藕氧化变黑。
2. 不吃辣的同学,辣椒油可以省略,但花椒油不能省略。精华就在于最后的热花椒油,才将其香味带出。


網路轉載




2019年5月22日 星期三

素食食譜:【三款营养米糊】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三款营养米糊】


網路轉載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45 印光大師著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45  印光大師著

復郭介梅居士書二(民國二十年)
接手書.并務本叢談.知閣下乃有心於世道人心者.不勝欣慰。所言俗間訛傳諸事.總因善根淺薄.惡業深重所致。鄉俗無知.只欲死後不受罪.有錢用。致有不明教理之俗僧.偽造壽生經.投其所好。遂至本彼貪財.及唯求自利之劣心.不惜多金.以還壽生錢。又復寄庫.以期其死後受用。不知受生.乃隨善惡業.豈向曹官借錢以買生乎。在生若肯修善.死後自有受用。若不修善.雖子孫為彼焚化之衣服錢財.亦不得受用.被強有力者搶奪而去。此且約平常不念佛人說。若念佛人.在生一心念佛.求上西方.臨終自會蒙佛接引.往生西方.了生脫死.超凡入聖。何可不求生西方.唯願死後做鬼乎。真是不知自重.要討下作事做.要永在生死苦海.不願出離.其愚何其如此之極。又女人家.每疑生產有罪。而無知劣僧.遂偽造血盆經、血盆懺。女人聞此.喜出望外.箇箇人都要念血盆經、拜血盆懺、破血湖。直是以小兒戲.為滅罪脫苦之據.可歎孰甚。女人之罪.在於不孝父母公婆.不敬丈夫.不以厚道待僕使.不以善道教兒女.及不時洗濯.致有衝犯。當以至誠恭敬念佛.以期消滅往業.洗心滌慮.不作後愆。以娑婆動多罪愆.決志往生西方.方為正理。何可不在自心懺罪過.專靠偽經懺滅罪過乎。既信佛能度苦.何不念佛所說之大乘經.如金剛經、彌陀經、心經、大悲咒、往生咒、及法華經、楞嚴經等.以期滅罪增福乎。燄口.乃濟孤要法.反不相信。而群以破皿湖、破地獄、為必不可不作之佛事。自己不得真利益.反令知世理而不知佛法之人.謂此即是佛法。因茲生出種種謗法之胡說巴道.尚自以為是.一班瞎子.反奉為圭臬。如古文中.劉伯溫.書劉禹疇行孝傳後一篇文.可知偽造血盆經者.罪大彌天矣。至於念佛之人.臨終大家同聲念佛.令其正念昭彰.即得隨佛往生。土地神前.何須三天送飯.以期其寬待.勿復苛虐治罪.真成癡人。如人已被大總統擢用.其人家尚向警察兵.祈求寬恩厚待.豈非笑話。眾生業重障深.凡佛、菩薩、善知識、所說之法.多不信奉。凡邪魔外道所說之法.則如蠅逐臭.蟻聚烏合.而相追逐。究其結果.能得人天小福報.斯為萬幸。多有以邪道為佛法.斥佛法為邪道者.則縱令不於現生遭國法.其死後之永墮地獄.乃萬無一失也.可不哀哉。願閣下大聲疾呼.以醒夢夢。(其二)大著略翻翻.未能齊看。其中亦頗有錯訛.餘均未措意。二十二頁後幅三行.四行.情狀。情.作形.則遺本逐末矣。情.即心識。狀.即形相。此殆記不清之所致。又此頁.及下頁.輪迴之迴.多作迥。(此係排字版者不留心.校者未詳審。)當為重校改正再印則更有益矣又凡白話中舉佛經儒書中話當先出原文.再用白話演之.則根據分明.人易領會。若即用白話說之.益則仍舊.人難執守.故曰.言而無文.行之不遠。光近來諸冗叢集.不能為閣下效尋行數墨之勞。然其效之之心.固頗殷切.故為略陳一二爾。





2019年5月19日 星期日

素食食譜:鲜香豆腐素饺子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鲜香豆腐素饺子

[转载]素饺子做法大全,美味绝伦!心动?不如行动!

材料:
豆腐,香菇,红萝卜,木耳,盐、胡椒粉,植物油,金兰酱油,香油

步骤:
1、洗干净豆腐
2、木耳泡发
3、香菇 胡萝卜洗净
4、将木耳等食材切丁
5、用油煸炒豆腐,炒至豆腐周边焦黄

6、加入材料碎搅拌均匀即可开始包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