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30日 星期一

悟顯法師開示 消除嫉妒心的方法


悟顯法師開示

消除嫉妒心的方法


對凡夫而言,《普賢十大願王》裡的第五條「隨喜功德」很難做到。大多數人不願意隨喜別人的好事,反而還要加以破壞,看到人家有福,也心生嫉妒。佛在經上告訴我們,不願意隨喜別人的好事,就是因為誤認為這世間是實有的,所以不希望別人的能力比自己好、超過自己,處處害怕別人勝過自己,怕自己不如人,這種苦惱,稱之為嫉妒心,有這樣的心態,就是自己的「我執」太重,所以非常的辛苦。而最好消除的方法, 就是修普賢菩薩的第五願「隨喜功德」。


要處處讚歎別人的好處,隨喜別人的功德,隨喜人家的成就、福報,不要有酸葡萄心理,看到人家有,心裡面就懷著嫉妒,口裡就開始造口業、說是非,學佛人存這樣的心念佛不會得三昧,想要往生淨土也是沒有辦法做到的。經典上講,菩薩都會隨喜一切眾生的功德,絕對不會嫉妒你、障礙你,不但言語上隨喜,在行為上也隨喜,因此道業越來越增上,惡業越來越少,這是隨喜功德的好處!法身大士所修功德可以互相融攝,菩薩成就佛道越來越快,都是因為他們做到隨喜功德。


修隨喜功德可以把別人的功德,轉化成自己的功德,可以將別人的福報,轉化成自己的福報,所以心會越來越清淨,福越來越大!因此絕對不可以有一絲毫的嫉妒心、一絲毫的障礙心,無論在世間法、在佛法裡都是一樣,一念嫉妒、一念障礙,別人的功德你就沒有份了,別人的福報也不會到你這裡來,反而讓自己業障增長,福報天天在銷減,所以有很大的過失,很多的問題。


學佛人心量要大,要常常讚歎別人的好處,歡喜別人的德行,絕對不可以在人家背後,或是用諷刺的方式,或是用暗示的方式去毀謗,這都是損自己的德行,用現代話講叫做「缺德」!所以,能夠隨喜別人的好事,隨喜別人的功德,這是修福最快的方式,也是修行最好的方法,心裡就不會有我執、我見,心量會越來越大。有句話講:量大福大!心量越大,能包容的事就越多,在生活上就沒有任何的敵人,沒有任何的障礙,真的是:「遊步十方。無所罣礙。」走到哪,跟人家結的都是好緣,不會有惡緣,甚至結的是淨緣。你隨喜別人的修行,隨喜別人的功行,你結的就是淨緣,即使是你的仇人,或是看你不順眼的人,也會轉冤為親,從前的冤懟都會消除。所以要能夠懂得看別人的好處,讚歎人家的功德,這樣嫉妒心才能消掉。從經典上來講,嫉妒算是一種瞋恨,瞋恨心重,念佛一樣會下地獄。一般人不知道自己在瞋恨、嫉妒,所以為什麼學佛要看經教,看了經典,你才曉得自己的過失無量,沒有辦法一一覺察,這才會感恩釋迦牟尼佛為眾生所做的。今天講的這隨喜功德,就是要幫助大家,消除嫉妒的心。因為每一個人都在用「我執、我見」,總是認為自己比人家好,即使這個人的能力跟你一樣,你還是會認為你比他再好一點,這就是慢心。


慢有七種,都可以靠「隨喜功德」來對治,這一點做得好,「我執」很快就會消除。心量大,不能只在事相上做活計,心量越大,所隨喜的功德是倍增的!心量小,不肯隨喜,一句讚歎的話都不願意講,到後來你的心會非常的堅固,堅固得像石頭一樣,沒有辦法跟水一樣柔軟,到處跟人家結惡緣,這都是在造作惡業。




兩個世界的味道 李炳南老居士編述


兩個世界的味道

李炳南老居士編述


(甲)娑婆世界的味道

壹、引 子(苦辣酸)

瓜青醋黑與椒紅  等是鑽眉味不同
正怯辛酸難下嚥  何堪苦再塞喉嚨

這一首偈,是說的三種食物,各有各的味道,無論那一種,吃到嘴裏,都不平常;不但唇舌齒牙喉,統起反應,就是周身也要起變化的。

在夏日炎炎的時候,菜園裏有兩種菜,特別茂盛。一是苦瓜,全身好像癩蛤蟆一樣,味是極苦;嚼到嘴裏,立刻使你皺眉閉目,直像一塊木塞杜住咽喉,噎的半天喘不過氣來。再就是大椒,他是辣味;一沾唇舌,能使你滿頭大汗,跟淚鼻涕,一同直流,倘一口氣換不過來,嗆的還得咳嗽一陣。更有一種人造液,名字叫醋,那味卻又是酸的;一勺到口,牙齒被他麻醉的發了癱軟,立刻失了咀嚼能力。

這幾種味道,恐人不知,特意替他作箇宣傳。我又設想單吃一種,似乎還不夠味,莫如把他合起來吃,纔顯著感受特別。有人說這幾樣食物,誰不曉得,何用你再饒舌?我說未必,未必!聖人說過「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我看雖有人滿口大嚼,卻不能領略真味。閑話少說,且舉一箇和味吃法,請大家嘗試嘗試!

(子)炒苦瓜

材料:苦瓜兩支  辣椒七八支  花生油  醬油  鹽  薑  花椒  好醋

預備:苦瓜橫切成圈形,先用開水一穿滾,少去其苦。辣椒切成二三段。

作法:油滾後將瓜下入翻炒,務使油透;再加入鹽、薑、花椒後,加醬油。

附:辣椒另用油炸,加入醬油一烹,即可盛出。

吃法:炒苦瓜另盛碗中,再用兩小碟,其一盛炸烹辣椒,其一盛好醋,取辣取酸隨意蘸食。蘸辣椒食,有「辛苦」的味道;蘸醋食,有「酸苦」的味道。

又有人問「辛苦」「酸苦」這些名詞太不吉祥,你又何必提倡吃這樣的壞味?是的,諸位諸位,這幾樣味道,正是代表這個世界的真味,要說不吉祥,還是這世界不吉祥,因著生在這個娑婆世界裏,一切的享受,就是「苦、辣、酸」三個字,卻是住久了的關係,反而把所受的苦辣酸忘掉了,還說甚麼錦繡山河、花花世界,生了貪戀心,未死的怕死去,將死的還希望再同來。好像糞坑裏的蛆,在臭屎中紛紛攘攘,看他是苦不可言,但是你若把他檢出來,他仍然尋著臭氣向坑裏去跳。

我提倡這種菜,是要世人加緊警覺,要了悟這個世界是苦的、是辣的、是酸的,不要再迷戀!倘若忘了,就請你把這一碗菜,拚命的去吃;假若辣到滿頭大汗,酸到鼻孔裏眼眶裏都流出水來,苦到喉嚨裏如塞了黃連的時候,就是得了真味。此時要你明白娑婆世味,原來如此!諸位若還不能了悟,那就明顯的說出來,請往下看吧!

貳、舉  事

(子)生來已定的苦味

一、生  苦

人生的第一步,就是先投胎,女子的肚腹下,有一箇不乾淨的所在,叫作子宮。他的周圍,有一盤一盤的大腸,滿盛著糞;有團團的膀胱,滿裝了尿;環境甚是骯髒,氣味又臭又臊。遇見最污穢、多微生蟲的精血,投到子宮裏的時候,人的神識,也就隨著混進去,變成形體,好像猴子蹲者的樣子。住在這裏邊,既無光明,又無空氣,四鄰上下,緊緊的裹的是糞袋、尿囊、臭水、腥血,這般說來,豈不就像熱屎血河等地獄嗎?是的,所以這一段的享受,就叫作胎獄。好歹挨到十箇月,刑期滿了,一個倒栽蔥的式子,頭向下腳向上,隨者許多骯髒的血水,從一處最不乾淨的門戶,沖流出來,這算得了釋放,見了天日。雖說是得釋放,但從那窄狹的獄門向外出的時候,已經擠塞的死去活來;那一具嫩肉,初經涼風,又好像刀割箭射,那樣的疼痛難忍。所以人一出生,就先哇的一聲哭。哭的甚麼?細聽字音,還不就是「苦哇、苦哇」!

二、求不得苦

人生怎麼講?就是每個人,身須要連續的活下去,衣食住行件件須要;若沒錢財,這些事就要離開你,生活就成了問題。試問錢財那裡容易求得來?

勞心的工作也好,勞力的工作也好,但是世界上無論任何國家,政治辦的如何好,總免不了有失業的;況且現在,各國不斷的戰爭,錢財職業,還不是水上的浮泡,隨時沒滅。合起來看,不但財物難求,就是現狀常態也難求個保持;心身平安,也難求個得到。

請看這個人,想洋房好住,想汽車好坐,想大菜好吃,美人開心,金銀有靈,鈔票有勢,左求得不到,右求得不到,也不過空有一個幻影,在腦海裡兜圈子罷了。

再說那些徼倖一時得到的,本求得到不失,永遠享受,那也是幻想了。千年物業換百主,今日花開,明日花落,世間那有長遠的事?任你費盡心血,總是到頭成空!

這真失望!這真失望!「真失望」就是「求不得」,細想這樣的味道,比較苦瓜的苦,還要加苦幾倍?

三、愛別離苦

前人有幅畫,並且有兩句題辭,是「馬上黃昏、樓上黃昏」;這是說一對親愛的夫婦,平常是雙棲雙宿,形影不離,但是這樣歲月,豈能常久?或是為著謀生,或是為著求名,就發生了別離。平素天晚的時候,燈前歡笑,何等逍遙?到了別離的這一夕,一個在郊野裏騎者馬荒荒涼涼,一個在空樓上冷冷清清,這味道自然是苦的了。不過這還是生別離,後來或有重聚的希望。請再看那些老年傷子女的,少年死父母的,少婦死丈夫的,中年男子喪妻眷的,這樣刺心的事,差不多家家皆有。空教人思斷了肝腸,哭乾了跟淚!唉!不問生別,不問死離,這苦味終是不好吃的!

四、怨憎會苦

這個世界,名叫五濁惡世。五濁很費講解,暫且不說,現只把惡世略略一說。惡就是說的殺、盜、邪婬、妄語、兩舌、綺語、惡口、貪心、瞋心、痴心這些事。誰知這個世界的人,差不多就有這些毛病;所以人與人之間,常常發生衝突,結成怨仇。你求報復,他也尋報復,鬧得仇人見面,分外眼紅;一時躲避不開,不是明刀拚命,就是暗箭傷人。又說甚麼冤家路窄,簡直叫你無處躲避。這不但是到社會上來免不了的事,就是每一個家庭裏,有幾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唱婦隨的?說的俗話「家家都有難念的經」,又說「清官難斷家務事」。門外的冤家有時還可以離開,門裏的冤家,那就無法躲避了。古人說「不是冤家不聚頭」,這痛苦也只有忍著去受罷了。

五、老衰苦

人在少年時候,長得又嫩又漂亮,筋骨強健,精神飽滿,一切事能做能為。可憐半生遭遇,百般折磨,內勞心神,外勞身體,那能吃得消?轉眼之間,老就來了!一臉的皺紋,滿頭的白髮,彎著背,一步兩哼呼,兩步三咳嗽,這樣的形狀,自然惹人討厭。

眼昏看不明,耳聾聽不清;牙齒搖落,吃飯也感困難;走幾步,腰酸腿痛,口裏帶喘;昏昏沉沉,忘事糊塗,處處用人幫助,自己不能照管自己。

到了這等地步,或有錢財,或是兒孫孝順,還可減少幾分受罪;若是無錢無人,那就不堪設想了。夭亡的人不去說他,有壽的人,是要飽嘗這一品苦味的。

六、疾病苦

人生在世,眾苦交煎,憂悲惱悠的事,不斷的合心情攪作一團。寒暑風雨不正的氣候,又時常來侵襲肢體;再加上飢飽勞碌的摧殘,五欲六塵的誘惑,就是一個鐵人,也要剝落幾層皮。況且這脆弱的血肉形驅,焉有不生病的道理?不問你是臟腑病,或是皮膚病,總是痛苦萬分,不得自由。床褥纏綿,呻吟昏悶,有錢的請醫吃藥,但也不是藥即仙丹,吃了準好,無錢的只好聽其生死。至於無人照管的病人,飲食無來源,大小便也無力去到廁所,那就更加上幾層苦味了!

七、死亡苦

古人說「人生七十古來稀」,又說「黃泉路上無老少」。這樣仔細一想,簡直死魔是緊緊隨著人走,一追上就得跟看他去。死的味道,很不好吃,曾有比喻,說是等於生龜脫殼,又說遍體起風,更同亂刀零解肢體。到得此時,甚麼英雄事業、文章藝術,卻絲毫救不得性命;眼睜睜田宅財物、妻子兒女,不管你捨得捨不得,總是就此告別了。哭的哭、叫的叫,心中好像萬箭穿射,卻也無法可施;落得帶些苦惱,鑽到棺材裏去!不幾日,荒郊月冷,亂草蛩哀,墳穴狡兔,骨長青苔,味苦!味苦!喚不醒來!

(丑)隨時增加的辣味

一、大 水

以前說的那些苦味,本是人一出生就帶下來的;誰知這個出生地卻也甚壞,不斷的發生災害,比帶來的苦味還難吃,簡直辣的不能下嚥!請看下列幾端:

雨季到了,傾盆似的大雨,三天五天,十朝半月,山洪暴發了!江河也決了堤岸!還有海邊的地方,甚麼海嘯,浩浩蕩蕩,四望無際!平陸竟變成江河,一片洄漩接看一片洄漩,好像從天上往下翻轉相似。波濤的聲音,又好像風吼雷鳴!在這種威脅之下,無量的眾生,哭的哭,喊的喊,逃的逃,死的死。千村萬村,變作了水底暗礁;百寶財貨,化作了水上浮萍!可憐家家親愛的骨肉,從此就離散飄流,各不相顧了。逃得性命的,也成了赤身乞丐;捲入水裏的,就充了魚鱉的食糧。這樣的災害,在這個世界,本是常事。這味道真吃不消!真毒辣的狠!

二、大 火

「時時防火!」這句話自古及今,皆拿他當金科玉律。各都會大鎮,都有消防的設備,可見火災是人人懼怕的!但是這樣小心提防,能不能擋住火的光顧?那裏會能辦的到,他還是乘人不備各處亂走。只要他來了,不管你飛樓祟閣,畫棟雕粱,甚麼錦繡綺羅,金玉珠寶,火是一無愛惜,統統給你燒成一堆灰!就是遇到貧窮人家,一間茅棚,半斗糙米,也不會引動火的悲憫心,邀得寬恕,總是一律平等,燒個精光!若有不知趣的人,要想從火裏搶困幾分物產來,那是不客氣的,火就連人帶物同教你變成焦土!唉,真是水火無情!這樣的災害,那一個人敢發一句大話,說是一生遇不到火厄?

三、地 震

呼呼!呼呼!從很遠的空中傳來了一種怪響,漸漸的近了,房屋搖搖晃晃,加之跳動起來,簡直像海船遇見了風浪,四面砰硼砰硼的幾陣驚人的聲響,接著塵土沖天,一片一片的建築物,似飛的樣子,都顛仆在地上;吵吵鬧鬧,哭哭啼啼,一群一群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破頭破臉的,折臂斷腳的,血和著汗,汗和著淚,都掙扎著向街上亂跑,卻也立腳不住,只得坐下抱著頭嘔吐;或是伏倒地下,還是掀來掀去的打滾。又像霹靂沉雷的聲音,爆炸了幾陣,地面上龜背文相似的,現了又長又深又廣的幾道裂縫。有的地方向外冒煙,有的地方向外噴黑水,多少的人畜,都陷到裏邊去。誰知何處安穩?究竟那裏可逃?也只有聽憑地球張開大口吞人了。聲響稍微的靜下來,昔日的繁華都市,錦繡人物,到此俱不知何處去了!惟有黃黃的天色,慘慘的日光,好像也要傾墜似的,竟然變成了一個陰森的世界!這是地球的末日嗎?不,不,這是小小的一部分變動,本來是常有的事。哎呀!這樣事會常有嗎?是的。至於地球末日,那就比這樣來得更兇了,也是終究要實現的。試問這味道辣不辣?

四、刀 兵

人類迷了本性,一動念頭便是貪吝、瞋恨、愚痴,所以社會上不斷的爭鬧,各個國家,也是如此。你侵我,我伐你,自有歷史以來,那裏見過天下太平?不過現在來得更兇,因為殺人的武器爭奇鬥巧的進步。造了作什麼用呢?只有戰爭。唉!某甲說這幾天聽說消息緊張,要開火了,到他處躲避躲避;某乙說交通早就斷絕了,往那裏去!不好不好,你聽轟轟轟飛機來了!在半空中一片似風似雨的嗷嗷聲響,接著通通通通通真是山崩地裂,煙火塵土攪作一團;更有隆隆的大炮,及乓乓乒乒連連續續的機槍,殺殺的嘶喊。遍地上橫躺豎臥的死屍,加雜些半活不活肢體不全的人,統統浸在血泊裏,有時也發出哀哀的聲音來,但辨不出是人的呻吟,或是鬼的呼嘯!忽然飛也似的過來幾群鐵蹄騎隊,又軋軋的接著就是坦克車,都從這血泊裡衝去。可憐可憐!不管死人活人,好像新鋪馬路的石子,騎隊、坦克車好像壓路機。到了此時,還說什麼財產眷屬?但是炮火雖然凶暴,也還有幸而免的人。那知在無秩序無保障的時候,就是躲過了飛機大炮,這些姦殺擄掠的事,是不能再免的了。這世味是辣的,不錯不錯!

(寅)永久不斷的苦辣味

一、六道生死輪迴

「一息不來,三途有分。」這兩句聽了,真使人失望!受了一生的辛苦,實指望一死完了,誰知又有什麼三途?是的,這三途叫作血途、刀途、火途。照這樣說,不是死後更苦了?那是自然,不是常聽說「人身難得」的話嗎?入了三途,就更不如現在了。

六道輪迴,分為上下,三途就是下三道。凡空中的飛禽,地下的走獸,水裏有鱗甲的,以及飛騰蠕動的大小昆蟲等類,都叫作畜生。牠們為人宰食,或是為人服苦役,後來還是殺了吃。就是人捉不到的,也是以強欺弱,互相吞噉;終免不了流血,所以又叫作血途。再說到鬼,雖有多財、少財、無財等類,總是挨餓的多。如多財類得棄鬼,遇有祭祀時拋棄的物,纔能得食。少財類大癭鬼,項下垂一癭瘤,內裏裝著膿,餓極了時,只得擠出膿來充飢。無財類針咽鬼,肚腹大的好像甕,咽喉細的好像針孔,慢說一滴水也見不到,就是遇到也下不去;就是咽的一滴水,何能解救甕大肚的飢渴?更有焰口鬼,火從口出,那就更苦了。並且還常受到刀杖的逼迫,所以又叫刀途。至於地獄種類,更加繁雜了,千百不止,只可揀著容易懂的簡單的舉例。如碓磨、油鍋、鋸解等器,剝皮、耕舌、搯眼等刑,灰河、寒冰、糞尿等處。因為有火的居多,如火狗、火象、火狼、火屋、火柱、火山、火床、火箭、流火等,所以又叫火途。這地獄受苦的時間,往往百千萬劫。受苦的眾生,不分羌胡夷狄,天龍神鬼,皆脫不了。

且住,聽說還有天堂等上三道,假若多作善事,到那裏去好了。這話到也不假,可惜是暫時的小安,並不究竟;要知這六道就是生死苦海,在這道死,向那道生,旋轉不停。一時昇天,好比在海裏淹著,忽然伸出頭來;報盡以後,被餘業牽著,還是再入三途,好比在海裏又沒下頭去。不見上文說的地獄裏邊的眾生,也有天龍鬼神嗎?但是伸出頭來的時間短,沒下頭去的時間長;有這樣的情形,所以纔叫作輪迴苦。

參、結語(無可奈何的酸淚)

唉!活著受苦,死後更加痛苦,這真是死不得,活不得!究竟怎樣纔好?佛經裏說過「三界無安,猶如火宅。」你懂得佛法嗎?我不明白。那就沒辦法了!這是世間的真味道,既然住在這裏,就得忍受著吃罷!真是心酸!真是心酸!酸!酸!酸!還有一首「酸」偈子,贈送給吃苦吃辣的眾生,作個結束:

世間千般苦辣    說起痛斷肝腸
眼似醋缸歪倒    空流酸淚雙行

(乙)極樂世界的味道

壹、引 子(香甜)

若問蓮邦味道    自然不似娑婆
美滿難誇究竟    香甜難贊如何
蓮花朝霞燦爛    蓮子秋露團圞
白藕玲瓏玉帶    青荷翡翠冰盤

這幾件東西,鼻孔一聞到,就覺心裏清淨;眼睛一看到,就覺心裏涼爽!若是吃到口裏,那種又香又甜的滋味,恐怕是說不出來的舒服。作法繁多,那能說全,只可簡單的介紹一兩種:

(子)炸蓮花瓣

材料:蓮花瓣  綠豆粉  麻柚  白綿糖

作法:先將綠豆粉加涼水,調成濃糊,用蓮花瓣滾蘸均停,不可太厚。麻油下鍋燒滾,用鐵絲笊籬盛花瓣下油炸之,以微黃為度,喜嫩不可過老。仍用鐵絲笊徠籬提出,顛翻數次,使油漏盡,放淨盤中,撒以白糖便可食矣。清酥香甜,大異俗味,雅人方能味之。

(丑)荷葉豆腐

材料:豆腐  五香末  荷葉  薑  細鹽  麻油  香菇

作法:荷葉一柄,切成四片,豆腐大小以四分之一的荷葉裹嚴為度。先將豆腐下鍋,滾水煮之,愈久愈好,最少亦須一點鐘以上,起出濾水淨,放荷葉中,加薑絲、香菇絲、五香末、細鹽,勻澆麻油,包裹嚴密,排在一大碗中,外澆以泡香菇之水,再取一大碗蓋上,放蒸籠內蒸之,以水盡為度,食時用箸夾在小碟內剝去荷葉。

(寅)糯米藕(此宜用紅花藕,若白花藕性脆,只可作糖拌藕塊,薑拌藕片,或釀什錦藕盒用。)

材料:紅花藕  糯米  冰糖  橘餅  桂花醬或玫瑰醬(只取一種)  麻油

作法:藕每段切成二寸長,去兩頭不用。糯米淘淨,橘餅切碎末,同與桂花醬調勻,滿塞藕孔內。冰糖用水溶解,麻油下鍋滾後,放入藕輕輕翻動,使全身沾油,勿令米等傾出。然後放入糖水燉之,以湯成膏,藕爛為度。

(卯)蜜炙蓮子

材料:蓮子  冰糖  麻油  蜂蜜

作法:先將蓮子加磩水發開,再用滾水淘淨磩氣,放一大碗內;一層蓮子,一層冰糖,鋪八分碗備用。鍋中下麻油,燉開後,將鍋離開火鑪,俟油滾少落一二分鐘。下入蜂蜜,攪勻,澆入蓮子碗內,上蓋大盤,入籠蒸之。食時翻轉碗盤(即盤在下碗在上)去上蓋之碗,乘熱食之。

贊曰:

蓮邦風味香且甜    衣食行住隨心圓
不聞不見毫髮苦    光壽無量年復年

上來說的幾樣味道,又香又甜,卻是不錯。但這也談不到「極樂」兩字。諸位諸位!這兩個字並不是泛泛的言詞,原是一個世界的名稱。就像前篇說的我們這世界,名叫「娑婆」一樣。名是實的代表,看這兩個字,就能想像那世界的好處了。

那個世界,遍地皆是蓮花,人也是蓮花化生,不是肉骨凡胎,所以又叫蓮邦。我們吃這幾樣菜,固然是與極樂世界結了緣,真的他那世界的樂處,又豈止就是這一點小小的味道?要知那世界的好處,也不是我這支筆能寫得出來的!但是億萬分之一的粗相,也不妨略說幾件。如果想要知道的清楚一些,有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三部典籍,最好請你各去讀一兩遍。

貳、舉 事

(子)三處莊嚴

一、地 上

極樂世界的地,是一個整塊琉璃結成的,上面鋪著一道一道的黃金磚黃金繩,分作若干界線,光明透亮。從這光亮地體往下一看,更見到地底下有許多黃金樁柱在下撐著。天上又按時的落花,鋪在地上,分作各色結成地毯,不多時化去又再落下新的來。地面上排著齊齊整整,一行一行的樹林。這些樹都是金、銀、琉璃、玻璃、硨磲、赤珠、瑪瑙等寶物裝成的。各種的顏色,放出了多種的光明。樹上頭又掛了些珍珠羅網,每一顆珍珠裏,都能把無量世界照在上面。四面常時有微細的清風,吹著那些樹搖動不止,發生了丁東鏗鏘的聲音,皆能成歌成調;放出了萬種的香氣,勝過了俗世的旃檀。各林中飛來飛去,有些五色的禽鳥,不斷的和鳴,很是好聽;仔細聽去,卻是些梵音唄讚;一入耳鼓,心裏說不出清淨自在。順著樹行更有很次序的七賓欄杆,處處皆有寶池,流水淙淙,水中也有種種莊嚴,與寶地、寶林互爭壯麗。

二、水 際

極樂世界,隨地皆有池沼,這也自然是七寶堆成的,不必細講。池裏的水,卻有些特別,他的優點有八種,是值得稱道的:一、澄淨的像琉璃一樣,不像此世的水渾濁。二、清冷,不寒不熱,像此世的水,熱時薰蒸,寒時結冰。三、味道甘美,不像此世的水,有澀有鹹。四、輕軟的像雲煙一樣,不像此世的水,有種強拒力。五、光華潤澤,不像此世的水,黯然無光。六、性極安和,不像此世的水,衝防破堤。七、除飢解渴,不像此世的水,喝多了不但不飽,還要肚皮發脹。八、飲了不但身體諸根得養,心裏也能增長善根。有這些好處,經中所以稱贊叫作「八功德水」。這還不算奇,倘若你到這水裏去沐浴,能以隨著意思,想深就深,想淺就淺,想熱就熱,想涼就涼;更奇的是億萬人沐浴時,深淺涼熱,各隨各人的心理,皆能如意。一池之水,卻有千差萬別的變化。而且這水流動起來,那種聲音,他會奏出種種的歌曲,發出各種的音樂。但是你若不喜歡聽時,他也就不響了。時時還放出種種的香氣,說甚麼蘭湯花露,那能比的上萬一?池底無有泥滓,鋪的是些細碎金砂,踏著其軟如棉。滿池中又生出了各色的蓮花,一朵花小的就有幾十里大,大的差不多都是幾百里。不獨清香撲鼻,那花的各色光明,卻好像雨後的虹霓,千條萬道的照耀虛空。那裏還用得著日月星辰,燈燭電火?所以全世界是光明的,是清涼的;這樣的池水,稱他是寶池功德水,真是名符其實。

我輩濁世的人,不但沒有見過聽過,就讓你理想,恐怕也想不出這樣的奇妙。

三、空 中

這世界的虛空,並不落雨雹,也不降霜雪,按著晝夜,分為六次,向下落花,五色繽紛,香氣馥郁,又好看,又好聞;落在地下以後,都依著次序鋪成各種花紋的地毯。那寶樹上的雜色各鳥,又常向這花雨裏忽翔忽集,放出和雅的音聲鳴唱。更有無量的樂器,如彈的琴瑟琵琶,吹的笙管笛簫,敲的鐘磬鼓,拍的板鈸鐃等等,這是我們叫得出名來的,那些叫不出名來的就無法細說了,都在空中飛來飛去,自然演奏梵音唄韻,聽了真使你心中清淨和悅。更有些五光十色的幢旛寶蓋,飄飄搖搖,上上下下,好像是霞飛雲流。更有些樓閣寶塔,有時行駛,有時停駐,忽而聚在一處,忽又散在四方,與那些樂器、旛蓋、落花、飛鳥,往來穿插,好像擲梭織錦,煞是奇觀。有人說,這怕是科學世界吧?不、不!科學世界的陸水空,皆塞滿的是裝甲車、炮艦、轟炸機,殺人如麻,流血成海,那是娑婆的事情;這極樂世界的陸水空,充滿的是清淨莊嚴,和氣慈祥;莫說是娑婆人間不能比,就是天上也比不了萬分之一;就連其他佛國來說,也是比不了的。這樣莊嚴,只有是極樂世界一處專美而已。

(丑)四事自在

一、衣 食

人生最需要的就是衣食住的問題,但是極樂世界的人,都是蓮花化身,還用的著這些事嗎?不錯,那些法身大士是不需用的,但是功夫淺的,欲塵習氣尚未除去的,自然還是念念不忘。

吃飯的時間到了,忽然一動念頭,金缽、銀杯、王碗、翠盤,一行一列的就排在你的面前。五光十色,眾香撲鼻,說不盡的煎炒烹炸,汆蒸燒烤,山珍海錯,野蔌園蔬,乾鮮瓜果,冷熱漿茶,百穀糜飯,千樣餅糕,百味具足,隨意而變。色、香、味,三者皆佳,好、多、滿,一切皆備,隨吃隨添,並不減少。若是吃飽了,杯盤碗缽,立刻化去,乾乾淨淨,更用不著拭桌洗碗那些麻煩。

衣服穿久了,心裏有點厭煩,你只要愛穿那一類的、那一種的,任是青黃赤白長短肥瘦,一舉念頭,天空中就飛了衣服來,不知不覺的,就把你身上的衣服換掉,也不用你抬手動腳,穿的是整整齊齊,正合尺寸,太合理想了。是的,極樂世界就是最合理想的。

二、住 處

可憐我們的世界太簡陋了!居住的宅舍頂好,要得推崇以前的大皇帝了,常誇他住的宮室,叫什麼金殿玉闕。其實那有這回事?所謂金殿,也不過屋顛頂蓋上幾片黃瓦,門扇邊釘上幾個銅環子;所謂玉闕,僅只是堆壘些白色的石頭而已。

極樂世界就不同了!真是金樑玉棟,珠欄銀階,玻璃為牆,琉璃為地,硨磲瑪瑙,作門作窗,金碧交輝,色光爭彩。各處嵌鑲赤珠,光華四射,好像百千日月,照耀虛空。複閣重樓,千門萬戶,高低掩映,層壘無盡。

室內几床屏案,也是七寶所成,陳列在各方,好似萬花簇聚。蓋幔幢旛,皆是珠錦連綴;凌空飄動,更像雲霞翻飛。要待需用器具,不用經營,一想就來;若要把他換去,不用搬移,一想自然就滅。

室外皆是成行成列的琪樹,門前緊靠著水,有八德的寶池。有時枯悶了,要想尋逍遣,就把窗子打開,便得到逍遙自在。連檐的花樹,百狀千態,更發出種種的音響,配合上種種的鳥聲;池中蓮花,並放出微妙的香氣。這些景物,都送到你的身前,都任著你去享受。無晝無夜,六時光明;不寒不暑,一年皆春。地不必掃,絕無半點灰塵;物不必洗,總是長時新鮮。

三、行 時

一生到極樂,本來就得神足通的,可以飛行自在;這卻不必細說。最出奇的,是所住的那些亭臺樓閣,它也會飛動。譬如你在樓中靜坐,心想到另一個世界去遊歷,不用你動作,這所樓房好像飛機,就龍騰空而起;行快行慢,都隨著你的理想。

極樂世界的空中,也與他處虛空不同,不斷的五彩雲霞捲來舒去,變現許多的奇景,什麼山水人物,宮殿亭臺,萬狀千態,說之不盡;此世間的十彩電影,那能比的上萬分之一。天花飄飄颻颻,不住的降落;天樂鏗鏗鏘鏘,不住的演奏。花落處有色有香,樂過處有聲有韻;不似此間旅行,坐車坐船的枯悶。憑窗四望,無量無邊的花花世界,好似畫圖一般,都鋪在下面,千萬億里,一目了然。你在樓中若嫌看不盡興,這所樓房霎時就化去;就在你的坐下,現出一朵七寶聚成的蓮花來,為你乘駕;這樣空空闊闊,任你縱目遊觀。每一個世界,願去,一彈指的時間就能達到。若是遊玩足了興,不消伸臂之頃,又回到極樂世界來了。真是便利,真是自在!

參、結  語(去的方法)

娑婆世界的苦味,在我從前卻也曉得一星半點,只認為那是偶然的不幸;經你這樣一說,纔恍然大悟,知是任何人皆在苦海裏翻觔斗,沒有一箇人是例外的。更想不到越是死後,越是不了,苦味來的越大。可憐可憐!誰能明白這些麻煩?唉!就是明白了,沒有解決的辦法,也是枉然。

真想不到還有一箇比天堂好萬倍的極樂世界,聽了以後,教我興奮不少。如果我生到那裏去,再有人請我去當天公,甚至讓我去當千萬次,我也是不肯再換掉的。不過極樂世界這樣的好所在,當然是根據的佛經,不會有絲毫的虛假;但是怎麼一箇去法,卻要說出來,方不使人空盼望。

問的有理,是要把他說明的。極樂世界的主人,就是阿彌陀佛,他老人家,大慈大悲,發過四十八箇大願,專為救度眾生。內中就有關於去到極樂的方法,大意就是念「南無阿彌陀佛」六字洪名;到你臨命終時,彌陀便擎著蓮花來迎接你,不消彈指的時間,就能達到。這樣說來,不是很容易嗎?就是這樣容易,只怕你信不及,工夫不常久,那就辦不到。

念佛本有許多儀式,一時也說不完備,現在只把最簡單的方法,介紹一種;大家果能每天早晚兩次去做,管保你一定成功。特把他寫在下面:

(子)最簡單的念佛儀式

一、禮 佛

(家中有佛像,對佛像;沒佛像,面向西方。焚香更好,不焚香心存恭敬也可以。)

◎南無大慈大悲本師釋迦牟尼佛

(口稱一句,下拜一次.,能三稱三拜更好。要是忙,只一稱一拜也可以。)(南無二字,音那摩。)

◎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口稱一句,下拜一次;能三稱三拜更好。要是忙,只一稱一拜也可以。)

二、念 佛

(這便是正式方法。坐念、立念、跪念皆可,比較坐安定些。念時要萬緣放下,從心裏起、口裏念、耳裏聽。高聲、低聲、默念,皆隨自己方便。)

◎南無阿彌陀佛

(每次最少一百聲,須有定數,只宜後來加多,不可減少。)

三、誦畢禮菩薩

(極樂世界還有許多菩薩,最尊的兩位就是「觀世音、大勢至」二位,為彌陀的左右二輔,必須一一敬禮,方表恭敬。)

◎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

◎南無大慈大悲大勢至菩薩(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

◎南無大慈大悲清淨大海眾菩薩(三稱三拜或一稱一拜)

四、回向文

(這就是發願的意思。就是說我念佛的目的,是專如是。)

◎願以此功德    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
  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    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    同生極樂國(課畢退)

(丑)淨業助行

你聽到這裏,或可說好好,這就回家去做。且慢,且慢!這只是說的「正行」;譬喻向前走,纔起了一支腿。還有「助行」也是應辦的。不過話較多幾句,恐怕不易記憶,列一表出來,看了自然清楚。


       淨業助行─
┌(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二)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
└(三)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前邊說過,「正行」是起了一支腿,若再按著這表去做,是又起了一支腿,這樣纔能向前進,向前進就步步踏入極樂世界了。料想有人說,這卻麻煩,雖說是三條,若細分析,卻共有十一句。那一句都不簡單,不但不容易做,連這些話看了也不明白。

諸位不必煩惱,要知凡事,都有一箇重心,只能先把他抓住,就是成功一半了,其餘的不妨後來再說。如能件件都辦,固然很好,就是不能辦,已經是兩腿都向前進了。

這三條裏,「發菩提心」就是重心。義意是了覺一切眾生,皆是平等一體,決不應存損他利己的心。這理是損他就是損己,利他正是利己。了覺這一原理,凡是有害對方的事,統不能做。反過來說,凡是有益社會國家,甚或一個人,一箇小動物,不問事大事小,就要勤懇的去做,無時間、無空間、無限度的去做,不求利、不求名、不求地位的去做,更不怕辛苦、不怕疲倦、不怕阻礙、不怕犧牲的去做。誓要把社會莊嚴成極樂世界,把一切眾生都勸化成萬德萬能、福慧無量的阿彌陀佛。哎呀!這不很難嗎?不,只要存此大心,發此大願,心身二力決不懈怠,先向一箇角落,或向一二人身上做起,有進無退,一直繼續的往下發展,就合了這箇條件。這是佛家的真精神,是得要把握住這一重心的!

事是說清楚了,「正行」「助行」也都聽明白了,就請大家去實行。光陰是很快的,壽命是很短的,過一天少一天。要在不落雨的時候造屋,要在未受渴的時候掘井;若是時機一去,再想修行,再想做好事,怕是來不及了。真正聰明的人,也用不著再絮煩了,料想可能大澈大悟的。敬祝讀者前途光明無量!珍重,珍重!

兩個世界的味道終


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悟顯法師開示 在家人穿袈裟的果報


悟顯法師開示

在家人穿袈裟的果報

在佛門裡,袈裟是代表佛陀的傳承,袈裟所代表的就是佛法的正傳。所以沒有受過戒,是不能披袈裟的。尤其是在家人沒有受過出家戒,不能隨便亂披袈裟。有一些在趕經懺的在家眾,他穿著出家人的袈裟,既沒有佛陀的行儀,也沒有受過出家的戒律,他不能受十方的供養以及恭敬。祖師大德講:「在家人披著袈裟,是竊佛行儀。」「竊」是竊盜。竊盜如來的威儀,因為你沒有持戒,也沒有發心要捨離世間種種的欲望。所以你披著如來的法衣,到外面去受人家的恭敬、頂禮、供養,這是有很重罪過的。《地藏經》裡面講到,地獄裡有一層地獄叫做「鐵衣地獄」,鐵衣地獄除了破戒的出家眾,會去那裡受果報以外,還有這種冒充出家眾的在家人。你冒充出家法師,罪過無量。在古代冒充欽差,是死罪;那你冒充出家人,這比死更恐怖。你不是死了以後就沒事了,死了以後要下到三惡道去。這一點大家要知道。

在家人能搭的,叫做「縵衣」。受過在家菩薩戒的可以搭縵衣,但不能搭出家人的五衣。有些人不太了解,就搭出家人的五衣。這不一樣的,「五衣」是屬於割截衣,割截衣是一片一片的,那是出家人的象徵。在家人是搭縵衣。這「縵」就是布縵的意思。因為,以前印度在家人的衣服是一塊很大的布,把身體包起來,並沒有裁切,所以稱為縵衣。出家人是撿人家淘汰的布,把它裁切過,然後再一片一片接起來,稱為割截衣,又叫做衲衣,也就是俗稱的百衲衣。所以衲衣不是在家人可以搭的,即使受了菩薩戒也不能搭。有些同修不懂,受了菩薩戒,以為能夠搭五衣,或是以為菩薩戒的這件衣服叫做袈裟,實際上不是,那叫縵衣。

對於這些衣服,不要看它只是一塊布,它有它代表的意義,你恭敬它,有功德。就像警察的制服一樣,警察的制服也是一塊布,但是它代表社會公權力的行使。佛教出家人搭的袈裟,所代表的是佛法的正傳,包括出家人的缽、還有錫杖……等等,這些都是佛教形象的代表。所以,不是出家人就不能隨便搭衣,亂搭出家人的袈裟,會有很重的罪報。

相反的,要是能夠恭敬、頂禮、能夠供養,在經典上有供養袈裟,供養缽、杖、法器的功德,那都是功德無量。所謂「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誠敬得十分利益。龍身上披了袈裟,金翅鳥不敢吃牠,甚至惡業眾生見到了袈裟,這些惡業都會消掉。

在家人確實不可以穿出家人的衣服,乃至五衣尚且不可,何況是二十五條衣。二十五條衣,一般稱為祖衣,是在非常重要的場合才穿,像講經或是做大型法會,才穿搭二十五條衣;甚至只有主法和尚才可以穿,所以是非常慎重的。袈裟有它無比殊勝的功德以及利益,這功德利益就是從你的恭敬心當中求。供養三寶、恭敬三寶都有福報、有功德,要是不恭敬,看它只是一塊布,隨意的輕蔑糟蹋、隨意的擺放,都有嚴重的果報。






2013年12月28日 星期六

正是用功時節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正是用功時節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民國六十八年元旦慎齋堂開示
明倫月刊社整理

每年的元旦都要說幾句佛法,本人在臺中每星期都有講經,但說的都是經文,且講經已講三十年,道理漸漸的就愈講愈深了。經本來都是平等的,但脈絡各有不同,無論講什麼經,一次二次是講不完的,所以要講個概要很難。

元旦只有兩天,總要說個有頭有尾。臺中蓮社三十年來都是修淨土,今天要講的就選修淨土的祖師法語。或言淨土法門的道理已說了三十年,大家都知道了,何必再講?但諸位知道的只是表面。所選的法語是祖師說的,祖師是證了果的人,而我們都是凡夫,所知的是一知半解,祖師的話不是普通話,是有深意的,不可隨便看過。

淨土難信之法

學佛必須先有目標,若沒有目標就沒有成就。每宗各有目標,看似普通,做起來皆做不到。臺中不論講什麼經文都離不開淨土,臺中同修三十年來,二十年前還很好,這幾年來卻一年不如一年,退步得幾乎不成樣。從前還看得出來有結果,我曾經拿出二十年前各單位發表的講演或文章來看,內容都是正知正見,現在不行,亂七八糟的多,成就的少了。佛法是五乘說法—人乘、天乘、聲聞乘、緣覺乘、菩薩乘,前二乘是世間法,後三乘是出世間法。我們都是世間上普通人,佛先說世間的道理,也就是做人的道理,和生天的道理,這兩乘就是世間法,這是佛法為度初機不得已所說的法。(世界各宗教說的也都是世間法,不究竟的道理。)佛的正法是出世間法,能出生死、跳出六道輪迴,這各宗教都不懂得。我已九十多歲了,平常也難得多說,而說法講究契機,淨土法門大家都沒把握,還講別的做什麼呢?淨土法門完全是出世間法,但是大家都錯用了,只拿來求家庭平安,升官發財。

出世間法又分兩乘,有大乘和小乘。小乘只求出輪迴,生死只了一半,沒有全了,聲聞、緣覺屬於這類。小乘人不在六道裡頭,但永遠不能成佛,學了一半就止住了,不能進步,他自己有好處,對眾生無好處。大乘是成佛,沒有成佛不算大乘,成佛才是最徹底。而淨土法門是出世間法,是小乘還是大乘?是大乘。我說的話皆是佛經上的,看祖師的註解說的,我怕諸位誤會,以為我妄作聰明,強說淨土是大乘。

但是,我懂淨土嗎?這世界上沒有懂得的,出家二眾,在家二眾皆不懂得。唯有佛懂得淨土法門,連十地菩薩也不懂得,等覺菩薩快成佛了,也才懂一點。所以阿彌陀經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難信在那裡?淨土法門看似平常,做起來不平常,所以是難信之法。

淨土法門有什麼祕密可以成就?沒有什麼祕密,教你怎麼念,你就怎麼念。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就可成就,不是什麼妖魔鬼怪。能念阿彌陀佛,你的心就是阿彌陀佛,若學妖魔鬼怪,心就成妖魔鬼怪。淨土難懂之處,不但今日之下我們同學們愚笨不懂,自古以來全球上連印度也如此,所以祖師說:「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斷盡根本無明惑才能明了淨土法門,未證佛果前都難了解。千言萬語就是要好好的信,不好好的信,壽命在呼吸之間,再後悔覺悟,時間已來不及了,英雄好漢要識時務啊!

小乘斷見惑之後,成個羅漢要七番生死,成佛則要三大阿僧祇劫,很難成就。能活上一百年很難,即使活了一百歲又算什麼?一輪迴,隔陰之迷,什麼都忘了,算你幸運再成為人,你能遇到淨土法門嗎?少了淨土法門,你怎麼成佛呢?淨土法門的特別是當生成就,與其他法門最大不同就在當生能往生西方,若不生西方就入輪迴。而到西方極樂世界的身分還是凡夫,不是成佛,只是極樂沒有三惡道,較易繼續修學以至成佛。此外,那兒雖有四土,但淨土是橫超法門,一旦橫超,用不著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成佛。這橫出三界,橫超四土的法門,竟有人不信,不信怎麼修呢?

蓮池大師法語

蓮池大師是淨土宗祖師,早年學禪,斷了見思惑,證了果,然後修淨土法門。十三代的淨土宗祖師,除印光祖師不是學禪以外,其他都是學禪,證了果以後學淨土,他們證果後才知道證果多麼的難。淨土的道理,我們不懂,那祖師說什麼話,我們就信什麼,欲知山下路,必問過來人。這篇法語是蓮池大師對學了多年的淨土學人說的「警眾法語」,這些法語就是祕密。

「予見新學後生,纔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閒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功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涌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

念佛難攝心乎

「予見新學後生」,所謂新學,不是學一、二年之初學者,至少是學了五、六年了,初學者不算新學後生,我就可以說是新學後生。修學者每天跟祖師學,祖師怎麼教,就怎麼學,有修有學;而我做公務員,有空才修學,沒空就沒學,不像出家師父認真修學,學六、七天比我學一年要進步,所以我是新學後生。學佛就如吃飯,一日三餐,天天要吃,不是吃一頓就可休息好幾日。

「纔把一句佛頓在心頭」,念佛不在嘴,在心念,一念一句。「閒思妄想,越覺騰沸」,不念還不覺得,一念佛時妄想都出來了,愈念則妄想愈多。「便謂念佛功夫不能攝心」,便以為念佛沒用處,心收攝不起來。這不是初學者,是懂教理的大行家,他知道了生死之法,才疑惑這幾句話。諸位只知道念佛,臨終有阿彌陀佛來接你,這樣糊里糊塗,迷迷糊糊的,怎能成功?念佛並不是臨命終時,阿彌陀佛才來接你,阿彌陀佛天天都來接你,就在你旁邊,人人跟前都有阿彌陀佛。若我眼瞎耳聾,我麻木不仁,我的心都沒在阿彌陀佛上,都在黃金美鈔上,阿彌陀佛又有什麼辦法呢?

生死根本就是念頭,沒念頭就絕對沒生死,所謂:「但盡凡情,別無勝解。」只要把念頭去了就成佛了。可是人人都有心,只要起念頭就有心,心識的作用就是見惑,是心的影子並非真心,若把心影當作是你,就不知真心。佛經三藏十二部都是方便法,給我們治病的,不生病則用不著藥,眾生有什麼病呢?打妄想的病。諸位若都不打妄想,就成功了,也用不著聽經。不念佛還好,一念佛妄想就起來。知道妄想是生死的本源者,全球上的人不多,能知道就不錯了。知道妄念為生死根本後,就要不打妄想,也辦不到。不但你辦不到,全球的人皆辦不到。佛法歸元無二路,方便有多門,其他方便法好麻煩,阿彌陀佛這一句話太巧妙了,你心一起念頭,只要念阿彌陀佛就成功了。

妄念一起就念佛,這是成佛最要緊的一句話,修淨土的人深信者不多,還想有沒有其他更巧的法子。以為成天念阿彌陀佛,沒念別的,這有什麼意思?遇到關鍵時刻,佛號都沒用處了,只有黃金美鈔有用處。如此,阿彌陀佛仍是佛,你仍是你。佛的名字就是經,而「阿彌陀佛」這四個字是祕密不翻的咒王。阿彌陀佛的法身,無處不現身,可是凡夫看不見。其實念佛就是念佛的法身,佛號萬能極了,只要口念耳聽心清楚,久久功夫自然成熟。

佛法最要緊的是—戒、定、慧三無漏學,學佛的人要先守戒,守戒後生定,定就是把心收攝起來,不起妄念了。念阿彌陀佛攝心,就是要你得定,念久了就有定,有定才開智慧。我們念佛不得定,怎麼開智慧?所以現在還這麼糊塗。

沒打倒孔家店前,出家或在家人都讀四書,四書之大學有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靜,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這就是佛法的戒定慧三學啊!那個時候的人學佛比現在容易得多,從前被中國財色名食睡迷住,現在還多了洋財色名食睡,中外夾雜,層層加厚,迷關更打不破了。

攝心就是要定,同修念佛十幾年,你是嘴念佛,心攝不住,祖師說:「口念彌陀心散亂,喊破喉嚨也枉然。」真用功是要求定,任何宗派都是要求定,如水要靜止才照得清楚,而其他的法門不容易得定,只有淨土念佛法門容易做。下文就答覆為什麼念佛不能攝心。

妄念是生死根由

「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這是內行人講的話,從一下生到現在,妄念有多少呢?一彈指有六十個念頭,一生起了多少念頭?塵點劫來,千生萬生到現在,我們的妄念盡虛空遍法界滿滿的。念佛是二力法門,個人修持的力量加上佛幫助的力量,可以治妄念。妄念如一個影子,我們八識田裡有太多的影子,而念阿彌陀佛也是一個影子,念佛的力量很大,可以消滅我們八識田裡的影子。純純粹粹的念一句佛號,所謂:「至心念一句阿彌陀佛,可以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重要在「至心」兩個字,一個種子一番生死,一彈指之間八十億劫的種子,因為一句阿彌陀佛而可以消滅。雖然可以消很多,但是你的妄念有多少呢?有萬萬萬的八十億劫種子之多,一句佛才消八十億劫,何況還有那盡虛空遍法界的妄念。況且要清清淨淨的念一句佛才能感應,祖師說:「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一句阿彌陀佛,要清淨的念,才能抵制妄念,才能感應,光嘴裡念,能消多少呢?

生死根本就是打妄念,有妄念就有見思惑。若見思惑都不懂得,如何明心見性?羅漢懂得,所以能斷惑。我們辦不到,才用阿彌陀佛的力量,可是你念佛打妄想,心不在阿彌陀佛身上,沒有至心不得感應,生死根本如何斷?斷生死根本就是要斷妄念、斷惑,惑有一百多品,一品惑也沒斷,怎麼辦?經上言:「帶業往生」。帶著罪業怎麼往生呢?譬如我在外面沾了一身大糞,然後進入慎齋堂的佛堂,你們看了一定不准我進來,要我先去洗澡、洗衣服,洗澡還容易,洗衣服還要晒乾等等。於是我有好法子,我身上只要包上一層厚厚又漂亮的毛毯,臭味聞不到就可以進來了,這就是伏惑。淨土宗教大家伏惑之法,把惑壓下來,壓不住就不行,不能斷惑就要伏惑,不能伏惑,萬不成功。

正是做功夫時節

「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諸位同修做功課覺得有妄念,愈念妄念愈多,於是不想念,其實不念妄念更多,這是不覺,迷到極處了。人人如此,看人家的毛病清清楚楚,看不見自己,光會挑人家毛病,自己知道有妄念才叫明白。若一念佛心就乾淨了,那還要念什麼佛?成功了就不用念佛,你就是佛,所以覺得萬念紛飛正是覺悟的時候。如一棵樹,上面是樹葉,中間是樹心,下面是樹根,樹葉在搖有人都不知道,你說樹根在搖,他更感覺不到。知道自己錯誤的人,才是起了覺悟之人,以為自己都沒錯,如何會覺悟?根源之處不知道,如何學覺?覺悟的根源是什麼?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但是,一般人往往好的事不去做,就是學佛的人,善事也做不多,惡事做得倒不少。

學佛是學佛的覺悟,有人學佛學了幾年就說沒有妄念了,這是糊塗到極點,登地菩薩都還有妄念,七地菩薩也還有妄念。祖師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學佛學了幾十年還是有妄念,不怕有妄念,就怕你不知道是妄念。就怕起了妄念還不知道,以為自己還在修行,阿彌陀佛都變成妄念了還不知道。妄念若起時不能讓他隨意起,要看著妄念,如捉賊,有賊進到你家,你知道了,看著賊的行動,賊就不敢偷東西,若不知是賊,不管他,家裡東西就被偷光了。所以,你要觀察,起了妄念用阿彌陀佛的佛號壓下去,起一個妄念,念一百聲佛,這正是用功的時候。所以,妄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功夫時節,不起妄念還不會覺悟,還不念佛呢!念佛也不是一念就立刻收心,總還會有妄念,那就要「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一句佛號一直念下去,妄念起了就趕快收心,收心回來念佛,這樣不能斷惑也能伏惑,伏惑就行。

「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佛號和妄念譬如「生、熟」兩個字,該熟的事我們一點都不熟,該生的事你偏熟了,生熟顛倒。譬如吃東西,米要煮熟才能吃,水果也要熟了才可以吃,生的吃了對身體有害。殺盜淫妄你很熟,不去想自然就會去做,連晚上做夢都去做惡事。念佛對你來說太生了,念佛若不勉強去念,念不到半點鐘,念頭就不知跑那裡去了。若念佛念熟了,那些殺盜淫妄的壞心就變生了。

學佛若不守戒,還幹殺盜淫妄的壞事,那不成!自古來沒有曹操成佛的,必得守戒斷惡業,隨緣消舊業,更不造新殃,學佛才能有成就。咱們現在舊業不去,還幹新殃,這樣可以往生嗎?阿彌陀經說得明明白白,一心不亂斷了惑才能往生,不斷惑也要伏住惑,伏惑是假一心不亂,也可以上西方極樂世界。「久後工夫純熟」生的佛號變熟了,忘了造業,熟的惡業就變生了。「自然妄念不起」想起妄念,想半天還想不起來呢。

念佛方覺妄念重

「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涌剎那不停者,自己豈能覺乎?」現在念佛發現妄念多了,這就是有覺悟。不念佛的時候,妄念更多,只是你不覺而已。七地菩薩都還有妄念,凡夫怎會沒妄念?能覺得妄念重,還多虧得這句佛號,因為念佛是正念,離開佛念就是妄念,沒有佛號永遠也不能覺。

佛、菩薩、緣覺、聲聞四聖,緣覺是自己覺悟,不看佛經自己有悟性,看到飛花落葉就覺悟了,這種人很少。咱們看見了一點也沒感覺,如見他人死,因自己還沒死,就不會覺悟自己也會無常死亡,死在眼前都不覺,可見自己覺悟好難啊!咱們不是緣覺,只有借助佛法,聽聞佛法,教我們了生死,接引往生西方。發心學習,這就覺悟了,也大不容易!

學佛依法不依人

學什麼都得有明師,老師不明白便教不出好學生,古人言:「親近明師」,佛法言:「親近善知識,遠離惡知識」。現在光看外表,會教你祕密的,說得巧的就是善知識,教你祕密還要先收紅包。真的善知識沒秘密,只要治你的病,凡情就是你的病,但去凡情就沒事了,金剛經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心中沒有住留凡情,把壞主意去掉,見思惑自然沒有了,就成功了,這就是祕密!阿彌陀佛四字是真秘密,這是梵文咒語。釋迦牟尼佛以一個「阿」字就能明心見性,何必六個字?我們是半個字也不會。三藏十二部若沒有這「阿」字,那經典一個字都沒有了,所以佛學辭典有「阿字觀」。彌陀經說的「執持名號,一心不亂」,這八個字就是祕密法門,你偏不要,要去找邪魔外道,要紅包你才喜歡。紅包送上還算小事,中邪得了邪知邪見,更增加見思惑,更增加若干生死,永遠不得解脫。現在社會上很多邪知邪見,如學佛學到去自殺的,誤以為自殺就是解脫,不能解脫就自殺。這裡蓮池祖師開示,一句阿彌陀佛就是了生死的大祕密,是出生死的堂堂大路,是難信之法啊!

千言萬語,佛經為根本,經上有的為憑,經上沒有的不能信。修那個法門有那個法子,修淨土的有淨土的法子,修禪用淨土的法門也不行,如廚房的刀是切菜的,鏟子是炒菜的,拿著鏟子切菜,拿著刀炒菜,一定不行。執持名號,一心不亂,彌陀經說得清清楚楚的,若不聽,那你在學什麼佛?要聽誰的話?學佛要「依法不依人」,這是一定的規矩,經上已有的,即使釋迦牟尼佛又來改說別的,也不依;何況是大居士、大法師跟佛比起來,也比不了啊!其他外人說的更不可信。

淨念相繼得大定

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淨念相繼」我們念頭不斷,但皆是壞念頭,沒有好念頭。淨念不斷,一句阿彌陀佛不能斷開,這就很難了,出家人也辦不到,在家更難辦了。大勢至菩薩的法門是「憶佛念佛」,念佛是念茲在茲,在家人事多,很難做到一天到晚念佛不斷,古人定課念佛十萬聲,為的就是不起妄念,咱們也辦不到,但憶佛辦得到。

憶佛是明記不忘,無論做什麼事不要忘了佛,如喝茶、吃飯不忘佛,一切都是為阿彌陀佛做的。從事士農工商為的是什麼?為了吃飯,從事任何行業都忘不了吃飯,若把念佛拿來當飯,便能「淨念相繼」。淨念相繼,念念相續無間斷「得三摩地」,三摩地就是正定。念佛就是要求彌陀大定,彌陀經不明說,若一說大家會認為辦不到。蓮池大師在此則開示明說,持佛名號就是得定的秘密法,若不得定如何開智慧?如何往生?得了定才不亂。今祕密說出來了,切莫他求,除了淨土能成就外,其他都辦不到。


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開示 降伏煩惱的條件



悟顯法師開示

降伏煩惱的條件

學佛要抓到修行的宗旨,抓到宗旨以後,應該要怎麼樣斷除煩惱?佛法的道理只要長時的熏修,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聽得懂,可是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從文字解得者道力弱。從境界會得者道力壯。」所以,看再多的經典,聽再多的道理,如果沒有定力,當境界現前,先起的還是煩惱,而不會是菩提。所以,修定就非常重要,有定以後,才有降伏煩惱的力量。但這個「定」,不是指世間的禪定,或是自己感覺到的安定。雖然佛法講的定,跟世間禪定有類似的地方,但是不完全相同。所以佛門講的修定,是在於自己生煩惱的時候,能把功夫提起來,不被煩惱轉。剛開始,被轉的次數當然多,可是只要常常這樣用功持續下去,漸漸的就會有降伏煩惱的力量,這就是佛門講的定力;既跟禪定不一樣,也跟世間人臨危不亂的定不相同。禪定是有所住著的;但佛門的定是無所住的,在經典中稱之為「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所謂的「自性本定」,與自性相應,這定力才有力量。所以為什麼說,要先明白佛教修行的宗旨,然後依著宗旨起修,這就叫「稱性起修」。那你的定力就超過了世間的禪定,也不只是人間一般所謂的安定而已。

佛法跟世間法同樣講定,可是境界上,佛法還超勝世間定。所以修行重點要能夠降伏煩惱,要依教起修,依著佛陀教育的宗旨來修行,所產生的就是「楞嚴大定」,這個定不會退失。能這樣修,保證你能夠降伏煩惱,能夠成就。世間人遇到境界,為了自身利益,他會靜下來想一想,看怎麼樣對自己有利,但是這不是定,這是為利益而稍微緩一緩,他的心還是浮躁的。佛法不一樣,佛法它是知道煩惱本空,六塵非有;他從這裡回頭,不再隨順煩惱、不再隨順妄想了,那煩惱妄想就當下止住,再也不現前了,這是佛門講的定。而禪定是透過數息,漸次的深入,把心住在一種覺受上,也就是所謂的「捨受」,指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的最後一個─「捨受」,住在捨受上,還是有所住,出不了三界六道輪迴。縱然得到阿羅漢的九次第定,仍舊是有所住著,兩萬大劫以後,仍舊要迴小向大。所以一開始學,方向目標就要正確,那修學佛法很容易就得心應手。

有同修問:煩惱要怎麼降伏?

實際上並不會很困難,重點是在於知不知道方法?能不能老實從基礎上開始學起。因為要修定、要得定,這一層基礎功夫,沒有辦法送給你,得自己一步一腳印的走。就是在一切境界當中,要能回頭;在迷惑顛倒當中,能提得起佛號;在貪瞋癡熾盛的時候,你能夠一念放下、一念轉過來,那你就能夠得定,煩惱就必然消除。你的真心本性、大定,自然就現前了。這就是為什麼剛講:「定」是降伏煩惱的力量,道理就是如此。當還沒有辦法達到這一層,至少要先讓你的心安定。所謂「未能不亂。先學成片」。你還沒有辦法達到一心不亂,那要先做到功夫成片;也還沒有辦法功夫成片,那夏老居士告訴我們要先學專念。只要專心在佛號上,有煩惱、妄想來,不要管它,也不要想它,統統放下,就算是做到專念,因為你是專心的,你的念頭都是佛號,沒有其他的雜念、妄想,這樣一直深入下去,你就會得到功夫成片,接著會得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是修學的過程與方法。抓到佛教的宗旨後,就這樣修行用功;不然就會變得跟阿難尊者一樣,所謂「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沒有先斷煩惱,只是看很多、聽很多,在遇到境界的時候,就迷惑顛倒了,這是阿難尊者示現給我們作警惕的。




2013年12月26日 星期四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李炳南老居士講




李炳南老居士講

林看治居士筆記



戒殺是息刀兵之本

諸位老師,各位佳賓大德,各位同修:學人今晚第一次來談談淺近的佛法,與諸位互相來研究,敬請諸位多多指教。我們人生,生存在這世間,一種苦未了,一種苦又再來,可以說是八苦交煎,苦不堪言,真受不了!但是除了八苦以外,還有許多未定的苦,如刀兵災禍,真是一言難盡。

(甲)刀兵來源

我們大家要明白,這些痛苦是從何處來的?凡事不離因果,過去造了八苦的因,現在就要受八苦的果,了知因果的關係,就知道刀兵劫也是一種果報。可是有一部份人,是不相信萬法皆有因果之說,因為他沒有研究佛法,所以就不相信因果的道理!既然不信因果,那麼刀兵劫是什麼原因?且請汝說說看!好,我們就來追求到底,看看刀兵劫的原因是什麼?

1)凡智知現在

諸位要知道,世間凡夫的看法,與聖人的看法,根本不同,凡夫的看法分二種:第一種他認為刀兵劫是帝國主義的侵略者所造成的,這是欲征服世界而引起戰爭。再一種的看法,是認為國內的野心家,不守本分,擾亂內部治安,叛國造反而起戰鬥,所以就發生了刀兵劫難。一般的凡夫以為這二者就是刀兵劫的原因,其實這並不是根本的原因,不過是一種助緣而已。聽你這樣講:刀兵劫是緣,那麼因在那裡呢?這不是普通人能了解的,一定要智慧高的聖人方能了解。

2)聖智見往昔

佛法無邊,只有佛教,才能夠說得清清楚楚,舉一個比喻:拿一粒瓜果的種子種在土地裡,這叫因,後來種子出芽長大,瓜果成熟叫果。助緣就是幫助成長的機會,好比種子,種了以後就要澆水、日晒、施肥,方會結果。所以必定要有因有緣,才會結果,這樣看起來便很明顯,見果知因,好像見瓜,就知道由瓜的種子生起來的。現在所以有刀兵劫的果,亦是過去造了刀兵劫的因。諸位要知道,刀兵劫既是結殺的果,其因,當然離不開殺因,加上帝國主義者和野心家的助緣,就發生了刀兵劫的果。但是這種的因,凡夫不知,只有佛菩薩才能夠了解。這並不是空講,亦不是推測,佛菩薩是有天眼通的,所以看刀兵劫的因果,看得很明白,了知眾生自古以來,斷不了殺業,沒有一個不殺生的。殺生可分二種:一種是直接殺、一種是間接殺,造此二種殺業的因,積久遇緣就結成刀兵劫的果。什麼叫直接殺、間接殺呢?屠夫就是直接殺豬、殺羊、殺牛,叫直接殺;因為我們天天要吃肉,他才宰殺,是為我們殺的,此謂間接殺。這二種就是殺因。

(乙)殺生主犯

聽你這樣講起來,直接殺的人罪比較重,間接殺吃肉的人罪比較輕,是不是?大家都以為直接殺的罪重,吃肉的人罪輕是不對的!政府的法律,犯罪亦分二種,分主犯從犯,主犯就是自己去做,從犯就是幫兇。可是直接殺生的人是主犯呢?還是間接吃肉的人是主犯?是不一定的。譬如屠戶,自己殺了豬去賣的時候,就是主犯,買肉的人就是從犯;但是肉不夠賣,買肉的人還有很多,屠夫就再殺,此時買肉的人變為主犯,屠夫就變為從犯了,如是因,便各得其報。

現在的人比古時候的人,不肯相信因果報應的道理,從前不但普通人怕因果,就是屠戶亦害怕因果報應!所以他要殺豬的時候,就是念念有詞:「豬呀!豬呀!你莫怪,你是人間一道菜,他不吃,我不宰。你向吃的人去討債!」你看,殺豬的人不是亦怕豬來討債嗎?但究竟是要向吃的人討債,或是對殺的人討債呢?俗語說的好:「冤有頭,債有主」,所以吃有吃報,殺有殺報。

(丙)刀兵劫狀況

話說到這裏,我們已經明白刀兵劫的原因了。那麼刀兵劫到底是怎樣可怕呢?有的人曾親眼見過的,可是時間過久就忘掉了,有的人根本沒有見過,不知道刀兵劫的可怕,所以我現在把刀兵劫的狀況分為四種來說明。

一、「殺人」:古時候打仗以後,老百姓就跟當兵的同生死,對方一旦攻入城內,無辜的老百姓也和兵一樣被殺死,發生屠城悲慘的事情就是如此。有的就會說:古時候已經過去了,現在是沒有屠城殺人了!要知道現在是立體戰,更利害,更悲慘,甲國製造原子彈,乙國亦製造原子彈,我請問大家,製造原子彈的目的在何處?是否永遠放在倉庫裏?假若一粒原子彈從空中投下來,什麼人都不能絕對保證,不會死在戰火之下的。

二、「放火」:有戰爭就有放火,現在有什麼汽油彈、燒夷彈等等,專為燒燬對方,一旦起了火,不是燒死就是房屋財產一概燒光。

三、「家破」:為了避免戰亂的傷亡,就要逃避,家庭也就破了,好像內地的同胞,他們的故鄉有很多田園,萬貫的家財,都為戰爭不能帶出來,流亡到臺灣。

四、「人散」:炮火迫近城內,趕緊想要逃走,一手拉男一手拉女,車站馬路,人潮擠的水洩不通,車開了耳聽著孩子的哭聲,也沒有辦法,父母妻兒兄弟都離散,刀兵劫就是這般狀況。

刀兵劫的情形,內地同胞比較明白一點,因為我國三四十年前是軍閥作戰,這省跑過那省,又中日戰爭飛機炸得家破人亡,本省人亦有少數嚐過這種滋味,現在刀兵劫雖然未來,可是因造了太久,一旦遇緣就爆發,但是當刀兵劫的緣未來,也有辦法挽救,不過多數人是不信刀兵劫的因果,也就愛莫能助了。學人且舉古時候,一位有證有得,慈壽禪師的偈來證明,便知刀兵劫的因果絲毫不錯。

偈云:「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負命殺你身,欠財焚汝宅。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

(丁)慈壽禪師偈解

上二句說:「世上多殺生,遂有刀兵劫。」上句是說:世間的人多殺生是因,下句:遂有刀兵劫是果;此二句從理方面來講,古人說:「和氣致祥,戾氣致乖。」意思是說:和氣就會吉祥是好的,戾氣致乖是不好的,冤魂會來討債。上面說的屠夫之詞,你想想看:要向吃肉的人去討債,因為欠他太久,他就要來討還債務,還什麼債務呢?那就是刀兵劫。話說到這裹,恐怕大家不相信,再舉一條事實來證明。

宋僧入定知安陽劫

在宋朝徽宗皇帝時代,北方金兵向南攻下來,所到的地方,都通通被他焚燒殘殺,尤其是河南安陽鎮,所遭受的災禍最慘重,當時在安陽的地方,有一位高僧能入定觀察因果的事情!安陽的人覺得這樣慘重的災難,不知什麼原因,其中必有緣故,就去拜問這位高僧,高僧就對大家說:「因為安陽的人過去所造的殺業,比別的地方多的緣故,所以這次所遭受的刀兵劫災禍,亦比別的地方利害;可是這個殺業的報應,還沒有盡,刀兵的災害還會繼續而來,你們安陽的人趕快回心轉意戒殺,就可減輕將來的惡報。」但是安陽人大家都不相信這位高僧的話,依然還是大殺特殺。以後連續好幾年,兵火連綿,安陽人民每次都是慘遭屠殺,後來纔相信這位高僧的話是對的,可是已經來不及了。這條公案是證明:殺生是因,刀兵劫是果。

三、四兩句偈說:「負命殺你身,欠財焚汝宅。」上一句是說,因為你殺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就來殺你身;下一句是說;你欠他的錢財不還他,他就來燒你的家,使你損失財產。這二句從理方面來講是因果定律,有了因再遇到緣成熟的時候即結果,假若要消災免難,必定要在果未成熟的時候,等待果成熟就沒有辦法消災難了,諸位假若不相信我再講一條公案給大家證明。

琉璃王滅釋迦種姓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琉璃王引了大兵攻擊,迦毘羅閱城,還沒有開始打仗以前,釋迦世尊曾經親自去見琉璃王要求和平解決,但怎樣談都講不和,所以佛就吩咐釋迦族不要攻擊,只要防守就好,琉璃王的兵攻入城內,將居民亂殺,佛陀的弟子們大家都請佛設法解救他們,這個時候,神通廣大的目犍連尊者,用佛的缽將釋迦親族三千人攝入缽內,投上天上,以為這三千人我把他們全救出來了,等到琉璃王戰爭停止後,目犍連尊者就把缽拿下來一看,缽中的人已經變成血水了。目犍連尊者就向佛陀請問,此番大災難的因果,世尊就說:「這是定業難轉,因為過去多年以前,迦毘羅閱城附近,有一個漁村,村中有一個大魚池,村中的人民把池內的魚,全部網來吃完,最後一條大魚也被殺吃掉,只有一個小孩從來沒有吃過魚肉,只是好玩敲了大魚頭三下。」世尊又說:「諸位要知道,當時的大魚就是現在的琉璃王,小魚們就是現在他的軍隊,漁村的人們就是現在被他們殺的釋迦族,當時那個沒有吃過魚肉的小孩就是我(佛指自己),因為當時我敲了魚頭三下,現在就為這件事情頭痛三天。」諸位想想看,佛也是如此定業難逃,這樣看起來,已經成熟了的果是無法解消的。

五、六兩句偈:「離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這二句的意思就是說:在這刀兵劫中把你的妻子離散,其原因就是你過去曾經破壞過鳥類蜂類的巢穴,這就是報應,因果報應的道理絲毫都不差錯的,但是有的直接來報,有的間接來報,有的變成怨家來報,亦有變成父子夫婦兄弟來報的,這亦要講一則歷史故事來證明。

方孝孺之父造墳燒蛇

明朝的時候,有一位歷史上很有名的人名叫方孝孺,他是保護明太祖朱洪武開創天下,太祖死了以後又協助明惠帝的一位忠臣。在方孝孺未出生以前,他的父親選擇了一塊地,四面八方風水很好,他就準備造一個墳墓將他的祖先骨骸埋葬,當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一位穿紅衣的老人,向他禮拜哀求說:「汝所選的風水地點,正是我住了很久的地方,我哀求你再寬延三天,等待我的子孫搬到別的地方去後,你再造墳墓,我一定報答你的恩情。」恭恭敬敬的說了三次,千叮萬囑要求三天後纔掘土,然後禮拜而去。方孝孺的父親夢醒以後,自己想想那裡有這種事情?夢中的事多是虛無漂渺的,已經看了明天吉日,那能再延三天?就命令工人開工掘地,掘至地下一穴,穴中有紅蛇數百條,他就用火把紅蛇全部燒死,當天晚上又夢見那一位紅衣老人滿面怨恨啼啼哭哭向他說:「我至心哀求你,你竟然把我子孫八百全部燒死在火中,你既然滅我族,我亦要滅你族。」後來這個燒蛇的人,墳墓做好後就生了方孝孺,方孝孺的舌頭尖如蛇形,後來長大成人,官做到翰林學士,是學問很好又忠又孝的人。到了明太祖死了以後,北方的燕王,想奪取他侄兒惠帝的帝位,就引兵南下攻入南京,一切文武百官都投降,唯有方孝孺不肯投降,燕王就命令方孝孺寫榜文詔告天下說:「燕王為保護明朝江山而攻入南京城。」方孝孺知道事情並非如此,就寫出報告說:「燕賊篡位。」立即觸怒了燕王,大發脾氣說:「汝不怕滅九族嗎?」方孝孺就答:「滅十族怎麼樣呢?」燕王聽了大怒,就說:「好,我就滅你十族。」但燕王一想只有九族那有十族,想來想去,他有老師亦算上一族吧?諸位以上是歷史上的事實,方孝孺是紅衣老人來投胎的,也就是被燒死八百條紅蛇的首領,這次被殺的十族,計共八百人與燒死的八百條蛇是同一數字,你看因果報應豈不是絲毫不爽嗎?

最後兩句偈是:「報應各相當,洗耳聽佛說。」此二句就是結語,前面講的理論與事實是有前因後果,報應是應當,所以我們要洗洗耳朵,好好的聽佛說的話。,佛是大智慧者,有宿命通,能知過去未來事情,並且有天眼通,徹上徹下看透了一切。話說到這裏有的就會說:佛既然有神通有能力,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時候,為甚麼不救他們免被殺死呢?要知佛的大悲心是知道的,因為眾生造的共業,因果報應是一定的;眾生現在造惡因,將來必定受惡果,所以佛就教眾生用正確的方法來解決,什麼方法呢?那就是解怨斷惡因的方法,你若不造惡因,將來一定不受惡果,好比剛才講的,過去一鄉村的人假若不吃一池魚的因,就沒有琉璃王滅釋迦族的果,琉璃王造了殺人大罪,又是惡因,不久就被火燒死,墮下地獄,這就是惡果。

(戊)戒殺次第

諸位請看學人今天所講的題目是:「戎殺是息刀兵之本」,現在刀兵劫亦已擺在眼前,刀兵劫是從殺因而來,我們應該不造殺因,叫做戒殺,以免將來受刀兵劫的痛苦,此是根本辦法。又刀兵劫是共業,但是也有共中之不共,意思是別人皆造殺業,獨獨我不造殺業,我就不和別人同受共業的苦報了。可是常常聽人說:我沒當屠夫,我亦不殺生,但是要我不吃肉是不可能的,怎麼辦呢?你不殺生很好,我給你介紹方便法,因為刀兵劫有三等的災難,戒殺也有三等的功德。

上等功德會息滅上等災難,中等功德會息滅中等災難,下等功德會息滅下等災難。上等功德是長年茹素,若做不到,須要看果怕因。中等功德是,六月、十二月及每天早上吃素,這樣假若做不到,就做下等功德,下等功德是,十齋、六齋,隨分花齋,以及佛菩薩的聖誕日吃素。

話說到這裏,忽然間想起前天看見一家素菜館有一對聯,很有趣味,上聯是:「持齋一日,天下殺生無我分;」下聯是:「債有誰知,戴兩支角古今還。」意思是說:吃素一天,今天殺幾千萬活物,也沒有我的罪分,討債還債什麼人能知道呢?你看牛羊頭上二支角,自古一直到現在,都是討了再還,還了再討,我們想想看,可怕不可怕?!

奉勸諸位,為了消滅正將來臨,可怕的刀兵劫難,趕快來持素,趕緊要戒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