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7日 星期五

悟顯法師開示 降伏煩惱的條件



悟顯法師開示

降伏煩惱的條件

學佛要抓到修行的宗旨,抓到宗旨以後,應該要怎麼樣斷除煩惱?佛法的道理只要長時的熏修,相信每個人都可以聽得懂,可是祖師大德告訴我們:「從文字解得者道力弱。從境界會得者道力壯。」所以,看再多的經典,聽再多的道理,如果沒有定力,當境界現前,先起的還是煩惱,而不會是菩提。所以,修定就非常重要,有定以後,才有降伏煩惱的力量。但這個「定」,不是指世間的禪定,或是自己感覺到的安定。雖然佛法講的定,跟世間禪定有類似的地方,但是不完全相同。所以佛門講的修定,是在於自己生煩惱的時候,能把功夫提起來,不被煩惱轉。剛開始,被轉的次數當然多,可是只要常常這樣用功持續下去,漸漸的就會有降伏煩惱的力量,這就是佛門講的定力;既跟禪定不一樣,也跟世間人臨危不亂的定不相同。禪定是有所住著的;但佛門的定是無所住的,在經典中稱之為「首楞嚴大定」。「首楞嚴大定」就是所謂的「自性本定」,與自性相應,這定力才有力量。所以為什麼說,要先明白佛教修行的宗旨,然後依著宗旨起修,這就叫「稱性起修」。那你的定力就超過了世間的禪定,也不只是人間一般所謂的安定而已。

佛法跟世間法同樣講定,可是境界上,佛法還超勝世間定。所以修行重點要能夠降伏煩惱,要依教起修,依著佛陀教育的宗旨來修行,所產生的就是「楞嚴大定」,這個定不會退失。能這樣修,保證你能夠降伏煩惱,能夠成就。世間人遇到境界,為了自身利益,他會靜下來想一想,看怎麼樣對自己有利,但是這不是定,這是為利益而稍微緩一緩,他的心還是浮躁的。佛法不一樣,佛法它是知道煩惱本空,六塵非有;他從這裡回頭,不再隨順煩惱、不再隨順妄想了,那煩惱妄想就當下止住,再也不現前了,這是佛門講的定。而禪定是透過數息,漸次的深入,把心住在一種覺受上,也就是所謂的「捨受」,指苦、樂、憂、喜、捨,這五種受的最後一個─「捨受」,住在捨受上,還是有所住,出不了三界六道輪迴。縱然得到阿羅漢的九次第定,仍舊是有所住著,兩萬大劫以後,仍舊要迴小向大。所以一開始學,方向目標就要正確,那修學佛法很容易就得心應手。

有同修問:煩惱要怎麼降伏?

實際上並不會很困難,重點是在於知不知道方法?能不能老實從基礎上開始學起。因為要修定、要得定,這一層基礎功夫,沒有辦法送給你,得自己一步一腳印的走。就是在一切境界當中,要能回頭;在迷惑顛倒當中,能提得起佛號;在貪瞋癡熾盛的時候,你能夠一念放下、一念轉過來,那你就能夠得定,煩惱就必然消除。你的真心本性、大定,自然就現前了。這就是為什麼剛講:「定」是降伏煩惱的力量,道理就是如此。當還沒有辦法達到這一層,至少要先讓你的心安定。所謂「未能不亂。先學成片」。你還沒有辦法達到一心不亂,那要先做到功夫成片;也還沒有辦法功夫成片,那夏老居士告訴我們要先學專念。只要專心在佛號上,有煩惱、妄想來,不要管它,也不要想它,統統放下,就算是做到專念,因為你是專心的,你的念頭都是佛號,沒有其他的雜念、妄想,這樣一直深入下去,你就會得到功夫成片,接著會得到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是修學的過程與方法。抓到佛教的宗旨後,就這樣修行用功;不然就會變得跟阿難尊者一樣,所謂「欲漏不先除。畜聞成過誤。」沒有先斷煩惱,只是看很多、聽很多,在遇到境界的時候,就迷惑顛倒了,這是阿難尊者示現給我們作警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