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
前面是介紹來參加聽講《法華經》的大眾,把六種成就裡的「眾成就」講完。當大眾雲集,這時候世尊坐在法座上,四眾圍繞,「供養恭敬。尊重讚歎。」這是代表對說法者,也就是對佛恭敬的表現。大家可以學起來,不然也不曉得應怎樣恭敬三寶,你恭敬三寶,自己的身心就要收攝,不要放逸、隨便,不要打妄想,這樣就是一種恭敬的表現,不是只有作揖禮拜而已。你自己心能收攝,你能夠不放逸你的行為,就是恭敬供養。
再看下面,
「為諸菩薩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
世尊講《法華經》之前先講《無量義經》,這部《無量義經》在天台宗算是很重要的經典之一,是為《法華經》作一個開端。有機會我們也會講這部《無量義經》,因為現在講《無量義經》的人很少,都是用演的,比手畫腳也比不出真實的義趣。佛門的大乘經典沒有人說,這實在是很悲哀的一件事情,所說都是導歸到世間法去,變成世間的善事,變成生滅法,都不是在教修行的。甚至弄到後來變成開醫院、做回收、斂財,這些都不是經典的真正義趣。所以,學佛要能遇到正法,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你遇到了,你就要好好把握,要能夠認真地聽講,認真地來修行。「修行」是佛教裡面最主要的課題,而不是做善事,「做善事」未必真能利益眾生,甚至有時候,這些沒智慧的人在做善事,反而還破壞佛教,不但沒有修到任何的功德,造的業還鋪天蓋地。像俗人講的:造滔天大罪。「滔天大罪」是沒有辦法靠一點小善去彌補的,因為他破壞了正法,破壞了出家人的形象,讓大家以為「出家」就是去做點善事,講幾句善言善語,或是,以為佛教講的就只是世間的孝道,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佛教根本不用傳到中國來,因為中國本身它就懂得。佛教為什麼會傳到中國來?就是因為它講的是「明心見性」,這是中國百家學說裡面都沒有的,而且佛教真正能達到究竟圓滿。
唐太宗李世民跟玄奘大師說:中國老子的道德經也不錯,看能不能翻成印度話,送到印度去流傳。結果玄奘大師反問唐太宗:你覺得佛教怎麼樣?唐太宗回說:「佛教很究竟、很圓滿」。玄奘大師說:「那你把老子的道德經送到印度去,那豈不是被人家笑話」!所以李世民就打消了這個念頭。李世民跟玄奘大師非常地好,常常向玄奘大師請教問題,李世民真正深入佛教,他知道佛教確實超過中國老子、儒家的學說。甚至佛教把李世民的痼疾都治好了,他因為常年征戰,身上很多毛病,沒有辦法治得好,看什麼御醫都沒有用,常到驪山山腳下的華清宮洗溫泉也沒有用,直到後來遇到杜順和尚─華嚴宗初祖,教他放生、大赦天下,他的病就不藥而癒。一般人都以為李世民身上的病是去洗溫泉洗好的,實際上不是,是他放生,是他大赦天下,所以你就知道放生的功德。
「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從這句就知道:修學大乘、講說大乘,ㄧ切諸佛如來都會護念你,比你請保鏢還有效,他護持你的善根,護持你,使你修行沒有障礙。但前提是你自己要先有道心,不要聽人家的幾句話你就退轉了,也不要因為在佛門求財求不到,你就退轉,佛門不是讓你來求財的,如果你學佛只是為了要求一些人天福報,那真的是太可惜了!佛教是教了生死的。世間人有一點人天福報,他就很滿足,覺得很溫暖了,實際上這都是得少為足。凡夫只要家庭幸福,有一點錢,生活資用不缺,他就覺得很滿足了,實際上,這就是堪忍的眾生。「娑婆」翻作中文叫「堪忍」,也就是說這裡的眾生,堪於忍受現狀、安於現狀,好樂世間法、好樂小乘,這些都是娑婆世界眾生的業習。所以你學了大乘,你自己要作轉變,要能夠向上提升,要把你的根器,從下根轉成中根,從中根轉成上根,這樣學佛才叫「有進步」。
你從前不吃素,你現在吃素;從前不念佛,現在念佛;從前放不下,現在能放下,這都是業障在消除的現象,根器在轉變。實際上,消業並沒有很困難,你只要做到佛教你的東西,你這業障自然就消了。大乘經裡面講「業性本空」,並沒有實體的業障可得。《普賢行願品》講:「假使惡業有體相者。十方虛空不能容受。」由此可知:惡業是沒有體相的,所以從你心念上一轉,業障就消掉了,這就是「佛所護念」,這就是學菩薩法,這就是教菩薩法。
「教」不光只是講,自己還要有修學,你真正在修,佛才能護念你。你要求世間名聞利養,縱然讓你求到,你也是迷惑顛倒。不求這些東西,福報反而更大,因為你無欲,心沒有貪著啊,沒有欲望福報就大。你看天上的天人,人為什麼會生天?越往上去他的欲望越淡,欲望越淡福報越大,這是可想而知的。所以像釋迦牟尼佛真正斷除煩惱,堪受一切眾生供養,是真正的「應供」。釋迦牟尼佛對於世間這些,他都看得開,都能放下,他才是真正有大福德者,眾生常稱讚佛是「福慧二足尊」,正是此意,就是因為他徹底地放下身心世界。
下面看:
「佛說此經已。結跏趺坐。入於無量義處三昧。身心不動。」
佛說《無量義經》之後,直接證明給我們看:入無量義處三昧。什麼叫「無量義處三昧」呢?現在的人認為《無量義經》就教你做一點好事,講一些慈悲、器官捐贈......這些東西,那些不是啊!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的無量義處三昧,在《無量義經》裡面講,所謂「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不相無相。名為實相。」菩薩安住於此,故名「住無量義處三昧」,這就是《無量義經》。所以「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你心裡著相,就不能入無量義處三昧。所以,心要無相,觀到徹底,本自無相。你現在著相的這個業習,如「虛空花」,虛空的花並非實有,如「水中月」,如「鏡中像」。你說你自己著相,實際上徹底無相給你著。所以說: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哪一法?一法就是實相。實相無相,無相不相,沒有所謂的有相跟無相,所以叫「無相不相;不相無相」,連這個不相也無,所以叫「不相無相」。所以不得已給你立個名,那叫「事實真相」、叫「實相」。這個經文聽起來有點繞舌,但是把真實的義趣說出來,能入於此境界者,就是住無量義處三昧。
所以你見一切諸法就知道它本空,見一切諸法就知道唯心自性,因為它不入斷滅。這個道理你要深入經藏,你才能了解。不是靠做一些好事情,心向外攀緣......,比賽捐錢,看誰錢捐得多,捐得多當委員,或當個大護法,那都還是著相啊,那些人將來都墮在阿修羅道。我說墮阿修羅道,只是講他捐錢時的高下心,如果在這裡面起瞋恨貪瞋癡,那就不是阿修羅道,果報就一定比阿修羅道還差。所以你看末法有一些畜生,牠的福報很大,能繼承幾億美金的財產,出門有名貴的轎車可以坐,還有下午茶時間,專門的設計師幫牠設計衣服,幫牠打理生活所需,還受到法律的保障,還有律師幫牠辯護,這些都是過去生在佛門裡面修福,但是愚癡,墮在畜生道享福。那如果所修的福,反而破壞佛教,那就連畜生道也沒份!就下到餓鬼道去,或做鬼王,雖然有福,但是身體有很多痛苦。如果覺得捐錢很了不起,蔑視佛教,褻瀆佛教,那就墮地獄道。所以你要知道這其中的因果,到佛門來捐錢,不是你捐了錢就等於你會護持佛法,要懂佛法才能護持佛法,不懂佛法你怎麼護持?錢只是屬於貨幣,貨幣它可以買東西,可以做這個世間的交易,可是沒有智慧的人,他不能利用它來護持佛教,所以叫「人能弘道。非道弘人。」所以這個觀念你要懂。
這裡講世尊入無量義處三昧,什麼是無量義?無量義者即是實相,實相者就是眾生本覺心體,這本覺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楞嚴經》上講,為什麼現在會有差別呢?「由汝妄想。迷理為咎。」迷失實相的道理,所以叫「由汝妄想」,你因為「起念」打妄想,以至於迷失了佛性,「迷理為咎」,不斷地妄想下去,這迷情沒有息滅,所以才產生了世界、國土、眾生。經上說的「化迷不息。有世界生。」這當下,你要反觀:「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十方法界在你心中,猶如片雲點太清裡,就像太虛空裡面的ㄧ片雲朵而已。所以你就知道心性的廣大,這虛空法界從心想生,你能了解這個道理,這個就是入無量義處三昧。三昧的名稱有很多,其實它的道理都是相同,只是入的方式有些微不同而已。像《圓覺經》講二十五輪,先修、中修、後修,所謂「奢摩他、三摩缽提、禪那」,這三種漸次,有先、有中、有後,所入的都是我們真心本性,並沒有任何的差別,《楞伽經》講的「自覺聖智境界」,也就是「自心本來就是如此」啊。這是跟你講無量義處三昧。
「身心不動」,不是說像塊木頭,定在那裡不動,都不起妄念。必須要「不作意,不攀緣,也不守,也不隨」,那才真正安住在無量義處三昧之中。它不像有些禪定,需要守。
有些定功不深的,他需要「守」;定功深的,他可以「任」。隨種種境緣,先「保」以後要「任」,這是修行的關鍵。剛開始要守,守久以後就不守了;不守以後就能任運隨緣,那他就安住在這「也不守,也不任」,真正真真實實的安住,這是證得本來,所以叫身心不動。
下面講:
「是時天雨曼陀羅華。摩訶曼陀羅華。曼殊沙華。摩訶曼殊沙華。而散佛上。及諸大眾。」
這個時候天上散花供佛,這「曼陀羅華」翻作中文叫白色的花,它有一個意思叫「適意」,適意就是讓你感覺很舒適;「摩訶曼陀羅華」,就是大朵白色的花;「曼殊沙華」就是赤色的花、紅色的花;「摩訶曼殊沙華」,就是大朵赤色的花。散這些白色跟紅色的花供養佛,以及現場大眾。這是以花來供佛。
那麼下面:
「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釋迦牟尼佛入無量義處三昧,當天人供養供花這個時候,「普佛世界」,就是一切的世界,顯現六種震動。為什麼講普佛世界?因為世界唯心,六種震動,就代表六根要出脫無明,所以叫六種震動。這六個分別是:動、起、湧、震、吼、覺,這六種震動。三形三聲: 「動、起、 湧」是形,你感覺到形狀 ;後面「震、吼、覺」這三個是音聲,你感覺震動的音聲。「動」就是動搖不安,「起」就是從下升高,「湧」就是凹凸出沒,「震」就是隱隱有聲,「吼」就是砰然地發響,「覺」就是令物驚悟、令物驚覺。這是顯現六種震動,那表法就是代表六根脫出無明、打破無明,所以普佛世界六種震動。這是依照永明延壽大師所說:六根脫出無明,所以顯現六種震動之相。華嚴會上講「六相十八變」,它加六個,再乘上所謂的遍起、等遍起,所以就有十八種。一個是顯現在這個娑婆世界,「等遍起」是顯現在十方法界,所以它這裡用「普佛世界六種震動 」,也等於像華嚴的六相十八變。六種震動,它有十八個遍起。所以你就知道,這最重要的就是表法,它代表的就是六根超出無明,那「十八」也一樣,十八界唯心,都是表出脫無明。《楞嚴經》講的:十八界本如來藏,五陰本如來藏,六入本如來藏,十二處本如來藏.......,都是六種震動代表的意思。這裡簡略地說六種震動,經文有「普佛世界」,也可以算是十方法界。很多人沒有辦法講清楚,「六種震動」,因為不知道它代表的意思。我們依永明延壽大師所說的,他這個表法非常地圓滿,符合如來的真實義。
下面看:
「爾時會中。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天。龍。夜叉。乾闥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及諸小王。轉輪聖王。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
釋迦牟尼佛入定顯現出六種震動這瑞相,它不是地震, 地震會傷人, 它是瑞相;在會中的比丘、比丘尼,比丘翻做中文叫「乞士」,比丘尼翻做中文叫乞士女,優婆塞是近事男,優婆夷是近事女;天、龍、夜叉,「夜叉」翻作中文叫「疾捷鬼」,他移動速度非常地快;「乾闥婆」翻作中文叫「嗅香」;「阿修羅」翻作中文叫「無端正」; 「迦樓羅」翻作中文叫「金翅」;「緊那羅」翻作中文叫「疑神」;「摩睺羅伽」翻作中文叫「大腹行」,大腹行它是天龍八部其中一部,牠是蛇的頭,身體是人形,,可是牠沒有腳,牠的下半部還是像蛇一樣,牠是爬行,是用腹部行走,只是牠有手,有人的中間二肢部分,所以叫作大腹行,又有一個說法叫「大蟒神」,牠長相像大蟒蛇,牠是八部鬼神之一。來參加的都是統領他們自己部族的王,也就是統治者,來參加的摩睺羅伽是摩睺羅伽王,是真正有大威德者。「人及非人」,非人就是不屬於人道的眾生。「及諸小王、轉輪聖王」,小王就是國王,像阿闍世王;轉輪聖王就是金、銀、銅、鐵,這四種轉輪聖王,大眾都來參加法華經這個盛會;「是諸大眾。得未曾有。歡喜合掌。一心觀佛。」這是講世尊入定,大眾歡喜合掌,一心觀佛,心不散亂。聽經時,心不散亂自然能得利益,能開智慧,能消業障。因為你心不散亂,你的思想見解就開始放下,你思想見解開始放下,你的業障就消,你不會有很多「我的想法、我的看法」,你是放下你的世間知見,來接受佛經的教誨,你是真正來學習經教。所以為什麼說聽經業障會消,最主要的原因是你收攝身心。再來就是因為世尊說法,這經典有消業障的作用,能夠開啟你的智慧。所以讀經會開智慧,能使惡業消除,就像古代官僚裡有一個官妓,口吐蓮花香,有知道她宿命者,說她過去生是持誦《法華經》,此生感得口吐蓮花香,怎知是真的?因為問她平日有無讀經,她回:「平時忙,哪有空!」拿《法華經》給她,她讀誦流利,拿其他經典官妓卻無法讀,所以知道這事是真的。
而羅什大師是舌出蓮花,當年鳩摩羅什大師是在草堂寺翻譯出《法華經》,他圓寂後火化,唯舌頭燒不燼。其弟子收其舍利,建造舍利塔以紀念之。這就是至今保存完好的“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舍利塔”。在舍利塔的塔亭前,有一口井,這口小井,是鳩摩羅什大師在世時,他與三千弟子的飲水井,它又名“蓮花井”。羅什大師火化後,他的骨灰和舌舍利都埋在旁邊的塔下面,當年這口井裡生出一朵蓮花來,後來循著挖掘,發現這朵蓮花是從羅什大師的舌舍利上長出來的。大師圓寂前曾說:“如果我所翻譯的經典沒有錯誤,那我的舌頭就燒不壞。”由此證知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經典決定無誤。
讀《法華經》就有這麼大的功德,像古代有人發願要為亡者讀《法華經》七部,都還沒有讀,他要迴向的這亡者就已經超脫了。連發這個心,就有這麼大的功德,何況你能親自聽聞!這部經是經中之王,你這輩子能聽得到,真是不容易的事情!彭際清居士講:「無量劫來希有難逢之一日。」用在這一部經上,完全恰當,所以大眾歡喜得未曾有,一心觀佛。
下面:
「爾時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世界。」
佛的眉間有一個「白毫相」,是兩根毫毛盤在一起。一般你看世尊的相,有的眉中間會嵌一顆寶石,實際上這是表佛的毫相,白毫相是他的相好之一,稱「眉間白毫」,從這白毫裡面放光,所以叫「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國土,其實,佛光在照是「遍照」,無法不照。後面講到日月燈明如來,你就曉得。佛在放光是遍照,那為什麼這裡特別指「東方萬八千世界」?因為這萬八千世界就是表「十八界」,各具百界千如,十八界就是我們的六根、六塵、六識,也就是指我們的根身器界,具百界千如!
「百界千如」這是天台宗講:十法界裡有十法界,每一法界有十如是,所以叫千如;也就是我們心所緣的一切境界。簡單講就是心所對的這些境界相,稱為百界千如啊!
「東方」有發起之意,為什麼毫相光照東方呢?它是代表著「開明眾生的本心」,讓你知道一切法即心自性。所以代表這「十八界」各具百界千如,就是「心境一如」的意思。一般人聽經,只知道世尊放光很亮,照東方萬八千世界,照很遠、照很多世界,卻不知道它表法的意思,你只要依祖師大德講的,你就曉得這一部經是要說什麼。有一些時候,釋迦牟尼佛說法,他不用語言文字,他用放光,因為光音天的人看得懂光代表的意思,就像你們在路上,看紅綠燈,紅色就代表「停」,綠色就代表「行」,所以它代表的意思不同,這是舉例光代表的含義,所以光音天的人知道放光的表法,有的大菩薩他也知道。所以你看,為什麼佛門裡面要舉辦大型的講座都會有懸幡,又點香、又敲鐘、又敲鼓......,都是在集眾(召集大眾)的意思;像我們道場用的這個幡,你可以仔細看,這個幡是如法的幡,你在外面看到做法會的那個幡是不專業的,幡是供具,不可以寫佛菩薩的名號,這點你們要懂。當然,我跟你講正確的,但你不要出去指責他錯,他會很生氣;現在的人很多都自以為是。我們這個幡是按照敦煌石窟壁畫上的去做,這幡中間的字,要寫「弟子某某至誠頂禮供養」,它是有點像名牌的意思,以前都是那些王宮貴族在拿,由他們當功德主,來辦法會,祈請說法,或祈請法會的儀式,他們手裏拿這幡,上面會寫著他的名字,這是如法的。你上面寫「南無釋迦牟尼佛」,寫「南無觀世音菩薩」......,那是不如法的,因為「幡」是拿來供養佛菩薩他們的,怎麼會寫著他們的名字,這是說不過去的。這是祖師大德那時候還在,傳下來的,可能到民國初年經過戰亂,所以連幡怎麼寫也不知道,都搞得亂七八糟的。所以我們這次講座把幡懸出來,你看了就知道,這幡是如法的幡。
好,這段講的是放眉間白毫相光, 照東方萬八千世界。
下面講:
「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於此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
這光明非常地熾盛,下至阿鼻地獄,上至阿迦尼吒天。「阿迦尼吒天」就是色界天頂,也就是我們講的四禪天頂。因為到色界以外,「無色界」就不是居住在這個國土,不是有形質的,所以一般只講到色界。這裡佛光照到阿迦尼吒天,阿迦尼吒天就是色界天頂,叫色究竟天。這光透徹六道,於此娑婆世界,盡見彼土六趣眾生,看得一清二楚,所以前面的表法,在後面就可以看到,得到印證。從光中顯現,就是代表「心境一如」,如果不一如的話,就不能顯現,所以祖師大德的表法不是憑空捏造,或是穿鑿附會而來。有一些人在講法,他用的表法,是屬於穿鑿附會,那就不是真正可取的。再看後面經文講的就知道。
「又見彼土現在諸佛。」
又見到他方佛土的諸佛。
下一句:
「及聞諸佛所說經法。」
見到佛,並聽到佛在說法。
再來經文說:
「並見彼諸比丘。 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
前面講的是教化主、教化經法。這裡是講「僧」,是依法而修的僧人,所以都見得到佛法僧。「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諸修行得道者。」這就是僧人。前面是見佛,中間是聞法,後面是僧人。
再看下面:
「復見諸菩薩摩訶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 。」
這是講見到菩薩,都是大菩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是講菩薩是修什麼因,怎麼與眾生結緣,這菩薩怎麼來學法,怎麼來信解佛法,來行道,乃至這些菩薩的相貌,他都見得一清二楚,都是唯心所現。大家聽了「唯心所現」會覺得很玄,其實一點都不玄,每一個人都作過夢,你在作夢的時候,這夢中的境界,就是你心所變現的。佛法講「唯心所現」,你就可以從這裡去體會。你現在就在作大夢,這夢中的境界是你心所現的,只是你不能覺悟。眾生迷就迷在這裡,你跟他講作夢,他知道夢中境界是唯心所現,可是他醒過來,坐在這個講席上,你跟他講這個世界是唯心所現,他就會冒出很多知見,說有很多科學家是怎麼講、哲學家又怎麼講.....,他的世間知見就來了。這就是《楞嚴經》上講的:知見立知。即無明本。這些觀念邪見就會障礙你見性,所以你做不到無心,你一聽到「唯心所現」,你就起種種知見,當然,幸好有這一句話,你才能覺察到你有種種知見,不然,沒有遇到佛法,你都會認為這世間所有事情、狀況都是正常的。你覺得人生下來,就是會生、老、病、死,很正常,生下來就是要讀書,好像讀書完就應該找個工作,找個工作還要結婚、結婚完就認為應該生個小孩,把小孩養大了,自己退休,接著就是老死。對於這一切,你都覺得是正常,你覺得人在生活當中,就應該有喜、怒、哀、樂、愛別離、求不得,有種種如意與不如意的事情。因為你沒有學佛,所以對這些你都覺得是正常的,你就跟著你的業力去走,持續生死輪迴。
一旦學佛,你修行就可以轉變,就能心不隨境轉,心不隨境轉就是如來。如來不是很高,如來就是指眾生,就是你現在本有的心,你現在在運手動足的這一念心,這就叫做「如來」。那你現在為什麼不「如」呢?為什麼有來去呢?就是因為你生心動念,所以不如。你生心動念以後又著相了,所以接著有生滅、有來去,所以你把本來的三十二相,變成了「美惡好醜」。本來是佛身,變成了眾生身,所以佛講「如來」不是指別人,就是講你自己,講我們眾生本來的面目。不假修成,只要你離相。所以經中世尊一開始入無量義處三昧,就是告訴你:要離相、無相,要真實地安住,這一部經是「一乘」,所謂「一乘」就是直指人心,直示眾生本有佛性,可謂是和盤托出,沒有絲毫的保留,就叫一乘。透過種種的故事比喻,就是要指示眾生本有佛性。外行人看這《法華經》經中講了很多故事,相信很多學佛學很久的人,看《法華經》也還是看故事,因為你不解心地(心性),所以你不曉得它裡面是直指本心,一定要有祖師大德開示出來,你才能夠懂。所以《法華經》難講,我們的講座你們能來聽,這功德是不可思議!能夠信受,那更不可思議!有的人他的福德不夠,沒辦法信受,他來不了,或是他就退席了,他覺得:怎麼可能人馬上就是佛!這部經是一乘了義,不同於凡小(凡夫、小乘)的經典。這邊講見到菩薩「種種因緣。種種信解。種種相貌。行菩薩道。」
下面:
「復見諸佛般涅槃者。復見諸佛般涅槃後。以佛舍利起七寶塔。」這是前面講的佛在世,見到諸佛涅槃,也見到諸佛涅槃之後,起七寶塔供養舍利,這是見到整個六道眾生的狀況,所以皆是從心所現,照東方萬八千佛土。你就知道祖師表法,表「心境一如」,表「十八界」各具百界千如,......。裡面講六道四生、菩薩、聖賢,這都是講十八界具百界千如,義趣完全正確,絕不是穿鑿附會。有一些外道會穿鑿附會,甚至現在還有一些外表是小乘的外道,說它講的小乘裡面有淨土、也有禪。你不要相信他,他講的那是錯的,他是附佛外道,他知道小乘不究竟,他就趕快套進大乘的名詞,也講一些淨土、講一些禪,辦禪修、禪坐、也講中道實相,讓你搞不清楚、迷惑顛倒。
跟你講,禪有好幾種,我們這《法華經》是大乘,大乘是講最上乘禪,小乘那是聲聞禪,甚至我們看到那些外道在講的禪,連聲聞禪都不是,因為他都還在這身心打轉,不算聲聞禪,那頂多是世間的四禪八定,色界天的禪,你修了也出不了三界,連學小乘都成不了佛,何況你學人天!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學小乘不能成佛。所以大迦葉、舍利弗才知道從前所學不是真正的佛法,趕快迴心學菩薩道,後面〈方便品〉佛告訴我們:「我雖說涅槃。是亦非真滅。」小乘人都以為「涅槃」是真的把煩惱給滅掉了,其實不是。釋迦牟尼佛講:「諸法從本來。常自寂滅相。」後面又告訴你「是法住法位。世間相常住。」常住於法位之中,這「法位」就是真心本性,就稱為「法位」、「法住」,這是心性另外一個名稱。我們「真心本性」有很多種名詞:又叫「第一義」、又叫「如來藏」、又叫「不生滅心」……等等的很多詞,又叫「法住」、「法位」,講的都是同一個道理。世間相常住此心中,是心所現,絕不是二乘人認為的斷滅,更不會是現在你看到外面那些,說他自己是原始佛教的附佛外道,他說他教的東西裡面也有淨土、也有禪,也有大乘的東西,其實他是要來破壞真正的大乘,等到你進去他的團體以後,他就會開始毀謗大乘,你不要看他講什麼「客觀」分析,說他也學過很多,參訪過很多大乘的善知識,他雖參訪過大乘善知識也沒有用啊,大家誰都可以去參訪。因為他就是都沒有得法,才會跑去學小乘外道法。善財童子去參訪,是每參一位善知識,他都得法。現在人嘴上講參訪,其實是去玩的,找個地方,去上個拜帖,去拜訪、拍照,拿攝影機攝影、握手、合掌,互相講一些寒暄的話,他就說他去參學,實際上就是在佛門裡面炒作新聞,所以你不要受騙上當。真正的祖師、真正的大德,修行人不搞這一套,不搞這種名聞利養,只有那些心好樂世間名利的,好樂人家恭敬的,他才會絞盡腦汁、機關算盡,從這當中去欺騙眾生,跟你保證,你學他那個法,絕對不會成就。你要學佛經上所教的,你不要被他用幾個「原始佛教」字眼來唬弄你就上當了。再來,老實告訴你,佛教最原始的就是《法華經》、最原始就是《華嚴經》。
最原始的佛教,根本沒有二乘,十方佛土中沒有二乘法,《法華經》上釋迦牟尼佛說只有一乘。不懂得上進的「樂小法者」,他就認為說:「你這樣子說是在毀謗我們小乘啊。」其實,這話只是為掩飾他的不思上進。你看舍利弗、目犍連,他們智慧很高,聽到佛這樣說,馬上就迴小向大,發心轉了,他們絕對不會認為釋迦牟尼佛是在毀謗他、在罵他,這就是他們善學,知道佛在提獎他,幫助他們提升,所以馬上就發心轉變。所以你看,真正善學的跟不善學的它的差別,就在這裡。不善學的,你一講他過失,他馬上起煩惱、起瞋恨,說:「你怎麼都在毀謗我,你怎麼都找我麻煩、找我問題。」實際上,我們不是在找麻煩,我們是依照佛所教的,要提獎他、幫助他提升,佛告訴你二乘不究竟,要提升起來;佛說十方佛土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人要毀謗他們,修行人連修行時間都不夠用了,哪還有心思去毀謗他們?就是他自己不用功,聽到人家講大乘,他就起煩惱障,聽到大乘經他就有偏見煩惱。所以在末法,你要是懂得這些外道邪師的伎倆,你就不會受騙上當。現在我們都把他們歸類為附佛外道,因為他說他小乘裡面也有禪宗,也有淨土,也有念佛......。其實小乘根本不相信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怎麼會有淨土宗?小乘根本不了萬法唯心,怎麼會有禪法?他根本不曉得「三玄三要」,怎麼會臨濟宗?雲門、曹洞、法眼……等等的教學手段,所以那些都是附佛外道,附會在大乘中,大乘法殊勝,因為我們學大乘的人多、殊勝!他為了要名聞利養,就要來依附、貪一點名利,那些初學者不懂,才去跟他學。我們長時在佛門裡面熏修,我們懂得這個道理,就不會上當,今天講出來給你們聽,希望你們能夠明辨。
好,再看,
「爾時彌勒菩薩作是念。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當以問誰。誰能答者。復作此念。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必應見此希有之相。我今當問。」
這是彌勒菩薩出來請問文殊菩薩。為什麼讓彌勒來問呢?到經文後面你就會知道,彌勒他代表了世間人:求名、好名利、著相,不能有大智大慧,所以由彌勒菩薩請問大智文殊菩薩。實際上,彌勒菩薩是大權示現,代眾生請問,這叫利樂有情問。因為世間人看到世尊放這樣的光明,顯現這樣的瑞相,不懂得要請問,也不知從何問起,所以由彌勒菩薩出來利樂有情問,這是彌勒菩薩大慈大悲之處。「慈悲」不光只是你受了傷,給你上點藥、打個針,給你藥吃,或是救濟一些生活上的貧苦。彌勒菩薩開眾生的本心,開眾生的大慧,是大慈大悲,讓眾生能了一切法唯心所現,彌勒菩薩在此經前面算是一個示現,到後面你就知道,他早就參加過法華盛會了,他說:「今者世尊現神變相。以何因緣而有此瑞。」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顯現這個瑞相。「今佛世尊入於三昧。是不可思議現希有事。」這是不可思議的現象,世間人沒有辦法了解,二乘人沒有辦法了解,所以彌勒菩薩出來請問,「當以問誰。誰能答者。」你們能回答嗎?沒有人能回答,就是因為都是著相者,都不見性,所以不能回答,或是智慧力不夠。「當以問誰。誰能答者。」沒有人可以問,又復作此念,唯有大智能答,所以是文殊師利法王之子,文殊師利菩薩「已曾親近供養過去無量諸佛。」過去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久遠劫來早已成佛,所以他心裡想文殊菩薩是法王之子,供養無量無邊的諸佛,「必應見此希有之相。我今當問。」那他可以算是問對了。所以他請文殊菩薩開解我們眾生的迷悶,為我們傳授大智大慧。
下面:
「爾時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當問誰。」
不光彌勒菩薩有疑惑,大眾都有疑惑,見到這個瑞相不知道怎麼回事?所以,心中有這樣的疑惑,應當要問誰才好?
再看下面:
「爾時彌勒菩薩欲自決疑。又觀四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及諸天龍鬼神等眾會之心。」
彌勒菩薩也想了解,大眾也想了解,所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及與會的天龍八部,也都是這樣想,彌勒菩薩有他心通,大眾動個念,他都知道,所以他出來請問。
下面經文:
「而問文殊師利言。以何因緣。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於東方萬八千土。悉見彼佛國界莊嚴。」
彌勒菩薩他請問文殊師利菩薩,請文殊師利菩薩為大眾來解答。所以要知道,在佛門有疑惑要問,不要亂問,很多人都亂問,問:「我女兒嫁這個先生好不好啊?生兒子要取什麼名啊?將來才會有名、有錢。」在佛門問這種問題都是不善問,你看彌勒菩薩,在問的問題,這就是真正的「學佛問答」。世間一般人,凡夫或二乘人是沒有辦法請問的,因為這是如來的境界,必須是大菩薩才能略知一二,或是曾經見過的,他才來示現利樂有情問。從此可知,彌勒菩薩將來必然宣說《法華經》,因為世尊講《法華經》他來請問。每一尊佛都是如此,三世諸佛都一樣,過去佛也是這樣、現在佛也是這樣、未來佛也是這個樣子,彌勒菩薩在這裡就給我們做了一個示現。
你聽聞了《法華經》,你還要去弘揚正法,去弘揚《法華經》,這《法華經》就是一乘,凡是一乘經典皆應流通,你如果不會講,講不出來,就拿祖師的來學習,照著祖師的所說,要透過真實修行,不要用自己的意思,不要自己猜測、猜想、推算,你可能會錯意。所以要當一個法師,你要真正用功修行,要修行大乘,要深入經藏,所謂「法師」不是只有出家人,在家人一樣可以做,只要你肯修、肯學、肯弘揚。如果你不會講,你就把我們的講座分享出去,把我們的文字檔分享出去,那你的功德等同講經的功德,都是在流布大乘,這功德之大,唯佛能知。因為你是幫助佛法弘揚,縱然聽到的人是輾轉聽聞,你的功德也不可思議!
你看到彌勒菩薩的示現,為眾生來請法,你也要為眾生來流通正法。「請法」不光只是請問,還有「請轉法輪」,把正法流通出去,「法輪」者就是「碾碎」之義,能摧碎一切邪見,能破一切外道。你自己不會講沒有關係,你透過這樣的分享佛法,你自己的智慧會打開,你從前看不懂佛法的地方,一定會看得懂,我自己就是這樣子過來的。看不懂佛經就流通正法,除了自己用功,還希望大家能夠接觸佛法,你種這個善因在前面,你得到的果報,就是你對於經典能通達明了,這是肯定的。所以,你說你看經看不懂,不光是我們之前跟你講的,是你佛號念得不夠、念得太少,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你沒有流通正法,現在要流通正法非常地容易又快。從前要搬著一堆書,開著車子到人多的地方去流通,現在你只要在網路上,在社群網站上,你就能夠流通正法,而且只要幾秒鐘而已,所以現在的人修福的管道非常多,修的福報又非常大,你要會用這些工具,不要只上網聊天、講廢話。現在台灣每個人平均每天用手機的時間都超過一個小時以上,但很多時間都在講廢話,或看一些不必要的資訊,亂看各種新聞,只是讓自己的心更亂、更煩惱、更擔心。這些對你修行都沒有幫助,你要去流通正法,把我們佛法講座、開示影音流通出去,把正法流通出去,讓大家都能聽聞一乘。我們這道場就是修學大乘的,修學一乘了義的,你把我們的東西分享出去,你就成就無量功德,這是福慧雙修!你對於佛法不了解的地方,會因為你這樣去修福、這樣去修慧,而有所悟入。修福包括自身做好事,可是流通佛法法寶這樣的好事當中,是帶有一乘的智慧,所以你是同時在修慧,正是福慧雙修,那你得的果報,當然是福慧具足,從前不懂的地方自然貫通,正因為你幫助眾生能夠得聞正法,所以這功德非常地大,也非常容易做,但你自己要肯做,你不肯做,那真是當面錯過!有福的人就會想做,他會想要流通大乘,知道可以修福,但沒有福報的人就會當面錯過。要有福慧,你就能流通,但也不是你想找誰去修福,他就能去做,流通還是要有福慧,你能識得這是大乘正法,這樣發心去流通,讓這正法遍滿法界,使這世間減少災難,眾生減少痛苦,讓他們能夠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而不是只認為佛教就是在做一些好事、善事,講講孝道,講講一些因果,做超度這些而已。達摩祖師講:「若不見性。因果等語。是外道法。」不是正法,所以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那不是佛法,持戒也不是佛法,修善也不是佛法,這都是祖師大德為我們開示的,也是釋迦牟尼佛講的。為什麼?因為達摩祖師傳佛心印,他是佛法的正傳。所以他的話就等同佛說,我們知道達摩祖師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示現,是大慈大悲利益眾生。所以你要知道,學佛不是只做一些世間善事而已,世間善事要做,但不是佛教最主要的事情,那些世間善事各人去發心、隨分隨力做。學佛的佛弟子一定是以修學佛法為最主要課題,其他的都是次要。凡是會影響你修道的這些外緣,即使是再好的事情,再大的善事,你都要避開。你要懂得,學佛是以修道為主,不能令心散亂,不能去學外道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