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開示
直下承當
古人講:「學道猶如守禁城。晝防六賊夜惺惺。中軍主帥能行令。不動干戈致太平。」這是古來祖師教導後學修行的綱領。學佛人想要成道,就如同軍隊在防守城池一樣,要非常的小心,任何的細節都不要遺漏。自己的起心動念就像敵軍的奸細一樣,一不小心就滲透到心裡面來,妄想雜念比奸細還恐怖,所以說:「學道猶如守禁城。」煩惱習氣想盡辦法要把菩提心城給攻破,讓你沒有辦法成道。所以學佛人在修行學道時,一定要仔細觀察,微細的覺照,一切時中,綿綿密密念著佛號,保持自己的心清醒,不要昏昧,也不要亂想。第一句:「學道猶如守禁城」。禁城要怎麼守?祖師教我們:「晝防六賊夜惺惺。」白天要防著六賊,這六賊就是指六根。《楞嚴經》講:「六為賊媒。自劫家寶。」六根就像賊一樣,在損害自己的功德,使自己的心散亂。「晝」就是白天的意思。所以白天要防六賊;晚上不要昏昧,不要睡太多、睡太沉,要夜惺惺,「惺惺」就是清醒的意思,以前台灣男眾一般都有當兵,就像晚上站衛兵的時候這種感覺,要提起精神,提起覺察的能力,所以叫夜惺惺。一般人看到這一句,「白天、晚上」只想到通常的解釋方式,就是白天要注意六根不攀緣,晚上要處於覺察的狀態。這裡有另外一種解法,「白天」代表一切動中的境界,「晚上」代表一切安靜的境界,無論是動是靜,都要防六賊,都要提起覺照,提起佛號,所以說「晝防六賊夜惺惺」。這是講一切動靜當中,都要能夠用功。
以前古人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現代人不是,日出也要作,日落也不能休息,有的同修工作到很晚,還是要防止自己的六根攀緣,在那裡打妄想。所以把它用現代的方式來解釋,就是「在一切動中的境界,在一切安靜的境界」。像在靜坐,有的人一坐就昏沉,那是心處於昏昧的狀態,沒有覺醒。或是靜坐,坐在那裡,等一下又打妄想了,一下想過去,一下想未來,所以無論在動中或靜中的境界,都要注意這些問題要能夠除滅。甚至連非動非靜的境界,包括即使有得禪定,這「捨受」也要放下,都要能夠捨卻,佛門講:「能觀之心也要放下。」能所都放下,放到無可放,那才是真正的功夫。「晝防六賊夜惺惺」的下一句是:「中軍主帥能行令」。這中軍主帥就是自己,這主帥如果迷惑顛倒,被自己的妄想心境界拉著跑,那就做不得主,不能行令。所以一定要有正知正見,知見不正就不能用功,這一念心就不能夠覺察,也沒有辦法做到偈中所說:「中軍主帥能行令」,因此心要不迷,知見要正,才有依憑、才有依靠,這是「中軍主帥能行令」。
擁有正知正見以後,一切煩惱當體即空,菩提本自現成;其實哪有煩惱可斷,哪有菩提可修,也沒有佛道可成,說實話,成佛只是恢復一切眾生本來面目而已!所以最後一句總結得非常地好,所謂:「不動干戈致太平」。在《孫子兵法》裡講到:「不戰而能屈人之兵。是為上策」。一般學佛人學小乘法,或是大乘漸教,都認為有法可修,有煩惱可除,總是在能所相對,在大動干戈,起心動念去造作個善法,或是起心動念要去除斷煩惱。就是達摩祖師講的:在那裡「以心除心。以法除法。」這都不算是真正的上將,不是真正根器好的。因為他心中認為有法可除,有煩惱可斷,有菩提可修,所以總在起心動念除斷煩惱,總在那裡造作修善法。就是永嘉大師講的:「住相布施。」,總在那裡住相布施、住相持戒、住相行六度,統統都是著相。古德講:住相布施只能得一點人天福報,「猶如仰箭射虛空。」就像射箭一樣,往天空上射,一旦「勢力盡。箭還墜」。雖然造善生天,但只是一下子,馬上就下三惡道─「招得來生不如意」。所以古德講:你要是真正通達實相,就能一超直入如來地,就能不動干戈致太平。那你就是真正的上將,這樣才是真正的修行人。
希望大家不要自暴自棄,不要只做一般的修行人,常常認為自己業障重、煩惱重、習氣重,這樣子妄自菲薄,對修行是沒有好處的。尤其在末法,只要談到明心見性,談到成佛,每個人都很害怕,好像認為明心見性是不可能的。大家要有信心,絕對可以的,明心見性不難。其實「心性」大家天天在用;只是著相,所以沒有見到。「性」就在相中,性相不二,只是眾生著相著得太嚴重,也沒有受過大乘經教的熏習,所以接觸到現象、接觸到境緣、接觸到人事環境、物質環境,一下子就迷惑了,醒不過來。實際上,現在每個人,都是處於明心見性的狀態而不自知,這個狀態、這個境界,是不用修的,只要一念迴光、一念悟,那就是見性了;一念迷,被境界牽著跑了,那就是凡夫。見性的境界不難達到,對自己要有信心,對於經典要有信心。
現在是末法,很多出家法師不提倡大乘佛法,專門教人學小乘、學人天法,佛在經上講:「小乘、人天乘都是不了義」。如果將不了義法認為是最上乘,那實在是非常悲哀的事。所以學佛要往大乘的路上走,要明白眾生確實可以成佛,確實能夠見性的,不要聽到「明心見性。見性成佛。」這八個字,就很畏懼。說實話,這是善根不夠。那就要多多讀經,多多印送法寶,多多流通正法,流通大乘佛法,這樣,才能夠在大乘教法下「直下承當」,能受持起來。聞大乘法你才不會害怕、不會有懷疑,這樣業障才是真正的消掉。所以看了古德這首偈子之後,就知道要怎麼用功,怎樣才是真正除煩惱的方法。
若是從事相上到理體上,都能夠通達,都能夠明了,而且能用得上,那真的做到了:「不動干戈致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