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30日 星期三

悟顯法師開示 十法界


悟顯法師開示
十法界
今天要解說精舍流通的這張十法界圖,在佛教裡面,名相是能夠幫助大家了解佛法的一把鑰匙,可是如果你認為鑰匙就是門,那就搞錯了,可是沒有這把鑰匙,也沒有辦法入門。
佛在經上講,十法界從心所現,所以圖的中央有個「心」字,這圖的根本是從心所現!因為心有無明,所以幻現出十法界。十法界裡業障最重的就是地獄法界,地獄法界是瞋心最重的;再往上是餓鬼法界,餓鬼道是因為貪心所顯現的,貪心包括貪財、貪名、貪色。你貪錢,不管是好的理由、壞的理由,為了錢不擇手段,為了錢打妄語,欺騙眾生,那你往生之後,就會到餓鬼道。瞋心重的,貪不到就生瞋了,那就下到地獄道裡去。再往上是畜生道,畜生道是愚癡,愚癡簡單講,就是對於是非不辨,道理不明白,常常顛倒是非,好事壞事,好人壞人都不清楚,隨著自己的想法、看法去造作,隨你愚癡心的輕重,死了以後就到畜生道去受生,所以有這麼多的畜生類。再往上就是修下品十善業,下品十善業的修羅法界,阿修羅翻作中文叫「無端正」,阿修羅在佛教裡面,是分布在五道裡,這章的講法是把他獨立出來,獨立出來的就是指天阿修羅,天阿修羅是修下品十善業,感召的是修羅法界。他在生前好善好德,但是瞋心很重,也就是現在看到的,有些人做好事,喜歡比看誰的錢捐得多,或是到處去跟人家炫耀,自己捐多少錢,一旦有人超過他,他就非常的不歡喜,還要再捐更多的錢、做更多的好事,非要把人家給比下去才行,諸如此類的都是生在修羅道。所以如果你在生活上,常常喜歡跟人家比較高下,在這裡生瞋心,無論是做好事、做壞事,基本上都是墮在修羅道當中。修羅道福報很大,能力能夠跟天帝釋爭權力、分地盤,天帝釋也就是忉利天王,俗稱的「玉皇大帝」,這裡講的是天阿修羅的能力。再來是人道,人道是修中品十善業,十善業是指身三、口四、意三,身不犯殺、盜、淫,口不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意不起貪、瞋、癡,所以身三、口四、意三,人道是因為五戒十善來受生。
再往上就是天,天有二十八層天,一般現在了解的天,只到玉皇大帝這一層而已。從人間再往上有四王天,四王天就是去道場看到的四大天王,每個天王各統二部鬼神,總共有八部,他們統領著八部鬼神,一般說的天龍八部,就是指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是忉利天,就是玉皇大帝(帝釋)所住的地方—忉利天,又稱三十三天,這層天的名字非常多。玉皇大帝的名字在佛經裡叫做喬尸迦,其實玉帝的名字有幾千個,四王天、忉利天這二個天是靠福報去受生的,不是靠修行功夫、不是靠禪定。再往上去就有一點點禪定不是很深,所以天界在欲界就有六層天,再往上去是夜摩天、兜率天、化樂天、他化自在天。「夜摩」翻作中文叫「時分天」。那裡全部都是白天,那怎麼分白天晚上?就是看蓮花的開合,所以稱為時分天。兜率天的外院是一般天人所居住的,裡面內院是彌勒菩薩所安住之處,「兜率」翻作中文叫「知足天」。再來就是化樂天、他化自在天,那裡的人受用生活全部都是自在變化;再上一層天是「他化自在天」,就是他想要什麼,由第五天的天人變化給他,所以叫他化自在,這是欲界的六層天。這裡是簡單講,如果要詳細了解的話,你可以去查佛學辭典,裡面都有。欲界總共有六層,色界有十八層天,無色界有四層。
那麼色界就是四禪天,得的是四禪定:初禪天叫「離生喜樂定」,得了離生喜樂定,就生初禪天。第二個是二禪天,得「定生喜樂定」,從定裡面發生了喜樂,得了這樣的禪定,就生二禪。再來是三禪,是得「離喜妙樂定」,離開了前面禪定的喜樂,得了一種樂叫「妙樂」,禪定功夫有到這一重就生三禪天。再往上是「捨念清淨地」,就是連樂受也捨卻了,那就生四禪天,這是色界天所謂的四禪定。
那麼再來就是無色界,無色界沒有色身,色界還有色身,只是他的欲望非常少,幾乎沒有欲界天的欲望;到了無色界天,他就沒有這個色身,就是一般人所說的靈界,其實在四禪天以上就算是無政府狀態,那邊的人不用人家管轄,到無色界天上去,都是完全能夠自律。三禪天以下都還有一般的君臣概念。四禪天第一個是「空無邊處天」,再來就是「識無邊處天」,「無所有處天」,到「非想非非想處天」。那麼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有八萬大劫。那往下的壽命是依次遞減,每一層天都減一半的壽命。
這是簡單講三界,總共有二十八層天界,這是造上品十善業,修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所生到的地方。這些都還在輪迴裡面,沒有出離三界,沒有真正了生脫死。所以我們講經常常講,你即使善法做得再好,若沒有出離心,還貪著樂受、貪著情欲,那都是落在六道輪迴當中。從這圖上看就非常的清楚。三界以外就是所謂的四聖法界,三界屬於內凡,四聖法界屬於外凡。修生滅四諦,所證得的阿羅漢果,或是聽佛說四諦法,而悟無生,但他這個無生不是大乘的無生,而是得到了第九次第定,前面是世間的四禪八定,第九次第定就是滅受想定,證得的是阿羅漢果,這是聲聞法界。
聲聞法界再往上,就是緣覺法界,悟十二因緣,知諸法滅,與大乘所說的當體即空不同,他是證緣覺的果位,稱辟支佛。緣覺的「緣」就是十二因緣,從十二因緣裡面而覺悟的就叫緣覺。如果這類人在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就叫做獨覺,他聽到水聲或是石頭敲擊聲,或是一些自然現象,他會開悟,這是他過去生根基非常深厚,那麼他一樣能夠悟得十二因緣,這是我們一般講的二乘。
再往上就是菩薩法界,菩薩又分「權教菩薩」跟「實教菩薩」,這在天台宗裡面都有詳細的說明,這裡不再多說了。菩薩主要是修六度萬行,自利利他。利他就是自利,自利就是利他,把「我」放下,所以他證得了菩薩的果位。「菩薩」翻作中文叫「覺有情」,就是能夠自己覺悟,然後幫助眾生覺悟。那麼菩薩達到究竟就是佛,最上面就是佛法界,佛就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自己覺悟了又能令眾生覺悟,這兩者都做到最圓滿、最究竟就是佛法界。
這是簡單講十法界,詳細的說明可以去看祖師大德的註解,不然就是佛學字典。現在網路上有一些百科全書,裡面內容你們參考參考就好,最後還是要依古德所說的,因為現在的百科全書都可以自己編,每個人都可以自己去寫,在世間法上,好像很客觀,可是在佛法上就不能這樣子去理解了,因為佛眼徹見一切,不容擬議,就是:你不用懷疑。所以網路上的百科全書,裡面講的一些佛教名相,參考參考就可以。
今天重點是十法界從心所現,所以一心念佛,現的就是佛法界,你心裡面想貪瞋癡,現的就是三惡道,心裡面愛好這世間的五欲六塵、名聞利養、家親眷屬……,若你能修五戒十善,修到圓滿,那麼你還可以保個人身;如果在裡面帶了一點高下心、瞋心,與人比較,他做得多、我做得少,他持戒持得好、我持得不好,或是我持得比人家好,我做得比人家善,那你可能會生修羅道;那如果是欲界天的話,那就靠你的福報;如果是往上,到色界、無色界,那就要靠禪定,就看你的心是緣什麼法,如果緣的是生滅的四諦,苦、集、滅、道,那證得的是緣覺法界。那緣覺也就是我們天台宗講的,藏教佛,藏教的行人證得的是阿羅漢果。如果你心想的是無生,那你所得的是通教的果。心裡緣的是無量,你得的是別教的果。那你所做的、心裡所想的是無作四諦,所成的是圓教佛果。所以是生滅、無生、無量、無作這四個成就十法界。
那重點就用《華嚴經》一首偈子把它結束—「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首偈子相當好,就是你要知道這法界怎麼來的。佛不教你向外求,不教你搞別的,他教你直觀法界的體,就是你這一念心所造的,不是由上帝或是由哪一個神在主宰,也不是閻羅王判你生哪裡去,都不是,而是你自己決定你要去哪裡。所以現在就要開始修行,你想成佛,你現在就要開始放下,不能再等待了。



2014年4月29日 星期二

淨土安心法門(八)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八)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現在繼續講淨土三種安心的第二種「深心」,深心的講義表解有上下兩層,下面七行是解釋上面九行的,現在就來解釋深心表解下面的七行文義。

丙一、一心依佛所教

「一心」這兩個字十二萬分的重要,是指修淨土法門的功夫。而什麼人能一心?假使這一個道場有二萬人聽法,恐怕找不出一個一心的人。「三萬個人也找不出一個一心的人,那怎能往生呢?」是呀!所以說不能一心,往生就太靠不住了。彌陀經上佛說往生淨土的人必須一心,你偏不一心,你盡反對經,往生怎麼會成功呢?

彌陀經上說往生要「一心不亂」,一心歸一心,不亂歸不亂,一心不亂原來是兩回事。一心還有亂的時候,一心也有不亂的時候。怎樣叫不亂的時候?一心以後怎麼樣打擾都不搖動,這叫不亂。如果一打擾,你的心就隨著搖動,這就是亂啊!所以彌陀經說:「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臨死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來了,那不是很好嗎?但還要心不顛倒,顛倒就是亂,心裡不顛倒、不亂了,就能往生,心要是顛倒了就不能往生。現在在這裡先只講「一心」,不談「不亂」。

我們修學佛法是要幹什麼?要依教奉行。如果把中國的四庫全書都看完了,這個人的學問不少了,但是這個學問一點也沒用處,因為不能把生死大事辦完。大家都會說「辦了,辦了」果真辦了就清楚了,事實上,人人皆是「不了之局」,沒有一人辦了的。有人會說:死了就完了。「死」是真的,但是卻「沒了」,死而不了哪!這對不學佛的人說,他不會懂的。不論是老修行或是新學佛的人都要講究「個人吃飯個人飽,個人生死個人了」,你個人吃飯你個人飽,不能說:我今天沒時間吃,你替我吃吧。要知人死後生死也沒了結,這一生是人身,下輩子有可能會輪迴投生為豬狗牛羊畜生,那更倒楣了。

所以今生來修學佛法,就是要一了百了,從此了脫生死。你查查四庫全書看看有沒有了生死的法子?而我們學佛就重在這個「了」字,能了生死。會死是因為有生,不生還有什麼死呢?心經說:「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生就不滅,有生就得滅,就得死。要不生就得修行,「修」是按照法子做,「行」是日久天長永遠幹下去。

要怎樣修行?禪宗祖師說:飢來吃飯,睏來眠。或許有人會覺得:這種修行,誰不會?別的地方我不知道,我們這個場子裡沒有一個會的,餓了也不會吃,睏了也不會睡。有人會說:你說這話不是愈說愈糊塗嗎?其實,不生就不滅,真正餓了就吃,睏了就睡,這樣就行了。這番話不淺,要是叫你怎麼修就怎麼修,像飢來吃飯,睏來眠,你只要聽了就信、就依教奉行,不起一絲分別心,那就很簡單了。如果,你想解得明白,就要看完三藏十二部,這簡單嗎?你願意選擇那一條路?

又,死有二種,一、分段生死。命死再投生另一道,分一段一段的生命。二、變易生死。分段生死已了,再斷「變易生死」。分段生死了結以後,智慧還未完全圓滿,若就此停止,永遠是這個樣子,就是掉入涅槃坑,便不能成佛,因此必得不休息再幹事情,而所幸這時已不再輪迴了。變易生死每了一次,智慧就開一次,如果一直停在羅漢的階段叫「愚人」。彌陀經的序分列有十六位羅漢、四位菩薩、無量諸天大眾,這只是舉一些代表,是乘願再來當老師的代表。他們不休息當教席,教大家,教到沒有世界了才不教,世界存在一天就教一天,這就是為了變易生死乘願再來的。凡是乘願再來的,罪低限度得個人身,也有化生天道的;至於入惡道的,那個願力就不得了,不是普普通通的人。釋迦牟尼佛往返娑婆已經有八千次了,那就是來作功德。

往生極樂世界,斷了惑就不顛倒,在娑婆斷一品惑如截斷四十里的瀑流,非常難。修淨土宗不必斷惑,伏惑就能往生,往生到淨土的蓮華中,蓮華有的若干天就開的,有的要若干年才開的,全看每個人在蓮華中斷惑快慢,可見往生都是帶惑業的。彌陀經云:「其國眾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這兩句話,肯定住修行者的心,叫你修這個法門。佛知道你斷不了惑,只要你伏住惑,往生極樂世界就成功了。所謂「不必三祇修福慧,但憑六字出乾坤」,不必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修福修慧,只憑六字南無阿彌陀佛,就能了生死。有人或許疑問:你說的話,可信否?如果不信,你可以去研究三藏經典,只要研究一半,你就信,至於究竟的道理,即使八地菩薩也不能完全相信。

丙二、決定奉行不變

決是判決,定是定在這個辦法上。還沒修的,就決定用這個法門去修;已經修的就一步一步往前走,永不休息。時時隨喜一切功德,人家幹了好事,心中隨喜讚歎,我們就得一半功德。其次是時時懺悔,造了惡業,就隨時懺悔。三是時時回向,將一切修行功德,回向眾生。決定就這樣修行,奉行不改變。

丙三、縱使引他經論

「縱使」是不一定這樣。就算是別的修行人拿出別的經典,說修淨土不好,你仍按照淨土微妙之法,不與他們一樣。但是歸元無二路,後來證果都是只有一個路子。因為人心不同如其面,一個人一個心理,所以方便有多門,有八萬四千法門對治八萬四千煩惱,一串念珠有一百零八粒代表一百零八種煩惱,開出去愈開愈多,合起來是一個,這叫萬法歸一。有人問:一歸何處?這個必須用悟,萬法歸一,歸於中道,空就是色,色就是空,歸於一就是歸於中道。人心不同,說法就要契機,例如禪宗最不贊成「欣厭」二字,欣是對某一事情歡喜,欲求之。厭是討厭它,不要它。禪宗最反對欣厭,可是「欣厭」卻是淨土宗全宗的重點,離開欣厭不能往生,所以一個法門一個辦法。

丙四、千萬云不生者

有上千上萬個人說:沒有往生的道理。他們認為有生就有死,往生還是有生啊,有生就該有滅,所以即使往生也不能了生死。但是往生的道理是釋迦牟尼佛說的,阿彌陀佛發的四十八願說的,諸佛說的怎能不算呢?若佛說的都不算,那就不必學佛了,整個佛教都靠不住啊!這都是錯誤的說法。有人懷疑:佛說萬法皆空,既是萬法皆空,那裡還有極樂世界呢?其實釋迦牟尼佛在彌陀經上有說: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既然是佛變化的,還是空啊。明末蕅益大師註彌陀經,著重性相不二的道理,以唯識的道理注解時,則處處著相。但是一切相皆由心識所生,也離不了本性。如果說修淨土不能明心見性,怎麼在彌陀經說「眾生生者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處」?阿鞞跋致是見性的菩薩,補處是等覺菩薩,可見修淨土一樣能明心見性。

修淨土宗臨終是帶業往生,往生以後就得以不退轉,不在生死中輪迴,不用三大阿僧祇劫,就可以脫開輪迴、成佛,這是難信之法,誰也不信。學淨土宗最重要是三資糧,修淨土不知道信、願、行三資糧,那就不必修了。這三個字要是會講一個字,就成功了,一個字都不會講,念上十萬年如同唱歌,一點用處也沒有。一般佛經都是講信、解、行、證,先要信,信還不行,還得解,了解還不行,還得照樣如法去行,行之後還要證果做出成績來。淨土宗沒這一套,單講信、願、行,多了一個「願」,別的經都沒提出。淨土宗就是注重願力,所以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佛有願,你有願,願與願相對照,才合得起來。沒有願,念上千萬年也是白念,可以證別的果,但與往生無關。後來證果的祖師,把淨土宗的信、願、行,比喻成伊字三點,不論修那一個字都包括另外兩個字,都可以成功。如同伊字三點,不分上下左右都是伊字。伊字三點原來是天上有一個天人長的三個眼睛,我們沒見過,所以改成爐的三支腳較好懂,三支腳差一根也站不住。因此修淨土首須守住一個信字,不受他人搖動。

千萬人說沒有往生的道理,他說的也有根據,因為各經典說法是應機說法。他不信即使勉強也不行,比如娑婆世界的北俱盧洲人要什麼有什麼,他們很享福,但不信佛法,你向他們講帶業往生,他們不聽這一套的。佛說在娑婆世界有八難,有人以為生在北俱盧洲是享福,實際是遭難,那裡的眾生聽不到佛法,所以祖師說:「寧受地獄苦,但得聞佛名。」天堂有無邊的享受,入地獄會受無量的苦,為什麼寧願到地獄去呢?因為聽聞佛名有解脫的機會,不聞佛法就永無解脫的機會,所以說是災難。

丙五、唯增往生信心

有千萬人說沒有往生這回事,他們愈說,愈增加我們修淨土的信心。此時全看我們有沒有願力,有願一切就不要緊了,沒有願力就會隨著走。佛說有一個極樂世界,可以往生,相信聖言量,佛怎麼說,我就怎麼信,我就怎麼願,我就怎麼修,就能成功。至於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如何解釋,愈解釋愈分別,分別是識的作用,不是智慧,這叫虛妄分別,自己遭倒楣。所以他愈毀謗,愈是你的增上緣,愈是幫助你的力量,大家有這種魄力嗎?在中國的論語,曾子說:「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要有臨大節而不可奪的氣魄,他們愈說沒往生之事,愈要修淨土,這得有毅力,有魄力,還有智慧才行。若是壞事你不改,而認為我就是這樣,那就錯了。

試問:誰得了增上緣了?事實上,我們沒得增上緣。然而什麼人才有得到淨土往生的增上緣呢?這需要試驗,光說不行,得遇見事情試驗過才能增長信心;單單試驗也不行,還得一步一步對各種經典知道不少了,知道涅槃有法身、般若、解脫三德,費了很大的功夫,覺悟到要證涅槃三德任何一種都不容易。修行到這種程度,才知道要了生死證涅槃真不容易。我們大家到達這種程度了嗎?那一位有這種覺悟?真正用過功夫去解去行的人,他知了生死成佛果,短時間確實辦不到。這種人一聽修淨土往生就能不退轉,能一生補處,便會生起信心老實去修,禪家所謂小疑小悟,大疑大悟,不疑不悟,這就是功夫的問題。

丙六、甚至諸佛再來

這句是假說,並不是實在有如此的事,「甚至諸佛再來」,就是十方諸佛都來說:沒有往生的道理。

丙七、我絕不改此心

「我絕不改此心」,謝謝他們,我發的願就是這個樣子,你說你的,我不聽,我要是一改就是失去了願力。周利槃陀伽是彌陀經列的十六尊者之一,他什麼都不懂,佛教他念「苕帚」,他念了苕忘了帚,念了帚忘了苕,笨到這個樣子,但是他就是相信佛的話,照著佛當初的教誨,一直念苕帚,後來也憑這個證果了。

下次講淨土安心法門的第三種「迴向發願心」。




2014年4月28日 星期一

悟顯法師開示 災難來時怎麼辦


悟顯法師開示
災難來時怎麼辦
最近有些學佛的同修都有聽到,在佛教界裡流傳一個消息,就是今年年底會有災難,也就是俗稱的世界末日。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世間成、住、壞、空。是指世界從形成到毀滅的四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稱為一中劫,一中劫為二十小劫,四中劫為一大劫。二十個增減為一個中劫,現在是在「住劫」裡的第九減劫,在減劫末都有一次小三災。
人壽八萬四千歲時,大地清淨,人民和樂,之後,殺盜淫妄諸惡,漸漸發生,人的壽命每隔一百年都少一歲,減至人壽在三十歲的時候會有「小三災」。所謂小三災就是饑饉災、疾病災、刀兵災。刀兵劫七天七夜,刀兵劫過後就是傳染病,疾病持續七個月又七天,傳染病過後就是所謂的飢饉劫,就是沒有東西吃,時間是長達到七年七個月又七天,這是小三災。
大三災是在壞劫的時候才會有,壞劫前面十九個減劫是毀壞有情世間,最後一個減劫是毀壞器世間,這火災、水災、風災一直到三禪天全部毀壞。
學佛的人要常常看佛的經典,不要看這些世間人的預言,心才會清淨。我們不是為了災難才來修行的,實際上在世界末日以前,這世間每天每分每秒或每間醫院,都有人在往生,不必等到那時候才往生,這世間最大的災難,是自己生死沒有了!這才是大災難。人在六道輪迴當中頭出頭沒,「頭出」一般指的是三善道,「頭沒」是指三惡道。眾生在業海當中頭出頭沒,出頭的時間非常短,也就是在三善道的時間短,在三惡道的時間長,地獄的眾生都是萬萬歲;這才是我們遇到的真正問題。所以學佛的人不必恐慌,不必打妄想,為了這些預言在修行,這不是真為生死,這是假的,不是真正發心在學佛。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想成佛,你要看破,放下這世間,將生死置之度外,不是為了害怕災難而來學佛,祈求看看能不能消災免難,這不是為眾生,是為自己!你自己貪生怕死,不願意老實念佛,拿了個很好聽的理由,說要來挽救世界,這不是佛弟子應有的行為。
釋迦牟尼佛教我們看破這世間,這世間是虛妄的,就像張拙秀才講的:「涅槃生死等空花」。不論是生死或是涅槃,兩邊都不可得,心裡面還想有個「消災免難」、「離開災難」,這是貪著世間沒有放下。用這種心來念佛,是出不了三界六道輪迴的,跟淨土宗「信願持名」的準則相違背。不要說跟淨宗相違背,跟任何一個宗派都相違背。不必等到臨終,單省察自己,今天從早到晚的起心動念就好,念頭變化過多少次,這些都是生死。佛在經上講:「一彈指有六十剎那,一剎那有九百生滅。」所以眾生天天都在生死輪迴當中,天天都在災難中!這災難離我們這麼近,卻沒有看到,反而看到以後的事情,打妄想打到幾個月後去,為了這事情去屯糧食、屯水,這不是一個學佛人的榜樣。你的心如果天天掛在這些事上,那一樣是在攀緣世間法。所以我們講過這些電視、報紙、雜誌、網路,這些世間書不要看,因為你看了會心隨境轉。災難不一定有,甚至可以肯定不會有!可是你現在,這一念擔心的心就已經遭難了,你沒有活在當下,心就是苦的,你就是受難者。所以這些預言聽一聽就好,當作是警惕,知道人一口氣不來,馬上就是六道輪迴!
眾生一生造的惡業居多。唯識宗講「善心所」只有十一個,「惡心所」有二十六個:其中根本煩惱六個,隨煩惱有二十個。所以善業比較弱,惡業比較強。眾生聽到不好的事,聽到人家的是非長短,耳根馬上就去攀緣,眼根也就跟著攀緣,六根都在妄動,所以受惡緣的牽引非常強。那你自己這一生,造的惡業多還是善業多?肯定是惡業多!佛說:「得人身者如爪上土。」在《提謂經》也講:「想要得人身比『須彌穿針』還要困難。」須彌山多高呢?高八萬四千由旬,入海四萬二千由旬,出海四萬二千由旬。「由旬」是非常大的單位,印度的軍隊一天行軍四十里,稱為一由旬。這山高度是八萬四千由旬,山下放一根繡花針,山頂上垂一根線下來,其中間還有毘嵐猛風作為干擾,線放下來要剛好穿過這一根針;得人身的機率比這個還要難,所以稱為「須彌穿針」。所以得人身不容易!我們得到就要利用這個身幫助眾生,少造惡業,心裡多念阿彌陀佛。
六根本來也沒有善、沒有惡,就看你攀緣什麼樣的法,你攀緣佛法你就會成佛;你攀緣世間善法你會變成一個善人;你攀緣惡法,那就會變成一個惡人。所以本來沒有善惡。就像道證法師講,他在畫佛的時候體會到:同樣是一張白紙,它可以畫成惡魔,讓人家看了非常恐怖、驚慌,也可以畫成佛像,令眾生善根增長,福慧具足。所以就看自己怎麼來熏習。《華嚴經》講:「心如工畫師。能造諸世間。」就看心要緣什麼?要畫什麼?如果隨順習氣,隨順貪、瞋、癡,這心就畫三惡道;隨順戒、定、慧,那你的心就繪畫出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天天想災難,這災難會被你想來,要是天天想佛,想西方極樂世界,那麼你當下就在淨土,不用等到來生!所以淨土宗是最現實的,能夠這一生給眾生真實的利益。《無量壽經》講:「惠予眾生真實之利。」它為什麼可以給眾生真實的利益?因為幫助眾生「開化顯示真實之際。」就是讓你瞭解諸法實相。要是懂得諸法實相,心就不會隨境轉了,因為知道境是虛妄的,是隨自己心所現,心要是想佛,那就現西方淨土、現佛法界;要是想三惡道、想貪、瞋、癡,那就現三惡道。所以《華嚴十玄門》講:「唯心迴轉善成門。」一切染淨諸法都是從你的心迴轉善成,就是隨你的心所轉。所以不要去想這些災難的問題,一個念頭都不要攀緣到這件事情上來,你就得大自在,你就能做到張拙秀才講的:「涅槃生死等空花」。生死絲毫不罣礙,涅槃也不取著,那是真正的自在,真正的無礙,這就是黃檗禪師《傳心法要》講的「無心道人」。在生死上無心,這是不住生死;在涅槃上無心,不住涅槃,那就契入不生不滅,不生不滅就是佛!所以念佛就是佛,不是向外求,就看你要緣什麼。所以學了佛,學了淨土,自己對於實相要能夠瞭解,你不瞭解那你看到世間法,就會被它轉,因為你沒有定力。
由慧也能發定,這叫「從觀入止」。在止觀上講,止就是心裡面的安定,因為你觀念轉過來,你心就安了;這觀念要是沒有轉過來,那你就心隨境轉,你天天都處在大災難當中。其實人每天都是處於大三災:貪、瞋、癡。貪心是水災,瞋恨是火災,愚癡是風災,天天在摧毀自心的國土莊嚴。念佛就是在息滅貪、瞋、癡,把貪、瞋、癡息滅了,心淨則國土淨,這個世間就是淨土,極樂世界跟娑婆就沒有隔礙。所謂「十萬億程不隔塵。」這就是事實真相,懂了,你就不會再去攀緣這些世間法。



2014年4月27日 星期日

淨土安心法門(七)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七)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有特別的方法,不是隨隨便便能去的,懂得淨土安心法門可以辦得到,不懂這個方法,念上一百年也不生效。在觀經說的淨土三種特別安心法,現在講到第二種「深心」。觀經說發三種心,即便往生。這三心是至誠心、深心、迴向發願心。善導大師的注解也不容易瞭解,所以製成表,比較明白,上次講到深心的第三條「彌陀大願,攝眾往生」現在來講第四條。

乙四、釋尊說教絕無虛言

淨土法門,學佛的人不懂,不學佛的更不懂,不懂就是外行,外行就不能生效力。通途法門,斷了見思惑、塵沙惑、無明惑才能成佛,淨土法門不必斷這三種惑就可成佛,這道理誰能懂?既然不懂,就很難對淨土法門起信,不信怎麼辦呢?要找證人。外行不能證明,外行開口就是外行話,必得找內行懂局的人來證明,什麼人才是內行的?初學佛的人一品惑未斷,還是糊里糊塗。證了羅漢果也還糊塗,因為羅漢只斷見思惑不在生死中輪迴,還是不完竟。中乘緣覺比羅漢聲聞高明一些,他也不懂淨土法門。比緣覺還高的菩薩,也不全是內行,華嚴經是特別對高等菩薩說的,菩薩對淨土法門都不能算內行,何況是博地凡夫,有些凡夫說他懂淨土法門,那有這種道理。學佛必須謙恭,孔聖人教誡「謙受益,滿招損」孔聖人自己學琴於師襄,可不能說我有年紀了,你來教我彈琴吧!即使學生比老師多活二百歲,是學生就得對老師恭敬,現在學佛的人一知半解,甚至連半解都談不上,就狂得不得了,這是得了不治之症。

這好比種植物結果,種豆子結豆子的果,種蘿蔔結蘿蔔的果,種西瓜結西瓜的果。蘿蔔比豆子大,西瓜又比蘿蔔大,佛果就好比最大的西瓜,而我們連豆子都比不上。又西瓜不同於豆子,但是與其他西瓜相同,所以說佛佛道同,成佛就懂佛的果位,才能出來當佛的證人。

成佛的條件是慈悲,慈是對一切眾生都愛護,悲是一切眾生有痛苦都替他解決,要慈悲眾生必得自己先覺悟,有智慧才不糊塗,若自己還糊塗怎麼給人當證明?智慧、慈悲是成佛的條件,阿彌陀佛成佛了,就得找佛來證明往生這件事,不是證明其他的結果,其他的果,大家都懂得一點,唯獨往生這回事,大家都講不上來。有生應該就有滅,但是今人難以相信的是往生後卻是不生不滅,能徹底的不生不滅就成佛果了。佛說了往生的道理,一般人聽不明白,得找證人,能替佛當證人的也要證佛果的才算內行。

深心的第四條是「釋尊說教,絕無虛言」佛有無量無邊,為什麼這裡只提釋迦牟尼佛?因為釋迦牟尼佛是我們娑婆世界的老師,我們修行淨土往生都是根據釋迦牟尼佛說的。有人不懂這個道理,誤以為娑婆眾生念阿彌陀佛是念乾爹,放著釋迦牟尼佛不念,卻找阿彌陀佛。他不知道,念阿彌陀佛往生極樂本來就是老師教我們的,我們照著老師的話做,難道錯了嗎?「說教」就是將往生的道理說出來,佛說往生的道理「絕無虛言」絕不是空話。

有人會問,每一尊佛都有智慧慈悲,他們為什麼不與阿彌陀佛一般也製造一個極樂世界,把大家接去,這多省事,何必這麼麻煩出來當證明?這要多讀書,只讀半刀衛生紙,就說是念了三藏經典,這真是笑話。在釋迦牟尼佛當教主的娑婆世界,一個小世界各有東西南北四大洲,地球叫南瞻部洲,北邊是北俱盧洲,這一洲的眾生什麼都有,他們不信佛法,感覺不出有生死的痛苦,你去跟他們講往生的道理,他們聽不懂也不接受,所以說法必得契機,針對他的毛病說什麼法藥,他沒這種病,你說法他不接受。譬如現在勸大家不要吃味精,甚至玉米也吃不得,這在五十年前沒這一套,說這個就是廢話,因為那時的味精不加毒藥,所以一個時候說一個時候的話,要對症下藥。世界是無量無邊的,眾生的心識也千變萬化,若不懂這個而呆呆板板的,當個書呆子那能做什麼事情?現在我們吃這些有毒的東西是活該倒楣,但這不是國家的問題,不能一味的責備政府,換你去當總統也一樣辦不了,全世界都有這個問題,所以說話做事必得要看機緣啊!

每一尊佛有他教化的世界,他領著那些世界人民的心理,都不一樣,若只拿一個法門,到處教,就忽視了契機。所謂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佛發的願力還得要正合該處的風俗,在佛經有云,在別的世界修行,修行十年不如在我們娑婆世界修行一年,這話怎麼講呢?因為娑婆世界的眾生叫強難化,意見紛歧,講什麼也聽不進去,娑婆世界眾生若肯聽,平心來修,用一天的功夫要比其他世界眾生吃的苦多,所得功德也比他方世界眾生大,他方淨土的人一聽佛法就信受奉行,很容易學。所謂不受魔難不成佛,能在多魔難的娑婆世界修一天,當然就比別的世界修得多,但是有多少人能掃除魔難平心來修呢?

願力不同,辦法就不一樣,淨土法門為什麼叫難信之法?因為修一般法門要三大阿僧祇劫才證佛果,但是淨土法門只要七天就可以成就,一旦往生極樂就可以當生成佛,有人就會懷疑:那有這麼便宜的?也有人認為:阿彌陀佛造一個極樂世界,既然是造作的就是假的。其實那一個世界不是造作的,阿彌陀經說得很明白,皆是阿彌陀佛欲令法音宣流變化所作,佛說得很明白是「變化」,那不就行了嗎?

乙五、十方諸佛證勸苦心

諸佛是十方三世一切佛,證是當證人證明,勸是勸人去幹。證明淨土法門七天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證明別的,專證往生一點都不假。勸眾生念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也不是勸別的,專勸眾生信受奉行淨土法門。證勸這兩個字一點都不空洞,為何要十方佛證勸呢?為著這個法門是難信之法,大家不信,所以諸佛出來作證明,這是諸佛的苦心。苦就是慈悲的悲,每一尊佛都有苦心,要大家好,至於眾生明不明白佛的苦心,肯不肯照著佛的話做,這佛沒辦法,他只能發這個心。其他世界的佛,他的願力沒有造一個世界,只有阿彌陀佛有,有這麼便宜的法門,你們怎麼不去修呢?這是諸佛證勸的苦心。

乙六、依教奉行絕不會錯

淨土法門難懂,難懂就得依聖言量,依著聖言量絕對錯不了,要是經錯了,那就是佛說錯了,佛說錯了,他怎麼算是佛呢?怎麼算覺悟呢?

學佛的人判斷事情有三量:現量、比量、聖言量。對於現在前境,擺在眼前的事情,用現量判斷,便知真假。至於不在眼前的境界,要認知是什麼東西,可以用比量判斷。如果現量、比量都不會用,就依聖言量判斷,經上的話叫聖言,聖人能說欺騙人的話嗎?照著經上佛說的話去做,絕不會錯。

乙七、菩薩智不及佛說法

菩薩有三賢十聖,十住、十行、十回向是賢人,登地菩薩就是聖人了。初地不懂二地的境界,到了五地、六地也不懂佛境界,上頭還要修很長的時間才可以成佛,所以說,菩薩的智慧還夠不上出來當證明,非得佛才能夠出來證明帶業往生。

乙八、聲緣不明往生之理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伏惑,不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要想了脫生死必得斷惑,那修淨土法門就不斷惑嗎?要斷,不在娑婆這裡斷,在這裡斷不了,不但是我們斷不了,這一些老修行也斷不了,為什麼呢?仁王護國經云: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唯佛一人是斷盡惑的,才到常寂光淨土,除佛以外都還沒有斷盡惑。在彌陀經也有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執持名號念阿彌陀佛,到了臨終時,阿彌陀佛來接引,這時念佛人要心不顛倒,才能往生,心裡要是顛倒了,就不能去。斷了惑才可以心不顛倒,可見往生的人都是未斷惑,帶業往生的。有顛倒就是惑,雖沒有斷惑,但是伏住惑了。在娑婆很難斷惑,三賢十聖住果報,到了登地還有「三細」未斷,登地菩薩叫歡喜地,還有歡喜就是俱生執著未斷盡。今天我們只要抓往聖言量信願念佛就能成功,抓不住聖言量,那就得費三大阿僧祇劫的時間來斷惑,誰能活三大阿僧祇劫啊?不要說三大阿僧祇劫,誰敢說能再活三十年?

乙九、異佛見解皆是魔說

我們在學佛這一回事上還都是幼稚園的程度,這是實實在在的話。到了登地,每一地都證不一樣的境界,因不一樣,緣不一樣,果也不一樣,能明心見了本性,這時斷一分無明惑,見一分本性。要明心見性必得了解「惑業苦」,惑業苦在第八識是分不開的,叫「三細」。三細是同時具足的,沒有時間前後,與第八識不分隔的。如伊字三點或香爐三足,少一點就不是伊字了,香爐少一條腿也立不起來。登地菩薩雖是聖人,但是上面還有九個階級,這九階級的境界他也不清楚。往生的道理,菩薩多少相信一點,知道淨土宗可以不斷惑而不墮惡道,並不反對,但是智慧還不及佛,還不能夠徹底了解淨土法門,所以釋迦牟尼佛說淨土法門是「難信之法」。

淨土宗發的願是「帶業往生,乘願再來」乘願再來幹什麼?來度眾生。乘願再來的菩薩怎麼個度眾生呢?當高貴的人物,作長官,作總統,不但不墮惡道,連壞地處都不去,一生下來就是高貴的。若生到壞處,先是窮毛一個,經過一番努力而發達的,就不是乘願再來的,這個道理經上有。下次再繼續講淨土安心法門「深心」其他項目。




2014年4月26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開示 做好事為什麼會下地獄


悟顯法師開示

做好事為什麼會下地獄
有居士請問:「現代有人要印自行標點的乾隆大藏經,不知可否助印?如不如法?我很想修福、有智慧,請問該怎麼做」?

自行為乾隆大藏經標點,這是不如法的,你想要修福、想要有智慧,那就不能參與助印,這個是破壞佛法。為什麼當初祖師大德在編纂乾隆大藏經時沒有標點?這一部大藏經編纂的緣起,是雍正皇帝發起的,雍正皇帝是一位有開悟見性的人,是一位難得的大德,他發起編纂這一部大藏經,是依明朝的永樂北藏來作底本。在編纂的時候,他不加入標點,這是把開悟的機緣,交給每一位想學佛的眾生。因為如果你一標點,那裡面的意思就定死了,你的悟門就沒有辦法打開,會把你的慧命給斷掉。

現代的人不像古大德一樣有智慧、有修行、有證量,所以沒有辦法給大家指一條明路。換句話說,真有修行的人,是不會去作標點這件事,因為他比誰都更瞭解,應要怎麼樣才會成就,即使古德出現在現代,他也不會要標點。中國的文字很妙,相信大家都有聽過有一首詩叫:「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這段話就有七種的標點方式,這七種都說得通,世間法尚且如此,何況佛法!那在佛門也有這類標點的公案,在溫州仙岩的安禪師,人稱安楞嚴,他非常喜歡讀楞嚴經,有一天他心血來潮,把「知見立知」這一段的標點改一改,他不照以前的方式標句讀,一般是「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這是一般的讀法。他把它改了一下,「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他就從這裡大徹大悟,明心見性!

所以絕不能擅自加入標點符號,每個人的程度不一樣,開悟的機緣不一樣,要是把它標死了,那後人的慧眼就被你給瞎掉了,這都有嚴重的果報。不去做還沒有事,做了你就會下地獄!將來你想要開悟都很難,想要成佛都不容易!乾隆大藏經是中國現存最完整的一套漢文大藏經,當印經如果碰到有疑義、出入的時候,都會去參考龍藏;你沒有修證,你標的標點不能作為後人的參考,甚至還有可能因為標點的問題,使整部經義令人完全錯會,就像有一首賀詞,它原來的意思是:「新年好,霉氣少,不得打官司,養豬養成象,老鼠全部都死光。」本是一段好話—祝賀詞,可是標點標錯了,就會變成:「新年好霉氣,少不得打官司,養豬養成象老鼠,全部都死光。」所以你要是標錯句讀,那整部經的意思會全部搞錯。經典裡面有說「空義」、有些說「有義」、有說「非空非有」、有說「亦空亦有」、有「四義俱說」、有「四義俱泯」……,經典裡面的道理深廣無盡,後人怎麼能恣意妄為!一旦這樣大量印刷,後世的佛弟子看到,根本沒有辦法成就。乾隆大藏經是要作為參考用的,你如果自己想要受持,你可以自己抄錄出來,自己標一些句讀標點;印龍藏是要保存佛教的經典,不是個人自己閱讀的本子,所以不能標句讀,這一點非常的重要。

所以,想要修福、想要開智慧、想要了生死,這部自行標句讀的藏經,你不要去參加助印,這過失非常的嚴重,如果他還送到全世界去,那這不是在護持正法,而是在毀壞佛教。我以前看過佛在經上有預言,只是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發生,沒想到在我們這一生竟然看到了!佛在經上講:末法的時候出家人不懂得句讀,隨著他自己的意思去標點、去作句讀,導致佛法面目全非……。所以你講的,這些要在大藏經自行標句讀的這些出家人,正是佛所喝斥的,那是魔世比丘,是來毀壞正法,我們佛弟子不能沒有正知正見,不能跟他同流合汙,更不要參考這部自行標點的藏經,聽說裡面還很多的錯誤。所以想護持正法,就要有相當的智慧,要求佛力加持,讓你印對經典,想要護持正法,你要找對地方,不然本來發好心,卻好心做錯事,好心做錯事一樣是有果報、有過失的。這件事同修們都應該要清楚。



2014年4月25日 星期五

淨土安心法門(六)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六)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淨土宗說帶業往生,帶業這兩個字不容易講,把三藏十二部都看完了,才能清楚帶業往生的道理。往生為何還帶業呢?除了佛才不帶業,菩薩以下往生都是帶業的。往生只有淨土宗有主張,別的宗派並無往生這回事。往生是生到那個地方去?凡夫是生到六道裡去,在畜生、地獄、餓鬼中轉,念佛的人,則往生極樂。往生極樂得發三種心——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現在談到深心。

往生的生,大家懂嗎?生就是生出來,有生就有滅,有生就有死,中國外國幾千年來有不死的人嗎?要不死得不生,不生就不死,而成佛前不知要生生死死幾萬遍。因為除佛以外沒有不造業的,既然造了業就免不了生死,但是往生極樂特別,可以不生不死。有人說:這真便宜。雖然便宜,但是一萬個人中找不出一個人懂得的。往生的道理不懂也可以往生,因為有阿彌陀佛的大願攝眾往生,阿彌陀佛不生不滅了,他也發願要讓往生的眾生不生不滅。

阿彌陀佛成了佛,具足無量神通,能變化一切,他什麼都會製造,佛當工程師,特別製造一個世界,他製造這極樂世界要幹什麼?為了接引眾生往生,叫我們死後到那個世界去用功,到那裡再去破三惑——第一步破見思惑,第二步破塵沙惑,第三步破無明惑,去了這三種惑就能成佛。

佛雖然造了極樂世界,但是我們自己去不了,就好比要去美國,沒有搭飛機也去不了。念佛的人臨終必得阿彌陀佛來接引,你在家中坐著等,佛就來接引你去西方極樂世界,不認路也沒關係,是佛親自來接引啊!學淨土宗就這麼便宜。

淨土宗修行必須依據阿彌陀佛說的尺寸來修行,佛所說的話就是聖言量,量就是尺寸,佛說的尺寸一點都錯不了,你到什麼程度你才懂什麼,不到程度跟你說,是空話。譬如在幼稚園不教算數,偏去跟幼稚園學生談微積分,多麼好的教授來講,幼兒能聽得懂嗎?反之,到了大學,你還跟他講幼稚園的小貓叫小狗跳,他還能接受嗎?我奉勸諸位,你今天只要學聖言量就可以了。又佛教分顯宗、密宗,普通宗、特別宗,這是一般說法。更深地說,也沒顯宗,也沒密宗,也沒普通宗,也沒特別宗。這阿彌陀佛六個字就是密宗,不然,為什麼在別部經翻譯作無量壽,獨獨彌陀經翻成阿彌陀?

修淨土,最低限度要念阿彌陀經,經中每一句都是佛說的,皆是聖言量,因為這部經名是佛說阿彌陀經,沒別人說的,皆是佛說的話,佛說的話就是聖言量。經中所說都在表現佛理。例如佛法有真、假、中三諦三觀,空是真空,有是假有,中是真中有假,假中有真;真有真的辦法,假有假的辦法,但是都偏於一邊,學佛就要學中道。就如大的寺廟都有三個門,以前的衙門也是六扇三個門,寺廟的門要念作「三門」,到後來念錯了,才叫「山門」,請問:山在那裡?這三門事實是一種表法,看到這三門就明白佛法是講空有圓融的中道,這可以在經上查到,並非我在造謠的。為什麼寺廟三門擺個樣子,眾生看了就能明白佛法?因為說法,有用嘴說法,有用物體說法,極樂世界完全是用物體說法,所謂五塵說法,不必用嘴說法。有人懷疑問說,在阿彌陀經,阿彌陀佛沒講一句話。有這個疑問的人,是沒把經文念明白,不懂彌陀經的表法。總之,要念彌陀經,能全部看懂那就不得了,若沒辦法全部看懂,能拿經中的一句,遵照去做,也一定得利益。

彌陀大願,攝眾往生,阿彌陀佛的大願有四十八個,別人即使發四十八願也不算大,怎麼不算大呢?因為只有阿彌陀佛有這個願,阿彌陀佛他成了佛,斷了惑業,他又令眾生通通不造業,這就難了。這個力量很大,所以叫大願,這個願力是要讓眾生不生不滅。而且還親自來接引,這也是大願,因為像生到東方琉璃世界,藥師佛並不來接引,要自己去。諸佛當中唯有阿彌陀佛特別,他來接引,所以畫西方三聖像,除了極樂世界圖中阿彌陀佛是坐著的外,在我們這個世界所繪的西方三聖,都是站姿,若塑成坐的就是錯的,站著就是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往生的表相。

彌陀的大願全都是為攝受眾生往生極樂,所以我們念佛是要「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願以這堂功課,回向莊嚴西方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念佛是全為了往生。既只為往生,所以淨土法門稱不回向法門,我們念佛用不著回向,因為我們念佛不作別用,專在往生。

修淨土法門,除了念佛之外,還可以用「憶佛」,憶字全在觀想上,譬如我今天看你們這些人都是諸上善人,都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的,有這個憶的功夫,我的心理就不一樣了,於我有大好處。

往生的道理,必須成了佛才知道,唯有佛才真正相信彌陀大願,所以只有佛有資格出來證明,證明這件事一點都不假,連登地菩薩也還不能當證明人,(初地菩薩叫歡喜地菩薩,還有喜,就是有情眾生),只有成了佛才不說假話。

對淨土法門的信心,要「甚至諸佛再來,決不改此心」,就算是這一些在阿彌陀經上勸證的六方佛來說:我從前向你證明的那些不算,還有比這個法子更便宜的。即使這些佛來講,我們也不聽,因為普通人都不說兩番話了,何況是佛,怎能打誑語呢?就算是釋迦牟尼佛、阿彌陀佛來說有別的方法,我也決不改此心。你向佛說,請您向別人說吧,我已發了往生極樂的誓願了,我決不改此誓願,有這種精神,叫「深心」,有這個心,那就無事不辦。孔子說:「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意謂在三軍的威嚴陣營中,可以把他們的元帥奪過來,但是一個立住志向的匹夫,你卻沒辦法叫他改變志向。對往生有深心決信,心就安住不動搖了。

下次接著講淨土安心法門的深心。




2014年4月24日 星期四

悟顯法師開示 不見他人過與道即相當


悟顯法師開示
不見他人過與道即相當
《六祖壇經》講到:「不見他人過。與道即相當。」所以一個學佛人,眼睛乃至六根,不要向外攀緣,老是想:人家對我的想法如何?對我的看法如何?常常想著人家的過失、人家的錯誤,那你的心永遠都不會清淨。你念佛想要得到清淨,就要把染緣放下,這染緣不在別處,就在你這一念攀緣的心沒有息滅。
每個人之所以在娑婆世界輪迴,都是因為有我相,想要讓它能夠息滅,你這念「我」就要放下,放得愈小愈好。不要常常見人家的過失,以為自己很如法,在《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釋迦牟尼佛教誡我們:不是你看到人家的過失,就代表你很如法。學淨土的人眼睛要開三分目,眼觀鼻、鼻觀口、口觀心,這就是叫你收攝,你的六根不要再往外攀緣,不要見到別人的過失,《六祖壇經》講到:「若見他人非。自非卻相左。」見到人家的過失到處講,希望大家認為你是正確的,你是如法的,這就是自非卻相左,「左」就是墮落的意思。所以很多學佛的人都忽略了這一點,每天口裡念佛,心裡存著許多的垃圾,不願意放下,還把垃圾當作是寶,幾十年前的仇恨、不順心、不如意的全部都存在心裡面,這樣念佛念幾十年都沒有用,何況是不念。
我們觀察:一個念佛人要能夠自在往生,一天最起碼要念四萬聲佛號。以前的祖師,像永明大師,每天十萬聲,然後還有一百零八堂佛事,這才成就了永明延壽大師,他訂這麼多功課,讓自己的心是清淨的,沒有時間去攀緣,更沒有時間去講是非、去說人家的過失、毛病。所以聽經是要檢點自己,不是天天去想著別人有沒有順我、有沒有聽我的話,他對我的看法如何……,這些都是我執,都是我相。你的我執、我相,天天現行、天天在增長,還以為自己是個修行人,是個學佛人,其實佛不承認你。所以《發起菩薩殊勝志樂經》裡面講得非常多,都是不論是在家、出家、佛門四眾弟子,現在學佛所有的問題,你修行的盲點都在這部經裡面。這部經是由彌勒菩薩發起的,「彌勒」翻作中文叫做「慈氏」,代表佛以無盡的大悲為眾生宣說,說出我們的過失、毛病。彌勒菩薩是修習唯心識定成就的,代表的是叫你從你的心意識,也就是從根本開始轉變。所以要從心轉煩惱,才能發起菩薩殊勝志樂。你想要做佛、你想要成菩薩,世間人講當個聖人、當個賢人,那要從你的心識開始轉。因為諸法從心所現,從識所變,是心現識變,從這裡下手,從這裡用功,你念頭轉過來,業障自然就消掉,這叫「發起菩薩殊勝志樂」,「志樂」就是要求無上道,要從那邊下手。所以這部經相當圓滿,對我們有很大的幫助,每位同修都要多多讀誦,尤其是讀誦大乘的經典。
像現在在講《無量壽經》,這部經你最起碼要讀三千遍,沒有三千遍不會熟,三千遍是最基礎的。你沒有讀三千遍你聽經聽不懂,不會得利益,每天念佛最少也得兩萬聲至三萬聲,你才能說你對於西方極樂世界有一點點信願行,才是真正想要學。如果不願意讀《無量壽經》、不願意念佛,那每天對著佛菩薩像面前發願,說願生西方淨土中,這是假的。你天天騙佛騙到後來就下拔舌地獄,念佛人的一百種果報,念佛最後念到下地獄,只因念佛不轉心,不願意改,貪瞋癡依舊,那你心裡面運行的還是貪瞋癡,其實你現在就在地獄法界,不用等到生命結束後才下地獄!你這一期生命結束的時候,自然隨著你心裡面的業,到三惡道去受生。這就是「口念彌陀心散亂。」不是真正心裡面具足信願行的稱佛名號。修行修假的沒有用,修行不是對佛菩薩交代,不是對同參道友交代,不是作樣子而已,完全是看自己,有沒有全部收攝回來,看看自己的過失、毛病,還有哪些沒有改正的,還有哪一些沒有做好的?這叫「都攝六根」。很多人知道,念阿彌陀佛的時候要都攝六根,但他不念的時候六根往外攀緣,並沒有攝住!
有些同修佛號念不下去,所以要你讀經,如果經又不願意讀,那真無藥可救,誰都沒有辦法幫你。既不讀經、也不念佛,要轉煩惱是非常困難的。所以希望每個人回去,都能夠讀誦《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這部經是五種原譯的精華。每天佛號不要間斷,念兩、三萬聲佛號很容易,可是怕你們沒有辦法做到,所以標準再往下降,降成一萬聲,最少一萬聲,不能再商量了,少於一萬聲那要趕快加功用行,先把佛號念成習慣,沒有念習慣,你時時處處會忘記,忘失正念是名魔業。你忘記了佛號,《華嚴經》講:「離經一字。即是魔說。」、「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是名魔業。」所以當你心中沒有佛號,你做的事情叫做魔業。
佛號就是菩提,就是一念覺,是無量覺,你忘失了這一念心,所以你就在境界當中,天天起煩惱。眼見色,對色起煩惱。耳聞聲,對音聲起煩惱。六根對六塵,天天處處都在起煩惱,沒有一刻是間斷,所以你是念念夾雜。《十善業道經》講:「不容毫分不善間雜。」後面才說到:「是即能令諸惡永斷。善法圓滿。」有一絲毫的夾雜,你的惡沒有辦法斷掉。所以佛號要念念相續,無有間斷,身語意業,無有疲厭。這才是修行人的樣子。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淨土安心法門(五)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五)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雖然列出表來,還得有人講,沒人講還是看不懂。我們現在不是講華嚴經嗎?怎麼說到「彌陀大願攝眾往生」呢?淨土法門就在華嚴經上,沒有華嚴經就沒有淨土法門。這些年來,我們大家都念阿彌陀佛,諸位可別怪我,你念的阿彌陀佛不大管事,說句痛快話,等於沒念。大家都知道阿彌陀經上說得很明白,是要念到一心不亂,你們諸位那一位念到一心不亂了?你若一心不亂了就用不著我講了。

彌陀就是阿彌陀佛。「大願」,願是個人的誓願,心裡想做樁什麼事情,就發一種誓願。彌陀的願是大願,怎麼個大法呢?什麼佛的願都沒他的願大,他的願叫四十八願。其他佛發十願、二十願、三願、兩願就完了,阿彌陀佛普願是四十八願,很大了。你把藏經找找看,有沒有比四十八願多的。四十八願裡頭要緊的是什麼呢?「攝眾」,攝是把大家包起來,不使散開,把誰包起來?眾生。眾生指誰?從我們這種博地凡夫,直到十地菩薩,都叫眾生。有人說:菩薩還叫眾生嗎?還沒成佛都叫眾生。「往生」,是接引去西方極樂世界。這「彌陀大願,攝眾往生」八個字,在我聽來是重要得不得了,在你們聽來是毫無味道。你要是懂得,就了不得了,不懂就不知味道。大家要小心,在六道中頭出頭沒,好像在大海中忽然冒出頭來,但身子仍在海中,再一個浪打過來,頭下去身子又上來,頭出頭沒,永遠受苦,你聽了這話,還高興地說:啊,真好!那就是得了不治之症,糊塗到所以然處了。

講到這裡,大家懂了,當然很好,不懂,若照著這話去辦,也能成功。不懂,又不照著所說的話去辦,那就沒辦法了。古時有個公案,某人生病叫醫生來看,醫生云:你這個病只能再活一個時辰就要死。病人云:喔,還有救嗎?既然還有一個對時可活,那當然還有救,那請醫生告訴我得了什麼病?醫生告訴他病情了,醫生說:可以吃藥了。病人問:不行,請醫生告訴我這個病怎麼得的?醫生又向他解釋得病的原因,然後說:明白了嗎?可以吃藥了吧。病人說:等會兒,請問這藥吃了怎麼好法?醫生又解說一番,病人問:喔,還不錯,但是,藥從那裡來的?醫生再向他講藥從那裡來的,還沒說完,時辰到了。這公案我可不只說一次了。

我在這裡講經,沒有我的一句話,皆是經上所有的,經上沒有的,祖師的註子沒有的,我一句也說不出來,我沒這麼大的學問,你若認為我說的不對,那是祖師錯了,祖師聽的是佛菩薩的,是佛菩薩說錯了,那你是佛菩薩的老師嗎?

我先說一個當生能辦得到,辦不到的我就不說。真理,什麼是真?不添東西就叫真的,它自然就有,謂之真。佛法說真空,空裡頭什麼也有,叫假有,凡是有的皆是假的。心經:空即是色,色即是空。那麼我們學真還是學假?佛要我們學中道,佛講中道,中國孔聖人也講中道,你們大家做得到這個中道嗎?你迷上空,也不成就,迷上有,也不成就,你找到中,就成就了。中是心經上說的,我們成天念若念成耳邊風,那等於白念。想懂得佛理,就得研究,用現量、比量、聖言量量事物。紙,你就說這個是紙,不說成蠟燭,就是現量。現量不懂,就用比量,例如夏天一聽打雷,就知道是陰天有雲彩。還有聖言量,聖人的學問到了頭,他的話你不信,那有什麼辦法呢?諸位只要按著聖言量走,當生就成就。

聖言量不懂怎麼辦呢?不必問,例如那個懂局的人說:你往那裡去跳吧。聖人叫你去跳火坑,你若跳下去就絕不是火坑,聖人叫你怎麼辦,你就怎麼辦,就行了。我的學問太少,我只有遵照聖言量,聖言童之外,我只研究而已,我知道我辦不到。

佛說的就是聖言量,那部經不是佛說的?「佛說阿彌陀經」,明明指出阿彌陀經是佛說的,既是佛說阿彌陀經,那一句皆是佛說的。佛說出來的,你要是天天說,你就成了佛的錄音帶,那你還了得。我是佛的錄音帶,佛說什麼我就說什麼。阿彌陀經云:「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今」怎麼講,今是不是就是現在?當下一動心就是今,若能這樣一句一句問,大家就增加學問了。

這一部阿彌陀經,皆是佛說的,佛說的不是聖言量嗎?有人說,這部經很長,這麼囉嗦。這部經一個字都動不得。金剛經、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為什不加上佛說兩個字?這部佛說阿彌陀經從開頭到結束,皆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沒有別人說的話。你聽釋迦牟尼說的,是聖言量;你聽阿彌陀佛說的,也是聖言量;聽十方佛說的,也是聖言量。無論如何,最低限度,你得念阿彌陀經,為什麼呢?因為這阿彌陀經一切皆是佛說的,經中有說到娑婆世界的,有說極樂世界的,有說十方的,有說三世的,複雜極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的話全都有。

這個彌陀經,你得先懂文字,任何一句皆是聖言量,你不必求講,求講就是有分別。既然都是佛說的,你遵照那一句都能成功,可惜,那一句我們也不聽。祖師說:阿彌陀經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要懂得阿彌陀經,必得把全藏經典都看完了,才能懂得。不懂得,你就照辦,這就是依聖言量。聖言量,你沒法懂的,你成了佛你才懂的,古德說:極樂世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盡。欲懂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境界,除了佛。佛與佛才懂得,不到佛的境界是不懂的,諸位成了佛嗎?

現在我們學佛譬如上樓梯,還在地下,剛抬了腿上了第一階而已,上頭是什麼境界不曉得。彌陀經上的每一個字,都難懂,例如:彌陀經說:「聞是經受持者」聽過阿彌陀經後受持,受是接受過來,持是不放鬆。這樣講來,諸位聽聞過彌陀經了嗎?占察經說:聽聞一經之後,必須受持。接受過來,抓住不放鬆,這樣才算「聞」。你要是光耳朵聽,沒受持,不算「聞」。大家不受持這個法門,那就是沒聽過阿彌陀經。
http://book.bfnn.org/books2/1200.files/image001.gif
彌陀經,你聽懂了,你就聽。聽不懂,慢慢地靜修也可以悟到其中的道理。試問,彌陀經你那一句聽明白的?例如:經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經文又說,東方亦有阿閦毗佛......南方世界有......西方世界有......北方世界有......下方世界有......上方世界有......獨獨東方沒有「世界」兩個字,這個文理是什麼緣故?這些地方你們注重了嗎?諸位最低限度必得念這部經。念一段,只要心裡不要亂跑,念一段,這一段就有多少聖言量。有人會說:我還不懂。凡夫懂得了,還叫聖言量嗎?聖言量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不到佛的境界誰也不懂。

怎麼說極樂世界是千經萬論,處處指歸?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說,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什麼叫念佛?什麼叫憶佛?念佛是念茲在茲。那憶佛是如何呢?我就是用這一句憶佛的功夫,西方極樂世界,一切皆是阿彌陀佛變化所作。我每天早晨作功課是念佛,怎麼念呢?口念耳聽,這個很要緊,聽你自己念的佛號,聽不清楚就是亂了心。憶佛是功課做完了,看見什麼都是阿彌陀佛之所變化,與念佛的念茲在茲不一樣。

憶佛就是變境界,你個人會變了境界,好比你們讀書人臉上就有書卷氣,並不是臉變成書本子,而是氣質變化了,你們現在多少有變樣了,臉上就有道氣,我看得清清楚楚。

我修淨土,淨土以外的禪律密,我都學過。有人會說,那您是飽學之士啊!我是糊塗蟲一個,那個我也不成功,這不是自謙,是真糊塗,不管如何,你們記住憶佛就成功了。





2014年4月22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開示 改習氣的好方法


悟顯法師開示

改習氣的好方法

學佛入門的課程內容相當豐富,來參加的同修大家都能感受得到,先靜坐,再出聲念佛,或是慢速經行,或是緩慢的禮佛,對你的身心有莫大的助益。相信大家都獲益良多,也都感覺得到修學淨土法門的殊勝。其實修學淨宗確實要像「學佛入門」裡面的課程,來循序漸進的學習,不能躐等。很多人心沒有靜下來,就直接跟著佛號在念,所以在念的時候他的心還是很亂。我們建議每位同修在共修以前,都能提早到,目的就是讓心先靜下來,把心靜下來再來念佛,就不會一支香念下來,都是妄想、都是雜念。以前的道場,佛七共修一開始,就先唱蓮池讚,誦《阿彌陀經》,唱讚和誦經的目的,就是幫助大眾把心安定下來,而後才起腔唱讚佛偈,接著再來一天的念佛。我們無始劫來的習氣,要怎麼樣才能夠消除?就是要靠念佛。起初念佛要是能夠注意到技巧,佛號就會念得很好,會念得法喜充滿,之後這些技巧也不會在意了。有些人太在意念佛的技巧,在意到變成執著了,這樣也不對。剛開始需要有一些善巧方便,幫助你把心安住下來,之後你就自然而然地念,不是一直在事相上去執著,但也不會廢除了事相,它是很自然的,心裡不會在意,但事相上也不會廢除。

要斷除煩惱習氣就要用對方法,先要檢點自己的習氣有沒有消除。什麼叫「習氣」?講到習氣,每個人都會認為自己有,但是起現行的時候自己不曉得,不但不曉得,還把那習氣當作是自己,任著自己的貪、瞋、癡,任著脾氣去發揮,在這當中你就不得自在。「習」就是業習。用比較通俗的話來講,從無始劫以來累積的錯誤習慣,叫「業習」。「氣」就是氣氛。你的業習能感召三塗輪迴的氣氛,所以叫習氣。要了解習氣不外乎貪、瞋、癡,微細的就是你的見思煩惱、塵沙煩惱、無明煩惱。貪、瞋、癡是意業。粗重的表現在外,身業是殺、盜、邪淫。口過是妄言、綺語、兩舌、惡口,這些展現出來在身口意,就是十惡業。佛在經上告訴我們,這習氣歸根結底是虛妄、不是真實的。

大家看自己的煩惱從哪裡來?如果從外面而來,那遇到一樣的境緣,大家應該起同樣的煩惱,但事實不是這樣啊!所以煩惱不從外來。那還是你心裡面本來就有?如果本來就有,那就不用遇到境緣才起煩惱,所以也不在心裡面。那是不是心攀緣境,心境合會起煩惱?也不是,因為境界不在內也不在外,合會怎麼會有煩惱?從這裡就知道習氣本空、煩惱本空,所以煩惱起來只是一個妄念。如果你不明本心,不知實相,你就會認妄想為我,認感受是我,認想念是我,這樣不斷的堅固認為下去,就積成煩惱習氣,造成了六道輪迴,形成現在的山河國土大地。這個世界就是自己這一念妄心堅固相續而來,但歸根結底,這念妄心本來沒有,所以用一句佛號就能夠轉得過來,這方式非常巧妙,只有上根利智的人能夠一下信入。什麼是上根利智?就是不容易掉在煩惱裡面,不會被境界束縛住,這是上根利智。還有一種下愚之人,就是他能相信,他不一定有很高的佛學造詣,或是很高的知識,根器也沒有很好,但他就是老實念佛修行,佛號一句接著一句,念的當下,他的心從凡夫心就轉成如來心。凡夫心跟如來心在理上講是完全一樣,可是在受用上就大大不同。凡夫心就是認妄為真的心,也就是把虛妄的當作是真實的,把煩惱業習當作是真有的,這心就叫凡夫心。如來心就是一般常講的「般若智慧」,它能夠直接看破煩惱。

所以要斷除你的業習,要先知道習氣是什麼?用什麼來斷?這樣就能夠明瞭念佛是最好的方法,勝過參禪、勝過學教,勝過學止觀。蓮池大師明白這道理,所以講:「三藏十二部。讓給別人悟。八萬四千行。饒與別人行。」這些經教、行門統統放下,心裡面就是念一句阿彌陀佛名號,就能轉凡成聖。所以淨土宗稱之為難信之法,念六字洪名就能成就,一般人不願意相信。不要說一般人,即使是講經的大法師,著作等身的大德,或俗稱的高僧,他們也不一定能相信,甚至還要毀謗,還要懷疑,說阿彌陀佛是太陽神,觀世音菩薩是水女神,其實是他善根不夠好,不明白這裡面含著極深的道理。你念佛就能成佛,所以念佛是轉變業習最快的方法,原因就是「業性本空」。煩惱習氣是徹底虛妄,不在內、外、中間三處。那你為什麼現在感覺有,這就是妄心在作祟,怎麼轉這個妄心,用佛號來轉是最快的。所以古來祖師,或禪宗大德開悟以後,為什麼要念佛,就是曉得這裡面的道理,雖然已開悟,可是習氣還在,禪宗祖師有智慧,曉得用念佛的方式,自、他二力並用來轉煩惱是最快的,即使煩惱沒有斷盡,也能夠帶業往生。

總的來說:修學佛法要能夠檢點。大家都曉得自己有業障,很想消除它,但是不知道業的體性是什麼,所以就一直認為它是真真實實存在,實際上佛在大乘經上講:業根本就不實。龍樹菩薩的《中觀論》,就是要告訴你:妄想本空,境界非有,要怎麼樣來成佛?就用一句佛號。

龍樹菩薩是歡喜地的菩薩,歡喜地是地的菩薩,在他的《菩薩論》裡就是導歸淨土,《菩薩論》是《華嚴經》的註解,龍樹菩薩有這樣的智慧,所以告訴我們成佛的密訣,大家一定要相信,千萬不要夾雜,你一念認妄為真這就是夾雜。何況你還要再去看這些世間法,妄想用世間典籍來斷除煩惱,那就不光是動一念,早就落到二念、三念……無量念去了,都是落在生死中。歷代的祖師大德告訴我們直接念佛就可以。夏老居士講:「三字真傳老實念」。夏蓮居老居士是通宗通教的大德,臨終時坐脫立亡,他把一輩子的修行經驗傳承給我們,我們當然深信不疑。今天雖然大家知道了這道理,但還是要靠你們自己去用功,這件了生死、斷煩惱的事情,沒有人可以替代,沒有人可以幫助你,只有靠自己念佛、自己用功才能夠解決。




2014年4月21日 星期一

淨土安心法門(四)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四)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甲二、深心

深心,深是一個講法,心是一個講法。深是以水的深作譬喻,水深水淺,有限度嗎?深是因為有淺比較來的。心並不是胸腔裡的肉團心,心是性一動謂之心。深心這個表,旁邊括著兩個字——決信,為著大家不明白,所以用決信兩個字來註解。心的深淺,是以信的深淺來表現的。信,有的深,有的淺。有人說:我信得很深。請問:你信得很深,怎麼個深法呢?決信,有這「決」字就不一樣了。如同開會表決,一表決,就不能改了,決定就不能更改。咱們的信有沒有更改呢?在臺中,這三十年來,那一位決信了?若是決信就是志求往生,不幹第二條了。若不能決信,臨死時不能往生,怨誰呢?是彌陀不靈?還是觀者不靈?是你自己不靈,心中不決信,只是表面作樣子。

這張表是根據善導大師作的觀無量壽經四帖疏編的,這部觀無量壽經四帖疏簡單好懂。至於完備與否,那是祖師作的,我不敢批評。觀無量壽經另外還有一部知禮大師作的觀經妙宗鈔,歷來祖師極為讚歎。我們為什麼不按妙宗鈔講呢?諸位以後功夫到了,再把妙宗鈔從頭看到尾,若都明白了,三藏十二部就都會講了,因為三藏十二部也離不開渺宗鈔。以前有人認為妙宗鈔太繁雜,可以減除一些,蕅益祖師說:一字不許動,動一字全體就錯了。可見妙宗鈔的高深洪博。

四帖疏和妙宗鈔如何不一樣?四帖疏單講往生極樂的原因,妙宗鈔把什麼因,什麼緣,什麼果,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什麼時候生那一品,配得清清楚楚。通通都講,那就太複雜了。程度到了再看,遇到會講的,你再請教。四帖疏這個表雖然列出來了,仍要我來解說,但要聽得懂我這一套,也得相當的功夫。

乙一、自身罪惡纏縛凡夫

身有胎生、卵生、溼生、化生之身,你的自身是那一類的?你今天有這個人身,但是萬法無常,你死了再變化,還會是個人身嗎?今天的身體也和昨天不同,老少男女,醜美貧富隨時變化。只要是動物,一生下來沒有不造罪的。一生下就得呼吸,空氣裡有多少小動物,呼吸時就殺了多少生命,喝水時也喝進去數不清的生物小蟲,所以一下生就在造罪,造罪的機關就是身。幹的事小,造的罪小,幹的事愈大,造的罪就愈大。大家看歷史,誰覺悟過?凡是歷史上開闢天下時,都得殺人,不殺人不能開闢天下,奪了人家的天下,還怕他家的後代再來報仇,就抄他的家。歷史上被滅亡的皇朝,沒有不被抄家的,待以後你亡國,人家也抄你的家。事實擺在那裡,自己一點都不覺悟。總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善惡報不能相互抵消,所以在六道裡頭出頭沒,這有誰會覺悟呢?只有成佛才能解脫。這是「自身」的情形。

罪惡纏縛,你的身子是五蘊聚合起來的,五蘊這些東西都在造罪業。四大五蘊就是繩索,把你捆起來,這個誰又覺悟呢?所以凡夫沒有不造業的。為什麼叫「凡夫」,凡夫就是沒有一點覺悟的,有了覺悟就是解脫,就可以不學了。古人說:「事事皆從忙裡老」人怎麼會有年紀?都是今天忙,明天忙,忙著找死。「誰人肯向死前休」死以前能放下,找不出那麼一個人來,所以是凡夫,既然凡夫沒人肯放下,那怎麼辦呢?佛家有淨土法門的辦法,當生可以消災免難,死了可以永超輪迴。所以懂得淨土法門,再不修淨土法門這是傻到所以然處。你的身口意三業一動作,就沒有不造罪的,所以要深信自身是罪惡纏縛凡夫。

乙二、曠劫輪迴不能出離

輪迴就是這裡死了,那裡生,那裡死了,這裡生,來回的生生死死。在譬喻經有一篇經文,佛云:上帝死了變驢。從前我在桃園講譬喻經,別的教出來反對,說我罵他們的教。我說:我怎麼罵他的教?他們說:你罵上帝。我又問:你說的上帝是那一位呀?他們說:那還用說,只有一個上帝啊。我說:我們這兒的上帝太多了,跟螞蟻似的一群一群。他們說:你有什麼根據?我就拿出用木棉紙印的舊版譬喻經:你看這是多少年前印的,不是我新印的,我怎麼罵上帝呀?

曠劫表示數目都不能計算的長遠時間,眾生在曠劫前就輪迴的。可是有這一生記得前生的人,在中國歷史上有記載,不只一處。歷史上記載的你信不信?不信那就沒法子了。今天是二十三日,你拿二十二日給我看,二十二日拿不出來呀,拿不出來是不是就不曾有二十二日呢?記得前生的人,大有人在,所以要深信曠劫輪迴不能出離。

乙三、彌陀大願攝眾往生

彌陀是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凡是佛都有度化眾生的願力,在藏經中也有和阿彌陀佛同名號的。名號雖同,但是都沒有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這麼大的願力。阿彌陀佛的願力誰曉得?是釋迦牟尼佛說的。沒有一尊佛的願力像阿彌陀佛的願力這麼多,即使有發四百願的也沒有阿彌陀佛這一願——帶業往生。不斷見思惑就能往生極樂世界,這個誰信?沒人信。我不學佛,還會信,學了佛,我也不信,那有這麼便宜的事,所以世尊說這是難信之法。

釋迦牟尼佛是娑婆世界眾生的老師,一些人不懂,認為念阿彌陀佛是放著娑婆世界的釋迦牟尼佛不學,反而到外頭去找乾爸爸阿彌陀佛,說這是糊塗話,這是老師吩咐的,跟著老師的話走,有什麼不對?佛教用現量、比量、聖言量來驗證事情。量如尺可以量長短,現量是現在擺在眼前的。如果不是眼前的事,就用比量推比。例如在講堂外聽講,他沒看見麥克風,他聽見我說話,他就可以推知我有用麥克風在擴音。若現量、比量都不能判斷的,就用聖言量,問過來人。只要按聖言量就可以成就,與聖言量不同的就是異說,異說就是魔說。

別的佛淨土,你要自己去,唯有阿彌陀佛是他來接你。有人說:阿彌陀佛不是很有身分嗎?我是個窮毛,他會來接我嗎?可是阿彌陀佛他就會來接你,怪氣吧!有人說:西方極樂世界是黃金世界,我願意綠色世界。你就去綠色世界,沒人強拉你去。這些都是異說,異說就是魔說。我們深信彌陀有發大願攝眾往生。下次繼續再研究深心的第四項。




2014年4月8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開示 佛陀出世的本懷


悟顯法師開示


佛陀出世的本懷


現代人接觸佛法,很多都希望家人可以學佛,希望小孩子能夠成聖成賢,卻誤以為學佛的基礎在於先學儒家,再來學佛。實際上,你希望你的小孩接觸佛法,你要讓他到道場來,跟大眾結緣,跟佛門結緣。你讓他看這些世間的典籍,他只會變成一個在家的好人。但要是說:「沒有先做好人,怎麼作佛?」那你就誤解佛法了。做好人不一定能作佛,但是作佛一定是好人;佛法講的般若智慧,那就不是人人都有,你沒有接觸佛法,不會悟得本性的般若,般若雖然是本具的,但是須因師得悟。因為你接觸到法師,接觸到佛教,你才能體會得到,才能悟道。所以你要是覺得學佛不夠,還要夾雜世間法,那在你的菩提道上,是不會有成就的。


祖師大德來到中國傳佛法,引中國的經典是因為中國人對它熟悉,所以就用此方的經典及聖人的言行,並不是要叫你先學當世間人,再來學佛,這不是祖師大德的本意。釋迦牟尼佛在印度,講經說法也是引印度當時的人所學的,用當時人聽得懂的比喻來作說明,但並不是希望聽眾變成外道。


我們聽經聞法要能夠明白。有人說:沒人天法就沒辦法成就大乘,這是錯誤的觀念,如果照事相上來說的話,大乘的基礎在於小乘,小乘的基礎在於人天,那人天的基礎不就再往下推了嗎?要不要先下三惡道再來覺悟?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是幻化的。你做再多的好事,如果沒有般若智慧,那只會變成有漏的業果,不能成道。所以學佛修行是要成道的,你希望你的小孩能夠學佛,能夠真正的有大智大慧,就要讓他讀佛經、讓他禮佛、讓他能念佛,這樣子他才能夠學佛,佛法才能消眾生的業障。有些人講:「現在的社會亂象,小孩子喜歡追求名牌,希望追求物欲的享受。」那是你給他的緣,你給的是這些世間緣,所以他才會追求這些物質。所以原因是在於父母,你要給他學佛的緣,讓他接觸佛教,讓他接觸道場。


佛說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其實每一個人都有善根;像最近看到的小貓、小狗,還有鳥,連牠們接觸道場都能學佛,都能站著自在往生。夏蓮居老居士在用功的時候,他的房間就有一隻老鼠,每天跟著夏老居士做課,所以連動物都有善根,就看你給他什麼樣的環境!不能說學佛沒有效,度不了他,佛法是真正可以幫助眾生。如果你希望成道,想要這一生能夠了生脫死,你現前遇到所有的煩惱,就要用佛經去解,不要用世間法,世間法只會讓你更煩惱,更多苦。《八大人覺經》講:「世間無常。國土危脆。」世間人天是無常的,器世間是無常,有情世間也是無常。用這些生滅法,無常的法,要來求佛乘不生不滅,在《楞嚴經》講:「無有是處」。所以為什麼《楞嚴經》這麼重要,在末法可以幫助眾生,因為《楞嚴經》是釋迦牟尼佛乃至過去先佛世尊,「先」是過去的意思。「先佛世尊。覺明分析。微細魔事。」它告訴大家在末法有哪些邪說、哪些外道夾雜在佛門中,說法夾雜讓你不能成道。佛告訴阿難,「汝能諳識」就是:你心裡面能夠知道,則「魔不得便」。這是十方如來最後的垂範,告訴我們什麼樣的法當學,什麼樣的觀念當捨。如果讀過《楞嚴經》,你就很清楚。大家學佛一定要有正知正見,所謂「離經一字。即為魔說。」離開經典,講得再好、再有道理,那也不對。


教化眾生、幫助眾生,要用佛法。佛法有分五乘,但是佛在《法華經》講,其他乘只是隨順眾生說,佛的本懷,也就是佛心裡面所希望的,是眾生能入大乘。你今天遇到《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華嚴經》,你還要退轉,還說這些不夠,還要夾雜世間東西,那你就是法華會上,五千退席的大眾,自己放棄你自己的善根,你願意放棄成佛的機會。所以你學佛想要成佛,要完全依著經教,不是先做一個好人,再來學佛修行。就看張善和以及很多的惡人,像阿闍世王,這個世間沒有比他更壞的人,五逆罪全部都造,無惡不作,但他臨終還能夠懺悔,證無生法忍,這就是佛法超度的力量。他殺父害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有誰罪業比他還重?他沒有夾雜世間法,他就是念佛,一念迴光,悟得業性本空,六塵非有,證無生法忍,往生淨土,他過去所造的罪業全部都消掉。真如《永嘉證道歌》講:「維摩大士頓除疑,猶如赫日銷霜雪。」及《觀普賢菩薩行法經》講的: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霜露慧日能消除。」再重的罪都能消。所以為什麼提倡要一心念佛,絕對不改題目,不要夾雜;看經只看佛經,不要看其他的外道典籍。


大家受三皈時就有講到:皈依佛,皈依本師釋迦牟尼佛。皈依法,皈依大乘的經典。皈依僧,僧就是落實佛法的人。大家從初學佛受了三皈以後,就發這樣的願,不要退轉,不然這三皈就是形式。大家希望自己成道,也希望家親眷屬也都能夠了生脫死,這一生大家有緣,所以你要給他好的緣,你給他世間法,給他世間的境緣,他就會變成世間人,你希望他孝順你,他給你的也是世間的孝順,跟你想的不一樣,而且你臨終他還要來障礙你,一舉有數害,沒有一舉數得。所以方法要用對、觀念要正確,對於佛法你要信得過,不要聽人家幾句話,心就動搖、就退轉,那是腳跟不穩,好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


祖師大德告訴我們:「按定一句六字洪名。一一出口入耳。」你的煩惱自然乾淨。蕅益大師講:「念佛尚且不夾雜禪觀、觀想、參究,何況夾雜世間法」!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講:「以持名為正行。」、「持名為定善。其餘為散善。」所以修學淨土,要依著淨宗的祖師、大德去學、去修,他們怎麼做,我們跟著做。印光大師早年也是學儒,後來他回頭,知道那些沒有用。王龍舒居士更是儒學的大家,他自己學佛以後,他懺悔說從前學這些都是他的妄心、妄識、分別,根本沒有辦法幫助眾生。蕅益大師也是學儒,後來統統都放下,最後連大乘經教也放下,就是念一句佛號,幫助人就是用佛號。像杭州乾旱,村民請蓮池大師祈雨,他說:「我不會,我只會念佛」。他就站在那裡念佛,真不可思議,念一念就下雨了。這幾位都是淨土宗的祖師。你要學淨土,你要跟著祖師學,不要聽世間人在那裡亂說,他講的東西跟佛菩薩、祖師大德不相應,所以要能夠明辨。


有空要多讀誦、多看《楞嚴經》,就能夠知道,妖魔鬼怪在末法是怎麼惱害眾生,是怎麼讓你墮落的。他講的話好像都很對,聽起來似是而非,你會誤解、會被攝持,你會不知不覺被他帶著走。如果沒有《楞嚴經》、沒有《圓覺經》,沒這些大乘的經典,你心裡面就沒有正見,所以佛就預言《楞嚴經》是魔第一部要滅的,因此第一部被滅的就是《楞嚴經》。因為《楞嚴經》講的全是魔的過失,以及魔將要用來惱害眾生的花招,所以他要先把它滅掉。怎麼滅?不是拿火燒它,他讓你看不懂《楞嚴經》、不相信《楞嚴經》,所以現在大家都沒有閱讀經典的能力,沒有閱讀文言文的能力,那這部經等於是滅掉了。


其實文言文沒有這麼難,你多看多讀,心誠則通,連近代不認識字的慧明法師都能通達實相,他是真正有明心見性、有成就的祖師大德,給我們帶來無比的信心,他見性以後,能講大乘的經典,能講《華嚴經》。他沒讀過書,不認識字,心通則法通,這點大家要知道。現在外面邪說熾盛,真是邪說充滿法界,如恆河沙,算都算不清,我們今天有幸遇到正法,遇到淨宗這法門,自己就要能珍惜,要能夠努力來修行,才不辜負夏蓮居老居士的會集。




2014年4月7日 星期一

淨土安心法門(三)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淨土安心法門(三)
李炳南老居士講述
弟子鍾清泉敬記

乙二、明兩利

淨土宗的三種別安心,上兩次說至誠心,至誠心又分兩項,辨真偽和明兩利,辨真偽上次說過了,今天來講明兩利。

明是明明白白地表示出來,兩利是自他兩利。辨真偽是誰修行誰得好處,自己得利益。兩利是自己得了好處,還使大家都得好處。自己利益自己是聲聞,一半利益自己,一半利益別人是緣覺,菩薩是把自己得的好處,全部給別人。別人得到好處,當然就是利他,你想利益他,自己必先要明白,利他自然就是利己,這叫兩利,這是大乘菩薩法門。

明兩利下面分四條,先看第一條:

丙一、制捨自他諸惡

制是制住心,心原來四處亂跑,沒次序,控制住它不讓他到處跑,叫制。捨是捨開不要了。制捨就是控制住心,然後捨棄。捨棄什麼,表上說諸惡。不論大惡小惡,一切惡的事情,一律控制住它,不叫心起惡。一感覺有惡,立刻就不要它。

丁(一)真實心中制捨諸惡

這制捨一切惡不是說說就完了,必須要真實心。心不真,談不上控制,凡一切惡事控制住不使它動,並且一下捨開它。如果不照這樣辦,你說我學佛了,你學的是什麼佛?學佛須誠心,誠心淨意的制捨諸惡。

丁(二)行住坐臥想同菩薩

行住坐臥是四威儀,佛家講究威儀,儒家孔子也注重威儀,所謂「禮儀三百,威儀三千」行要如風一直往前走,除了極少見的旋風之外,一般風不亂刮,所以走路時,不能東張西望,若四下張望,那是看女人?還是看商店沒有人,好偷東西?坐要如鐘,坐得像廟裡那口鐘。臥如弓,射箭的弓,彎弩的,佛的臥相都是右手托腮,左手放在胯上,有如獅子臥,這是一種禮貌。住如繩,像工匠用的墨繩一樣筆直。「想同菩薩」想是心裡起一種思想。淨土宗觀無量壽經的十六觀,觀就是本來空空洞洞的,在心裡想。如十六觀經的首觀「日觀」觀西落的太陽,為何要觀西落的太陽?因為太陽光亮,印象深刻,看著太陽,然後閉起眼睛,心中還有太陽影子,日久天長地想,睜眼閉眼都是太陽,再把太陽變成水,進入第二觀水觀....。這裡說四威儀要想成自己就是菩薩,要教化人,自己要先作好樣子,想同菩薩,也把在場的人觀想成菩薩,不論他是那一國人,不論是胎生、卵生、溼生、化生,都看做是菩薩,主敬存誠恭敬他,這樣日久天長就變心了,這才叫「至誠心」。

丙二、勤修自他凡聖等善

眾生皆有佛性,既然有佛性,還要修什麼?修的不是本性,性沒法修,修的是蓋在本性上的迷惑顛倒,去掉那些煩惱就是修。

勤是不停止,不休息。大家或許會疑問,成天的勤修不會疲勞嗎?我們功夫不到,就會疲勞,勤就勞;功夫加一成,疲勞就減一成。

修是整理過錯,詩經說的切磋琢磨就是修。如有病的人要吃藥;病好了便不需藥,沒病吃藥會吃出病來。成佛以後「業盡」什麼業也不造了,「情空」情識也沒有了,這是真正的不生不滅。什麼病也沒有了,還要吃藥嗎?最近有一位華僑主張消業往生,業都消盡了才往生,佛才消盡業,成佛再往生,這話怎麼講得通?沒有錯誤了,你還修什麼?

表上說「勤修凡聖等善」,善,凡聖都有,表下列有三條:

丁(一)饒益有情不惱眾生

饒是多的意思。饒益有情,多多助益一切眾生,胎卵溼化,一切眾生都叫有情。不惱眾生,一概不惹他煩惱。眾生有其生命,你的動作有不利於他的身體,對他有壞處,一概不做,做得到的皆做,乃至於極小的動作,一舉一動先看有沒有動物,有動物受苦就想法子救,救了它還是死,它死它的,我們不害它,處處加厚眾生,無論如何就是別害眾生,這叫饒益有情不惱眾生。

丁(二)德為福聚自得清淨

阿彌陀經說: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善根與福德不同,善根是一棵樹紮了根,就能生長。福德是樹上開的花,結的果。諸位想想,這福德是從那裡來?福德由善根來,善根是根本,真正的因。福德是花報,開花好看,做了功德就有福。兩者不同,故云,德為福聚。若沒作功德,那來的福,有了德就能將福聚起來,這是根據增一阿含經而講的。

做功德有六波羅密,頭一條是布施,有財、法、無畏三種布施,財布施例如有人要買一斗穀,恰好少一塊錢,這時就布施給他一塊錢,這種布施是幫助人解決財物上的困難,可得世間福,出世間福。修行人不只得世間福,這不究竟,要出世間福才出三界,這兩種福要視布施的力量大小而定,小者是世間福,大者得出世間福。

第二布施的心平等與否,我們辦事的時候,別忘了人家,不要只想自己夠了本就行,得有自己有他,有自己也有他,這叫「平等」。孔子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不願意接受的,不要拿著這個再加到別人身上。這個平等心也有深淺,淺的得世間福報,深的得出世間福報。

第三以智慧布施,以懂得的佛法、懂得的覺悟,拿這個布施眾生,解脫他人輪迴之苦,這是法布施,得的完全是出世的功德。例如你學淨土法門,知當生成就的方法,這多麼好,你自己修,還能教一個人修。度化一個人修,就等於自己精進,度了二三人,你就是聲聞緣覺,度了百餘人,就如阿彌陀佛了,你曾經勸過那一個人跟著你學呢?要是能幫助他往生,那更不得了,他往生是因為你而往生,這就是你的功德,這種功德你自己不知道。

德為福聚,自得清淨,自得清淨是完全能解脫別人的生死,他清淨享福了,你也得清淨了。

丁(三)惡緣不生取淨果報

萬法因緣生,沒因固然不能結果,有因可能也不結果,這當中必得有緣,緣方四種:親因緣、所緣緣、等無間緣、增上緣。凡是發生的因緣於眾生有害的,都堵住它,沒緣就不會結果。比如有一位祖師在荒野遇著強盜,強盜用草捆綁他,強盜用草捆他,是要試驗他。盜賊走後,祖師還是在那兒不動。後來有人來替他鬆綁,這人說:您怎麼這麼呆板,綁你的強盜走了,他只用一根草捆住你,你動一動就可以自由啦。祖師答說:一根草不足畏,但是我一走,就會把草拔起來,這草上許多的眾生,都不能活了,不是我害了它嗎?凡事量力而為,做得到就儘量做,做不到的也沒法,譬如佛家喝水,必得濾過,在野外沒東西濾,也得喝,能否迴避不作惡緣,全在個人的誠心,雙方不害,自然得清淨的果報。

丙三、見三善業必贊——可離污染報  可感清淨果

在這世界上,都是身口意在造業。他做了好事,你加以讚歎,他的功德你就得了一半。你讚歎他好,別人都來學,這就是隨喜,好比拿著火炬來引火,你也來引火,他也來引火,一百人來引火,這個火一點都不減少,別人來隨喜功德,本人並沒損失。這樣,那不好的事情,就沾染不到身上,你的功德就愈感愈多。

丙四、欲惡不隨喜——敬而遠之  亦不隨喜

欲是五欲六塵。惡是身口意十惡業。別人造了五欲十惡的業,你勸他不要幹了,勸不了也不用幫他的忙。譬如作賊的,他爬不上牆,向你借梯子,你把梯子借給他;或釣魚的人,魚釣不上來,你幫他拉,這都叫隨喜惡。五欲十惡一概不隨喜,而且敬而遠之,對這種人,表面要恭敬他,離他遠遠的。

以上就是至誠心,這心不夾雜。下一次講深心,深心中有很重要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