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24日 星期二

悟顯法師講述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十三-四十八輕戒


悟顯法師講述
梵網經菩薩戒正說十三



第四十條戒、 揀擇受戒戒。
「佛言。佛子。與人戒時。不得揀擇。一切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比丘比丘尼。信男信女。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一切染衣乃至臥具。盡以壞色。身所著衣。一切染色。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耶。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戒。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闍梨。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若具七逆。即現身不得戒。餘一切人盡得受戒。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但解法師語。有百里千里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犯輕垢罪。」


這是第四十條,揀擇受戒戒。佛告訴我們:學菩薩戒的佛子們,與人的時候,在傳戒時不可以揀擇,無論他是國王,王子,這是指顯貴,乃至大臣百官」,這是指達官。國王王子就是代表貴族,比丘或是比丘尼,這是出家眾。信男信女,指清信士、清信女,在家居士。,這是指做特種行業的男女。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六欲天子是欲界天的天眾,十八梵天是色界天的天眾,這是指天眾。無根二根。黃門奴婢。一切鬼神。盡得受戒。」「無根」就是沒有生殖器官,「二根」是同時具有男女二根的,這些人都可以受菩薩戒,所以不應揀擇受戒。因為菩薩戒是一切眾生的本源,是佛性種子,所謂眾生受佛戒,即入諸佛位,所以梵網經每一個人都可以學,梵網戒每一個人都可以受,不管你是什麼身分,你做什麼行業,都能受菩薩戒,但是如果你是黃門、是無根或是具二根的,或是六根有殘缺的,或是欠債的,你想要出家受比丘戒,不能登壇受戒的,因為釋迦牟尼佛禁止,或年紀過大的,也不能受戒。年紀六十歲後就只能受沙彌戒,不然你要是登壇受戒,變成你的師父要倒過來照顧你。因為出家需要奉師長,你年紀太大,也沒有辦法登壇,縱然受了戒,也變成你的和尚還要費心去照顧你。而且這還只是其中一種原因,所以出家戒是跟菩薩戒不同的。在家人要受菩薩戒,出家人也要受,這是不得揀擇受戒的對象。還有,也不可以挑戒律來受,現在佛門裡面,就有出家人在戒壇裡當場教在家人挑戒律來受,他說:菩薩戒你能受的受,不能受的,到時候你在佛前再退戒就好,這種出家人把受戒當網路購物:七天不滿意還可以退。這是佛教,不是網路商店,你發心受戒,跪在千佛面前發誓,還有這些龍天善神的證明,有諸佛菩薩為你做證明,你既然發了願,就要去做到,就要去守,沒有臨時退轉的,更不可以揀擇戒條來受,說你這條做到,那條做不到,你做不到就表示你要犯戒,那就等於是破戒。十重戒是同一體性的,你破一條等於破十條。你殺生,一定同時犯了偷盜、犯了邪淫,你一定也犯了瞋心,菩薩戒是相通的,你只要犯一條,就違背你的本性,所以不可能讓你只持哪幾條戒,十重戒不行,連四十八輕戒你也不能揀擇,不能挑哪一條你能做得到的做,做不到的不做,這是不對的。就是因為做不到,所以才要做,有一些同修沒有信心,他自己的下劣習氣很重,沒有信心,沒有道心,他覺得菩薩戒很高,所以他就不聽戒、不受戒,他以為這樣不受戒,就能不犯戒,他就能消災免難,實際上,正好相反,受戒有受戒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善報,《菩薩瓔珞本業經》說:「有犯名菩薩,無犯名外道。」意思是「有戒可犯名菩薩,無戒可犯名為外道」,你有菩薩戒可以犯,那你是菩薩。你不要以為菩薩就不會犯戒,菩薩還是會犯戒,所以才說「有戒可犯名為菩薩」,如果沒有菩薩戒可以給你犯,你就是外道,因為你從來沒有發。正是因為做不到、境界達不到,所以才要去修行。要是你都已經能做到,那你也就算是已經具足菩薩戒者,也無所謂受與不受的問題。佛說此戒是「為凡夫以及業障深重的眾生,略開諸佛心地戒法」,也正是因為你是凡夫,所以需要受,為你講諸佛心地戒品,要凡夫以及一切大眾都來受持菩薩戒。正是因為你沒做到,所以才要來做。所以不能揀擇受戒,誰告訴你可以揀擇受戒,這個人是外道、是邪師,你就看著,將來他一定會到三惡道去。所以眾生要有擇法眼,要有慧眼,要能知道哪些人講的哪些東西有問題,跟佛性心地戒不相應,那你就要遠離他。出家人教你揀擇受戒,這是錯誤的,不是好事,不應當親近他。只要是受佛戒,菩薩戒是一受永受,因為菩薩戒就是眾生的本性,本性從來不可能喪失,它比你的影子還親近,要是沒有陽光,影子就顯現不出來,無作戒體就是你的本來面目,你現在眼睛在看、耳朵在聽,都是這無作戒體在起作用,因為它就是真心本性,不因造作而得,不因修成,要先明這一點,然後在事相上,在境界上,防非止惡,心不隨念,心不隨境界轉,消除煩惱習氣,那你的本來面目自然就顯現出來。你煩惱習氣消了,你就能識得原來你自己是這麼清,一塵不染。「揀擇受戒」表示你心有分別,落於二乘,落於外道當中,這類人都是斷佛種性,所以不可以揀擇受戒。那麼在與人戒,也就是傳戒的時候,也不可以心生分別,覺得這個人有錢,或比較有名,或他是貴族,或他是黃門、奴婢,或是淫男淫女,心必須一切都不分別,凡是願意發心受菩薩戒的,就一定得讓他受,所以說「盡得受戒」,這也是讓我們在生活上要遠離分別心,也不要因為這個人跟你有仇,你就不跟他講大乘法,你就不教他念佛出輪迴,你故意不教他修行、明心見性,還說他沒有根,拿世間書給他看,存心害人,讓他墮落,那這就是你在揀擇戒。


你不要著文字相,只想到「戒」,這「戒」就是指大乘經律,要勸導眾生學大乘,你不要害人,故意拿外道的書給他看,拿世間的雜論給他看,或拿著謗大乘的書給他看,這就是揀擇受戒。其實,終究還是你沒有智慧,所以自己心裡有分別,也沒有發起慈悲心,同時你也是在破壞正法。所以要知道,我們學佛受菩薩戒,自己就要推廣正法,推廣大乘,流通三世,化化不絕,令眾生能夠受持大乘律,能夠學習大乘經,所以你不可以起這些分別想。縱然這個人是惡人、是外道、是邪見人,我們都要善言勸導他,讓他也能夠回心轉意,來學大乘,因為佛法當中最殊勝的就是大乘法,大乘法就是平等法門,一切眾生都能受、都能學。

金剛經講:「是法平等。無有高下。這「法」是指什麼?不是指淨土或禪,或是大小二乘。是法平等就是講一乘,這法門就是一乘法門,一乘教法,一心之法,這個法才是平等的,一切眾生本來具足,所以每一個人學,都能夠成就。實際上來看,大小二乘只是接引眾生而已,重點是要讓眾生能信入大乘,能了知真心本性。


剛開始有一些人不了解,或是業障比較重,所以為他講一些小乘,目的是要攝歸於大乘,等你了解大乘以後,要悟自本心,這才是大乘的用意,你不要學了大乘又墮在大乘上,當然大乘確實比小乘殊勝,可是你既然已經學了大乘,就要學到大乘的心髓。不要覺得大乘比較高,小乘比較差,勿作如是念,這樣才是真正的佛陀弟子。
  
麼狀況下可以揀擇受戒呢必須是你遇到外道時,對於外道的戒你要有所揀擇,絕不能去受外道的戒,或邪見人的戒,都不能受。如果告訴你無所揀擇,你誤以為:不要揀擇受戒,結果外道的戒你也去受,邪師在傳的你也去受,甚至背大向小,去受二乘戒,那這就不對了。

麼說二乘戒不能受呢?不是它的戒相上不能受,只是你不能著相,不能學小乘的心法,你要學大乘的心法。所以你也要能夠揀擇,於無揀擇中不妨善立揀擇,所以你不能想說「麼戒都一樣」,「外道戒也一樣」,因為外道有些戒是人天乘的戒,五戒十善,這些戒佛教也有,但是外道受戒,是為了世間的長命百歲,或是希望能夠有錢、有神通。二乘人受戒,希望能證果,能夠入涅槃。大乘人受戒,知道戒即是我心,我心即是戒,心境一如,沒有能,也沒有所,能所一如,這是大乘戒,跟凡夫持五戒、受持十善,跟二乘人的用心都不同。但是對於不懂的人而言,會覺得很像。

在戒條(戒相)上,菩薩戒跟五戒十善好像很像,實際上,它們的用心完全不一樣,功德果報也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們還是要受菩薩戒。菩薩戒包含: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饒益有情戒的一切戒法,而持二乘戒只能證聲聞,持外道戒就變成外道,像外道有持牛戒、持狗戒的,這些人來生就是做牛做狗,這就是外道戒,持了,還是變成輪迴的眾生。所以還是要在無揀擇中善揀擇,這「無揀擇」是告訴你:在大乘戒法當中不要依你的習氣揀擇。當人家學法的時候,不要揀擇這個人是甚麼樣的出身,所謂的無揀擇是要在這裡著眼。其餘,是大乘戒,是小乘戒,是外道戒,或人天乘戒,你也要善能分別,所謂「能善分別諸法相,於第一義而不動。所以不是跟你講不要揀擇,你就亂學一通,

佛法講「有寂有照」,若說「寂滅」則一切平等,若說「照用」則森羅差別。寂照同時:寂而常照,照而常寂。雖然有森羅及萬象,實際上是一法之所。所謂文殊法常爾,法王一法,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這都是直指真心本性,從「照」能入「寂」,能了別諸法之相,但於第一義,也能安住不動。如鏡現,似珠隨色。就好像摩尼珠,講摩尼珠一般人比較沒有感覺,也就好像玻璃珠,它能顯現一切色相,但是色相不會在這珠子裡面停留。如鏡子,能夠照現一切相,沒有遠近的差別,遠的、近的都一時顯現,雖然能照出相,但是鏡子裡面從來不留影。我們的真心本性運用起來就是如此,本來用心如鏡的。而眾生就是留影於心,結果一照萬物的時候,它就起了「能所相」、就起了「對待念」,一分別,就掉到這妄想境界裡去了。所以要知道,大乘的揀擇,也叫做「智慧」、「般若」,是寂照同時。小乘人修定,到後來他只有定,還需要起觀,以免定力過盛。他需要「慧」來開發他的「定」,也要「定」來輔助他的「慧」。不然,慧如果過多,心又散亂,都是不究竟的。大乘是「定慧等持」、「寂照不二」、「止觀雙運」,這是大乘人的用心。正確的揀擇是這樣揀擇。


「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與道相應」:
身所穿著的袈裟,要使壞色。所謂「壞色」就是讓你離開世俗的欲染。世間人總是想著:「今天要穿什麼衣服、要怎麼打扮、怎麼吸引人,不然人家會說我長的醜,會覺得我其貌不揚」。所以現在的人都會去整形、美容、美體.....等等,這都是因為心隨世俗而染著。不要以為「使袈裟壞色」是只講出家人的袈裟要壞色,佛是教所有受戒的人,身上的衣服都要壞色;但不是叫你把它染色,那你又聽錯了,又不對了,是教你心不要隨世俗而染,不染於世俗,才叫「壞色衣」。你要是能如是用心、如是壞色,那你所穿的衣服即使是掛滿了瓔珞珠寶,也都是壞色衣。至於出家人當然還是穿出家人的衣服,因為出家人有屬於出家人的衣服,經文中有特別講到:「要與俗服有異」。世俗人的穿著搭配,是端視各種不同場合而定,重點在於你要學著心不染著。剛開始沒辦法完全改,你就穿著樸素一點,先從基本的學起:不要愛打扮。不要喜歡化妝、抹香水、畫眼影、裝假睫毛、戴著瞳孔放大片等等,不要戴這些東西。現在很多學生,甚至上班的人都會戴這些來裝飾自己,怕自己被輕視、怕自己找不到工作,實際上,你不是怕找不到工作,而是怕你的這念「我」沒有人理。所以這根本是「我相」除不掉的問題。所以說:「應教身所著袈裟。皆使壞色。」不光只是出家人的袈裟要壞色,在家人衣服也要壞色,壞色就是心不隨世俗而染著,這才能與道相應。

經文說:皆染使青黃赤黑紫色。要使袈裟染色,青黃赤黑紫是正色,把它染偏掉,也就是說:不取青黃赤黑紫,染成不是正青也不是正黃,就像海青,它類似有點像橘色,不算是正黃色;紅色的袈裟,它也不算正紅色,顏色都有一點點色偏,現在講色偏大家應該比較懂,就是「染色」的意思。這包括你日常的衣服、內衣,乃至臥具都要與俗人使用的有所差別,要能提起道心、正念,像現在很多寢具專賣店,講究世界品牌、進口的、有機的、人體工學的......,他們在那裡賣臥具,有的名片上還寫著自己是睡眠大師,教你怎麼睡覺,其實就是教你怎麼昏沈。那些臥具如果是學佛人來用,五顏六色的,很多都是不如法的,當然也不是每一樣都不如法。所以佛制定要「盡以壞色」,就是要你不要用這些容易讓你起俗念的顏色,如果你真不會起俗念,能視而不見,那也無所謂。因為你心裡已經不著其色了,故名壞色。有的眾生很著相,很好顏色,這色在他心中並沒有壞掉,對他來說有影響,所以要遠離。菩薩戒是要持心,心能夠離染汙是很重要的,出家人也是一樣,所以要做到身所著衣。一切染色。
      
像陞座講經所穿袈裟的顏色,它是有經典依據的;在經典裡面講到,凡是講經「勤學經。宣講義。以處本居中。應著黃衣。」「通達理味。開導利益。表發殊勝。應著赤色衣」,「赤色」就紅色。所以講經時,穿黃海青、搭紅袈裟是如法的,不會不如法,正適合講經的場合。如果是打坐、參禪,又有其他的顏色。海青袈裟的顏色規定,在明朝特別嚴謹,因為明朝的時候,國家有規定,修何種宗派,應要穿什麼顏色海青、袈裟。到清朝以後,大家就沒有這麼講究。現在去中國大陸,還會看到有一些是穿紫色袈裟的,或一些顏色比較不同的海青、袈裟,可能是沿襲以前下來的。


若一切國土中。國人所著衣服。比丘皆應與其俗服有異。
這一點其實很重要。像現在有些出家人出門也不穿長衫,或常常不穿中褂,只穿著短褂就上街了,「短褂」等於出家人的內衣,穿出去等於現在人講的「內衣外穿」,身為出家人,他只穿著短褂就走在大街上去買菜、逛賣場,他以為有穿就好,反正別人也看不懂。實際上這就不對了。你不能認為短褂與俗服有異就能穿上街了,二者雖有異,但也不能穿著內衣就出來。出家人要穿僧襪,僧襪上有套綁腿的鬆緊帶,有些出家人也不綁腿,把僧服的褲管改成西裝褲,就跟俗人一樣,這就不如法。作為出家人,你要是上殿不綁腿,將來果報是會墮畜生道。你要是身上的毛髮掉在大殿,是對佛不敬,護法神護持道場,他會不高興,所以一定要把綁腿綁起來,這是對出家人要求的。之前講過,只要講比丘,一定包含比丘尼。所穿著的衣服要與俗服有異,不可以跟世俗的衣服一樣,因為,怕你變成世間人。所以要讓你的衣服符合佛陀的規制,符合佛教戒律的要求,絕不能穿著俗服外出,像有些年紀大的老和尚、老法師,他無視於佛制的戒律,外出或出來見信徒時,他就亂七八糟,只穿唐裝,認為自己年紀大了,無所謂。要知道,持戒須「如草繫比丘」,不能認為你年紀大就放逸。當然不能只講年紀大的,放逸的習氣每個人都有,還有一些出家人穿著都是不如法的。因為一般人不知道出家人該穿什麼,但我們出家人一看就知道,那些是內衣外穿的,不然就是到道場來不穿僧襪,也不綁腿的,像這些都是「光頭俗漢」。出家人老實穿著出家人的衣服,你自然就會警惕,自己是一個出家人,你不會去一些出家人不該去的地方,如果出家人不穿出家的衣服,你反而穿俗服,那你就會肆無忌憚地起貪欲煩惱習氣。所以佛要求我們的穿著要與俗服有異,這是對的,應當要遵守。
   
現在從穿著上一般是看不出來,到底他是真和尚還是假和尚,所以要從行為上、從他的知見上,來判斷。前面就已經講過很多了,你們再去回想、去聽,就會知道。


「若欲受戒時。師應問言。汝現身不作七逆罪耶。」
你們要受戒時,受戒師會問你,你有沒有犯七逆?你要回答:「沒有」。必須沒有犯七逆才能受戒。

「菩薩法師不得與七逆人現身授戒。」
若求戒人犯七逆,此生受戒師不能傳授菩薩戒給他。
所謂「七逆者。出佛身血。殺父。殺母。殺和尚。殺阿闍黎。
破羯磨轉法輪僧。殺聖人」這是七逆罪,只要七逆當中隨犯一逆,那就不行受。何況是犯二逆、三逆。因為你犯了這七逆,表示你根本就不信佛法,怎麼能夠把戒法傳給你!所以佛制定不可以為外道、惡人、邪見人說戒。像「破羯磨轉法輪僧」,這是把和合的僧團破掉。要特別注意是:轉法輪僧。如果這僧團的知見是依佛的知見,是正確的,可是你偏偏要在道場中講弟子規、世俗經書要講這些輪迴邪見的東西,參雜在僧團裡面,那就是破僧,這是七逆罪。如果你受了戒,你還在道場講這些邪知邪見的東西,破壞人家修行,你也是現身就犯七逆罪。所以一定染汙你的無作戒體。在戒律上就屬於破戒的行為。因為你破僧。僧團是依著佛陀的教法:小乘依三法印,大乘依一實相印、依大乘的戒律。你卻叫人不要學大乘的戒律、不要依一實相印,反教人要學人天乘,學讓人輪迴的人間佛教,那你這就破僧、破壞整個佛教。這些人去受戒,也不會得戒。因為他現身就犯七逆罪。

一般人沒有辦法殺佛,只能使其流血而已,所以叫「出佛身血」,雖然沒有殺佛,但因為你破壞佛教、破壞佛教形象這就算是出佛身血。「實智」名為母,「權智」名為父,你身為出家人,不做好出家人該做的事,你沒有智慧、沒有權巧方便,那就是殺父、殺母、殺了你的和尚,也就是親教師、殺了你的軌範師,和尚、軌範師是僧,你毀壞祖師大德的教誡,就是殺和尚、殺阿闍黎,乃至於殺聖人。甚至如果你說大乘不是佛說、你說學大乘沒有用,要先學小乘,先學世間法,那你是殺聖人!等於現身七逆罪都犯到。

不是只有拿刀要斷和尚、阿闍黎的命才算犯殺,小乘人認為是拿刀來斷命才算,大乘則是你只要知見不正確,你就犯了七逆。所以學佛、學大乘菩薩戒,要相當警覺,不可以起一念二乘外道之心,不然現身就犯七逆罪,你犯了就不能得戒,因為你根本就不信大乘,所以你會破羯磨轉法輪僧,「羯磨」翻作中文叫「作業」,依佛的教誡,如法地做隨機羯磨、如法的修行,勤修戒定慧、滅貪瞋癡,所謂「轉法輪」就是著佛陀的經教如理而說。如果你在大眾一起共修時,或在講經當中傳播邪見,那就是破羯磨轉法輪僧。現在的道場幾乎都是子孫廟,但不是只有你這一家的子孫廟,你把這些邪見傳播出去,不光只是破了你這一家的和合、你這一個道場的和合,你破壞了整個佛教,染了整個佛教的正知正見,這就是破羯磨轉法輪僧。所以講經的人一定要特別要小心,不可以夾雜世間的意念、邪見想法在你的講座當中,一定要如法而說,要依佛、依四依法而說、依一實相印而說,這才不犯七逆,否則就是現身犯。心中有這些邪見的人,現身就犯七逆罪,縱然去參加菩薩戒儀式、縱然登三大戒的戒壇,他們也不會得戒。

出來就是個假和尚,所以才會他心裡想的、嘴巴說的都是世間法,所謂「三句話不離本行」,要是真的有得戒,你出來跟人家講的自然會是佛法,想的都是修道的事情。在勸勉四眾弟子時,就會教他們修道,這就是有得戒-得佛陀的教,得光明金剛寶戒。所以七逆罪,不是只有「拿刀子去殺」這事相上的行為,最嚴重的是破僧、是知見不對,所說的是破壞佛教的知見,這種人現身不得戒。不然什麼人來受都可以得戒,像前面講的無根、二根、黃門、淫男淫女……這些人都能得戒,他想學、他想受,都能得法,都能成佛,唯有邪見的人、不信佛的人不得戒。你不信佛,才會做出佛身血的事,像提婆達多。不信佛的人才敢殺和尚,才敢殺父、殺母,對於這類不信的人當然不能傳給他。像現在有些學戒律的出家人,因為有人恭敬他,他就迷惑顛倒,明明一些外道邪師的場所裡面講的都是不如法的邪說,人家請他去講戒,他覺得對方名氣很大,為了自己的貢高,於是就違背了佛陀教去為他們講戒、傳戒,這就犯了菩薩作罪。他不如法揀擇這些是惡人、是邪見人,還為他們說戒、授戒。那外道邪師整天想的就是要人家學《弟子規》、學世間法,這表示他心裡根本就沒有佛法。身為佛弟子怎麼能夠把如來的至寶-「大乘菩薩戒」授予賊人!就好像你把你家的金銀珠寶鎖在保險庫裡面,旁邊還貼了一張密碼條,那你豈不是直接把這至寶送給賊人了嗎!祖師講:佛法的戒藏,絕對不示與賊人。這「賊人」就是指邪見人、外道。所以在佛門傳戒、講戒的戒師們,你自己就要注意了,你如果在這上面不能揀擇,你只想著你自身的名利,只想著你道場的名氣,那你是犯了非常嚴重的過失。


   
在家人也一樣,你若有身分、有地位,外道認為你是企業家、你是教授、博士……,要在某處為你開個座談會,你要是起傲慢心,「我相」一起來,你去參加了,那你是在幫助惡人、邪見人謗三寶,犯的是波羅夷罪。即使請你去講,你也不能去,因為佛說:不能為外道、惡人、邪見人講說佛法、講說戒律。甚至你都不應該在那個地方出現,不然就是幫助這些賊人在毀滅正法,你也有過失!佛說:反助外道、惡人、邪見人謗正法者、毀謗三寶者,是菩薩波羅夷罪。如果這些外道、惡人、邪見人找上你,你不能去。「波羅夷」翻作中文就是斷頭。頭斷掉了就沒有辦法活了,所以要知道:你等於犯了菩薩斷頭罪。這一條是限制根本就不學佛的人,或是一些行為不當的人,限制他們來佛門受戒,限制他們來出家。你不要自以為大慈大悲,隨便幫人剃度,有一些人他是有前科的,如果你也讓他來出家,出了家以後習氣一上來,沒人管得住。還有的出家人身上帶槍,帶著手榴彈。還有的到外面去吃肉,還賒自己師父的帳,有一些是有前科的,有的他是有吸毒的,你不要聽他嘴上好像很有悔改的心,他還有許多這類的同伴,你要維護佛教的形象,保持佛門的清淨。他真有發好心要學佛,當個在家居士就好,不能讓他出家,不然會破壞佛陀的正法,所以佛制凡是現身犯七逆者,不可以受戒。「若具七逆」,這七逆當中隨犯一條,都不可以受,「即現身不得戒」,即使你參加,不管你怎麼求,都不會得戒,「餘一切人盡得受戒」,其他人都可以受。那有很特別因緣的,他必須得懺除他的罪障,要得見好相,醒著的時候見佛相、見瑞相,那七逆罪消除,他才能受。不然即使再去參加增益戒,也都不會得戒。


  
「出家人法。不向國王禮拜。不向父母禮拜。六親不敬。鬼神不禮。」
出家人是不向國王禮拜的,因為出家人是跟世俗脫離的,但不是脫節。一般都是世間人脫節,佛教不會脫節,是脫離。出家人「不向父母禮拜」,出家人是不拜父母的。在家人要剃度出家時,有個辭親的儀式,他就是要跟世俗切割開來。所以出家後,即使他俗家父母死亡了,縱然他回去也不作禮拜,這是如法的。因為你出家是三寶形象,以三寶形象去拜俗人,會折損你父母的壽、損他們的福報,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你不要等到你父母下了地獄,他再來跟你託夢說:「都是你害的,你在那裡裝孝順,害得我墮到三塗去」。你自以為孝順,結果是損父母的福,所以出家人不拜世俗的父母。至於在家人就正常,不過要用佛教儀式來辦理這些喪事,不可以用世俗的禮儀。你學佛了,就要用佛教的方式,這對你的父母、對你的六親都有好處。所以出家人法,除不向父母禮拜,也「六親不敬」,意思是:當你出家了,你在你俗家六親當中,就不再行這些世俗的禮儀。這是幫助你離開對於親人、親眷的這些愛欲想。出家人既出家,「鬼神不禮」,就是不禮鬼神。像現在有的道場不懂規矩,他把姓祖先的牌位放在大殿裡面,這是絕對不如法。出家人要拜祖師,不是拜俗人的祖先。經典告訴你:出家人既不向父母禮拜,也不向六親禮拜,你怎麼還去拜鬼神?你家的祖先牌位尚且不行拜,你還去供別人家的排位,莫非嫌自己的祖宗不夠多,才去拜其他世俗人的祖先。所以要清楚,這是出家人法。道場要如法,出家人就要拜祖師大德,要不忘本,這樣學法才能增進。


   
在家的學佛人除了拜祖先以外,還要拜祖師,這樣你在菩提道上才有根有本。你要知道佛教是經過什麼樣的過程傳過來的,你真知道佛法是靠祖師傳下來的,你有絲毫感恩心、恭敬心,就不敢去毀壞它。現在交通發達,讓你坐車按照玄奘大師的西行取經的路線,搭車去一趟,你要是真的走過那條路,就知道取經有多困難、多辛苦,何況當年祖師是用走的去。所以不可以忘恩負義去破壞佛教,破壞佛教的人果報是地獄,真應了那句「罪該萬死」。所以,出家人是應該要拜祖師,不是在大殿裡面供著別人家的祖先來拜,你已經出家了,連拜自己俗家祖先就已經不如法了,何況其他俗人的牌位!因為你已經是三寶的形象,佛教導弟子不可以拜。那些都是來學佛、來聽經的,所以要懂,不能以佛的相去禮拜那些鬼神、祖先,那些都是凡夫。



經云:「但解法師語。有百里千里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而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犯了這條,名為菩薩惡作罪。
但解法師語,所謂的「法師」是釋迦牟尼佛。字面是指能夠聽得懂法師所講的話。但真正意思是「願意學佛的」。解法師語的,「有百里千里來求法者。而菩薩法師。以惡心瞋心。不即與授一切眾生戒者。」這「一切眾生戒」就是指菩薩戒。有人發心學佛求戒的,你不傳授,是名菩薩惡作罪。


第四十一條,為利作師戒
「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時。菩薩與他人作教戒法師者。見欲受戒人。應教請二師。和尚。阿闍黎。二師應問言。汝有七遮罪不。若現身有七遮罪者。師不應與戒。若無七遮者得與戒。若有犯十重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前。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苦到禮三世千佛。得見好相。若一七日。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好相者。佛來摩頂。見光見華。種種異相。便得滅罪。若無好相。雖懺無益。是人現身亦不得戒。而得增長受戒益。若犯四十八輕戒者。對首懺悔。罪便得滅。不同七遮。而教戒師於是法中一一好解。若不解大乘經律。若輕若重是非之相。不解第一義諦。習種性。長養性。性種性。不可壞性。道種性。正法性。其中多少觀行出入。十禪支一切行法。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薩為利養故。為名聞故。惡求多求。貪利弟子。而詐現解一切經律。為供養故。是自欺詐。亦欺詐他人。故與人授戒者。犯輕垢罪。」


第四十一條是「為利作師戒」。是說:為了名聞利養去與人說法,與人作師。在現代,在家、出家人都要注意、要知道,哪一些出家人是為利作師,也就是他去「為外道邪見人說戒」。
所以在菩薩戒講座一開始的時候就對大眾宣告:「戒」是無上之寶,絕不為外道惡人邪見人說。因為我們菩薩戒的影音視頻、電子書有放在網路上,但絕對不是針對這些人而說,若你是外道邪見人,縱然聽到,也不會得戒,你無法從中得法益。


「若佛子。教化人起信心時。」如果佛弟子有信心,想要受戒。「菩薩與他人作教戒法師者。」見到要受戒的人,應教請二師二師,一個是可見師,一個是不可見師,不可見師就是指請釋迦牟尼佛為得戒和尚,文殊菩薩為羯和尚,彌勒菩薩為教授和尚等菩薩僧來作師傳戒,可見師就是指現場傳戒的三師和尚,可見師「應問言。汝有七遮罪不。」因為佛菩薩有神通,他知道,所以不用問。所以一定是你的得戒和尚來問,或是羯和尚來問汝有七遮罪不。「若現身有七遮罪者。師不應與戒。」如果現身有七遮罪的,那就不能。「若無七遮者得與戒。」如果他沒有犯七逆,就可以
在菩薩善戒經從德行上來說還要問十種事,如果你具足了方能受戒。第一具三戒不。就是五戒十戒及具足戒。二發菩提心不。三是真實菩薩不。四能捨一切內外所有物不。五能不惜身命不。六能於貪處不貪不。七能於瞋處不瞋不。八能於癡處不癡不。九於畏處不畏不。十能隨我所受一切菩薩戒不。皆應回答能爾。所以傳戒要傳得圓滿要先問七遮,後問上十德方能受戒。如果是傳在家菩薩戒,十德中除第一德其餘的九德都要問。從第十德來看菩薩戒是不可以揀擇受的,應當具足受一切菩薩戒,才是如法,現在的如果戒場或是戒師教你揀擇受戒,這是不正確的,這一點大家要知道。


「若有犯十重戒者。應教懺悔。」如果同修有犯十重戒的,自己要懂得懺悔,同修也要勸勉他懺悔。如果你是人家的和尚,看到弟子有犯十重戒,也應教懺悔。當你們在拜八十八佛時,其實八十八佛的經文當中都有,那都是教怎麼發露懺悔。對於求戒者應教懺悔。「在佛菩薩形前。日夜六時。誦十重四十八輕戒。」真正的懺悔,不光只是心上要懺悔、要轉變,事上也要如是行持,因為理事不二。必須誦十重四十八輕戒,知道犯戒會遭果報,並且苦到禮三世千佛,要在佛前求哀懺悔,必須得見好相。或是「一七」:一個七,或是二、三七日,乃至一年,要見好相。要見什麼好相呢?所謂好相者,佛來摩頂,佛會來撫摸你的頭頂,給你加持。「見光見華。種種異相。便得滅罪。」只要有見到這些現象就算是好相,「若無好相,雖懺無益,如果見不到這些好相,雖然懺也無益,是人現身亦不得戒。如這個人有七遮罪,他想受戒,那他必須要得好相,否則即使參加,現身也不能得戒;如果有犯十重戒,也要得見這個好相,不然再去參加增益戒也沒用。有很多人想:我再去參加增益戒。實際上他並沒有得好相,再去參加也只是多磕幾個頭而已,也很好。如你再去的時候懺,要得見好相,方能得戒。你不要聽到必須見好相,就刻意去求,刻意去求會著魔,因為你著相。所謂「佛來摩頂」,則是開明本性,知道佛跟我是不二,名為「見好相」。「見光見華」,「光」則是自性的般若智慧,「華」則表六度萬行,這些才算是瑞相。你心裡知道罪性本空,並非實有,知道自性本自清淨,這就是佛來摩頂,授予頂法,所以叫《大佛頂首楞嚴經》。也是告訴你,你跟佛的頂本一模一樣,都是無見頂相,因為眾生本來是佛,都不自見其頂,所以每個眾生都有無見頂相,「摩頂」是告訴你這個意思,這就叫「見好相」。你不要在那裡著相地求,天天看、天天想,看佛要不要來摸摸你的頭,結果招感來的是你的冤親債主,惡鬼惡神來捉弄你、來擾亂你,所謂摩頂、見光或花都是很自然的,你只要清淨心懺悔就能得見;不能得見,那你要觀,業障才能懺除,所謂「若欲懺悔者,端坐念實相,重罪若霜露,慧日能消除」,這是真正的懺悔。你要求懺悔,就要端坐念實相,再重的罪都能消。如果不能會相歸性,不能歸自性,雖懺也無益,所做的都是無益苦行,是人現身也不得戒。


「若犯四十八輕戒者。對首懺悔。」如果是犯四十八輕,只要找一位聽得懂你話的人懺悔。你不要跟你家的小狗、小貓講,這沒有用。對首懺悔。罪便得滅。最好找懂戒律的人去懺,因為他才能告訴你,你錯在哪裡,你才能不要再犯。有時候你沒錯,你自以為錯,所以講「對首懺悔」,是兩個人,你是一個,另外一個是清淨的,沒犯的,你去向他懺悔,這叫對首懺。不同七遮,犯四十八輕罪不同於七遮罪要見好相,因為他可能只是起個心、動了念,若真的做了,那就算是犯了前面的十重戒。前面的「燒山林木」,或是「瞋打報仇」,或把你的仇人殺了,這些都算犯了前面的十重;如果只是起個意念呢?那你就趕快迴光返照,或是責心懺悔也可以,自我懺悔,責備自己:怎麼可以起這種邪念、惡念,如果真的控制不住,把工具都準備好了,那你就要對首懺。所以要知道怎麼懺罪。「而教戒師於是法中一一好解。」跟你講戒的人要教你怎麼懺悔。我們教你的是直接觀「業性本空」,這方式消業最快,直接念佛,一切不管,業自然就消掉了。也勸大家都要拜八十八佛,能夠消你無始以來的破戒罪,無問輕重一時消滅。念《楞嚴咒》也是一樣。


「若不解大乘經律。若輕若重是非之相。」如果不懂大乘經律,何者是犯輕,何者是犯重。一般人以為犯輕沒關係,犯重比較嚴重,實際上這是不解第一義諦之人,他錯解或是根本不解,作為戒師不解真如實相,那他就不能為人傳戒。不解第一義諦,佛有規定:你如果只講戒相,不傳戒體,這種人不可以講戒。


「習種性。長養性。」
「習種性」是十住位的菩薩,多修空觀,少修假觀。長養性種性都是指十行位的菩薩,多修假觀,少修空觀。「不可壞性」是十迴向位的菩薩,多修中觀,少修空、假二觀。十地是道種性正法性就是指佛。十地裡面,從初地到第六地,是修有相觀多,無相觀少。從第五地到第七地,無相觀多,有相觀少。七地以後到第十地純「無相觀」。佛則一切都圓滿了。所以你如果不解其中怎麼修行,那就不可以作師。「其中多少觀行出入。」所以要告訴你這當中什麼觀多?什麼觀少?多少觀出入。「十禪支一切行法。」是講修四禪定的次第的行法。這一句「一一不得此法中意。」真的翻譯得很好,所謂「解」這些法,不光是解文字、解名相,必須還要識得文字中的義趣,不能只看文字表面意思,不能只著文字相,所以佛說要能「得此法中意」。

經云:「一一不得此法中意。而菩薩為利養故。為名聞故。」如果你明明不解其意,卻因人家讚歎你,人家恭敬你,人家覺得你很有修,覺得你戒持得很好,請你去講戒,你也不管他是不是正法正見、是不是外道?即使你知道他的場所都在提倡那些世間法,你也去他那裡為利作師。其實你內心就是因為人家讚歎你持戒持得好,很有修,是律宗的祖師、是大德才去的。這就是為名聞,圖名。這就是不懂光明金剛寶戒,才會持戒到最後,犯了這離譜的墮落行為。不能因為人家供養你大紅包、包幾千萬給你、幾億給你,甚至供養一間道場給你,你心中就為了利養、為名聞就去說戒了。別說你對於戒律不懂,縱然你懂,也不能為外道惡人說。

惡求多求貪利弟子。」你為了利養,為名聞,心中貪欲熾盛,認為:「到處戒傳下去,自己戒子就很多,天下都是我的戒子」,這就是貪心。如果你像少林寺的福裕禪師一樣,那就可以,曹洞宗的祖師─福裕禪師,他住持少林寺,是一代高僧。天下有三分之一都是他戒子,在元朝時,他是真正明心見性的祖師,他傳戒說戒當然沒有問題。可是,如果你不解經律,也不會修行,想的是:希望多一點人來供養,多一點人來護持,這就是心中貪利弟子。「而詐現解一切經律。為供養故。」不懂裝懂叫「詐現」,你現自己通宗通教,在講台上、戒壇上胡說八道。「是自欺詐。亦欺詐他人。」不光是自己騙自己,自己修行不會成就,更是欺騙他人,也讓人不能成就。目的是騙人家的恭敬、供養,牟取這些名利。


所以在佛門裡要會看,哪一些人是貪名圖利在做這種敗壞佛教的事情。他們根本也不管請他的人到底是不是正知正見,是不是如法。即使對方是在提倡人間佛教、講世間法:學《弟子規》、《了凡四訓》……行這些不如法的單位,人家請他,他也去,這就是為利養故,為名聞故,貪利弟子,詐現解經,為外道惡人邪見說戒。正犯了這:「故與人授戒者。犯輕垢罪。」所造的是菩薩惡作罪。


為那些外道惡人、邪見說戒者,犯菩薩惡作;若為利養故去說,也是菩薩惡作,這一定要注意。如果你們遇到外道邪見人,他不信佛法,你就不能為他說戒,不然他會毀謗正法。既害了他,也毀壞了佛法,這點比較偏重在出家人,因為一般會請講戒的,都是請出家人去講,那身為出家人就應當小心,自己到底懂了多少、學了多少,如果不懂或是你真懂,你也不能為外道去說戒,更不能為利養。反正不管你是什麼理由,或是發什麼好心,佛告訴你不能為外道惡人說戒就是不能說,所以要懂。


第四十二:為惡人說戒戒
「若佛子。不得為利養故。於未受菩薩戒者前。若外道惡人前。說此千佛大戒。邪見人前。亦不得說。除國王。餘一切不得說。是惡人輩。不受佛戒。名為畜生。生生不見三寶。如木石無心。名為外道。邪見人輩。木頭無異。而菩薩於是惡人前說七佛教戒者。犯輕垢罪。」
前面就講到:不可以為惡人說戒

你為惡人說戒,佛說你犯的是惡作,因為這些人會毀壞正法。
「若佛子。不得為利養故。」這點大家都知道。一般看到下一句就有一點懷疑,「於未受菩薩戒者前。」什麼是「於未受菩薩戒者前」?就是「不能接受菩薩戒者前」。如果他已經發心要受了,就可以為他講,這不犯。既發心要受戒,能夠接受菩薩戒的,你可以為他講。經文講「未受」,這「未受」不是講儀式還沒參加,是說「不能接受菩薩戒的人」,你就不要跟他講,不是說要參加儀式才算「有受」。對其他人講都沒有問題。所以說要推廣菩薩戒,讓大家都能學,讓不接受的人慢慢來接受大乘的心地戒。所以,不是指沒參加過受戒儀式的人不能聽。要知道,凡是願意接受的都能聽,還有一種是「信行人」,他是正信佛弟子,他還不知道什麼是菩薩戒,甚至沒聽過,但是他對於佛法能信,你跟這種人講:有菩薩戒,你要去受,還沒受以前你可以先了解意思,可以先聽解釋。這種情況可以,因為他是正信佛弟子,你跟他講解以後,他理解意思了,他才能夠去受戒,才能轉為「法行人」,就是依法而起修。不然他只是相信佛很殊勝、佛很偉大,佛有無量的神通、無量的德能,這種是「信行人」,他不解道理,如他能夠信受佛法,你可以為他說戒沒有問題。若是不能接受佛菩薩教導的,不僅戒律,包括經典都不能說,你說了,只會讓他造業,你自己也造業。

「若外道惡人前。」
什麼是外道?就是心不在修道這件事上,就稱為外道,在現代也就是所謂的:人間佛教。把佛教企業化、商業化,或在佛門裡散播世間法:提倡《弟子規》、推廣《群書治要》,或是搞神通、預言災難,藉由把人家封為祖師來提高自己的身份,或為人印證功夫,說某人如同祖師或是菩薩,以顯示自己境界更高...等。


這些惡人想用世間法來改造佛門的,其實他是存心要破壞佛門,來破壞佛門的這些人統統都是「外道惡人」,都是沒有道心的人。佛告訴大家,不可以這些惡人前說千佛大戒。祖師講是佛法中的戒藏,這「戒」如同寶藏一樣,絕對不將此寶示予賊人。那些人是賊,你不可能把你家的金銀珠寶、錢財藏在哪裡告訴小偷,說自己的寶藏在哪裡,佛法亦復如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是外道惡人。


可是這裡有但書,「除國王。餘一切不得說。」關於國王,後面再做說明。
「是惡人輩,不受佛戒,名為畜生。」釋迦牟尼佛說這些破壞佛教的、不接受佛的教誡,是畜生!佛就是這樣罵,我們還沒有講到像佛一樣,佛說他們是畜生。
佛教你依教奉行,教你老實念佛,教你信願持名,教你要吃素,偏偏就有很多人要跟佛唱反調。就跟提婆達多一樣,他就是要跟佛唱反調,佛說要這樣做,他偏就要跟佛唱反調。佛說這就是惡人輩,不受佛戒,不接受佛法,就是要跟佛教唱反調。佛告訴你世間書不能看,會斷佛種性、會障道,他偏偏就是愛看,這就是不受佛戒,佛說這類人是畜生!
「生生不見三寶。」
凡是學世間法,搞《弟子規》的人,乃至於提倡人間佛教,破壞佛教的這些人,將生生不見三寶。別看他們混跡在佛門,雖然他們學佛、受戒、出家...做了老和尚,其實他們現在雖身在其中,卻如同不見!就像「生盲無目」:生來就瞎眼,佛法在他眼前,他也沒有學到,沒感覺佛法的殊勝,因為他沒有出離心,三寶就是要眾生出離,沒有出離心就是不見三寶。所以佛說他們是畜生無異。

如木石無心。名為外道。
佛說這些人跟木頭、跟石頭一樣,孔子講:「朽木不可雕也。」這些人無藥可救,所以說名為外道。
邪見人輩。木頭無異。後面,佛再加重語氣,罵這類人徹徹底底是個木頭,是沒有用的。佛規定菩薩法師不能為這些惡人說七佛教戒、說千佛大戒。「七佛教戒」就包含經教,祖祖相傳的這些心法。不用告訴他們,告訴他也不信,他只迷信他的偶像。在佛門裡面不要搞偶像崇拜,我記得韓鍈居士講過:不要做師父迷。不要迷信什麼大和尚、老和尚,跟出家人是要學正法,不是要當粉絲。到佛門裡來,千萬不要把出家人當成像明星一樣,變成追星族了,這個就不對了。凡是這樣迷信,來佛門只為當粉絲的,全是不如法。這些粉絲們心裡充滿貪愛,只要是偶像講的,都對!對於教主釋迦牟尼佛所講的,他全都恍若未聞,不當一回事。所以在佛教裡面不可以塑造偶像崇拜的形象,你更不要當追星族,不要當法師迷、當師父迷,這點一定要清楚。

現在有一些,他本身是外道的弟子,他不是師父迷,而是把他師父當搖錢樹。假裝很恭敬師父的樣子,想搖看看有沒有錢,辦了些法會,在大眾中頭低合掌,裝模作樣,讓人家覺得他有修,目的是拿著他外道師父的名義來要錢。還有很多利用佛教形式、名義斂財的,他教的是各種不正見:利用禪宗、密宗....作號召騙錢,告訴人去他那裡打個坐,想要什麼就有什麼,這些都是外道。絕不可以去向他們說戒。

如果是國王,學佛人要去度化他,因為他真正學佛了,可以護持正法。所以佛有制定「除國王以外」,若國王對佛教不了解,他想要了解,他之前也許是信仰別的宗教,那你可以為他說菩薩戒,佛說這樣你不算犯。你可以讓國王慢慢知道佛教是什麼,因為這些人可以護持正法。但是要跟國王說戒,你自己修持、德行也要夠,你不要說法說到後來變成攀緣,變成「依勢來取財」,那就不對了,必須是真正為了弘揚正法。
   
在現代沒有國王,就是指一些護法居士,你要讓他能夠了解佛教,他才知道怎麼護法,不然他只會出錢。這些人對於佛教不懂,雖出了錢,對於佛教不了解,最後還毀了佛教。所以要讓護法居士能夠來學大乘佛法,讓他知道什麼是大乘佛教。關於這一點,佛有「開緣」,也就是有例外的。這例外,並不是對國王比較特別,不是對這些居士比較特別,而是這些人如果真正肯學,他的地位、他的財勢可以利益很多的眾生,所以要讓他也能來學正法,所以就有所開緣了。這都是為了眾生而開,絕不是為自己的名聞利養。至於其餘人呢?不可以開!不可以去為惡人說經、說戒,甚至也不可以出現在他辦活動的場合,不然人家以為你認同他。別人知道你是正知正見,而你還出現在邪知邪見的場合,那就毀壞了你佛教正見的形象。如果你是為惡人說戒的,為這些外道邪師說戒,那你是惡作菩薩,是名「菩薩惡作罪」,「輕垢罪」就是惡作罪的意思。所以一定要注意。


還有一點這裡所說的開緣,並不是要你去為這些人破壞佛教的規矩,給予出錢的人特殊待遇,經文上說,可以為國王說戒,也就是要他們來學佛學戒,不是讓你拿來為你的利養名聞,去破壞規矩用的,而是讓這些人來學戒守規矩,護持正法。


第四十三條,無慚受施戒
「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故起心毀犯聖戒者。不得受一切檀越供養。亦不得國王地上行。不得飲國王水。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鬼言大賊。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復常掃其腳跡。一切世人皆罵言佛法中賊。一切眾生眼不欲見。犯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若故毀正戒者。犯輕垢罪。」


這條是無慚受施戒。如果你故意犯戒不懺悔,還受人供養,或是你聽到我們把你的錯處指出來,你還慢心不息,不願意懺悔,還高我慢,還繼續受眾生供養,那你就犯到這裡講的「無慚受施戒」。如果你聽到正見,聽到法師引祖師大德開示來為你講正法,告訴你的錯誤,你還說:「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還反而惡心罵祖師、罵諸佛如來,這就是你沒有慚愧心。自己錯了,還要找藉口,還要找台階下,這種心都是諂曲的。學佛人心要正直,不可以諂曲。

「若佛子。信心出家。受佛正戒。」你受了佛的正法、正戒,如果是習氣犯,不算是真正犯,透過懺悔罪就滅掉了。若起心故意毀犯聖戒則破戒,像:毀謗正法或是學外道,或是犯十重,或是故意犯四十八輕,都算是「故起心毀犯聖戒者」,這些人都不受一切供養。佛說你不能受,如果你受了,就是盜十方僧物,所以不能受。

「亦不得國王地上行。」正所謂「無地自容」!也「不得飲國王水。」連水也不能喝。「五千大鬼常遮其前。」這五千大鬼就是你的煩惱習氣,當然也可以說有五千個鬼神,常在四周遮擾於你。「鬼言大賊。若入房舍城邑宅中。鬼復常掃其腳跡。」鬼也會罵這人是佛法中的賊人。如這賊人進入城邑舍宅中,鬼都覺得他的身心不淨,非常地髒,他走過的地方,連鬼都將他的腳跡掃乾淨。

所謂「鬼復常掃其跡」,這「鬼」就是指這些有學佛的鬼神,他們不希望這類附佛外道待在佛門道場,以免汙染佛門、敗壞佛教。


「一切世人皆罵言佛法中賊。一切眾生眼不欲見。」所有的人都罵犯戒的這些人、甚至一些神棍是佛法中的賊,世間人不想見到。可是世人雖然眼不欲見這些神棍,但是對於在佛門講《弟子規》、《太上感應篇》......的那些外道、邪見人倒是很能接受。實際上真正無慚受施的,不光只是騙財色的神棍而已,還有那些更糟糕的、壞人慧命的外道邪師。你聽我們把話說清楚了,懂了,但為什麼你還供養他呢?就因為他都講你愛聽的,可以方便隨順你的情欲、你的愛欲!你就以為他講的是正法,他的是正知正見。
  
世人不能覺察,所以我們講戒幫你,為你講出來。如果你從前是待在那些不如法地方的,你現在聽了佛戒,你要趕快回頭,要有慚愧心、要有懺悔心,不可以再繼續迷惑顛倒下去了。如果你是出家人,亦復如是。如果你聽了佛陀的教,知道你從前做錯了,現在明白正確的佛法,就要趕快回頭,不要再跟著迷惑下去了,不要再跟著附佛外道、邪師共起世間意,一起破壞正法。否則,不光你這一生修行不會成就,罪過之大,是沒有辦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所以一定要趕快回頭,否則你就是佛法中賊。因為明明你已經知道了,你還去犯!你從前沒聽過戒,你不懂,你雖犯了,佛還給你機會讓你趕快回頭。如果你聽到我們講的菩薩戒,你還去學外道、學邪見,甚至故意毀犯菩薩戒、背大向小,那你還不知恥地待在佛門裡面受人供養,沒有慚愧心,那就是無慚受施,是佛法中的「賊住」,應該擯出佛門去。你應勸大家不要再供養他,不要再讓他待在你的家裡、不要再護持這些道場。很慶幸,有很多原本被迷惑的人都已經回頭,離開佛門外道,捨棄錯誤的學習方法,來修習真正的大乘佛法。

「犯戒之人。畜生無異。木頭無異。」「無異」是說:你「就是」。
所謂「畜生無異。木頭無異。」就「是畜生、是木頭」的意思。
佛對於那些不如法的人,都直接罵他們是畜生、是木頭。戒師在講戒時怎麼都沒看懂是在罵誰,否則怎麼還跑去國外幫提倡世間書的邪見外道講戒呢?
「若故毀正戒者。犯輕垢罪。」已經講這麼清楚,若你還故意毀犯,那你犯的是菩薩惡作罪。所謂「畜生無異」就「是畜生」的意思。


第四十四,不供養經典戒
「若佛子。常應一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律。剝皮為紙。刺血為墨。以髓為水。析骨為筆。書寫佛戒。木皮穀紙。絹素竹帛。亦應悉書持。常以七寶無價香華。一切雜寶為箱囊。盛經律卷。若不如法供養者。犯輕垢罪。」


「若佛子。常應一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律。」
這是教身為佛弟子的你,應當一心受持讀誦大乘佛法的經律典籍。甚至能發心做到剝皮為紙。刺血為墨。以髓為水。」剝下你自己的皮當作紙,刺出血來當墨汁,用你的骨髓來當作水。「析骨為筆。」用你的骨來做為筆,書寫佛的戒律經書,這是講求法心切、為法忘軀。

「木皮穀紙。」就是樹木皮做的紙,叫木皮穀紙。「絹素竹帛。」「絹素」就是未染色的絲織品,「竹帛」就是竹簡。「亦應悉書持。」這裡是教你要印大乘經典,並還要供養,更要如說修行,要如法受持。所以一開始教你要「一心受持。讀誦大乘經律。」因為這才是真正的供養經典。後面才教你怎麼安置這些經典,把供養起來,

「常以七寶無價香華。一切雜寶為箱囊。盛經律卷。」所以家中若有經典,你都可以用七寶無價香華來供養。這箱子可以是用各類寶石做的,甚至用金子做的更好,用這些好的寶石、金銀作材質來供養經律卷,來裝經典。這就是教你除了印經,你還要流通經典,還把經典保存好、供養起來。
「若不如法供養者。犯輕垢罪。」如果你不如法供養,不生恭敬心、敬重心好好供養,你就犯了惡作罪。
這裡也要連帶說明,為什麼之前講《乾隆大藏經》不能被破壞,無知的人把《乾隆大藏經》亂標上標點,等於竄改了經典,這些人沒有任何祖師大德為他印證,更沒有修證,加上標點反成了他的意思,是他俗人的程度.這問題很大。

外道邪見人印這種藏經,目的不是在弘揚正法,而是故意來破壞正法。他們嘴上說得好聽,說是要流通,但實際上他的所作所為,確實破壞了《乾隆大藏經》,這點大家應當要知道。
他們確實如同佛前面講的:畜生無異,木頭無異。大家受菩薩戒了,懂戒律,都要如法供養經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