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 星期五

大乘妙法蓮華經 譬喻品第三-1 悟顯法師講述

大乘妙法蓮華經 譬喻品第三-1 
 悟顯法師講述

我們從第三品〈譬喻品〉開始講。〈譬喻品〉這一品是承接前面〈序品〉及〈方便品〉而來。〈方便品〉中世尊「開權顯實」告訴我們:佛法當中唯有一乘了義,沒有二乘以及三乘。又說「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唯有一乘法是真實的佛法,其他的並不真實,「不真實」也就是「不究竟」的意思。很多人聽聞這個道理時,會感到很驚訝,甚至感到非常恐怖。

其實,這也難怪,因為根器太差,所以突然聽到這道理,一下子轉不過來。所以世尊在這一品就廣舉比喻,從這品以下有多個比喻,讓我們了解眾生本就具有佛性,不假修成。而如來出世所說的也正是此意而已,所以說「唯以一大事因緣故出現於世。」此「一大事因緣」,就是「直指眾生自性是佛」。上根利智者,在前面的〈序品〉當中,以及〈方便品〉裡面,就已經得悟。後面的部分是專門接中下根器。所以,像舍利弗在〈譬喻品〉裡,他算是在諸大尊者當中,根器最利的,連他聽聞世尊講一乘了義,告訴弟子們佛法當中只有一乘法,沒有二乘、沒有聲聞弟子,此時他自己心裡面都起懷疑,都還生恐懼。不過,畢竟是上根利智,可以立刻轉過來,所以在〈譬喻品〉一開始沒多久,世尊就為他授記。這是我大概簡介一下裡面的內容,以及上一次講到的重點精華。

聽《法華經》,就要像《法華經》所說的一樣,「於佛所說法。當生大信力。」你要信得過佛所說,絕對不去學外道、二乘法以及世俗法,這樣子你才能夠聽聞,你才能夠契入,所以希望大家能夠發菩提心,能夠發心、能夠覺悟、能夠棄捨二乘、棄捨世俗種種的情見、種種的貪愛,你才能夠更上一層樓,向佛果更進一大步。進此一步,方知不假修成,本自圓成。

以下直接進入經文:


爾時舍利弗踴躍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

這時候舍利弗聽到世尊說「一切眾生都能成佛」,都有佛性,而且佛法當中,唯有一乘,沒有二乘。只有一乘了義才稱之為佛法,其餘二乘不算佛法。清涼國師也曾告訴我們:三乘佛法才算是佛法,人天二乘不算是。祖師這樣講得已經非常明確,但是釋迦牟尼佛講得更為清楚,他告訴我們「一乘了義才是佛法」,其他二乘不算、三乘都不算,所以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沒有二乘法,也沒有三乘,甚至告訴我們,佛法中無聲聞弟子。

那什麼是一乘呢?即是眾生本心。這就是「一乘」,一心之乘,乘此一心能至彼岸。所以無論修學什麼宗派、修學什麼法門,或是禪宗、或是教下、或是性宗、或相宗、或是淨土宗、或是密宗,無論你是什麼宗派,講的就是「真如自性」這一件事情而已,只是對機的不同,所以有種種不同的善巧方便,目的是要你了悟此心。當舍利弗聽懂了前面世尊的開示,「踴躍歡喜」,就非常地歡喜。至於聽不懂的人,就生起了疑謗,退席而去。所以〈方便品〉當中講「比丘比丘尼。有懷增上慢。優婆塞我慢。 優婆夷不信。」這些四眾弟子當中,「其數有五千」,不能自見其過。他們對於心性、對於佛法、對於光明金剛寶戒,不能了解,所以說「於戒有缺漏。」可是還不斷地執著「護惜其瑕疵。」這些人都是「眾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是說這些退席者是佛法中的垃圾。所以,如果你不能諦信自心,你就要知道,你即是法華會上退席之人;你不能夠發心求無上佛果者,就是於法華退席。所以當舍利弗知道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他無量歡喜,「即起合掌。瞻仰尊顏。」馬上起立合掌,瞻仰世尊的金色相好。


而白佛言。今從世尊聞此法音。心懷踴躍。得未曾有。


舍利弗因為聽聞一乘了義,心裡非常地歡喜踴躍,也就是現在人講的「激動不已」。因為世尊說法四十九年了,舍利弗從來沒有聽過「一切眾生皆有佛性,皆能作佛。直到最後佛講《法華》才告訴他們,所以當他能領納這真相的時候,能夠受法之時,就是「今正是其時。」

一旦你能夠領受,能夠諦信,那你也是「今正是其時。」正是信受大乘之時、信受一心之時。當舍利弗聽到之時是歡喜無量,「心懷踴躍。得未曾有。」從來沒有聽過這麼殊勝的經典,所以《法華經》稱為「成佛的《法華》」,又稱為「經中之王」,真的是最尊最勝,無過其上。為什麼呢?因為講的就是我們的「真如佛性」,不是講別人的。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能成佛,乃至五逆十惡、具諸不善,都能成佛。曾經造過惡業的人也能成佛,只要你肯回頭、你肯修行,絕對能夠成就。所以舍利弗聽聞世尊這樣開示時,「心懷踴躍。得未曾有。」


所以者何。我昔從佛聞如是法。見諸菩薩授記作佛。而我等不預斯事。甚自感傷。失於如來無量知見。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

這裡舍利弗他講,他曾經聽聞世尊說法,雖然也見到菩薩授記作佛,但是世尊從來沒有為他們這些二乘人授記,所以他甚自傷感。看到經文這裡,你們有沒有甚自傷感?你學佛不求無上佛道,還只想:「我把人做好就好」這樣就滿足了,還很得意,覺得「把人做好就能成佛了」,這樣的根器下不下劣?是不是增上慢人?什麼叫「增上慢」呢?不光二乘人是增上慢,「得少為足者」都是增上慢,一旦你覺得「我這樣做就已經很好」、「我人做圓滿,我就都圓滿了」。以為「把世俗的事情搞好了,學佛就圓滿」,若你還存有這種見解,這就是傲慢之人。所以你看舍利弗即使已證阿羅漢,看到諸大菩薩「預佛授記」,授記來世作佛,他都還甚自傷感,感傷自己為什麼沒有得世尊授記。所以你們自己都要去反省一下,身為凡夫還傲慢到這種程度,難怪你是凡夫。再反觀舍利弗尊者,他看到人家被佛授記,他想:人家為什麼能被授記,為什麼我們都沒有?他想作佛。這也是告訴我們:學佛是來作佛的,不是做人的,也不是說把基礎打好而已。你就看舍利弗怎麼樣用心,怎麼樣學佛,他是要來作佛,所以他得授菩提記。

他感傷自己失於如來無量知見,無量知見就是正遍知,是心性的功能,如來本具,眾生本有。明明無量如來的知見,而他迷失了,所以叫「失於如來無量知見。」所以甚自傷感,沒有得世尊授記。他想要作佛的心,是可想而知的。所以他說:「世尊。我常獨處山林樹下。若坐若行。每作是念。」他常常在山林樹下,在用功的時候,都會想到:「我等同入法性。云何如來以小乘法而見濟度。」舍利弗是有在聽經的,他知道眾生同一法性,所以他講「既然眾生同一法性,為什麼世尊都以小乘法來救度他們、來幫助他們」?因為前面釋迦牟尼佛講:「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絕對不用小乘法來幫助眾生。佛說種種的三乘,目的是為你了達一乘。一乘是佛的本懷,講二乘目的要攝歸一乘,所以這裡舉了「火宅」的譬喻。由此你就知道世尊不是妄語,目的也是要給你一乘法,這正可以印證前面所說「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世尊自己所得的是無上大乘,他希望眾生能夠修學大乘。而舍利弗知道,所以他心裡面就存著這種傷感,覺得既然同一法性,為什麼世尊用小乘法而見濟度?
現在居然還有些人想只學小乘就好、只學人天就好,還有出家人、有道場的早課在教《弟子規》,這些人叫不要臉。舍利弗要臉,他懂得慚愧、懂得轉變,所以他知道傷感、懂得懺悔。

是我等咎。非世尊也。所以者何。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必以大乘而得度脫。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初聞佛法。遇便信受。思惟取證。

舍利弗知道是自己的問題。現在外面有些在毀謗大乘的人,他不曉得是他自己根器差,也不懂得懺悔。所以說這些人是佛門的壞學生、中輟生,學到一半就不學了、不肯前進了,或是學到一半反過來了,罵菩薩、罵佛,罵釋迦牟尼佛,毀謗佛法、毀謗祖師大德,他們確實是業障深重,必墮地獄。為什麼?〈譬喻品〉後面就有講到,像你們現在看到那些說他們是學「原始的佛法」,說「大乘不是佛講的」那些人死了以後一定墮地獄,因為他們毀謗大乘。你只要看是標榜:他是原始佛教、叫你要學小乘、告訴你大乘法不是佛講的這一些人,你千萬不要去他道場,不能學他那種法,否則死後就下地獄。你不用管他的名氣,名氣再大,也大不過因果。

舍利弗尊者他懂得迴小向大,所以他說「是我等咎。」知道是他自己根器不好,不是佛的問題,也不是世尊不願意說,也不是佛法有差別,而是自己的問題,所以他講「是我等咎。非世尊也。」絕對不是釋迦牟尼佛的問題。現在一切的小乘,不管它有幾部,有些說十八部,有些說五百部,演變到後來都不離大眾部跟上座部,其實大眾部跟上座部的發起人都在法華會上,也都發心「迴小向大」。可是現代這些小乘人卻斷章取義,他就是不肯學還加毀謗。大迦葉尊者是上座部的,婆師波羅漢是大眾部的,全在法華會上,都發心「迴小向大」,都知道是自己的問題,根器差要懂得自我懺悔。不是世尊的問題,「所以者何。」為什麼呢?「若我等待說所因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所謂「若我等」,就是講這些聽經聞法的弟子。如果這些人能夠知道一切眾生「本有如來智慧德相」,「本有無上正等正覺」,知是我本因的話,那麼必然懂得學大乘。如果能夠諦信自心是佛,世尊必然能夠為你講大乘,如果你沒有這些好樂小乘法的業、好樂人天乘法的業,世尊必然以大乘法教你,你因此而得度脫。所謂「待說所因」就是講:世尊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依此佛性能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你能信這個道理,你必然能夠契入大乘,世尊也會以大乘佛法來教導你。

有些人認為學一點人天乘,他就夠了,這種人沒有辦法學大乘,所以你自己要懺悔,要懂得提升。舍利弗講:「然我等不解方便隨宜所說。」他不知道世尊講的二乘法、講的人天乘、講的三乘,都是方便所說法。所以初聞佛法雖然信受,生取證之想,不知道心性無染,本自圓成,但離妄緣即如如佛。因為不曉得,所以二乘就生起取證之想,就墮在「有為」上。所謂「有為」就是有造作、有取證。二乘對於凡夫來說是無為,但是對於大乘法來說它仍舊有為:有取有捨。取涅槃,捨生死,都是有取有捨,所以他講「思惟取證」,就想要求個涅槃、求個解脫。「不解方便隨宜所說。」這是他不解如來所說方便,不能了解到佛講二乘、講緣覺,都是如來的方便。直到前面開權顯實,他才聽懂,知道他自己的問題在哪,所以他能夠返照、能夠諦信大乘。


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快得安穩。

他說:世尊,我從昔來「終日竟夜,每自剋責」,就是責備自己。所以舍利弗是真修行,他知道世尊沒跟他講一乘了義,沒為他授記作佛,他知道是自己業障太重,他懂得懺悔,他想學,所以終有遇到大乘的一天。反觀現代的人,他覺得他眼前這樣生活就好了,不知道自己處在火宅當中,深著世樂,不信佛慧,不懂得要求出離,所謂「不求大勢佛。及與斷苦法。」他沒想出離,他還覺得「有一點錢、有間房子」這樣子很滿足了,這種心態叫「小確幸」的心態,貪著在這個世間,不知五惡五痛五燒,久後轉劇。所以,佛教是教人出離的,佛告訴我們:這個世間猶如火宅。偏偏有一些人,就喜歡跟釋迦牟尼佛唱反調:佛說是火宅,他誤以為是淨土,偏偏搞人間佛教。所謂「人間佛教」原來是教你出離的,太虛大師、慈航大師是教出離的,傳到現在就變成搞世間事,反教你墮在火宅當中遊樂嬉戲,「東西馳走。視父而已。」佛法變成只是生活調劑,並不是真正在修行,還是在世間東奔西走,甚至是在三界當中東奔西走。

舍利弗每自剋責,知道是自己的問題,所以他懺悔,業障消了,發大乘心,他今天才能夠聽聞。「而今從佛聞所未聞未曾有法。」就是告訴我們:眾生皆有佛性,一切眾生的心即是佛心,與佛如來無二無別,沒有絲毫的差別,《法華經》講的是真實話,你現前的見聞覺知、種種造作,這些作用都是佛性的作用。乃至你所對的一切的色聲香味觸法,無不都是真如自性。所以唯識經論裡面講:「我說識所緣。唯識所現故。」彌勒菩薩在《楞嚴經》講:「我以諦觀十方唯識。」彌勒菩薩知道十方法界都是心所現的,一切有情無情、有想無想都是。這就是世尊要告訴我們的事實真相,眾生國土同一法性,地獄天宮皆為淨土。為什麼?同一法性的緣故。眾生迷背了法性、迷背了佛性,妄見有三界六道,還在當中貪著不捨,明明已經是起火的房子,你還視為是淨土,那你就是完全搞錯了,貪著在這當中遊樂嬉戲,不覺不知有生老病死、憂悲苦惱,不曉得有狐狼野干、鴟梟鵰鷲。這就是說:眾生迷在境界裡面,沒有想過要覺悟,跟他講大乘,他還生毀謗、生疑惑,還覺得「沒有把人做好,怎麼可能作佛」,其實會講這種話的,就是不信佛法的人、貪著五欲之人、貪著這世間種種玩樂之人。這種話乍聽之下好像很對,實際上,就是從說這話之人他的貪著心所生出來的。

你要知道:發心成佛,自然具足一切功德。成佛是要明心見性,不可以非因計因,你把世間人做得再好,仍舊是個人,出不了三界。成佛的根本是先明心,明心見性而後「從性起修」,這樣才能成佛,佛法不是只有世間的五戒十善。世俗人講這種話,是他不懂佛法,搞錯了。佛法的修學次第不是像世間人他們想的那樣子,所以自己要有道心,發起無上菩提心。

舍利弗聽聞佛所說的,「未曾有法。斷諸疑悔。身意泰然。」身心泰然,「快得安穩。」安住無上菩提,安住一心法之中,心就真安了。所以他「身意泰然。快得安穩。」所以你聽聞一乘了義,你有沒有這種「感受」,現在人講的「感受」,還是只是聽聞,回去以後又忘記了,回去就退失了?世間人說「三分鐘熱度」,那學佛人就叫「三分鐘的菩提心」。

今日乃知真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

這裡講他聽聞世尊所說,他才知道原來世尊真正所要講的就是一乘了義;就是要直指眾生的本心是佛。他了解、他知道這個道理了,他今天才算是如來的弟子。所以祖師告訴我們,如果你不能識心達本,不能算是佛弟子。這話是沒錯的,因為就是按照經典來跟我們講的,不是自己想一個標準,不是他自己訂的標準,而是有所依據,也是世尊的要求。所以舍利弗說:「今日乃知真是佛子。」所以你們大眾就要知道:佛法修學的根本在哪裡?怎麼樣才算是佛陀的弟子?在法華經中已經告訴你們:就是要學一乘了義。必須學習一乘、學大乘經典,這樣才算是佛陀的弟子。因為世尊已經很清楚地在前面講:「我佛法中無聲聞弟子。」要注意:沒有聲聞。我之前講過:「小乘非佛說」,也是依經典講的。但是,還是釋迦牟尼佛講得透徹,他說「根本沒有小乘的弟子」。既然根本沒有,那又何來「是佛說」或「非佛說」呢。世尊講得太對了,「佛法中無聲聞弟子」,但為教菩薩。佛從來只是要教你一乘了義,教菩薩法,佛所護念,所以你學佛就有很清楚的方向目標。

「從佛口生。從法化生。」佛宣說經法,大家聽聞釋迦牟尼佛的佛法,就是「從佛口生」,這是說:眾生正知正見是從佛之處聽聞而來;「從法化生」,眾生聽法以後,轉化、轉變自己從前的錯誤知見、邪見。舍利弗還沒學佛前他是邪見外道,他自己在他後面說的偈頌裡就講到:沒有學佛以前他是個外道、是邪見的人,自他聽聞佛法以後才轉變,而後學習了大乘法。所以他說自己是「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如果你聽聞佛法、聽聞大乘,也是如此「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這樣才叫有學佛。「得佛法分。」這句話講得很文言,實際上以白話來看,就是「才算是有學佛」。所以大家看現在外面:有一些自命是佛門「長老」的,實際上都應稱他為「神棍」,他告訴你:「把世間事情做好,就算是佛陀弟子、是菩薩、就算是能夠成佛的人,......」,這種就是騙人的神棍。你不要以為他沒騙你錢,他把你法身慧命都給騙掉了,比騙錢還嚴重,錢沒了,可以再賺,慧命斷了,是很難再遇到正法。尤其你一旦有邪見,不是一世、兩世的報應而已,是無量劫啊。

釋迦牟尼佛觀一窩螞蟻,七尊佛都出世,過去了,牠們還在這裡做螞蟻,即使死了,以後投胎還是在這裡做螞蟻。也就是說從釋迦牟尼佛開始往回算,過去七尊佛都出世過了,這窩螞蟻還在做螞蟻,你看這時間有多久。所以說你法身慧命斷了,正知正見沒了,比被騙錢還嚴重。你不要以為那神棍沒有騙你的錢就不算神棍、沒有騙你的色就不算神棍。你要想到:把你的正知正見給毀掉了,讓你起世間意,這才是真正嚴重的問題。所以你看這裡:講什麼才叫做「真正學佛」呢?必須是:聽聞大乘、學大乘、懂得出離、懂得要作佛,才能算是「得佛法分」。並不是像那些神棍、不如法的出家人講的,他們所說的是依他自己的見解跟看法。根本沒有依經典,所以就稱為「魔說」。《華嚴經》講:「離經一字。即為魔說。」真是完全正確。
下面是偈頌:

爾時舍利弗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心懷大歡喜。疑網皆已除。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

這是舍利弗再把他前面講的,用偈頌再詳細重說一遍,方便我們了解並且學習他學佛的過程。這個才是真正學佛的心得,不像現在有些在家居士或出家人在講他們學佛的心得,其實很多都只是在說他自己個人的感受,並沒有「得佛法分」。舍利弗他在這裡講的就是他學佛的過程、學佛的經歷;他說:「我聞是法音。得所未曾有。」舍利弗聽聞世尊講大乘,心裡歡喜,從來沒有聽過這麼殊勝、這麼莊嚴的法,所以心懷大歡喜。從前認為自己不能作佛,認為自己是小乘,認為自己是業障深重的這些疑網都已經除掉。

所以當你聽聞到了《法華經》,你就不要再做個「樂小法者」,不要再覺得自己業障很重;要知道「一切眾生都能成佛」。你不要只看你現前的習氣,這習氣它是虛妄的;業性本空,你不斷地看著它,等於是不斷地使它相續,這樣是跳脫不出來的。現在有的地方教人打坐,說他能夠觀照,看到毛病習氣,你「看到」不是重點,重點是要「離相」,他還反教你一直「看著它」。你看著它幹嘛,那本來就是虛妄的,就像你一直看著影子,還把影子當作是一個真人,還跟影子對話,那叫做「腦筋有問題」。你看到自己的習氣、看到自己的貪瞋癡,知道它是虛妄的,就馬上把它化空就好了。馬上提起佛號、提起正念,這妄念自然就消除了。元音老人講:妖魔鬼怪說法就是像他們這樣,明明是病,他還教你一直看著、一直保護它,還不即時它給消掉。大乘佛法是教你看到煩惱的時候把它「化空」,怎麼「化空」?只要了知心空,煩惱自然就空了。平時就常常這樣觀照,念佛的人常提起佛號,妄想就除滅了。剛開始沒有那麼容易,但是只要你常常這樣用功,妄想煩惱自然就沒有了。這是教你怎麼用功修行。

你不要一直覺得自己是個眾生、是個凡夫,這樣就自墮眾生位中、自墮凡夫位中,這是不對的。你也不要認為「人家都是佛菩薩,只有自己一人是凡夫」,你有這種心態,就是「有佛有眾生」熾然成立,你要知道:佛跟眾生是完全平等一如。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的。禪宗的祖師講,不要存有「如來是最勝,自己是眾生」的想法;要知道,眾生與如來同一法性的。如果你認為佛是殊勝的,眾生是業障重的,你作這樣的差別想,那你沒有辦法見性的;達摩祖師如此講過、永明延壽大師也講過,這法才是真實了義。你聽聞大乘就要把從前對於佛法的疑惑要消除,什麼叫「對於佛法的疑惑」?就是:你覺得你自己不行、你覺得你自己業障怎麼這麼重。認為:我把人做好就好了。或你覺得:你自己五戒怎麼都持不好......,你不要有這些妄想。所以為什麼教你去受戒要受菩薩戒,菩薩戒一定涵蓋五戒;就是要讓你的發心正確、發心純正。心態正確了、發心正確了,後面的路就正確了。發心正確你就不怕了。你如果發心不對,只從事相上去下手,那叫「瞎子摸象」。蘇東坡講:「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境界呢?就是因為他著相,只從事相上下手;所以「不識廬山真面目。」為什麼「不識」呢?「只緣身在此山中」,因為全身就在廬山之中。你一直在看著你的習氣、看著你的毛病,你自然就墮在疑悔當中,覺得自己怎麼不行,「如來說眾生是佛,我這樣算是佛嗎」?你整天看著你的習氣,不知道你的習氣是虛妄的、不知道妄想之性是空的,所以你才墮在疑網當中。舍利弗從前也是如此,他現在轉過來了,我們可以向他學習。

「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他從前就聽過大乘佛法,所以說「昔來蒙佛教。」如來在這一代時教當中,都有講說大乘。你看到有些經典雖然是小乘經,但是它有加大乘的義趣。那些曲解佛法的人,他就認為大乘經是從他小乘經來,這種人就是曲解佛法。要知道,釋迦牟尼佛一出世,所講的第一部經是《華嚴經》。《華嚴經》裡是純一菩薩法界,是盧舍那佛的自受用境界;沒有所謂的人天乘跟小乘,所以稱為「別教一 乘」。華嚴的祖師告訴我們:《華嚴經》算別教一乘。什麼是「別教」?「別教」就是有別於其他的大乘教。其他的大乘稱為「同教一乘」,裡面有漸次入的、有頓超的。但是《華嚴》是別教,講頓超、講圓融、講重重無盡,這「圓融」就涵蓋著重重無盡的境界,這稱之為「別教一乘法」。其實世尊在四十九年當中,都有講說到大乘,因為佛的目的是要你學大乘,不是要你學小乘,大家對於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舍利弗他這裡講「昔來蒙佛教。不失於大乘。佛音甚希有。能除眾生惱。」聽聞佛的法音,宣說一乘了義,甚為希有,能除眾生的種種疑惑、種種的苦惱。「我已得漏盡。聞亦除憂惱。」「漏盡」就是證阿羅漢。他講他已經證阿羅漢了,聽聞佛開示,憂惱也已經除了。為什麼他還有憂惱呢?就是他剛開始對於大乘還是不能信受,但是聽聞佛前面講的〈方便品〉後,他的疑惑都已經消除了。一旦疑惑消除,就能諦信自心;既能諦信自心,就能「預佛授記」。

我處於山谷。或在林樹下。若坐若經行。常思惟是事。嗚呼深自責。云何而自欺。我等亦佛子。同入無漏法。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同共一法中。而不得此事。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如是等功德。而我皆已失。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名聞滿十方。廣饒益眾生。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誑。


這是舍利弗詳細地說明他在用功的時候,或是在山谷當中、或是在林樹之下,或是坐、或是經行;「經行」就是行走。「常思惟是事。」 常常想著:世尊在講的大乘法,為什麼佛沒爲他授記。所以他「嗚呼深自責。」「嗚呼」是悲痛的意思;他自己責備自己,是他自己自欺,不肯諦信佛語。所以說「云何而自欺。」是他自己不願意相信、不願意接受。「我等亦佛子。」是說大家都是修行人,大家都是在學佛的人。「同入無漏法。」這無漏法不是只有指阿羅漢;是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那既然都同入無漏法,為什麼不能得佛授記呢?

「不能於未來。演說無上道。」所謂能演說無上道,就是能得佛授記,最起碼他是等覺菩薩,或是圓教十地菩薩入「受職位」功德圓滿,他能夠教化一切,他的工夫有這麼深,世尊就會爲他授記。因為世尊沒有為這些不信大乘的人授記,所以舍利弗深深地自責。「金色三十二。十力諸解脫。」這裡的金色三十二是指佛的三十二相;十力諸解脫是講如來的十力、四無畏,種種的功德。「同共一法中。」就是講:眾生就本具此十力以及四無所畏。既然本具,為什麼自己沒有辦法得到?為什麼沒有辦法預佛授記?所以說「而不得此事。」這如來的相有八十種好,如來有十八不共法。這樣的功德為什麼他沒有顯現出來。所以說「八十種妙好。十八不共法。而我皆已失。」眾生迷失佛性以後,這些功能不會顯現。這是舍利弗自己在懺悔,這是真正的懺悔。他說  「我獨經行時。見佛在大眾。」他在經行用功的時候,見佛在大眾「名聞滿十方。」這如來的名十方流布,而且「廣饒益眾生。」他看到佛成佛了能夠饒益眾生,心裡很羨慕,很想作佛,能夠幫助一切眾生。他講「自惟失此利。我為自欺誑。」同樣的道理是他自己不能諦信佛語,是自己自欺,與佛沒有關係;不是世尊有分別心。


我常於日夜。每思惟是事。欲以問世尊。為失為不失。我常見世尊。稱讚諸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是事。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無漏難思議。令眾至道場。


他說他晝夜常思惟此事,他想要去請問釋迦牟尼佛:「既然眾生都有佛性,為什麼如來你有十八不共法,你有十力四無所畏,而我們卻沒有」。所以舍利弗尊者他是知道的,雖然得阿羅漢,他知道他的能力遠遠不及釋迦牟尼佛。他想去請問世尊,為什麼他沒有辦法成佛,沒有辦法恢復本來的面目。是他的能力永遠喪失了,還是只是隱藏起來而已?又是如何喪失的呢?那為何不能顯現呢?他有種種的疑惑,所以說「為失為不失。」

「我常見世尊。稱讚諸菩薩。」他講常見到釋迦牟尼佛讚歎這些大菩薩。「以是於日夜。籌量如是事。」因為看到世尊為菩薩授記,他心裡面就更想請問佛,更想把這件事情弄明白。「今聞佛音聲。隨宜而說法。」這就是講他前面聽到〈方便品〉,佛講三乘佛法都只是佛方便說,真正唯有「一乘」,一切眾生都能成佛。「無漏難思議。令眾至道場。」所以佛前面開權顯實,告訴眾生本有的佛性,這「佛性」即是無漏之法,是不思議法;令大眾能至「法性之道場」,知道本有的佛性,以此作為本修因,所以叫「令眾至道場。」


我本著邪見。為諸梵志師。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我悉除邪見。於空法得證。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

這是講他本來是學邪見外道的,由此你們就可以知道:你從來沒有學佛,也都是世俗見解、邪見。現在聽聞到佛法,要懂得轉變,要懂得上進;要發菩提心,不要耽著世事。世間的事情沒有那麼重要,你賺再多的錢,你再有名,說你有多好,也都是夢幻泡影而已,都是假的,沒有一樣你帶得走,都只是借你看看、用用而已。人家說你很成材,人家說你能夠自立,說你如何都無妨,那些都是虛妄音聲,虛妄語言,你根本不必在意;修行最重要,修行擺第一。

舍利弗這裡講,他從前是著在邪見當中,就好像現在很多人著在二乘法、著在人天乘;明明學佛就學佛,佛法以心性為基礎、以大乘為根本,可是他非得認為要先學儒家、非得要學世俗的東西,他才覺得有學佛的基礎,這就是著於邪見當中,或是著在神通當中,著在鬼神的感應當中;這些都是著邪見。舍利弗講他從前也是像個世俗人一樣這麼邪見;而且他還是邪見裡面最邪見的,因為他學外道,「為諸梵志師。」他不光是邪見,而且是邪見裡面最邪見的;他還能領導那些邪見的人,所以他是邪見到了極處。「世尊知我心。拔邪說涅槃。」有些人就講:那世尊為什麼會講二乘法呢?所以你看答案在這裡:釋迦牟尼佛就是為了對治那些外道,所以才說小乘。因為外道認為一切法都是「自然生」的,所以佛說「因緣」破彼「自然」。佛跟我們講「諸法因緣生」;破那些外道認為一切法「自然」而然,也就是沒有因沒有果;佛以因緣破其自然。《大般涅槃經》中佛說他為什麼會講小乘法,就是為了要破除外道見。舍利弗在這裡也講他從前學外道,邪見得很;所以世尊「拔邪說涅槃。」為了要除他的邪見,才跟他講二乘的涅槃。二乘的涅槃是屬於「有餘涅槃」。他說「我悉除邪見。」他聽聞《阿含》這些二乘法,他的邪見除了。「於空法得證。」他證得了「我空」,他知道諸法無我、蘊中無我,這「蘊」就是講五蘊。他不知道一切法從心想生,所以他只知道一切法當中無我,他除掉了從前學外道的邪見,所以說「拔邪說涅槃。」但是他不知道「蘊」從哪裡來。「爾時心自謂。得至於滅度。」他以為這樣就算成就、很圓滿了,以為這樣就能夠成佛了,算是究竟了,但是實際上還差得很遠。


「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天人夜叉眾。龍神等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  

這是舍利弗講他修學的過程,你們聽了就知道,為什麼世尊會講二乘法。佛在《涅槃經》裡講他是為了破除外道的邪見,舍利弗這裡又現身說法,再跟我們說一次。《法華經》是在《涅槃》之前講的,在世尊那個時代,舍利弗是先說,而後世尊再次告訴我們,這兩部經參校起來看你就更明白,世尊說他為什麼講二乘,是為了破外道邪見。所以有人講「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者,非佛弟子」,其實這話是為了要先破外道邪見用的,都有經典為證,又有舍利弗來作證明。二乘人以為他們得到了我空,就以為是滅度,是成就了,以為是究竟最尊最勝了,實際上還差得很遠。舍利弗的根器非常地好,所以他知道二乘的涅槃不究竟,不是真正滅度,所以他講「而今乃自覺。非是實滅度。」這個話不是我講,而是學小乘法他們那些人的祖師舍利弗所講的,舍利弗絕對是小乘人的祖師,是他說二乘的涅槃不究竟。龍樹菩薩告訴我們:學二乘最後一定會墮邪見。龍樹菩薩是釋迦牟尼佛親自授記的授記龍樹菩薩來教化眾生,佛在大乘楞伽經中說到,他自己滅度後七百年,有一個大菩薩會出世,所謂:
南天大國中,有大德比丘,他的名字叫「龍樹」,證入歡喜地,為人說大乘,能破有無見,往生安養國。「有無見」就是二乘,龍樹菩薩能夠滅除二乘的戲論,這是世尊在大乘經典裡面授記龍樹菩薩教化眾生,另外在小乘摩耶經裡也有說到:「摩耶問阿難曰。佛滅度後。何人持法。阿難答曰。如來正法五百年。第一百年。優婆掘多說法教化。住持正法。次二百年。尸羅難陀比丘。於閻浮提度十億人。次三百年。青蓮華眼比丘說法教化。度半億人。次四百年間。牛口比丘演說法要。度一萬人。第五百年。寶天比丘度二萬人。八萬眾生發菩提心。正法便滅。六百年間九十六種邪見競興破滅佛法。馬鳴比丘摧此外道。七百年間。有一比丘。名曰龍樹。善巧說法。燃正法炬。滅邪見幢。」

所以在大小乘經中,佛都有授記龍樹菩薩教化眾生,馬鳴菩薩也是,所以你毀謗龍樹,就等於謗佛,你會得到很嚴重的果報,你不要覺得你現在沒事,等到你斷氣以後,你就知道慘了,到時候欲哭無淚,後悔莫及。這裡是舍利弗告訴我們,二乘法不究竟。世尊說、舍利弗也說,所以他說「非是實滅度。」「若得作佛時。具三十二相。」真正成佛能具足十八不共法,能夠像釋迦牟尼佛一樣,具正遍知,具足如來無量知見,具三十二相,為天人夜叉八部鬼神所恭敬。「是時乃可謂。永盡滅無餘。」這時候煩惱才算是真正斷乾淨。「佛於大眾中。說我當作佛。」就是他前面講的,他聽聞世尊在大眾中說「一切眾生皆能成佛」,「聞如是法音。疑悔悉已除。」聽聞佛這樣說,他的這些疑惑都已經消除。


初聞佛所說。心中大驚疑。將非魔作佛。惱亂我心耶。


在他剛開始聽到世尊講:沒有二乘,只有大乘。佛法中沒聲聞弟子。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不光此間唯有一乘,他方國土亦復唯有一乘」連舍利弗他都害怕,嚇了一大跳,但是他有善根,畢竟熏習了很久,他懂得繼續聽下去,聽佛的開示,所以佛用種種比喻言詞說明。可是那世俗人一聽,就開始毀謗了,你跟他講「眾生都能作佛」,跟他講「一切眾生都有佛性」,跟他講「五逆十惡具諸不善、十念一念就能往生淨土」,他就生毀謗,說這樣子就沒有正義,這樣就沒有因果,生起這種惡見來謗佛、來毀謗大乘,所以你自己除了發心、還要懂得持咒,要求佛力加持,聽聞一乘了義心中不會害怕,這樣才是真正的佛弟子、真正的好學生,不要聽到一些不可思議的事情,跟你從前所想的不一樣,你就生毀謗,這就是世俗人,業障重。

極樂世界算他方國土,二乘種不生。所以近代有些人學淨土,告訴你要先學小乘才能往生極樂世界,這說法跟經典相違背,在《往生論》裡面講「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往生到淨土都是「女轉男身」,學二乘的人根本不信有他方諸佛,所以修學淨土法門的基本信願行三個,第一個他就不通過,因為他就不信,所以說「二乘種不生」,那你還說要用小乘法作為淨土宗的基礎,那你絕對學錯,你就要完蛋了,你跟的這個和尚是邪師,說法是胡說八道,因為說法不依經律,那就是邪說。如佛所說名為「正說」,不如佛說就是波旬說,意思是:跟佛講的一樣那才算是佛語,跟佛講的不一樣那就是波旬所說,這是《楞嚴經》上告訴我們的。《楞嚴》上那個「如我所說」的那個「我」,就是指佛,所以說「如佛所說」就是「跟佛講的一樣」是佛說,可以依止、可以修學、可以恭敬、可以供養,若跟佛講的不一樣,名氣再大都是妖魔鬼怪,都是波旬。這是釋迦牟尼佛告訴後世我們這些弟子,這些弟子真的是苦難,窮苦又可憐,遇不到佛出世,遇到的都是一些邪見,所以留《楞嚴經》來幫助末世,大家一定要去讀《楞嚴經》,你要是懂得,你就不至於墮在邪見當中。

舍利弗這裡講,他初聽聞釋迦牟尼佛講這樣真實之法,「心中大驚疑。」真是嚇一大跳,因為從來沒有聽過,怎麼可能眾生都能作佛?怎麼可能十方佛土當中只有一乘?怎麼會沒有聲聞弟子?所以我講一乘,人家會生疑惑,那確實是他善根不夠,連舍利弗聽佛說,心中都大驚疑,覺得非常驚訝、非常懷疑,難道這是魔說嗎?他起這樣的一個念頭:「將非魔作佛。」這「將非」就是「難道」的意思。「難道是魔來示現佛身嗎?故意要惱亂我嗎」?但是舍利弗他有大智慧、有大善根,懂得反觀,世俗人聽到未曾有法,聽到這個一乘了義,他聽不懂,也不曉得要反觀,第一個生起來的念頭就是毀謗、就是造罪業。但是舍利弗懂得反觀,懂得懺悔自己的業障,所以於「未曾有法」聞之不疑、聞之不驚。所以為什麼我要你們去讀楞嚴咒,這樣你聽聞大乘法你才不會害怕。

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其心安如海。我聞疑網斷 。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安住方便中。亦皆說是法。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 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我墮疑網故。謂是魔所為。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

這是舍利弗講他怎麼去辨別。
他說「佛以種種緣。譬喻巧言說。」佛以種種因緣譬喻善巧言說,所以說他聽了以後,懂了這個道理,「其心安如海。」他心中的驚疑才斷除,「我聞疑網斷。」

「佛說過去世。」所以過去諸佛也是講一乘,現在諸佛也是講一乘,未來諸佛還是講一乘。你遇到彌勒菩薩,他還是跟你說一乘。有些人他現在不想求出離,發願要去龍華三會,他想:我到龍華三會跟彌勒菩薩,再讓彌勒菩薩來度我,沒想到說的法還是一樣,你只是多受了好多次,數不清的輪迴,而且你輪迴之後能不能再遇佛法,說實話,沒有人知道,

為什麼說沒有人知道呢?佛是肯定知道,只是你自己絕對不知道,因為你沒有能力在生死中做得主。所以你現在遇到佛法,就要發心趕快修學,不要再耽著世事,不要讓世間法纏住你,不要讓世間法障了你的道。要是世間法障了你的道,你就要把它搬開、把它挪開來,這樣子做才是正確的。

舍利弗這裡講,他聽到佛以種種因緣譬喻善巧開示,所以「其心安如海。」意思就是:心如同大海一樣沒有波浪,船在上面航行,不會受到吞沒。
所以「我聞疑網斷。」當聽聞佛這樣開示,疑網斷除。「佛說過去世。無量滅度佛。」無量的諸佛,雖然已經滅度了,他們「安住方便中。」也會用三乘法,但是目的是要教一乘了義。


你看前面佛講「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這是世尊在講他成道的時候,作是思惟時,十方佛皆現,梵音慰喻我,善哉釋迦文,第一之導師……等等的讚歎,就表示過去佛也有說三乘,但說三乘目的是要歸一乘,所以說「亦皆說是法。」也是以三乘法,慢慢引導你來學一乘,「現在未來佛。其數無有量。」現在佛以及未來諸佛,有數不清的數量,「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所以你到極樂世界,還是聽聞一乘了義,或你到他方國土,還是聽聞一乘了義,所以你要不學大乘?你不懂得:佛法只有講大乘,你到其他地方參學,你是沒有資格去的,因為人家都是講大乘,講說一乘法,包括現在以及未來的諸佛都是這樣子,要知道「佛佛道同」,每一尊佛所傳的都是一樣的法,只是善巧言說不一樣,譬喻不一樣,用的宣說、教學方式不同,所以說「亦以諸方便。演說如是法。」「如今者世尊。從生及出家。得道轉法輪。亦以方便說。」跟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一樣,也是用種種方便來為我們說大乘,為我們講說「眾生都有佛性」,講說我們的「真如自性」到底是怎麼樣子。所以他聽聞世尊的譬喻言說以及開示,知道包括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都是這樣子教的,所以他的疑網就斷除了。

「世尊說實道。波旬無此事。」要知道:一乘了義魔不能說。「波旬」就是魔王。世尊講的是事實真相,波旬沒有辦法說一乘了義。所以反過來看:不能說一乘了義的就是妖魔鬼怪。你要懂得舉一反三,身為出家人不能跟你講一乘法,這個人必然是妖魔鬼怪。妖魔鬼怪不是青面獠牙,真正的妖魔鬼怪都是讓你起貪愛心,讓你貪著世間,讓你出不了三界,你看在戒場傳戒,教你殺生吃肉的就是妖魔鬼怪,就是我講的「羅剎戒師」;你發心要持戒,他卻告訴你:「不用」,反說:「只要把人做好就可以」。這種就是妖魔鬼怪。所以要知道:一乘法「魔不能說」。反過來,不能說一乘法的即是魔、即是波旬,這個道理你要懂得舉一反三,這樣佛法才能廣傳,佛法才能不失正宗,這是教大家辨別妖魔鬼怪的方式。舍利弗就是這樣辨別的,他知道世尊講的是一乘了義,魔不能說。經文說:「波旬無此事。」所以他可以確定「以是我定知。非是魔作佛。」不是魔來示現。

那為什麼他會大驚疑呢?「我墮疑網故。」他自己墮在疑網當中、墮在懷疑當中。「謂是魔所為。」以為是妖魔鬼怪來騙他。所以,你看現在的人,跟他講真話他不信,跟他講假話:「來這裡供養、點燈、寫牌位,只要交多少錢,你就能夠富貴,你的業障就能消」,他都不教修行,只教你交錢,講一些你愛聽的騙話,講一些好聽話,你就覺得:「法師好慈悲」、「他是佛菩薩再來,都懂得你苦在哪裡」......。所以我講的「妖魔鬼怪」不是青面獠牙,他就是教你貪著、教你殺生,不教你修行、他教你的東西都是不能出離。他也會講五戒、也會講十善,你肯學五戒十善,他很高興,但是你真發出離心,他絕對不歡喜。他就會告訴你:你人都沒做好了,怎麼出離啊?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說不通的話,把你搞糊塗了,好繼續輪迴。要知道:「出離」是在於離相,跟「人」做得好不好,沒有關係,即使是大惡之人,若能夠「觀身實相,觀佛亦然」,像阿闍世王「五逆十惡,具諸不善」他都能夠頓超,甚至臨終的時候地獄相現,世尊為其說大乘法,懺悔業性本空,頓證無生法忍,頓超三界。不然他殺父害母,照理來說應墮地獄,所以你要懂得它最根本的道理:怎麼樣才是修行,要怎麼樣來修行。有很多人在這裡會搞錯,因為他依文解義,我就有看過,有一些學佛的在家的、出家的都有,他看到這一段經文,他就說:「你看世尊,這裡說他用三乘。你用一乘法不能救度眾生,所以要學三乘」。釋迦牟尼佛在這裡不是這個意思,他是要告訴你:我講這三乘是方便,目的是要你學一乘,只是當初你沒有辦法接受。是舍利弗他們這些人沒辦法接受,佛方便先這樣跟他講,但是不是真實了義,不是真實的義趣,正是「開權顯實」,這正是《法華經》的義趣。但那些人依文解義,反而變成教人去學習「權乘」,而不學習「一乘」,這就錯解經義、顛倒錯亂。

所以當看到這裡的經文時,你一定要搞清楚,佛是要你「會三歸一」,不是要你繼續去取羊車、鹿車、牛車,長者是要等與大車,是要給予你無量的財富,就像你要給你的小孩你所有的家產一樣,並不只是要給他一個玩具而已。釋迦牟尼佛是眾生之慈父,跟你作父母的用心是一樣的,你希望把「最好的」給你的小孩,世尊也是希望把「最好的」給予眾生,「最好的」就是一乘了義,只是眾生一下不能接受,用方便法引他出來,這不是說妄語,這點大家要懂。

「聞佛柔軟音。深遠甚微妙。」聽聞佛柔軟的音聲,我們之前講過柔軟音,不是只會講一些好聽話,這「柔軟音」是指釋迦牟尼佛會善巧方便開示,或是大聲,或是小聲說,或是譬喻說,或是廣分別,或是像禪宗直指人心的方式,或是教你參究……等等,這都算柔軟音。

為什麼?眾生聽聞此法,聽聞佛說法,能夠身意柔軟,能夠消除煩惱,這才叫柔軟音,不是女音或講一些很世俗話,或是發出那種讓你感覺「心很溫暖」的聲音、生起情想的聲音,這不叫柔軟音,這反而是「業障音」,是大業障,是口業很重。所以那種或是罵你、或是羞辱你......,目的是要消除你的業障,這都算是柔軟音,所以說舍利弗聽聞佛的柔軟音,「深遠甚微妙。」能深達實相,能夠為未來種遠因。你要知道:你聽聞一乘,即使現前不信受,這樣漸漸累積善根,也必然作佛。所以前面講:你見到佛,或復合掌,或復小低頭,乃至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所謂「皆已成佛道」是講已經為成佛這菩提道,種了遠因。所以講佛的音聲是「深遠甚微妙。」下面講「演暢清淨法。我心大歡喜。」前面佛說法,他聽了非常地歡喜,「疑悔永已盡。安住實智中。」所以,斷疑才能生信,經典裡面講「信心清淨則生實相」,所謂「信心清淨」是:信此心本自清淨,你就安住於實智當中、安住於真如實相之中,所以叫「信心清淨,則生實相。」因為你沒有疑悔,你也不會覺得:我自己是不是業障重?是不是放不下?你不要作這些妄想。你要知道:妄想本自虛妄、業障本自虛妄,所以為什麼說業能消?因為它「體空」才能消,如果業是實在的,是真真實實的有一個東西叫做「業」,那你永遠都消不了業。為什麼?因為它常在。所以我們學佛、學大乘,你就要懂得大乘的道理,不要只是著在自己的煩惱裡面,你著在煩惱當中,你就出不來,你就墮在疑惑當中,而且你不自覺,你還會覺得:你沒懷疑佛法。可是佛說你有佛性,你卻懷疑,佛告訴你「業性本空」你卻懷疑。即使你現在沒有這樣的修證,你也要知道「妄想本空,五陰非有」,至少你要先知道,你如果不知道,或是知而不信,那你就是墮在疑網當中,這「疑」跟網子一樣,而且是無形的網,那你最後不是退成二乘人、就是退成凡夫。所以你看末法有很多出家人、在家人,到後來都退轉,為什麼?就是他不學大乘的緣故,他不能諦信自心是佛。所以五祖忍和尚講:「不識本心,學法無益。」確實是如此。因為你不識本心,你學什麼法都沒有用,對你來說都沒有幫助,祖師要求的標準相當地高,就是要你見性,你縱然不能見性,也要識得,就是世間人講「認識到」,要有這方面的知識跟常識,知道眾生的心本自清淨,這叫「解悟」。雖然不能馬上證悟,但是也要解悟,你先有解悟,慢慢你才能夠證悟。若連「解」尚且不得,如何能「證」?你連道理都不曉得了,你要怎麼來修證?舍利弗講「安住實智中。」因為他疑悔已經消除了。

我定當作佛。為天人所敬。轉無上法輪。教化諸菩薩。


舍利弗講他知道自己一定成佛,為一切天人所恭敬,這個「為」的發音要正確,是「ㄨㄟˊ」二聲,不是四聲「ㄨㄟˋ」。成佛不是為了求人恭敬,修行也不是求人恭敬供養,
這個道理要知道。他是希望能夠幫助眾生,能夠轉無上法輪,能夠救度眾生,能夠教化諸菩薩,這是舍利弗講他學佛的因緣,他學佛的心得。

現代人很喜歡聽一些法師講他學佛的因緣、出家的因緣,其實有些沒必要聽。你只要去看經典,裡面有很多尊者都會講他們學佛的因緣,他是怎麼用心,怎麼成就的。所以,要在哪裡參善知識?就在經典裡面參真正的善知識。我講經不會暗示你,叫你來恭敬我,叫你把我當作善知識來恭敬供養。我老實告訴你:真正的善知識就是佛經,善知識就在經典裡面、就是祖師大德。你看他們的著述,你才真正能提升境界,要知道,《華嚴經》講「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就是告訴你:世間所有的言說,都是分別妄想顛倒而已,沒有一法能夠讓你成佛,唯有佛法才能夠幫助你成就。要諦信不疑這個道理,而且要堅持下去,你不要被人家說你沒基礎,你就動搖了,被講幾句話你就害怕,就跑去學二乘、跑去學外道了,或是好樂神通。有些人覺得:學佛學那麼久,怎麼都沒有神通?誤以為他有神通就是已經斷煩惱了。實際上你搞錯了,即使證阿羅漢他也不一定發神通;有些人明心見性,他也沒有發神通。有很多即使證阿羅漢,他也還沒有學大乘,所以「神通」不能作為你有沒有成就的一個標準,不能以神通來判定,要以正知正見來判定,以經典來作印證,這才是正確的路。

要知道,在齋僧的時候,有位賓頭盧頗羅墮尊者,他當初就是隨便示現神通,所以被佛喝斥,他就是最好的例子。為什麼?因為外道也有神通、鬼神也有神通,佛教要是也跟著一起搞神通的話,那就大家就會不懂得要學習正法,不懂得要學習正知正見,不懂得要依經典。所以佛喝斥他,而且懲罰他不准入涅槃,要留下來受後世的供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