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7日 星期日

法華大意-6 毗陵沙門湛然 述





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一千三百六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夫逸多將聖。問隨喜福於滅後。能仁釋尊。酬展轉利於最後。一偈隨喜。奪二檀而獨秀。須臾聞經。舉兩報而居高。分座功德。期位於梵釋。勸聞經益。結相於大人。虗空應有邊。功德叵有際。此品大意。蓋如是矣。  


第二釋名者。隨者隨順事理無二無別。喜是慶己慶他聞深奧法。順理有實功德。順事有權功德。慶己有智慧。慶他有慈悲。權實智斷。合而說之。故言隨喜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第二別明格量初品弟子功德。中大段有三。第一大段彌勒菩薩問。第二大段明如來答。從爾時彌勒菩薩下。大段第一明彌勒問。中有長行偈頌。如文。從爾時佛告彌勒下。大段第二明如來答。中有二。長行偈頌。長行中有二。從爾佛佛告彌勒下。訖無量無邊阿僧祇不可得比。第一明內心隨喜人功德深。中有五意(云云)。從又阿逸多若人為是經下。訖為人分別如說修行。第二明直外聽法功德深。中有四意(云云)。從爾時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頌。有十八行。為二。初有九行。頌內心隨喜。中有五意(云云)。次有九行。頌外聽經隨喜。中有四意(云云)。


妙法蓮華經法師功德品第十九(三千五十九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夫堪忍法王。開六千功德於行者。精進菩薩。覺六根清淨於經力。八百功德。淨肉眼而令見障外。千二勝利。通肉耳而令聞遠響。父母生鼻。資經力而顯伏藏。有漏短舌。蒙教用而受上味。胎生肉身。沐一味水。而成琉璃鏡。受胎意根。繫一乘鏡。而融染淨理。一句一偈。達無邊義。一月一歲。吐無盡說。俗間經書。皆順正法。資生業等。悉成實相。灼灼哉真教之力。煌煌哉實經之用。不退菩薩難思量。唯佛與佛所了知。此品大意。蓋如是矣。  


第二釋名者。法師者。謂五種法師也。功德者。謂六根清淨也。法師舉人。功德標法。人法雙舉。故言法師功德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流通中。第二明初品弟子功德深故。以勸流通。中大段有二。第一大段明總列六根盈縮功德數。第二大段明別作六章解釋。從初爾時佛告下。訖以是功德莊嚴六根皆令清淨。大段第一明六根盈縮功德。從是善男子下。訖品盡。大段第二明別作六章解釋。約六根章中。各有長行偈頌。皆悉如文。


妙法蓮華經常不輕菩薩品第二十(卷八千七百七十一言。品一千四百九十五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夫謙下不輕。敬佛性而傳芳聲。上慢比丘。聞毒皷而攀覺果。是以常敬盡壽。聞空中聲。更延億歲。輕慢苾蒭。見妙法力。忽謝數過。罵詈之功。深沉無間。禮敬之業。高昇蓮臺。威音妙法。周虗空而傳聲。大勢芳聞。流沙界而敷教。實哉卑下之道。信哉禮敬之風。歷千齡何隔。涉萬代彌新。一乘佛子。可習能敬。三界群生。可信所敬。是品大意。蓋如是歟。  


第二釋名者。常不輕菩薩者。舉人也。此菩薩。內懷不輕之解。外敬不輕之境。身立不輕之行。口宣不輕之教。人作不輕之目。隨行得名。故言常不輕菩薩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第三引信毀以證流通。中有二。長行偈頌。約長行中有三。第一雙指前品罪福。第二雙開今品信毀。第三雙明信毀果報。從初爾時佛告下。第一雙指前品罪福中有二。從品初爾時佛告下。訖獲大罪報如前所說。第一明指罪如法師品說。從其所得功德下。第二明指福如法師功德品說。從得大勢乃往下。第二明雙開今品信毀。中有二。第一明事本。第二明本事。事本中有五。從乃往古昔下。第一明時節。從有佛名下。第二明佛名號。從劫名下。第三明劫國名。從其威音王下。第四明說法。從得大勢下。訖皆同一號。第五明佛壽命久近。從最初威音王下。第二明本事。中有三。第一明時節。從於像法中下。第二明雙標毀者信者。從得大勢以何因緣下。第三明雙示得失。中有二意(云云)。從是比丘臨欲終下。訖疾得三菩提。第三雙明信者毀者果報。中有二。第一明信者果報。中有二意(云云)。從得大勢彼時四眾下。訖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第二明毀者果報。中有多意(云云)。從爾時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頌。有十九行半。為二。初有十五行半。頌信者毀者因果。中有五意(云云)。次有四行。頌勸持(已上第一說法流通三段文了)。

妙法蓮華經如來神力品第二十一(一千一百一十四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  


第一述大意者。夫踊出開士。仰尊顏而發願。舊住賢哲。覽神力而增悅。靈山法王。[雨/復]長舌於梵世。樹下諸佛。放毛光於法界。謦欬之聲。遍至十方。彈指之響。地振六種。是以十方之眾生。見娑婆法會。無邊之群生。聞虗空妙聲。人人加念佛。而散諸寶物。國國融鐵圍。而同一佛土。如來法力華咲文菀。如來藏芽菓結義林。是故經卷所住。忽成道場。卷帙所在。亦圓寂地。受持者。懸河之辨。如風無礙。讀誦者。圓鏡之智。如日除闇。為屬累以盡神力。為付屬以暢經能。此品大意。蓋如是矣。  


第二釋名者。如來者。舉人也。神力者。用也。如來此中。為付屬深法。現十種大力。故名如來神力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下有八品。大段流通中。第二明付屬流通。大分為三。第一明此神力品屬累品。屬累流通。第二明藥王品下五品。化他流通。第三明普賢勸發品。自行流通。約第一段中有二。第一如來神力品。明菩薩受命弘經。第二屬累品。明如來摩頂付屬。約第一品中有二。長行偈頌。長行中三。第一明菩薩受命弘經。第二明佛現神力。第三明結要勸持。從爾時千世界微塵下。第一明菩薩受命。中有二。初明經家敘敬儀。從而白佛言下。第二明發誓弘經。中有三意(云云)。從爾時世尊於文殊下。第二明佛現神力。中有二。第一明所對之眾。從現大神力下。第二明正現十神力。即為十段。第一明舌相。從一切毛孔下。第二明身毛孔放光。從一時下。第三明謦。從俱共下。第四明彈指。從是二音聲下。第五明地動。從其中眾生下。第六明普見大會。從即時諸天下。第七明空中唱聲。從諸眾生下。第八明大眾稱南無歸命。以種種華香下。第九明遙散諸物。從于時十方下。第十明十方佛土通如一佛土。從爾時佛告上行等菩薩大眾下。第三明結要勸持付屬。中有四。第一明稱歎付屬。從以要言之下。第二明結要付屬。從是故汝等下。第三明獎勸付屬。從所以者何下。第四明解釋付屬。從爾時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頌。有十六行。為二。初有四行。頌十種神力。次有十二行。頌結要付屬。中有多意(云云)。


妙法蓮華經屬累品第二十二(四百六十三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一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夫常寂法王。現神力以摩頂。圓機菩薩。奉囑累而發言。是以如來三智。流光於未來。弟子四訓。報恩於諸佛。大師三誡。深銘於心府。薩埵三言。高通於佛心。自行流通。畢於此篇。分身之客。還本土。化他流通。末於後章。多寶之主。獨留閉戶。三乘聖眾。見屬累而且歡。八部天人。聞付屬而且喜。此品大意。蓋如是歟。  


第二釋名者。屬是佛所付屬。累是煩爾宣傳。此從聖旨得名。故言屬累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屬累流通中。第二明如來摩頂付屬。中有三。從品初爾時釋迦牟尼佛下。第一明如來付屬。中有三。第一明如來正付屬。從所以者何下。第二明解釋付屬。從於未來世下。第三明誡訓付屬。從時諸菩薩摩訶薩下。第二明菩薩領受。從爾時釋迦牟尼下。第三明事畢唱散。中有二。第一明正唱散。從說是語時下。第二明大眾歡喜(云云)。


妙法蓮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第二十三(二千七百八十六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也。  


第一述大意者。夫宿王高問。顯苦行於沙劫。如來秀答。示經力於十喻。然則淨明德佛。澍妙法甘雨於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翹精進經行於萬二千歲。是以薩埵喜見。獲得三昧。而燃愛身。諸佛善逝。讚揚真供。而為嘿然。淨德王家。忽示化生。淨明法院。還奉囑累。圓寂之[這-言+(序-予+手)]。竭鵠林悲。高塔之前。臻臂燒信。于時求少苾蒭。向寶所以得足。闕根大士。屬誠諦而具身。三千威德。六種震動。六天應化。四華散下。一指之妙供。陵三千七寶。四句之法力。蔑四聖高德。十喻強軍。捧寶釰以遊法華院。八萬將兵。靡權魔而歸蓮華闕。嚴嚴乎。妙法之力彌難仰。堂堂乎。念經之用何易測。十況曦昇。照大慧美。萬佛月臨。息女人勢。讚善者。現口出青蓮華香。持經者。當手取草坐道場。是品大意。蓋如是歟。  


第二釋名者。藥王菩薩者。舉人也。本事者。標法。此品人法雙舉。故言藥王菩薩本事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下。是大段第二屬累流通之中。三段之第二。明化他流通。中有五品。此品。明藥王菩薩以本願弘大法利眾生輕生身重佛法。亦得都判一部。方便品。明開三顯一。圓因已竟。安樂行品。明乘乘之法。壽量品。明乘果已竟。此下六品。明乘乘之人也。今此品明藥王菩薩以苦行乘乘。中大段有四。第一明宿王華菩薩問。第二明如來答。第三明利益。第四明多寶稱善也。約第一大段中有三。從爾時宿王華菩薩下。第一明通問遊化。從世尊是藥王下。第二明別問苦行。從善哉世尊下。訖聞皆歡喜。第三明請答。從爾時佛告宿王華菩薩下。大段第二明如來答。中不答遊化問。但答苦行問。中有二。第一明答苦行。第二明歎經。約第一段中有二。第一明事本。中有三意(云云)。從爾時彼佛為一切眾生下。第二明本事。有三。第一明佛為說法。從是一切眾生下。訖過是已後其身乃盡。第二明修供養。中有二。第一明佛在世供養。中有四意(云云)。從一切眾生喜見菩薩下。第二明未來苦行。中有五。第一明生王家。從即為其父而說偈言下。第二明本事。從大王我今當還供養下。第三明往佛所請供養。從爾時日月淨明下。第四明如來付屬。從爾時一切眾生。訖得未曾有。第五明受命任持法。中有四意(云云)。從佛告宿王華下。訖而供養者。第三明結會古今。中有二意(云云)。從若復有人以七寶滿下。第二明歎經。中有三。第一明歎能持之人。從宿王華譬如下。第二明歎所持之法。中有二。第一明歎法體。中有十喻(云云)。從宿王華此經能救。第二明歎法用。中有三。第一明拔苦用。從此經能大饒益下。第二明歎與樂用。中有十二事(云云)。從此法華經亦如是下。第三明結歎拔苦與樂用。從若人得聞此法華經下。第三明歎持經福深。中有二。第一明專聞品福。從宿王華若有人聞是藥王菩薩品下。第二明聞品福。中有三。第一明聞品福。從是時諸佛遙共讚言下。第二明校量所得功德。從是故宿王華下。第三明如來屬累。從說是藥王菩薩品下。大段第三。明聞品利益。從多寶如來於寶塔中下。大段第四明多寶如來稱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