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開示 心淨土淨(一)
學佛不是在練氣功,也不是在練神通,所謂身安則道隆,身體調好了想要修行,那就很容易。身體不好想要學佛,對凡夫而言就很難,會心有餘而力不足。這一堂課是精舍今年最後一次的課程,明年才會再有,所以按照慣例,課程圓滿以後,會舉辦傳授三皈依,三皈依的內容,會印刷出來送給每一位想要受三皈依的同修。
不過希望在受三皈以前,大家都能夠來參加這個實修的課程,建立良好的修行觀念,在菩提道上能一帆風順。
心清淨了佛土就清淨,就能夠徹見十方,徹見十方的好處是沒有煩惱。「徹」是透徹,「見」就是見一切諸法的實相,這叫「徹見」。心有煩惱就不通徹,心離了煩惱,就能徹見十方,「十方」是無論你對任何的境界,都不會迷在當中。順境不生煩惱,這煩惱是指歡喜貪愛心,逆境也不生煩惱心,處於順逆都自在。你的小孩忤逆你,你也自在,你父母罵你,你也自在,所有碰到的境界你都自在,那心就算清淨。在醒來的時候自在,睡覺的時候也自在,身體強壯的時候自在,身體生病的時候也自在,在一切時一切處當中都自在,這是淨土宗要給大家的利益。很多人認為修學淨土,就是要等死了以後,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來接你往生。實際上不只是這樣的,阿彌陀佛現在就在接引你,你念他,你現在就得無量光壽,「光」是智慧,「壽」是壽命,現在就得得到,不用等到命終的時候。所以佛法講的是現前的受用,尤其是淨宗,所講的是最現實的,它是自他二力並用的法門。「自力」是一切眾生都具有如來智慧德相,每個人都是諸佛如來,這個自力大家要能相信。「他力」就是藉由念佛來開顯自己的真心,藉由佛號的力量、神咒力加持的力量,把本性具足的智慧德能開發出來,這叫自他二力法門。
禪宗或其他的宗派只有自力,因為所走的是見性的方式,或用止觀的方法。淨宗叫二力法門,是因為人人自己就具有佛性,這方面跟其他宗派一樣,但是還多了一個叫「他力」,實際上自他二力並沒有任何的分別,只是眾生現在迷昧於自性,所以這自力不顯,須藉他力而開顯,待開顯之後,這個「他」全體就是「自」,「自」全部就是「他」,自己跟佛完全一樣,並沒有分別。這是淨土宗核心的義趣,「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心作心是。佛說如是!如是!這就是淨宗修學的核心,修學的原則,所以絕不是大家在外面看到的那種專度死人的宗教,或只是幫亡者助念而已(當然助念是相當殊勝的)。
實際上淨宗的殊勝比起禪宗一點都不遜色,完全不輸一般看到的所謂的打坐,學止觀的。只是一般人沒有學經教,沒有去深入了解《無量壽經》,所以會誤認為說其他的宗派很實用,淨土宗現前不受用,甚至小孩子不受用;其實小孩子也非常的受用。只要念佛,心就會快速安定下來,這就是現實的受用。現前能安定,而且在心中得佛力秘密的加持,智慧不知不覺地在增長,業障更是消於無形當中。煩惱不用刻意斷,它自己會斷,這是現前馬上就可以得到的受用。這裡要給大家的是所謂「欲拯群萌,惠以眾生真實之利。」這是《無量壽經》的經文,希望大家能夠「住真實慧。勇猛精進。」得到的是「開化顯示真實之際。」這是《無量壽經》講的三種真實。人人把真如本性給開顯出來,打坐時手還有放掌,這是手結印。那麼身攝住了,口、意都安住在佛號上,這樣所緣的都是佛境界,都是清淨的境界,那必然成佛。密宗講的:「即身成佛。」要從哪裡做起?要從你這一念心不再外緣,能夠收攝回來開始,日久功深,煩惱習氣自然就斷掉了。
小乘講:斷身見如斷四十里瀑流,瀑布有四十里這麼長,水流非常地湍急,要叫它一下子停止,那是沒有辦法做到的。但是淨宗卻可以,只要念佛,你的身現前即凡夫身成佛身,現在它就在轉變,只是你還不能覺察到它在變,實際上它就在轉,所以不能離開佛號,不能離開正念,一旦離開正念,那你其他的念頭,世間的念:情念、妄念,過去妄想、現在妄想、未來妄想,三際妄想全部都冒出來了。所以用念佛的方式,是最切合於現代人的生活及工作環境,因為隨時隨地都可以念佛,隨時隨地都可以修。黃念祖老居士是密宗的金剛上師,是諾那祖師的傳人,他講:如果在現代要參禪打坐,你要去學教,想要開悟,要來了生死,要來斷煩惱。他說:沒有人可以做得到。他說唯一的方法就是念佛。念佛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淨土是從自己的心出現的,心清淨了,國土自然就清淨。所以這門課會一直以「心淨土淨」的宗旨,一直上下去。每位同修都能夠來參加,如果有人覺得很煩躁的,受不了的,沒關係,剛開始一下子而已。什麼叫做功德?為什麼在外面走路沒有功德,在家吃飯沒有功德,為什麼?因為都是隨著自己浮躁的心在起伏!走路逛街,心隨境轉,去逛賣場,去逛百貨公司,自己的欲望全部都現前了,就開始計算自己荷包有多少錢,要買什麼東西,明明家裡沒需要的,就給自己一大堆理由,這個我也需要,我也需要那個;看到有大減價,購買欲望全部生起,那就沒有功德。相反地,大家在這裡靜坐,你可以制伏煩惱的心,你浮躁的心,一下子而已,這是工夫,這才叫功德。「德」就是從你用功當中,得到的清淨,得到的平等,得到的「離欲」,就是能離開欲望,這叫做功德,這叫修行有功。把煩惱調伏了,把你的妄想給伏住了。
為什麼在外面走路沒有功德,可是來道場修行,念佛經行卻有?來道場念佛,開始有一點點浮躁,只是一點點而已。下一次再來,它就會更少,再下一次來它就又會更少。共八堂課,從第一堂比較到最後一堂,就會發現確實不一樣。記住現在開始的感覺:妄想很多、很浮躁,等上到最後一堂,就會發現跟第一堂不一樣,自己心確實定下來,知見正、心清淨,之後把所學到的再運用在生活上,運用在平常。平常就是起心動念時,要發脾氣的時候,這個時候工夫能提得起來,跟自己講:「生氣對事情完全沒有幫助,不要再生氣了,我是學佛人。」佛在經上教我們這時候就是用功的時候,「煩惱即菩提。」就是在煩惱的時候,自己的菩提心、覺照心能生起來,提起一聲佛號,用全部的心力集中在佛號上,煩惱就沒有了。因為心不可能同時想兩樣東西,想煩惱時,就隨著煩惱去,全部都是煩惱,越想越氣,越想越火大,本來是一點點小火,後來變大火,再來整個法界都著火了。同樣地,如果反過來,剛起一點小火就用佛號馬上把它撲滅,那這火就不至於燒法界,不會火燒功德林,不會燒到你身心了。這火要是沒有處理好,還會燒到別人,這就叫做遷怒,這樣反而影響別人。
發脾氣沒有好處,要用念佛來調伏。念佛就像大悲水,很多人都會求大悲水,可是當在生氣火大的時候,自己的悲心在哪兒?這時候大悲水就要拿起來喝。不要以為那一杯供在佛前的叫大悲水。這句佛號提起來就是大悲,憐憫一切眾生,不要講對一切眾生慈悲,就算憐憫憐憫自己吧! 從小到大,碰到事情第一個反應就是火大,就是生煩惱,可憐一下自己,讓自己不要再這麼煩躁、這麼苦惱,佛號提起來念下去,就會得到受用,這就是在平常當中怎麼用功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