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開示
發決定意
學佛人修行要有決定心,決定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做得到,我們常常看到佛菩薩,祖師大德的功夫、知見還有道力殊勝,遠遠超過我們之上,就想到那個大概是佛菩薩的境界,大概是再來人才可以這樣子吧,所以有時我們遇到境界,一時轉不過來,就難免生了退卻的心,修行的志氣就從這裡喪失。所以就愈退愈遠。因此,我們發心學佛,首先一定要有決定心,就是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轉變過來,一定做得到!佛菩薩所說的,祖師大德所做的,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做得到,並不是很困難,不要因為一時的煩惱習氣轉不過來,就生了退心,即使好幾次都轉不過來,也不要退心。明末四大僧之一的「紫柏老人」講:「順逆之際多敗績,敗愈多,戰愈力,自是敢戰而拼死,予始勝」。順逆之際就是在順境及逆境的時候或境界中常常被轉,所以多敗績,但是「敗愈多,戰愈力」。失敗的次數愈多,愈是發勇猛堅固的心精進修行,不屈不撓的這樣用功,「自是敢戰而拼死,予始勝」,你有決定心願意轉變,再深重的習氣,再困難的境界,都決定轉得過來。就像阿彌陀佛在因地時是「法藏比丘」,他問世間自在王如來說:「我想要建立的國土,都勝無數諸佛國者,寧可得否?」我想要建立的極樂世界超過十方諸佛國土,能不能做得到?他的老師就告訴他:「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現在的大海用小水瓢,一瓢一瓢的去舀,只要有耐心,總有一天會被我們舀乾。所以他說:「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只要精進心提起來,勇猛心提起來,至心修行,再深重的煩惱習氣都能夠轉變得過來,都能夠放下,所以,不要因為一時的境界考驗,習氣現前轉不過來就退心,或是念佛念久了很煩、很躁、坐不住或妄想止不住就退心,這很不好,愈退只會愈墮落,只有加倍精進才能解決問題。學道如同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煩惱習氣如同瀑流,非常的多、非常的深,我們念這句佛號就像苦海慈航一樣,必然能夠幫我們登彼岸。所以,最重要的是一定要相信自己絕對可以轉變,很多人看到同修學得很好或是法師學得好,他就說一句:大概是再來人吧。
要知道那不是佛菩薩的境界,不是祖師大德的境界,是我們本來的樣子,我們目前雖做不到,但也不要生這個心。釋迦牟尼佛講:「一切眾生本來成佛」。所以,但凡有心,皆當做佛。
一切眾生皆有心,有心者皆當作佛,所以要有信心。我們講的有心,有兩個意思,一個就是你有跟如來完全一樣的心,還有一個就是,你有願意改的心,願意修行的心。但凡有心,就是你要具有這兩個心。專業一點的名詞叫「始覺」跟「本覺」。
「本覺」就是講你本來就與佛如來完全無二無別的清淨本性,「始覺」就是你有心想改,有心想學,有決定力,絕定不要退失。修學有障緣要多懺悔。在初學時障緣特別多,這是好事,要是都順順的,你就不會感覺到人生有苦,我們會想修行就是因為人生有苦惱,連學佛想求出離、求個解脫都這麼不順,這才會更精進,要是初學就處處都是順境,處處都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想要的也得到,想聽的也聽到,想看的也能隨順到,那麼這就不是真學佛了。學佛一定是違逆自己的煩惱習氣,會很不舒服,但是忍耐一下就過去了,不要在這裡生退心!還有一些人學了佛,就有身體的病痛或是家人就來障礙他,這個時候更要精進,要懺悔無始業,學佛碰到障礙,要求佛菩薩加持,所做功德要迴向給自己的冤親債主,跟他解冤釋結,自己只一心精進修行,萬緣放下,不要去想未來或過去,祖師講的,莫思前慮後。這樣修行才能真正行菩薩行,這才是覺悟的菩提道。先不談佛菩薩高深的境界,至少這樣子我們還做得到,決定可以所以不要放棄,不要怕自己習氣重,業障重。只要多懺悔,多發願,多念佛,多讀經,多熏習佛法,再重的習氣,再深的業障,再強大的障緣都能轉變,沒有消不掉的業障,因為你們遇到的是淨土法門,祖師告訴我們:十方世界所有法門消不了的業障,唯有念佛法門可以消。只要有信心,就絕對可以,就怕你們沒有信心,碰到境界就退轉,要知道「退轉」只會讓我們退得更糟糕,讓我們的業障更重,你念佛也許念了五年,十年或二、三十年,還感覺不到績效,可是呢,實際上你已經不再造惡業了,所謂「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但是如果你不念,那就是禍雖未至,福報卻已經消減,你的業雖然沒有現前,但是它在漸漸增長。就像你的頭髮、指甲一樣,不知不覺的長,等到你發現就太晚了,如果此時你的資糧不夠,那就是所謂:「此等閒伎倆何能敵生死」。所以,碰到逆境更要奮發向上,碰到轉不過來的也不要退心,要相信自己絕對可以做得到,這個信念特別重要,希望大家發決定意,認真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