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山祖師寶鏡三昧歌
永福老人吹唱 侍者會苗等錄 少拙中譯
垂示曰,吾本來此土,傳法救迷情,一花開五葉,結果自
然成。嗚呼噫嘻,不可思,不可議,大自在,妙莊嚴,正
與麼時,如何證契即通,試舉看。
舉寶鏡三昧之歌
吹唱云,打破鏡來,與子相見。直得形影無痕,到此八
萬法藏等同空中縛風,撈摝一千七百水中月。只須退步承
當即得,若有些許猶豫,鷂子新羅。「即今」為何,若有
,近前商量,若無,伏向床角靜候處分。良久云,佛說千
手眼時告曰,若求智慧,宜在寶鏡手中求。寶鏡為智慧之
表示,人人具足之甚深般若,本來不昧之大圓鏡智。宏智
古佛故云,念盡智明,玉壺引步,神虛鑑遠,寶鏡含輝。
不僅此也,童子之圓鑑,樵丁之非台,法藏詳明無盡之華
藏十玄,永明辨唯識三性之宗要,悉為此寶鏡之光光影影
。
三昧為梵語,或云三摩耶、或云三摩提,皆為楚夏文。淨
師子三藏云,三摩地即一切眾生自性清淨心,簡譯為等持
;持心不思惡不思善,密宗所授之戒即根基於此。廣義有
四,一、平等心,佛眾生無差別。二、本誓,一切眾生有
成佛之義。三、除障,刮除眾生無明之膜。四、警覺,喚
醒六趣之迷睡。寶鏡為喻,三昧為法,法與喻契合,得此
假名。華山之河云,洞上有寶鏡三昧,乃金剛三昧之異名
;此由大涅槃經五種三昧之名稱而來。一為首楞嚴三昧,
二為般若波羅密,三為金剛三昧,四為獅子吼三昧,五為
佛性,今採其一。靈山稱為涅槃妙心,以受破顏之頭陀,
少林則稱為凝住壁觀,付於斷臂之和闍。永祖云,七佛坐
破蒲團,先師禪板已代代遞傳,端直眼鼻,頭頂天,耳對
肩,此乃佛佛要機,祖祖機要。是故大般若經云,一觸耳
根,莫不決定成就無上正等菩提。十號之不誑語,刻骨銘
心記之。洞祖將此譜成寶鏡三昧歌,實因四無量心欲點發
群生,個個平等具足之般若靈光。何其慈悲,至大至廣。
趙宋以來,參話頭之凡夫,大悟小悟,七妄八誕之輩,何
德何能,可同日而語乎。有異解者云,寶鏡體一,三昧有
二,初見道曰自受用,後垂手曰他受用。咦,閑言語,吾
家之三昧無此初後之差別。永嘉所謂一超直入如來地,無
自無他。達祖云,自他不二,凡聖等一。漩澓頌曰,情與
非情一體,處處皆同真法界。永祖云,人若端坐於三昧,
則遍法界盡成虛空,三途六道之群類,一時身心明淨,證
大解脫,誰能不信。正與麼時,作麼生寶鏡三昧。良久云
,來時不入門,去時不出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