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開示 如何應對不同緣分的眾生




悟顯法師開示

如何應對不同緣分的眾生

佛門常講緣分,什麼是緣分?舉個例子來說,人之所以會組成

一個家庭,不外乎由四種緣構成:「報恩、報怨、討債、還

債。」不光是家庭,包括在你的公司、在你的朋友之間,一樣

都離不開這四種緣!如果碰到報恩的,會很投緣,你心裡會很

歡喜。碰到討債的,你心裡會很瞋恨,因為他總找麻煩,讓我

們很痛苦、很難受。學佛的人就是要在這些境緣當中,去磨練

我們的定力和慧力。有定力,遇到順境,碰到有緣的,你心裡

不會生歡喜心,也不會被境界所轉。對你好也不生歡喜心,如

果能做到這樣子,那在逆境當中,自然就能夠不生瞋恨心。因

為歡喜跟瞋恨是對待的,有歡喜就有瞋恨,有順就有逆,這順

逆都是妄心的轉變,一旦會轉變的就不是真的。《楞嚴經》

講:「諸可還者,自然非汝」。「可還」就是可變,會變化的

就不是真心。所以學佛就是在一切境界當中,不隨著妄心去變

遷,不隨著境界流轉,能夠這樣子你就有定力。而慧力就是從

定而生,定會發慧,有慧力對於因、果、理、事就能夠清楚明

瞭。遇到境界現前,就能夠徹徹底底的放下。剛開始定力是能

伏住,讓你煩惱不起現行;慧力則是要透過讀經,要透過聽經

聞法,才能夠開發本具的般若正智。

「慧」這個字,在中文裡面有「掃除」的意思,就是把煩惱除

滅。想要把煩惱除滅,就要具有正知正見,不論順逆境界,都

要能夠徹底的放下,徹底的轉過來。要了解在這當中是有業因

果報,有四種緣:「報恩、報怨、討債、還債」。這四種緣互

相轉換,所以就有現前生活上的順逆境界。但是無論是順境或

逆境,會在境界中起心動念、生煩惱,歸結其根本,就是因為

有心。有心就有境,心、境相對,就生煩惱。這煩惱不一定是

指痛苦的,還包括歡喜的、令人一時感到快樂的都是。所謂

「樂是壞苦」,這個應該要能夠覺察得到,要能夠觀照,要能

夠明瞭。一般念佛的人,多數不知道要重視經教,殊不知沒有

經教的熏習,就沒有智慧,沒有智慧遇到境界來就放不下。我

們常說「看破、放下」,就是看不破、放不下。看不破─那是

慧力不足,雖然念佛念得多,可是越念煩惱越大,邊念佛心裡

面邊起煩惱,這就是因為沒有慧力,所以無力掃除煩惱。

戒、定、慧三學稱之為「無漏」。「無漏」也就沒有分先後次

第。就方便來說,因戒得定,因定發慧;但如果就圓融來說的

話,該用慧力的時候就應該用慧力,該用定力來降伏的時候,

就應該用定力來降伏,並沒有先後次序的差別。修學能夠明瞭

這一層道理,在境界上就知道怎麼用功,功夫也才能夠提升,

才能夠增進,才能夠把煩惱給除斷。這是相當重要的。遇到人

事環境無論順逆,統統不要管它,你一在意一在乎它,心就隨

順它轉,隨順它轉你世間業就重,要知道這妄心,是一個念頭

接一個念頭,就是「妄上加妄」。所以說如果總隨順自己的業

力,隨順自己的妄想,那你在這個世間的業就重,你隨順妄念

一分,業習就加重一分,到後來會越來越放不下,越來越轉不

過來。雖然在大眾面前或是在同參道友之間,你很大聲的說:

我放得下!我轉得過來!可是實際上─你絲毫都沒有放下。起

煩惱的時候還是起煩惱,生分別的時候還是生分別,這是要能

自己去覺察的。尤其修行這種事情,不能光是嘴上說,嘴上說

並不是真功夫,到生死現前、臨終的時候,就會手忙腳亂,就

會感到非常的恐怖。所以轉煩惱就要從現在開始轉,不要等到

臨命終才要轉,要時時刻刻都設想現在就是臨命終時。實話

說,身體的新陳代謝,心念上念念遷移,念念不住,每一分每

一秒,都是在代謝,都是在更新,這就是臨命終,就是生死現

前。所以一定要轉變煩惱,不要想:等我老了之後,臨命終時

再來轉變。

要能發心來道場共修,不要認為自己沒有空,又有什麼事情需

要先去辦。生死大事要先辦,想要成佛,也要給自己一點時

間,如果不撥出時間來用功,天天做的是世間的事情,成就的

當然就是世間業,即使你福報再大,讓你做到忉利天王,當福

報享盡的時候,一樣是六道輪迴。所以這不是最究竟的。世間

的福報終歸銷滅、是有盡的,因此要求出世間的,出世間的叫

做淨業;世間的叫做善業,或叫染業,或叫惡業。

學淨土,要修的就是淨業,心既不著染,也不著淨,這才叫淨

業。不著世間也不著出世間。佛在經上有一個比喻:「譬如蓮

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這個比喻相當的好,這才是淨

業。你念這句佛號,你的心不著有,不著世間,也不著空,歷

歷分明,這就是出世間的淨業。佛在大乘經上說到,如果能夠

專念阿彌陀佛,是名無上深妙禪。這是大乘裡真正的大解脫,

你的定、慧才能達到最究竟的。對於「報恩、報怨、討債、還

債」這四種緣,要能夠看得破,要知道前因後果:現在所消受

的順境界,好的人、好的事,那是過去生有結好緣。碰到惡

人、惡事,那是過去生結惡緣,在這一生要受報,所受的果報

不好,切莫在這當中再起煩惱,再結惡緣,這樣惡緣會愈結愈

深。應該要用佛法、用慈悲,來轉變這個惡緣。如果是善緣,

就要把它轉成淨緣,讓對方來學佛、來修行,幫助他能夠出生

死苦,能夠得涅槃樂,這是更為增上的緣。同修在修行過程

中,在日常生活當中,碰到的人事,不外乎就是這四種緣,在

這裡面要會用心、會存心,懂得如何提升自己的境界,千萬不

要怨天尤人。業是自己造的,所受的一切不是閻羅王給你的,

也不是上帝安排的。佛教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你心有

所作、有所得、有所對,就生一切諸法。一切諸法裡就有染、

淨,就有對待,有善緣、惡緣,就有這四種緣,全都是自己妄

想業所召引的,不是別人帶給我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