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7日 星期二

三論玄義(八) 慧日道場沙門吉藏奉命撰



次別釋中論名題門。此論立名有廣有略。所言略者。但稱中論。故叡法師序云。中論有五百偈。龍樹菩薩之所造。而後但釋中論兩字。故名為略。問何故但稱中論不題觀耶。答中是所論之理實。論是能論之教門。若明理教故義無不周也。所言廣者。加之以觀。故影法師中論序云。寂此諸邊名之為中。問答拆徵稱之為論。又云。觀者直。以觀辨於心論宣於口耳。問何故具題三字耶。答因中發觀。由觀宣論。要備三法義乃圓足也。

次第門。問此三字有何次第耶。答有二種次第。一者能化次第。二者所化次第。能化次第者。中謂三世十方諸佛菩薩所行之道。故前明中。由此道故發生諸佛菩薩正觀。故次明觀。由內有正觀故。佛宣之於口。名之為經。四依菩薩宣之於口。目之為論也。約所化悟入次第者。稟教之徒因論識中。因中發觀。若望於佛。因教識理。因理發觀也。

次制立門。所以但明三字不多不少者。略有三義。一者諸佛菩薩凡有二德。一者自行。二者化他。中之與觀謂自行也。論之一字即是化他。自行化他義無不攝。故但標三字。二者化於眾生要必具三。一者有所悟之理。二者因理發觀。三者由觀宣論。故但明三也。三者以中對觀。是境智之名。以觀對論。為行說之稱。因中發觀故。以中為境。以觀為智。如說而行為觀。如行而說為論。以義唯此四故。名字但有三名也。

次論通別門。通而為言。三字皆中皆觀皆論。所言皆中者。理實不偏故理名為中。因中理發觀。觀非偏觀。觀亦名中。因中觀宣論。論非偏論。論亦名中。三字皆觀者。中是義相觀。觀是心行觀。論是名字觀。亦如三種般若。中是實相般若。觀是觀照般若。論是文字般若。三種皆論者。論是能論故名為論。餘二所論亦名為論也。就別而言。理實不偏。與其中名。智是達照。當其觀稱。論是言教。故目之為論。

次明互發盡門。就中有中發觀。觀發中。緣盡觀。觀盡緣。所言中發觀者。如涅槃經云。十二因緣不生不滅能生觀智。譬如胡瓜能發熱病也。觀發中者。眾生本謂因緣是生是滅。不知是中。以正觀檢生滅不得。方悟因緣是中。此則因觀發中。緣盡於觀觀盡於緣者。凡夫二乘及有所得偏邪之緣。盡菩薩正觀之內。故名緣盡於觀。觀盡於緣者。邪緣既盡正觀亦息。故名觀盡於緣。緣盡於觀故非緣。觀盡於緣故非觀。非緣非觀。不知何以美之。強名正觀也。

問既得緣盡觀觀盡緣。亦得中盡觀親盡中不。答亦得爾也。中是智境。觀是境智。境不自境。因智故境。智不自智。由境故智。由智故境。境不自境。由境故智。智不自智。不自智則非智。不自境則非境。故是境盡於智。智盡於境。問亦得緣發於觀。觀發於緣不。答由邪緣故得顯正觀。即是緣發於觀。由正觀故顯緣是邪。謂觀發於緣耳。

次明別釋三字門。總論釋義凡有四種。 一依名釋義。二就理教釋義。三就互相釋義。四無方釋義也。依名釋義者。中以實為義。中以正為義。中以實為義者。如涅槃釋本有今無偈云。我昔本無中道實義。是故現在有無量煩惱。叡師中論序云。以中為名者。照其實也。照謂顯也。立於中名。為欲顯諸法實故。云照其實也。所言正者。華嚴云。正法性遠離一切言語道一切趣非趣。悉皆寂滅相。此之正法即是中道。離偏曰中。對邪名正。肇公物不遷論云。正觀論曰。觀方知彼去。去者不至方。故知中以正為義也。

理教釋義者。中以不中為義。所以然者。諸法實相非中非不中。無名相法為眾生故強名相說。欲令因此名以悟無名。是故說中為顯不中。問中以不中為義。出何文耶。答華嚴云。一切有無法了達非有無。若爾。一切中偏法了達非中偏。即其事也。所言互相釋義者。中以偏為義。偏以中為義。所以然者。中偏是因緣之義。故說偏令悟中。說中令識偏。如經云。說世諦令 識第一義諦。說第一義諦令識世諦也。四無方釋義者。中以色為義。中以心為義。是故華嚴經云。一中解無量。無量中解一。故一法得以一切法為義一切法得以一法為義。

問中有幾種。答既稱為中。則非多非一。隨義對緣得說多一。所言一中者。一道清淨更無二道。一道者即一中道也。所言二中者。則約二諦辨中。謂世諦中真諦中。以 世諦不偏故名為中。真諦不偏名為真諦中。所言三中者。二諦中及非真非俗中。所言四中者。謂對偏中。盡偏中。絕待中。成假中也。對偏中者。對大小學人斷常偏病。是故說對偏中也。盡偏中者。大小學人有於斷常偏病則不成中。偏病若盡則名為中。是故經云。眾生起見凡有二種。一斷二常。如是二見不名中道。無常無斷乃名中道。 故名盡偏中也。絕待中者。本對偏病是故有中。偏病既除中亦不立。非中非偏。為出處眾生強名為中。謂絕待中。故此論云。若無有始終。中當云何有。經亦云。遠離二邊不著中道。即其事也。成假中者。有無為假。非有非無為中。由非有非無故說有無 。如此之中為成於假。謂成假中也。所以然者。良由正道未曾有無。為化眾生假說有無故。以非有無為中。有無為假也。就成假中有單複疎密橫竪等義。具如中假義說。如說有為單假。非有為單中。無義亦爾。有無為複假。非有非無為複中。有無為疎假 。非有非無為疎中。不有有為密假。有不有為密中。疎即是橫。密即是竪也。

次釋中不同得有四種。一外道明中。二毘曇明中。三成實明中。四大乘人明中也。外道說中者。僧佉人言。泥團非瓶非非瓶。即是中義也。衛世師云。聲不名大不名小。勒沙婆云。光非闇非明。此之三師並以兩非為中。而未知所以為中耳。毘曇人釋中者。有事有理。事中者。無漏大王不在邊地。謂不在欲界及非想也。理中者。謂苦集之理不斷不常也。成實人明中道者。論文直言離有離無名聖中道。而論師云。中道有三。一世 諦中道。二真諦中道。三非真非俗中道。四大乘人明中者。如攝大乘論師明。非安立諦不著生死不住涅槃。名之為中也。義本者。以無住為體中。此是合門。於體中。開為兩用。謂真俗。此是用中。即是開門也。又中假師云。非有非無為中。而有而無為假也
三論玄義 

為弘破邪顯正宗  
新遂開板彫文功   
早耀八不正觀月  
速拂三界迷倫霧     

于時建長八年(丁巳)三月七日沙門聖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