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14日 星期六

悟顯法師2019義工大會 佛法答問-12


悟顯法師2019義工大會 佛法答問


12.


問:中國佛教跟道教有什麼差異?


開示:
同樣都講「修道」,其實差異很大。
我們講「道教」,最簡單的,它離不開五行,它還是在這五行裡面佛教它能超出三界六道輪迴所以完全不一樣。道教它是修這個身讓這個色身不壞,他丹求長生不老,練精化氣、練氣化神,你看呂洞賓,他說「我囊中有不死藥。」他的目的是長生不死我們佛教有位祖師叫曇鸞大師,曇鸞大師以前學道家,也是修仙的,他碰到菩提流志大師,大師告訴他:你想長壽嗎?曇鸞大師說當然想啊!他說我佛教就有長壽的方法,他給他一本觀無量壽經,他說佛在佛教叫長壽佛無量壽佛,修這個保證你「三界無復生六道不復往矣。」意思是:你不會在三界六道裡面輪迴這是真正的長壽不生不滅,所以曇大師善根很好一聽他就改學佛,所以佛叫與道教二者的差異很大
我們不是要貶低道教而是說出它與佛教的不同,因為現在有些學道教的,他會覺得我們佛教是貶低,實際上我們回答這些問題,不是為了要貶低,更不是要貶低其他的宗教,而是就事論事,我告訴你我佛教是在講什麼,佛教講的是超越三界六道輪迴,而道教它並沒有講肯定道教沒有講如果有講的話那佛教就不用傳進來了。所以二者的差異很大,無論是在道理上的差異在境界上的差異在修持上的差異都非常大尤其用心也非常不一樣
道教還是認世間為實有,它的「無為」就是「空」,還是「以空為有」,仍是有個「無為」,有個「空」;而佛教講的「無為」,有講好幾種「無為」,講「真如無為」,它這「無為」不是什麼都不做,不是斷滅。佛教講的「無為」,是「無為」而「無所不為」,講的就是「真如無為」。真如不假造作,本現成,故「無為」,這就是「真如無為」;能起作用,從心起、從體起用,這就是我們佛教講的「無為」,跟道教講的「無為」有明顯的區別,彼此的差異很大。當然它們所修的果位當然也不一樣,道教頂多讓你到天上去,佛教它能夠讓你超三界六道輪迴;道教它一般離欲就離欲界天了,可是有的差的,還會在欲界天的頂層,高的話,他色界天或無色界天去,可是還是出不了三界,這是講佛教與道教的道理不同、修不同、修不同、所求的也不同,就算用我們佛教小乘來相比較,那也跟道教完全不同的,第一個:「出三界」就不一樣,還有「修行方式」也不一樣。在心法上,我們佛教小乘知道這個世間「苦無常無我」,這跟道教也不一樣。這些真實內涵都是要知道,因為同在一處「坐」,都叫打坐、都叫修道,從外表看,一般人是無法分辨其中差異的。
現在也有人講一些「儒、釋、道三者都相同」的話,這目的是希望大家不要起爭,並不是要講儒家、道家、佛家它在事相上或義趣上都是一樣的,不是要講這個,因為其實它們是完全不同的。
會講「儒、釋、道三個都相同」這話也是佛教講的,為什麼因為佛教講「一切法從心想生」,儒家、道家、佛家都是心想生這在圭大師的原人論中有講到,可是有些人搞錯了他把原人論誤認為是在講「三教合一」,錯了,不是講三教合一它跟你講一清二楚,然後告訴你:這三教的根源實際上本乎心性。那這個「本乎心性」就只有大乘佛教裡面才有講到,大乘知道法「唯心所現」,這個連小乘也沒講到,小乘它只知道法是生滅的,卻不知道法從哪裡來。這講得很清楚


所以現在很多人都會講「儒道三個一家」什麼的,這是明朝以後才有這個說法的,特別在明朝末年,明末很亂才有這個說法,
實際上在唐朝是沒有這個說法的,唐朝佛法興盛,那個時候高僧很多,像清涼國師,他就講:「妄謂融者必墮無間地獄。」這表示說唐朝的時候,真正那時候佛法傳來,佛教鼎盛,你看國家有像唐太宗、武則天、後來的唐玄宗,大家都是學佛的,乃至在更早,隋朝的時候,你看隋文帝楊堅,楊堅本身可以算是半出家的,他小時候住過寺廟的,本身有一個小名,那時候他們都習慣自己有個小名,他小名叫做「那羅延那羅延翻作中文是「堅固」的意思,所以他叫楊堅,他自己學佛有個法名叫「總」,他往生以後,他的兒子幫他在長安造了一座寺院叫「大總持寺」,他兒子就是煬帝楊廣,所以他們都是學佛的。
佛教在隋朝的時候唐朝的時候都是非常興盛,所以不會有所謂跟人家合融的事情,沒有事。直到後來在明朝末年的時候綱非常地就有一些比較極端的人說儒要滅佛、儒也要滅道、道也要滅儒、道也要滅佛,都有這些問題,為緩和這狀況,所以佛教才其實是一家」,在講「一家」的同時,也跟他們講「同一心性」的道理,把他們攝歸進佛門裡面來但是現在人雖也是講「一家」,他卻變成不學佛教,跑去學儒跟道,這個就是忘失了這話的原意了。
我知道有些人會講:蕅益大師引儒道這是善巧方便。但這個「善巧方便」是他們來佛,法華經上說,所有的世俗文字語言,皆要攝歸佛法,也就是要導歸到佛法中來,不是你沒有任何夫,然後跑去學跟你了生死不相干的東西,人家祖師是已經學好了,生死了了,是像益大師這種大人物,高僧大德他能夠善巧方便去教化他們。你是一般人,根本沒那個夫,你就老老實實按部就班來。


在佛門裡面有句話叫「談玄說妙」,就是講一些空話沒有用,你說都一樣你最後還是得了生死啊,生死還是得了你生死也沒了,生死沒了你就說「都一樣」,那這個話就是空話了
講「三教合融」,「三教一體」的,這是佛教才有這麼說法的。所以為什麼會有這個話出現,我們去看到歷史上佛教發展我們去找的源流其實是很多時候都是為了緩和爭鬥的,但現在就沒這個問題了。但是現在有一些人他還是極端的,有一些他是比較文明,他就沒有這個問題。


這個就是佛教跟道教的差異雖然同樣都修道,絕對有差異。也順便跟你們談到:現在「儒、釋、道三教都是一樣」,這是什麼時候才有這個說法的,我們看到特別是明朝末年以後才有這個說法,特別明顯的就是「明末四大」,四大裡面尤其看到益大師他們在談論,可是那時候他們是接引人家來學佛而不是把佛法破壞掉,或是不學佛了跑去學儒家、道家或是其他的外道,那就叫「背大向小」了,就叫「退菩薩心」了,在出家人就叫「退戒」了,你不學大乘戒律反學外道邪見二乘阿毗曇雜論等等的世俗論典,這都算是背棄佛法,佛的戒律不會教你背棄佛法祖師也不會教你背棄佛法,一定是接引世間人、儒、道他們來學佛。所以那都是後人自己搞錯祖師的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