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開示
持戒的重要性
佛門常常講:「因戒得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戒定慧是修無漏業的基礎次第。有戒才能得定,而定能起照,所以說能「發慧」。
把水比喻作你的心,風是妄想,水面有波浪,就比喻成心不定。如果水上沒風,無波心自然定下來,就能夠起照用,照萬物,這就是發慧。發慧最重要是在於「戒」,戒的基礎在事相上就是五戒,這五戒:「殺、盜、淫、妄、酒」,學佛人要能夠受持五戒。
第一條不殺生。一切有命不得故殺,「故殺」是故意殺。故意殺就犯殺業,連不小心殺也都要懺悔。
第二條不偷盜。無論你用合法的或非法的行為,佔人家便宜,使人家生命或財產受損失,都不可以,這就是盜戒。如果是盜世間、盜國家的,到時候要還整個國家。盜一個人的,就要還這個人。盜常住物,盜三寶物,這個罪過是無量無邊。要是盜十方三寶,就結罪十方。佛在經上講,你犯五逆罪,佛能救,教你懺悔盜戒;但若是你盜十方僧物,佛就沒有辦法救你,所以要小心,千萬不要犯,犯了一定要發懺悔心。一般人不會刻意去犯,都是不小心誤犯居多。如果是故意犯的,那這個罪障很難懺掉。
第三條不邪淫。在家五戒是夫妻可以正淫,但夫妻以外的淫行則不可以。出家人是根本不淫,這些應該都沒有問題。所謂「淫心」,淫心從何而起?從「能所相待」才妄有淫念,所以說是心隨境轉,一定要能夠降伏得住。要知道一切法皆是虛妄的,不是實有的,根本無實有的境界可以吸引你。沒有「所」,怎麼會有「能」?所以就這樣把淫慾念頭給破掉,這觀念要常常使用,不然境界現前,仍舊是顛倒。
第四條不妄語。這是最容易犯的,我常聽到:「有工作,難免要打個妄語」。大家都有工作,既然你學了佛,要能夠守這條戒,這條戒不守,小妄語會打成大妄語,大妄語就不好了。所謂「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由小漸大,最後果報不可思議。將來果報夠你受的。
第五條不飲酒。不要去喝酒,因為喝了之後容易犯前面的四條戒。「酒」還可以做其他解釋,凡是讓你心散亂、顛倒的都是酒。不光是指你們喝的啤酒、紅酒之類的。凡是讓你心地發狂的、顛倒的,不論是人、事、物,都可以看作是酒,這是事相。「因戒得定」,所有戒律中最重要的,叫三聚淨戒。有受過菩薩戒的同修就很清楚,第一個是「攝善法戒」,第二個是「攝律儀戒」,第三個是「饒益有情戒」。一切的善法,我們都要發願學,一切惡法都要斷除,一切律儀都要持守,能夠不毀犯,能夠隨順各地的風俗習慣,這個是攝律儀戒。眾生有緣想要了解佛法,有困難需要我們幫忙,我們要發菩提心,饒益有情。所有的戒律不出這三條總綱領。做到三聚淨戒,你的心才真能夠定得下來,沒有對待,沒有惡念。有關於三聚淨戒,《無量壽經》講座中也會講。
戒定慧三學太重要,絕不能夠忽略,尤其是戒律,狹義的指的就是五戒、八關齋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條戒。廣義的是指眾生本來就具足如來上品的戒德,這是稱性的。「戒」還可以當作是「教誡」,人家看到我們有過失,教我們、喝斥我們,我們要很歡喜接受,要存感恩的心,想到有人可以告訴我、可以教我。絕不要心生傲慢,善言難入,不願意接受,這就損失了能夠改過向善的機會,能夠提升道業的機緣。古人講,人上了四十歲,就不能再講他的過失了,要讓他自己去看書。所以,現前大部分的人都已經上四十歲,都不能再說了;但如果你遇到有人肯講你,你要把他當善知識,可是他所說的一定要和經典相應才行,不要心很堅固很傲慢,想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你是什麼學歷,你在世間才賺多少錢」,千萬不要這樣想,這是把世間的意念夾雜在修行當中。
也不要想:「你才初學,怎麼懂得方便善巧?」千萬不要這樣想。看對方年紀,看修學的年資,這都不對。要看你自己有沒有犯過失?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即使是小孩,即使是初學,跟我們講、提醒我們,我們也要歡喜,要感謝他。善財童子去參學,有一位年紀比他小,但是德行比他高,他也是恭敬禮拜,繞無數匝,他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你去參學,第一、見一切善知識皆是如來,就是:要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應作如是想。你不要看對方年紀,不要看他在世間的財富權勢如何,或是他在佛法上懂得什麼,或是他在佛教中拿到什麼學歷,這些都不管,因為佛法是講修行。所以,佛陀對我們的教誡,一定要聽,善知識對我們的開導要虛心接受,當然這開示要如法,不是沒有宗旨的亂聽,這就不屬於「戒」。所以戒要受持得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能受持得好,心對境界時就不會起心動念、能不分別執著,這就是定。所以,三學是一如的,是不分別而能常起分別。永嘉大師講的「分別亦非意。」對於境界你能夠了知無生,又能夠隨機教化眾生,心不隨境轉,這就發慧了。所以,這三學是一體,不是拆開來學的,如果不了達,只有從戒轉成定,再轉成慧。如果你知道三學是一如的,就沒有所謂先戒後定再發慧的漸次。所以,受戒是很重要的。不要認為:「我不受戒,就沒有過失」。戒有分:性戒跟遮戒,性戒是指只要違背你的真如本性,哪怕你沒有受戒,動個念頭都算犯。遮戒,是有受才有犯,才算是犯戒。當然你受戒有受戒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破戒有破戒的罪報,所以,一定要發心持戒,真的很好,可以防非止惡,讓我們不敢胡作非為。
所謂「失去戒珠易入魔。」要是沒有基本的要求規範,你修學很難成就,不會得定,不會發無生之慧。這個定不是世間的四襌八定,而是你本性的寂滅,又叫「首楞嚴大定」翻成中文叫「一切事究竟堅固」。你能了知一切法的本性是寂滅的,你就能得定。戒定慧三學,一般都是從戒去入手,所以,一定要懇心來學習,要仔細檢點,尤其聽到人家說我們過失,或是背後講我們壞話,你不要一聽就不高興,要聽聽看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改過,這都是善知識在教導我們,要生歡喜心。若是上了年紀,還有人肯跟我們講真話,有人肯得罪我們,那真是太好了!要懂得珍惜並希望大家能夠發心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