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8日 星期二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法藏因地第四〈四〉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又有殊勝行願。及念慧力。增上其心」。「殊」是特殊,「勝」是勝過。超凡絕俗,希有難逢,就稱為殊勝。「行願」。行是身行,願是心願。《菩提心論》說:「求菩提者,發菩提心,修菩提心。」發菩提心是願,修菩提心是行,所以求菩提的人要有願,有行。信、願、行是三資糧,缺一不可,例如照像機三條腿的架子,一條腿不能缺。法藏比丘的殊勝信心居第一位,已介紹於前,所以緊接著介紹願行。願字很重要,這是自覺覺他的關鍵。「願」是從信而來,有了信心才會願意去做,它是信心的果實,而且它必然要產生行動,所以願字是承信啟行的關鍵。彌陀因發大願的誓海,稱為大願王,為證此願海,法藏比丘於無量劫積功累德,一心莊嚴極樂淨土。由大願產生大力,出生了大行,成就了極樂世界種種依正莊嚴,與普度眾生的淨土法門。其中的關鍵是「願」。

「及念慧力」。 「念慧力」就是五力裏頭的念力、慧力,加上信力、精進力、定力,就叫五力。由信、精進、念、定、慧這五根,因為修持,得到增長,增長了就產生力量,不被種種煩惱魔外破壞,所以叫做五力。五力裏面,念力、慧力尤為重要,所以提出來代表五力。「念力」,靈峰大師說:「念根增長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叫做「念力」。這個念根增長,就能消除邪念,而且使出世正念的功德增長,這種力量就是念力,能使正念增長,出世功德增長。「慧力」,大師說:「能遮(遮是止)通別諸惑,發真無漏,名慧力。」通惑是(1)見思惑(破了見思惑,稱為漏盡,就證阿羅漢)。(2)塵沙惑(眾生無量的病,有無量的治病方法,這都不知道叫塵沙惑)。別惑,無明惑。這只是別教的菩薩應破的惑,稱為別惑。所以慧力能止見思、塵沙兩通惑與無明別惑,但都是止惑,不是根除。智慧的力量能止三惑,就能夠發起無漏的真實智慧,所以慧力很重要。

「增上其心」。增上的含義,就是有一種力量能幫助增長叫增上。比方我們說給植物施肥、澆水、除害、光照都很得法,它就增長了,也就是說我們用這些方法,使這個植物增上了。正好是這個意思。此處要注意的是增上什麼呢?是「增上其心」。《金剛經》中:「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增上其心」同「而生其心」,這兩個「其心」是同樣的。所增上的正是《金剛經》中無所住的心,也就是每位你當人的自心,自己的本妙明心,不是你的那個妄心。每個人正在當家作主的心,那是妄心,你認賊作子。大家都是妄心用事,認賊為親,所以是可憐憫者。正因為如此,自己本有的妙明真心就像濃雲密布中的太陽,人們所見只是烏雲,一點陽光也不能透露了;又像明鏡,鏡面上厚厚的垢汙,遮蓋了整個鏡面,這面鏡子就什麼也不能照了,所以修行之道,只是恢復本明。明鏡弄穢了,不能照了,所以要去擦鏡子,除了污垢,光明就顯現了。因為光明不從外來,不能照見的時候光明也沒有損失;把它擦乾淨的時候,光明也沒有從外來,也沒有所增長,所以說不增不減。但是在你沒有擦之前,就是不能照;現在你能照了,這就是增。對於本體上說,沒有增減,現從照用方面,鏡乾淨了才能照。增上指的修德來說,修德有功,性德方顯。對於本體之德,需要有修德才能使得它開顯,所以就出現了「增上」。它本來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而且是堅固不動啊。它這個心「堅固不動」。「堅」是堅定,「固」是強固,「不動」是不動不搖。法藏比丘的信解志願與念力慧力,都十分堅固,不可移動,不被一切所動搖,如同金剛般若,能破一切,不為一切所破,其願堅固沒有動搖。《金剛經》說:「如如不動」,前一個如字是動詞,後一個如字是名詞。老是如同真如,沒有動搖,沒有打失,安住在如如之中,念念之間沒有遷移,這是「堅固不動」的解釋。

「修行精進。無能逾者」。精是精純,沒有惡濁雜染。進就是上升前進,沒有懈怠。是超過。法藏比丘的精進修行,在世間自在王的世間大眾之中,最為第一,沒有人能相比,更沒有人能超過,所以說是「無能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