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18日 星期四

悟顯法師開示 攝心念佛的方法


悟顯法師開示


攝心念佛的方法

有些同修沒有學過打坐,因此在靜坐念佛的時候,坐姿不正確,有人的背是駝的,有人的下巴是上揚的。這樣子念佛,心沒有辦法靜下來,有的還會邊念邊昏沉。

希望大家來參加精舍辦的學佛實修課程,課程中會教如何打坐比較容易入定,所採用的是七支坐法。因為打坐的姿勢總共有九十多種,七支坐法是標準的打坐方式。佛門採用的坐法叫跏趺坐,或是單盤或是雙盤。透過打坐的姿勢,能夠訓練專注力,不然一念起佛來,幾乎不是在睡覺,就是在打妄想或越念心越浮躁。

大家可能覺得很奇怪,念佛怎麼會浮躁呢?就是有人念了很久,佛號總是沒念好,常常一支香裡妄想沒有中斷過。這有時雖是業障的問題,但是在打坐時,如果姿勢坐得不好,也會影響攝心、影響入定。精舍對於打坐會相當地重視,或許你沒有辦法坐上二、三個小時,學好了,至少可以坐上一支香,坐在那裡可以全心全意專注在佛號上,不會散亂,不會打妄想。

透過念佛、打坐,就能了解到佛菩薩的智慧是離相的,眾生的聰明是著相的。念佛這方法是讓大家離相,而不是教人著相。有些人不了解淨土法門的特性,認為淨宗執持名號它是著相,實際上這是佛菩薩給眾生最好的方法,因為眾生很執著,心裡面總要罣著一樣事情,雖常說:要放下,不要執著、不要在意,但眾生總是這一樣不執著了,另外一樣又罣礙了。所以古德講:「貪去瞋又起」。意思是「貪念才剛消除,瞋心又生起來了」。真的是「粗境猶迷向。細可知矣」,就是說:遇到這麼粗淺、明顯的境緣,就迷惑顛倒了。那遇到微細的境界,就可想而知了。因為內心的煩惱沒辦法斷掉,所以會處處著相,沒有辦法得到佛法所給的真實利益。

現在就教大家全心全意地專注在佛號上,透過念這句佛號,把所有的妄念全取代。當心念專注在佛號上的時候,那些妄念自然不用去對治它,也不用刻意把它捨掉,它自然就消失了。就像千年暗室,只要點亮燈,黑暗自然瞬間消滅,所以在經典及祖師大德的著作裡都稱讚淨土法門為一乘圓頓法門,這「一乘」就是講直接契入佛心,而且是圓滿的,「頓」是形容它的快速。頓超就像是暗室遇到亮光,瞬間就明亮,所有的黑暗都消失了。也如同《圓覺經》所說:「知幻即離。離幻即覺。」知道自己在打妄想,就應提起佛號來,全心全意專注在佛號上,那自然就離幻,離幻也就是覺悟了,一旦覺悟,心就不會著相,也就不迷了。

念到後來,心、佛念成一片,那就是事一心不亂、理一心不亂。這事相上的一心不亂是伏住煩惱,理上的一心不亂是了知並契入「煩惱性空」的境界叫理一心不亂。那才算是真正見道,真正放捨掉煩惱了。世間人很容易起煩惱,所想的煩惱幾乎統統都是為了自己,有些事情好像是為了別人,實際上也是帶著自己的愛欲心在其中,或是為了家親眷屬或是自己的朋友。煩惱總是要放捨,不要被它所牽引,要一心一意地安住在佛號上,絕對不能在佛堂裡面睡著或打妄想。念頭一跟著妄想跑掉,就要趕緊迴光返照提醒自己:「現在是在念佛」。應當專心在佛號上,不可以任由它打妄想、生煩惱。即使妄想的力量很強大,那也是因為剛開始學念,所以道力不足。

不用擔心念了佛號,怎麼妄想還沒有除斷?還沒有輕安的感受?其實都不用擔心這些,因為強要一心,心只會越來越亂。所以祖師教大家只要「將佛號綿密地念下去,不求一心、不刻意斷妄想,只要字句分明」,這才叫老實念佛。如果是選擇以持名念佛方式用功,還摻雜著其他的妄想或是種種的用功方式,像:參究、觀想……,那都算是不老實,但如果所用的是其他的修持方法,就不在這裡所說的範圍當中。不然又有同修要誤解,以為老實念佛必須執持名號才能成就,其他作觀、參究……方法就不能成就,那就是誤會了。只要是依照佛教的方式,每個法門都能成就。所謂「執持名號」就是一心地念,不要加其他的妄想進來,也不需要用參究的功夫,這法門很簡單,大家都會念,但是,道理非常地深,正所謂「無上甚深微妙法」。只要具足信、願、行,深信釋迦牟尼佛所說的不會錯,切願是願意放下自己的妄想、分別、執著。「行」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真正想覺悟,一心一意在佛號上,那所有的煩惱都能解決。這些是要真正去修才能夠體認到的。如果今天念,明天不念,後天念,大後天又不念,那就像《華嚴經》勤首菩薩講的「如鑽燧求火,未出而數息」,是說修行像鑽木取火,火還沒有升起來,就數數間斷,那終究沒有辦法成就。所以懈怠者亦然,念佛懈怠、懶散、怕辛苦、怕困難,不做功夫也不努力,那智慧火永遠不會升起來。智慧火升起來燒煩惱薪,而後薪盡火滅,那就真正見性打開本來,沒有了煩惱,佛號也放下了,所以念佛是非常重要的。

這裡除了教透過打坐的方式幫助攝心,還會教怎麼樣經行才能攝心,不是像世間人腦筋亂哄哄,心情浮躁地亂走一通。很多念佛的道場,吃飽飯後穿著海青插著手走,說叫做經行,像那種逛大街的方式經行,是不會有成就的,其實那叫吃飽飯後去散亂。所以用功的方法要正確,念佛才會有功夫,才能真正感受到佛法的力量及利益。如果沒有辦法感受到,是因為方法錯誤、用心錯誤,才得不到佛教所給的利益,就是俗話講的:得不到感應。所以希望大家使用正確的方式念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