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7日 星期六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十方佛讚第二十三〈二〉 黃念祖居士


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

黃念祖居士

「一念淨信」。本段全盤托出淨土法門不可思議的體與用。經中極言一念的重要,慈舟老法師為本經作科判,特別提出往生極樂的一心三輩。老法師頂門上有金剛正眼,才能開顯前人所沒有說明的內容。本經與科判關鍵在一心,所以在這裏應深入參學。

筆者認為這個「一」字不宜只看成是數目字(一、二、三……)中的一個數「一」,而應看成它是代表「不二」的聖義諦(真理)。《維摩詰經》主要闡揚了不二法門的妙要。因為「二」就有「差別」、「對立」、「矛盾」等等情見。出生差別,由於「不如實知真如法一故」。應注意這裏的「一」字,真如之中萬法皆如,一切都如,也就是一切如一。這個「一」正是「一念」的一字。所以《大智度論》說:「行般若波羅蜜者,一念能散十方一切如恒河沙等三千大千世界大地諸山微塵。」就是說修習智慧到彼岸的人,能把十方一切像恒河沙那樣多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大地與諸山所有的一切微塵,在一念之中散盡。為什麼一念有這樣大的力量,正由於「一念」契合了真如。所以彭際清居士說:「行者誠能於一念信入,何須更論種種功勳。」

「一念淨信」,《教行信證》說:「言一念者,信心無二心,故曰一念,是名一心。一心則清淨報土真因也。」(我們說一念就是指信心無二的心,無二所以叫做一念。一念也就是一心。一心就是往生清淨報佛國土的真實正因。)《會疏》說:「明往生正因,唯在信一念,不依念多少故。」這就是說,往生的正因,只在你的信心達於一念(一心)的程度。能達到,決定往生,不依靠你念多少。這與《要解》往生全憑信願的說法一致。

《教行信證》指出「信心無二心」,又說這是往生清淨報土的真因,現《會疏》「往生正因唯在這一念」,兩者都把一念、一心結合於信。《疏鈔》說「信即心淨」,也等於說信心就是淨心。一念淨信就是契合於「真如法一」的淨信,所以經中下文是「願生彼國隨願皆生」。這與《教行信證》的報土真因、《會疏》的往生正因,都是互為表裏,正好參證。

《彌陀疏鈔》引證了《成唯識論》「信者,謂於實德,深忍樂欲。心淨為性。」什麼叫做信?就是對於真實的妙德,能深入的安忍,歡喜願求。信以心淨為他的性。什麼叫做淨?因為心很殊勝,如同水清珠。珠子放在很濁的水中、水當時就清了。信心就有這樣的妙用。種種染法,各各都有自己的相,唯有「不信」這個染法,它有一個特點,是「自相渾濁」。它不但自己渾濁,而且它還能渾濁其他的心所。如極髒的東西,它不但本身髒,誰碰到它誰髒。所謂「自穢穢他」。信正好相反,能清濁水,把問題翻過來。所以蓮池大師說:「今修淨土,主乎心淨,信為急務。」(修淨的人,以心淨為主,所以生信是緊急的要事。)

「所有善根。至心回向。願生彼國」。一念淨信是信,從信起願,所以信願是往生的根本。所以用自己所有的善根,至心回向求生極樂。「至心」,《觀經》就是至誠的心。善導大師說:至就是真,誠者就是實。就是要一切眾生的身、口、意業,所修的解和行,必須是真實心中的東西。不應當外現賢善精進的相,可是內懷虛假,裏面是「貪嗔邪偽,奸詐百端。惡性難侵,事同蛇蠍」。這種人的內部是貪欲、嗔恨、邪惡、虛假,並且奸惡狡詐,詭計多端,好惡成性,無法教改,所作所為如同蛇蠍。「雖起三業」,由於「外現賢善」,當然表面上也做好事,修廟、造像。但這「名為雜毒之善。亦名虛假之行。不名真實業也」。所以要用自心所修真實善根來回向「願生彼國」,往生極樂世界。有了一念淨信,把這一念淨心回向,決定「隨願皆生,得不退轉,乃至無上正等菩提」。

本品名為十方佛讚。十方佛為什麼要讚歎彌陀呢?就是願意聽到的人都發清淨的信心,來憶念、受持、歸依、供養阿彌陀佛,乃至能夠出生一念淨信,也就是不二的信心。正如《信心銘》「信心不二,不二信心,言語道斷,非去來今。」非去來今就是打破了時見,當然一併打破空見和一切虛妄情見。在這種遠離一切垢染的清淨信心中,把所有善根回向,願生極樂,於是隨你發的願,必定如願往生,而且住不退轉,乃至成就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十方諸佛沒有一佛不讚歎,沒有一時不讚歎,只是希望一切眾生能聞如是妙法,希望每一眾生聞佛名號同生淨信,至心持名,願生極樂,隨願皆生,同證菩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