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8日 星期六

大乘妙法蓮華經 信解品第四-1 悟顯法師講述

大乘妙法蓮華經
信解品第四-1
《妙法蓮華經信解品第四》。


上一次講到〈譬喻品〉,〈譬喻品〉就是前面舍利弗在〈方便品〉當中,承釋迦牟尼佛的開示,悟知人人皆可作佛,悟知佛法唯有一乘。他能夠諦信此理,所以在〈譬喻品〉當中,世尊為其授記。舍利弗代表的是利根的聲聞,也可以説是上根之人,直下領納。世尊一乘之法不可言説,所以說:「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正是因為這不可說之法,而能夠直下領會,所以世尊為其授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那後面講的〈譬喻品〉,舉三界火宅的例子,告訴大家:一切的衆生雖然在火宅當中,但是個個都是法王真子,沒有人有例外的。所以法達禪師參六祖慧能大師,最後他開悟,說了:「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羊鹿牛權設,初中后善揚,誰知火宅内,元是法中王。」所以說「三乘」都是方便,目的是在於明心見性而已,為了讓你識了佛性。法達禪師誦了三千部《法華經》,功德已經不小,但是不如六祖直接為他道破事實真相,讓他能夠直下悟心,才説了這首偈頌。所謂:「誦經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曹溪」就是指六祖慧能大師。法達禪師他這樣子鑽故紙尋枝摘葉,都不識出世的宗旨。所以無始劫來的虛妄顛倒,從來沒有息滅停止過,所以說:「未明出世旨。寧歇累生狂。」「未明出世旨」就是不知道如來出世的宗旨,也就是禪宗講的,不知道「祖師西來意」,所以沒有辦法頓息妄心。就是因為分別、著相,所以有初說、中說、後說;有羊車、鹿車、牛車,這些都是虛妄分別而已,都是為衆生方便開演而已。


因為眾生有種種的分別顛倒,所以說有三乘,所謂:「佛説一切法。為治一切心。我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這「一切法」就是指三乘,所以羊車、鹿車、牛車,都是權設而已。你看到的這些經教,看到的這些修行方式,都是權設,連大乘都是權設,何況是人天二乘,那根本就是不了義法,所以說「羊鹿牛權設。」「初中後善揚。」是指如來初說、中說、後說,也就是講如來一代時教,無不都是指歸一乘佛法而已。所謂「佛佛唯傳此心,師師密付本義」就是指這真如佛性,佛初中後善揚。所以禪師聽聞六祖開示以後才知道,原來火宅當中這些將被火焚燒之人,個個本都是法中之王。這也是在指示衆生都有佛性!就像火宅當中長者他的小孩一樣,每一個都是長者的血脈。所以佛講出三界火宅的譬喻,來讓我們曉得這部《法華經》的義趣,我們衆生都有佛性,所以法達禪師領納了;舍利弗懂了,世尊也為其印證,佛為他授記,舍利弗將來能夠成佛;並且告訴我們要認真地學習大乘,除了大乘,其他的都不要學。


前面講過,如果「有比丘。為一切智。四方求法。合掌頂受。但樂受持大乘經典。乃至不受餘經一偈。如是之人。乃可為說。」佛勸我們要一心一意受持大乘佛法,為了大乘佛法要不惜身命。什麽叫「不惜身命」?就是你能放下你的工作,你來學習佛法,放下你的工作,你能來聽經聞法。為什麽?因為你工作,為的是要賺錢,賺錢是為了要糊口,糊口是為了養命。你能夠放得下,這就叫不惜身命。這個人才堪聽受經法,這是世尊在《法華經》上說的。所以不光只是「捨身飼虎,割肉餵鷹」,不光只是「剝皮為紙,析骨為筆」,這麽大的德行,一般人沒有辦法做到。但是你至少要懂得:把你的時間出來,來聽聞大乘,要不辭辛勞,這樣子你才能夠得到《法華經》的利益。不光世尊教我們末世的學人,說碰到這樣的人可以為他講,乃至你真正有至誠心,來聽教、來聞法,釋迦牟尼佛也會親自教導你,在講經的當中,他會加持你,讓你業障消除,讓你福報增長,這是可以看得到的,也可以得到的真實之利。所以經上講,教我們要不惜身命,就是你要放下你的工作,要來佛門裡面修行,來佛門裡面用功,這個叫「不惜身命」。你不要找太多理由,找太多的藉口,其實都是自己貪惜世間,都是為了利養而捨棄佛法,這是錯誤的。講到這裡,你要覺悟。要用至誠心來學,來聽經聞法,這樣會得無比殊勝的功德。所謂:「成就如是功德莊嚴。」所謂「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就是能契入真如,故名「成就如是功德莊嚴」。

以上是再跟大家講〈譬喻品〉乃至前面的〈方便品〉、〈序品〉裡面所講到的。《法華經》稱為經中之王,它不歷漸次,開權顯實,直接告訴你:人天二乘都是不了義法,告訴你佛法中唯有一乘。不光此方的諸佛如來,乃至他方世界的諸佛如來都唯說一乘佛法,只有談一乘了義,其他的二乘、三乘,都是不了義法。所以說「一切諸世尊。皆説一乘道。」一切的諸佛如來都只有講一乘了義,因為這才是真的佛法。現在有些人不懂,他說世尊是先從小乘開始講,再來才大乘。實際上世尊是因為你不能接受,所以才方便跟你說小乘。世尊一出世,最早的一部經,就是《華嚴經》。所以是先講《華嚴》,《華嚴》你不懂、不能契入,佛才方便給你說個《阿含》。但是現在這些讀佛經的,有些是出家人,他搞不清楚,不解如來真實義,不知道《華嚴》是佛法的根本法輪,不知道從根本上修,整天就在尋枝摘葉;要從根本上修才能夠見性,才能夠得到佛法的宗旨,不然都是在尋枝摘葉。他不了解,退了大乘心,去學小乘,而後反謗大乘佛法;這是造無邊的罪業,死後必墮地獄,千萬億劫求出無期。可是,你這樣跟他講其實也沒用,現在的人他也不怕。可是他卻不知道,甚至不用等他死,在他老的時候就會得惡病,或一些不好的疾病,不好的事情都會發生在他的身上。所以你絕對不能毀謗大乘經典,不可以毀謗大乘的這些高僧大德。這都是世尊在經典上,一再地開示,一再地教誡。


前面舍利弗領納一乘,所以世尊為其授記。接下來〈信解品〉是講「中根之人」,像須菩提、迦旃延、摩訶迦葉、目犍連他們代表的就是中根之人,是漸次領悟,所以叫「信解」。也是一樣信解大乘,但是這些是信解之「始」,是剛開始,一直要到後面第二十二品〈囑累品〉裡面,才算是真正地、圓滿地信解。所以〈信解品〉只是一個開端而已,到〈囑累品〉才真正信解,真正奉行,方堪囑累、才堪囑咐,佛交代這些諸大弟子來弘揚。以下直接來看第四品〈信解品〉:


爾時慧命須菩提。摩訶迦旃延。摩訶迦葉。摩訶目犍連。從佛所聞未曾有法。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發希有心。歡喜踴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一心合掌。曲躬恭敬。瞻仰尊顏。


這是講須菩提、迦旃延、迦葉、還有目犍連,佛這四大弟子聽到世尊說一乘了義之法、說直指人心之法;「從佛所聞未曾有法」,「未曾有法」也可以說是「不思議法」,因為此法非思議、非思量能知,所以稱為「不可思議之法」。你一落思議、落思量,就起「能所對待」,所謂「無心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休。」所以稱之為不可思議之法,不可「思」、不可「議」。「思」就是思惟、思量,在那裡分別。「議」就是言説。就像我們看到現代的人在講經、解經時,非常著相啊;一看他寫的《法華經》的論文,就知道他非常著相。怎麽著相呢?完全墮在妄想分別當中,解釋《妙法蓮華經》,連「蓮華」他還去查它是屬於哪一個科目的植物,有什麼養分,有什麽……等等的,你乾脆說還可以泡蓮花茶好了,像那種就是「著相」。我們佛門連「表法」都還是落知見,都還被祖師所喝斥,何況你起所知障,你那個就是所知障,而且還是世間的所知障。按照祖師大德講的,你在經文裡面,你看了立所知,都還被祖師罵,正知正見都尚且被祖師喝斥,何況你是世間的知見。所以現代的人解經,那種解法是不會開悟的,連正知正見都沒有,這種解經方式就是清涼國師所喝斥的,專門解那些枝葉,解一些不相干的,那些都沒有用啊。


所以解經要懂得,除了理解經文,還要轉心,這才叫解經;心如果不轉,不能叫解經。心不轉,心沒有開,煩惱沒有放下,煩惱沒解開,你這個經,你沒真解。從前的執著還是執著,從前的業障還是業障,你這個經沒有真正解開,你只得文字上的意思,縱然你能有一些小悟,有一些解悟,那都沒有用,為什麽?因為你沒有辦法轉你的煩惱。所以講到最究竟的,還是要去轉變,心要轉,才叫真正的解,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心開意解」。
那「理解經典」可不可以?是可以的。只是我把它講到究竟,是你心要解,這才叫做真正解經。所以說「從佛所聞未曾有法」,這「未曾有」就是最殊勝的,佛從來沒有說過,所以《法華經》講:「於諸經中。最尊最上。」所以堪稱為經中之王,也就是談論心性之理。舍利弗聽聞之後能夠理解,能夠悟入,所以世尊授舍利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為舍利弗授記,授記當來成佛,叫「華光如來」,佛授記他當來成佛。他們看到舍利弗尊者預佛授記,於是「發希有心。」


大家學佛的目的就是想成佛,所以前面講的,世尊雖然説法幾十年下來,但是從來沒有說他們這些諸大弟子能夠成佛,所以說:「未曾說汝等。當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說。說時未至故。今正是其時。決定說大乘。」如今你聽到《大乘妙法蓮華經》,世尊告訴我們:「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説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
不管你是聲聞根器的,二乘的;你是菩薩根器的,大乘的;或是聲聞果位的、或是菩薩果位的,聽聞佛説法,乃至一偈,你聽聞《法華經》,世尊說皆成佛無疑,必定成佛。所以你們來聽經、讀經,釋迦牟尼佛就直接為你授記了,在座的每一個絕對成佛,不管你是什麽根器。聲聞的話,他是小根、劣根器,或是小乘,樂小法者,菩薩呢?大根的,也有漸次的,修學大乘的,漸次教的,這兩種根器,涵蓋一切的上根、中根、下根。「聞佛所説法」,你聽聞佛所說的《法華經》,皆成佛無疑。所以你看這裡這四大弟子聽到世尊為舍利弗授記了,他們心裡很歡喜啊,發希有心,從來沒聽説過,世尊有為菩薩授記,有為他方菩薩授記,從來沒有為聲聞授記,為什麽佛為舍利弗授記?所以,他們也覺得非常地希有,於是「歡喜踴躍。即從座起。」「整衣服」就是代表恭敬。從座而起了,衣服要稍微整理一下,代表能夠受持佛法,能夠穿上大乘的法服。而後「偏袒右肩。右膝著地。」代表能夠依教奉行;而後「一心合掌」代表心不散亂,還有,能夠學一心了義之法,所以說「一心合掌」。「一心合掌」就是依根本而起修,不再循著枝葉了。所以你看,十個手指頭代表枝葉,「合掌一心」呢?代表你不再尋枝摘葉,從「一心」而修,就是從根本而修。心不高傲,故名「曲躬恭敬」;「瞻仰尊顏」代表依佛教誡,這都有表法的義趣。這四大弟子看到舍利弗被授記了,自己也「歡喜踴躍」,生歡喜心。為什麽?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離開了這個目的,那這學佛就白學了,念佛就白念了。你每天這樣辛苦用功,目的就是要了生死。佛門是了生死的地方,不是求世間富貴,不是求人天乘、求世間家庭圓滿的地方。佛早就告訴你了,這世間無常,國土危脆,聚散合離,生滅不停,怎麽可能圓滿呢?只有你的妄心放下了,真心顯現了,那才圓滿;佛門是了生死的地方。這四大弟子用這樣一個方式來告訴我們:學佛的目的就是要成佛。所以看到人家開悟了,看到人家修行有成就了,生歡喜心,自己也想做,這就叫什麽?「見賢思齊」,這是我們中國話講的「見賢思齊」。看到人家有成就了,有工夫了,這四位大弟子向世尊請教,想知道他是怎麽達到的?所以求佛為他開示,為他説法。這就是展現出求道的心。

而白佛言。我等居僧之首。年並朽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就講到衆生的毛病了,不光二乘有這個毛病,一切衆生都有這個毛病,「得少為足」的毛病。就像現在很多人,他覺得他學學人天乘就好了,他這樣就能成就了,實際上這就是得少為足。除了得少為足,還有貢高我慢。什麽叫「貢高我慢」?他覺得他自己是在從根本修,自以為抓到了人天的基礎,其他的都不行,這種就叫「貢高我慢」。也從這裡生出一種什麽慢?「卑劣慢」。為什麽叫「卑劣慢」呢?因為明明學的是淺法,學的是生滅法、是不了義法,他還覺得自己是在學根本法,這就是卑劣慢,也算是貢高我慢的一種。這裡的衆生就有這個毛病跟問題,你叫他要學習大乘經教,他說不行,那個太高了,那都講空性。這就是你自己的根器狹劣,要去懺悔。跟你談大乘,跟你說你能成佛,你能斷貪瞋癡,能破無明,這裡的衆生,很多人都不敢相信,不肯接受。他覺得:「怎麽可能」?人都沒做好了,怎麽可以作佛?這個就是下劣心在説話,這就是他的業障在説話。你要知道,成佛是在於見性。所以達摩大師講,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你即使念佛、持齋、持戒、因果......,這些人天等法,都是「外道法」,達摩大師一句話就給你講明白了。可是那些下劣的人,他就會說:這是禪宗的,禪宗是上根利智。那我講淨土宗的,大家都知道徹悟大師講的,「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什麽叫「法門」?就是一切的佛法之門。也就是說,要成佛之法,它的根本怎麽入門?是以明心為要啊!這才是根本;學大乘是根本。一切行門,淨心為要。「行門」無外乎使心清淨而已,所謂:「復本心源,究竟清淨。」這個也是我們淨宗祖師說的。


所以心地下劣、根器陋劣的人,他不想上進,不願意成就,不願意轉變,他就拿著一點人天乘,就覺得他這樣可以了、夠了,實際上他也不是在修行,就是拿些話來耍嘴皮子,怎麽說是耍嘴皮?因為他對這世間放不下,但是呢,又不想放棄學佛。又想學佛,又不想放下世間,祖師叫這是什麽?叫「抱樁搖櫓」。「搖櫓」,船會前進。你又想讓船前進,但是又不想離岸,你把船繩栓在岸邊的樁子上,這就叫「抱樁搖櫓」;「緣木求魚」,你在樹林裡面要找魚,那是找不到的;「敲冰求火」,你想到北極、南極去,在冰塊裡面找看看有沒有火焰,敲個冰塊來,看能不能摩擦生熱出火,這是「敲冰求火」,都是妄想顛倒。所以你看這聲聞,他懂得反省,他知道舍利弗進步比他們快。他發心了,能夠領受大乘佛法,所以他們四個人非常慚愧,他說:「我等居僧之首。」也算是聲聞的上首,是聲聞眾裡面的模範生了,大家出家學佛很久了,「年並朽邁」,年紀老朽,身體衰邁。「自謂已得涅槃。無所堪任。」認為自己這樣的工夫已經很好了。所以你看,連證阿羅漢的人,尚且都不究竟,所以佛就喝斥他們「得少為足」,那你只學個人天乘,你還覺得你自己夠了,你還覺得你自己這樣子究竟了,能成就了,這就是愚癡至極!所以現在有些在家人,甚至出家人,他們覺得:「我這一生,我只學個《弟子規》就好啦。」像這種就是下劣之人!這種人你要是不轉變,佛菩薩沒辦法救你啊!連大迦葉,迦旃延、須菩提、目犍連,他們尚且被佛喝斥,還懂得自己反省,知道自己工夫不夠,知道自己的程度不行,所以想要轉變,想要學習一乘了義;可是此間的衆生,非常地明顯,他很容易得少為足,很容易貪安逸,他不敢去轉變,不敢前進,他就怕學了大乘,撲了個空,就像後面那窮子一樣,面對自己的父親卻不認識。就像衆生,學習大乘,卻心生害怕。所以須菩提他們自己反省,之前覺得自己所作皆辦,證得涅槃了,無所堪任,這樣子應該是沒有問題了,所以「不復進求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就沒有再發求無上正等正覺的心。那你們自己就要看看,你自己是不是這樣的人?你連阿羅漢都尚且不如,你還覺得你這樣子就可以了,你這樣子修行很圓滿、知見很圓融、持戒持得很好啦?那你看看你自己身見破了沒有?你的煩惱習氣少了幾分啊?那你怎麽敢傲慢,怎麽敢不熏習大乘?怎麽敢不來道場?你看他們那些佛弟子,天天都跟在佛身邊,尚且還有這樣的懈怠,你沒有來道場,你沒有來用功,肯定墮落得比誰都慘啊!你沒有道場的力量,沒有依眾靠眾,沒有約束力,就只會在那裡放逸,聽經就在那裡打瞌睡,在東想西想。佛的這四大弟子,大迦葉他們跟在佛的身邊,尚且還有這樣的過失,何況你不親近道場?你在末法,修學環境不好,善知識少,自己習氣又重,外緣又差,外在的環境不好,你怎麽敢説「我不來道場修行」?所以一定要警惕啊!不來,很容易就墮落了,墮落得連自己都不曉得。說實話,有很多人退轉的、墮落的,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墮落。還想著:「沒關係,我在家也是修啊。」既然是真正要修行的人,他怎麽會害怕來到道場呢?他怎麽會覺得道場管得嚴呢?這一點大家就要注意了。


世尊往昔說法既久。我時在座。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淨佛國土。成就眾生。心不喜樂。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又今我等年已朽邁。於佛教化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生一念好樂之心。


這是大迦葉尊者講的,他說世尊往昔説法既久,從阿含時、方等時、般若時,一直到後面的法華涅槃時,説法幾十年了,所以說「世尊往昔説法既久」,這些人都算是常隨眾啊。「我時在座」,但是「身體疲懈」,所以聼多了,聼久了,他不在意了。這個也是提醒著大衆,你不要學佛一年「佛在眼前」,學佛兩年「佛在天邊」,學佛三年「佛化雲烟」啊!你會身體疲懈。人家尊者的身體疲懈是「但念空無相無作」,你的身體疲懈是但念貪瞋癡慢疑惡見。二乘的疲懈是住著於二乘,他不會退成凡夫;你凡夫的疲懈、凡夫的懈怠,那就是墮在貪瞋癡慢疑惡見當中,所以很慘啊!你不要想説這個是大迦葉他們懈怠,你沒有懈怠?你要知道:人家有修證啊,不會退成凡夫,至少「位不退」;他證得阿羅漢,不會再退成凡夫位。那你凡夫沒有修證,你一懈怠,那就是住著在貪瞋癡慢疑。你不要想:「哎呀!人家是小乘,住著在小乘。」你呢,連小乘都沒有,那你會很糟糕啊!所以,大迦葉他們是住著在空無相無作,這裡講的是小乘,小乘的空無相無作。空無相無作,有大乘的菩薩的修證。小乘知道諸法因緣和合而生,畢竟散滅,所以徹底唯空,不起作用,這是小乘之「空」。「無相」呢?小乘是去分析這相,它是因緣和合,會生滅、會變異,所以說為無相;相不有,因為是和合的。「無作」,它把第六意識的功能給滅掉了,讓它不起造作,那它不起思量,所以它叫無作,也就是「沉空滯寂」。這就是這裡講的「空無相無作」;那佛門大乘講的「空無相無作」,「空」是講真空。無相而不妨萬相莊嚴,所謂「森羅及萬象。一法之所印。」相即無相,這就是大乘講的「無相」。大乘講的「無作」,就是什麽?雖然「作」,而無所作,就是所謂「度盡一切衆生,而實無衆生得滅度者」。這是大乘講的無作,跟小乘完全不一樣。小乘它的「無作」是不思量、不想,它是徹底歸空;大乘是「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無心恰恰用,常用恰恰無。」這是大乘的「無作」之法,是用而不著。所以為什麽適合末法的衆生?因為你有工作,你在工作當中可以用功,學著修行,學著離相。當然,我是說你萬不得已要工作的人,如果你能夠不要工作,那就不要工作啦,這樣最好。事情越少越好,你不要想:「哎呀!我要去有一份事業,來證明自己。」你那個就叫「我相」。你要怎麽證明自己呀?那個「我」是虛妄的,虛妄當中你還立個「我」,那就叫「我相」。我知道現在很多人都是這樣,沒事找事。他明明有時間、有因緣來念佛、來修行,生活上衣食無缺,他偏偏要去找個工作來證明他自己。那你為什麽不念佛、修行來證法身呢?也是證明自己啊。世間人他的「證明」自己,是要作實這個虛妄的我,而你修學佛法證明自己,是證明自己本有法身,證明自己本有如來智慧德相。「證」就是修證,「明」就是明心,是明白、明了的意思,明了自己的本來面目,所以叫「證明自己」。同樣一句話,你選擇的是世間法,我教你的選擇是佛法。所以奉勸同修們不要沒事找事,能退休就退休,能省事就省事。學佛人在世間法,基本上是「得過且過」,要在佛法上積極。你不要想:我修平等心,世間法也積極,佛法上也積極,那個不叫平等心,那是你放不下。你那個叫「虛妄浮心」,多諸巧見。《圓覺經》講:「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是沒有辦法成就的。


所以這裡講的「身體疲懈。但念空無相無作。」「於菩薩法。遊戲神通。心不喜樂。」他對於大乘菩薩法,教化衆生,幫助衆生,乃至於到淨佛國土去度化衆生,心不喜樂。二乘人他們沒有這個發心。所以你現在看到外面有一些穿著小乘衣服,説他是原始的佛教,卻在那邊招攬群衆,說:「唉呀!你們趕快來哦,我這裡也有菩薩法,也有二乘法。」然後說他還是什麽中國的原始佛教。大家要知道,我們中國沒有二乘,他那個是換個名稱,掛羊頭賣狗肉,所以還是一樣的,還是二乘,換個名字而已。表面好像二乘,實際上是附佛外道,因為二乘法裡面沒有淨土法門,沒有承認他方諸佛,他只知道釋迦牟尼佛,所以你要清楚,在末法有很多這種,打著大乘招牌的附佛外道,以及打著小乘原始佛教的這種,他那個就是附佛外道。現在有的打著原始佛教的旗號,說是我們佛門裡面講的二乘法,其實他是附佛外道。你要注意啊!你不要著相啊,看他好像也出去托鉢,好像威儀很好,好像很有禪定的樣子,那是假的,那個都沒有用啊!佛門叫「詐現禪相」,其實心裡面是七上八下,那個沒有用。所以叫你不要著相,那看到他好像在托鉢,這樣子一群人出去,看似嚴整威儀,肅恭齋法,其實那個不是佛法。真正佛法是大乘,你不能只看表面,是要看他的心法,要看他裡面到底存的是什麽?我直接告訴你,實際上你根本不用去看,那個就是附佛外道,是佛在《楞嚴經》上講的「假我衣服。裨販如來。」在末法有一些出家人,出了家講大乘經,卻在那裡毀謗大乘。還做著法會,辦個「水陸」、《梁皇》啊,這些都是從大乘經典來的。但是呢,你去了他那裡,他告訴你要看小乘,還告訴你:大乘不是佛說。遇到那些人,那你可以問他,大乘不是佛説,那你為什麽在做水陸法會啊?為什麽在拜《梁皇》啊?這些都是大乘經典啊。他心裡想:「哎呀!我也是要賺錢嘛,也是要養家啊,養廟子啊。」所以你看,穿著釋迦牟尼佛的衣服,謗著釋迦牟尼佛的法。這些人吃裡扒外,所以又稱為「獅子蟲」,這是教你辨別。在末法有很多這種魔道場,我們就視為妖魔鬼怪。你自己去,你要小心,不要說我沒告訴你,我已經跟你講了。他就用法會的方式招攬人,所以他們那些人看到我,他就害怕,看到我,他就討厭,因為我知道他們在幹什麽,我都把它講出來,保護你們的慧命,保護衆生的慧命,保護佛教,使大乘佛法不會變質。我不排斥小乘,因為你根器不夠啊,但是呢,你要是來毀謗大乘,那我絕對不會當作沒看到。你身為佛弟子,要愛樂大乘、守護大乘,看到人家毀謗大乘,聞一言謗佛法僧之音,一言謗佛、謗法之聲,如三百鉾刺心。我不會有眼不見,有耳不聞,不可能當作沒看到。尤其是在末法,你想要修功德,你去破斥那些小乘的,破斥那些不如法的,依經而破,給予大衆正知正見,那功德最大。我們為了護持大乘,即使一點功德都沒有,那也沒關係,我們也是要護持正法,不要讓這些外道、二乘、邪見人在那裡毀謗大乘經典。你看網路上有些網路的百科,你去查這些大乘經典,他就在那裡寫,告訴你:大乘經是假的。說實話,他什麽修證啊?他淫欲斷了沒有?真經假經,他能揀別嗎?他不過就拿了一紙破文憑而已,東拼西湊的一些假論文。從前佛教界有大德就講,這些佛學的博士、教授都是垃圾,專門來破壞佛教的,專門來毀謗《楞嚴經》的、毀謗大乘經典的,所以在末法,你碰到了,你看到,你要注意:只要說大乘經典一句不是,這個人就不能親近,他就是邪見,不管他做再多的好事,那都是沒有用的東西。你就要有這樣的嚴格的標準,你自己才不會走錯路、走偏了。他只要是說大乘經典,或是暗示,或是任何形式的一種毀謗,無論是柔性地毀謗,或强烈性地毀謗,這個人就是邪見人,絕不可親近。你不用管他是否出家,不用管他有沒有名氣,這個人就是邪見,切不可親近。要記住:任何形式毀謗大乘的這些行為,或用紙筆,或用網路,或是强烈地毀謗,或是柔和地毀謗,或是自詡是客觀地分析,這些都是毀謗,所以說「任何形式」的毀謗,我們都杜絕。這些人不能親近,他的話不能聼,他的東西不能看,你要有這樣堅固的信心;所以為什麽我一直講,要你看祖師的;我發現這樣勸你們還沒有用,還沒有真正去看。你還沒看,我就先告訴你,任何人以任何形式毀謗大乘,這個人絕對不能親近,不能聼。他說什麽「我給你分析」啊,講一些軟話,你腦袋就很清楚,你就知道他在毀謗大乘,不能聼、不能看,看了你就完蛋了,那個都是在謗佛、謗法、謗僧啊!所以末法有這些,大家要注意。


小乘的人,他「於菩薩法。遊戲神通。」對於大乘佛法,大乘的教化,乃至修菩薩六度萬行,淨佛國土,成就衆生,他心不喜樂,沒有發心;所以你要看到有一些小乘人在那邊招攬人,湊人氣啊,你就知道了,他們沒有真正在修行,真正的小乘人,你去跟他求法,他不一定教你。可是你看現在外面,穿小乘的衣服,在那邊大力地招攬人,那都是附佛外道啊。佛門真正出來度衆生的,那是大乘佛教才有;真正的小乘人,他是自己在自修的。他不會毀謗大乘,他只會說他不懂,他不了解。你看像大迦葉、舍利弗這些人,他只説他不懂,他還反省;你看大迦葉他自己反省自己沒有上進心,這個是小乘,他還沒有迴小向大以前。所以你看這些小乘的祖師,大衆部、上座部。這上座部是大迦葉為首,大衆部是婆師波羅漢為首,他們剛開始還沒有迴小向大,可是他不敢毀謗大乘,甚至呢他們也會講一點大乘,但是呢,沒有希求心。以上是教你揀別。


下面:「所以者何。世尊令我等出於三界。得涅槃證。」世尊教他們斷見思煩惱,出於三界,證得涅槃,這裡講的涅槃,是偏真涅槃,因為是大迦葉。這四大弟子他們所得的涅槃,是偏真涅槃。那「又今我等。年已朽邁。」他們都年紀大了,「於佛教化菩薩。」講大乘的這個無上菩提,無上正等正覺,菩薩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他不生一念好樂之心,所以他沒有發心,沒有想學。


我等今於佛前聞授聲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得未曾有。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


這是講他前面聽到舍利弗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記,心甚歡喜。想到舍利弗既然跟自己的修證是一樣的,他能得佛授記,替他感到歡喜,也想到自己也有成佛之份,所以說「深自慶幸」,所以說「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想不到今天居然聽到了真正的了義佛法,所以他後面講,他是真佛弟子,才是真正的聲聞,「以佛道聲,令一切聞」。以佛道音聲,這大乘佛法之道,令一切衆生得聞,他發這個大乘心,他今天才算是真正的如來弟子。所以祖師講的沒有錯,你要是不見性,你不學大乘,你不堪受供養,不堪衆生來供養你。所以你看那些出家人,教你只學人天乘,你供養他沒有功德,這是祖師講的。他不教你大乘,你供養他,沒有功德的。為什麽?他不堪受供,為什麽不堪呢?因為不明了什麽是正法,你供養這種人,沒有功德啊。為什麽你印經有功德?經典是大乘。為什麽你印祖師大德的開示、著作有功德?因為他們講説的是大乘;為什麽你供養講大乘經的人,乃至在家人都有功德?因為他說的是大乘。所以你不解大乘,你不明心性之理,這個沒有功德啊!這個在《華嚴經》裡面講得很清楚,在大乘經裡面,都有講到,講到說末法,要是有人能說大乘,能夠弘揚大乘,推廣大乘,在《法華經》講的,這個人是如來所加持的,你供養他,你護持他,這個是如法的。相對的,他如果不説大乘,反説人天二乘,這個就是不如法,不是如來所教。所以你看經不能只看文字上的意思,要能夠思惟,能夠諦觀。所以大迦葉他們非常地歡喜啊!「不謂於今忽然得聞希有之法。深自慶幸。獲大善利。」知道自己必然成佛,必然成就。

無量珍寶。不求自得。
什麽叫「無量珍寶。不求自得」?自性。我們常比喻作如意寶珠,所謂「摩尼珠」就是如意珠,能「如」衆生的「意」。你心裡想要什麽,這個珠都會變現給你,所以說「無量珍寶」,自性如同無量珍寶,自性如同如意珠,不求自得。為什麽?本自具足。説到這裡,這大迦葉他們,也算是懂得了,心不向外取法,所以說:「無量珍寶。不求自得。」不用歷劫勤修啊,但直下悟心而已。
所以達摩祖師講:「心心心,難可尋,寬時遍法界,窄也不容針。」「我本求心不求佛」,叫大家求心不求佛,不向外馳求,向外馳求,覓佛終不可得。「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這心是佛。」這衆生的心,當體是佛,更不用向外求。你眼見、耳聞、口說,這個都是如來佛性的作用。
但只是作用而已,還不妙,為什麼呢?因為說到妙用,必須得解除種種的纏縛才能稱為妙,才能六根互用,你現在只是佛性的作用在顯現而已,但是還不稱為妙,你眼還是被色障,耳還是被聲障,六根還是沒有辦法解脫,還是被色、聲、香、味、觸、法所繫縛住,所以雖然用,但是不妙。
所以為什麼說佛的叫妙用,我們的叫作用,加一個「妙」字,那跟這個作用,同樣是有作用,但是他是妙用,所以為什麼需要透過修行。蓮池大師講:「知冰是水,猶賴湯氣以消鎔,悟妄即真,尚依佛慧而熏煉。」這是蓮池大師說的,所以知冰是水,知道冰即是水,就像你悟妄即真,在眾生即是佛,你知道眾生即是佛,但是你現在這個心就佛不起來,就是貪瞋癡,所以需要藉由熏習佛法,需要藉由持戒念佛修行來種種磨治,把妄想這個寒氣給消融,所以說悟妄即真,還需要藉由佛慧來熏習。所以知道根本,知道本來面目,無量珍寶,不求自得,但是不是只有這樣而已,還得進修,進修無漏啊,這是經典上有進修無漏之法,真正的無漏,真正的無餘涅槃。但是這裡為什麼值得慶幸?因為他知道什麼是佛性,這大迦葉他們了解,所以深自慶幸,獲大善利。

世尊。我等今者樂說譬喻以明斯義。


大迦葉說他要講一個譬喻,所以有人說《法華經》內很多故事,實際上它是用譬喻的方式來讓你見性,這叫「烘雲托月」。世俗有一句話講:「頻呼小玉元無事,只要檀郎識得聲。」就看你識不識得;給你講這個比喻,讓你去悟性。就像前面講的這火宅的譬喻,六祖慧能大師一直示下,法達禪師當下開悟,原來火宅當中即是法王真子。那在這一品裡面亦復如是,同樣的道理,用這個譬喻的方式,大迦葉說他自己的修證,說他自己的證量,他悟到了,他用這個譬喻把它說出來,讓我們後面的人看到,也能從這個譬喻去悟得。


譬若有人。年既幼稚。捨父逃逝。久住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
他講譬如有一個人,「幼稚」是年紀小的時候,「捨父逃逝」,也就是離開他的父親;現在講「逃家」了。所以他從很小的時候就離開家裏,小時候離開他的親生父親。那麼一逃家,久住於他國,或十二十,至五十歲。


這舉了一個譬喻,譬如有人「年既幼稚。」那麼這代表了什麼?「年既幼稚」就代表眾生為無明所覆,你被無明蓋覆住,所以懵懵懂懂,背覺合塵,這「覺」就像父親一樣,「塵」就像捨父而逃逝,久住他國,這「他國」就是指塵勞,久住於塵勞煩惱當中。所以眾生不能破無明,不能見性;不知道無明本空,六塵非有,所以他不能見性。雖然日用平常,常常在用,但是呢,常常迷惑,但正在迷惑的時候,仍舊是法王長子,仍舊是這慈父的兒子,儘管你久住他國,還是同樣血脈。就像眾生流轉在三界當中,有種種的貪瞋癡煩惱,他的根源,還是佛性,他的本體還是佛性。所以《圓覺經》裡面講,一切的無明煩惱顛倒,都依圓覺真心而得建立,這是事實。就像這個小孩,年紀幼稚,雖然幼稚,雖然捨父逃逝,但是他還是他父親的兒子。你雖然迷惑顛倒,仍舊是不失真如佛性。所以六祖慧能大師參五祖,五祖跟他講,你從南方來,南方獦獠,你跑來這裡幹什麼?他說「我來作佛」的。五祖說「你一個獦獠也想作佛」?六祖大師回答五祖,他說「人有南北之分,佛性沒有南北」,跟這一個道理是一樣的。所以你縱然無明所蓋覆,縱然有種種的業障,你覺得你自己業障很重,這佛性仍舊不失,不失不壞,所以故名「真如」,真如就是不變壞、不變異。所以《起信論》講的:「不可破壞。唯是一心。故名真如。」這個就是這一段代表的意思。


久住他國,就是久住於生死當中,久住於塵勞當中。或十二十,至五十歲,就是指輪轉在這五道輪迴,「五十」就代表五道,地獄、餓鬼、畜生、人、天。所以迷失佛性以後,妄現有三界六道輪迴,業障不斷地越來越重,從上至下,不斷地墮落。所以像世尊告訴我們,人是從光音天來的,吃了地上的穀物,身體重了,回不去了。所以為什麼印度人說「人怎麼來的」?從天上下來的,這個說法是對的,他用禪定去看到的,世尊他也是這樣講。


但是,天人怎麼來的?再往上找,一般人就不曉得,但是至少知道人怎麼來。現代科學他研究,他覺得人是從爬蟲類這樣慢慢進化上來,這是外國人的想法。有一些科學家,他說人是從豬變的;那他是從豬變的,我們不是。印度外道他用禪定去看到,人從天上下來的,他是用禪定。我們中國人覺得中國人是怎麼來?我們中國是說「女媧造人」,說是「炎黃子孫」,說是「龍的傳人」。外國人他們那一套想法,聽一聽就好,參考參考;他們是講動物進化,那還有一些牠怎麼不進化?佛門講的是人退化變成動物,動物怎麼來的?業感的,人退化去受生的。所以有的人死了以後,他會變動物,變成畜生,是業感去的。所以《楞嚴經》講:「循業發現。」這個世間,你們課本上教你的,人都是從動物這樣變變變,變上來,那是外國人他們的想法,每個地方不一樣,你不一定要接受他們那一套;印度人他不是這麼想,他說人是梵天上下來的,從光音天下來,所以他們說他們的語言叫梵文。我們中國人的認知是:我們是炎黃子孫,不是他們那些動物這樣子進化上來的。有的太誇張,還說人是從豬變的,我們不從豬變。我們是相信佛所說的,人從光音天下來的。你迷失本性,淪墮在三界當中,所以說或十二十,至五十歲,這是指在五道當中輪迴。

年既長大。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


這個小孩從小捨棄他父親,到別的國家去,慢慢地他年長了,他也沒錢,所以說「加復窮困」。沒錢,日子不好過,就要打工,給人幹苦力,所以「馳騁四方」,馳騁就是奔走,奔走四方;俗話講「人有兩隻腳,錢有四個腳」,錢跑得比人快,人在追錢,所以說「加復窮困,馳騁四方」。是講這個小孩長大了,沒有家底、沒錢,也沒有好的技能,然後也沒有福報,所以加復窮困,馳騁四方,以求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他到處轉、到處流浪,今天到這個地方流浪,明天到那個地方流浪,他沒有一個立足之地,因為他沒有錢,他沒有辦法有個安身立命之所,一直流浪到他自己原來出生的這個國家,所以說「遇向本國」。這個就是講眾生在這三界當中裡面輪迴;你看看你腦袋想的都是什麼?很多人不相信因果,他覺得「把書讀好我就能賺大錢」,「我把技能做好,我就能夠如何如何....」,那些只是你的「緣」;還有一個最重要的─你的「福」。福不夠,緣再好,也沒有用,為什麼?因為你沒有福啊!就像你銀行裡面有戶頭,可是沒有存款,儘管現在的提款機再方便,你也提不出錢來啊!一樣的意思嘛,你說「我現在這提款卡可以跨國提」,可以在亞洲提款,在歐洲提款,在美洲提款,包含到各個地方去,它都能提款,都能提現金,問題是你戶頭裡面沒有現金啊。人亦復如是,你說你有什麼技能,這技能就像這跨國提款的協定一樣,有很多種協定,你有很多種技能,可是呢,你沒有福啊,你沒有福就像你銀行裡面沒有錢,你提款卡的功能再多,沒有用,提不出錢啊,甚至有的戶頭還要透支,還要欠錢。可是世間人他不相信,他覺得:我只要把這世間事-小孩培養好,每天給他補習,把技能學好,做種種的安排,他就以為他對孩子是有交代。我們就開玩笑講,現在有的勞工出來喊過勞死,有的現在的小孩讀書,讀到比工作的時數都還長,他們出來喊有用嗎?他們也會過勞死啊!怎麼死呢?就給你補習給補死,他的童年都沒有了,心裡面想的就是跟著競爭、爭利,這種人怎麼會有福?他心裡面沒有一絲毫的善念,沒有一絲毫的善心,沒有積功累德,根本沒有福啊!他吃的是老本,是過去生的福報,而且現在的小孩吃老本耗得特別快,為什麼?因為從前的孩子苦,日子苦,什麼都自己來、自己做;現在的孩子,什麼事都讓父母做,父母都孝順兒子、孝順女兒。你身為父母幫小孩做事情,你就在損他的福報,損完了以後,他要是福報不夠大,給你損完,那他將來就窮途潦倒。所以現在很多人在研究,想知道是什麼原因啊?為什麼人會生活窮困?是不是產業的問題?還是教育的問題?不是,是福報的問題。你去看看現在的,都是父母幫小孩背著書包上學,說什麼:怕他背書包太重,身體變形,或是怕小孩站太久會累、……等等的,都是無病呻吟,這就是在損小孩福報。


這一段就是講大家在這個世間的樣子,為了求衣食,馳騁四方,心念沒有一刻停歇,沒有想「我要來修行用功」,從來沒有;有些做善事也是為了求福報,搏美名而已,或是為了避稅,或是為了種種的目的,背後都帶著一個「利」字,他不是真正的善心。這裡講:「年既長大。加復窮困。」所以,說「窮困」不是只是沒錢,是因為沒有福,沒有智慧,沒有學佛的緣,這些都算窮困。你有學佛的緣,你不好好把握,這也是一種窮困,這個是真窮啊!佛法在你面前,你不學,這是真的窮。馳騁四方,你到處去找工作,看有沒有人給你工作,或是總想到「要怎麼把世間事做好」,總想要表現自己、展現自己,這種都是像這裡講的「窮子」一樣。所以一句「馳騁四方」就講得很白,是在講我們現前的這些眾生;你去反省看看,你自己是不是這個樣子。這裡講「加復窮困」,就是指眾生無有善根,馳騁四方,就是遍歷四生─胎、卵、濕、化,它代表的意思是這樣。他沒有善根,所以稱為加復窮困,就像我們剛才講,佛法在你面前,你不學,這就沒有善根,已經遇到佛法,你為什麼不努力?多一點時間來熏習,多一點時間來用功。你卻是想到:「哎呀!我佛法要兼顧,工作要兼顧」。跟你說,你要事相上有工作,心地上不可以到工作上去,心裡上不能有。《阿難問事佛吉凶經》講:「可得為世間事。不可得為世間意。」你的世間意在那裡運行,那就是問題,就是窮困的根源,所以祖師講「加復窮困」就是代表沒有善根。馳騁四方就是沒有善根,你又造業,所以受胎卵濕化。五道當中有四種受生,就是「胎卵濕化」─胎生、濕生、卵生、化生。天人是化生,人是胎生,很多畜生類,牠是卵生或是濕生,只要有濕氣、有潮氣,牠就在那裡出生。也許你現在是用一些電子顯微鏡去看,你才能看到它那邊有蟲卵,那也算是卵生,以前它所謂的卵生是看得到的,肉眼可見;看不到的,它那裡突然出現了,就說是濕生,因為它有濕氣,陰暗潮濕的地方,你看陰暗潮濕的地方一定長蚊子。所以說馳騁四方,加復窮困。加復窮困又繼續馳騁四方,眾生就是在這當中輪迴,沒有善根,所以受輪迴;受輪迴又造業,更沒善根,所以「加復窮困。以求衣食」,又在這當中造種種業。所以一直勸大家,你要吃素,為什麼要吃素?先避免你造重業,重業先斷,你的重業要是不能止,那你修行就像一個瓶子底下破一個大洞,功德水進來,一直漏一直漏。


所以有些人修行修很久,為什麼他的命沒有轉?就是他習氣沒有轉,業障沒有消,他沒有吃素,看起來還是一臉業障樣。你問他:「你吃素沒有」?他說:「我沒有,我隨緣」。這種話我聽很多,我自己俗家的母親,她生前就是這樣子。這我要給它講出來,她有交代我,她說:要講她沒有吃素的這惡報,幫她消業。她就是學佛學很久,也沒有吃素,所以後來得癌症,生惡瘤,死了,她臨終前,我說:我幫妳去做放生。放生完之後,當天晚上她就夢見,她吃的魚蝦咬住她的手不放,我說那是業障,冤親債主咬著妳不放,她才知道恐怖,才知道她慘了,幸好她有念佛。所以為什麼我總勸大家吃素?不然你將來業報現前,你就完蛋了。所以,我教你們的,是依經典在教,你們一定要去做。世間人就是這樣子,沒有善根,在六道四生當中輪迴,以圖衣食。漸漸遊行,遇向本國,以有正因熏習故,所以逐漸地遇到佛法,「遇向本國」是代表這個意思。你在這輪迴當中,有時候你看到佛像,合個掌,這一生也許就這麼一次,也許就這麼幾次。你看到有些人,只要到觀世音菩薩成道日,他們就上普陀山去,拿支香到那裡拜觀世音菩薩,就這樣,拜完了呢,她就當場度假吃海鮮。我講的是真實情況,現在的普陀山就是這樣,海鮮一條街,白天拜觀音,晚上吃海鮮。我不是在推廣普陀山觀光,而是在告訴你,你那個是在造業,你去聖地、去聖山,你這樣子做,你是在作賤觀世音菩薩,你能得到什麼福?你沒有福報,你還有罪業,你即使有福也是罪業先來,消盡了,才有一點善根。所以它這裡講:「漸漸遊行。」所謂漸漸遊行就是逐步逐步地。有時候做一點好事,善心又退了。就像有一些人,好不容易存了一點錢去捐錢,覺得自己做好事了,可是只要一有新聞播報出來,你看你捐的錢都被坑走了,他就生氣了,這一輩子再也不捐了,人家捐,他還勸人都不要捐,反正都是被騙了。你看,自己不做,還教人家不要做,雖然有善根,一下就消失了,所以無量劫無量劫來這樣子,在六道四生當中這樣子遊行、輪迴、打轉,難得善根因緣成熟,做一點小小的善業,出了一點錢印經,無量劫來這樣累積下來,以有正因熏習故,所以你能來聽《法華經》,你這善根福德真的是不可思議,真的又大又廣,很多人他沒有辦法聽,很多學佛人也沒有辦法聽,為什麼?善根福德因緣不夠。所以為什麼《阿彌陀經》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沒有辦法少善根福德因緣,福報不夠,善根不夠,所以遇到佛法也不能生信。這裡是講這個窮子,也是代表著一切眾生,因為無量劫來這樣逐漸地累積善根,漸漸遊行,至於本國,這「本國」就是遇到佛法,遇到釋迦牟尼佛說法,所以你要知道,為什麼佛在《菩薩處胎經》裡面講「得人身難。」......有多難?如「盲龜浮木」,有一隻瞎眼的烏龜,潛到大海裡面,一百年才上來一次;正好有一塊木頭,上面有一個洞,在大海當中漂,那這隻一百年來上來一次的龜,剛好遇到這飄過來的木頭,這烏龜的頭上來,剛好頂到這木頭洞裡面,你看這機率多小,盲龜浮木啊!得人身比這個還難。得人身遇佛法更難。所以你看,就像這窮子漸漸遊行到於本國,來到這個世間,遇到佛法;你來到我們精舍,遇到大乘佛法,你要懂得珍惜,這比盲龜浮木還難。你能夠聽聞大乘佛法,你能夠聽懂這裡面的道理,是「難中之難,無過此難」,為什麼用這讚歎《無量壽經》的話也來讚歎《法華經》,同樣都是一乘了義,何況你又修學淨土,稱名,十念一念皆得往生,真的是難上難。夏蓮居老居士講:「萬億人中一二知。」這「萬億人」當指學佛人,有學佛的人當中,難得一兩個他可以懂得,可以了解,可以真修。


所以這裡很明確地就是講我們眾生,眾生就像這窮子一樣,被無明所蓋覆,背覺合塵,淪墮在這五趣當中,沒有智慧、沒有善根,而且受四生的輪轉。因為曾在輪迴當中,有種一點少善根,少福德,逐漸地累積,就像前面講的:或是合掌、或是低頭、或是聚沙成佛塔、或是彩畫作佛像,這樣漸漸積累這善根,或是跟著隨喜印經,這樣積累自己的善根,一點一點這樣累積起來,你才有今天能夠聽聞大乘的福報。所以為什麼要你們一定要印經,這錢不能吝嗇,一定要去做,你不要想:我有幫忙校對;你還要自己出錢出來做,這樣累積自己的福德,累積自己的功德,自利利他。不然你就會像這裡講的窮子一樣,沒有福報、沒有福慧,在四生當中輪轉。所以要知道,自己能夠聽聞大乘,是多生多劫的善根,這善根要保持,要能夠持續印經布施,來佛門裡面護持大乘,守護大乘,讓自己的善根不退,信心不退,這個是幫助自己,也幫助他人,然後漸漸地善根增長了,聽經聞法業障消了,你才能夠契入經藏。「深入經藏」其實就是「契入」的意思。能契入經典,是這樣子累積而來。所以你第一要慶幸,第二你要守護,世間人講「守著這一份幸福」,你能聽經聞法,能學佛,這是幸福。在這末法,業海茫茫,罪山岌岌的這個不幸年代,你還能夠有幸聽聞正法,這叫不幸中的大幸。《無量壽經》講:「五燒五痛久後轉劇。」就是講這時代不幸。不幸的時代還能夠聽經聞法、能夠修行,你要珍惜。知道這除了是你過去生累積的,這一生還要懂得要保護它,要為佛教、為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