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顯法師講述
菩薩戒正說九
《梵網經菩薩戒本》的第八條「背大向小戒」。「背大向小」顧名思義就是︰背棄大乘法,反而去學小乘法,甚至人天乘,甚至外道。甚至還有一些去學習邪教。這對學佛人是嚴格禁止,不然你到最後還會毀謗三寶,甚至殺生害命,有種種的過患,這一點必須要知道。
第八「背大向小戒」
「若佛子。心背大乘常住經律。言非佛說。而受持二乘聲聞。外道惡見一切禁戒邪見經律者。犯輕垢罪。」
這又叫「菩薩惡作罪」。「輕垢」不是說你犯了,罪比較輕。你犯了這條也是很重的罪,只是它的翻譯是對前面的重戒而說輕戒。實際上你仔細去看這四十八條戒,都是很重的罪。而且只要你犯了,就一定會連帶犯到前面的十重戒,這點一定要注意,絕對不要輕視它、不要忽略它。這四十八條是防止你去犯前面的重戒。所以等於是重戒的註解,也是告訴你,受了「十重戒」以後你該怎麼做。
這裡講︰如果有學佛人心背大乘常住經律;甚至毀謗大乘︰說大乘非是佛說。像現在有很多佛學院的出家人,穿著中國佛教的衣服,然後毀謗著大乘;中國佛教的衣服也就是大乘佛法的象徵,他反過來說大乘不是佛說的。可是當他要做法會,要收錢的時候,他又做著大乘經論的法會。其實小乘根本沒有在做法會,只要去泰國、去南傳佛教那些國家就知道,小乘佛法沒有在做法會,連大乘這些法器他們都不知道怎麼敲。因為沒有傳過去,他們那裏只傳去小乘法。大乘佛教有法器,像法器的形狀該怎麼制作,都是釋迦牟尼佛制定傳下來的,都有經典的依據,完全符合佛經上所說的。所以現在有很多出家人,也包括在家人,學佛不好好學、不老實學,自己沒有成就,他就覺得大乘法沒有效,他就背棄大乘佛法去學小乘。甚至還毀謗大乘,說大乘不是佛說的。這些人將來都是拔舌地獄的果報,都是三塗的苦報。文殊師利菩薩過去生就是毀謗大乘,因此墮在大地獄當中,永劫不得翻身,過了無量劫以後才出來。出來以後也是做餓鬼、做畜生,即使做人,也是盲聾瘖啞,生生世世不遇佛法。
所以要知道,一個念頭毀謗大乘,這罪報尚且如此,何況是你亂寫書,還透過網路媒體在毀謗大乘,那你這罪就非常地重,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注意,也要能明辨,哪一些人是打著大乘的招牌,但是卻是在毀謗著大乘。現在有很多佛學院如此,當然不是每一間。很多佛學院的出家人,因為沒在修學戒定慧,帶著世間習氣在上課,因此好名聞利養,好五欲六塵喜歡人家恭敬,誤以為念了個博士文憑出來就可以當住持,就會管理寺院了。告訴你,管理寺院沒有那麼簡單,絕不是用世間法來管理,管理寺院要用「戒、定、慧」、用「百丈清規」。古大德從來沒有用世間法在管理道場,所以不要癡心妄想。
你看這些人身上披著大乘佛教的衣服,卻毀謗著大乘。可是當他做法會時又要做大乘的梁皇寶懺、瑜伽焰口、三時繫念、三昧水懺,.....等等,要錢的時候他就承認有大乘了,但是,等錢拿到了,一翻臉他就不認大乘法了。這都是現在「末法」的狀況,將來一定還會更多,所以我就先講在前面。
那還有一種是學了大乘,他沒有謗,可是他改去穿小乘的衣服,穿上小乘的衣服就代表他「背大向小」。因為時代己經變了,現在南傳佛教的衣服就是象徵小乘。而這中國的袈裟是象徵大乘佛教,密宗也是大乘,淨宗也是大乘。那些人學了大乘菩薩戒,他還覺得不夠,所以才「背大向小」跑去學南傳的戒律,表示他沒懂菩薩戒的意思。經文裡面講到「心背大乘常住經律。言非佛說。」是說這些人不要大乘的經律,他反而要學小乘,還認為佛說的大乘不圓滿。甚至還有些要學外道典籍,還有學假冒的經典;學《弟子規》、儒家......等等,這些都算是外道,佛在經典上處處告訴我們,這些俗典不可以學,那些人卻假裝聽不懂、看不懂佛的意思。
在從前,教育體制是儒家的體制,小孩不學儒無法識字,讀書不讀儒書無法考功名。但那是在學佛之前學的,學佛後就不再學了。但現代不一樣,之前沒有學的,學了佛以後,不需要再去學,這點大家要清楚。你不能說:學佛要以儒家做為基礎。這都是背大向小。佛法是離相、離執著之法,儒家無有一句教眾生離生死、離我相,二者境界全然不同,哪來「儒家可做學佛基礎」的邪說!!
華嚴宗第四代祖師清涼國師說過,妄謂儒佛合融者,必墮無間地獄。相信我們同修常常聽我講,都有這個正知正見。可是還有很多人,也許就在你身邊,你要告訴他這正確觀念。像祖師大德,印光大師他學佛以後,他就不看這些世間典籍,他住藏經閣三十年。藏經閣裡面都是佛經!他早已捨棄儒家。甚至他說︰他受儒家之害,毀謗佛法。像蕅益大師他早年也是闢佛,十幾歲的時候就寫了一本《闢佛論》,後來看到蓮池大師的「竹窗隨筆」,他才發心學佛。歷代的高僧大德在學佛之前,很多是學「儒」,有的是學「道」,他們也都是捨棄之前所學的來學佛。要知道什麼是「捨棄」,捨棄就是不再學了。而不是他之前學過才有良好的基礎,不是!既然是良好基礎,那應該不用捨棄,這話要能聽得懂。因為有些人說︰他是因為之前學過儒,所以後面不用學了。如果真的需要,那他何必捨棄,何必說自己「棄儒從佛」!
其實從這點就清楚了,但還是很多人聽經聽不懂,所以要講這麼白,講到讓大家完全了解,真的也很費口舌。「外道惡見一切禁戒邪見經律。」絕對不可以學。「外道」是指心外求法,心不在菩提道上,包括學道教,學其他宗教的,統統都是外道,是心外求法。當然,你不學,你也不用得罪他們。如果看到他們的善心、善行,我們也可以隨喜讚歎,沒有關係。但是不跟他學習外道見解,這要懂。不是說你不跟他學,就排斥他、攻擊他,那你也失了慈悲心,那就是你的過失了。這裡只教你不可以跟他學外道見解以及修行的方法。
所以學佛受戒就是有這好處,你會有正知正見,因為戒律會告訴你什麼可做,什麼不可以做,那你慢慢就會有智慧了。
第九戒,不看病戒
「若佛子。見一切疾病人。常應供養。如佛無異。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福田。若父母師僧弟子病。諸根不具。百種病苦惱。皆供養令瘥。而菩薩以瞋恨心不看。乃至僧坊中。城邑曠野山林道路中。見病不救濟者。犯輕垢罪。」
這是「不看病戒」。一般人的朋友、父母生病了都會去探望,出家法師生病了也都會去看,也會盡自己的能力幫忙。這是指身體生病,但如果是他沒有智慧、沒有般若,那是心地上生病,你應當給予大乘法藥,要讓他能夠療養身心。把他這對於法無知的百千種病苦、煩惱都能夠消除。乃至於六根見色聞聲被境界轉,這就是經文上說的諸根不具,因為他喪失掉本來的功能,造成了諸根不具,也就是六根見相不生心的功能喪失了。所以你要慈悲教以大乘佛法,給予大乘法藥讓他能夠把這病給治好。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他現在邪見,就是生病了,但是只要給予正知正見,他一定能夠轉過來,邪見病癒,所以說八福田中,看病福田第一。不光只是他身體感冒、發燒或是生比較重的病,你去看,而且還要教給他佛法。不要跟他講世間話,講一些無益語,很多人去探病都講一些無益語言,你要跟他講:凡事都有因果,要跟他講佛法的道理,要勸他吃素,勸他放生,消除宿業,病就好得快。甚至業障要是真全消了,娑婆的業盡,他念佛就可以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那裡就真的沒有任何病苦了,你這樣才是真正解除他身心的痛苦,是真正解脫了。所以要懂得為什麼看病福田第一。
第十條,畜殺眾生具戒
「若佛子。不得畜一切刀杖弓箭鉾斧鬥戰之具。及惡網羅殺生之器。一切不得畜。而菩薩乃至殺父母尚不加報。況殺一切眾生。不得畜殺眾生具。若故畜者。犯輕垢罪。」
殺害眾生的器具也包括菜刀,你家的菜刀是要拿來切菜的,不是拿來切肉的。家中不要放著殺生的器具:肉刀等等,這點比較重要。因為一般人家裡不會放槍炮彈藥,如果有的話,那是違法的,不要放,因為是殺具,當然也不要收集,寶劍弓弩這些東西,心裡不要好樂這些兵器。還有在平常人家裡,你的殺蟲劑就是殺具。不要看到蟑螂、螞蟻、蚊子...,你第一個念頭不是想把牠放生、不是想爲牠受三皈依,而是先找殺蟲劑,看怎麼把牠殺掉,這就是平常就具有殺心所以稱為畜殺具。還有,受菩薩戒就不再煮葷腥了,也不買葷腥的給家人吃,要吃,請他自己去買,但是你還是要善言勸導他:吃葷腥不好,吃葷腥會短命、折壽!吃葷腥,所有的倒楣事情很容易讓你遇上,這是佛在經典上講的:會得不饒益處。所謂不饒益處就是「不如意處」,你做什麼事都不順。所以既不要在家裡放殺生的器具,也不要把切菜的刀變成切肉的刀,不然這也算是畜殺眾生具。你只要將菜刀拿來切菜,那就不叫殺具了,反而能夠滋養色身,身安道隆。所以寺院也有菜刀,可是它不切肉,不是用來做葷食,那這就是利益眾生之具,就不是殺害眾生了。
還有,你家裡從前有一些外道邪見經律,包括世間邪見,趕快把它找出來清除掉,這些殺具放在你的書櫃裡面,你的兒女或是你的家親眷屬,或是你的朋友來看了,他會起邪念、起惡念,這會斷他的法身慧命,這也是殺具,統統要清掉。家中不可以存有這些邪見經律、邪見的書、邪知邪見的,包括出家人講的、在家人講的也一樣,包括世間法也一樣。你從前不懂,有一些知見不正的書,你現在學了佛,回去都要把它給清掉,不要留著,這點很重要;不然萬一你自己習氣上來了,你又去看就糟了,所以要懂得護持自己。
一般人家裡是不會有所謂「刀杖弓箭鉾斧鬥戰之具」,其實真生起氣來什麼都是武器。所以重點是在於你的心不貪、不瞋,而不光只是有器具的問題。如果家裡有釣魚竿之類的,這也算殺具,「惡網羅殺生之器」,有捕獸夾之類的,統統都要丟棄,不可以擁有。說「丟棄」不是要你送人,送人就變「教他殺」,有人會覺得這殺具是自己當初花很多錢、很多心血才得到的,或是有什麼紀念價值,捨不得,以為可以送給沒學佛、沒受戒的人,這就錯了。你要把這些東西丟棄、毀掉,不可以送給別人。你把釣魚竿送給別人,讓別人釣魚去,你把捕獸夾這殺害眾生的器具送給別人,讓別人去捕,你又犯到前面的重戒,第一條「自殺」:自己殺,雖不自殺,但是「教他殺」,乃至給眾生做殺生因緣,「殺因,殺緣,殺法,殺業」這些都不行,所以這裡每一條都是在護持你,不讓你犯到前面的十重戒。因為十重戒一犯,「光明金剛寶戒」就迷失了,就有染汙了,當然,說染汙也不是真的有染汙,只是你暫時迷惑顛倒。
「如是十戒。應當學。敬心奉持。下六度品中廣明。」
《梵網經》在印度有三百卷,傳到中國來只有兩卷,這一卷是下卷,上卷一般祖師大德不太做解釋,因為講的是菩薩三十心、十地的境界,所以保留原文。所以都是解釋下卷的居多。
所以「下六度品中廣明」在之後的六度品當中,佛會細細的說明。
第十一條,國使戒
「佛言。佛子。不得為利養惡心故。通國使命。軍陣合會。興師相伐。殺無量眾生。而菩薩尚不得入軍中往來。況故作國賊。若故作者。犯輕垢罪。」
這是講不可以當國賊,甚至合會兩個國家打仗,像張儀跟蘇秦,這兩個人都罪過無量,讓國與國之間戰爭,人民受到戰爭的迫害,這都會有很重的罪報。你鬥亂兩頭,這兩個人吵架,嚴重的,一輩子不合,甚至拿刀相殺,這等於你害死了一個人或是同時害死兩個人。但是你讓兩個國家打仗,那害死的就不是只有兩個人,可能害死好幾千人、好幾萬人,這是很重的罪過。所以,如果你身處宰官位或做外交職務的,就要知道,不能造這麼大的罪業。所以釋迦牟尼佛說做官的人一定要受菩薩戒。經商的人也要,甚至任何佛弟子都應當受菩薩戒,因為學佛受戒懂因果就不會惱害眾生,你就有佛菩薩的慈悲心,也就是常住慈悲心、孝順心,就不會造這樣重的罪過。
又說:「尚不得入軍中往來」,這裡是教你不可以到軍中看兵陣演習......等等,不可進出、不可以看。「況故作國賊」,何況故意當賣國賊。那若是身為軍人怎麼辦?軍人的使命就是保護國家,要記住是「保護國家」,不是興兵相伐、不是發動戰爭,是當人家來侵犯國家,你不得已使用武器,絕不是主動攻擊別人。所以軍人受這個戒也沒有問題,而且也是菩薩,同樣都是第一清淨者。
所以「尚不得入軍中往來」這一條菩薩戒這裡就有所謂的「有通、有塞」。「通」就是開緣。可以通用到當兵的人、在部隊工作的人,都沒有障礙。那「塞」就是不行。如果你不是軍人、外交官、總統行政院的一級的官員或是像國務院、中央的官員,而是一般的人:那你就要注意了,你要是受了菩薩戒,你不能去做這些事情。那沒受的人能不能做呢?沒受也不能做。因為菩薩戒是「性戒」,所以不管你受不受,只要做,都有罪過。像三國時代的諸葛孔明,他雖然是好心,但他也知道他必然短命,因為他殺太多眾生了,他一個計謀在赤壁之戰殺害八十萬的軍隊!所以他知道自己一定會短命,他只活了五十幾歲就往生了。我們看到歷史上,凡是興兵相伐的、鬥亂兩頭的,將來的果報都不好,所以要有所警惕。
這是第十一條國使戒,就是要你斷除殺心具慈悲心,不可以出賣你的國家,不可以出賣人民,也不可以興兵相伐,讓兩個國家或三個國家、甚至好幾個國家發生戰爭。
第十二個,販賣戒
「若佛子。故販賣良人奴婢六畜。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尚不應自作。況教人作。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輕垢罪。」
這也是菩薩惡作罪。前面講過「起了瞋心就失了慈心」,去賣良人、奴婢乃至於六畜這些動物,做人口販賣、動物販子,這都不是清淨而且不正當的職業。所以學佛後,你要是有賣葷腥,販賣六畜,不管是生的還是死的都一樣,自己要注意,能夠趕快轉業的就趕快轉業。不要想說:「這個已經不是六畜了,這是肉」。那都一樣有過失。
乃至「市易棺材板木盛死之具」,甚至你是賣棺材的,你希望你的生意好,那就要人多死,你生意才會好。現在一般不賣棺材,改賣靈骨塔。現在也有一些出家人在推銷靈骨塔的,那就實在非常地糟糕了。出家人要希望眾生能夠學佛,不是希望他來住在你賣的靈骨塔裡面。這一條戒在現代有很多種狀況,學佛人不能做,出家人亦復如是。那麼,如果你家本來就是在賣棺材的,你學了佛、你受了戒能不能賣棺材?就之前講的,受菩薩戒「不得入軍中往來」,那軍人怎麼辦?那能不能受戒?相反的,只要你是好心為人安葬,希望眾生在死亡以後能夠有安穩之處,那就可以。所以重點在你的存心,不要起「希望他死」之殺心。不過,一般人做不到,因為現在這類工作賣這些東西會有業績壓力,所以要清楚,你在做這方面工作,包括所謂的「生前契約」,你要存好心,希望他能夠安穩。現在很流行的生前契約這些,你心念正確就不會去犯到這條戒,反而受持了這條戒。所以他講「若故自作。教人作者。犯輕垢罪。」是告訴你不要自己賣,也不要教別人賣,也不能請員工來賣,你自己當股東、你當老闆教員工去賣,這也不行,因為最後獲利的還是你,因為你希望生意好,你一定教他多賣一點、多推銷一點,這心念就不對,也是貪財的心在作祟,一切隨緣就好。相信有同修是做這方面的事業,你只要存好心就沒什麼關係。
第十三條、謗毀戒
「若佛子。以惡心故。無事謗他良人善人法師師僧國王貴人。言犯七逆十重。於父母兄弟六親中。應生孝順心慈悲心。而反更加於逆害。墮不如意處者。犯輕垢罪。」
這是講毀謗,這一條戒牽涉到口業,包括你可能毀謗到三寶,毀謗了你的和尚,毀謗了國王及尊貴之人,在現在就是不能謗國主。這也是菩薩戒,有些學佛人包括出家人很愛講政治,說哪位總統怎麼樣,哪位總統又怎麼樣,這都是犯了謗毀戒,學佛人不要談政治,這樣身口意才會清淨。所以這裡講,「若佛子以惡心故」:第一個就是存惡心,「無事謗他良人」,是說這個人善良,比如說,這個人心地很好,平常也做很多善事,可是你就是要毀謗他,要給他難看,你透過街坊鄰居,傳播是非,說人家外遇......等等,這些事情,這是無事謗他良人、善人,說他做善事都是為了節稅,都是別有用心,這都是毀謗。乃至毀謗出家人、毀謗法師,講經的法師講了正法,可以利益眾生,你就毀謗他說他犯重戒,說他挑起爭端、毀犯不敬三寶戒......種種的毀謗。像佛陀時代有位戰遮女,她毀謗釋迦牟尼佛,說釋迦牟尼佛令她懷孕,這個毀謗很嚴重,其實是因為她受了外道的蠱惑。幸好佛有護法神,護法神把她那個假肚子,一撥就消掉了,原來在肚子塞個桶子,大家就釋然了,知道釋迦牟尼佛是清淨的。這就是毀謗法師,佛是真正的大法師,現在也有很多,在毀謗出家人、毀謗三寶的,這些都是造很重的罪。我們學佛、受戒,知道這些法師、居士,他有正知正見,就應當護持。之前講過「日食三兩金,百味飲食」,種種醫藥供具,悉給與之,都可以拿來供養法師,護持正法,護持佛法,使正法久住,不可以生一念毀謗心。有時候這些人他是有正知正見,但是因一時習氣現前控制不住而犯戒,不是真正退心犯戒。因為他還在修行,不小心犯戒,這只要懺悔就可以,可是你要是因此毀謗他,大眾對他退失信心,那就不行。還有一類,像一些會騙錢的、騙色的神棍,你把他舉發出來,這就不叫毀謗。所以經文講「無事謗他良人」,就是這個人沒有這樣做,你造謠生事,就叫毀謗。如果他所做所為損害眾生法身慧命,你把他舉發出來,你所講的都是事實,那就不叫毀謗,反而是護持眾生,護持佛教的形象。
因為末法佛教裡面的出家人,水平參差不齊,尤其是現代,有些人雖然去參加過三壇大戒,有三寶的形象,但是參加完以後,回來就什麼都忘記。穿著方袍大領,滿心貢高我慢,也不好好檢束身心,也不老實修行,整天就在外頭遊蕩,做法會、講閒話、傳是非,現代交通發達,是非從北部傳到南部,南邊再坐火車、坐高鐵,再傳到北邊,東邊再傳到西邊,在台灣閒話傳不夠,還要傳到大陸去,傳到國外去。現在就是有這些人,忘記自己為什麼學佛、出家,這就是末法的你們要注意,就有這種出家人,不順佛教,不願意學法修行,那就真是沒有辦法。
下面講「師僧國王貴人」,包括你的和尚、其他的僧人、出家人或是國王、或是貴人,達官顯貴。有一些人心懷嫉妒,說:「只要是有錢人都不是好東西」,像講這種話就是毀謗,所以這裡講得很細,包括一般的百姓、達官顯貴、包括出家眾、包括世間有德之人,這條戒的意思,就是叫你不能造口業,毀謗他人。無事毀謗他人,乃至於對你父母兄弟六親,都不可以毀謗,更不可以陷害你的朋友,不可以陷害你的長官、上司......等等,說他犯七逆罪、十重罪。對於父母,這裏包括師長。乃至兄弟六親等,「應生孝順心、慈悲心」,要恭敬他們,恭敬佛法,恭敬能弘法的人、能修道的人,要生孝順心、生慈悲心。孝順是對上,如果他職位比你高,或是他是你的長輩,或是他是你的和尚、阿闍黎,你都要生孝順心。對下要生慈悲心,他的輩份比你小,或他是你的下屬。都要懂得怎麼用心,如果不生孝順心、慈悲心,而反更加於逆害,你還陷害他,使墮不如意處,讓他坐牢,甚至讓他被毀謗,讓他賠錢,或是把罪過推諉於他人,這都是加於逆害,使墮不如意處,所以都要小心。有時候他不是故意的,但是為了保護這念「我」,他很直接地就會撒謊,他就會毀謗他人,就會把責任、把過失推到別人身上去。所以在家、出家的學佛人都要警覺,毀謗很容易就犯到,因為有「我相」,人是很容易指責別人的,那學佛人就要會反觀,不能生毀謗,不能造謠生事。
第十四條戒,放火焚燒戒
「若佛子。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四月乃至九月放火。若燒他人家屋宅城邑僧坊田木。及鬼神官物。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燒。若故燒者。犯輕垢罪。」
這是講惡心縱火。「以惡心故。放大火燒山林曠野。」燒草原、燒森林,這惡心最重的,即使是無心的,也是有過失。雖然無心但你也是不小心,畢竟殺生的罪業還是成立,有些人去掃墓,或在外露營,露營都會有火把、火種,可是他離開的時候不注意,沒有熄掉,天乾物燥,引起了森林大火。從前森林大火,森林裡面有犀牛,犀牛聞到煙味,會衝過來把它撲滅,但是現在犀牛都被抓去殺掉了,或是在動物園裡面關起來,只能看,牠的這些能力也沒有地方給牠發揮。造成森林的火災,很嚴重,燒死很多的生物,乃至最嚴重的四月至九月放火,引起火災。住過山的應該就清楚,四月到九月夏秋之間,蟲非常地多,犯這罪就非常地重,所以一定要注意,不可以因為粗心大意,而去犯這麼重的殺生罪。
佛教殺一個眾生就算一命,不是像有些外道講,殺好幾條才算一命,這個說法講不通,一個軀殼,就算是一條命,一隻蝴蝶牠就是一條命,一隻蟲牠就是一條命,不會好幾隻蟲、好幾隻螞蟻加起來等於一命,不是這樣子算的。那是他數學有問題,算錯了。所以要知道,不是好幾個加起來等於一命,那這算法不符合因果。所以你殺害一隻微小的昆蟲,都算殺生,但若你不是故殺的,罪就比較輕,如果你是故殺,很生氣故意放火燒,「燒他人家屋宅」,燒人家房子、「城邑僧坊田木」,燒人家的城市、出家人的住所、破壞農田,燒人家的樹林,這罪就很重,都有過失。像以前的戰爭,有屠城的,把整個城都燒掉,那城裡不光人死亡,六畜都有嚴重的傷亡,這都是不可以的。所以佛說做國王、做大臣的一定要受菩薩戒,因為有受持這條戒他就不會屠城,就不會惡心殺害眾生。
「及鬼神官物」,因為土地在以前是屬於國王的,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民」。說「鬼神」物,是因為樹上都有鬼神寄居,那是他的家,是他的環境,你摧毀了,他會對你起瞋恨,那「官物」,就是指國王的東西,乃至國家的東西,你都不可以侵占,不可以毀壞,不可以偷竊。所以這一條戒含著兩重,一個是殺生、一個是偷盜。因為你殺害眾生的生命,也就是強制奪取了他的色身,乃至於你把樹林給焚燒了,這樹林中的林木都有鬼神寄居,那都屬於他們的東西,所以叫鬼神官物。也是國王的土地,也是國家人民的土地,你把它毀掉、破壞,使它造成污染了,都算是偷盜、都算是殺生。所以它雖然是四十八輕戒,有的戒裡面它是牽涉到兩條重戒「偷盜跟殺生」,所以不可不慎。所以講座一開講,就說這四十八輕戒不是罪比較輕,而是「惡作」,而且這個惡作,會使你破戒十重戒,所以一定要注意,下面講:「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燒。若故燒者。犯輕垢罪。」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破壞,這「燒」不光只是指放火,而是包括任何「破壞」、「傷害」......等行為。你看你同學很不順眼,把他東西給破壞掉了,把他東西藏起來了,這些都不可以。
「一切有主物」包括人,偷人的東西,偷國家的,有的偷動物的。什麼叫「偷動物的」呢,你把牠小孩抱走了,看小狗很可愛,就把牠抱走,那你就算偷牠的小孩。或看小貓很可愛,把牠抱走。如果是帶去治療,這當然不算偷,帶去治療又另當別論。你看到牠有病把牠帶走、帶去治療,記得放回來,或是幫牠找一戶比較好的人家,給牠個安穩的家,這些都是做佛弟子應該做的、可以做得到的。所以這裡講包括別人的東西不可以破壞,所以你不要看文字上寫「燒」,就想:「我也沒有燒、也沒有放火」,不是,「燒」就是破壞的意思,所以你使這些樹林、河川受到汙染,使空氣受到汙染,都算是破壞,所以這一條戒很環保。佛教講環保,這一條戒就包含現在環保的意識在裡面,你不可以破壞你的居住環境,不可破壞你的社區。不可以破壞別人的家,也不要破壞自己的家,如果你在家開瓦斯自殺也可能炸到別人。佛是禁止自殺的,因為你要死了又兼著犯戒,罪報很重。所以這條戒也含有其他的意思。
第十五條、僻教戒
「若佛子。自佛弟子及外道惡人六親一切善知識。應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應教解義理。使發菩提心。十發趣心。十長養心。十金剛心。於三十心中。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而菩薩以惡心瞋心。橫教二乘聲聞經律外道邪見論等。犯輕垢罪。」
這是講「斷人法身慧命」,一樣是殺生。之前講過,殺戒不光只是斷人生命而已,最重的就是:斷人慧命。一般斷人生命的罪就很重了,但是更重的是斷人慧命,而且還傷害於無形。這裡講「若佛子。自佛弟子」包括佛的弟子:在家、出家,「及外道惡人六親一切善知識」對於你的同參、對於你的六親眷屬,乃至外道,都應當「教受持大乘經律」教導他們學習、受持大乘的經律。從這裡就知道,若有出家人教你學小乘,那是不對的;或教你學弟子規,那也不對;學了凡四訓,更錯。
這一戒就是清楚地告訴你,你要學佛,就是學大乘佛法,不要夾雜,不要學世間典籍,更不要學外道、二乘他們的一切邪見經律,這些都不要學,對你絕對沒有好處,也對別人沒有好處,這是釋迦牟尼佛制的戒。所以現在很多在佛門提倡世間法的外道,他不希望你受菩薩戒,甚至他在傳菩薩戒時,他不跟你講什麼是菩薩戒,不告訴你「光明金剛寶戒」,反告訴你只要存好心、說好話,把人作好就可以了,他也不跟你講這四十八輕戒,他怕你看了以後,你就知道,原來他所提倡的那些書都是佛說不可以看、不可以學的。一旦你清楚真相,不跟他學了,你就不會供養他,他就沒有錢。沒有了錢他廟裡面那群徒眾誰來養?所以為避免這情況發生,他就都勸人不要受菩薩戒,他不光勸你不要受,反還告訴你要學世間法,他會跟你說:菩薩太高了,你沒有這善根、沒打基礎,你先來學弟子規,你先看論語,看會了世間書,會了古文,再來看佛法,他用世間次第學習的概念,來把你學佛的善根遮掩,破壞你的法身慧命,同時把你能學習佛法的光陰全部耽誤掉。
你在這世間已經打滾這麼久、輪迴這麼久,有因緣來到佛門還學不到佛法!就是這種人把你擋在真正的佛門外面。所以我提倡所有的學佛人都要受菩薩戒,你受了戒,懂得戒律、道理,你就不會去學外道法、二乘法,不會學邪見經律,更不會有「先把世間人做好,再來作佛」這種念頭,可是當這樣說時,又會有一些人曲解,他會說:「儒家裡並沒有邪見,弟子規裡也沒有邪見」。會講這種話的人,全然因為他對於大乘佛法不懂。因為那些雖然不是外道邪見,但卻是世間邪見,其中所說的全然不解諸法實相,故名邪見。他們不知道「緣起性空」,不知道「心境一如」,不懂「真心本性」所教的不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依楞嚴經、楞伽經、涅槃經...等經典的標準來看,全都叫邪見。這是達摩祖師在血脈論裡面告訴我們的,他說「學佛須是見性」,如果你不見性,你縱然學佛,縱然讀經,你也不算正知見人,何況外道,何況世間法。達摩祖師也是捨棄王位來出家的,都是放得下的人。
這裡講「一一教受持大乘經律。應教解義理」告訴他大乘是什麼意思,大乘的義趣是什麼,怎麼修行,是依著什麼道理,都要講。而且要「使發菩提心」:要讓眾生可以發菩提心。「十發趣心。十長養心」,發心以後,還要讓他能修行。「十發趣心」就是十住,初住到十住位。「十長養」就是十行,初行位的菩薩到十行位的菩薩。「十金剛心」就十迴向位,這三十心中名為「三賢位」,乃至進趣十地的果位,一直到等覺、到妙覺位,讓他「一一解其次第法用」,讓眾生能夠理解修行是怎麼回事,修行當中會經過什麼樣的過程,都應當讓大家了解。「而菩薩以惡心瞋心」,什麼叫惡心、瞋心呢?「惡心」就是利養心,喜歡人家恭敬,隨順自己的習氣。自己習氣好樂世間法,這都是「惡心」。
還有一種是「瞋心」,他故意不教你佛法,怕你超過他,像佛門有一個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周利槃陀伽尊者過去生是三藏法師,可是他怕人家超過他,所以他講法的時候故意有所隱瞞,這一生才得愚癡的果報。「掃塵除垢」這四個字背了一個月,前面「掃塵」記住了,後面的「除垢」忘記了,四個字背一個月背不起來,受這愚癡的果報。幸好遇到釋迦牟尼佛教他佛法,他才能夠獲得圓通。《楞嚴經》講,他反息循空得三摩地,斯為第一。所謂得三摩地、得圓通,是圓教初住位。蕅益大師講周利槃特表面看起來是修小乘法,內心在用功是大乘。所謂「跡」在羅漢,「跡」就是他表面上看起來修行好像有次第。但他的用心,也就是「本地」,是圓教的菩薩。
以惡心、瞋心,也就是利養心、或世間心。「橫教二乘聲聞經律外道邪見論等」這就是在講現在很多的道場,開一些世間法的班,開一些講世間法、世間話的課程。找一些世間人來辦佛法座談,或是一些護持他道場的企業家出來座談。這些人根本對佛教不懂,你問他怎麼做生意,他會。你問他怎麼成道,根本問錯人,他沒有本事。道場不能找這種人來講話,他講的都是世間外道見,全都是沒學佛的邪見,所以要請真正能講經的,最好是你自己發心,自己能講,但要依祖師大德、依善知識的開導而說。善知識包括近代的善知識:元音老人,他有修有證。你若看不懂經典,可以看他的,他是近代難得的大善知識。所說都是白話的,他把修行的過程、次第、怎麼明心見性、怎麼開悟的......,都講得一清二楚。他確實有成就,真正明心見性,是坐脫立亡,值得大家學習。
這裡講是教大家不可以學習二乘、外道以及邪見等論,學佛人不可以學,也不可以教別人學。
第十六、為利倒說戒
「若佛子。應好心先學大乘威儀經律。廣開解義味。見後新學菩薩。有從百里千里來。求大乘經律。應如法為說一切苦行。若燒身燒臂燒指。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乃至餓虎狼師子。一切餓鬼。悉應捨身肉手足而供養之。然後一一次第為說正法。使心開意解。而菩薩為利養故。應答不答。倒說經律。文字無前無後。謗三寶說者。犯輕垢罪。」
這是教我們要正知正見,若是為利倒說,就是犯了菩薩惡作罪。什麼叫「為利倒說」呢?講得很文言,一般人聽不懂,現在幫你翻成白話,意思是:他不跟你講正法,就講一些迎合大眾口味的話,世間話,這就叫為利倒說。你犯道場規矩,他也不講你,他怕講了你,你就不來,不來,他就沒有錢了,或是怕你一不高興,不願意來了,自己沒人恭敬.....等等,這都是「為利倒說」。
經文說:「若佛子。應好心先學大乘威儀經律」
要記住,佛一再交代,先學大乘,「先學大乘威儀經律。廣開解義味」,學佛就是如此,學佛就是要學大乘,這是釋迦牟尼佛親自講的,教你要先學大乘的威儀、大乘的戒律,佛沒有教你先學五戒、十善,而是先學大乘威儀經律。「廣開解義味」要能夠廣解、能夠解義。「見後新學菩薩」看到有後來的,新來學的人。「有從百里、千里來。」遠來學大乘經律的,「經」就是佛經,「律」就包括律藏、律典。「應如法為說一切苦行」,應該如法為他說明苦行。對於想出家的人,要告訴他,要能夠行一切苦行,難忍能忍,難捨能捨,要老實地念佛,老實地修行,講「苦行」,不要只想到十二頭陀行。你現在能夠老實修行,對治你的煩惱,那就是行苦行,也符合十二頭陀,這才是「如法為說一切苦行。」
「若燒身燒臂燒指。」出家人都會燃香供佛,在家人受菩薩戒也會燃臂,就是依著這一條。出家人頭頂上燃香炷,屬燒身供佛,這是破除自身的執著,讓你知道要把色身放下,全心全意地修道,這是「燒身燒臂燒指」的意思。現在比較少在燒指,也就是燃指。現在也有一些出家人到戒場去,卻說他不要燃。建議這些戒常住,遇到不願意燒的,就請他出堂離開,因為他不想真正當出家人。居然還說燃香會燒壞神經,應是講這話的人腦筋燒壞了。自古天下的出家人燒身臂指沒有在燒壞神經的。如果你燒身臂指真燒壞神經,那應說是你的業報,因為人家燃都沒事。這是佛制,每個人出家人都燒,不想燒的請出堂,所以在登記報到的時候,就要問他能不能燒身臂指,不能燒,不願意捨身修行的不必為其受戒。
有一些只是想受個戒,混過戒期,拿到戒牒當假和尚。今天寺院開門,他坐在那邊,晚上關門了,就換上俗服,反正頭上剃個光頭,也沒燃三點,人家認不出來是出家人,就跑去吃肉喝酒了。不能讓這種假和尚出家受戒,不然你傳戒是有過失的,不應該讓這些人出家來敗壞佛門。我們在戒場也遇過,是有不願意燃香供佛的,那些就不算出家人。這是諸佛如來、祖師大德傳下來的法,現代人沒有智慧,沒有修證、沒有證量,絕對不應該去更改這規矩。所以受出家戒的,包括在家受菩薩戒的,一定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這才能夠種善根,才能夠告誡你要「為法忘軀」。如果你不能燒身臂指,那你不是出家菩薩,不算是出家人,佛不承認你,釋迦牟尼佛把你擯在佛門外。如果不燒身臂指,你是偽作沙門。有一些法師,他捨不得燒身臂指,還受人家供養,這就是偽作沙門,欺騙信眾。「非出家菩薩」,佛是不承認他的。
佛教我們「乃至餓虎狼師子。一切餓鬼。悉應捨身肉手足而供養之。」佛弟子都要能夠做到為其捨身供養。這是釋迦牟尼佛在因地修行時捨身求法的公案。「剝皮為紙,析骨為筆,刺血為墨」,佛弟子學法就是要這樣學,用功就是要這樣用功,一切不管,身心都放下。初學就應當有這樣的正見。
「然後一一次第為說正法」,是說能做到這樣,才堪稱為法器。因為身心世界肯放下了,你聽聞佛法,領納佛法才能夠真正得受用,你要發這個願,為了學佛、學法,即使燒身臂指,乃至於餓虎狼師子,你皆能捨身肉手足而供養之。你才真能夠於法得受用。這樣人家跟你講正法,你才不會懷疑自己根器是不是不夠,或是這個法到底是不是佛說,你就不會懷疑。所以應當如是存心、如是發願、如是行持。
當遇到這種人,才能「一一次第為說正法。使心開意解」有這樣的發心,你聞法修行才能心開意解。什麼叫「心開意解」呢?「心開」就是「明心」,「意解」就是「真正把煩惱給斷掉了」。凡夫的六根常常攀緣前五塵,第六意識驅動著五識向外去分別,它常在那裡打妄想,在那裡起造作。即使自己眼睛閉起來,也在打妄想,所以會作夢。
第六意識它又緣前五根謝落的影子,又能驅動前五識,循環造作,這就是「意」不能解,被繫縛住了。所以「心開意解」是佛教的話。
「而菩薩為利養故」利養包括:財富利益,以及名聲。為了自己的清名,要人家覺得他很有修,是個君子,即使身已經出家,還是喜歡學世俗文人,拿個扇子在那裡搧呀搧,裝清高,要人家覺得他是「君子」。這就是還沒有醒悟,你看他表面上雖有燒,但俗心沒有燒掉,世間意沒有燒掉。他沒有真正捨身肉手足,沒有燒身、燒臂、燒指。這也是一種「世間的身肉手足、臂指」沒有燒掉。這就是告訴你要把從前以來「世間的習氣」都給放下,包括想做世間君子的心念都要放下。
貪利養不光是好錢,好名的,清名也是一種名利。其實好清名的,目的也都是為利養,只是一般人看不懂,世間人只會看表象,卻看不懂行為之下的心念。所以要學會觀察。
「應答不答」,這是說若是為了利養,該說的不說,不該說的反而在講經台上講,或是亂說一通,倒說經律,講世間話,他不講佛法,反說:學佛就只是要把人做好……等等的這些世間語。「文字無前無後」,心顛倒、行為顛倒,總提倡一些迷信、鬼神附身。甚至在清淨講座上,說有哪一個鬼神給他傳來什麼訊息、哪一個鬼神又請他去某地,做法會,必須做多少場,......。把經典的義理講偏,穿鑿附會世俗文化、政治活動,或是在講經當中在提倡迷信、把經典義趣導向世俗....,這都是「文字無前無後」。經典文字上沒有這義趣,他卻在那裡穿鑿附會、胡說八道,或是故意導人以迷,讓人家跟他一樣迷信,這也都屬於「為利倒說戒」、「謗三寶說」,因為跟三寶說的不一樣,就叫謗三寶說。
你去聽法、聽講經,要聽這個人有沒有依四依法而說,有沒有依三寶所說。像我講經,你不要說悟顯法師能講,我能講的都歸三寶,三寶─佛、法、僧。一切都歸於佛,不是我自己的智慧。六祖惠能大師,人家讚歎他,他說:此非惠能自智,是諸佛祖祖相傳。惠能大師是開悟的人,他都懂得這道理。照理來說,他是大祖師,有這樣大的福慧,受人讚歎,絕對沒有問題,受人恭敬、受人供養都受得起,絕對是供養的人修福。可是他還是告訴你,「我也是依佛所說」,所以凡是不依佛所說的,就是華嚴經上說的:「離經一字。即同魔說。」那胡說的人就不是佛家的弟子。你學佛,祖師一定教你做佛,教你當一個出家人,教你學做釋迦牟尼佛,學做十方諸佛,不會教你先做個俗人。釋迦牟尼佛在法華經講:「若我遇眾生,盡教以佛道。」所以知道,佛遇到眾生,都是教眾生學佛,沒有教先當個俗人。佛都是直接教人學佛,教他佛法。即使講了小乘、講人天,也是為了引導眾生入大乘。所以大家要知道佛都怎麼做,學佛要依佛,而不是依現在那些教你先學做人的凡夫。
凡是我們講經,你們聽經,都要依三寶,要依四依法,只要是跟四依法說的不同,跟「一實相印」所說有不同的,若是小乘法跟「三法印」所說有所不同的,那都算是「謗三寶說」,犯惡作罪、犯失意罪,「失意」就等於輕垢。失大乘意,失菩薩意,失大悲意,所以這過失很嚴重,大家一定要警惕。
第十七條戒 、 恃勢乞求戒
「若佛子。自為飲食錢財利養名譽。故親近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勢。乞索打拍牽挽。橫取錢物。一切求利。名為惡求多求。教他人求。都無慈心。無孝順心者。犯輕垢罪。」
這條是教佛弟子不可依勢強乞。學佛人就好好學佛,出家人好好行道,不要去攀緣權貴,所謂的國王、王子、大臣百官。在佛陀時代,提婆達多就是如此,他本身也是貴族,可是他出了家以後,還是喜歡攀緣達官顯貴,他是為了名聞利養。現代人在佛門,有些是為了自己的名利,而有的人他不為錢,是為了實現他自己的理念、想法,所以他四處去攀緣,或到處送錢,或跟國內、外的名人往來拍照……等等,都是為了顯示自己跟他們有交情,好告訴人家哪位名人、總統、議員......也是認同他的,再依勢來乞求名聞利養,以及落實自己的想法、看法,遇到這類人就要特別注意。在佛門真正的道場裏,大殿就是供佛,沒有在擺放萬姓祖先牌位的。學佛的出家人應拜的是祖師,怎麼會去拜在家人的祖宗呢?那些都是在打妄想,沒有道心的出家人。學淨土的出家人,應拜的是淨土宗的祖師,學禪宗的應拜的是禪宗的祖師。
作為出家人,一直在推廣這些世俗想法、做法的人,他就會不斷地向有錢人,向國家政要去攀緣,這都是「恃勢乞求」。為了錢財、為了利養、為了名譽、為了理想、......,這只是簡單列舉幾樣而已,還有很多的不如法的:侵占人家的田宅、土地......各種都有。所以學佛不可以依勢強乞,這是講出家人。在家人也一樣,你也一樣不可以依勢強乞,也不可以用自己的權力、財力去強占別人的財物,乃至男女牲畜等等,這些都是佛所禁止的,佛弟子應該要知道。
經文說「故親近國王王子大臣百官。恃作形勢。乞索打拍牽挽。橫取錢物。一切求利。」不可故意攀緣國家元首、政要、官員等有權勢者,再靠著與他們的人際關係來做為自己的背景勢力,去要求、索取以滿足自己,甚至不如他意時,這依官強乞的人還會打人,「打拍」就是攻擊、毆打的意思。有的還會「牽挽」,就是牽引婉轉,好言相勸,曉以利害,說:「你看我現在認識某人,他的官有多大,勢有多強,你不能得罪他,一旦得罪他,你知道你會有什麼後果嗎?」簡單講就是:先把他揍一頓,然後再曉以利害,叫「乞索打拍牽挽。」藉此達到一切求利。橫取財物。出家人不可以做這種事情,在家人也不可以做,做了,就叫「惡求多求」。
所以之前講過,人家跟你乞求時,他真的有需要你可以幫助他,急難恐怖時要幫助他,如果他是惡求多求,那就不能給他。或是他拿了是要去做壞事,你知道了,你也不能給他,否則也是犯戒。在世間法上,你也會惹禍上身。所以說家裡不要有刀杖,有了,人家就有可能來跟你借,如果他拿著向你借的刀去殺人,那你也有過失,所以要懂得明哲保身之道。菩薩戒裡面,涵蓋著很多做人處世的道理,所以你不用再去學外道、二乘,不用再學世間法。你將菩薩戒學好,自然就不會有這些世間不好的事情發生在你身上,至少現世的緣已斷,後來會再遇到的,也都是你過去生曾做的罪業,但是因為你持戒的關係,所受的罪報也會減輕,因為你不再隨著習氣走,業自然就不一樣了。
下面講「教他人求」,有一種狀況是,他想要錢,但他不自己去化緣,卻教別人化,還說「我都不貪」。但是,他卻叫別人去做法會,叫人家去化緣,叫人家去貪。道場明擺著都說不要錢,可是只要有人打電話來,或是請法寶時,他的人就會暗示,要人家給錢,或說種種的理由,給人家壓力。他是出家人要清名,所以不出面,卻叫居士去要錢,這就是「教他人求」。所以大家不要看文字只有講「恃勢」,因為他不一定依著有權勢的人。凡是只要給人壓力、強乞者,都算是犯了這條戒。以上是講出家人,在家人部分就自己去觀察,有很多人他自己不做,他卻叫你去做損害別人的事,那你自己就要小心,犯這一戒,也算是犯盜戒,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別人的,你使手段強乞就算犯盜。因為沒有慈悲心,沒有孝順心,失了做菩薩應有的慈悲。
第十八條 、 無解作師戒。「若佛子。應學十二部經誦戒。日日六時持菩薩戒。解其義理佛性之性。而菩薩不解一句一偈及戒律因緣。詐言能解者。即為自欺誑。亦欺誑他人。一一不解。一切法不知。而為他人作師授戒者。犯輕垢罪。」(這一戒很重要。)
無解作師的「無解」就是:你對佛法不了解。學佛人對於佛法如果不了解,你就要好學,要向祖師大德學習,現在很多人,尤其是出家人,他都刻意教你「要跟一個老師學」,「要乖乖聽一個老師的話」,才算是老實,然後在講這段話的旁邊就放著他自己的照片,這一種心理暗示,就是你要跟他學,教你只要依他一個。佛卻不這麼說,佛說「無生智慧從多聞而得」,天下善知識之多,善財童子参訪五十三位善知識。真正的善知識不會認為自己是善知識,因為一旦認為自己是善知識,那就「我相」現前,根本就不可能是善知識了。尤其現在的人,他真正想要的是人家的恭敬跟名利,所以才敢無解作師。尤其是在佛法裡,無解作師的過失很嚴重,還有的是在醫療上,在醫療上,你沒有能力幫人看病,不會醫,還認為自己可以,卻幫人家亂看診一通,造成誤診或是導致病情更嚴重,這些都是過失。
佛門特別重視你對於佛法是否了解,你對於佛法了解,才能夠出來教化眾生,在教化的時候要勸導眾生修行,要教眾生依止四依法,依止古來祖師大德,那些才是真正的善知識。不可以貢高我慢,不可以認為自己很行,不能因為看了幾本書,就認為自己很有修,就想要出來教化眾生。佛法沒有你想的那麼膚淺,沒那麼簡單。在佛門任何人所說都要依佛經,不可以自己猜想或是推測,以為可能是如何......,可能是如何......,這些都不可以,不然你會耽誤別人,也耽誤自己,你也會犯到前面的「毀謗三寶」,這是關於這一條無解作師。
你對於佛經不解,對於佛法不懂,要向善知識請教,如果你找不到善知識,可以向祖師大德對於經教的註解及開示去學習,一般人會覺得自己看不懂,其實不會,只要你發心肯看,業障消了就看得懂了。經典不是只有文字表面的意思,文字的意思你可以去查字典,但經典的義趣必須是要你消業後,才能懂得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南懷瑾居士講,起初就是要一個字一個字慢慢的啃,去了解經典的意思,不懂的地方先別下定論,先貼起來。圓瑛法師當初學楞嚴經就是這樣學,不會的地方他就做記號,懂了,他就把這記號給消除。古德是這樣學法的,學法不是只有看經,還要念佛,還要用功,不用功學不了佛法。
學佛要有定課,所以要做早課,要做晚課,甚至平常定課外,還要有散課,還要時時用功,剋期精進打七......等等,都是為了讓你能夠證入經典上所說的境界。你真正能證,你就能解,但能解不一定能證。很多人能解,但他是從文字上解。文字上解得道力很弱,應說幾乎沒有力,從境界中會得者,就有道力,所以一定要修行。學佛你不念佛,你不修行,你不起觀,不念咒,你不按照你所修持法門的祖師大德所傳方法去用功,你反用現代人教的方法,絕對行不通。今人的方法都是知見,楞嚴經云:「知見立知。即無明本。」所以,你若想在佛門中用世間的方式來教學,以學術研究的方式來上課,像世間學校做學問那樣來教學,那完全是在增長無明的根本。學佛要除的是知見,所以楞嚴經云:「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
所以,佛法所要除的是「知見」,世間的知見、學佛的知見,兩處都不著,才能真正見道,所謂「不起諸見如來見。無名可名是真佛名。」當下你就是真佛。「唯有悟者應能識,未會眾生由若盲。」你真正這樣做,才能夠見道,沒有見道的,不能理解的,覺得祖師大德方法靠不住的,就如同「生盲無目」:生來就盲而無目。所以無論達摩祖師怎麼講、祖師大德怎麼講你也不會懂,你所懂的只是文字。即使你很會解文字,很會解文章,這也不是真正的解經的,必須要真正去實修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