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日 星期二

修行道地經卷第六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修行道地經卷第六
西晉三藏竺法護譯
觀品第二十四 
眉間白毛相  其明踰日光  猶鵠飛空中  遠近無不見  其身如師子  超越天帝象  肩胸而廣姝  願稽首佛尊  臂肘平正而滿足  世尊之臍如水洄  髀膝腸若金柱  當歸命佛而稽首  其目長好如蓮華  體著毛髮猶孔雀  心常住止在寂然  我願歸命超眾仙   


其修行者。何謂為觀。若至閑居獨處樹下。察五陰本見如審諦。苦空無常非身之定色痛想行識。身則本無。五十五事無可貪者亦無處所。於是頌曰 以行忍辱得法觀  察五陰本所從興 覩見過去來現在  分別喻說五十五   


何謂五十五事。是身如聚沫不可手捉。是身如海不厭五欲。是身如江歸於淵海趣老病死。是身如糞明智所捐。是身如沙城疾就磨滅。是身如邊土多覩怨賊。是身如鬼國無有將護。是身如骨背肉塗血澆。是身如髓筋纏而立。是身如窮士淫怒癡處。是身如曠野愚者為惑。是身如嶮道常失善法。是身如冡百八愛所立。是身如裂器常而穿漏。是身如畫瓶中滿不淨。是身如溷九孔常流。是身如水瀆悉為瑕穢。是身如幻以惑愚人不識正諦。是身如蒜燒毒身心。是身如朽屋敗壞飲食。是身如大舍中多蟲種。是身如孔淨穢出入。是身如萎華疾至老耄。是身如露不得久立。是身如瘡不淨流出。是身如盲不見色本。是身如宅四百四病之所居止。是身如注漏諸瑕穢眾垢所趣。是身如篋毒蛇所處。是身如空拳以欺小兒。是身如塚人見恐畏。是身如蛇瞋火常燃。是身如癲國十八結所由。是身如故殿死魅所牽。是身如銅錢外現金塗皮革所裹。是身如空聚六情所居。是身如餓鬼常求飲食。是身如野象懷老病死。是身如死狗常覆蓋之。是身如敵心常懷怨。是身如芭蕉樹而不堅固。是身如破船六十二見為之所惑。是身如婬蕩舍不擇善惡。是身如朽閣傾壞善想。是身如喉痺穢濁在內。是身無益中外有患。是身如塚而無有主為婬怒癡所害。是身無救常遭危敗。是身無護眾病所趣。是身無歸死命所逼。是身如琴因絃有聲。是身如鼓皮木裹覆計之本空。是身如坏無有堅固。是身如灰城風雨所壞歸老病死。以是五十五事觀身瑕穢。是身欺詐懷無反覆。不信親厚哀之反捨無有親踈。譬如夢幻影嚮野馬忽然化現。若如怨家。常恭敬之奉事供給而求可意。沐浴櫛梳飲食衣被。安床臥具隨所便宜。牽人向窮老病死患。於是頌曰
常飲食此身  五欲令自恣  求安如親友  諦省是怨仇  無救無所護  常懷無反復  牽人至患害  入生老病死   


人死已後。皆當爛壤犬獸所食。或有見燒枯骨散地。因無數法當觀斯身。譬如癰瘡。若如箭鏃在體不拔。猶若死罪都市之處。察體眾惱生在終沒有所貪著名曰為色。觀身為軟所遭安危名曰痛痒。有所了知名曰為想。心念為行。分別諸趣名曰為識。於是頌曰 
計之眼色主所觀  是身獲致因本緣  柔軟之等以成行  以無色心察眾德   


譬如江河邊有潢池。眾象入中澡浴飲水。食噉池中青蓮芙蓉莖華。則復退還。其時跡現在於泥沙大小廣長。有射獵人牧牛羊者擔薪負草。道路行者見其足跡言。大群象經過此地。雖不見象但覩其跡。則知群象經歷是間。無想之陰痛痒行識所更為軟。想行識然。於是頌曰 
如江河邊地  沙中有行足  以見象遊跡  如有群象過  如是計細滑  至于法識念  多所而照現  起滅之因緣   


如是無色眾想之念。皆依倚色然後有色法。譬如兩束葦相倚立。於是頌曰 無色多所倚  有色依無色  如枝著連樹  名色亦如是   


其無色法依有色分別。有色則亦無倚無色之著。如先有鼓然後出聲。聲之與鼓各異不同。鼓不在聲聲不在鼓。名色如是各異不合。轉相依倚乃有所成。其無色陰不得自在非己力興。譬如二人一人往盲一人生跛欲詣他國。盲者目冥永無所見不知所趣。跛無兩足不能遊行。盲者謂跛。吾目無見有足能行。而目甚冥不識東西。卿又跛掘不能行來。既有眼明見其進退行步所趣。今我二人轉共相依欲詣他國。跛騎盲肩則而發去。非跛威力非盲之德。色法如是。非獨能立。無色亦然展轉相依。於是頌曰 
思惟諸法非獨成  其有色法無色然  在於世間轉相依  譬如盲跛相騎行   


其名色者轉相依倚。譬如鼓音如弓絃箭。而相恃怙不合不別。萬物如是。從因緣成無有力勢不得自在。悉從緣起見。事乃興。修行若斯。而察法本如有起滅。本無所有忽自然現則復滅沒。無生則生無起則起。皆歸無常。於是頌曰 
五陰常屬空  依倚行羸弱  因緣而合成  展轉相恃怙  起滅無有常  興衰如浮雲  身心想念法  如是悉則壞   


其修行者。常以四事觀其無常。一曰所生一切萬物皆歸無常。二曰。其所興者無有積聚。三曰萬物滅盡亦不耗減。四曰人物悉歸敗壞亦不盡滅。以是之故不生者生不盡者盡。見諸萬物當作是察起滅存亡。以斯觀者無所不知。悉能覩見靡所不了。於是頌曰 
人物雖有生  不積聚不滅  亦不捨眾形  雖沒而不滅  雖終相連續  皆從四因緣  觀萬物如是  超越度終始   


假使修行專自思念。東西南北所有萬物皆歸無常擾動不安。適起便滅莫不趣空。始生已來無常之事老病死患常逐隨身。作是觀者。不著三處不樂四生無住五識。其心不入九神所居。設使更生則除三結。一曰貪婬。二曰犯戒。三曰狐疑。則成道跡趣於無為。譬如流江會歸于海。於是頌曰 
觀萬物動起  念之悉當過  愛欲之所縛  一切皆無常  欲得度世者  悉捨諸欲著  是名曰道跡  流下無為然   


其修行者所觀如是。自察其身則是毒蛇。假引譬言。若城失火。中有富者為眾導師。見舍燒壞甚大愁憒。心自念言。作何方計出中要物。則退思之。吾有一篋中有眾寶在某屋藏。好明月珠上妙珍物而皆盛滿價數無極。其餘無計。心懷恐懼適欲前行。畏火見燒貪於寶物不顧身命。突前入火至寶藏篋。邊有蚖篋。爾時導師既畏盛火烟熏其目。心中憒憒不自覺知。不諦省察。娛取蚖篋挾之走出。賊隨其後追欲奪之。適見賊追則而馳走。賊逐不置遙咄呼言。如是及卿傷害殺汝。設使捨篋便有活望。假令不捨命在不測。導師見賊逼之欲近。念失財寶又不濟命。則更思之。我當解篋取中要者以著懷中置餘退去。爾乃安隱。則開篋視唯見毒蛇。乃知非寶是蛇蚖耳。修行如是。已逮道諦見一切形皆猶毒蛇。以是之故得至于觀。欲求觀者當作是察。於是頌曰 
譬如熾火然  人遽出要器  反挾於蚖篋  謂是珍寶物  發篋見弊惡  毒蚖盛滿中  其時便即棄  爾乃知非寶  修行計如是  諦觀計本無  以解於四諦  覩身如四蚖  作是行諦觀  常思念道德  以逮得無為  除苦乃獲安  自度入脫門  免他諸瑕穢  是故分別說  觀察無常法 


修行道地經
學地品第二十五 
勇猛於善力  面光如金華  神足超疾風  自遊所至方  身德成無極  調順能忍辱  佛樂戒定安  眾歸願稽首  行步庠序無冥塵  其德無底所願安  佛無等倫常無著  願歸命尊莫能喻  佛執巧便法為弓  以此降伏邪怨敵  除盡塵勞眾瑕垢  願歸命佛一心禮   
其修行者已得道跡。見諸五樂皆歸無常。不能盡除。所以者何。用見色聲香味細滑之念。於是頌曰 
已得成就為道跡  思智慧解五樂無 覩愛欲界如怯馬  心不著色續未斷   


譬如梵志子淨潔自喜。詣於舍後卒污其指。行語金師。指污不淨以火燒之。金師諫曰。勿發是心。有餘方便除此不淨。灰土拭之以水洗之。設吾火燒卿不能忍。火之毒痛自觸其身更甚于前。梵志子聞即懷瞋恚。便罵金師。莫以己心量度他人。自不能忍謂人不堪。吾無所欲。用手有垢不敢行路。畏人觸我吾儻近人。而身有學三經之本及知六藝。學於談語了知所應。能相萬物。分別其義次第章句。識於三光天文地理。學六十四相。知人祿命貧富貴賤安處田宅。曉百鳥之語預知災變。覩彼他國多有怨賊欲危此土。當時日災風雨失度有變星出。美人青絳。別于男女牛馬雞羊之相。預知五穀旱澇貴賤。識其星宿進止舉動。別其水旱衰耗多少。占有大水若所破壞。見日月蝕出入之變。若有懷軀別其男女。曉知軍法戰鬪之事。深知古今。覩了五星熒惑所處十二之時晝夜百刻。能曉醫道風寒熱病瘡痍少小以何療之。知日月道所從由行。其色所變皆為何應。山崩地動星隕之怪。諸宿所屬而奉天神。古人學術皆能別之無不開通。占彗星出當計何瑞。曷因不淨著吾手指。勿得停久當隨我言除其指穢也。金師聞之。燒鉗正赤以鑷彼指。年少得熱痛不能忍。掣指著口。金師大笑。謂年少言。卿自稱譽聰明博學。採古知今無不開通清淨無瑕。於今云何持不淨指含著口中。年少報曰。不遭痛時見指不淨。適遇火毒即忘指穢。道跡如是。本長夜習在愛欲瑕。須臾之間離於情欲。適見好色婬意為動。所以者何。諸根小制未得盡定。於是頌曰 
已見色欲本所習  雖使解義至道跡  頭戴想華續聞香  如江詣海志欲然   


道跡自念。我身不宜習于婬欲。如餘凡夫說情欲穢樂於無欲。滅盡然熾習污露觀晝夜不捨。習如是者婬怒癡尠得往來道。一返還世斷勤苦原。已得往還於諸愛欲無起清淨婬怒癡薄。心尚未斷因有惱患。譬如男子有婦端正面貌無瑕。以諸瓔珞莊嚴其身。夫甚愛敬。雖有是色婬鬼非人也。唯人血肉以為飲食。有人語夫。卿婦羅剎肉血為食。夫不信人數數語之。夫心遂疑意欲試之。夜佯臥出鼾聲如眠。婦謂定寐。竊起出城詣於塚間。夫尋逐後。見婦脫衣及諸寶飾却著一面。面色變惡口出長牙。頭上焰燒眼赤如火。甚為可畏。前近死人。手摑其肉口齧食之。夫見如是。爾乃知之非人是鬼。便還其家臥於床上。婦便尋還來趣夫床。復臥如故。其夫見婦莊嚴瓔珞面色端正爾乃親近。假使念之在於塚間噉死人肉心即穢厭。又懷恐怖得往還道。若見外形端正殊好婬意為動。設說惡露瑕穢不淨婬意為滅。於是頌曰 
變化人身如脫鎧  作婬鬼形詣塚間  便噉死屍如食飯  夫爾乃知是羅剎   


得往還道者心自念言。吾於欲界三結已薄其餘尠耳。逮望聖諦見愛欲之瑕。多苦少安不宜習欲。如凡眾庶志在情欲。若如蒼蠅著於死屍。吾何方便除婬怒癡令滅無餘。得盡漏禪然後安隱如淨居天。於是頌曰 
已得於往還  修行一反生  則見欲不可  習之未永斷  婬欲火雖熾  不能危其心  以作惡露觀  增欲如羅剎   


譬如有人在於盛暑。不能堪熱求扇自扇慕水洗浴。往來如是。見婬怒癡以為甚熱。念求不還道。於是頌曰 
成二吉祥道  行未永除欲  以得無漏禪  行即梵天同  其身諸有熱  水冷以除之  往求不還道  獲此則清涼   


爾時修行作惡露觀。永脫色欲及諸怒癡。諦見五陰所從起滅。滅盡為定知見如是。便斷五結而無陰蓋。得不還道。不退還世以脫愛欲。無有諸礙婬鬼之患。於是頌曰 
以脫愛欲疾病困  常惡露觀除諸患  永離恐畏遠苦安  成不還道等第三   


即獲清涼無有眾熱。若覩色欲常見不淨則知瑕穢。譬如遠方有估客來若當疲極。二十九日冥無月光夜半來到。城門復閉繞至南牆。下有汪水天雨之潦也。解裝住邊。死屍人形鷄狗象畜蛇蟲之屬。悉在水中或沈或浮。百千萬蟲跳身中。髮毛浮出。城內掃除及漏穢水悉歸此汪。於是頌曰 
譬如城傍有大水  不可目察況飲者  遠方人來值門閉  眾共止住此池邊   


時眾人中或有遠客。初未曾至於此國土。不識是非。疲極既渴脫衣入洗。恣意飲水飽滿臥出。於是頌曰
其人初來詣此國  入於水浴除諸熱  祭祠水神飲解渴  


甚大疲極因臥寐   明日早起天向欲曉。疲解覺已見於水中惡露不淨。或有捨走閉目不視。或自覆鼻又欲強吐。爾乃知水垢穢不淨。於是頌曰 
已得第三道  見欲樂不安  入禪定無患  覩欲如瑕水   


爾時修行樂於禪定省于愛欲。如彼估客惡不淨水。譬如嬰兒自取屎弄。年小長大捨前所戲。更樂餘事。年適向老悉捨諸樂。以法自樂。修行已得不還之道亦復如是。見諸生死五道所樂。猶小兒戲也。轉更精進欲脫終始。不樂求生。於是頌曰 
譬如有小兒  在地弄不淨  年遂向長大  捨戲轉樂餘  修行亦如是  求獲度三界  爾時遂精進  具足成四道   


譬如遠國有眾估人。從東方來止城外園。時彼城中有一諂人多端無信。詐作飲食華香異服。往詣導師前問起居。多賀遠至道路無他。飢渴日久始乃奉面。今與小食垂哀見受。導師即納。又有更啟。寧可入城。吾有大舍中有好殿具足細滑。舍有井泉溷廁別異。諸樹行列器物備有。願屈威光抂德入城。說此欺竟即捨之去。於是頌曰 
有人懷諂欺  見遠眾估客  奉迎供導師  飲食後說曰  吾身有一殿  高大樂巍巍  其人無誠信  詐語便捨去   


爾時城中有大長者。悉聞彼人詐欺導師。即自出迎謂導師言。莫信彼人居止其堂。穢濁澇水在其堂後。屎尿惡露普流趣前。以是之故不可止頓。導師聞之答長者曰。堂雖有臭可設方便。燒香散華以除其穢。於是頌曰 
長者懷親念  故往詣導師  語之斯堂邊  有臭穢不淨  導師聞此言  則反答之曰  雖臭施方便  燒香散眾花   


爾時長者謂導師曰。當復有難。諸弊惡蟲皆在其中。以肉血脈而為飲食。假使飢者穿卿囊裏齧壞裝物。導師答曰。吾當給之。隨其所食令不穿物。於是頌曰 
多有弊蟲處在堂  須肉血脈而為食  我能供給隨所乏  導師以此答長者   


長者報導師。其堂四角有四毒蚖。兇害喜諍不可近附。以何方便而安此蚖。導師答曰。吾能曉之。施藥神呪令無所犯。於是頌曰 
有四毒蚖在其堂  弊惡懷害欲相危  以若干藥及神呪  能除毒蚖所懷結   


於是長者復謂導師。又有大難。牆之故基如是當崩。壁垣傾危不可依怙。導師答曰。設有此難吾不能處。亦無方便令不崩危。所以者何。儻其危敗者失命之難。於是頌曰 
設堂久故欲崩壞  假使傾覆不可護  導師則報長者曰  有是恐懼吾不處   


彼時導師具聞說堂諸難之瑕。又自目覩。心即遠離不肯居之也。不還如是。聞世尊教審知聖諦。不樂生死終始之患。於是頌曰 
已得不還離眾苦  修行則求無量安  不慕生死如毛髮  譬如導師不處堂   


解喻。堂者。謂人身也。穢濁水者。謂九瘡孔常出不淨。蟲滿水者。謂身中八十種蟲常食軀中肉血骨髓者也。平地治牆者。謂供養身給以飲食。其四蚖者。謂身四大地水火風。堂朽故危晝夜欲崩者。謂老病死。其修行者晝夜方便欲免眾難。其導師者。謂不還道。修行專精聽世尊教。覩於三界皆見熾然。目所察形悉歸無常不離朽敗。譬如導師見大堂危。於是頌曰 
蚖蛇而懷毒  弊惡叵觸近  各處在四角  謂人身四大  朽敗欲傾危  謂身有增減  常遭眾苦惱  老病死窮道  城中諛諂人  以喻漏禪智  其人入貪欲  恩愛之罣礙  持禁戒長者  謂師無著哀  常救濟修行  使度眾苦難  譬如大估客  中有導師者  佛子服甘露  以得無著道  師為行者講  苦空非常身  諦覩於三界  擾動而不安   


當求一心至無學地諦見無著。於是頌曰 
佛愍眾生演  能濟一切苦  吾察佛諸經  歎說無學地 


修行道地經
無學地品第二十六 
其王放醉象  兇害牙甚利  諸龍懷毒氣  皆化令調伏  救護眾恐難  逮得常自在  十力佛無終  吾禮及弟子  諸天龍神奉大聖  吉祥人民皆歸命  悉以恭敬得度脫  眾聖所宗願稽首   


其修行者已在學地不樂終始。已無所樂不貪三界。超色無色斷一切結。志念根力及諸覺意。見滅為寂是謂永定。覩觀如是。離色無色遠戲自大。於是頌曰 
心已住學地  曉了諸學意  制於生死畏  滅恐無所樂  眾患盡無餘  所見如審諦  除戲及自大  消癡亦如是   


修行自念。當知今時已成羅漢得無所著。諸漏永盡修潔梵行。所作已辦棄捐重擔。逮得己利生死則斷。獲平等慧超出溝塹。鋤去穢草無有穿漏。成聖賢幢已度彼此。於是頌曰 
修行住學地  不動成聖道  已逮得己利  度苦常獲安  盛熱山源竭  永盡無流水  奉敬離調戲  是謂無所著   已斷五品為人中上。於是頌曰 已斷於五品  具足成六通  蠲除諸塵勞  如水浣衣垢  而離生死患  依度得安隱  是謂為政士  最上無塵埃   


斯謂阿羅漢得無所著。應服天衣處于神宮。遊居紫殿飲食自然。百種音樂常以樂之。歡喜踊躍便從坐起。口宣揚言。今者吾身為十力子。逮得是者天上世間一切眾祐。其奉敬者增益天種損阿須倫。於是頌曰 
巍巍四德成六通  忍辱之慧求最上  順於佛教致究竟  是故講說無學地 


修行道地經
無學品第二十七 
方便勝眾苦  永脫諸恩愛  已離生死惱  滅盡於塵勞  如日出除雲  尊離諸愛冥  歸命佛聖道  無痛長安隱  已度諸入界  如人出牢獄  譬如紫磨金  在火而無損  至定泥洹寂  未曾愛於身  佛以逮甘露  吾願稽首禮   


其修行者住於有餘泥洹之界。畢故不造不復受身。而心專一未曾放逸。在諸色聲香味細滑。離一切著無復取捨。窮盡苦根。於是頌曰 
已得度無為  永都無所欲  立於有餘地  畢故不造新  不在色聲香  諸味細滑斷  譬之若蓮花  不著于塵水  諸根為已定  不隨諸入惑  如金不雜鐵  永與生死別  無有因緣著  爾乃長安隱  是謂閑居行  滅盡勤苦根   


譬如燒鐵令其正赤。以鎚鍛之。其上垢除稍稍還冷。不知其火熱之所湊也。修行如是。設至無餘泥洹之界。而滅度者漸漸免苦。是故此經名曰修行。於是頌曰 
若如以鎚鍛燒鐵  火焰忽出便復滅  其修行法亦如是  以得滅度不知處  譬如天雨而有泡  其泡適壞不知處  設有行者得滅度  永不可知其所湊  諸天神仙龍人民  不見度者何所至  其修行者非常空  聰明智慧得滅度  假令行者以獲斯  計于甘露莫踰是  爾乃覺了長安隱  已得滅度令無餘  其佛世尊說是喻  如鎚鍛鐵火炎出  以漸向於滅度者  永不可知神所趣  已得滅度道  平等解如是  佛智慧明者  其神安不動  已濟諸瑕穢  生死自大離  獲致彼無欲  清淨淡如淵   


其有奉行是道地教。漸得解脫至於無為。於是頌曰 
其求無為欲滅度  永離濁亂逮甘露  當講說斯修行經  從佛之教冥獲炬  其有說此經  假使有聽者  佛當示其路  常安無窮極   


學如是者便得究竟。修行道地心如虛空。五通自然不懼終始。永若燈滅
修行道地經卷第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