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日 星期五

大乘妙法蓮華經 序品七 悟顯法師講述


大乘妙法蓮華經 序品七

「爾時文殊師利於大眾中。欲重宣此義而說偈言。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有佛人中尊。號日月燈明。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無數億菩薩。令入佛智慧。」
這是文殊師利菩薩重之前所講的內容,也就是他做一次重複說明,加深大家的印象,還有,法華會上有一些是比較後到的,所以他重說一次,非常應機,也方便眾生容易受持,所以用偈頌的方式,再重新說一次。他說:我念過去世,無量無數劫,有佛出世,是人中最為尊貴的,這一尊佛叫做「日月燈明」,日月燈明佛的日表「定」,月表「慧」,燈表「利益眾生」,這是「利他」智慧,這是日月燈明佛的表法他意思有很多,每個祖師大德說的都有一點不一樣,但是一定都會歸實相義趣。佛門對於這些諸佛如來的表法,會因時代,或是因為他所學的宗派而有所不同,或是因為這部經的義趣,每個人體會的不太一樣,但都一定是會歸實相。因為現在有些講經的人,他說經典是法無定法,所以他就導到世間法去,像那種就不對了。「法無定法」是說善巧方便,猶如海水一樣,猶如大樹一樣,能夠潤澤眾生,能夠覆蔭眾生,這叫「無定法」應以什麼身得度,就現什麼身,雖觀眾生的根器不同,但是無論跟他說什麼法,目的都是要讓他明了實相,而不是讓他去變成一個世間人。更不能把佛法錯講,變成破壞佛教,誤導眾生。如果佛法是不定法的話,那就叫「外道法」,外道的經典一開始就是「阿,阿就是「有無」,有無不定。佛法不是屬於外道的這種不定法,這個要知道。
在過去世無量無數劫中,有日月燈明佛出世,世尊演說法度無量眾生,乃至無數億菩薩,都令入佛慧,所以世尊說法是為了令眾生明心見性而已,不是教你做一個世間人,或是只做一個二乘羅漢,這些都是不足不圓滿的。世尊出世說法,必定要令眾生成佛,要能入佛智慧,這是釋迦牟尼佛,乃至十方諸佛出世,最根本的願。所以,你只有人天小善,這是不夠的;你只有二乘的善,這也是不夠的。所以為什麼淨土宗講「淨業三福」,就是要三個都圓滿。一般人他只要第一個福,只做第一福,你就是世間人;能做到第二福,你只是二乘人。為什麼世間人不能往生淨土?就因為他世間心沒有捨,不具足信願。二乘人不能往生淨土,因為極樂世界沒有二乘,所以必然是三福具足才能生淨土。但是現在的人斷章取義,變成想求生淨土只要具第一福,他以為這就是基礎,真是錯到離譜。還有許多人誤把九品往生這件事情錯解,明明是將往生淨土的人,往生前所做的事,整體做個歸類,他卻把認為是修行的漸次如果那是修行漸次的話,那應該從下下品開始修,為什麼他直接只挑中品來修!由此你就知道,外面的人不但錯解淨土,還大肆宣傳。
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裡講往生淨土,中品往生者,這些人生前孝順父母,但善導大師有特別提示到:這些人雖然在世的時候孝順父母,但是重點是他有「發願求生」。這可跟世俗人孝順父母,沒有信願的情況大不同,必須有發願才能往生。重點是講:世間人念佛發願求生淨土,對這個世間還是得放下。所以淨宗所說的,是不同於世俗人講的孝道,世間人講孝道,只是做人的基本,但是並不足以作為往生淨土的關鍵。所以益大師講:得生與否,全憑信願之有無。這話就講得很關鍵。品位高下,是看你持名功夫的淺深。祖師大德的知見非常正確,非常清楚。大家要學祖師,你修行才不會修瞎練,修行學祖師的、學佛的,一定能入佛智慧。
「佛未出家時。所生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亦隨修梵行。」
這是日月燈明佛未出家的時候,所生的八王子,見大聖出家,也就是他的兒子們見到父親出家,也都捨棄這些金銀珠寶、捨棄王位,一放下出家行道,所以叫亦隨修梵行。」
「時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佛說此經已。即於法座上。趺坐三昧。名無量義處。天雨曼陀華。天鼓自然鳴。諸天龍鬼神。供養人中尊。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
這一樣是重。日月燈明佛說《無量義經》,而後入無量義處三昧,這跟釋迦牟尼佛現在的表現是完全一樣,經文上說時佛說大乘經名無量義。」佛講大乘經名《無量義經》,於諸大眾中而為廣分別。」就是告訴大家什麼叫《無量義經》。我們之前講無量義者從一法生其一法者即無相也如是無相無相不相名為實相。所以,實相者,離一切相一切法,一切法皆依實相而生,但是所生之法,當體即空,了不可得。

只是自性的幻作用力而已,並非實法,眾生不能了達,所以在這當中誤以為真的有法可得。就像你拿著摩尼珠,他跟一般的玻璃珠不一樣,你跟它許願,它能隨你的心願,給你你想要的東西。佛門用如意珠比喻,譬如如意珠,隨方「應色」,就是顯現種種的色相在這珠子裡,「但是彼愚癡者謂彼摩尼實有五色」,那愚癡的人以為這摩尼珠它裡面能實有色。實際上不是,它只是隨方應色而已。真如自性亦復如是,隨眾生心,應所知量。在自性當中並沒有任何的可著之處,有任何的能生之處,所以龍樹菩薩告訴我們「諸法無生」,這是大乘實相的義趣。所以日月燈如來在《無量義經》上,為大眾廣分別解說,「佛說此經已。即於法座上。趺坐三昧。名無量義處。」佛說經後,打坐入定,入無量義三昧,時天雨曼陀羅花,天鼓自然而鳴」,諸天龍鬼神一都來供養日月燈明如來。當時一切諸佛土。即時大震動。佛放眉間光。現諸希有事。這跟釋迦牟尼佛示現的都是一樣的,就是在顯示日月燈明如來,一代時教的教化之事,皆不離一心之妙光。
所以釋迦牟尼佛放眉間白毫相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亦復如是,這是代表十八界皆如來藏,各具百界千,講的都是自心所現之相,一切法無不攝歸自性,這是世尊放光表法的義趣
「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示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處。有見諸佛土。以眾寶莊嚴。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
就是前面講的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那麼示一切眾生生死業報處。」即使在生死業報當中,也都是你心所現的。心現十法界,我們有十法界圖,看了你就知道,這十法界都是眾生心業力所成,都只是自性的影而已,並不是真正實有十法界。自心所現的境界相,因眾生不了唯心,所以在十法界當中輪迴升沉。所以告訴你:五陰本空六塵非有。」並不是真的有輪迴相,眾生輪迴只是虛受輪轉、妄受苦報,並不是真正實有苦報可得。所以苦報尚且不實,何況你的樂受樂報,所以當你著於樂受、耽著於享樂的時候,像今天這節日,兒子供養你,你很高興,你也要知道這是幻化相,或兒子讓你傷心難過,你也要知道這不是真的,都是自心所現的幻影而已,那你自然能夠離一切相。當離一切相時,你就知道,一切法即心所現,不是離相以後就變斷滅。一般人聽到「離相」,他就誤以為是「斷滅」,所以他們總覺得大乘講「空」,他不敢修,怕著空。實際上不是他所想的那樣,是他對於真如自性不解。大乘不作「空解」,你不能以空來解,否則就變成所謂大乘的初門而已「空宗」。並不是真正學會了大乘,對於這個道理,你要深入經典、深入經藏,才能理解,最後達智慧如海。《維摩詰經》上講「深入緣起。斷諸邪見」能知道這世界是怎麼來,知道真如自性是怎麼一回事,你就能斷諸邪見。經中講:「此光照東方萬八千佛土。示現一切眾生生死業報之處。」都是從心所轉現的。《楞嚴經》上講:「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就是因為眾生妄想,迷失覺之理性,迷失以後,不斷迷失、不斷取著……。就像一個人很生氣,你越他不要生氣,他越生氣,他越火大,這就是不斷相續他的妄想妄,才造成了永不可收拾的業報。眾生也是如此,迷失本性以後,他就回不了頭了,所以「由汝妄想。迷理為咎。」於一切境界當中「癡愛發生。生發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著一切境界是實有,不了境界唯心所現。這就是眾生「生死業報」之處,轉過來以後,實際上,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個「無大千」,並不是沒有大千世界,而是你不隨境界轉,如果世界沒有了,那就變斷滅。就像「夢裡明明有六趣」,在迷的時候好像真有六趣,覺後空空無大千,這大千世界你知道它是幻化之相,心地當中徹底空,「空」不是說它沒有,大乘講空不是講「什麼都沒有」,若什麼都沒有,就更不應該再說個「空」,這樣講應該就清楚了
這裡你看有見諸佛土。以眾寶莊嚴。琉璃玻璃色。斯由佛光照。有見到諸佛國土以眾寶莊嚴。地上、天上樓閣都是眾寶莊嚴。「琉璃玻璃色」,或是琉璃或是玻璃的顏色,就是琉璃的形狀如同玻璃,就是透亮,「斯由佛光照」,這些現象都是佛光所照的。
及見諸天人。龍神夜叉眾。乾闥緊那羅。各供養其佛。
乃至見到這些世界當中的天人以及天龍八部,供養他們那個世界的世尊。
又見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嚴甚微妙。如淨琉璃中。內現真金像。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
或是在光中見到東方萬八千佛土裡,有諸如來自然成佛道,身色猶如金山般高廣、光明,整座山都是金光閃閃的,非常端嚴,妙相莊嚴如同清淨的琉璃當中,顯現出佛的像。「內現真金像」,就是顯現出佛的金色之身。這是形容當時看到的情景,形容非常微細,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彼佛世尊在大眾當中演說深法義。所以就知道「光」是會說法的,顯現國土,在國土當中顯現眾生、顯現諸佛,有主有伴,可以算是重重無盡的境界,光中之佛又放光,光又現化佛,又現六道之相又現方國土之相,這就是《華嚴經》講的如帝網珠。重重影現,皆是一心之正觀。都是一心所現,並不是心外法,這在小乘法裡是沒有講的。就像同樣叫數學」,大家都知道:數學的定義,對小學生、大學生跟博士班的學生是不會一樣的釋迦牟尼佛告訴我們「小乘不圓滿」,佛教你要學大乘,但是就有壞學生認為:都是好老師在找他麻煩,好的學長在找他麻煩。明明要提升他的學、提升他的學識,他不願意,他還覺得人家在找他麻煩,不光不願意改、不願意上進,還打老師、學長,現在有些學小乘的,甚至附佛外道,在毀謗大乘,就是這類佛門的壞學生當然,你就知道,釋迦牟尼佛在大乘經典裡面已經把他們退學了。再者,你要搞清楚,是從大乘佛法衍生出小乘,而不是從小乘演變出大乘,因為小乘經典裡面並沒有任何大乘的義趣,這點你要清楚。怎麼證明呢?你去看大乘的經典,有聲聞眾、有菩薩眾;但小乘的經典,……論也一樣,裡面只有阿羅漢眾、聲聞眾,並沒有菩薩眾,這是會講經的人,有學經教的人才懂。所以,你看《法華經》,凡有大乘義趣就一定有菩薩眾,小乘經典沒有,這是當初在集結經典的時候,所作的一個揀別。因為小乘經就是聲聞眾,小乘經裡面沒有列菩薩眾,所以知道沒有菩薩法,就像我們之前的比喻,一定是從高深的數學再衍生出基礎的數學,為什麼呢?因為你的根器沒麼好,這些懂高深數學的教授專家,他為了讓你的知識可以提升,所以教一些一年級的數學,編一些一年級的課程、二年級的課程,國中課程高中課程……。可是現的人本末倒置,他卻說這些高深的數學是從一年級而來的,這就是迷顛倒,就像現在有些學小乘的人亦復如是。
一定是從大乘佛法講出小乘的,這是文殊菩薩在經典上告訴我們的,他說小乘佛法怎麼來的就是從大乘佛法而來的,就是一些人根器不夠,聽聞大乘法他聽不懂,只挑他懂東西在那修行,所以就成為了小乘的經典,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法華經》上為我們講述《法華經》發起的因緣,這個位菩薩的智慧不可思議文殊菩薩絕對不妄語,所以絕對可靠絕對可信,就是從大乘衍生出小乘。就像我們講的,一定是從最高深的數學,你不懂,老師要教你,你一下子沒有辦法學,那就講一些簡單的,讓你明白,讓你慢慢學上來,那這當中有些資優生,國中不用上,他直接就會高中的甚至高中不用上,他直接就會大學的,他就可以學到高深的數學。這個比喻也是現實生活的例子,相信大家就會明白了你就知道大乘佛法衍生出來小乘,小乘裡面根本沒有大乘的內容,這個要清楚。佛法傳到現在,法久成弊,不是說佛法有弊端,而是有一些不肖子孫,對於佛法沒有深入,沒有真正去用功,他們連經典都不願意看,或是看也看不懂,甚至看不懂也不想懺悔,貢高我慢,所以才會導致大眾對大乘佛法的誤解。再加上你們網路上看到的一些所謂的百科全書,那裡面講佛教很多內容都不專業,你不要亂查、亂看,如果你要看,你看《丁福保佛學典》,這個典可以參考,可以看《教乘法數》、《三藏法數》,這些都沒有問題,都是祖師大德編的,不會毀謗佛教、不會讓你背大向小。有一些佛教的典你也不要上網路去亂看,現在的一些網路百科,很多都是不專業人士在寫佛法我說的不專業,不是說他的學歷不專業,是說他沒有修行,對於佛法沒有信仰,這個就很不專業,因為他根本不知道佛教是怎麼一回事,就瞎猜、胡說八道,完全沒把佛法真正放在心,也沒有在修學佛法,這種不專業人士,也不解大乘,重點還是沒有修證,這是不專業中最不專業的,沒有修證,以貪瞋癡心臆測祖師的言行,還隨便批評祖師大德。所以大眾一定要小心,不要自己想要了解佛法,沒學到佛法,還被他斷掉了慧命,那就是你福報不夠,這裡特別提醒你,你自己要警覺
一一諸佛土。聲聞眾無數。因佛光所照。悉見彼大眾。或有諸比丘。在於山林中。精進持淨戒。猶如護明珠。
前面說到世尊在大眾敷演深法義。」這裡又看到一一因佛光所照,佛土中見到無數的聲聞大眾,或有比丘在山林中修行持戒,「持淨戒猶如護明珠」,說「明珠」現在人比較不懂,猶如你去買了一個價值好幾千萬的珠寶,你一定把它當寶一樣保存起來,放保險箱還不夠,還要派守衛把給看住,防止人家來偷,還要加裝最精密的保全系統,護持淨戒就像在保護無價珍寶一樣,這是講「猶如護明珠」修行,就是要這樣用功,你要怎麼修,這都跟你講很清楚,你看世尊有沒有搞一些人情佛事?有沒有像現在外面那些,他說他在接眾,就搞世間事,辦一些書法班、拼布班,作一些團康活動的?不應該這樣子的,我們不是食古不化,而是這些東西沒有辦法真正利益眾生。辦那些活動,你所招引來的都是一些心散亂的、沒有想清淨的,不是真正想學佛的。所以佛教為什麼到現在,表面人很多,實際上衰敗,就是因為那些人,來的目的都是來搞世間法的。甚至,真想學佛的人沒有地方去,想了生死的人沒有地方安住,這是很悲哀的事情,或是到了這些團體裡面,都變成了世間人;人家是來學佛的,他就故意把佛法曲解。有些和尚有邪辯才,他不教你修行,教你:「未成佛前哪,先結人緣哪,先跟大眾結法緣哪」…等等的,這個話是經典講的,是祖師講的,但是,不是教你不修行,不是教你不念佛,不是教你不持戒、不精進,都還是照樣。雖隨分隨力去跟人家結緣,但修行才是主要的這才是佛教。佛教講的是修行,不是搞人情佛事,現在的出家人,他怕你不來,他就沒供養了。你到道場去,他不敢跟你講實話,不敢教你要學佛,甚至戒場不敢教你要吃素我告訴你:受戒一定得吃素,受菩薩戒一定要吃素,沒有吃素不是菩薩,而且都是犯戒嚴重犯戒。

所以,你的戒師如果沒教你「受戒要吃素」,那是他破戒,他罪過很嚴重,果報一定在三惡道,為什麼?因為他教的這麼多人都沒有吃素,那這殺業都要算在他頭上。平常一個人自己吃葷,業障已經夠重。出家人雖然自己沒有吃,可是他教別人,灌輸邪見給在家人,告訴在家人:「為了不讓家人煩惱,你就慈悲,煮葷腥吧,邊煮邊念往生咒….」。
想想:你為了滿足你愛欲對象的口腹之欲,去殺害眾生,而出家人還幫你脫罪,瞎說你是「慈悲」,你還真信!那你出家人怎麼不慈悲一下那些要被殺、被吃的無辜生命啊?出家人讓人家去殺生煮葷給家裡面的人吃,那他的業障非常重,如果你聽他的話,去煮葷,那你的業障也很重,知見還不正,根本沒有辦法成菩薩,你披了菩薩衣,那是冒充的菩薩,就是寨版的菩薩,不是真正發心為眾生的菩薩。
為眾生,一定不吃眾生肉,這是第一步,不然你說你要怎麼幫助眾生?眾生有病你幫助他,幫助小貓、幫助小狗,幫助們有家可歸,有地方可住,完了之後,你再跑去吃肉,你那慈悲心是假的。看到人家有病苦、蓋醫院拯濟眾生,蓋完了醫院以後,你就跑去吃肉了,你那慈悲心是假的,是假慈悲,你的善是偽善,不是真的善行。所以學佛受菩薩戒,就要知道,要表裡一如這裡講的是持戒。
又見諸菩薩。行施忍辱等。其數如恆沙。斯由佛光照。又見諸菩薩。深入諸禪定。身心寂不動。以求無上道。又見諸菩薩。知法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道。
這是講菩薩「行施忍辱」等,也就是行六波羅蜜,數量有「恆河沙數」這麼多,也就是數不清的意思,這些都由佛光所照,都是一心所現。接著又看到諸菩薩,深入諸禪定,這「禪定」是講大寂滅定,不是一般世間的四禪八定,凡是大乘經所講的禪定不是所謂四禪八定、第九次定,那些都是有進有退、有出有入。《華嚴經》講菩薩入定:「東方入定西方起。南方入定北方起。」從聲塵入定,從耳根三昧起,講的是「境智一如」,這才叫入定他能隨緣示現,沒有一般禪定的出入問題,這就是講大乘的禪定。所以深入諸禪定,身心寂不動;身心寂滅,不動本處而遍十方,這才叫「如如不動」。「如如」就遍十方,「不動」就是身心寂滅,這就是「不動本處至十方」的意思。所以釋迦牟尼佛講經、日月燈明如來講經,能夠念劫圓融,一念可以化為多劫,可以收多劫為一念,這就是現在人講的時空(時間、空間)他都可以突破,令大眾能受用得到,「念劫圓融」是不可思議的大神通力這裡講的深入禪定,身心不動,以求無上道。下面又見諸菩薩知法寂滅相各於其國土說法求佛道。」所謂「知法寂滅」,寂滅就是無生,知一切法無生無自性。這「知」法寂滅,是有般若智慧。前面是施忍,後面是禪定,這裡寂滅就是智慧,講的就是菩薩行六波羅蜜,不光自行,而且化他,幫助眾生知一切法寂滅,知一切法唯心所現,這是菩薩他自行化他的功德。以此來求無上的佛道;「自行」能夠斷見思煩惱,「化他」能斷塵沙煩惱,這是自行化他。自己修行先明心見性以破無明,如果自利跟利他二行圓滿,那就稱為覺行圓滿,就成佛。所以菩薩一定是先悟自性,不是先盲修瞎練。菩薩先悟本心,打破無明,然後再來勤除煩惱,斷見思,破塵沙,大乘的修學是這樣來的,而不是用一般修學的次第。

爾時四部眾。見日月燈佛。現大神通力。其心皆歡喜,各各自相問,是事何因緣。
四眾見到佛放光,都非常歡喜,都想知道是什麼因緣。
天人所奉尊。適從三昧起。讚妙光菩薩。汝為世間眼。一切所歸信。能奉持法藏。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
「天人所奉尊」就是指「日月燈明佛」,從三昧而起,讚妙光菩薩,說他是一切世間的眼目。這裡講「世間」不是指世間人,這「世間」包括:有情世間、智正覺世間。他可作為這些眾生的眼目。一切所歸信,能奉持諸佛的教法,能夠證入如來所說的藏。「如我所說法,唯汝能證知。」日月燈佛為妙光菩薩印證,他可以證知佛所說,佛所說的他能夠做到,能夠證入,所以叫「唯汝能證知。」「世尊既讚歎令妙光歡喜說是法華經」世尊讚歎妙光菩薩,歡喜說《法華》,為大眾開演。


「滿六十小劫。不起於此座。所說上妙法。是妙光法師。悉皆能受持。」
這是世尊為他說《法華》滿六十小劫,也同時為大眾說《法華》,不起於此座,所說上妙法,妙光法師都能受持,都能夠契入,像現在人講的「做得到」,但實際上,說「做得到」比較世間話,實際上佛門叫受持;「受」就是聽受,「持」就是能憶持不忘,就能夠契入如來所說的這個境界,這個受持


「佛說是法華。令眾歡喜已。尋即於是日。告於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


這裡佛講完《法華經》是暢本懷,大眾聽了非常歡喜,所以在當天就告訴天人眾: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所以你就知道,世尊出世就是要講諸法實相,不是為了說三乘,所以才說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
為什麼說這「序品」很重要,因為就是告訴你世尊這部《法華經》要講什麼。祖師大德講:你在這一品、在「眉間白毫相光」這裡,你能體會得,《法華經》的大意就已經都知道了,所以六祖能大師壇經中,法達禪師讀法華經三千遍,法不達。但是他讀給六祖聽,才讀沒幾品,六祖跟他說:好了,他都知道了,還為法達禪師說《法華經》,法達禪師當下開悟。
所以祖師大德告訴我們:這一品你能了解,《法華》全經的大意已經了然於心。

你看這講的,世尊說法只是為了講諸法實相。日月燈明佛已經為大眾宣說《法華經》,所以說諸法實相義已為汝等說我今於中夜當入於涅槃汝一心精進當離於放逸。」所以不可以以為解得大乘,你就放逸懈怠,你就不用功、不精進,要知道諸佛甚難值億劫時一遇。」就像釋迦牟尼佛滅度以後,要五十六億七千萬年,下一尊佛─彌勒菩薩才會出世,所以真的是非常難遇,可謂百千萬劫難遭遇,聽聞佛法就應當受持,尤其受持大乘;你要生難遭想,要知道你要聽聞佛法沒有這麼簡單,全世界有多少人,有幾個能夠聽聞佛法,沒有學錯的,這一生能成就的,少之又少。


「世尊諸子等。聞佛入涅槃。各各懷悲惱。佛滅一何速。聖主法之王。安慰無量眾。我若滅度時。汝等勿憂怖。是德藏菩薩。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其次當作佛。號曰為淨身。亦度無量眾。」
大眾聽聞世尊要入涅槃,乃至八王子聽聞世尊要入涅槃了,各各懷悲惱,佛是聖主,是諸法中王,佛怎麼這麼快就滅度。
現在看到外面有一些自稱是法王,求人恭敬,那個不對我講的是假和尚,不是指密宗的真傳,你要搞清楚,密宗的真傳,是真正有修有證的現在外面批評密宗的很多,那些人都是不了解密宗的趣。不要去毀謗密宗,毀謗密宗一定下三惡道,因為密宗是大乘佛法,有它教化的方便跟手段,你不懂所以你不要毀謗,你不能亂說一通。
這裡的聖主法之王安慰無量眾。」就是講日月燈明如來安慰大眾,他說「我若滅度時。汝等勿憂怖。是德藏菩薩。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其次當作佛。」德藏菩薩接著佛,號曰為淨身,同樣能夠教化大眾。所以要知道,真正能佛的是什麼?「於無漏實相心已得通達。」學佛人必須對實相義要懂,尤其講經的、能夠說法的人,對於實相更要懂。這樣你才能佛,不懂的沒有辦法,甚至祖師講出家人不懂實相,你根本就是妖魔鬼怪、魔子魔孫。所以祖師大德的標準非常高,你要是看到達摩祖師、以前的祖師他們在教訓學人,你就知道「悟顯法師實在太圓融了」,講話算是很收斂,祖師大德都是直接罵,毫不客氣。你要是犯錯了,就直接指著你的鼻子罵:你是畜,你聽不懂我說的話。就在大眾中直接羞辱你,消你的業障所以,你要曉得祖師大德的標準非常高,我講經時跟你講的,已經把他們罵人的話,再稍微修飾了一下,實際上你去看他的原文,你就曉得,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佛在罵他的弟子時也是毫不留情地罵,但是他的弟子各各都開悟,各各都有大成就。所以你自己學佛,你要懂得要求自己,要懂得上進,不可以「這樣也可以,那樣也可以,都隨緣」,實際上都是隨業,不是真正隨順法性,隨業就會流轉。佛門講的「隨喜」是隨喜法性,隨喜法性的功德去做、去用功修行,「離相」才叫隨喜,不是世間人講的隨便或是隨業,這點要清楚。


德藏菩薩他是通達實相,他這「通達」不是解悟是證悟,而且得佛印證。學佛至少要做到解悟,講經的人最起碼要解悟,你才能講。有些人說:四十歲以前不要講經。我告訴你:對於佛法不懂,八十歲都不能講經。有些人年紀大了,到老了才顛倒,這個是最可悲的,世俗話叫「晚節不保」啊!所以,對佛法要懂,若對於佛法不懂,不要說四十歲,即使八十歲了,你都不能講。像清涼國師十一歲就能升大座,還有翻譯《法華經》的鳩摩羅什大師,他十五歲就升座,這些是對佛法懂的,悟達國師十歲也就升座,李商隱有一首詩在讚歎他,十四沙彌解講經。似師年紀只攜瓶。沙彌說法沙門聽。不在年高在性靈。」於實相義趣能懂,不管幾歲,他就能升座。所以佛法講經不是看年紀,不是倚老賣老,這道理大眾要清楚,要有正知正見。
學佛要依止師父,你不能只看年紀,有一些年紀大的,還特別顛倒,滿心的世間意。為什麼?因為他上頭沒有人了,他就敢隨意造作,習氣就全部冒出來。大家要有正確觀念:佛法要能夠弘揚,講經的人必須懂諸法實相,不懂的不能講經,出來亂講會害慘眾生,讓人家沒辦法開悟。所以,你看現在很多人,他並不具有講經的資格,你跟他講:要明心見性。他卻說:不可能啊!一個講經法師說明心見性不可能,你看這要害多少人!他把佛法的義趣都給扭曲了。所以你看經,就知道日月燈明佛-古佛他的要求,就是要通達諸法實相,今佛-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


「佛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諸舍利。而起無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


世尊此夜滅度,如薪盡火滅,祖師講:以機為薪。逗應為火。眾生機盡。應形亦滅。」意思就是:當大眾都能接受大乘、都能學大乘,世尊就滅度,所以叫「如薪盡火滅」,祖師講得很好,所以念出來給你們為熏習這裡講佛滅度,「如薪盡火滅,分布舍利,而起無量塔」,而「起無量塔」就是應遍法界。


比丘比丘尼其數如恆沙倍復加精進以求無上道。」你知道世尊滅度了,你要珍惜你現在所學的,趕快修行,趕快成佛,不要再拖拖拉拉,不要再等了,你還要等多久,你已經等了幾十年了,到現在遇到佛法,你還要再等下去,再等下去你可能就來生了,可能就後世,可能就無量劫後,所以應當現在聽聞,現在就發心


「是妙光法師。奉持佛法藏。八十小劫中。廣宣法華經。是諸八王子。妙光所開化。堅固無上道。當見無數佛。供養諸佛已。隨順行大道。相繼得成佛。轉次而授記。最後天中天。號曰燃燈佛。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利無厭。多遊族姓家。
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亦行眾善業。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蜜。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



這裡講妙光法師奉持法藏,就是奉持《法華經》,他在八十小劫當中,廣宣《法華經》,是諸八王子聞「妙光所開化」,聽聞妙光法師所講的《法華經》、所講的大乘,堅固無上道,也供養無數佛,所以叫當見無數佛。「供養諸佛已。隨順行大道。」所以,隨順佛教才是真正供養,不是只有供花供果,那是表法,你要懂得表法的義趣。供果,是「我要求無上菩提」供花,是「我要行六度萬行」,六度萬行是以不生滅為本修因。「無上佛果」是以我們本覺的理性為真實之果,所謂「以不生滅為本修因,然後圓成果地修證」,因果同時,這就叫做一乘,這是本經的宗旨一乘因果所以,佛法連修行都是講一乘的因果,而不是一般世俗生滅的因果。像二乘講的因果,它就是花開、花謝了,果才出。大乘是用蓮花,花跟果─蓮子是同時的,是講「因果同時」,所以你看佛菩薩他站的是蓮花,他是表一乘的義趣,因果同時,佛法的宗旨是講一乘因果,不是講二乘的生滅因果,更不是只有講世俗的因果報應。二乘一定要把煩惱給滅掉,菩提才會顯現,不滅煩惱就不會成菩提,這是二乘;但是大乘講煩惱即菩提,煩惱性空,即菩提性,識得它空,煩惱自消。不待煩惱滅,菩提本自現成,這是一乘的因果。眾生都有佛性,有佛性者必定作佛,就是這個道理。
這裡講的供養佛,隨順行大道相繼得成佛轉次而授記最後天中天號曰燃燈佛諸仙之導師度脫無量眾。」這燃燈古佛是釋迦牟尼佛的和尚。所以照理來說,妙光法師就文殊菩薩的前身,他是教燃燈古佛,釋迦牟尼佛見妙光法師,見文殊菩薩應當是師公這一輩,真正是師公。是妙光法師時有一弟子心常懷懈怠貪著於名利求名無所厭多遊族。」求名利無所厭足。喜歡攀緣,愛錢、愛名、愛利、愛享受,都是求名。棄捨所習誦廢忘不通利以是因緣故號之為求名亦行眾善業。」求名這個人也是修行佛法,得見無數佛供養於諸佛隨順行大道具六波羅蜜。」他也行六波羅蜜,也是在修行,但是習氣除不掉。今見釋師子其後當作佛。」今天見到世尊,也就是指現在釋迦牟尼佛。其後當作佛號名曰彌勒廣度諸眾生其數無有量。」這裡面的因緣,在《楞嚴經》裡面就有講到,彌勒菩薩過去生在日月燈明佛座下,他確實修行的時候貪著名利,日月燈明如來教他修習唯心識定,他修習唯心識定以後,「求世名心」就歇滅無有,所以得遇無數的諸佛,其最後一尊佛叫燃燈佛。就跟這裡講的一樣,是燃燈佛,在燃燈佛會上圓滿修成了「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乃至盡空世界國土、一切的如來,皆是我心變化所現,他如是了唯心識故,識性流出無量如來,在世尊會下今得記。他說:「佛問圓通。我以諦觀十方識。識心圓明。入圓成實。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得無生忍。斯為第一。」這經文有一點長,我就大概講個重點,剛好可以拿《楞嚴經》來這裡為法華經一個註解,也就是彌勒菩薩的前生-求名,他在日月燈明佛會下修習唯心識定,剛開始修一定還是生疏的,慢慢得見無數佛,有很多佛出世,他都去供養、聽法,不斷修行,最後在燃燈佛會下成就無上妙圓識心三昧。他知道一切十方的國土,皆是我心所現,所以他「諦觀十方識」,遠離依他及遍計執。他離開了所謂的「因緣生滅」,離開了所謂的「見思煩惱」、「分別妄想」。他見到了無生之理,所以叫「遠離依他及遍計執」。「依他」就是因緣所生,所謂「依他起性」就是因緣所生法,意思是他不再著在因緣法當中,因為他已經知道因緣性空,所以他證得唯心識定,圓滿了,因此求世名心歇滅無有。
在這裡,彌勒菩薩就當作大眾,也就是講一般世間人。世俗人好求名利,貪著五欲,這都算是求名。所以雖見到如來放光、見到心性之法不能頓悟,所以要藉由妙光藉由文殊菩薩大智來開發,以智為前導、以智來開發,讓你能夠「轉識成智」。故以八王子各領天下為喻,八王子代表八識,天下代表四智,所以八識當中就具有如來妙智,就具有我們本有的四種智慧。只要藉由妙光,也就是以般若做開發,那必然能夠成佛,能夠像燃燈佛一樣,燒煩惱薪,照亮眾生,燃燈續明,「燃燈」就是以智慧火燒煩惱薪,然後照明一切眾生,令眾生破迷開悟,所以這裡的表法你要懂


「彼佛滅度後。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


彼佛滅度後」,這是講日月燈明佛滅度以後,「懈怠者是」,「汝」就是指求名。所以彌勒菩薩代表的是像俗人一樣好求名利,講的就是我們現在的這些大眾,所以說「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師者今則我身是。」妙光法師就是文殊菩薩。所以我們要學習文殊菩薩的智慧,開發本性本自具足的四智菩提,你才能夠成就無上佛道。其實這八識,沒轉過來時,那是迷惑顛倒;轉過來了,它就是作用。所以求名(彌勒菩薩前身)知道十方唯識,識心圓明。當知道真心本性本自圓明,自然遠離「依他」及「遍計執」,如《唯識三十頌》講的:「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前性」就是指依他跟遍計執,從來不隨染而染,從來不受染汙,所以叫「圓成實於彼。常遠離前性。」這只是名詞不同而已,講的道理是一樣的。


「我見燈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說法華經。」
他見到日月燈明佛放光瑞,現在世尊亦復如是,所以知道將要說《法華經》


「今相如本瑞。是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發實相義。諸人今當知。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


「今相如本瑞」,如今的現象,就像過去佛一樣,要講《法華經》以前都會先顯現這樣的瑞相,入無量義處三昧,這是如來教化眾生的一個方法跟手段,所以說「是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只是為了「助發實相義」。所以祖師大德表法都是有根據的,眉間白毫相光代表心性光明,顯現一切眾生根本業處,「根本業」其實不是你的生死業,「根本業」就是佛性。從佛性從我們真心本性來顯現六道種種的現象,所以說「助發實相義」。諸人今當知。」這是告訴我們:你要知道了。


合掌一心待佛當雨法雨充足求道者。」世尊將要說《妙法蓮華經》,來滿足想求無上菩提道的人。那其他想學世間法、學人天、學《弟子規》、人間佛教的,想學二乘的、只想待在二乘學地的,就都不在世尊《法華經》攝受的範圍所以要清楚,這裡有它的意思。


「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
你本來學三乘道,你想要學一乘,知道世尊所說的法,到底什麼才是真實的佛法。必須依了義經典,釋迦牟尼佛會一一為我們說明,你對佛法所有的疑惑,在這一部經中都會被除滅。所以叫若有疑悔者佛當為除斷令盡無有餘。」部《妙法蓮華經序品》就先講到這裡。
序品從前面到這裡結束,總收的一個表法,就是讓你知道「佛佛道同」這四個字。古佛也說實相,今佛也說實相,未來彌勒佛也說實相。所以世尊出世、十方三世一切佛,都是講一乘。過去佛如是,現在佛釋迦牟尼佛如是,未來佛彌勒佛亦復如是。因為這是有師承,彌勒菩薩次補佛處,他看到世尊這樣教學,後面必然也是這樣教學。所以,佛佛都會說一乘,何況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這世間變淨土了,那必說一乘。
所以學佛就是要學大乘,大乘才是真正究竟的解脫,因為三世諸佛一同宣說,十方佛土中就只有一乘法,沒有例外的。你從前面看過來,你就曉得。
希望大眾合掌一心待佛當雨。充足求道者。
序品就為大眾講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