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7日 星期六

淨土資糧 (二) 黃念祖老居士述



(二)明宗

宗是什麼呢?宗是崇奉與宗要之義。《要解》說:「宗是修行要徑,會體樞機,乃是萬行之綱領也。」可見明宗是萬分重要的。信佛的人必須修行,而宗正是修行的重要途徑。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契會本體,可是宗是契會本體的樞機,(樞機,例如電視機的開關與旋鈕。)而且宗是六度萬行的綱領,(綱指綱的總繩,綱舉則目張;領,指衣的衣領,提領則衣順。)可見明宗實為切要。

《阿彌陀經》以何為宗呢?註經大德們提法雖不一,其實質亦無大異。但其中最為直接精要的,則是蕅益大師所說的「此經以信願持名為修行之宗」。由信生願,由願啟行,行就是持名的妙行。信願行稱為三資糧。出門旅遊必須帶錢,這就是資:還必須帶飲水和食物,這就是糧。《要解》說:「非行不足啟願,非願不足導行。」其中「信」字是關鍵。人若老懷疑西方淨土是否真有,自己念佛能否往生,他就不可能發起真願。如有信願自然就能引起持名的妙行。妙者神妙不可測度之意。持名不是普通的修行,而是極微妙,深不可測,功德難思的妙行。只有持名這樣的妙行,才能實現廣度眾生的大願。如無此妙行,眾生自身想出生死都很難,更何況能度他?是故《要解》說:「非持名妙行,不足滿所願,而證所信。」只有依持名的妙行,才能滿足自己所發的大願,並且證實自己的所信,證實信願持名的妙行,證實信願持名即得往生的勝行,證實「是心是佛,是心作佛」的妙理。

先陳依正以生信。《阿彌陀經》中,首先深說極樂得依正莊嚴,來勸發大眾的信心。經中所說極樂世界,清淨莊嚴,黃金為地,七寶行樹,樓閣羅網等等都是依報莊嚴。至於阿彌陀佛,無量光壽,無量清淨,諸大菩薩,以及聲聞天人,皆是阿鞞跋致,其中多有一生補,具足種種功德,皆是正報莊嚴。世尊於此世界,曾多次宣說淨土妙法,並令會中大眾,親眼得見極樂世界。淨土三經中,有兩部都有這樣的記載。《無量壽經》中,阿難願見極樂,在正向西方頂禮念佛之時,頓見西方極樂世界現前,阿彌陀佛如黃金山高出海面,威德巍巍,相好光明,並見彼國諸大菩薩等眾。婆娑極樂兩土相見如在對面。當時在會大比丘一萬兩千人,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共兩萬人,一時俱見極樂世界,在說《觀經》時,韋提希夫人與五百侍女,也都同時得見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兩經中有如此殊勝的示現,都是為了堅固眾生的信心。人們即生實信,自然出生求生淨土之願。

次勸發願以導行。經云「眾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也就是說眾生聽到經中所說極樂的依正莊嚴,就應當發起求生極樂淨土的大願。這個大願極為殊勝,能發此願,便與阿彌陀佛接迎眾生之原相合。人若不發求生的願,便不能往生了。因為佛恒順眾生,是決不強迫眾生的。人若發願求生,佛的全部願力,就顯現在這發願人的身上。所以我們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故《要解》說「次勸發願以導行」。

次示持名以徑登不退。所導之行,就是持名念佛。就是念南無(讀那摸)阿彌陀佛。阿字正確讀法是中文拼音字母中的A字。阿字是華嚴字母裏面的第一個字。一個阿字有無量功德,無量涵義。其中第一個涵義就是無生。密教大德日本興教大師說,從一個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從一切陀羅尼出生一切諸佛。所以這個阿字的讀音很重要,盼望大家能夠讀準。人若能深信切願持名佛名號,就必定能往生極樂。往生後就不再推轉,極樂的殊勝就在於不退。在婆娑世界修行的難處,是進一退九。處處都有退緣,有種種障礙。壽命很短,干擾太多。勤苦修行使自己進步一步,誰知突遇干擾,反而退了九步。所以說進一退九。另外一個意思,是指修行人中,有一個人在進步,便會另有九人在退步。可見在此土成就很難。若往生極樂後,便沒有推緣了。國無女人,衣食隨意,萬物清淨,六時聞法,願聞便聞,不想聽時,便無所聞。一切隨意自在,而且得往生者,善根殊勝,於所聞法都能相應。所以往生之人都位登不退,直到成佛。我們求生淨土的目的也在這裏。求生極樂,不是為貪圖安樂,而是為了普度眾生。只有達到不退,才能實現自覺覺他的本願。所以《要解》以信願持名為本經之宗。

(三)生信

信字非常重要。經云:「信為道元功德母。」開示我們,信乃是道之本元,一切功德之母。因為從信才出一切功德。又說:「佛法大海,信乃能入,智為能度。」這就是說,必須先具信心,才能深入佛法之海。若無信心,縱然廣讀佛書,對於佛法也是難於入門的。又說:佛法如寶山,信為手。所以必須有信心,才能在寶山中取得寶物。我國淨土宗師善導大師曾把信與疑做個對比。大師指出,不信則疑,疑如污穢之物,不但自身污穢,並使所沾之物亦同污穢。例如糞便,本身很髒,清潔的食物如沾著糞便,則食物亦髒。故知不信則疑,疑心十分有害。

信有六信: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

1)信自。

《要解》說:「信我現前一念之心,本非肉團,亦非緣影。豎無初後,橫絕邊涯。終日隨緣,終日不變。十方虛空微塵國土,元我一念心中所現物。我雖昏迷倒惑,苟一念回心,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更無疑慮,是名信自。」或疑佛法主張無我,怎麼說要信自呢?當知這個「自」字,不是那個有我相的自我,而是指離一切相的自性,也既是指本有的妙明真心。所以《要解》開口便道此心本非肉團心,此心不是我們所說的心臟。現在科學已經證實,一個人心臟壞了,可移植另一個心臟來代替。如果我黃念祖的心臟已經切除了,換來一個張先生的肉心,那麼是我自己仍然活著,還是張先生復活了?當然是我黃念祖仍然活著。(正在目前整理稿件之際,科學界又有所進展,可改裝用塑膠纖維同鋁合金製成的心臟,人依舊還活著。)可見肉團心不是自己的心。

《要解》又說,我的自心也不是緣影心。緣影心即第六識能攀緣的心。此心只是緣色,聲,香,味,觸,五塵所生之影像,故名緣影心。為說明自心不是緣影心,特引證《首楞嚴經》。此經乃經中之王。《首楞嚴經》明示此義。當年阿難多聞第一,能憶持十二部大經,但遇摩登伽之難。此時阿難十分震動,哀切請佛開示。佛問阿難:「以何為心?」阿難回答,佛方才問此心在內,在外,還是在中間等等,我用心來推尋。所以「即能推者,我將為心。」阿難認為自己這個能推想尋思的心,即是自心。佛當時呵斥阿難說:「咄!阿難,此非汝心。」「此是前塵虛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無始至今,認賊為子,失汝元常,故枉受輪轉。」佛直示阿難,你所謂的自心,那不是你的心,那只是外界五塵所引起的妄想。它迷惑你的真性,這是妄心。他不但不是你自己,而且是你自己的敵人,它迷惑了你的真性。那個是賊,可是你把害自己的敵人,認為自己的愛子,於是使你失掉本有的常住真心,而冤枉地經受輪迴之苦。《楞嚴》這段開示十分切要。《楞嚴貫珠》說此經講「見道」「修道」與「證道」。由「見道」才能「修道」,由「修道」才能「證道」,可知「見道」是關鍵性的第一步。「見道」的方便是顯真心,而它的最初方便是破妄心。今「要解」亦復如是,向我們大呵一聲,說:緣影心不是自心。我們應深切體會信受。這樣的信心,是我們的根本。要認識當前能推能想,自以為是的心,是賊,是它害了自己。於是不再信任它,叫它靠邊站,這才有希望恢復自己的真心。下云「初無豎後」豎字指時間,真心在時間上即沒有開始,也沒有末後。沒有初後,既是沒有過去未來與現在,真心常住,三際一如,本無生滅,何出有前後?在生滅心中則有念,有念就有生滅,一念生於前滅於後。又現在科學界已經承認,過去是不可窮盡的。即不可窮盡。便找不到開頭,所以說是無始。並且未來也是不可窮盡的,便找不到終點,所以說是無終。再用一個圓圈來作比方,從某一點開始前進,最後又終止在這個起點之上。起點便是終點,沒有始終,也就沒有先後。世間的圓形只是一個極粗的比方,佛教所說的圓,更加不可思議,所以說「豎無初後」。橫指空間,我們的真心遍滿一切處。「橫絕邊涯」,既是常說的橫遍十方。經云:「十方虛空生我心中,如片雲點太清裏。」正顯真心的廣大無邊。下邊說「終日隨緣,終日不變」不變者,本人的真如本性,亦即自性,真心,佛性等等。雖然終日隨緣,輪迴在六道之中,可是自己常住真心在聖不增,在凡不減,所以說不變,不變二字,十方重要。

以上所說的真心,凡夫在沒有開悟之前,是無法真實理解的。在當前的情況下,只應信仰。想到這個大覺世尊金口所說,所以我們只應尊仰敬信,不可懷疑。諸佛出興於世,就是為了這樣一件大事因緣,開示悟入佛之知見。人人本具妙明真心,是佛的見知。以下再從引證一些經論來增加大家的信心。例如釋尊臘八日看見明星大徹大悟時,開口第一句話便是「奇哉奇哉!一切眾生皆如來智慧德相。」這就是說我們的本心,都具足佛的智慧和功德。又如:《觀經》說:「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就是說,當前這個一句阿彌陀佛之心,這心既是佛。這也是直指眾生之心本來是佛。念佛之心,當下即佛。又如楞嚴會上文殊大士讚歎觀音的耳根圓通,指出聞性的圓通常。我們透過文殊大士寶貴開示,可以信知自性的圓通和常真。

首先說通:例如我們現在坐在佛殿裏,殿外的人物被牆隔斷,我們看不見,但是外面現在鋸木的聲音,我們都聽得見,這就表示耳根能聞的性能,不被牆隔斷,能聞的本性,叫作聞性。聞性不被隔斷,說明聞性是通。其次說圓:聞性是圓。我們說自性圓含十方,就可先從聞性的圓來理解。經中,文殊大士說:「十方具俱擊鼓,十處一時聞」例如我們在嘈雜的劇場中,臺上台下,前後左右,男女老少,種種聲音,我們能同時聽到,都能辨別,一一分明。不用回頭轉腦,不用撥動開關,調正方向,一時都聞,一切都聞。可見聞性圓含一切,於是可知自性亦然。

再說常,我拍手一下,大家聽到聲音,再拍一下,又聽到聲音,拍時便有聲,不拍便無聲,聲音有生有滅,可是人的聞性沒有生滅。聲音滅時,聞性不滅,所以隨時拍手,隨時能聞。從聞性是常,可知自性常真,不生不滅。從文殊大士指出的圓通常,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要解》所說,我們本心圓通常,不是肉團心,也非緣影心,那都是生滅心,既是妄心。真心常住,所以沒有初後;真心圓含十方,所以沒有邊際。聞性,隨聲音之生,而聽到聲,既是隨緣;聲音滅而聞性不滅,既是不變。由於自性圓含十方,所以十方國土皆是自心中所現之物。我們目前雖因妄想執著,妄心作主,真心未顯現,故「昏迷惑倒」。但我們若能「一念回心」依佛教誨,背塵和覺,發菩提心,求生淨土,「決定得生自心本具極樂」。人們往生並不需跑到遠方,只是生在本人心中,所以決定能生。淨業行人於此應生決定信心,不可疑惑。這就是信自。信自,也既是信自佛。

2)信他。

信他既是信他佛。我們應當「信釋迦如來決無誑言;彌陀世尊決無虛願;六方諸佛廣長舌,決定無二。」首先要信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釋尊是我們的導師,教導我們五戒不能妄語,所以釋尊絕不會說妄語。《金剛經》說:「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言者,不異語者。」佛所說的,都是真實,都是如,沒有虛妄。我常說釋迦牟尼佛不要人一分錢,也不要人投他一張票。釋尊捨棄王位眷屬,雪山苦修,成佛後也只是沿門托缽,討飯為生,這都為的是什麼呢?還不是為了要救度我們!所以我們應該深信佛的教誨。《阿彌陀經》是佛金口所說,佛說:「從是西方過十萬國土,有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這都是真語實語,決定不會騙我們,而且淨土三經中的《無量壽經》與《觀經》,都是會中大眾,親見阿彌陀佛與極樂世界的記載。這都是歷史事實,決不是神話故事,所以我們應當相信,既然相信,就應當依教奉行,「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二者,我們要信阿彌釋尊決無虛願。阿彌陀佛是大願王,所發四十八願,都已實現。大願的中心是第十八願,願文是「十方眾生聞我名號,至心信樂,所有善根,心心回向,願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這條大願也正是本經的綱宗,確指信願持名。若能聞名生信,而且是至心信受,至心指登峰造極的誠心。這表「信」。下面說「樂」,表歡喜。歡喜極樂國土,才會發願求佛。從「樂」字直到「願生我國」表「願」。以下「乃至十念」表「持名」。念佛當然念越多越好,但未能多念,乃至平時只修十念法以及臨終時念佛十聲,都可蒙佛接引,往生極樂。以下又說,如果有人能行如上的十念,而不能往生,就不成佛。現在經中說「阿彌陀佛成佛以來,於今十劫。」可見阿彌陀是已成之佛。其因中所發一切大願,決以全部圓滿成就,故決無虛願。我們信願持名,就必與彌陀大願相應,往生極樂。

三者,要信六方諸佛亦即十方一切諸佛。經中說「如是等恒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遍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經中說諸佛現廣長舌相,《要解》說世間常人若能三世不妄語,舌相薄而廣長,吐出時可以自覆其面。可是此經中諸佛為讚淨土法門,所現廣長舌相,可以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所以現此稀有妙相者,正是為眾生生起決定信心。復用此不妄稀有舌相「誠心實言」,令諸眾生,皆信諸佛所讚,純一真實。諸佛毫無異語,所說沒有二言。所讚者,「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正是本經原有的經題。可見此經是不可思議功德,為一切諸佛之所護念。我們能遇到這樣殊勝稀有的不二妙法,實應當至心信受,不當疑惑。所以《要解》說我們應當「隨順諸佛真實教誨,決心求生,更無疑惑,是名信他。」

六信中自信和他信是一對。兩者都是能信,這是正信。一般說來,文化不高,閱讀經典不多的人,容易信他,而難於信自。若說自心是佛,便不敢承當,且認為那是貢高我慢。又有人一聽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便不敢信,認為虛無縹緲,怕落空。這都是信心不深的表現。但若能真實信他,老實念佛,仍能往生,只是往生後的品位不高。另外一種,便是專談信自,不能信他。這多屬於文化較高,讀經較多,甚至是頗有研究的人,喜說自性是佛,但不信他佛。認為念佛求生往生,是心外覓法,是著相。於是輕視淨土,不願求生淨土。當然也就錯過這個殊勝的方便法門,而難於在現在生中證不退轉。更有甚者,有人偏重自心是佛,本來是佛,本來成佛,於是就反對一切修德,又與那些蠢動之類有什麼分別?所以《要解》說:「偏重自佛,既是我見未忘;諱言他佛,卻成他見顛倒。」進言之,自他不二,才是圓融無礙之旨。佛法是無盡藏,切莫得少為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