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發大誓願第六)-2 黃念祖居士註




我若證得無上菩提,成正覺已,所居佛剎,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所有一切眾生,以及焰摩羅界,三惡道中,來生我剎,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復更墮惡趣。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
一、國無惡道願。二、不墮惡趣願。
首四句,總括全部大願。願我成佛時,所居之佛剎,具足無量(無法以數量表示)勝妙功德,具足無量清淨莊嚴。具足者,圓滿也。周遍含攝,無欠無餘。故云具足。所具功德與莊嚴,皆不可思議,超情離見,非思量分別之所能知,非語言文字之所能表。故曰「不可思議」。《華嚴經》獨明事事無礙之不可思議境界,一多相即,小大相容,廣狹自在。延促同時,重重無盡,圓明具德等等。詳之則為十玄妙門。前於判教一節中曾淺述之。今經阿彌陀佛即是毗盧遮那如來,極樂淨土何異華藏世界,極樂依正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一一圓具無盡玄門。故曰:「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由於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故能令眾生,聞名得福,聞名發心,十念必生,逕登不退。復以具足無量不可思議莊嚴,故萬物嚴淨,窮微極妙;光瑩如鏡,徹照十方;觸光安樂,垢滅善生;其香普熏,十方世界,眾生聞者,皆修佛行,見菩提樹,證無生忍。妙顯極樂世界,一塵一毛,悉皆圓明具德。是以此四句,列於願首。表以下一一各願,莫不如是。一一之願皆是為眾生。一一之願皆是彌陀本妙明心之顯現。一一之事相皆是清淨句,皆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下明,我此佛剎中,無有地獄、餓鬼、畜生(經中常以禽獸蜎飛蠕動之類表畜生道)三惡道。」地獄「此為漢語,梵語為那落迦、泥犁等。《大攝論音義》曰:「此譯有四義:(一)不可樂。(二)不可救濟。(三)闇冥。(四)地獄。」今經言地獄乃其中之一義。《婆沙論》曰:「瞻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乃有其獄。」「踰繕那」即由旬,天竺里數之名。《維摩經肇註》云:「上由旬六十里,中由旬五十里,下由旬四十里。」故常言地獄,以獄在地下也。但應知者,地獄不僅在地下,或在山間,或大海邊,曠野樹下,空中皆有其獄。總之地獄有三類:
一、根本地獄,乃八大地獄及八寒地獄。八大地獄對八寒而言,亦名八熱地獄。瞻部洲地下五百由旬有地獄,名為等活,從是依次而下至第八獄,名為無間,此八獄乃層層豎立者也。據《俱舍論》兼考《大論》,此八獄為:(一)等活地獄。彼中罪人遇種種斫刺磨搗,苦極身死,然冷風吹之,皮肉還生,等於前活。(二)黑繩地獄。先以黑繩縛罪人肢體,而後斬鋸。(三)眾合地獄。眾多苦具,俱來逼身,合黨相害。(四)號叫他獄。逼於眾苦,發悲號怨叫之聲。(五)大叫地獄。逼於劇苦,更發大哭聲。(六)炎熱地獄。火隨身起,炎熾周圍,苦熱難堪。(七)大熱地獄。熱中之極,故曰大熱。(八)無間地獄。受苦無間,無有間歇。
以上八大地獄外,更有八寒冰獄,依次橫列:(一)額部陀,此云皰。嚴寒逼身。體上生皰也。(二)尼刺部陀,極寒逼身,體分皰裂也。(三)呵羅羅(寒逼而自口中所發之顫聲)。(四)阿婆婆(同上)。(五)虎虎婆(同上)。(六)嗢缽羅。(青蓮花也)嚴寒逼迫,身分折裂如青蓮也。(七)缽特摩。(紅蓮花)身分折裂如紅蓮花也。(八)摩訶缽特羅(大紅蓮花)。身分折裂如大紅蓮花也。
此上為根本地獄。下敘近邊地獄、孤獨地獄。
二、十六遊增地獄。八大地獄中每一大獄,皆有四門。每一門外,每附增四獄。名為(一)煻煨增。(二)屍糞增。(三)鋒刃增。(四)烈河增。合為十六處,稱為十六遊增地獄。八大地獄合計共有一百二十八處。亦名近邊地獄。
三、孤獨地獄。在山間、曠野、樹下、空中,其類無數,受苦無量。地獄苦果,其最重處,一日之中八萬四千生死,經劫無量。《輔行記》云:作上品五逆十惡者感之(指最極惡逆者)。
「餓鬼」者,《大乘義章八》曰:「以從他求故,名餓鬼。又常饑虛,故名為餓。恐怯多畏,故名為鬼。」《婆沙論》云:「鬼者畏也,謂虛怯多畏。又威也,能令他畏其威也。又希求名鬼,謂彼餓鬼恒從他人,希求飲食以活性命。」又云:「有說饑渴增(盛也)故,名鬼。由彼積集,感饑渴業。經百千歲,不得聞水名。豈能得見,況復得觸。有說被驅役故,名鬼。恒為諸天處處驅役馳走故。」此道亦遍諸趣。有福德者作山林塚廟神。無福德者,居不淨所,不得飲食。常受鞭打,填河塞海,受苦無量。《輔行記》云:「下品五逆十惡者感之(指惡逆中之最輕者)。」
「畜生」新譯為傍生。指傍行之生類。《新婆沙論》云:「其形傍,故行亦傍。以行傍,故形亦傍。是故名傍生。」傍者,橫也。《會疏》云:「此道遍在諸處。披毛戴角,鱗甲羽毛。四足多足,有足無足。水陸空行,互相吞啖,受苦無量。」《輔行記》云:「作中品五逆十惡者感之。」
「焰摩羅界」者,指焰摩羅王之世界。焰摩羅,又作炎摩、琰摩、閻摩、閻摩羅等。譯為縛,縛罪人之義。焰摩羅王,義譯為平等王。此王登錄、治理世間生死罪福之業。主守地獄,八寒八熱,及其眷屬諸小獄等。決斷善惡,役使鬼卒。於五趣中,追攝罪人,捶拷治罰,更無休息。故《三啟經》云:「將付琰魔王,隨業而受報。勝因生善道,惡業墮泥犁。」又譯雙王,兄及妹皆作地獄王。兄治男事,妹理女事,故曰雙王。」焰摩羅界」者,即此王之管界。《俱舍論》云:「琰魔王國,於此瞻部洲下,過五百踰繕那(即由旬),有琰魔王國,縱廣量亦爾。從此展轉,散居餘處。」又《長阿含經地獄品》云:「閻浮提南,大金剛山內,有閻羅王宮,王所治處。從廣六千由旬。」
「三惡道」,又名三惡趣,又名三塗。為一切眾生造惡所生之處。故名惡道。地獄、餓鬼、畜生三道,名三惡道。《法華經方便品》曰:「以諸欲因緣,墜墮三惡道。」蓋謂眾生如內有貪求欲樂之念,是為因。外攀緣欲境,是為緣。以此因緣,起念造惡,終墮惡道。
本章具兩願,「國無惡道願」,及「不墮惡趣願」。首數句之文意為,我若證得如來果覺,成就無上正等正覺,即已究竟成佛,是時我所住持之佛土,具足無量不可思議功德莊嚴。以上數句,總表極樂世界之微妙殊勝。故於第一願首宣說之。以下則分敘四十八願各各內容,其下第一願曰:「無有地獄、餓鬼、禽獸、蜎飛、蠕動之類。」乃國中無有三惡道願。此正表彌陀大悲心切。故首兩願,唯願眾生無苦。三惡道乃苦中之極也。密教中曰:「大悲為根,菩提為因,方便為究竟。」又《華嚴經普賢行願品》曰:「諸佛如來以大悲心而為體故。」故願國中永無惡趣。
「不墮惡趣願」。或曰「不更惡趣願」,為第二願。此承第一願而言,我國不但無三惡道,甚至從焰摩羅界(即地獄界)等惡道中,來生我國之一切眾生,受佛之教化,不但永不更入惡趣,並悉皆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淨土論註》曰:「佛所得法,名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又《法華玄贊》曰:「『阿』云無。『耨多羅』云上。『三』云正。『藐』云等。又『三』云正。『菩提』云覺。即是無上正等正覺。」《大智度論八十五》曰:「唯佛一人智慧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惡道眾生善根微弱,復多宿業,蒙佛願力加被,攝受往生。生彼土已,悉令成佛,此實阿彌陀如來慈悲至極之無上聖願。蓋以從惡趣帶業往生之眾生,宿具惡業,應墮惡道。但因彌陀願力加持,往生極樂不復更墮三途,故曰不墮惡趣。故龍樹大士曰:「若人生彼國,終不墮三趣。」又善導大師曰:「乃至成佛,不歷生死。」是則橫出於六趣矣。
又此章大願,攝二殊勝。一者,惡趣眾生,亦得往生極樂,不復更墮惡道。表彌陀悲心無盡,度化無餘也。二者,凡往生者,悉皆作佛,究竟菩提。由此可見彌陀本心,念念願一切眾生成佛,而此願既已成就,足證彌陀智慧功德、威神力用不可思議。末云:「得是願,乃作佛,不得是願,不取無上正覺。」表此願成就,我(法藏菩薩)方成佛。若此願不成,我終不成佛。故曰:「不取無上正覺。」以下各願,簡為「不取正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