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光」。淨影曰:「於法善照,名智慧光。」憬興曰:「光從佛無癡善根心起。復除眾生無明品心,故智慧。」又曇師讚云:「佛光能破無明闇,故佛又號智慧光。」後兩者,均以破除無明,而名智慧。彼佛智光,能蕩除我等無明心垢,專予我等真實之利,是故彌陀稱為光中極尊,佛中之王。
「常照光」。見《宋譯》。常寂光中,寂而常照,故名常照光。《魏譯》為「不斷光」。淨影曰:「常照不絕,名不斷光。」憬興曰:「佛之常光,恒為照益,故不斷。」曇師讚曰:「光明一切時普照,故佛又號不斷光。」一切時普照,正是常照之義。
「清淨光」。淨影曰「離垢稱淨」。憬興曰:「從佛無貪善根而現,亦除眾生貪濁之心,故清淨。」曇師讚曰:「道光明朗色超絕,故佛又號清淨光。一蒙光照罪垢除,皆得解脫故頂禮。」故知此光明朗離垢,復能為眾生消除貪濁與罪垢,故號為清淨光。又《往生論》云:「此三種成就願心莊嚴,應知,略說入一法句故。一法句者,謂清淨句。清淨句者,謂真實智慧無為法身故。」是知清淨一名,體是真實法身。廣攝國土、佛、菩薩三種莊嚴,故《漢譯》彌陀名號為無量清淨佛,又彌陀密號為「清淨金剛」。當知清淨二字,其義甚深。
「歡喜光」。淨影曰:「能令見者心悅,名喜。」憬興曰:「從佛無瞋善根而生,能除眾生瞋恚慼心,故歡喜。」曇師讚曰:「慈光遐被施安樂,故佛又號歡喜光。」「安樂」者,如《法華》曰:「身意泰然,快得安樂。」佛光能令眾生安樂歡悅,故名歡喜光。
「解脫光」見《宋譯》。《魏譯》無之。故古諸師,未有註釋。但《魏譯》中有炎王與無稱兩光,曇師讚曰:「佛光照耀最第一,故佛又號光炎王。三塗黑闇蒙光啟,是故頂禮大應供。」又「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因光成佛光赫然,諸佛所歎故頂禮。」由上可見兩偈之實,皆讚解脫。「神光離相」、「因光成佛」是顯解脫光自覺之德;「佛光第一」、「三塗蒙光」,是顯解脫光覺他之益。從此兩讚合參,正顯解脫光之德益。離相成佛,放光普度,正顯解脫光之妙德與利益也。於此亦可見,古譯差異,往往皆由於開合之不同耳。
「安隱光」見《宋譯》。安隱與安穩同。身安心穩也。五濁八苦不能撓,故曰安。山崩地陷不能動,故日穩。又《宗鏡錄》曰:「安隱快樂者,則寂靜妙常。」又寂靜妙常,即常寂光。是知生滅滅已,寂滅為樂,是安義。三際一如,無去無來,是隱義。彌陀於寂靜妙常中,妙光普照,咸令眾生,安隱快樂,離諸生滅,是名安隱光。
「超日月光」。淨影曰:「過(超也)世間相,名超日月。」憬興曰:「日夜恒照,不同娑婆二曜之輝,故超日月。」曇師讚曰:「光明照耀過日月,故佛號超日月光。」又《超日明三昧經》曰:「日之光明,照現在事。人物蠕動,百谷藥木,諸天龍神,皆因日成,普得茂活。日不能照二鐵圍間,亦不能照人心本,令開達也。但照有形,不照無形。超日明三昧,所以勝者何?殊照十方,無邊無際。三界五道,靡不徹暢。何況彌陀光明。故名超日月光」上之經文,勝餘諸解。蓋以日光能照一切有形,生長天地萬物。但不能照無形,不能透鐵圍山(故不能照兩鐵圍山之間)不能照明人之本心。超日明三昧勝之。但彌陀光明,又遠勝此三昧。故名超日月光也。
「不思議光」見唐宋兩譯。《魏譯》開為「難思光」與「無稱光」。按難思即不可思,無稱即不可議也。淨影曰:「過世心想,故曰難思。過世言相,名無稱光。」過者超過之義。憬興曰:「光非諸二乘等所測度,故難思。又非餘乘所堪說,故無稱。」又曇師讚曰:「其光除佛莫能測,故佛又號難思光。」「神光離相不可名,故佛又號無稱光。」光離光相,故除佛莫測。曇師之解,攝前二者而更勝。(至於無稱光既前合於解脫光,茲又合於不思議光,實亦無礙。蓋諸譯開合有別,錯綜不一,故顯差異。但其實質亦無二致。解脫乃涅槃三德之一,正是不可思議也。)
又「不思議」即不可思議。本經小本之原名,為《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又《鼓音聲王陀羅尼經》曰:「爾時十方恒沙諸佛,皆共讚彼安樂世界,所有佛法不可思議。神通現代、種種方便不可思議。若能有信如是之事,當知是人不可思議。所得業報,亦不可思議。」又蓮池《疏鈔》釋「不可思議」曰:「此分為四:一是施法廣大功德。謂無量壽、無量光、三寶道品種種等。二是神化周遍功德。謂水鳥樹林,成宣妙法。衣食服用,受用自然。眾生皆具相好神變等。三是信受宿根功德。謂難信之法,能信受者,宿修無量善根等。四是果報難勝功德。謂即得往生;即得入上善會;即得不退轉地,畢竟成佛等。皆超越常情,故云不可思議。如《金剛般若》云:『是經義不可思議,果報亦不可思議』是也。」
又小本依正因果皆不可思議。《疏鈔》曰:「依謂同居即寂光。正謂應身即法身。因謂七日功成。果謂一生不退。亦復超越常情,故俱不可思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