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法華大意-1 毗陵沙門湛然 述



法華大意  
(當卷八千八百八十八言此品四千一百七十二言)。
毗陵沙門湛然 述

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將釋此一部妙典。二十八品。多有諸家。今暫歸天台宗。每品用三門解說。第一述每品大意。第二釋每品名。第三釋每品內文。略科斷。  

第一述初品大意者。原夫浩浩性海。混動靜而凝真。眇眇覺山。抱理事以布教。教海無盡。故扣諸萬機以埀影。機感萬差。猶馳走五乘以分[鏕-比+七]。然則許車長者。開三車。遍與一實之妙車。覓子慈天。集百屬。同付一家之財業。今此經者。開權顯實之玄門。果海圓實之格言。宏括眾經之綱紀。巨海之吞千潮。廣統群典之樞要。猶大虗之抱萬有。文菀芳馥。開三生六即之華。義林蓊鬱。結三軌四德之果。舒則一乘之義門區分。明映日月。卷則一極之玄樞凝真。峻凌妙高。所以片片慈氏之問。普被塵國。明明能仁之訓。等霔現當。遂使乘此法輪。不起一處。普遊無邊法界。入彼法門。不移一念。忽現無盡劫海。可謂返流歸源之寶舟。盡迷趣覺之銀燭者矣。教大意。蓋在此哉。  

第二釋名者。今妙法蓮華經者。本地甚深之奧藏也。自行權實之妙法也。四華六動。開方便之門。三變千涌。表真實之地。咸令一切。普得見聞。是以先標妙法。次喻蓮華。蕩化城之執教。廢草菴之滯情。會眾善之小行。歸廣大之一乘。上中下根。皆與記莂。發秘密之奧藏。稱之為妙。示權實之正軌。故號為法。指久遠之本果。喻之以蓮。會不二之圓道。譬之以華。聲為佛事。稱之為經。圓詮之初。目之為序。序義相從。稱之為品。眾次之首。名第一。若存梵聲。可言薩達摩分陀利伽蘇怛攬。今順唐語。故道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第三入文判釋者。夫顒顒普機。受如來旨。巍巍法雷。雨平等雨。今維經者。久遠實佛之所說。三世諸佛之至極經也。權現阿難所傳。胎辨羅什所譯也。宿明聽耳所請。乘白遍吉所護也。明知此間群生。應機於圓教。招感於靈聖也。一部典。有八軸二十八品。大分為三。初品為序次方便品。訖分別功德品十九行偈。凡十五品半。名為正。三從偈後盡經。凡十一品半。為流通。又一時分為二。從初序品。至安樂行。十四品。為迹門開權顯實。從從地涌出品訖經。十四品。為本門開近顯遠。二門各三。初迹門三者。序品為迹門序。次方便品。至授學無學人記品。為迹門正說。法師品訖安樂行品。為迹門流通。次本門三者。初踊出品。訖彌勒已問佛今答之半品。為本門序。次佛告阿逸多下。訖分別功德品初長行偈頌。為正。三偈後盡經。名流通。今迹門三章。初序有通有別。初序有六。一所聞之法體。即如是是。二能持之人。即我聞是。三聞持之時。一時是。四聞持之所從。即佛陀是。五聞持之處。即王舍城耆山是。六聞持之伴。即與大比丘眾去是也。有二。從與大比丘眾萬二千下。訖阿闍世王與若干百千眷屬俱。第一明列眾。各禮佛足退坐一面八字。第二總結也。約列眾中有三。從與大比丘下。訖耶輸陀羅比丘尼亦與等。第一明聲聞眾。從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下。訖菩薩摩訶薩八萬人俱。第二明菩薩眾。爾時釋提桓因下。訖阿闍世王等。第三明雜眾也。第二爾時世尊四眾圍繞下。訖品竟諸求三乘人。別序。約中五序。從爾時世尊四眾下。訖尊重讚歎。第一明集眾序。從為諸菩薩說大乘經下。訖起七寶塔。第二明現瑞序。從爾時彌勒菩薩下。訖神通之相今當問誰。第三明疑問序。從爾時彌勒菩薩。訖偈終為說何等。第四明發問序。約中有二。一長行(云云)。從於是彌勒菩薩欲重宣此義下。第二偈頌。有六十二行。分為二。初有五十四行。頌上問(云云)。從佛放一光我及眾會下。有八行。頌請答(云云)。從爾時文殊師利語彌勒菩薩下。第五答問序。中有二。第一長行。第二偈頌。第一長行中有四。從彌勒下。訖演大法義。第一明惟忖答。從諸善男子我於下。訖故現此瑞。第二明略曾見答。從諸善男子如過去下。訖求名菩薩汝身是也。第三明廣曾見答。從今見此瑞與本無異下。訖教菩薩法佛所護念。第四明分明判答(云云)。從爾時文殊說偈。第二偈頌。有四十五行。分為二。初有四十一行。頌廣曾見。答從我見燈明下。有四行。頌分明判答等(云云)。


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第二(品四千七百一十六言)  

今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大意者。夫巍巍佛智。推甚深無量於一宗之考。蕩蕩慧門。告難解難入於三乘之息。是以五甚深海。騏驎牢窮其底。八甚高峯。鳳凰難翔其頂。是故無問春雷。振四種法響於三乘之蟄。自說秋龍。灑七成甘雨於七權之魚。十如帝網。籠十界而重重。一乘頗梨。亘十剎隱隱。久後密唱。繫圓珠於五千衣裏。要當顯談。駕寶車於一大白牛。淺智千二。起疑念而迷所趣。深智一子。宣未了而問進退。能仁三止。沙汰五千。鶖子三請。精進十信。是以枝葉糟糠。忘繫珠而退法座。真實普機。懷信財而住會席。於是赫赫法王。喻曇華而勸信。明明智行。作蓮華而發歡。是以一大金烏。照五姓而輝輝。四一銀[少/兔]。臨七人而皎皎。豈謂焦種趣寂。值法雨而更萌佛芽。畢死闡提。服妙藥而復甦後生。教經義緯。織成行錦於五佛機。智針行線。縫飾果繡於三世帳。諸佛本懷。皆圓此部。出世大意。悉滿此章。破執而決疑。法華最第一。開迷而照覺。誰敢爭斯典哉。文約義豐。理深行普矣。勝可謂不思議妙法。難測量法門矣。此品大意。蓋如是歟。  

第二釋名者。方者秘也。便者妙也。妙達於方即真秘點內衣裏無價之寶。與王頂上唯有一珠。無二無別指客作人。是長者子。亦無二無別。如斯之言。是秘是妙。如經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故以秘釋方。以妙釋便。正是今品之意。故言方便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從此品下。訖分別功德品彌勒說十九行偈終。佛名聞十方廣饒益眾生等十五品半文。大段第二正說分也。若作二正。從此品下。訖授學無學人記八品。迹門正說分也。今且遂近就迹門正說。大分為二。從此品初下。訖願為此眾故。唯垂分別等。第一大段明略開三顯一。從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慇懃三請豈得不說等下。訖授學無學人記品七品半經文。第二大段明廣開三顯一。約略開三顯一段。有二。從此品初下。訖偈竟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第一明略開三顯一。約中有長行偈頌。長行中有二。從品初下。訖隨宜所說意趣難解。第一明諸佛權實二智。從舍利弗吾從成佛已來下。第二明釋迦權實二智。第二偈頌上二佛二智(云云)。從爾時大眾中有諸聲聞漏盡下。訖是等聞此法則生大歡喜。第二明疑生執動。騰疑請三遍(云云)。第二約廣開三顯一段。大分為三。第一為上根人。有法說周。即爾時世尊告舍利弗已下。訖第二卷諸天子偈竟。我所有福業今世若過世及見佛功德盡迴向佛道也。第二為中根人。有譬說周。爾時舍利弗白佛言世尊我今無復疑悔下。訖授記品竟。我及汝等宿世因緣吾今當說汝等善聽。三品經文也。第三為下根人。有因緣說周。化城喻品初。告諸比丘乃往過去。訖學無學人記品竟。世尊慧燈明我聞授記音心歡喜充滿如甘露見灌。三品經文也。約第一法說周。大分為五。謂法說。領解。述成。授記。歡喜也。約初法說段。有長行偈頌。約第一長行。有三。從爾時世尊告舍利弗汝已下。訖汝今善聽當為汝說。第一明如來許說。從舍利弗言唯然世尊下。訖願樂欲聞。第二明受旨。從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下。訖無有餘乘唯一佛乘。第三明如來廣說。約中有五。第一明四佛章門。廣上諸佛權實二智。第二明釋迦章門。廣上釋迦權實二智。約四佛章為四。從如是妙法下。訖十方諸佛亦復如是。第一明總諸佛門。約中有六番義四種釋四一等釋(云云)。第二舍利弗過去諸佛以無數方便種種因緣下。明過去佛章門。約中(云云)。第三舍利弗未來諸佛當出於世下。明未來佛章門。約中(云云)。第四舍利弗現在十方無量百千萬億佛土中諸佛世尊下。明現在佛章門。約中(云云)。第二舍利弗我今亦復如是下。廣上釋迦如來權實二智。約中有六義四一等釋。今不釋(云云)。第二偈頌。有百二十一行。大分為二。初有四行一句。頌上許答。次有百十六行三句。頌上正答。約中為二。初有七十三行一句。頌上第一四佛章門。從今我亦如是。第二有四十三行半。頌上第二釋迦章門。約四佛章為四。初有三十四行三句。頌上第一總諸佛門。從過去無數劫下。第二有二十七行半。頌上過去佛章。從未來諸世尊下。第三有六行半。頌未來佛章。從天人所供養下。第四有四行半。頌現在佛章(云云)。從今我亦如是下。釋迦章門中。有四十三行半。括一部妙。為下七喻作本(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