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4日 星期四

入佛明宗答問---2 王驤陸居士 開示


11. 問:然則分宗究有礙否?

答:曰無礙,只要明白宗旨,分宗為便於專一起見,乃一門深入之意,不故立門戶則可,而分宗之義,因各人根器不同,有性所近者,故立先後,及將到彼岸時,則同一歸宗矣,亦不至執取一法矣,譬如大學中學之課本,自異於小學也,非小學為劣而大學為勝也。

12. 問:各宗歸宗之義可略示否?

答:可以。佛法各宗,有直證過渡二種,茲約述如下:
(一)過渡者,先使修至萬法歸一後,更由一歸宗者也。甲、相宗,破相無餘,然後歸性者。乙、律宗,以戒律攝心於一,然後證入法空見性者。丙、天臺,先修一心三觀成就,然後空歡見性者。丁、淨土,先修至一心不亂,證入阿鞞拔致往生後,再修至華開見佛者。戊、密宗,此指東藏現行所傳諸密法,先由事相儀規,攝心歸一,然後再修無相密,直證悉地者。
(二)直證者,下手即尋一歸何處,直指心田者,此必隨根而授,非可普傳,且有仗佛力與自力二種。己、禪宗,此不假文字語言諸法,仗自力一意尋參證入者,以仗自力故,非二三十年不能徹了,且痛師資之日少,加以時代不同,根器日薄,無人敢於問津,不得已求過渡法以自了,轉入他門,此最可痛心者也。惟佛法無滅時,以佛性無滅時也,今之入佛者,皆具夙世因緣,利根亦自有人,徒以師資太少,接引乏人,遂都湮沒。今於禪宗衰落之際,忽有異軍突起,為宗下開一無上方便法門,則無相密心中心法出世因緣也。此法至今不過十年,於民國十七年(一九二八年)行於世,此十年中,親證心地見實相者,不可勝數,以無不與禪宗相接,世遂以禪密名之,雖於名法未合,而事實如是耳。庚、印心宗,即心中心密,此仗佛力,三密加持,不重有相,唯證心田,以一切修法。為大愚阿闍黎廬山親證後特定之法,故後人依之而修,必可於二三年內證入,無三十年問津之苦矣。在初,世人只知為密法,而未了直證心田與禪宗會合之理。至十九年後,大師臨隱去時開九次般若法會,始以密意示人,當初受法者,七萬餘人,中途不疑退者,不過百也,而與於九次會者,只四十人耳,故未嘗味而談味者,終難明其奧妙,何可以口舌爭耶。

13. 問:在中國佛教中,以何宗為大?

答:法無大小也,論人數,一若淨土為多,然真往生者極少。只禪宗一門,其潛力最大,中國之所獨有,推行於日本臺灣等地,印度反無矣。國內修禪定者,向不與世通,兩國人根器特異,如老幼男女內道外道,莫不喜歡金剛般若經、心經、壇經與彌陀經也,可見其潛勢力之大矣。世人每以彌陀經為淨土經,不知其為禪宗之要經也,修淨土者,只行其上半部,慕其極樂而已,未能通達實相之妙,如不通宗者,決難得其妙諦,會內同人,自修心中心法,印入心地後,無不喜誦此經,此經亦最難解,非可以文字語言表者,本舍於第四年始講此經,亦意在融通各宗,勿分門戶耳,此各宗之大略也。

14. 問:入佛明宗,下手之法如何?

答:此無定法,當隨機而決,授法前,先審其人,然後付法,本舍印有《乙亥講演錄》一書,雖覺簡陋,然尚不致誤人,內分啟機、正修、印證三門,亦為入門者方便,而以明宗為第一義也。

15. 問:心中心法人人可修否?

答:未可定也,在未修心中心法之前,另有他法可授,用以接引也。

16. 問:印心精舍何以亦參用禪宗語錄諸書?

答:非用也,借以考證其內證之深淺而已,在未明心地前,亦在不許看之列,不獨此也,讀經亦在其後,以早讀仍無用耳。

17. 問:修心中心法後,即可了生死耶?

答:生死之了不了,在自己而不在法,如自己不痛切,任何妙法旨無所用之,以此等人,佛亦無可奈何也。心中心法,未必人人當機,在各人因緣耳。

18. 問:禪宗何以稱為宗下?

答:禪宗比較他宗,至為簡捷了當,以無教相可名,故曰宗下。不知禪定法亦尚未歸宗,宗者,究竟寂滅之圓覺實相也,空淨無染,更無法之可言。今言禪定,即未離法,即不是本相,故未名宗。是以禪宗者,以禪定法歸宗也,非禪即為宗也,及至歸宗,並禪亦不有耳。

19. 問:一切法門,是否先以銷除種種習氣,抑先以明心為主?

答:此問至為緊要,世人紛紜莫決,即是此點,當知先明心地,後除習氣,是千古不磨之定論,心地不明,如入暗室而不開燈,雖欲整理一切顛倒,實無辦法。習氣是現行幻心之流轉,如搖動之燈,光雖迷閃,究無礙於火也。故人雖顛倒,乃一時之迷醉,其佛性本體無二也。通達不二者,自能釜底抽薪,不從習氣上下手,先從覺上著力,一覺即回復本來,否則硬制習氣,見功於一時,而非徹底清了,久久外境力強,又被境奪,入暗室而言整理,豈非盲修瞎練也哉。

20. 問:各宗歸宗之法,其義云何?

答:各宗各法,意在借用,必修至法空,歸到心地本來面目,方得名了。如戒律者,人徒如以守戒律為宗,此是方便初學人說法,論其究竟,必以空戒為義。以戒者,戒其心也,心既空矣,則能所兩忘,善惡都淨,無可戒者,斯名得戒,又名戒具足,他宗亦同此義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