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註華嚴法界觀門-4 圭峯蘭若沙門宗密註



各有四句。先就理四句
【一以理性全體在一切事中時不礙全體在一塵處是故在外即在內】
前問外諸事處理性有無。今答云有也。前問有則非全。今答云全。謂理與多塵非異。故理性全體遍多塵。亦與一塵非異故。不妨還遍此一塵。且約名字而言。如一父對十子。一一全為其父也
【二全體在一塵中時不礙全體在餘事處】
前問有無。今答有父子反上也。是故在內即在外
【三以無二之性各全在一切中故是故亦在內亦在外】
理與內外非異故。同時能遍於內外
【四以無二之性非一切故是故非內非外】
理性雖能遍內外。理性恒非是內外
  前三句明與一切法非異此之一句明與一切法非一良為非一非異故內外無礙】
前難外事有理則不全遍於一塵。若全遍一塵。則不全遍於外事。今以非一非異。故內外皆全而無礙也
【次就事四句】
即前總標多事無礙故也。此就事者。前問所無。海波喻有。今影出之。若問者應云。一塵全遍理時。一切事亦全遍否。若遍則有重重之失。若不遍則多事不如理也
【一一塵全匝於理時不礙一切事法亦全匝是故在內即在外】
一遍不礙多遍也。謂一塵與理非異。故云云
【二一切法各匝理性時不礙一塵亦全匝是故在外即在內】
多遍不礙一遍也。父子反上
【三以諸法同時各匝故是故全內亦全外無有障礙】
諸法同時遍也。謂內外與理非異故。內外同時匝理性也
【四以諸事法各不壞故彼此相望非】
內非外一多之相。歷然不壞。則性非一多。故居然非內外也
【思之】
問前理望事。以理在一為內。在多為外。今此以何為內外。答亦以一多為內外。但前先舉理此先舉事。故分二門爾。故但一重問也。以一多皆即理。故全遍。非有多理。令事各遍。故第四句云。非內外也
  三依理成事門
【謂事無別體要因真理而得成立】
上宗下因
【以諸緣起】
此有二因
【皆無自性故】
一也
【由無性理事方成故二也。】
真如隨緣故中論云。以有空義故。一切法得成。大品云。若諸法不空。即無道無果
【如波要因於水能成立故。】
依如來藏得有諸法當知亦爾思之勝鬘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死。依如來藏故有涅槃。楞伽亦說。如來藏造業受報。起信論云。依如來藏故有生滅心等。問明品云。法性本無生。示現而有生等
【四事能顯理門】
如影像表鏡明。識智表本性。起信云。因無明能知名義。為說真覺等
【謂由事攬理故則事虛而理實以事虛故全事中之理挺然露現。】
猶如波相虛令水體露現當知此中道理亦爾思之。須彌偈云。了知一切法。自性無所有。如是解法性。即見盧舍那
【五以理奪事門】
由前門理顯故此奪也
【謂事既攬理遂令事相皆盡唯一真理平等顯現】
上宗。下因
【以離真理外無片事可得故如水奪波波無不盡此則水存以壞波令盡】
出現品云。設一切眾生於念念中悉成正覺。與不成正覺。亦無有異。如化人化心。化成正覺也
【六事能隱理門】
由第三成事故即隱理也
【謂真理隨緣成諸事法然此事法既違亦云匝於理遂令事顯理不顯也如水成波動顯靜隱經云法身流轉五道名曰眾生故令眾生現時法身不現也】
問明品亦云。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
  七真理即事門
【謂凡是真理必非事外】
上宗下因
【以是法無我理故事必依理虛無體故】
若但是空。出於事外。則不即事。今以即法為無我理。離事何有理耶
【是故此理舉體皆事方為真理如水即波無動而非濕故即水是波思之
  八事法即理門
【謂緣起事法必無自性無自性故舉體即真故說眾生即如不待滅也】
淨名云。一切眾生皆如也。又云。一切眾生即寂滅相。不復更滅
【如波動相舉體即水無異相也】
前門法身流轉。名曰眾生。此門眾生寂滅。即是法身。法身眾生。義一名異
  九真理非事門
【謂即事之理而非是事以真妄異故實非虛故所依非能依故】
後門義。應一一反此三對。但文小異爾
【如即波之水】
非波以動濕異故
  十事法非理門
【謂全理之事事恒非理相性異故】
前云。真妄虛實。今但有一對
【能依非所依故是故舉體全理而事相宛然。如全水之波非水以動義非濕故】
七八於解常一。九十於諦常二。此下結勸也。先結束前義云
【此上十義同一緣起】
真空四義。一廢己同他。第三門也。二泯他存己。五也。三自他俱存。九也。四自他俱泯。七也。妙有四義。一隱他存己。六也。二顯他自盡。四也。三即十也。四即八也。一二是總故不配之。上結束。下別收十門。約理望事則有成(三也)有壞(五也)有即(七也)有離(九也)事望於理有顯(四也)有隱(六也)有一(八也)有異(十也)
【逆】
五六九十
【順】
三四七八
【自在】
即成即壞等
【無障無礙】
成不礙壞等
【同時頓起】
非前後也。又事無體藉緣。可言成壞等。不可言隱顯等。理性本有。可言隱顯等。不可言成壞等。不會初二者。是總相故。餘之八門。依此成也。又相遍門無別異相。非如隱現等殊故。此下勸修云深思。令觀明現是謂理事圓融無礙觀


    周遍含容觀


【周遍含容觀第三】
事事無礙也。文三。一標。二釋。三結勸
【事如理融】
一一事皆如理故融通也。謂若唯約事即彼此相礙。若唯約理。即無可相礙。亦無可遍容。今以事如理融。故有十門無礙
【遍周遍攝含容無礙】
理含萬德。無可同喻。略如虛空二義。謂溥遍含容
【交參】
彼此涉入
【自在】
同時互為能所
【略辨十門】
一為法義體用之本。二是周遍。三是含容。此三備矣。四釋二也。五釋三也。六七皆收四五也。八九融攝六七。十收八九也
【一理如事門】
由此真理全為事故。如事顯現。如事差別。大小一多。變易乃至無量無盡也。有本標云。理如事現。事如理遍。乍觀釋中。多遍現義。細尋成局闕餘義相故
【謂事法既虛相無不盡】
不待泯之
【理性真實體無不現】
真理即與一切千差萬別之事俱時歷然顯現。如耳目所對境也。亦如芥缾。亦如真金。為佛菩薩比丘及六道眾生形像之時。】
與諸像一時顯現。無分毫之隱。亦無分毫不像。今理性亦爾。無分毫隱。亦無分毫不事。不同真空觀。及以理奪事門中。唯是理現也。故次云
【此則事無別事即全理為事】
上釋也。下以人證云
【是故菩薩雖復看事即是觀理然說此事為不即理】
不壞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