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藥草喻品第五(卷九千二百八十六言品一千六百五十九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茫茫智地。等大地而載五姓。森森群生。爭草木而異五乘。乃有一乘法雲。[雨/復]三千而清涼。一味教雨。澍五乘而殊茂。於是破有法王。隨群機而先說彼權。即是實佛。應熟機以後談此實。是乃假權三草。乘各身而歸本地。方便二木。迴各心而向真道。最實大慧。吼獅子聲。便權小果。脫野干形。敗根迦葉。領三草於實菀。歷劫薩埵。悟二木於圓林。汝等所行是菩薩道。其調斯矣。此品大意。盖如是。
第二釋名者。土地是能生。而雲雨是能潤。草木是所生所潤。通皆有用。而藥草用強。有漏諸善。悉能治惡。無漏為最。無漏眾中。四大弟子。以譬領佛譬。深會聖心。佛讚善哉。甚為希有。述其得解。以喻其人。故言藥草喻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譬說周中。第三述成段。約中為二。從爾時世尊告摩訶迦葉下。訖說不能盡。第一略述其領解。從迦葉當知下。訖漸漸修學悉當成佛道。第二廣述其領解。約略中有二。第一雙述善哉。從如來復有下。第二述其領所不及。約廣中有二。一長行。二偈頌。約長行中有二。從迦葉當知下。訖一切種智。第一述成開三顯一。從汝等迦葉下。訖難解難知。第二明如來結歎。約開三顯一中有二。從迦葉當知。訖一切智慧。第一明法說中有二(云云)。從迦葉譬如下。訖一切種智。第二明譬說中有二。第一譬說中。有開譬。有合譬。約開譬中有二。從迦葉下。訖華菓敷實。第一明差別譬。從雖一地所生下。訖各有差別。第二明無差別譬有三(云云)。約第二合譬中有二。從迦葉當知如來亦復如是下。訖各得生長。第一合差別譬中有二(云云)。從如來說法一相一味下。訖一切種智。第二合無差別譬中有三(云云)。汝等迦葉下。第二復宗稱歎(云云)。第二偈頌。有五十四行半。頌述領開三顯一。中有二。初有四行。頌法說。中有二(云云)。次有五十行半。頌譬說。中有二。初有十行半。頌開譬。次有四十行。頌合譬。約開譬中有二。初有九行。頌差別譬。次有一行半。頌無差別。約第二合譬中有二。初有三十五行。頌合差別譬中(云云)。次有五行。頌合無差別譬中(云云)。
妙法蓮華經授記品第六(品一千七百二十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品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夫斗藪迦葉。聞八相而更甦。神通目連。[(厂@((既-旡)-日+口))*頁]二乘而懷懼。所以如語釋迦。振天眼於來劫。實語世雄。期記莂於當生。於是解空善現。聞名相而慶實名餝。提舍旃延。承金光而歡淨剎奇。第四目連。既入蓮臺。五百弟子。同坐華座。無為深坑。成八功池。而生佛蓮華。正位燋種。潤一味雨。萌佛性芽。赫赫妙法深號功。明明蓮華廣茂德。不退菩薩。不思其邊。有漏凡愚。何知其際。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釋名者。梵音和伽羅。此翻授記也。此品中。授記四大聲聞。偏舉法為名。故言授記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品譬說周中。第四授記段。約中大段有二。從品初下。訖像法亦爾。第一大段。正明與中根人等記。從我諸弟子。訖汝等善聽。第二大段。明許為下根人等說宿世因緣。約第一大段中有二。從品初下。訖光明世尊其事如是。第一明與迦葉記。從爾時大目犍連下。訖像法亦爾。第二明與三弟子記。約第一段中有二。一長行。二偈頌。約長行中有六。從品初下。訖無量大法。第一明行因。從於最後身下。訖天人師佛世尊。第二明得果。從國名下。訖名大莊嚴。第三明國劫名號。從佛壽下。第四明佛壽。從正法住世下。訖二十小劫。第五明正法像法久近。從國界下。訖皆護佛法。第六明國淨。從爾時世尊欲重下。第二偈頌。有十二行半。為六。初有四行。頌行因。次半行。頌得果。次六行。頌國淨。次半行。頌佛壽。次一行。頌正法像法。次半行。總結。第二明三人授記。中有二。第一明請記。第二明與記。約第一中有二。第一明長行。經家敘。第二明偈頌。有七行。為四。初有一行。正請。次二行半。明譬說請。次有二行半。明合譬請。次有一行。明結請。約第二授記中有三。第一明善吉授記。第二明迦旃延授記。第三明目連授記。各有長行偈頌。各有行因。得果。國劫。壽命。法住久近。皆悉如文。後我諸弟子下。訖汝等善聽。第二大段。明許為下根說。中有二。第一有一行半。明總說。次有一行。更明說宿世因緣。
妙法蓮華經化城喻品第七(品五千九百七言)
將釋此品。用三門。第一述一品大意。第二釋品名。第三入文判釋。
第一述大意者。夫遠遠一聖。證正覺於十劫。顒顒二八。求出家於一世。自此以降。劫而難思。大千塵墨。不足喻其遠。億國塵算。安得況彼劫。于時大通正覺。放光振地。幽瞑眾生。仰奇生疑。八方梵天。尋光集會。上下大梵。見相來到。於是十方梵王。供華上殿。請說大法。十六王子。歎德仰化。欲演妙法。是以智勝法王。隨眾機而且轉諦緣。王子沙彌。覺機熟而說妙法。其會會眾。信大乘而聞一乘。一大正覺。入家室而樂禪悅。十六沙彌。昇法座而講妙法。傳燈之功。成正覺於十方。結緣之力。限入道於萬代。然則入寂灰身。餘國經生。證理歸滅。佛乘得度。悅悅化城。等尋香而忽滅。急急樓閣。同陽炎而隱泯。定性二乘。失旅次而退寶處。強識釋迦。得商人而還本宅。明明導師。息中路而致寶城。擾擾商人。憚遠險而不可退。此品大意。盖如是矣。
第二釋名者。化者神力所為也。城者防非却歒之稱也。知無賊亦不須城。故言化城也。偏舉喻為名。故言化城喻品。
第三入文判釋者。此下第三明為下根人宿世因緣說。約中有三品。例前應有四段。今但有二段。此品正明宿世因緣。次二品明下根人等授記。領解述成。文少不足分品。故在授記段中(云云)。約初品中有二。從佛告諸比丘下。訖偈竟通達無量劫。第一明佛知見久遠。從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下。訖卷盡。第二明宿世結緣。約第一段中有二。長行。偈頌。約長行中為三。從初下。訖甚大久遠。第一明所見事。從譬如下。下訖百千萬億阿僧祇劫。第二舉譬明久遠。從我以如來知見力下。訖今日。第三結見昔如今。從爾時世尊欲重下。訖偈頌。有七行。頌前三義。初有一行。頌所見事。次有四行。頌舉譬明久遠。次有二行。頌見昔如今。約第二正結緣中有二。長行。偈頌。約長行中有二。從佛告諸比丘大通智勝下。訖住於禪定八萬四千劫。第一明結緣由。從是時十六菩薩沙彌知佛入室下。訖此城非實我化作耳。第二明正結緣。約第一結緣由段中有二。從爾時佛告諸比丘下。訖哀愍而敷演無量劫集法。第一明結緣遠由。約中有多義(云云)。從爾時大通智勝如來下。訖住於禪定八萬四千。第二明結緣近由。約中(云云)。約第一正結緣中二。從是十六菩薩。訖是人若聞則便信受。第一明法說結緣。約中有多門(云云)。從譬如五百下。訖我化作耳。第二明譬說結緣。中有二。從譬如五百下。訖我所化作為止息耳。第一明開譬。中有二(云云)。從諸比丘如來亦復如是下。訖我化作耳。第二明合譬。中有二(云云)。爾時世尊欲重下。訖第二偈頌。有四十九行半。大分為二。初有二十二行半。頌第一結緣由。次有二十七行。頌第二正結緣。初中。有十二行半。頌結緣遠由。中有多義次有十行半。頌結緣近由。約第二正結緣中有二。初有八行。頌法說。中有多義(云云)。次有十九行。頌譬說。中有二。初有十一行半。頌開譬。中有多義(云云)。次有七行半。頌合譬。中有多義(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