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9日 星期四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提道場第十五)- 1 黃念祖居士註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菩提道場第十五)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菩提道場第十五
此品中之菩提樹,即第四十一願中之道場樹。品中先顯樹之廣大莊嚴。次顯樹之妙德難思。末顯彌陀願力,舉果明因。
又其道場,有菩提樹,高四百萬里。其本周圍五千由旬。枝葉四布二十萬里。一切眾寶自然合成。華果敷榮,光暉遍照。復有紅綠青白諸摩尼寶,眾寶之王以為瓔珞。雲聚寶錁,飾諸寶柱。金珠鈴鐸,周匝條間。珍妙寶網,羅覆其上。百千萬色,互相映飾。無量光炎,照耀無極。一切莊嚴,隨應而現。
「道場」。此有五義:一、指釋尊於印度菩提樹下成道之處,名曰道場。二、指得道之行法,如《維摩經》曰:「直心是道場。」三、供佛之處,稱為道場。四、學道之處,《維摩經肇註》曰:「閑宴修道之處,謂之道場也。」五、隋煬帝時以為寺院之名。詔改天下諸寺,皆名道場。」今經所云道場,是第四義,修道之處也。
「菩提樹」據《西域記》曰:即畢缽羅樹。佛坐其下成等正覺。故名菩提樹。譯為道樹,或覺樹。佛在世時,樹高四百尺。後屢經殘伐,猶高四五丈是為此世界之菩提樹。今經云彼土樹高四百萬里。或以《觀經》中「佛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則顯佛高樹低,量不相稱。實則此亦無礙。種種說量,皆隨眾生機宜,故不拘於一格。且此經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境界。此處高低縱然有異,若達廣狹自在之玄門,則洽入一切無礙之法界。
「一切眾寶」下,顯菩提樹之莊嚴。「自然合成」,表彌陀大願大力之成就。自然如是,不假造作。「敷」者開顯。「榮」者,繁盛明麗,「暉」同輝。意為此樹亦是一切眾寶,自然合成。是故華果繁茂秀麗,光明普照。
「復有」下,顯樹上之莊嚴。《往生論》偈言:「無量寶交絡,羅網遍虛空。種種鈴發響,宣吐妙法音。」正與此處經文相應。經中瓔珞、寶柱、寶網,皆樹上空中之莊嚴。首明四色摩尼寶,此諸寶總攝眾寶之善妙,乃最上之寶,故稱「眾寶之王」。以如是最上之寶,作為瓔珞。遍垂樹之枝條,以為莊嚴。「雲聚寶錁」。錁即鎖,此處指建築物中相鉤連之結構。「雲聚」者乃寶之名。如《唐譯》曰:「有師子,雲聚寶等,以為其錁。」故知雲聚寶鎖,即以雲聚寶所成之鉤連結構也。「寶柱」者,《宋譯》云:「彼佛國土,有種種寶柱,皆以百千珍寶而用莊嚴。所謂金柱、銀柱、琉璃柱、玻璃柱、真珠柱、硨磲柱、瑪瑙柱。」復有二寶乃至七寶共成之柱。如是寶柱,飾以瓔珞以及寶鎖。「金珠鈴鐸」。「金」者,純金,「珠」者,真珠。「鈴」者,金屬之鈴,形似鐘而較小。「鐸」者,指鈴中之木舌,用以擊鈴使發聲。鈴與鐸皆妙寶所成。流出妙音,以上四者,遍懸於菩提樹枝條之間,故云「周匝條間」。「珍妙寶網」者,《唐譯》曰:「又以純金、真珠、雜寶鈴鐸,以為其網。」故知寶網亦由金珠鈴鐸之所成,故云珍妙。「羅覆」者,「羅」指開張羅列,「覆」指覆蓋。如是寶網,蓋覆菩提樹上,故云「羅覆其上」。寶珠放光,「百千萬色」。如《觀經》曰:「一一寶珠,有千光明。一一光明,八萬四千色。」如是一一妙色,互相輝映,彌增光麗。故曰「互相映飾」。「炎」者,火光向上也。故「光炎」即光耀也。一一珠有千光明。今有無量寶珠,故曰「無量光炎,照耀無極」。「無極」者,無有極限。「一切莊嚴隨應而現」者。憬興云:「如來慈悲善報所現。故應眾機,現大小長短,一寶二寶乃至眾寶等,無不適意故也。」如是妙現,普應群機,變化不拘,一一圓妙,全顯事事無礙。
微風徐動,吹諸枝葉,演出無量妙法音聲。其聲流布,遍諸佛國。清暢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
上顯樹能演說妙法,不可思議之益。「妙法」者,第一最勝不可思議之法。《法華玄義序》曰:「妙者,褒美不可思議之法也。」風吹寶樹枝葉,所發音聲,演說不可稱量之微妙法音。故云「演出無量妙法音聲」。曇師曰:「此聲為佛事,焉可思議。」「佛事」者,指諸佛之教化,亦即一切有益於佛道之事。通常以祈福超薦等法會,稱為佛事。極樂國土,樹發音聲能作佛事,故曇師贊為不可思議也。又此音聲,「清暢哀亮,微妙和雅」。義寂云:「清者清淨,聞者不生濁染心故。揚者宣揚,由能宣揚實相法故。(彼本作「清揚」,今本是「清暢」。暢者通暢,歡暢,能令聞者舒暢。又具通曉之義,能令聞者通達實相法故。)哀者悲哀。聞者能生大悲心故。亮者明亮、響亮,又為透徹,顯露。由能朗發智慧明故。微者微密。其音微密如梵響故(梵天音樂)。妙者妙善。其音妙善似鸞聲故。和者調和。音韻克調,宮商和故。雅者雅正。其音雅正,順佛法故。」上述音聲之德,非但於天中最為殊特,亦於十方世界中,最為第一。故云:「十方世界音聲之中,最為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