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9日 星期六

素食食譜:南瓜餅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南瓜餅
主料:糯米粉、南瓜、白芝麻、白糖
餡料:花生米、白芝麻、黑芝麻、白糖、
 製作過程:
    1、先製作餡料,花生泡水去皮、鍋中不放油,放入去好皮的花生米慢火炒至酥脆炒香,出鍋碾成碎粒,白芝麻和黑芝麻、沖洗一會,鍋中不放油、放入白芝麻和黑芝麻,慢火炒香出鍋碾成碎末,白糖碾成碎末。
    2、將碾好的,花生碎末、芝麻碎末、白糖碎末,混合在一起、攪拌均勻成香甜餡料,待用。
    3、南瓜去皮去籽,切成小塊放入蒸籠蒸熟拿出,放入攪拌機、攪拌成泥。
    4、取一個乾淨的盆子,倒入糯米粉、加入南瓜泥、加入少許開水、白糖、和少許油、趁熱揉成柔軟的麵團,將揉好的麵團分別分成小塊的麵團、搓成圓形片、包入準備好的甜餡料包裹成圓球狀。
    5、取一個平底盤放入白芝麻,將包好的南瓜圓球、放在白芝麻上、兩面輕按壓成圓形餅狀,使其兩面沾粘上白芝麻。




悟顯法師開示 行四好(ㄧ):說好話


悟顯法師開示


行四好(ㄧ):說好話


  永明大師講:「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現在的人講要「行四好」,第一個要懂得說好話。這好話在佛門裡面是怎麼來看呢?世間人往往為了一些目的,去說了一些好話,有時候過分地讚歎,反倒是一種惡口,為什麼?因為就稱之為「綺語」,這個就是過分地讚歎,花言巧語,所以佛門講的這個好話,講的是佛法,勸人家能學大乘,勸不學佛的人能斷惡修善,能夠持五戒行十善,用種種善巧方便來引導他,來為他講說,並且讚揚大乘,這個就是好話。

  再者,進一步地教你修行,講你習氣過失的,這個話是好話,不管用什麼樣的形式呈現,也許是用譬喻的、用暗示的、用罵的,或是用柔軟語的,只要能夠消除你的煩惱習氣,講著你的過失的,這個就是好話。所以好話的定義,在佛門非常明確、非常清楚,不是像世間人講綺語,或是帶有攀緣的在那裡說,也不是只講一些你愛聽的,隨順你習氣的、貪瞋癡的,隨順你愛欲的,這個都不算好話,為什麼?因為你會輪迴,你會墮落,你會增長貪瞋癡,所以凡是增長你貪瞋癡的這些話,無論用任何形式呈現,你都不能當作是好話來看待,尤其是世間人,最容易用這些綺語來增長人的貪瞋癡,所以我們自己要懂得什麼是好的話該說,所謂「善護口業」,你懂得什麼樣是正確的話,你的口業才會清淨,所以不正確的話我們不講,也不聽,也不要當真,不要喜歡人家奉承你,不要喜歡人家講一些好聽話來討好你,學佛要務實。

  有一些道場的居士他喜歡攀緣,他就開啟他的這張嘴,在那裡攀緣:「哎呀!誰誰誰有修啊,如何如何……」,開始在那裡講,講到後來就變是非,所以你不要把假的當作真的,不要把不好的當作是好的,這是讓你知道,我們佛門講的說好話,是要懂得讚歎大乘,勸人家學佛,勸人家斷惡修善,積功累德,這個才叫好話,不管用任何形式,能夠去除貪瞋癡,斷殺盜淫的,這個就稱之為好話。

  再者,講說大乘,所說之法不墮戲論、不墮兩邊,這個是好話;所說的話直指人心,教人家能夠明心見性,這個是好話。所以不是只有世俗的口善,不是只有講幾句好聽話,講一些人家愛聽的,那個都不完全算是好話,歸根結底在於你的知見正不正,講到深入的,所說的話離過絕非,離一切相,不取相不分別,這個是好的,這是正的。你講的話讓人家墮在愛見分別當中,這個話就是惡口,所以你看有些人講經,有些人講佛法,天天都在那裡造口業,那個不是佛法,講的那些話不能令人悟了真性,不能開顯明達之慧,還讓人對於大乘佛法退失正信,這個就不是所謂的好話。所以我們佛門裡面,教人家不要打妄語、不要惡口,怎麼做到呢?你講佛法,講一乘,宣揚一乘;念佛的人,自己多念佛,逢人就勸人家念佛,勸人家修行,這口業自然就善,這就是「行四好」其中之一─說好話,我們用這種方式,讓你明白,接引眾生、接引初學佛;一句好話就是讓你知道你的習氣過失,知道你的毛病,不要講一些綺語刻意討好人,跟人家攀緣,這個都是綺語。不要講人家是非,看到人家讚歎大乘、破斥邪見,你要懂得隨喜讚歎,這個都是修善積德;看到人家破斥二乘外道、破斥邪見,你要懂得讚歎,這個都是好話。所以口業怎麼修?如果你不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佛門講的純善,你沒辦法修,真正一乘了義,真正的好話,到絕待圓融之處,那是不可說,所以說:「無說無示。理符不二之門。」但是以方便力故,為大眾演說,所以又講的:「因言顯言。方闡大千之義。」這是佛門講的說好話。

  你是一個佛弟子,你就應該懂得讚歎大乘,懂得讚歎佛法,讚歎三寶,這個就是說好話,其他的都是閒話。沒事的時候,你就是念佛,不得已要說就講佛法,不要講一些壞人道心的話,不要講一些世間話令心散亂放逸,不要講一些沒有因果的話,講一些世俗的那種心靈小語、勸世的話,那些沒有用,因為很多都沒有因果,不是正知正見,學佛人要懂,出家人更要懂,如果你周邊的這些出家人不懂,你要告訴他,你要把正確的觀念教給他,為什麼這樣講?因為現在有一些出家人不上進,不學無知,不願意上進、不願意改變,你是懂得的人,懂得道理的這些居士,你要教他、幫助他,大家都是同參道友,雖然他顯現出家相,但是人難免需要提醒,你發好心勸他,勸他學一乘,這個是我們佛門教導的所謂的好話,不是世間的綺語,也不是世間話,希望大家能夠懂得如何善護你的口業,如何來修你的口德,你能讚歎大乘,能勸人家學大乘,這個就是有口德;你能破斥邪見,這個就是有口德;你幫助人家破迷開悟,幫助人家念佛成佛,這個就是你口業善,你有口德。不是講一些綺語,人家愛聽的,那個都是令眾生墮愛見坑,失菩提路,所以我們學大乘,要有正知正見。那麼,後面所謂四好當中還有三好,我們會陸續為你用佛教的方式,給你作說明,讓你真正能夠做得到,能夠知道怎麼做,不會變成一個世間人,不會變成沒有學佛的樣子。希望大家能夠把我今天要講的聽進去,並且去省察及轉變。






2018年9月27日 星期四

素食食譜:香煎粗麥餅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香煎粗麥餅
主料:粗麥粉、冬瓜糖、瓜子仁、
調料:白糖、三花淡奶
製作過程:
     1、先將冬瓜糖切成碎末粒待用。
     2、取一個不銹鋼盆子、放入粗麥粉和切好的冬瓜糖、瓜子仁,加入少許白糖、倒入少許淡奶,再加入少許水攪拌均勻成粘稠糊狀,待用。
     3、平底鍋洗淨加入少許油燒熱,將準備好的粗麥糊用鐵勺子盛入平底鍋中慢火煎成圓形狀、煎定形後、將粗麥餅翻過來兩面分別煎均勻熟透出鍋裝盤即可。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20 印光大師著


復嶧縣宋慧湛居士書(民國二十二年)
佛教以孝為本.大乘經多有發明。其最顯豁詳悉者.有佛報恩經、地藏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佛經、梵網經。孝之一字.局於事親。通而論之.凡於理於心.能不違悖.均名為孝。否則.均為不孝。學者必須通局兼修.方可名為盡孝。眾生入道.均視宿因如何。不但癡傻之人難以教化.即大聰明.大學問人.或更不如癡傻之人.尚能少種善根.不生毀謗。我等但隨分隨力而為勸導。若欲盡人皆遵佛化.斷無此好因緣只可隨緣盡心而已。戒為一切善法之根本.當看在家律要。然律文繁多.或難詳讀詳記。但於心中常常存一諸惡莫作.眾善奉行之心.凡起心動念.不許萌一念之不善.如此則諸戒均可圓持。倘只在事相上講究.雖一戒不犯.亦未能稱為持淨戒人。以心中仍有犯戒之相.然而難矣。蘧伯玉.行年二十.而知十九年之非.以至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之非.欲寡其過而未能。孔子.行年七十.尚欲天假數年.以期學易而免大過。此皆以心未能完全與天理吻合為過.非此等人.所作所為.尚有過也。諸惡莫作.眾善奉行.是佛法戒經中之要義。後世鈍根人.宜於此著力.則方為契理契機。禮佛時.當如親對佛作禮想.則可滅無量罪.增無量福。進之.則當依十要禮佛偈作想.則更善矣。菩提心.是自利利他之心。願生西方.須以菩提心為本.則可冀高登上品。若只有願生心.無菩提心.則功德微劣.難登上品。






2018年9月25日 星期二

素食食譜:雪蓮子竹燕燉木瓜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雪蓮子竹燕燉木瓜
主料:木瓜、雪蓮子、竹燕窩、
調料:冰糖
製作過程:
  1、先將雪蓮子用涼水泡10個小時左右、泡發後挑去裡面的雜質,沖洗乾淨,取一個湯碗、放入準備好的雪蓮子加入少許冰糖,再加入少許水,加好後放入蒸籠大火蒸一個小時左右拿出待用。
     2、將竹燕窩用涼水泡兩個小時左右、泡發後挑去雜質,沖洗乾淨,取一個小碗、放入準備好的竹燕窩加入少許冰糖、再加入少許水、加好後放入蒸籠大火蒸一個小時左右拿出待用。
   3、用小刀將木瓜雕刻出一片木瓜蓋子、用挖球器挖出木瓜裡面的籽,沖洗乾淨控乾水份、成木瓜船的樣子,用小湯勺將準備好的雪蓮子、連同糖水裝入木瓜船的中間、裝至八成滿的時候、再用小湯勺裝入少許準備好的竹燕窩。
  4、將裝好雪蓮子和竹燕窩的木瓜船放在平底盤中,放入蒸籠、大約蒸8分鐘左右拿出,將蒸好的木瓜船小心拿放入盛器中即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黃念祖居士註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決證極果第二十二
本品總結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境智冥合。因果如如。諸往生者,內無取捨分別,故外感遠離分別之境。無分別故,清淨平等。故唯受最上快樂,住正定聚,決證極果。彌陀本願,究竟圓滿。
復次阿難:彼佛國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復無住著家室。於一切處,既無標式名號,亦無取捨分別。唯受清淨最上快樂。
上段首明無分別之境相,次明無分別之心念。
「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按五種原譯:漢吳兩譯謂極樂日月處空。《魏譯》不言有無。《唐譯》、《宋譯》均直言無有日月。《彌陀疏鈔》曰:「若和會之,當是日月雖存,以佛及聖眾光明掩映,與無同(同於無日月)耳。而以理揆之,無者為正。何者忉利以上,尚不假日月為明,何況極樂。」按蓮池大師之意,依理而言,以無有日月為正宗。故今經取唐宋兩譯之文,直言無有日月,與蓮池大師同旨。因忉利天以上諸天,皆不賴日月,何況極樂世界耶?又《漢譯》曰:「無量清淨佛(即阿彌陀佛)頂中光明極大明。其日月星辰,皆在虛空中住止,亦不復迴轉運行,亦無有精光,其明皆蔽不復現。」此正符蓮師所和會之說,彼土日月之光在聖眾光中,掩蔽不現。如經云「日月火珠皆暱曜」。又如本經《禮佛現光品》曰:「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唯見佛光,明耀顯赫。」菩薩光明,尚皆隱蔽,何況日月星辰等等耶?是故彼土「無有昏闇、火光、日月、星曜、晝夜之象」,唯是常明不昏,無有晝夜。
「亦無歲月劫數之名」。就此土言之,其所以有晝夜年月與劫數者,因地球、月、日、星雲等等皆在運動。自轉與公轉,遂有晝夜一月一年一劫等等,而歲月遷流。今據《漢譯》,彼土「日月星辰皆在虛空中住止,亦不復迴轉運行。」是表彼土縱有日月星辰等,而無運轉相,故無晝夜之別。時間無遷逝,故「無歲月劫數之名」。但以順餘方故,始言歲月。(故知時間生於動。動之本,生於念;妄念相繼,故有時間。近代大科學家愛因斯坦氏謂,時間只是由於人的幻覺,與此相通。)
「復無住著家室」,亦非定言無有舍宅也。如前《受用具足品》云:「所居舍宅」,「盡極嚴麗」,「或在虛空,或在平地。」足證非定無舍宅也。今言「無」者,蓋指不著家室之相也。極樂會眾,所聞皆是無我之聲,聞即相應。其心清淨,無諸分別。既無有我,何有我之家室。故於所居舍宅,無有執著。故云「復無住著家室」也。復因人皆無我,故一切皆無須「標式名號」。上顯境無分別。而此妙境,正由於離「取捨分別」之智心也。心淨則土淨。心離分別,則境亦無分別矣。此心此境,本無分別。境智一如,絕諸塵垢。故云:「唯受清淨最上快樂」。如《稱讚淨土經》曰:「唯有無量清淨喜樂。」
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當生,皆悉住於正定之聚。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上文乃彌陀第廿九「住正定聚願」,及第十二「定成正覺願」之成就。此實為彌陀全部本懷之鵠的,無量妙行之聖果,智悲方便之極則,度生大願之究竟也。文中有正定、邪定與不定三聚。聚者,類聚也。此三聚之說,通見於小乘及大乘經論,但內容差異甚大。小乘如《俱舍論》謂:初果及其以上之聖者,為正定聚。造五無間業者,為邪定聚。餘者,介於上二聚之間,是為不定聚。大乘中三聚之義,復有多類:(一)《智度論四十五》曰:「一者正定聚,必入涅槃。二者邪定,必入惡道。三者不定。」(二)《釋大衍論一》云:「有其三種:一者,十信前,名邪定聚。不信業果報故。三賢(十住、十行、十迴向)十聖(十地)名正定聚。不退位故。十信名不定聚,或進或退,未決定故。(《大乘起信論》同此)。二者,十信前並十信,名邪定。大覺果,名正定。三賢十聖,名不定。三者,十信前,名邪定。十聖,名正定。十信三賢,名不定。」諸說不同。小乘以初果及其以上為正定。大乘或以必入涅槃,或以三賢以上,或以十地以上,或唯以大覺佛果為正定。
至於今經所云彼土眾生,皆住正定聚者,淨影云:「位分不退,名為正定。莫問大乘小乘眾生,生彼國者,皆住正定。」望西同之,並云:「一切善惡凡夫,乘佛願力,生彼國者,處不退故。是名正定。」又憬興云:「若生淨土,不問凡聖,定向涅槃,定趣善行,定生善遺,定行六度,定得解脫,故唯有正定聚而無餘二也。」《會疏》同之。又《甄解》宗善導意,釋曰:「《釋摩訶衍論》所謂正定聚,從佛果至十地三賢,皆名正定聚。淨土正定聚亦然。或現十地三賢等。其體必至滅度。但是一涅槃界之示現差別耳。約一法句,則十地三賢當相即是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甄解》之說,深顯經意。蓋謂淨土之主伴皆是大乘,故皆住於正定聚。至於示現十地三賢,其體必入涅槃,當相即是法身。故於「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句下,緊接「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往生之人,皆入正定之聚,決定成佛,極顯彌陀大願,不可思議。
本品會集魏唐宋三譯。文曰:「若已生,若當生,(若當生見唐宋二譯),皆悉住於正定之聚。」彌顯彌陀大願之深廣。是則不但已生極樂者,住正定聚,必證菩提。乃至現在當來一切將生極樂之人,但能發菩提心、一向專念,能與彌陀本誓相應者,雖居穢土,仍是具縛凡夫,但亦已住於正定之聚,決證菩提。是誠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絕待圓融,究竟方便也。又《唐譯》曰:「若當生者,皆悉究竟無上菩提,到涅槃處。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蓋謂當生極樂者,皆悉建立往生之正因。依此正因,必得往生之果。必然一生補佛。故曰「決定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也。彼邪定聚及不定聚之人,則不能真為生死,發菩提心,以深信願,持佛名號,故云「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又唐善導大師深入經藏,明正定聚益,通此彼二土。(謂彌陀「入正定聚」大願之益,通顯於彼土極樂與此土娑婆。)《甄解》曰:「此土正定聚,是密益,彼土正定聚,是顯益。」又曰:「若為現生密益者,今家(善導)不共義也。」可見《甄解》極讚善導大師所說,當生之人,雖身在娑婆,已獲入正定聚之密益,為殊勝不共之妙義。所謂密益,蓋指冥得此益也。又《小本》亦有與此相呼應之經文,經曰:「若有人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是諸人等,皆得不退轉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表現在當來一切發願求生西方淨土之人,皆不退轉於無上菩提。可見不退轉之勝益,亦復通於彼此二土,與今經文同一玄旨。阿彌陀佛大願大力,不可思議。
專論極樂依正莊嚴之經文至第廿二品,告一段落。此下即為「十方佛讚」,「三輩往生」....等。《無量壽經起信論》會結前之經義,消歸自心。論曰:「如上種種莊嚴,種種佛事,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水中月,如畫所現像,如幻所化人,皆以佛神力故。隨眾生心而出現故。當知一切眾生所有神力,本與如來無二無別。特無大願大行,發起勝因。不覺不知,沈淪永劫。若能一念迴光,方知家業具在。如入寶山,取之無盡。如遊香國,觸處蒙薰。要須親到方休,慎勿半途而廢。」

2018年9月23日 星期日

素食食譜:鐵板糯米糍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鐵板糯米糍
主料:糯米粉、熟黑芝麻
糖香粉:花生、腰果、白芝麻、白糖
調料:淡奶
製作過程:
      1、先將腰果炸熟放涼、白芝麻炒香放涼、花生炒熟去皮放涼,將準備好的腰果、芝麻、花生和白糖、以1:1:1:0.8的比例一起放入碎末機、攪拌粉碎成末倒出,成糖香粉待用。
      2、將糯米粉放入大湯碗、加入少許淡奶再加入少許水攪拌均勻成麵糊狀、放到蒸籠中蒸熟成糯米粘團拿出,趁熱用筷子攪拌一會攪拌均勻。
      3、手帶上一次性手套、趁糯米糍還熱的時候、揪成一小個一小個的糯米糰放入提前準備好的糖香粉中,裹上糖香粉再將裹好的糯米糰放在燒溫熱包有錫紙鋪墊的鐵板上撒上少許熟黑芝麻點綴即可




                           

印光大師文鈔續編卷上- 19 印光大師著


復俞慧郁居士書(民國二十年)
所言大禍臨頭.功行淺薄.無有把握.或恐懼失心.打失正念者。但須在深信佛力、法力、自性功德力、至誠持誦力、均不可思議。勿道無禍.即有大禍.斷不至即失心耳.以有此諸力加被也。凡人須素位而行.則不至因境遇不好.遂致失心。凡因境遇不好失心者.多皆無深信力.而兼有顧念前境.不肯放下所致。如被難之時.只思所以逃避之法.餘諸不能料理者.概不縈懷。以縈懷不釋.有損無益。故曰.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入、當作如、往也。中庸作入、故仍照書、實則是如。)吾人靠到一句佛.越苦越認真念.決不至有失心無措之虞。若常懷此懼.久則成病.(心病最難醫。)不可不知。


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素食食譜:蜜汁山藥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蜜汁山藥
主料:山藥、脆漿糊、白芝麻、
  調料:蜂蜜、
  製作過程:
    1、 先將山藥去皮、切成菱形小塊狀,沖洗乾淨、控乾水份待用。
    2、 鍋中放入油燒至六成熱的時候,將控乾水份的山藥、裹上一層脆漿糊,用筷子將裹上脆漿糊的山藥、夾放入油中,用慢火將山藥炸熟透、炸至表面金黃色撈出控油。
    3、 將炸好的山藥球,倒入大湯碗中、加入少許蜂蜜攪拌均勻、使山藥球沾上了蜂蜜。
    4、 將裹有蜂蜜的山藥球、倒出裝入盤中,撒上少許熟白芝麻、即可上菜。


                          

悟顯法師開示 滅除煩惱的智慧


悟顯法師開示


滅除煩惱的智慧


釋迦牟尼佛在《遺教經》講:「戒是正順解脫之本」,經一開頭就講到戒律。從戒能夠出生一切善法,能夠得諸禪定解脫乃至斷苦惱的智慧。這順序要搞清楚,戒律生禪定,禪定生出斷苦惱的智慧。
所謂「因戒得定。因定發慧。是則名為三無漏學。」不要認為「修善」就等於持戒,觀念要搞清楚。如今佛門有人誤以為:「我十善業做好,或是《弟子規》做好,就等於持戒了。」佛在《遺教經》上可沒有這麼說。
「戒為無上菩提本」,為什麼「戒」能作為無上菩提本?因為它不是世間一般人想像的善法。戒能生定,做善事不能生定。因戒得定,而定能發慧,所以戒是根本,首先要從律儀開始。為什麼有人念佛念不好,看經典看不懂?因為他的戒沒有持好,心不清淨,所以就沒有辦法契入經典。
佛法如甘露。戒沒持好,在佛門稱為「漏器」,「漏器」就是這碗有破漏,就像你用一個破漏的碗要來盛甘露,沒有辦法用破碗,把無上的甘露盛起來喝。所以學佛的人要懂得持菩薩戒,這都是出離的根本。菩薩戒特別講究用心,但不是只論「心」而不論「事」,「心」跟「事」它都講究,尤其特別要求你的「起心動念」。要你從起心動念上下手去改正,做到不要殺生、不要偷盜、不妄語、不邪淫、不兩舌,能夠常讚歎三寶,恭敬一切善友,不能自讚毀他……等等,都是從心上去要求,從心裡轉,那你的戒就持得好。
一般世間的善法,只在外相上要求,它不講求心裡,你只要身體沒有這樣的動作跟行為,那就不算是不善。佛門雖然講五戒十善,但是在大乘佛法裡,是從心地上要求起,所以標準跟一般的不一樣。最重要的是要有「出離心」,這三個字我們一講再講,學佛是來出離煩惱的,出離六道生死輪迴的。做世間的善事沒有出離心,是不能出生死的。不是說善事不用做,十善還是要修,但是心態上要出離。佛法教你「孝順父母」,教你行「孝悌忠信」,跟世間人心態不一樣。在世間法《孝經》所講,從始至終不離名利情愛。《孝經》一開始就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一開始就教你愛這個身,「愛這個身」在佛門叫「身見」未除。眾生就是因為愛惜這個身,所以不惜殺生害命以滋養此身,所以說「身為苦本。」連老子都懂得:「吾有大患。為吾有身。」何況是諸佛如來。《孝經》最後講「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他為什麼要立身行道?為了揚名後世,為了光耀門楣,光宗耀祖。所以他立身行道是為了名利,不是為了眾生。
所以,這就很清楚了,用世間法來行佛法,那是行不通的,《孝經》上面講的是世間人的孝順。佛法講的根本就不一樣,釋迦牟尼佛要是貪著自身,為什麼能六年苦行、能剃髮出家;釋迦牟尼佛要是為了名利而修道,他也不用出家,他本就是帝王之家,家世顯赫,不用光耀門楣。他是為了成道而出家,為了出離生死而出家,所以用心完全不同,不是一般的小民想要光宗耀祖。
佛法講的孝順,也不同於世間人講的「大孝。終身慕父母。」釋迦牟尼佛要是終身慕父母的話,他怎麼能夠發心出家學道。「慕父母」,心裡面就是罣礙。禪宗第九代的祖師,他過去世又想出家又罣礙父母,所以他這一生五十年不開口說話。他問他的師父:「到底是出家重要?還是父母重要?」他師父告訴他:「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這位祖師言下大悟。他五十年不開口說話,也不出門,因為罣礙父母而出不了家,那是過去生帶的業,所以他的師父來度他。
這一念罣礙,來生的果報就是如此,幸好得遇明師告訴他,你的真心本性比你的父母跟你還近,你的行跟佛完全無二無別,不用再外求有相佛。他的根器很利,一聽就開悟,所以成為禪宗第九代的祖師─伏馱蜜多尊者。
世間人講求的孝道,在佛門裡面,佛是教你用「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的心,也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的心」去做,那才是真正的學道。由此知道,佛門講求的戒律,跟世間善法不一樣,名字雖然相同,但不能混為一談。
尤其大乘佛法,是從心地上下手。也要求心態、也要求事相,都要做到,不能只做樣子。世間人行的善法,或許可以只做做樣子,但是大乘佛法不行,要表裡一如、表裡相應,這才是真正出世的戒律。
戒為無上菩提的根本,戒能夠淨化身心,所以應當一心持淨戒。《華嚴經》講:「戒能開發菩提本。學是勤修功德地。於戒及學常順行。一切如來所稱美。」由此可知,佛法講的戒,跟世間人所認知的善法,包括《弟子規》是有很大的差異。現在有法師講:「持戒沒有用。」我一聽,覺得很奇怪,為什麼說持戒沒有用?原來他胡說:「因為戒律要依《弟子規》。」這個說法是「倒說經律」,這不該是出家人講的話。
出家受了三壇大戒,應當知道要讚歎三寶、讚歎佛法僧、讚歎戒律,這是很重要的,不能夠顛倒錯亂、胡說八道。或許有人為其開脫,說:「這是方便說、接眾」,其實這叫隨便亂說。講經說法要依經典,所以引《佛遺教經》,這部經是釋迦牟尼佛要入滅之前,交代後世的弟子要「以戒為師。以苦為師。要依法不依人……要行四依法。」要依佛陀的戒律、佛陀的教誡。
要搞清楚,戒能生一切善法,善法不能生戒。既然要講求次第,要講漸修,那就告訴你,要先持戒,而不是先學善,因為戒能生善,善不能生戒。如果善能生戒,佛在《佛遺教經》一定會說「你要先行善」。所以要知道,把戒持好了,能長養一切功德善法,能夠長養禪定,乃至能夠出生滅除苦惱的智慧,所以非常地重要。佛門的根本在於戒律,如果離開戒律,說學世間法就等於持戒,那是把戒律破壞掉了,沒了戒律,那佛法就滅掉了,這點大家要相當清楚。
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常讚歎大迦葉尊者,能行頭陀行,持戒精嚴,佛說只要他的頭陀行還在,佛法就不滅。這十二頭陀行─戒律還在就是佛法不滅,如果戒律變成了世間法,那佛法就滅掉了。
你戒持得不好,沒有關係,但是你不能毀謗、破壞戒律,你要讚歎戒律;戒持得不好可以再學、可以再持,犯戒了可以再懺,可是一旦毀戒,那你就是退菩提心。退失菩提,你怎麼修都不會成就。佛法講因果,世間法也講因果,你毀謗戒律、毀壞戒律、倒說經律,絕不能成就。所以同修要有正知正見,要知道戒是菩提的根本,不能毀壞。即使你自己學不好、持不好,你也要讚歎戒律。因為是你的習氣太重、你的業障太重,不是戒法不行。
就像很多人說,末法要學淨土宗,因為學禪不行。難道是禪宗的問題嗎?不是,是人業障重的問題。你戒律持不好,那是你個人的問題,不是戒法消不了你的業障,是你業障太重。如果你倒過來毀謗戒法、毀謗戒律,那你的業障就真的是重到極處。希望同修謹記《佛遺教經》上的開示。




2018年9月19日 星期三

素食食譜:金絲芋香酥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金絲芋香酥
主料:芋頭、馬蹄、板栗、香菇、土豆、脆漿糊、
調料:鹽、蘑菇粉、白糖、
製作過程:
     1、先將芋頭去皮切成塊狀、放入蒸籠蒸熟拿出壓成泥、加入少許白糖、澆淋上少許熱油,攪拌成香甜的芋泥待用。
     2、將馬蹄去皮切成碎末、板栗去皮慢火炸熟切成碎末、香菇泡發好炸熟切成碎末,鍋放入少許油、放入準備好的、香菇末、馬蹄末、板栗末、加入少許鹽、蘑菇粉炒至成餡料。
      3、取一把陶瓷小湯勺、裹上一層保鮮膜、湯勺的大頭處、放上準備好的香芋泥再填入少許炒好的餡料,再加上一層香芋泥、包裹住餡料、用手輕壓成形反扣出,就成了荷花瓣形狀的香芋夾,待用。
     4、將土豆去皮切成細絲放入油中炸至金黃色撈出、取少許炸好土豆絲鋪墊在盤底中。
     5、將做好的荷花瓣香芋夾,裹上薄薄的一層脆漿糊、放入油鍋慢火炸至表皮酥脆撈出、擺放在撒好土豆絲的盤子中,擺好後、再撒上少許炸好土豆絲點綴在上面,再擠上少許煉奶淋在土豆絲上即可。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黃念祖居士註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菩薩戒弟子鄆城夏蓮居會集各譯敬分章次
金剛乘三昧耶戒弟子黃念祖敬解
寶蓮佛光第二十一
本品顯阿彌陀佛國中寶蓮,一一有微妙色光,一一光中又現千億佛,一一佛說妙法,安立無量眾生,如是重重無盡不可思議功德。
又眾寶蓮華周滿世界。一一寶華百千億葉。其華光明,無量種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黃朱紫,光色亦然。復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映飾珍奇,明曜日月。彼蓮華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
文中首明寶蓮,次明蓮光中佛。於寶蓮中,又含六義:一者,蓮花周遍國中。二者蓮葉數量,一一華有百千億葉。三者光色無量。蓮花本體,即是光明。故曰「其華光明」。又蓮華色類無量。青、白、玄、黃、朱、紫,此六為例,以攝無量。青色之蓮,放青色光。白色之蓮,放白色光。玄黃諸蓮,亦各放其本色之光。故云「光色亦然」。四者,妙寶莊嚴。有無量妙寶百千摩尼,莊嚴蓮花。諸寶皆是奇珍,故曰「珍奇」。此諸妙寶放無量光,光具眾色,色復生光。互映互飾。故云「映飾」。明超日月,故云「明曜日月」。如《觀經》云:「一一葉間,有百億摩尼珠王,以為映飾。一一摩尼珠放千光明。」五者寶蓮之量,從半由旬,至百千由旬。六者蓮放妙光。「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百千億者,是以數量表無量也。言三十六者,未見前人註釋,愚意以為極樂四土各有九品,故云三十六,指國中品數也。一一品有百千億蓮。(以百千億表一極大之數),一一蓮光如其色。故有三十六百千億光。一蓮攝盡一切蓮。故云「一一華中出三十六百千億光」。但三十六品仍只大略之數,實則無量品,故可云一一蓮出無量光也。
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如是諸佛,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上明蓮光中佛,此亦有四:一者,光中佛數。「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億佛」。二者佛相。「身色紫金,相好殊特」。「紫金」者,紫磨真金也。「相好」者,《觀經》云:「無量壽佛有八萬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萬四千隨形好。」故云「殊特」。三者,光所現佛,亦復放光。「又放百千光明」。四者,佛說妙法。「普為十方說微妙法」,又此法益殊勝,「各各安立無量眾生於佛正道」。
以上深顯事事無礙,重重無盡,不可思議法界。佛界中蓮,從佛心生,蓮花放光,光現多佛,佛復放光,說法度生。深顯重重無盡。又應著眼,如是境界,非僅示現妙相而已,而實具有無邊妙用。說微妙法,安立眾生於佛正道。正是真實之利也。故知此皆真實智慧之所開顯,悉是真實之際,無為法身。
《會疏》曰:「凡西方淨土。以蓮華為佛事,故亦名蓮華藏世界。《小本》、《觀經》盛說之。今經(指魏譯本)亦以此結依正莊嚴。當知上諸莊嚴中,亦可有此不思議事。」此意甚是。前諸品中,亦多顯示,但應了知,極樂舉體是事事無礙不可思議法界。

2018年9月17日 星期一

素食食譜:一品榴蓮酥

慈悲+環保+健康+時尚=素食 
大家一起來,現在就從你我自身開始做起吧!…….

[转载](十二道甜品篇的素食菜肴)有图片、有做法、有真相、欢迎转载噢。

一品榴蓮酥
主料:榴蓮、威化紙、麵包糠
輔料:脆漿糊比例
(麵粉250克、澄麵粉70克、泡打粉15克、加水、加入少許油、調和成麵糊狀)
製作過程:
        1、先將榴蓮買回來、用小勺子挖出裡面的榴蓮果肉、放入大湯碗中,再用小勺子將榴蓮的果肉搗爛、成榴蓮泥,待用。
        2、用威化紙包入搗好的榴蓮泥、包成大小差不多的圓條狀、再將包好的榴蓮條、放入麵糊裡面掛上一層薄脆漿糊,撈出放入面糠中、表面裹上一層麵包糠。
        3、鍋中油、將油溫燒製5成熱的時候、放入裹好麵包糠的榴蓮條、慢火、炸至表面酥脆、出鍋裝入盤中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