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8日 星期五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至心精進第五)- 2 黃念祖居士註






世間自在王佛,即為法藏而說經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經歷劫數尚可窮底。人有至心求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剎莊嚴。如所修行,汝自當知。清淨佛國,汝應自攝。
上段大意:佛答法藏曰,譬如一人以斗量取大海之水,久經時劫,尚可窮見海底。人能以至心(至極之心)求道,精進不已,必皆得果(「會」者,義寂云:「皆也」。憬興云:「亦必也。」。「剋」同「剋」,簡體作「克」,義為殺也,必也,遂也,得也。)。又有何願,不能求得。
彭紹升居士《無量壽經起信論》釋曰:「法藏云:『我發無上正覺之心。』當知無上正覺,一切願王從此出生。一切淨土從此建立。才發此心,極樂莊嚴一時具足,故曰:『至心道,精進不止。會當剋果,何願不得。』所以者何?一切法不離自心故。」彭氏之說,道出世尊此答之本意。蓋發起至心,必含聖果,因徹果海,華果同時,但當精進,何顯不得。一切因果不離自心,無有一法,居於心外。
下文連下三個自字,首曰:「汝自思惟。」繼曰:「汝自當知。」三曰:「汝應自攝。」世尊不直截作答,但直指三個「自」字,實是老婆心切,深意存焉。日峻諦於《會疏》釋「汝自當知」云:「汝自當知者,例如法華三止說。其義深廣,不可容易說故。」此說甚好,彼經「止止不須說」,正是今經之義。六祖曰:「密在汝邊」。古禪德曰:「汝自會取好,我不如汝。」亦此經三個「自」字之義。峻諦師繼曰:「此含三義:(一)謂法藏菩薩宿殖(同植)深厚。高才勇哲,與世超異。淨佛國土之事,久既洞達,雖佛智無所加之。故如汝所知,汝自當行之也(此復明法藏是從果向因也)。(二)謂攝取佛國,各隨樂欲。或取穢濁,或求清淨,或攝三乘,或願一乘。故任菩薩意樂,宜攝取之,不用如來之指示也。(三)謂凡於淨土,有報有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唯應自分,宜攝取之也。故云「汝自當知」。上峻諦師所云:「唯應自分。」此之自分,即宗門所謂法身向上事也,故超於「菩薩之分」。個中義理,非凡情所能解會。
下法藏菩薩,再度啟請。
法藏白言:斯義宏深,非我境界。惟願如來應正遍知,廣演諸佛無量妙剎。若我得聞,如是等法,思惟修習,誓滿所願。
「斯」此也。「宏」大也。「境」者,心之所遊履攀緣者,謂之境。如色為眼識所遊履,謂之色境。乃至法為意識所遊履,謂之法境。又實相之理,為妙智遊履之所,亦稱為境,亦屬法境。「界」者,界域。「境界」,指所觀之境、之界域。又《無量壽經箋註》曰:「自家勢力所及之境土,又我所得之果報界域,謂之境界。」「演」宣說也。「如來應正遍知」即如來、應供、正遍知,乃佛十號中之三號。此乃簡稱,以代表佛之十號。
此段大意為:法藏菩薩答曰,此義太深,超我境界(若通俗,勉強可作水平解),於是再度請佛廣說無量佛剎,我若聞後,定能如法修習,圓滿所願。
峻諦師云:「斯義弘深。非我境界者,亦有三意:(一)謂菩薩常途淨土之行,我已知之。今欲得諸佛土之中最勝淨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二)謂實雖隨各自樂欲,應攝取之。今欲五乘齊入報土。斯義弘深,非我境界(報土乃法身大士所居,今令二乘、人天乘齊入報土,故非凡情所能測。)。(三)謂雖法報高妙,非菩薩之分。我能經無量劫,當克獲之(法報二身,經無量劫,必可悟證,但當下尚非其分,故下云非我境界。)。斯義弘深(廣大謂弘,幽邃謂深),非我境界也。雖有三義不同,拋卻己分,專歸佛力,斯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峻諦師「開他力門」之說,正明淨宗超情離見,不可思議,究竟方便,果覺因心之無上妙諦。茲粗釋之。伊謂法藏菩薩云「非我境界」者,共有三意:一、我雖已知諸菩薩攝集一般淨土之行。但今欲攝最勝淨土,超過諸佛國土,故「非我境界」。二、應攝之淨土,其實際雖依本人各自之願樂,但今欲五乘行人皆能生報佛之國土,乃十方之所無,故非我境界。五乘者:(一)人天乘,(二)聲聞乘,(三)緣覺乘,(四)菩薩乘,(五)佛乘(即如來乘)。今欲令五乘行人同入報佛之土,迥異常情。人天乘,凡夫也。聲聞緣覺乘,小乘也。今欲令凡小行人,等同大乘,與一佛乘之大菩薩,同登報佛淨土,此義極深,故曰「非我境界」。三、法身與常寂光土,報佛與實報莊嚴土,境界高妙,非一般菩薩分內之常行。我可經無量劫,專精修習,而證得之。但我當下尚非其分,故曰「非我境界」。法藏菩薩此答,雖有不同之三義,但總是「拋卻己分,專歸佛力」。「非我境界」四字即是拋卻己分,請佛明示,即是專求佛力也。上文中世間自在王如來答曰:「汝自思惟」、「汝自當知」、「汝應自攝」,此三個「自」字皆直指當人自性,開顯妙心,正《觀無量壽經》中「是心是佛」之玄旨。但欲一切眾生內重己靈,明此根本,方能生起無量無邊自覺覺他之妙行。今法藏菩薩再請曰「非我境界」,請佛廣演,是即外慕諸聖也。峻諦師曰:「此乃法藏菩薩自開他力門也。」此語道破淨宗玄微,世稱淨宗為他力法門。淨宗所以能三根普被,一生成辦,凡夫二乘例登不退,皆仗彌陀一乘願海、六字洪名之力,此即仗他力。淨宗之所以究竟方便者,即以彌陀無上果覺,作為眾生因地初心,因達果海,果徹因源,因果同時,感應難思,此又是他力之妙用。更加以外聖易信,己靈難明。是以具縛凡夫但能信「世界名曰極樂,其土有佛,號阿彌陀」。深信此兩個「有」字,切願往生,一向持名,即可如願,逕登不退。是乃凡愚所同能,若獨言究明自心,則唯上智所堪任。法藏菩薩於因地中,悲願宏深,開顯此他力法門,是以世稱彌陀乃大願之王。又密宗亦是他力門,同屬果教,皆是從果起修。此殊勝難思之他力門,正是彌陀悲願至切處,亦正是淨密二宗方便究竟處。蓋自他本來不二,肯仗他力,即是於此難信之法,能生淨信。難信能信,全由當人之無上智慧,此即是自力。但能信入,老實念去,自然能所兩忘,自心朗現,從事持達理持,即凡心成佛心。淨宗之妙,全在於此。
法藏菩薩陳明「非我境界」後,乃啟請世間自在王如來,為之廣說諸佛之無量勝妙剎土。我若得聞如是等等妙剎及其攝取之法,我當思惟修習,誓當圓滿我之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