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7日 星期三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解(積功累德第八-3) 黃念祖居士註



於無量劫,積植德行,不起貪瞋癡欲諸想;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但樂憶念過去諸佛,所修善根。行寂靜行,遠離虛妄。依真諦門,植眾德本。不計眾苦,少欲知足。專求白法,惠利群生。志願無倦,忍力成就。
本品初段明莊嚴淨土。此下三段表嚴淨自心。蓋心土不二,心淨則佛土淨也。「於無量劫,積植德行」。是此下三段之總標。劫者,表極長難喻之時間。無量劫者,表劫數又無量,此乃無量之極長之時。故其時間,無法稱說,不可計量。以表修行久遠。「行」者,身口意之造作。「德行」者,所成之善謂為德,能成之道謂為行。故德行指功德與行業,又指具足功德之行。即戒定慧三無漏學與六度也。又《會疏》云:「行謂行業,三業所作。德謂福德,行之所感。」又「非朝夕所得,故云積植。」積者積累,如點滴所聚。植者培植,似育苗成林。經時久遠,不可計稱,故云無量劫也。
「不起貪瞋癡欲諸想」。「想」者,對緣生心曰想。如於境執取男女等種種差別之相,謂之想,能取境界差別故。貪想、瞋想、癡欲想是三惡想。如《郁迦羅越問經》,謂菩薩行布施時,以離欲想、修慈想、無癡想對治三惡想。菩薩捨所施物,生離欲想。於求者與樂因緣,故瞋恨心薄,名修慈想。以此布施功德,回向無上道,則癡心薄,是名不癡想。今法藏大士不起三惡想,離諸煩惱。
「不著色聲香味觸法」。「不著」者,不貪著也。「色」等,六塵也。(一)色塵。一切形色,如青黃赤白,及種種形象。(二)聲塵。一切音聲,樂聲與雜訊等等。(三)香塵。鼻之所辨別者,芬香與惡臭。(四)味塵。舌之所辨者,飲食之種種美劣之味。(五)觸塵。身之所辨者,例如細滑粗澀、寒熱溫和等等。(六)法塵。謂意根對前五塵分別好滺,而起善惡諸法。又此六塵中,如男女之美容,絲竹歌詠之樂音,栴檀與男女身香,飲食肴膳種種美味,上妙衣服與男女身分柔軟細滑之觸覺,皆令眾生貪著其事,不得出離。今法藏菩薩,內無惡想,即離惑因。不著六塵,是離惑緣。憬興云:「內因既離,外緣斯止,故云不著。」由於無三惡想,乃離惑業之因。六塵為緣,不著六塵,復離起惑之緣。憬興師明其因果,謂內離惑業之因,故能止外惑業之緣,內外皆離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