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妙法蓮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第三講
前面經文上講「我是一切知者。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
所謂的「一切智者」,什麼叫「一切智」?了知諸法唯心,故名一切智者;照了諸法唯心,這才叫一切智。釋迦牟尼佛知道萬法唯心,而且徹底證得,斷除無明,所以稱為「一切智者」。什麼是「一切見」?見無所見,故名一切見。不落思量,不存知解,名為「知道者」。一般凡夫是「知見立知」,所以即無明本。那麼,如來「知見無見」,斯即涅槃,無漏真淨。什麼是「開道」?「開」則了達本有,不從外得,故名開道者。所以說:無有一法超出心外,所謂「終無心外法。能與心為緣。但是自心生。還與心為相。」能入此者名為「開道」。「說道者」,是說而無說,無說而說。雖說,所講的是眾生自己本來面目;正是因為本來面目,所以講「說而無說」,因為本性具足故。「無說而說」,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淨名經》講「說法者,無說無示,聽法者,無聞無得,是名說法。」前面講有佛法僧差別之名,有阿羅漢、有如來說法,所謂以方便力故,為五比丘說,是名轉法輪,便有涅槃音,及以阿羅漢,法僧差別名。所以這個叫「說道者」。真正無說無示,見無所見,不存知解,識了本有,所以是「一切見者,知道者,開道者,說道者。所以汝等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為聽法故。」都應該來聽經聞法,聽大乘實相之法,因為實相之理,唯佛能說。天魔外道沒有辦法說,二乘人沒有辦法契入。你要不迴小向大,你存著二乘心,你要入如來智,都是「虛妄浮心多諸巧見,不能成就圓覺方便」。所以《心經》說「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以,依是依「般若」來修行。「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如來說一乘,所以大家聽法,我們就是來學一乘了義。所以前面講「一切諸世尊,皆說一乘道。」可是眾生不懂,以為佛講了三乘、二乘,就認為真的實有三乘、二乘,正所謂「無智者錯亂,迷惑不受教。」這才住著於二乘,住著於方便,住著於權小之中。實際上,「法王唯一法。一切無礙人。一道出生死。」皆是談說稱性之理,所以說無二亦無三,又說「唯此一事實。餘二則非真。終不以小乘。濟度於眾生。」佛不用小乘法,不光釋迦牟尼佛不用,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包括現在佛、過去佛、未來佛,沒有佛用小乘法在幫助眾生的。你現在看到有小乘,只是眾生根器差別而方便說,實際上如來講三乘,只是他講的一個漸次接引方式,目的是要讓你會歸一乘,也就是要讓你學習一乘。你現在知道了如來的本懷,就直接學習一乘佛法即可。
所以為什麼我可以肯定,所有的宗派所修學的宗旨,只有兩個字:一心。要證入的,就是此一心。眾生本具的,也是此一心,除此心外更無別法。你看念佛法門,得的三昧叫什麼?「一心不亂」,也是入此一心。天台的一心三觀;華嚴的周遍含容觀;唯識宗的唯識觀;密宗的三密相應,與什麼相應?一心相應。以及律宗的光明金剛寶戒。所以處處都是指歸真如,除此之外,更無別法,這就是如來的真實說,佛法的終極原則,究竟之法。所以你入門,你要搞清楚你要學習的方向,要依一心之理而學。你所要證入的,還是要證入這一心之理,沒有別的道理可以給你證。所以才說:「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三賢十聖只是權巧接引而已,唯有證入一心真如,這才是如來的本懷。所以後面的〈化城喻品〉就是告訴你:如來一代時教,皆是化城而已。講到究竟處,大小乘都是化城。所以說「唯傳一心之法,唯說見性之理」。你看所有的經典,只要是大乘經典,你看不通的,你就想到如來要說的宗旨是什麼?你這個不懂的地方自然就能貫通了。末世的學人不曉得,反而尋枝摘葉,在字裡行間裡面打轉,實際上,文字性空,你要求什麼義趣?你是求不到的。
永明大師講:「祖意據宗,教文破著。」祖師所要傳的,就是如來的心法,所以說「祖意據宗」;經教裡的文字就是破除你的知見、破除你的執著。破除了以後,這個經教也消亡,所謂藥到病除,藥病俱亡。這才是真正會聽經聞法。所以佛是一切智者,一切見者。一般凡夫墮在能所相對,有「在看經的我」,有「所看的經典」;有能思惟的心,有所思惟的義理,盡是不能銷融。好像知道個什麼道理,實際上仍舊落在「能所」兩邊。念佛也是一樣,「能念之心」與「所念之佛」,如果不能消亡,仍舊是不得一心。所以,雖然見佛,名為事相見佛,還是有相;縱滅事相,還得一個無相,仍舊是著空;不是著有,就是著空。所以《證道歌》裡面講:「猶如避溺而投火。」要躲開水,雖然沒有被水淹,但是又跳到火坑裡面去了。念佛的人真正見佛,得到了一心不亂,那是一切不著。無有能對、所對,能見、所見,所以名為見佛。佛不在心外,所謂「佛性不從心外得」,這你是真正見道了,這「開道」其實就是見道了。所說之法,無說而說。什麼叫「無說」?因為本不可說。心性之理不能以言語文字來形容。所以《楞嚴經》裡面講的:「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可是《華嚴經》上又說,雖然知道諸佛國土以及眾生皆空,但是「而常說法。教化眾生。」 所以是「無說而說」。然此眾生不是心外的眾生,眾生聽法,這說法的佛,也不是心外之佛。如是「能所一如」,境智雙融,是名「說法」,是名「聽法」。說法者是真說法,聽法者是真聽法。所以經文說「天人阿修羅眾,皆應到此」,到此一乘寂滅場地而聽佛法。這「到此」,不光是指事相上的到了某一個處所。皆應該具有「聽經聞法要聽什麼」的正知正見,所以說「皆應到此」,為聽法故,這個才叫聽法。
這是這一段經文,它的義趣。
下面:
爾時無數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而聽法。如來於時。觀是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種種無量。皆令歡喜快得善利。
這是講釋迦牟尼佛勸眾生來聽法。「無數千萬億種眾生」,有無量無邊千萬億種眾生來至佛所,聽經聞法。如來能觀「眾生諸根利鈍」,眾生他的根器是利根?還是鈍根?是聰明?還是愚笨?他是精進?還是懈怠?「隨其所堪」,佛看他的根器,為他說法。為他說什麼呢?可不是隨順他習氣。你是懈怠者,就令其精進,是精進者,就令其證果。是小根的,讓他轉變,變成中根,轉成大根。就像前面長者,「脫去瓔珞細軟上服,更著粗弊垢膩之衣」,為了親近他的小孩,為了得近其子,也是「右手執持除糞之器。狀有所畏。」讓他自己能夠方便接近他的小孩。「密遣二人。形色憔悴。無威德者。」秘密派兩個人,看起來很沒有福報,很貧窮的樣子,說要雇他來除糞,自己也跟著他一起做。慢慢地讓他的小孩接觸他、了解他;而後其心漸漸開泰,才讓他再負責家裡的事物,再告訴他,你就像我的小孩一樣;直到最後要往生的時候,就像佛要涅槃的時候,他召集親族、國王、大臣、長者、居士,委付家業。所以釋迦牟尼佛亦復如是,能觀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隨其所堪而為說法。所以前面他讚歎迦葉尊者,說「善說譬喻」,善說如來功德,確實,這釋迦牟尼佛是認可的。那麼這裡所要講的,跟前面這個〈信解品〉的內容,其實是相同的。所以如來能善觀眾生諸根利鈍、精進懈怠,那麼看他是什麼根器,能夠幫助他提升。不是幫助他墮落,學佛是你要幫助眾生來學佛,不是你自己跟著一起變成凡夫。這個人不吃素,你要勸他吃素;這個人吃素了還在吃五辛,你要勸他把五辛給斷掉,要勸他吃素要吃乾淨。沒有受戒,要勸他受戒;受了五戒沒受八關齋,可以勸他受八關齋;受了八關齋,沒受菩薩戒,可以勸他受菩薩戒;有因緣還可以勸他出家,應該是要這樣來接引眾生的。而不是變成把佛門、把道場變成世間的場所,在那裡搞世間事,那就不對了。或是把道場寺院變成了觀光景點收門票的地方,甚至還開起了複合式商店賺錢,明明是裨販如來,出賣佛菩薩形象,你還把「裨販如來」這麼重的罪當作是接引眾生,你看這愚癡不愚癡?這個不是接引眾生,這叫「裨販如來」。
人家認為的出家形象,他是不做生意的,是清淨的,道場它沒有在做販賣行為的。但是現在有的出家人,把裨販如來當作是接眾,使佛法變質,他還以為是接引眾生,釋迦牟尼佛沒有這樣接引眾生的,你不要自作聰明,你的智慧沒有釋迦牟尼佛高,你差得太遠了。連在佛陀時代,聰明絕頂的舍利弗都不及世尊,而你跟舍利弗相差甚遠,何況如來。
人家念舍利弗的名字,都還可以消災免難,你沒有這樣的德行,念了你的名字搞不好還下三惡道。所以學佛人你接引眾生要方便善巧接引,要講說正法接引,第一個宗旨就是你不能讓佛教變質,這是你一定要把持得住的。道場在管理上不可以人情,居士之間不管他出錢出多少錢,一律都是平等的。你看,像我們道場,你們在這裡禮佛、聽經、聞法、拜法,你當功德主,只要你願意來道場,能夠配合常住演禮的練習時間,我們都會安排你,而不是你出了多少錢。佛法是珍貴之法,不是用價錢來衡量的,所以這個道場很清淨,出錢的人沒有在這裡搞過任何一次特權,這樣才是真護法。所以說這是真正的道場,你來這裡聽經聞法,不會有人暗示你,你要給點費用,或是給你一些壓力,不會有這種事情。大家在這裡聽經聞法,就是守常住的規矩,沒有人例外。哪些東西可送,哪些東西不可送,可以結緣或是不能結緣,都是按規矩走的,都是均等的,你要跟我們的護法居士攀緣,要送他東西,他們不會收,實在盛情難卻,他把你的東西收下,轉來供養道場,所以你也不用有太多的想頭,說:我跟誰結了緣,我跟他比較好,沒有這回事,所以我們這個道場是如法的道場。你送東西來,想跟我們裡面哪一個居士結緣,他也不會收,實際上你也不用送的,我們禁止他收,所以來我們這裡做義工有很大的好處,是真正修功德。你來這裡聽經聞法,你聽完你就回去,沒有人跟你攀緣;所以這樣如法的道場,大家應當來這裡聽經聞法、來這裡學佛,不光自己來,還要勸別人一起來。我們把佛門這種歪風都給改善,你在其他的地方看到的那些不如法的問題,我們都沒有,我們都把它改善,還持續在維持,我們還要做得更好,我們做一個榜樣,讓大家知道,真正佛門的道場,就是這麼清淨。所以你們來你會覺得,我們精舍的氣氛,攝受力不同,為什麼?就是「如法」兩個字。要是道場不如法,你進到那個地方,你全身煩躁,裡面的人勾心鬥角,爭名奪利。
我有聽過,有一個道場在台灣的中部,一個道場裡有五個當家,這個道場是多頭火車,我從來沒聽過,哪有一個道場有五個當家師的?五個人都想當家,這個道場就不如法,現在搞不好更多個當家,這是爭名奪利,說依止誰都沒有用,因為你裡面的這個系統架構是亂的。你那裡沒有正法,縱然之前有,之後也不會有了,在你那裡就算是滅法時期了,為什麼?整個地方都在爭名奪利。出家人出了一個小家,搞了一個更大的家,見了居士就自己托缽化緣還不夠,還把五百阿羅漢也拉出來陪著一起托缽化緣,你看在那個五百羅漢堂,每一個羅漢前面都放了一個缽,五百個缽!所以你看現在有的道場,它裡面的住持是何居心。所以,佛說法,是希望眾生來學佛,不是為了眾生來供養他、為了求得利養,釋迦牟尼佛不需要利養,他本身就是王子出身,要錢有錢,要權有權,他說這些東西都是讓人家墮落在生死當中,所以他選擇修行,選擇出家,講說正法教化眾生。佛講說的是出離法,不是世間法,不是那種解決不了問題的「心靈雞湯」,隨口講幾句勉勵的話、激勵的話,那個不叫佛法。佛法是出離法,是教你離一切相,離一切生死煩惱相,這個才叫佛法,學佛就是要學「了脫生死之法」,這個才叫學佛。不管你是什麼根器,你只要接觸到一乘了義,你的根器就會提升。上根利智的可以立刻證果,中、下根人會轉成上根利智,漸漸地轉,一定會轉。你沒有看到前面講過的「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就是到佛門裡面來,漸漸地種善根,積功累德,何況是你接觸了大乘經典。現在即使你根器很差、業障很重,甚至你沒有受戒前犯過戒、罵過佛、謗過佛,現在能回頭都能夠成就。我們淨土宗就有一個祖師,印光大師,他以前就是這樣,還沒有學佛以前,讀世間書,也是看不起佛法,你看他後來轉變了,從一個沒善根的,轉成淨宗的祖師。蕅益大師也是,年輕的時候就著了一本《闢佛論》,後來他才學佛,他學佛了以後才知道,原來佛法的殊勝。「謗佛」這幾乎是阿顛迦,後來接觸到佛法,他就是從下根,一直轉變,一直轉變,最後成為我們淨宗的祖師。我們淨土宗最重要的註解《彌陀要解》,就是蕅益大師寫的,我講《法華經》也參考蕅益大師的《法華會義》。他從一個謗佛的人,轉變成一宗的祖師,你看是什麼緣故呢?是學習大乘佛法的緣故。所以你說你根器很差,你說你的業障很重,你業障重,你能有蕅益大師沒有學佛之前這麼重嗎?他還寫書謗佛,你頂多就是不信而已,你也沒有那個能力來謗佛,也沒有那個學識可以謗佛,縱然有,那你頂多跟蕅益大師沒學佛之前的時候一樣。歷代還有多少的高僧大德,沒有學佛前也是排斥佛法。你看宋朝的宰相張商英,也就是「張無盡居士」,在沒有學佛以前,他是排斥佛法,他跟他的妻子講,他說:我要來寫一本書,叫《無佛論》。他的妻子告訴他,她說:真的無佛就不用論了,還寫什麼無佛論。那不愧是宰相,一點就通:要真的無佛了,那又何必論?所以他就不寫了。讀書人喜歡看書,他的妻子在讀大乘的經典,讀《維摩詰經》,他太太就故意不給他看,有一天他趁他太太不在的時候,把那個書翻出來一看,就契入佛法,他說:原來佛法這麼好,從前都誤解了。他後來也明心見性了。你看,從一個排斥佛法的人,到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的大居士。張商英就是張無盡居士,他是佛教界裡面有名的大居士,身居宰相,身居要職一樣能夠成就。像雍正皇帝也是,愛新覺羅胤禎居士,他自號「圓明居士」,他底下的八位大臣,包括乾隆皇帝,也就是和碩寶親王,都是對佛法了達的,這在他的《御選語錄》第十九卷,就有寫到,包括有這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人,清朝的清官張廷玉,這些人都是開悟之人。你們不要看野史在那裡胡說八道,歷史上真正的雍正皇帝他實行很好的政策,像: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得罪了讀書人跟權貴,讓當時候那些人的利益都受損,所以人家就故意給他寫一些野史毀謗他,實際上他對佛法是真正了解,是明心見性的,有大成就的,而且能了生脫死,不是像外面寫的那個樣子。
所以即使你是下根,根器很差,那你看看,你有沒有謗佛?你還沒有做到謗佛,你只不過是習氣重而已,連謗佛之人:像蕅益大師、像張商英居士、像印光大師他們這些人,在還沒有學佛前,我要強調「沒有學佛前」,他們都排斥佛法,連他們都能轉變。什麼緣故?就是學大乘,都是學大乘。所以你聽聞佛給你說法,你的根器會轉變,這是事實,《法華經》講的「聲聞若菩薩。聞我所說法。乃至於一偈。皆成佛無疑。」你聽聞大乘一偈,就已經種了善根,一偈尚且能成佛,何況是精進聞法修行,你要是能夠再耐心地聽下去,必然能快速成佛。世尊所說的話完全是真實,我們佛教的《高僧傳》、《高士傳》裡面都有記載,學大乘確實殊勝,所以你不要覺得你自己業障重,就不學大乘,正是因為業障重所以才要學大乘。世間人講:「子孫雖愚,經書不可不讀。」我們給他補一句,「眾生在迷,大乘不可不學。」越是迷惑,你越要學;越是顛倒,你越要學;你讀經,你讀不懂,越要讀;念佛念不下去,越要念,一定得念,強迫自己念;沒有理由、沒有藉口,你這樣才能消業障,你自己要有這個決心,我連公案都給你舉出來了。我說過:我們中國人的福報很大,佛法東傳,然後佛菩薩到我們中國來翻譯經典,給我們中國人看,佛陀跋陀羅大師、鳩摩羅什大師、義淨大師、玄奘大師,這些都是高僧大德,來翻譯經典給我們看,讓我們讀誦、讓我們可以學佛,你還不讀,你還覺得經典很多,那你就是太沒有福報了。所以無論眾生的根器是利?還是鈍?是精進?還是懈怠?佛都能幫助你,是幫助你提升,不是幫助你墮落,也不會幫助你原地踏步。所以有些人學了大乘,還說「我要再去看一看那個什麼《弟子規》、《論語》,打一些人天的基礎」,你這不叫打基礎,你這叫退轉,你要是受了菩薩戒,你就知道:不可以讀二乘、外道、俗典、雜論、阿毗曇論,統統都不可以讀,否則你就是「背大向小」,你就是背棄佛法,你背棄正覺而向外道。《沙彌律儀》就有講到,你初學佛的人,這些外道的書都不能看,你真的放下不看,你才有基礎,所以你不要聽人家邪說,嘴巴喊著說在提倡《沙彌律儀》,提倡基礎的佛法,其實他正是在破壞佛教的基礎。所以我說這些人他是被魔力攝持,為什麼說被魔力攝持,明明經文都講得很清楚,他卻是看不懂,腦筋不清楚了;初學佛入門的時候三皈依都講,皈依佛,不皈依外道;皈依法,不皈依外道典籍;皈依僧,不皈依外道徒眾。連這麼簡單的都做不到,還說要給你自己學佛打什麼基礎,這叫「自欺欺人」,是自己騙自己又騙別人。要是一個出家人把佛法亂講,把世間法變成了佛教的基礎,亂用這種世俗外道的典籍作佛教基礎,那這個人罪過無邊,必墮地獄,他所做的,斷一切眾生的佛性種子,十方諸佛都救不了他,他現世就已經生盲無目了,這種人就是可憐、可悲。所以你要懂得這段經文它的意思,所以世尊是「令眾生快得善利」,都能提升,不是墮落。
下面: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所以你看佛是存什麼心,他希望眾生你來聽聞正法,來聽大乘,佛能夠善觀你的根器,你聽聞佛法,你聽了以後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你看你聽聞淨土宗,後生你就往生淨土,為什麼,因為你如教奉行。永明延壽大師是阿彌陀佛再來,他講過:你聽聞大乘,你即使這一生沒有開悟;來生生人天道中,都是得生善處,而且必然上根利智。這是永明大師說的,當然祖師也是依經典所講的。你看大乘經裡面你就知道了。像你讚歎《法華經》的功德,你推廣《法華經》的功德,推廣一乘法的功德,為人解說,乃至一偈、一句、半偈,你這功德都無量無邊。所以不要再打妄想,說什麼「搞世間法有基礎,能保個人身」,你說這個話正是保不住人身,你直接學大乘,來生都是得生善處;你看看阿彌陀佛四十八願,凡是聽聞阿彌陀佛名號的,聞名就得福。你看有人臨終,你為亡者助念,亡者聽聞阿彌陀佛名號,來生不墮三惡道。我不講阿彌陀佛,我講地藏菩薩,他就可以了;你們大家都讀過《地藏經》,《地藏經》裡面講,你在臨終的時候你看到地藏菩薩的形像,你給他合掌作禮,你就不墮惡道;甚至你將墮惡道的時候,地藏菩薩還會在地獄的門口教你念「破地獄真言」,「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是《華嚴》第四會夜摩天宮無量菩薩來集,爾時覺林菩薩說偈讚佛,最後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從前有一個公案,說有一個人,他平常沒有學佛,死的時候,到陰曹地府去,將要入地獄門前,有一個僧人站在門口,他問僧人是誰,僧人說「我是地藏菩薩」,教他把「破地獄真言」背誦起來,他一進了門之後,他就念,結果念了以後,本來是死亡的,後來就甦醒過來,醒來以後才把這個事情告訴陽世的這些人,所以這公案就流傳下來。所以你看,讀《華嚴經》這麼短的一首偈子,它就能破地獄,能讓你不墮惡道,可見大乘佛法的殊勝,你能有福報聽聞大乘法,心要能安下來,好好地學習大乘,不要再道聽塗說。你來我們道場,就安住在我們道場,這個地方就是弘揚大乘,講的佛法不會變質,講的都是一乘了義,完全按照釋迦牟尼佛的教導,按照大乘經的義趣去說,我不會加自己的意思。所以你聽聞大乘就能「現世安穩。後生善處。」最重要的是能得到法樂,是「以道受樂」。你看現在有些地方做法會,大家吵吵鬧鬧、散心雜話的,他還覺得他很法喜、很快樂,其實他的快樂是從哪來?是因為他見到了熟人、見到了認識的人,可以互相講個話、攀個緣,或是聽到了一些能滿足自己世間欲望的方法,他以為自己得到了快樂,他以為這叫「法喜」,實際上這個不叫「法喜」,只是他現前這欲望可以得到滿足,他煩惱還是在。所以這裡講「以道受樂」,這四個字很好,你到佛門你得到的是什麼,你得到的是法喜,你聽聞正法,你能夠破除邪見,你能夠消除你的貪、瞋、癡、慢、疑、惡見,是因為這個而法喜、而歡喜,這才叫「以道受樂」;你得到的這個樂叫「法樂」,我不是說這個法樂可以住著,而是說你得到的這個才叫「法喜之樂」。這個「樂」從哪來,從清淨心而生,從正知正見而生,從無著無縛而生,從離相離念而生,這個叫「以道受樂」。
「亦得聞法」,也能學習佛法,現世能以道受樂,後生也能以道受樂。「既聞法已。離諸障礙。」來生學佛也沒障礙,你現世你學佛也沒障礙。其實有很多同修都說他學佛有一些障礙,其實這些障礙我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來自於你自己,不是別人,你自己不肯轉,所以人家障得住,你如果肯下決心轉,是沒有人障得住你。特別是學大乘,山河石壁無能障,你了達心性,連山河石壁都沒有辦法障礙你;就是因為你不解如來真實義,你沒有明心見性,沒斷除煩惱,也沒想斷,所以人家可以障礙你。要知道:無論有什麼障礙都是對你的考驗,你要能夠堅持,要能夠轉得過去。有些同修都是自己在那裡打妄想,明明你的家人沒有障礙你,你覺得:我要是來道場了,人家可能會說我什麼。你看,這就是你自己在打妄想。有一種是真的被人家罵,被罵沒有關係,就當消你的業,因為你過去生也是這樣子障礙人家學佛,障礙人家聽經聞法,人家在聽經聞法、人家在學佛的時候,你也是這樣說風涼話。所以《金剛經》裡面就有講到,如果你學佛,你遇到這樣的問題,只有「懺悔宿世的業障,逆來順受」能解決;如何「順受」?心轉就能順受,障礙越大,越勇猛、越精進。問題比較大的,就是你自己的妄想,你覺得你遇到了障礙,實際上有時候是你自己障礙了自己,自己打妄想,覺得:「我如果這個時候來聽經,我的家人可能會如何如何......」,或是你自己在打妄想,覺得你的「工作可能會如何如何......」,這也是你自己在打妄想。有這個決心,你就能夠安排,沒有這個決心,你就沒有辦法做到,你就會被業給轉。我常說:「你連這個家門都出不了,你怎麼出三界;你連公司的門都出不了,你怎麼脫輪迴」?有一些女眾,她覺得家庭生活很重要,我告訴你:家庭生活沒那麼重要,不要把時間都浪費在家庭生活上,你把你的精力都拿去愛一個人,真的是太浪費時間。心念要能轉,同樣是有眼、耳、鼻、舌、身、意,你要告訴自己:「我來為一切眾生」。你不要再自私自利,只為你的家人想!我們不求功德,不求福報,就是來為佛教。我講的這個話,很多女眾都沒這個概念,甚至還會覺得:法師你真的很敢講,敢說「家庭沒那麼重要」。這話是我俗家媽媽告訴我的,她說:「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家庭裡面。」這是正知正見。所以她一天到晚做義工,一天到晚為佛教、為眾生,她不是說說而已,她是真做到。所以這個話我能接受,這是好話,我把這個話告訴你們,這個話對於情見重的人確實是當頭棒喝,你們腦筋要清醒。所以同樣是女眾,為什麼人家沒有這麼重的情見?誰說女眾就一定情見重?不一定;誰說女眾就沒有理智,不一定。就在於妳有沒有道心接受佛法,接受正知正見,妳一接受妳心念能轉,就轉過來。所以這個話妳們女眾還要特別把它記起來,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家庭裡面。倒過來,男眾也一樣,男眾多半關心的是事業,你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事業上,多花點時間來學佛來修行,用功進道,這個才是對的。為什麼,你是佛弟子,你的本分就是學佛。有的小孩學佛,他很多沒學佛的親戚朋友,就會跟這學佛的小朋友講,他說:你現在是學生,你的本分就應該把書念好,......等等的。他們把這個話拿來問我,我告訴他:你做學生才做幾年,你做佛弟子是要做無量劫的,你學了這佛,到你臨終都有用,到你來生都有用,不是只跟你一輩子,是跟你無量劫的,你看哪一個重要?當然學佛重要。你讀書才讀幾年?才當個幾年學生也就沒了,但你還是佛弟子。你現在不把握機會修行,你什麼時候才要把握?我講這個話一定嚇到很多家長,因為很多出家人他都不敢這麼說,但是我講的是事實。所以像你們的小孩來道場,我都給他們正知正見,我不會教他們追逐名利。「人」就是:白天飲食三餐,晚上就是夜眠六尺。所以你看到你的小孩學佛,你要高興地護持,歡喜心地來護持,不要再跟他說什麼你要去拿第一名、第二名,不用搞那些東西,那個東西都只是你做父母的名利心而已,你把你的名利心加在你的小孩身上,如果他能拿到很好,若他不能拿,你自己要放下,是你放不下,不是人家放不下。所以學佛比較重要,你當學生才當幾年,你當佛弟子,你皈依佛門是無量劫,是盡未來際,佛法對你後生後世都有受用,不是一生一世。有人說讀書一生一世都受用,我們這佛法是無量劫的。到你臨終時,這世間你所喜歡的、你的家人、你的眷屬、你的財寶都會捨離而去,唯有正法,唯有佛法的善根種子它不會變壞,它會跟著你,你說這個重不重要。你這一生臨終之後到哪裡去,全看你現在用功,你不要把世間事看那麼重。所以學佛人對於世間法,你要有正知正見,凡是學佛人,必以佛法為主,以道場為主,以修行為主,其他的都可以再安排、都可以再說,這樣就對了。
下面講
「既聞法已。離諸障礙。」這「障礙」其實全部在於你自己身上。「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佛會觀機,看看這個眾生現在是什麼樣的因緣、根器,應給他說什麼法,讓他來接受。佛善說譬喻,對於沒有辦法一下學大乘的眾生,佛可以用小乘、用人天乘來接引,讓他來接受佛法,但是真正的目的、它的歸處一定是在大乘佛法。你們現在善根都已經具足,所以直接學大乘沒有任何問題,縱然是初學佛的人來學大乘,可不可以?可以的。已經發心學大乘的,你就不要再退心了。所以在法華會上,你看佛教化眾生,人家已經發了菩提心了,佛不會教他退轉,佛會說你有哪些過失,你趕快把這過失改掉;你可能五戒沒持好,你十善沒做好,佛會教你改掉,但他不是教你退轉,釋迦牟尼佛不會本末倒置。我們學佛就是要學正法,就是要學大乘,這個才是對的。重點是什麼?就是這裡講的:「任力所能。漸得入道。」漸得入道就是讓一般的根器從小根提升至中根,中根轉成上根;也有業障消特別快的,小根器的人直接轉為上根,也是有這種人,因為他懂道理,所以佛沒有說非得先小然後再中再大。這裡講「漸得入道。」重點在於「入道」兩個字,學佛要「入道」,入的是什麼?是「佛道」,而不是二乘道,不是人天乘道。所以這裡關鍵字你要搞清楚,不要畫錯重點,重點你要畫對。你學佛要是後來搞到變成只做人天小善去了,那你就是畫錯重點了。我講這些不是排斥人天乘,也不是排斥小乘,因為《法華經》後面就有說到,教我們學大乘,不是教你排斥人天權小,而是告訴你方向目標,希望你能善聽。也不是說學了大乘,什麼善事都不用做,我沒有這樣說,佛也沒這樣講,這道理一定要懂,所以你學佛知見要圓,知見要是不圓,你學佛就會偏一邊,變成「執理廢事」,不然就「執事廢理」,不然就是「理事俱廢」,所謂「理事俱廢」就是退轉了,學佛是要「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可以先從事入理,而後理事無礙,再來事事無礙,漸次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