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大乘妙法蓮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4 悟顯法師講述


大乘妙法蓮華經
藥草喻品第五
第四講
是諸眾生聞是法已。現世安穩。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亦得聞法。既聞法已。離諸障礙。於諸法中。任力所能。漸得入道。


昨天講到末後的一小段,眾生聽聞佛法現世得安穩。所以人家問:「學佛有什麼好處啊」?其實它最現實的就是「現世得安穩」,你碰到什麼災難,念「觀世音菩薩」,所有急難恐怖立即消滅,哪怕是你在飛機上,哪怕是你在大火之中,你看,現世得安穩。你讀經為亡者迴向,都能立即超度。我昨天講到的「破地獄真言」,將墮地獄時,得蒙地藏菩薩加持,傳授他「破地獄真言」,等到進了地獄門之後,一念「破地獄真言」,立即解脫,所以說現世得安穩。你在日常生活當中,你所面對的事情不順,你念大悲咒、念觀世音菩薩;你生重病,念藥師佛,你念《藥師經》,都得延壽,都得安樂。乃至你臨終的時候,心裡面恐慌不安,不知道該怎麼來面對的時候,你念阿彌陀佛,現世得安穩,後生善處。你要是信願具足,那麼就往生淨土。縱然沒有信願,也不想求生淨土,也能保證不墮惡道,而且得生善處,生尊貴家,生到有地位、有財富的人他的家庭。所以你看現在有些人,他有錢,你看他的下一代,福報很大,就是過去生在臨終的時候,人家幫他助念,或是幫他做功德,這功德很大,所以他投生到這有錢人家,但是因為習氣沒有改,在有了財富或是有了地位後,他就任性而為,可是他過去生的福還是在的。


你看到有一些人,他年輕的時候很揮霍,到後來因為接觸到佛法,他之前年輕的這種好逸惡勞,或是揮霍無度的這些習氣,立即收斂,而且改變,甚至還出家。這都是他前一生修福,或是他的家親眷屬為他讀經迴向,所以他這一生有這樣的福報,能生到尊貴處,得生到富饒處,所以說「後生善處。以道受樂。」「以道受樂」就是他會接觸到佛法,學佛得到法樂。「法樂」是因為你學了佛法,不是因為你散亂,這是一個意思。那麼這裡我們特別著重在於你後生善處,都還能接觸到佛法,以道受樂。所以縱然你沒有往生淨土,你沒有成就,沒有工夫,你接觸到佛法之後,都是得生善處,都是得到好的果報。這一生沒有成就的話,到來生「既聞法已。離諸障礙。」能夠消除業障,在佛法當中「任力所能」,就是你會學到適合你的法門,然後呢「漸得入道」。所以佛法它能夠給予眾生無邊利益,現世就能安穩,後生又得安樂,又能學佛,又能夠得生善處,得生善處又能夠學佛,如果這一生因緣好的,他的來生就是往生西方。


       所以佛法很重要,它給予眾生的利益,直到後世,到無量劫。我昨天強調的,你不要把家庭看得太重,不要把生命都浪費在家庭生活裡面,要多來佛門熏習,增長善根,培養你的善根。也不要太多時間關注在世間事上,關注在虛妄的課業上面。你是一個佛弟子,你要知道:你讀書你才讀幾年?你工作你也就工作個幾十年,在工作的時候,你畢竟還是佛弟子啊,所以佛陀教你的事情你不能忘記。有人說:你要從小把課業念好、把世間的書讀好,因為會影響你一輩子。有時候不一定的,有時候書讀得多了,品德沒培養好,心高氣傲、目中無人,這也會影響你一輩子 ,你走到哪你都看不起人,你都跟人家格格不入啊。不如你學佛,你種善因得善果,你懂得調整你的傲慢、調整你的煩惱習氣,成就你的福報、成就你的智慧。所以有智慧的父母,是教小孩子來學佛,除了父母得利益,小孩也得利益。你看有多少學佛人,他這一生很用功、很精進,但是臨終是誰障礙他?就是他的子女障礙他念佛往生,就在他的病榻前面又哭又鬧,甚至有的為了分你的遺產,有吵架的、打架的,......你都還沒往生,他就想要你所有的資產啊,這個就是子女沒有學佛,他習氣沒有除掉啊。為什麼我說是「沒有學佛」呢? 你看,在世間法裡面,因為從前就學習傳統的教育,讀儒家的書,人在外表上是有一個樣子的,沒有錯,可是裡面的貪瞋癡還是沒有除掉,所以講到分家產的時候,講到利害的關係的時候,很多人都被名利沖昏頭。你看,從前的貪官學歷都很高啊,當然我不是說讀書沒有用,不是說儒家沒有用,而是這些人沒有把道德文化,拿來轉變自己的習氣。


所以為什麼說要用佛法?因為佛法它有戒律,佛法才能夠防止人的貪瞋癡,可以更加重你的道德觀念,可以消除你的煩惱習氣,現在對你就有好處,現世你就得安樂啊。所以聰明的父母,是讓小孩來學佛,讓你下一代來學佛,除了你自己學,還要度他來學,善巧方便地引導他,讓他了解佛法。你可以從最粗淺的開始說,你可以講因果的道理給他聽,講因果的公案給他聽。我從小家裡面的人學佛,我俗家的母親學佛,她都會講這些東西給我聽。你可不要學外國人,睡前講童話故事給小孩聽,你小孩睡前你可以講個佛教故事,可以講個祖師大德的傳記給小孩聽,你自己熏習,你小孩也熏習。像外國的小孩,從小他去學校,學校就會給他上宗教教育,甚至像英國,他把他們的基督教、天主教,都帶到學校裡面去,連他們的小孩畫畫、化妝舞會都是畫或扮演基督教裡面的人物、天主教裡面的人物,我們佛教也應該這樣子啊。你讓小孩從小畫佛,讓他知道「護法善神」,讓他知道佛教的故事、十大弟子,他的善根從小就慢慢培養好了,讓他背《心經》,讓他讀《阿彌陀經》,讓他知道祖師大德的故事,讓他知道因果的故事,我們佛門裡面都有這些教材,就是你們身為家長不會善用。你希望小孩學佛,你要給他佛法,你們要小孩學佛、要你孫子學佛,你可以來問我,我有方法給你啊。我今天就把方法給講出來,你要看佛教的這些故事內容,你講經典的內容給他聽,講一句是一句,講五分鐘是五分鐘,講三分鐘是三分鐘。如果有空出去玩,不要總是去那些兒童樂園、遊樂園去玩,多帶他到寺院裡面,了解佛教的寺院,接觸出家人,他才會學佛啊。你在他面前表現出恭敬三寶、供養三寶,教他到道場的規矩,他就會知道,他以後跟他同學接觸的時候,他就會告訴他的同學,他就會去影響他的同學,說:你到寺廟應該是怎麼樣怎麼樣,應該是如何如何,哪些事情要注意的。所以這就是給他種善根。所以說現世得利益,現世得安穩。


       那麼對於亡者來說,一輩子沒有接觸過佛法,臨終你勸他念佛,你幫他助念,這個他後生得利益。如果在助念的時候他的善根發起來,念阿彌陀佛求生淨土,那你真的是成就一尊佛。所以臨終一定要助念,最少八個小時,最多二十四個小時,甚至有的超過二十四小時,都沒有關係。這樣子做就能幫助他,幫助你的家親眷屬,或是你的親戚朋友,用佛法來幫助他,那麼他這一生也許沒有遇到佛法,但是經過你臨終這樣子為他助念,他得聞佛名,他不墮惡道,來生生尊貴家,而後能夠漸漸地接觸到佛法,所以「漸得入道」。


下面講:
如彼大雲。雨於一切卉木叢林及諸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


這是講佛說法的殊勝,就像大雲一樣普降甘露。這雨水潤澤一切的草木以及叢林,還有種類不同的藥草,「如其種性具足蒙潤各得生長。」凡是佛說法,大家都能夠得到佛法的利益,但是最究竟的利益就是學「一乘」。所以學佛最要緊的,是你要會歸一乘佛法,不是只停留在小乘或人天乘,絕不是停留在你現前的境界,你要向上學習。人要有「上進心」,俗話叫上進心,我們佛門叫「精進」。這「精進」就是你能夠棄捨你從前的煩惱習氣、從前的境界,而後不斷地熏習佛法,向上學習,這個才叫精進;晝夜不懈,順逆不退,在順境逆境中你都不退轉。逆境可以淘汰一般人,淘汰這些沒道心的人,可以淘汰他;但順境可以淘汰修行人。一般人碰到逆境,他就退心了,他所求不滿願他就不學了。但恐怖的是順境,它可以淘汰修行人,像:悟達國師,他是十世高僧、辯才無礙,三武滅佛的那個唐武宗,唐武宗每次跟悟達國師辯論,每次都輸,氣個半死。這個悟達國師辯才無礙,但是因一念貢高心,冤親債主就找上門,這就是在順境裡面,不小心跌倒了,幸好他回頭回得快,還沒有墮落。


所以,逆境是淘汰沒有道心的人。為什麼一點逆境你都沒有辦法來突破?那表示你沒有道心。你要知道碰到不順了,這就是給你考驗,看你有沒有道心、有沒有決心。你連這一點決心都沒有、這一點道心都沒有,那你就不用談要成佛了。因為順境更讓你退轉,什麼事情都順你的心、順你的意,都人家捧著、人家讚歎著,這個時候你就要注意了。尤其是老居士,從前學佛,也許周邊的人都障礙你,到了年紀大了,障礙也慢慢就少了,有的該走的也走了,喜歡的來了,你的孫子很討喜,你的兒女還對你還特別孝順,完了,你這時候道心就開始退了,就說我要度孫子、我要度兒女,開始理由就來了,藉口就來了。這個「老居士」包含著男眾居士跟女眾居士,特別是學佛二、三十年以上的。那麼你是老修行?還是老眾生呢?就在這裡做一個分界,所以很關鍵啊!你們有些人現在就是處於關鍵時刻,順境來了,都能讓你順心如意,沒有修道的障礙,反而你不修道了、你退轉了。這時候又是你佛法懂得最多的時候,又是你做為真正一家之主的時候,沒有人可以給你壓力了,沒有人可以障礙你修道了,這個時候反倒是你自己退轉了,這個就是順境退。甚至你可能已經功成名就了,退休了,那這個時候就更要小心,不要迷惑顛倒了。


       出家人也是一樣,你看有些年紀大的老和尚、老法師,那個都退轉了,他年輕時候懂得護法護教、破外道、破邪說。這下好啦,年輕時積累的功德到現在年紀大了,被人家一讚嘆、一捧,就忘我了,開始把佛法講得變質了,連人間的佛教都講起來了,以人為本的佛教也說出來了,就是他把佛教變成世俗法、世間法了。蓋了一間寺院,欠了幾個億,欠了幾十個億的都有,負債不等,他廣收徒眾、廣開精舍,是為了什麼?為了還債啊,就開始沒有心用功,臨老這個時候就退轉了。所以很恐怖啊,作「大師」已經沒有辦法滿足他的貪欲心了,他想要作國師,他想要領導整個佛教,他想要領導整個宗教界,他希望世界和平是由他來提倡,完全以他自己為中心。那麼你看看,這些人的倡議是不是好的?很多都是好的,但是你回過頭來看,他當初修行真的是為了要像今天這樣子嗎?不是啊!他這個就是一個退轉的現象。所以你不要看在家人退轉,身為在家人退轉,有時候你影響著你自己也就算了,怕的是出家人退轉,出家人要是退轉了,他把佛法亂講、曲解,那他之前講對,後面卻全部給你講錯、給你胡說八道,穿鑿附會,但是因為他之前建立的形象還不錯,人家以為他之前講對了,後面所說的就一概過關,一律地認同,因此導致佛法的變質,這種行為對於佛教損傷非常地大,甚至比那個吃肉喝酒的和尚破壞佛教還要嚴重。有一些出家人他不如法,變成神棍,搞神通去了,但這種大家一看就知道。就怕的是他從年輕就如法,到老了的時候變質、退轉。因為年輕的時候如法,大家覺得他是對的,到年紀大的時候,人家保留著他年輕時如法的印象,會覺得他應該什麼都如法了。所以你現在要看一個出家人如不如法,你要重新審視他現在的作為跟經典一不一樣,時時刻刻警惕著。所以說:不如法的道場不要去,不如法的出家人不要護持,那你就不會跟他共業了,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所以說,佛法最重要的是要學一乘了義,不要讓佛法變質了。你自己心裡面就是要志求無上佛道,這樣子你來學《法華經》、你來聽《法華經》你才相應。什麼樣的人可以聽《法華》?前面講的,只願意學大乘的人可以聽《法華》;對於大乘佛法能夠志求不退的,可以聽《法華》;不受持二乘聲聞外道的可以聽《法華》。一般學佛人他不懂,我講二乘外道這些東西不如法的不要學,但是呢,他們反而毀謗正法,說:「你們心量不夠大。」錯啦,佛門的心量非常地大,但是沒有辦法存有邪見,你不能拿「心量大」當藉口,說要來包容邪見,若有這種觀念,那就是你邪見啊。因為這是經典給我們開出來的學習條件,就像你入學的一個基本必備條件,像你去考一間大學,他要求你的中文要幾分、你的數學要幾分,你不會去罵這些高等的學府說:「你們不是大學嗎?怎麼心量這麼小呢,我這個科目不及格你也不接納我,不是說學術自由嗎?」問題是你就達不到人家的門檻啊。大乘佛法亦復如是,能普遍接受一切眾生,但是你也得有相對的棄捨。所以你看《楞嚴經》中佛告訴阿難:汝當厭離聲聞緣覺及諸外道。佛說你要先捨二乘心,我才能為你宣說《大佛頂首楞嚴》,所以是有相對條件的。你如果都不捨,你也不放下,你說「我來學」,那是不可能的,是做不到的。所以,佛門接引眾生廣大,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但是你能不能學大乘,還要看你自己願不願意放下你從前學的二乘,以及外道的乃至世間種種的邪見?你放得下你才能入,你放不下,你就是一個髒杯子,你盛不了甘露,所以這一點要知道。佛法能普遍接引一切眾生,所有眾生各得蒙潤,但是也必須是你真要學習,願意放下才行,否則以這種抱樁搖櫓的心態,你想求無上佛道,就如同煮沙成飯,想把沙子要煮成飯是做不到的,是不可能的事情。


下面:


如來說法。一相一味。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至於一切種智。


所以如來說法能普應群機,眾生的根器不同,猶如三草二木,但是如來說法確實是「一相一味」,什麼叫「一相一味」?「真如實相」故名「一相一味」。如來說法就是唯說一乘,唯談大乘心性之理,告訴你,什麼叫「解脫相」,這個業即是解脫。「離相」就是教你不著一切諸相。「滅相」呢,就是告訴你「苦即是空」,令你究竟至於一切種智,即是我常講的「業性本空」。「五陰本空。六塵非有。」這就是如來說法,釋迦牟尼佛講的內容就是大乘。所以你看很多小乘經典裡面的東西,它跟大乘用詞很像,可是境界不同。也就是說,他同樣聽到如來說這句話,但是他只理解了一半,或是理解了某部分,所以知見不圓。如來說法是講真如實相,這「一相」就是真如實相,「一味」就是一乘。所說的內容告訴你:「業」即是解脫;所說的離相之法,告訴你「惑」即是般若,迷惑顛倒的當下即是般若;滅相呢,告訴你苦即是法身,所以「法身、般若、解脫」講的三德秘藏,令諸眾生究竟至於一切種智。這「一切種智」分三個層次,「一切智,道種智,一切種智。」叫「三智」。「三智」裡最殊勝的就是「一切種智」,「一切種智」就是見一切法,唯心所現,了達中道實相之理,這叫「一切種智。」這個是如來說法,說的都是真實之法,所以說「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佛唯說一乘。為什麼說唯說一乘呢?因為如來所說的不管是三乘二乘,統統都是要你會歸一乘,所以說「唯說一乘」。前面講過,釋迦牟尼佛他看這世間的眾生,有種種的貪欲,有種種的愚癡,所以不能夠放捨,如果一下為他講大乘,他必然不信受。所以,「尋念過去佛。所行方便力。我今所得道。亦應說三乘。」雖然說三乘,但目的是要你會歸一乘。這裡所強調的是:雖然眾生各得其利,但是如來所說的核心宗旨,就是「一相一味」,就是一乘了義,令諸眾生究竟至於「一切種智」,這個是關鍵。所以你看到除了一乘法以外,其他的都是方便法。


下面:
其有眾生聞如來法。若持讀誦。如說修行。所得功德。不自覺知。


這裡講:有眾生聽聞如來說法,他讀誦經典,如說修行,但是「所得功德不自覺知。」什麼叫「所得功德不自覺知」?就是他不知道佛是講一乘無差別之教,是講平等之法,所以說雖然得了功德,但是「不自覺知」。隨自己的根器,有人解的是二乘,有人解的是三乘,不知道如來所說唯是一乘了義。你看,二乘人聽到如來說的是生滅四諦,得阿羅漢果;菩薩聽到如來講的法是無生四諦跟無量四諦,得的是權教菩薩的果位,也就是「通教」跟「別教」的果位;那麼有一類人是上根利智,知道如來唯說一乘,所以得的是圓教的佛果。但是一般的眾生沒有辦法知道,所以必須藉由《法華經》開權顯實,這個很重要。你看到的所有經典,目的就是為了談說一乘,為了讓你明心見性而已,讓你成佛而已,而不是只得禪定,也不是得輕安,更不會是只在二乘。


下面看:
所以者何。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


這裡講「所以者何」,就是「爲什麼呢」。唯有如來知此眾生種相體性,「種相體性」是指是種子與外在形相,「體」是主體,「性」是就是他的本性。唯有如來了達眾生的種相體性,一切眾生的種相體性,如來皆能了達,也就是善能觀機。眾生「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要怎麼樣的說法眾生他能夠開悟?眾生他應該怎麼修?佛都知道。所以這「念何事」,就是講「三慧」:「聞」慧–眾生要聽聞大乘,「思」慧–思惟大乘,後面是「修」慧–修學大乘,「聞、思、修」這三慧。 那麼「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該怎麼念?怎麼思?怎麼修?對於這「三慧之體」要能了解,三慧之體就是「真如佛性」,就是心性。從性起修,又叫「稱性起修」,所以,聞思修三慧又說為性具之三慧。所聞之法是一乘,所思之法是一乘,所修之法是一乘,依一乘而聞,依一乘而思,依一乘而修,所以叫:「云何念。云何思。云何修。」這「念」就是不忘失的意思,聽聞以後不忘;這「思」就是觀照不忘以後他能夠去觀照;「修」就是整個轉變了,修正過來。所以為什麼說大乘它很殊勝,它是頓超。說「頓超」,有人根器好的,他一下可以頓脫無明;有的根器沒有那麼好,他是漸脫。但是其實這「聞思修」在運作的時候,是同時作用,你聽到一乘法,能夠記取、能夠思惟、觀照、能夠破無明,能夠改變。


    所以你看,佛法它能改變命運,改變什麼命運呢?改變你輪迴的命運。這輪迴的命運是誰造成的呢?不是閻羅王判給你的,也不是他化自在天造的,也不是上帝給你安排的,是你自己造的,所以經典上講的「汝妄自造,非菩提咎。」學佛確實可以轉變命運。所以近代佛門裡面有一本《了凡四訓》,講那袁了凡改變命運的事情。我說他能改變什麼命運?跟憨山大師一樣,同樣碰到雲谷禪師,他求到的是什麼?只是世間法,他本來命中無子—得子,本來短命—變長命,可是他生死的命運並沒有改變。所以我說:真學佛人不用學他袁了凡。我說,你學憨山大師,憨山大師跟袁了凡同樣碰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聽雲谷禪師的話:參「念佛的是誰。」參破這個話頭,明心見性,大徹大悟,現在肉身不壞,就在廣東的南華寺裡面,金剛不壞身,幾百年了肉身不壞。這個命運就轉變了,什麼命運轉變了?是生死命運轉變了。所以你要改造命運,你就要學憨山大師。憨山大師就有講過,他跟袁了凡同樣都碰到雲谷禪師,但這袁了凡他不懂佛法,對於佛法心性的道理他不懂,唯心的命運道理他不懂,所以雲谷禪師才教他念準提咒,他的業障才消,本來短命,後來長壽。可是他到了他死的時候,他都還搞不清楚他的命是怎麼轉變的,還寫了一本《了凡四訓》,裡面雖然教人做善積德,但是這轉變的其中關鍵在哪裡?他不知道,關鍵在於他持了我們佛教密宗的準提神咒,是雲谷禪師教他的。這個咒語能滅除你現世的惡業,讓你所求皆能滿願,你短命,你想要求長命,這個可以求得到,方法還是在佛門裡面。所以他最後還是以為是他自己的功過格轉變了命運,實際上那力量非常、非常地小,就像螢光一樣;準提神咒的力量就像太陽光一樣,準提菩薩是觀世音菩薩示現的,所以這麼靈啊。所以他袁了凡自始至終都沒有搞清楚,那你們後面的人不要也腦筋糊塗了,你學佛了,你還學他?他根本就是一個沒了生死的人,你學他幹什麼,你應該學憨山大師。你學憨山大師你真的學透了、你學成了,那你就是金剛不壞身,他參破話頭啊,他說他這一生最得力的就是雲谷禪師教他參「念佛的是誰」,這是憨山大師親自講的。雲谷大師可謂是憨山大師的恩師,教他參禪,而他也真幹了,真正參究。所以佛法講的這「命運能轉變」,憨山大師就可以給我們作證,袁了凡不行啊。所以,同樣碰到雲谷禪師,憨山大師生死全了,明心見性,大徹大悟,肉身不壞,而袁了凡不知道到哪裡輪迴去了。我們可以肯定憨山大師的成就超過袁了凡,百分之百超過,肉身不壞啊。


    所以有人說他要轉變命運,他要學這袁了凡,我說:你學他幹什麼?那又沒有真轉,只是拿著佛法求到了一些世間的東西,把落葉當黃金,把冰雹當如意珠。所以學佛你要學祖師大德,這些才是學習的榜樣跟對象,你去學一個凡夫,你最後就是變成凡夫,求世間的名聞利養,這是不對的。有些人會講:「這是印光大師印出來的。」但是印光大師的目的是什麼,你很清楚,印光大師的目的是勸一些沒有學佛的人為善。你已經真學佛的人,他教你把死字掛心頭,有沒有?確實是有的。印光大師教你要了生死、出三界。所以你真正要學,還是要回歸到佛門裡面來,印光大師之所以成為我們淨土宗的祖師,絕對不是因為他印《了凡四訓》,或是《感應篇》跟《陰騭文》,而是他修學淨土,這位置要擺正,重點要看對了。學佛人要有正知正見,不要人云亦云,道聽塗說,所以這一點大家要清楚。

    那麼唯有如來知道眾生「種相體性」,簡單講就是「根器」。那麼「念何事。思何事。修何事。」後面講:「以何法念。以何法思。以何法修。」就是熏修這三慧的因緣,有人以《法華經》熏習這三慧,以《楞嚴經》熏習三慧,有人以《無量壽經》熏習三慧,......,都是要以大乘經典。所以說「以何法得何法。」眾生住於種種之地,唯有如來如實見之,明了無礙。因此佛才講這麼多的經典,目的就是要接引眾生明心見性;眾生是什麼根器,要怎麼來修行,要怎麼讓他懂,然後,要他依什麼法來修,要他以什麼為體來修,這些佛都知道。這裡講得很清楚,「唯有如來如實見之。」只有佛他特別清楚,明了無礙。


下面:
如彼卉木叢林諸藥草等。而不自知上中下性。


但是眾生自己不了解,就如同這些卉木叢林藥草等,他不知道他自己是什麼樣的根器。就像樹,它不會自己覺得:我是大樹;藥草也不會覺得:我是藥草,我是小藥草、我是中藥草,但是如來知道,如來曉得。如來就像一個懂得藥的人,懂得植物學的人,他能夠知道這個是什麼樹,這個是什麼藥草,但是藥草本身它不曉得,就像眾生一樣,他搞不清楚自己的根器,有的甚至亂學一通。我常講的:有些父母到佛門裡面來:「我幫我的兒女吃素吃三年,從他高中的時候一直吃到他高中畢業,吃三年,希望佛菩薩能給他一個比較好的大學可以念。」這裡面就有點賄賂的意味,佛菩薩又不貪腐。你吃素得的是什麼果報?得的是健康長壽的果報,以這個為主。你把這功德迴向你要求取這世間的學位,這幾乎是求不到的,所以其實眾生他也搞不清楚自己應該怎麼做。你希望你的小孩要能夠有好的大學念,要有智慧,我告訴你:你幫他印經才對,印經能開智慧。你要求,你要用對方法,你不能幾個媽媽們大家一起來,就像去團購買東西一樣,有的時候人云亦云,聽人說:「我幫我兒子吃素吃多久......」,那你就想:人家這麼做,那我也這麼做,結果人家是沒搞懂,你也沒搞懂,這是在佛門常見的。所以雖然吃素有功德,但是其實你兒子女兒得到的,主要是身體健康。凡事種什麼因,得什麼果,它有它的因果存在,所以你希望你的事業順利,你要布施錢財,方法要用對。你希望你智慧能增長,你要能夠印經,你要能夠流通正法,這樣智慧就能增長了。


    那你去求文昌帝君有沒有用啊?說實話,他還是得看你的功德,他只是一個行政單位,他是負責行政的,他沒有辦法決定你的福報大小,你這樣就清楚了。就像你銀行的存款,靠的是你自己的工作掙來的錢,然後放到銀行,而銀行的這些行員、裡面的經理,沒有辦法去決定你戶頭數字的多寡,這戶頭裡面的數字就像你的福報一樣。所以我說你希望你的小孩將來一帆風順,你要幫他積福跟培福,你這小孩要是沒有福報,你去求也是沒用的。你看現在的小孩,他的福報越來越少,為什麼越來越少呢?你看現在的父母,幫小孩背書包去學校,你把你的小孩當作是父母來孝順,這是顛倒了。所以小孩他的福報是一直在減損,到他年紀大的時候,福報用完了,就找不到工作或是找不到好的工作,或是工作不順,為什麼?就是你從他小時候你就把它消掉了。像現在有這些企業家在那裡談,哎呀,「為什麼薪水這麼低?為什麼產業這麼不順......」等等的,為什麼沒有下一代來承接?就是你這下一代的福報不夠啊,是什麼原因呢?你身為父母的把它損掉的,就是「福」的問題。那是不是要做一些產業改革?其實你改革完了,人家也在改革,人家還比你快。所以在因果上,他根本沒有看到重點,他只是在這表相上面、在枝末上面做一些改變。所以你要幫你的小孩、幫你孫子培福,是要這樣培的,要修善積德,要護持正法。這是在佛門裡面常遇到的問題,來到寺院他搞不清楚他要修什麼福,他也不知道。所以你怎麼知道你該看什麼經,你本來想學正法,因緣不好,遇到人家說,哪一個某某法師、某某大師,還是哪一個居士,他告訴你,你要學正法他也有,你也可以不要吃素、你可以不要受戒、也不要持戒,他就可以給你你想要的東西,你去拜他就好了。你這沒有智慧的人,碰到邪師了,你不能分辨,想要學佛法,想要建立正知正見,非但沒建立成,還反受邪師外道之害。所以說眾生他沒有能力去辨別,就像這裡說的,叢林的這些藥草不能自知上中下性。


下面: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所謂解脫相。離相。滅相。究竟涅槃。常寂滅相。終歸於空。


而如來了達一乘實相。這裡講的解脫相、離相、滅相,就是前面講的法身、般若、解脫,這三德秘藏,乃至如來證得究竟涅槃,知道一切法「常自寂滅」,常自寂滅就是不生不滅。終歸於空,這「空」是什麼?是「中道空」,不是斷滅空。二乘人住著的是斷滅空,外道的也是斷滅空。那麼佛所了達的是什麼?是「真空」。真空就不離妙有,它這個「空」就不是「色空相對」之空。一般人認為的這「空」就是色與空相對的;那這樣色、空就有礙。如來所證得的真空,是「色不礙空,空不礙色。」所以你看《心經》講的:「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如「色」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所以說「受」即是空、「想」即是空、「行」即是空、「識」即是空,受想行識亦復如是。這個是如來所證得的真空,真空它就不礙妙有。你看,二乘人的「空」他是不見不聞,外道的「空」他是「無想定」或是「空無邊處定」、「識無邊處定」乃至「非想非非想處定」,這些都是墮在空裡面。如來雖知諸法皆空,但是他能夠常修淨土教化於眾生,所以講如來所證的這空,是實相之空、中道之空,不同於二乘斷滅。所以我們大乘人行布施,布施就捨離了貪欲,這「貪欲」空了,布施就成就了德行,就是妙有。所以「空」跟「有」是一如的,真空就不礙妙有。持戒則攝一切毀禁,這「毀禁」就包含了殺、盜、淫、妄、酒等等的,所以你這殺、盜、淫、妄的習氣因為持戒的關係空掉了,這是真空;妙有,則是持戒波羅蜜圓滿。「忍辱」是除一切對待,你的對待、你的怨恨除掉了,對待空掉了,忍辱就圓滿了,所以真空不礙妙有。......這是講終歸於真空實相之理。那為什麼這裡要加一個「中道空」?不然你會以為是斷滅空,或是二乘的頑空,或是菩薩的但中。佛門講的「空」,裡面的境界有很多不同,所以講到「空」,就要跟你講清楚。


    「如來知是一相一味之法」,凡夫不知。這一段經文就是要講釋迦牟尼佛、一切諸佛如來徹證心性,圓滿無礙,了知且證得煩惱即菩提、生死即涅槃,他有這樣的證量,究竟得到一切種智,這是如來。可是凡夫沒有這麼高的修證,就像這藥草一樣,他不知自己是什麼根器,所以亂學亂修一通。釋迦牟尼佛知道,所以佛說一味法來幫助眾生,這個你就要曉得,這是如來慈悲之處。若佛沒有觀機,佛沒有徹證,佛沒有大願要來救度眾生,你看釋迦牟尼佛來此娑婆世界已經八千返。佛來這裡救度眾生、幫助眾生,他如果不觀機,如果不為你說法,你不會懂得,甚至亂學一通,還在學外道,出不了三界,沒有辦法脫離輪迴。甚至不知道輪迴是什麼,你還覺得:哪有什麼輪迴,輪迴哪有很恐怖,甚至還會覺得反正輪迴這條路天天都在走,習慣了就好了;所以若沒有佛出世給你說法,你是沒有辦法搞清楚的。但是佛出世所說的這三乘只是接引的方便,目的是要會歸一乘,這個宗旨、這個核心要清楚。這是法華這一品的重點,告訴你這三草二木所對應的法,都是方便,不是真實。如來就像大雨一樣普潤一切眾生,唯談一實相理,唯說一味之法,所以說「一相一味之法」,這一點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