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8月20日 星期三

悟顯法師講述 菩薩戒正說五


悟顯法師講述

菩薩戒正說五

「爾時。釋迦牟尼佛初坐菩提樹下。成無上覺。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孝名為戒。亦名制止。佛即口放無量光明。是時百萬億大眾。諸菩薩。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國王。合掌至心。聽佛誦一切諸佛大乘戒。」
這是本經的正宗分—達體本具圓融分。

這部經是佛初成佛時,一時而說。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結」就是制定。菩薩戒不是犯戒以後才制定。這一分是釋迦牟尼佛要為我們正受菩薩戒的戒體。前面是指示:戒體人人本有。而這裡是說戒體樣貌,眾生聽了以後,能夠直下領納。如果是利根之人,在前面序分的時候,甚至在放光擎接的時候就已悟得光明金剛寶戒了。所以,這裡是為後面的眾生,或是根器沒這麼利的眾生,再宣說一次。這部經可謂:處處都是一乘了義,念念流入性海。你聽《梵網經》,就等於受菩薩戒,而且是盧舍那佛親自傳授給你,佛佛相授,把無作戒體發明出來,是真正的受菩薩戒。這「發明」不是現在人所說「創新」的意思,「發」是開發。「明」是明了,故名「發明」。所謂「逢人指出,始知本有」。

初結菩薩波羅提木叉。「孝順父母師僧三寶。孝順至道之法。」此「孝」方名為戒。為什麼講孝順父母師僧呢?首先要知道,盧舍那佛不是欲愛所生。從來戒師常常誤解這段,盧舍那佛可沒有哪一個人是他的父親、哪一個人是他的母親,因為他不是胎生、不是卵生、不是業力而生。這裡講「父母」是指「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一切諸菩薩無不由斯生。所以,「父母」是講大智為母,以三聚淨戒、十重四十八輕為父,這是權巧方便。你能隨順行持波羅提木叉,故名孝順父母。以隨順世間的翻譯,教你用孝順父母之心,來順於至道之法,此「孝」方名為戒,不然只是世間的孝。「孝」這個字,在古代的意思就是「順從」,故名「順」,順名為戒。你去看古書就曉得,所以這孝就是順的意思。是要你順從佛陀的教誡、順從至道之法。講「孝順至道之法」就是告訴你,要無違於佛教、不違於佛法,所以用兩個「順」,順順於至道之法,所以叫孝順。這孝是「當順」的意思,教你完全地順從佛性,隨順佛性方名孝道。所以佛法講的孝道跟你想的不一樣。《梵網經》講:「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這個都還是方便說。盧舍那佛教千百億釋迦、教與會的大眾,順從至道之法,而不是教你回去搞世間事、搞愛欲,這樣就不是戒了。戒是教你出離,所以叫波羅提木叉,叫「別解脫」,是有別於世間。如果這戒是制定讓你回去孝順的,那這戒就不是真正的順解脫戒了,而是「不解脫戒」,所以釋迦牟尼佛來這裡示現。如果他受盧舍那佛傳授的戒法,是屬於世間孝道的話,那他不應該出家。如今佛門常常有些人講:「佛法講的就是孝順」。究竟是誰告訴你佛法講的是孝順!出家人嗎?那就是不懂佛法的出家人,他講的話不能聽!如果佛法是講孝順,按照世間古代的孝順思想,那釋迦牟尼佛成佛後就應該還俗,回家去孝順,他會覺得自己修錯、出家錯了,可是他並沒有,他還是保持出家,而且還跟大眾講,勸大家都出家。

從前就有外道毀謗釋迦牟尼佛不孝順、毀謗出家人剃光頭髮出家,古代就有外道去問難鳩摩羅什大師,說:「你們出家人不孝,《孝經》講:『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你連這開頭都沒做好,談什麼孝道!講什麼修行!」鳩摩羅什大師派僧肇大師回覆他。僧肇大師在羅什大師會下堪稱論議第一,他一樣使用《孝經》回覆外道,他說:「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之德,孝之終也。」這是最終目的,出家修行可以達到,你那個達不到。這外道當下無言。所以這類話都是外道要來謗佛。

佛跟你講方便、講孝順,是教你要度父母來學佛、教你順於至道之法,教你取順從心,用孝道之心,來行於佛法,隨順佛陀教誨而不是取世間愛欲心。這一段在眾多註解當中,只有賢首國師講得正確、合情合理。賢首國師在他的《梵網經菩薩戒本疏》中講,教你用「順從心」順於佛法、順教無違,故名「孝順至道之法」,所以孝才稱為戒。這樣順從才能制止。「制止」是能止惡、能夠止煩惱,能夠制止你,使你不再輪迴,能這樣才名為「戒」。世間人講的孝順,只是俗話講的:「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世間那套就教你去結婚生小孩。世俗所講的話不是佛法,沒有辦法制止眾生輪迴。看經典要依義不依語,現在末法學佛人,甚至出家人,看戒經只解得文字,看到孝順,就趕快給它標個句讀,斷成世間的「孝順」。因為他不曉得什麼叫至道之法,所以就只看到「孝順」。就趕快說:「要孝順」。去戒場受過戒的就知道,讀到這段,戒師一定趕快跟你講:「要孝順父母,後面才能做得好。」講一些似是而非的話。

前面講光明金剛寶戒,明明教你順從光明金剛寶戒,世間心重的人,看到這裡就不能接受了,雖學佛,甚至出家,他也不能接受盧舍那佛真正要傳的無作戒體。像我教你們要出離,他們就會解成我教你們不要孝道。佛制戒是要除你的世間心,要制止你的世間意,這才叫戒,戒能制止你輪迴。要是按照自己心裡面的想法來解戒經,那決定出不了輪迴,因為你不順光明金剛寶戒。你隨順你個人的愛欲心、個人的思想見解,不是隨順佛陀的教誨。所以賢首國師說「順教無違」才叫孝道,才能制止,才稱之為戒。你了解這道理後,才可以算是「解法師語」,你能理解,能做得到。

所以不能用世間人的想法、看法來解菩薩戒,又用錯解的菩薩戒來破壞佛法,一連串的錯誤下來,佛門就變成提倡《弟子規》,提倡世間典籍了。只因為經中講有「孝順」二字,外道就來穿鑿附會了,這些都是破壞佛法的伎倆。說到底總是因為自己心邪,所以即使跟你講一乘法,在你份上也變成人天乘。圓人說法無法不圓。不圓人解法,法法皆不圓。《梵網經》是一乘了義,在他的世間心、世間眼下看,居然可以看成世間典籍,當然那是他個人的問題,並不是《梵網經》裡面的意思真像他所說的那樣。

學佛人在這一段就要特別注意,教你「順教無違」,不是叫你對你的家親眷屬愛戀不捨,那這就不是佛門的戒律了。尤其是《梵網經》,又特別是出家人受的,都已經出家了,怎麼還會教你起世間意?十方諸佛從初發心一直到如來地,都是因為得光明金剛寶戒而能成道,所以絕對不會起世間意。所以要懂佛教的核心是什麼,才能夠看得懂這部經。有些出家人不懂戒律,雖然出了家,看到他俗家的父親、母親、家親眷屬生病了,需要照顧,他就放下他出家的身分回家去做看護,這種就叫「還俗」。身受著十方的供養,還跑回去照顧俗家父母,你最好要搞清楚,眾生供養你的錢,不是要讓你拿回家孝順父母的,這是盜三寶物。眾生的錢是讓你修道的,你俗家有兄弟姊妹,他們優先負責,因為你已經出家了。還有些做父母的不懂,自己孩子出家了,還叫兒子、女兒回家幫他做家事、幫他做工,還有叫出家人幫忙帶小孩的,什麼都有!當父母的,你要是做這種事,你敢叫出家人幫你做世間事,你是損自己的福報,這都是毀壞佛法。在家人不能叫出家人去幫忙做這些世間事,出家人更不能捨棄道業去幫在家人做世間事。在佛門有嚴科,「科」就是律儀規定。在家人不能隨便使用出家人的錢,絕不能用孝順來做為敗壞佛門的藉口、來做為自己損道的理由,這是末法的亂象。甚至有的做父母的,自己小孩出家,他到道場就肆無忌憚,到處指使人、指使居士,甚至毀壞清規,破壞常住和合。你以為你的小孩是寺裡的住持、是大執事、大當家,你就敢做這種下地獄的事。做為出家人,你要是不制止你家人,你有罪過,你不能讓他在佛門造這麼大的業,那都是不孝。

如果你真把他當親人,就要趕快把他趕出去。現在的佛門沒有講戒律,都講人情。總因為你是哪一位法師的爸爸,哪一位法師的媽媽,對你就特別受用、照顧。你對佛門沒有一點貢獻,對佛法沒有一點幫助,你敢受人家供養?你敢收受人家照顧?你若敢收,你敢用,你將來就要還。你兒子女兒出家,你在佛門做錯,他制止你,你還桀驁不馴地說:「你有今天,都是我生你的……」,講一些世間話。如果你身邊有這種人,你一定要勸他,不能讓他再破壞下去。如果你的父母是這樣子,我建議你叫他離開,佛門絕對不容在家人來擾亂,你已經出家了,你就跟他不一樣,他來擾亂佛門,你若不把他擯出去,那你是大不孝。你懂得嚴重性,還讓他破壞三寶,他將來要下地獄,無量劫出不來啊!

所以世間人看到的孝順,就是隨順父母的習氣、隨順父母的業。佛門講的孝道,是要看,若你這麼做,會不會讓父母墮落惡道?所以佛門要制定戒律,「戒」就是制止,制止你墮落的。如果父母能夠到道場來,為三寶盡心盡力,又能守清規戒律,那可以待。如果不能守規矩就不能讓他留,也不能拿常住的錢,也不能拿你自己的錢或供養,給你父母用,更何況還離開常住,去幫在家人做事情,幫你兄弟姊妹做事情,這都是不可以的,全都是在破壞佛門戒律。

所以要清楚,真正的孝順要怎麼表現,如果是在家人,你受了戒,你父母到道場毀壞三寶,家親眷屬在佛門講是非,你要趕快把他帶走。有ㄧ些人他認為:「我是道場的大護法」。所以就帶家親眷屬到道場來泡茶、聊天,講一些世間話。大護法?有多大?是業障很大!如果你身邊有這種人,或你自己就是這種人,你就要趕快覺悟了,這是絕對禁止的。你要知道,你發心來護法,可是這些人在破壞你的發心,在壞法,你當然不能由他壞。並不是出了錢就叫護法,「出錢」只是護法的一種形式而已。真正實質的護法,是要能夠守佛門規矩,這才叫護法。不然怎麼能說「護」?錢財本身不能護法!釋迦牟尼佛當初成佛,並沒有錢。為什麼佛教還能這麼興盛?是因為佛以身行道,親自做給我們看,所以佛教興盛。這樣人家來供養這地方才有福,才是真正的福田。所以佛門講孝順,不是世間情欲那一套,那套不用講,你們人人都會,每個人表現方式也各不同。

「佛即口放無量光明。是時百萬億大眾。諸菩薩。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十六大國王。合掌至心。聽佛誦一切諸佛大乘戒。」菩薩戒是大乘,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釋迦牟尼佛才剛成佛,怎麼有十六大國王?所以說,不能按世間的常理來看:「非要先認識,後結緣」。這十六大國王是大菩薩示現,來護法的,所以他有能力來參加梵網經盧舍那佛說心地戒品,這一會他有能力參加。所以說「十六大國王、六欲天子、十八梵天」,六欲天的天眾,梵天的梵眾,這是天眾。都來參加,「合掌至心」是形容恭敬的樣子,一心聽佛誦一切諸佛大乘戒。所以一定要聽清楚,這戒是大乘,不是小乘。而且不是只有釋迦牟尼佛,而是一切諸佛都如此。一切菩薩,一切眾生都能受、都能看,各各都是第一清淨者,所以你要發心,要能學戒、要能受戒。所以「戒」就是光明金剛寶戒,受戒就受這個戒,所以才堪稱為一切諸佛大乘戒。

「大乘」表示能攝受所有眾生,故名大乘。不光自受,也能攝受一切眾生。前面偈頌中,釋迦牟尼佛教我們,把這戒傳授給諸眾生,也就是傳戒,讓大家知道大乘佛法的殊勝,這其中還有這義趣存在。戒不是只有這十重四十八輕而已,凡是你心裡起什麼煩惱,你能對治它,這就是ㄧ戒。所以前面講的,教你心無所持,不執著,這就是「持戒」。等到都無所著時,就是永明大師所講:「無所持而具戒」,若有所著—心中有戒可持,有法可犯,都是破戒,都是染著。如果業習起來了,暫忘,那是犯輕。若忘失本心故名犯重。如果邪心起了,不能制止,背大向小,那就是毀犯重戒。

起一念心與真心本性相違背,住於能所相上,都是犯重,因為這是一切諸佛大乘戒,所以要時時提起正念。

接下來要正受戒體了。
「佛告諸菩薩言。我今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汝等一切發心菩薩亦誦。乃至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諸菩薩亦誦。是故戒光從口出。有緣非無因。故光光。非青黃赤白黑。非色非心。非有非無。非因果法。是諸佛之本源。行菩薩道之根本。是大眾諸佛子之根本。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應善學。」

這裡最重要,是正受菩薩戒體。去受菩薩戒時,這裡沒講等於沒受,去參加了七天那是冤枉受累。明明告訴你這戒「非色非心」,何時變妙善戒法?又變成白雲聚頂?既然非色非心,你用妄想心去領納它,你觀想有得戒,能領納得到嗎?起一念有作心,就違背戒體了。要怎麼得戒?受戒時教授和尚是彌勒菩薩,羯磨和尚是文殊菩薩。因為如果沒有彌勒菩薩的大慈,沒有文殊菩薩的智慧,沒有悲智雙運,沒辦法跟你講戒,講得太簡單,好像很慈悲,沒有帶智慧。講得太深,很有智慧,但是沒有慈悲,你聽不懂,所以悲智要雙運,你才能夠得戒,得戒和尚是釋迦牟尼佛。受菩薩戒時,講戒的人很重要,教授和尚很重要。了解光明金剛寶戒,才能夠領納本師釋迦牟尼佛,也就是盧舍那佛要傳給你的無作戒體。這段就是講無作戒體,所以釋迦牟尼佛講,乃至千百億釋迦都如是說。這講經是現在人講的同時連線直播的,而且遍於過去、現在、未來,包括我們現在,都是正受。所以釋迦牟尼佛講:「半月半月自誦諸佛法戒。」所謂「半月半月」,是指黑月跟白月,也就是十五跟三十,這還有分大小月,這部分大家自己去查。重點是:黑月代表一切染境界,白月代表一切清淨境界。染、淨都不著,故名誦戒。所以是教你一切時、一切處都誦諸佛法戒,不忘失本心才是誦戒。念念離相,念念離染,這是誦戒。現在清楚說明你才會誦,不是只有十五號拿出來誦一遍,三十號拿出來再誦一遍,誦完就放回書箱裡去。日子久了,就成了「春天不是讀書天,夏日炎炎正好眠,待到秋來冬又到,收拾書箱好過年。」虛應故事,一天混一天。不要忘失故名「誦」,「心行」叫誦。

有智慧的人行於道,智者心行,愚者口誦,嘴巴誦戒,誦了以後,還是忘記。所以叫你常常讀、常常誦。現在的出家人自己不明光明金剛寶戒,甚至連自己在破壞正法、毀戒都不曉得。現在很多出家人毀壞正法,教人家去結婚,甚至去證婚,舉辦佛化婚禮。佛教哪有「佛化婚禮」!釋迦牟尼佛沒辦一場佛化婚禮,釋迦牟尼佛有千百億化身,沒有哪位菩薩敢違背釋迦牟尼佛的教誡。釋迦牟尼佛可不是好惹的人物,他還沒成佛以前,看到人家不學佛,他就變作鬼去嚇他,嚇到他學佛為止,所以誰敢違背他的教誡,他還能變成厲鬼找你。尤其,他現在能千百億化身,他不是「溫良恭儉讓」型的,很多人都以為佛很慈悲,不會打人、罵人,錯了,他殺活與奪,變現自在。所以不要違背釋迦牟尼佛的制教,也就是戒律,他會化作金剛神來找你,他不是你想像的樣子。

經裡教導我們:「汝等一切發心菩薩亦誦。」初發心受戒的你們,要這樣誦,這樣學,心裡要能與光明金剛寶戒相應。不光要你這樣誦,他也要求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諸菩薩亦誦。也就是指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的菩薩,四十心,能夠落實菩薩戒,要能夠念念離相,處處不迷,這才叫誦戒。你明白後,他正授你無作戒,「是故戒光從口出」,佛從口放光,戒光從口出。「有緣非無因」,「有緣」是指依無作戒體。「非無」就是「有」,「非無因」就是有因,所以是「有緣有因」,是依光明金剛寶戒。前面盧舍那佛交代千百億釋迦都如是傳授,所以有因緣,故名「有緣有因」。眾生有感,一切諸佛都如是傳授。大眾心諦聽,合掌至心恭敬。大眾本具如來智慧德相,不假外求,有緣有因。這是正受無作戒體,所以戒光從口而出,說「光」也只是形容詞,是表法。戒體是「理」,顯現必然有「色」,也就是戒光,所以「理事不二」。但為了要讓你明其體。所以後面告訴你「非色非心。」、「故光光。非青黃赤白黑。」「光光」就是指每一道光,第一個「光」字就是戒體,這是賢首國師說的,也就是法藏國師告訴我們,他特別標註出來這「光光」。我們經本的句讀是依賢首國師標的,跟外面的版本不一樣。這「故光光」的光光就是「正受」無作戒體,戒體顯現了。

這裡你要是看不懂,甚至沒有講,你受戒就沒辦法得戒了。若不懂,後面的十重四十八輕戒根本沒辦法持,會因為自心的執著,而將菩薩大戒持成小乘執相戒。所以我們七天的時間,花了五天的時間講這戒體,因為這是最重要的。離開了無作戒體,離開了真如佛性,其他都是戲論,所做都是邪行。

所以達摩祖師講,成佛須是見性。若不見性,持戒、因果這些法,統統都是外道法,都是落於有作之上,不能見性。所以對「戒體」要先明白,而這「光光」就是戒體。因為眾生本有佛性,如來能夠攝受,所以光明從口出,光光顯現。若要按經教來分析,第一個「光」是體,第二個「光」是用,有體就有用,有用不離體,所以說「故光光」。但是雖然有光,卻不作光解,這裡是盧舍那佛在傳授給大家,真正的無作戒體,戒體就是真性,不能作光明相解,因為經文說:光非青黃赤白黑。有些人聽到光,就想到燈光、太陽光,就作「有相」解。世間一切法只要講顏色,不離青黃赤白黑五色。這裡明明告訴你戒體、真性非青黃赤白黑,不屬青黃赤白黑。不屬於色,非色;也不屬於心,非心。所以說非色非心。凡夫執色為實有,認緣影妄心為心。二乘取涅槃為色,認寂滅為心。菩薩捨兩邊,取中道為色,認「但中佛性」為心。都是著相,統統不見性,沒有辦法成就。所以說「三賢十聖住果報,唯佛一人居淨土」。這部經是一乘了義,而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乃至初發心,統統都是功勛位,都不見性,成佛須是見性。若見性,盧舍那佛就不用傳戒了。所以「唯佛一人持淨戒,其餘皆名破戒者」,就是這個道理。真如自性,各各本有,人人不無,只是迷背。眾生就是迷失,但這迷沒有來處。所以當你把迷滅了,這迷也沒有去處,就只一念開悟之心光而已,當下你的無始癡暗應念頓消。癡暗是「無始」的,無始就是沒有開始。

此處是正受戒體,學菩薩戒,這一段是正宗分,後面十重四十八輕,是流通分,可講,可不講。一再地強調,無作戒體非常地重要。諸佛如來都是這樣教學的,必須先明心,之後才來起修,先悟後修。要是不知道常住真心,性淨明體,那就沒辦法修。

知道了這重點,就能任運起作用,任運防非止惡,能斷除煩惱。如果還不懂,後面才告訴你,有十重四十八輕戒,給你做參考。在這些事上要注意,不要犯到,犯了就染汙本性。因此後面的只是枝葉。經文講:「非色非心。」說非色非心,到底有沒有「戒」呢?是「非有非無。」意思是,你不能認為它有,所以說莫作「有」見。說不作有見,你又墮於空無之見,所以又告訴你「非無」,是真的有,但不屬色、不屬心。再問:那是不是因果法?又告訴你:非因果法。

所以才有凡夫、外道癡人說大乘是「撥無因果」。實際上,「撥無因果」都還是多餘,因果性空無實體,當體即空、當體無生!認為有因果的人才需撥無因果!所以說「非因果法」,不屬於因果法。「因果法」是有修有證,有取有捨。例如:修四念處觀,能破身見,能證阿羅漢道。念佛可以成佛,這些都屬於因果法,今天要傳授的是真如佛性,真如佛性不因修得,所以故名「非因果法」。這是諸佛的本源,大眾菩薩的根本,完完全全傳授給大家,是如來所行境界,唯佛與佛乃能究竟。

所以最後總結:「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應善學。」這已傳你真正的菩薩戒。傳好了,就在這部分。這就叫傳戒,傳戒是在傳這個。

你們去受戒,這一段他們都不講。不講這部分的,這戒場是不如法,傳戒最重要就是在講這個。大眾清楚了,就會持戒,什麼時候該開緣?什麼時候該持守?什麼時候是犯戒?他都知道。與真心本性相應的,才叫「持」!與真心本性不相應的,就叫「犯」。何時該開緣?為了「利生」該開緣。講到這裡,受了戒回去,你們都很會自己開緣,都想:「我利生」,「我殺戒開緣,因為要煮飯給家裡面的人吃」。你自己情見,殺戒開緣,你殺了一群眾生,卻只利益了這三、五個人。菩薩戒裡面,你殺生,不管殺什麼眾生,只要殺生就是犯重,因為惡心殺,愛欲心就是惡心。

像二十四孝中,有些是他父母喜歡吃魚,他就想辦法找魚給他吃,那是殺生,所以就破戒了。佛法講的孝道,跟你認知的世間孝道不一樣。所以你不要自己隨便開緣,你要懂得無作戒體。眾生都有佛性,你殺牠、吃牠,等於是殺父母,說「殺父母」是告訴這世間的人,因為這世間的人重視父母。其實你是在殺佛,牠有佛性。這一段是核心,是菩薩戒最重要的部分。要去受戒,你一定要明白這一段的道理:什麼是戒體?非色非心,非因果法,取不得又捨不得,不屬有、不屬無,只能講邊,中間要你自己去悟。所以祖師說:佛說法,烘雲托月。你要是能悟得,那是冷暖自知,也只有你知道。你不要看這經文很短,這裡是最重要的。如果大家能明白無作戒體,律宗才能興盛。向來中興律宗的祖師,都是因為明白「光明金剛寶戒」,其他的朝代也有律宗,為什麼不興盛呢?就是因為他只執事相,不解理性。現在到末法,出家人連事相也不持了。甚至他只要求別人持,他自己天天迷惑顛倒,整天做法會、接眾,說這叫度眾生,說是在行菩薩行。這就是不了無作戒體的作為。佛法要興盛,一定要推廣這部經,因為它能防非止惡,能夠制止你學外道法,制止你墮三惡道,能夠讓你明白真如自性,明了佛性,所以非常地重要。釋迦牟尼佛講:「是故大眾諸佛子。應受持。應讀誦。應善學。」還要半月半月誦戒,這樣來學,所謂「善學」不是學善法。善學是教你善體會什麼叫戒體。

如果還不懂,下文:
「佛子諦聽。若受佛戒者。國王。王子。百官。宰相。比丘。比丘尼。十八梵天。六欲天子。庶民。黃門。淫男。淫女。奴婢。八部鬼神。金剛神。畜生。乃至變化人。但解法師語。盡受得戒。皆名第一清淨者。」

這裡就顯示每個人都可以受,所以叫「達體本具圓融分」。每個人都具有,每個人都可以受,而且都是第一清淨者。

有人問祖師:為什麼淫男、淫女可以受戒?達摩祖師說:只為見性,不管他淫不淫。若是不見性,不能超出三界,若是見性,這些習氣奈何他不得,縱有餘習,他也能轉得過來。菩薩戒確實是三根普被,縱然餘習深重,只要你能明了心性,也就是明心見性,曉了無作戒體,這些習氣奈何他不得,所以淫男、淫女也可以受戒。

由此就知道大乘佛法的殊勝,大乘佛法沒有講斷淫欲之法。只教你見性!但見本心,淫欲自然斷除。不要認為自己無法受,你們是不願意受,不是不能受,這戒人人可學,人人可受。縱然是畜生,也可以受戒,重點是「能解無作戒體」、「解法師語」。從來學菩薩戒的人看到這一段,說要「解法師語」,到底該怎麼解?畜生牠聽得懂法師跟牠講話嗎?不信!你找條狗來,跟牠講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牠跟你搖搖尾巴,舔舔你的臉,轉身就走了,牠哪聽得懂。所以,「法師語」不是一般世俗講的話,是要能解真如自性,能解光明金剛寶戒。有一些縱然是人,他也聽不懂「法師語」,你跟他講半天,他就是聽不懂。引經據典告訴他學佛就是要明心見性,他說:「不對,就是先要孝順」。怎麼講他還是認為就是要孝順。像這類存心聽不懂的人,那就該到佛門外去,因為你沒打算按規矩、按照佛教的來學習,那就不能算是學佛了!每所學校每個科系所教的內容不一樣,哪有非要依你錯誤認知才行呢?這類人應該出去佛門外,看想要怎麼孝、怎麼順都可以。要知道,佛法是講明心見性。所以,即使是人,講人話他也不一定聽得懂,這類就是屬於不解法師語。為什麼不解呢?因為心裡太執著,所以不能解。只要能解的,皆是第一清淨者,盡受得戒。誰都可以受,沒有例外,而且每一個人都能究竟成佛,「每一個人」,不管你做什麼行業,即使是淫男、淫女現在講的「特殊行業」,包括殺生者,都能夠成就。由此才知道,菩薩戒攝機之廣,是一切諸佛大乘戒!

「黃門」是指太監,「奴婢乃至八部鬼神、金剛神」,這是講鬼神眾;「畜生乃至變化人」,變化人─有的是畜生變的,有的是天人變的,「變化人」他是人形,可是他會變化,也可以說他能變化成人形,也能變化畜生的形,他會變化。這一段很重要,是菩薩戒的正宗分,是佛法中戒藏。如果業障重,就看不到。所以唯有智者方能入!未會眾生猶若盲!如果你會不得真如本性,即使放在你眼前,你就只是非常隨便地順口讀過,就這麼看過去了。

大家都可以受,你雖看,但是你沒得到戒體,所以這裡特別重要。從前祖師大德在,沒有這些問題,現在祖師大德不在了,又到了末法時期,都只在後面的事相上打轉、作解,沒有辦法成道,搞得律宗跟其他宗派也格格不入,搞得學律的也沒有辦法成就。什麼原因呢?就是你太執著。天台宗為什麼會衰?是因為四教儀出現,大家就著名相;禪宗為什麼會衰敗呢?就是《景德傳燈錄》出現,裡面都是記載祖師信手拈來指示人的公案!學人就在這裡面取相作解,所以禪宗衰敗。要是淨土宗再讓他們提倡《弟子規》下去,變成搞世間法,那淨土宗也要滅亡了。

《無量壽經》是如來唯一真傳。在法滅的時候,還可以利益眾生,能夠住世百年。所以不能讓這些邪師外道破壞,戒法亦復如是。受戒有這麼殊勝,一開始就讓你知道要明心見性,要見性成佛,這才是戒律的本質,戒律的意義。所以受菩薩戒,就能掌握學佛的重點,所以說「戒為無上菩提本」,「戒」就是指光明金剛寶戒,真正是無上菩提本,是一切諸佛本源,一切眾生佛性種子。一切意識色心,皆入佛性戒中,是大眾諸佛子的本源!應讀誦、應善學、應受持。所以應當一心持淨戒,要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滅,這叫守戒,這叫持戒,不可以與道相背。這樣學戒律才真正學到了。所以說初學佛要受戒,這樣才知道是要學什麼。現在初學佛人去受菩薩戒,也不知道要學什麼,結果是去學殺生,學做世間人,因為戒場都只教你把人做好,為你一家開心,他告訴你可以煮葷腥。這一段戒場都不講,他沒有傳光明金剛寶戒,有講也等於沒講,因為他也不懂,所以講不出來。末法的眾生非常地可憐,有戒不得受,有法不能解,那就用釋迦牟尼佛講的一句話:「邪師過謬。非眾生咎。」不是你們的問題!是這些傳戒的人心太邪惡了,他們不解光明金剛寶戒,就隨便拿五戒作為菩薩戒搪塞你。你要是受了真正的菩薩戒,你就會知道佛法是在學什麼?在教什麼?人家跟你亂講別的,你也不會受他動搖,不會受他影響。所以初學佛,受戒很重要。可是現在末法,你遇到的戒和尚,本來和尚叫「能生」,是能生你法身慧命,可是現在應該改叫「能斷」,能斷你法身慧命。講這話是佛門的悲哀,而佛門確實景氣差到這種程度,所以你們自己要發無上道心,要擁護諸佛的教法,要護持正法,這樣才不枉你受戒、你學佛。